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第一章 概论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

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3、大气污染物:

?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液混合粒子。

分类:飘尘、可吸入颗粒物、PM 10(<10μm );降尘(>10μm ) TSP (<100μm 的颗粒)

? 气态状污染物:1234为一次污染物,56为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

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毒性更强。

(1)CO 、CO 2: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和机动车车排气。

危害:①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

②CO 2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 2量降低,其浓度的增加,能产生“温室效应”。

(2)NOx 、NO 、NO 2 :来源:①由燃料燃烧产生的NOx 约占83%;

②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危害:①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②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3)硫氧化物:来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民用燃烧炉灶。

危害:①产生酸雨;②产生硫酸烟雾;③腐蚀生物的机体。

(4)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的

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之一。

来源:①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②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生产。

(5)硫酸烟雾:大气中的SO 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

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其引起的刺激作

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 2气体大的多。

(6)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 (又称烃)和氧

化剂(主要成分有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酮类和醛类等)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严重得多。

4、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

①表面接触;②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危害:①人体健康危害。②对植物的危害:叶萎缩、枯烂、吸入到果实中;③对金属制品、

油漆、涂料、建筑、古物等的危害(重庆、长江大桥的桥梁);④对能见度影响;⑤局部气

候的影响;⑥对臭氧层的破坏 能见度ρρνK d L p

p 6.2= p ρ、p d ——颗粒密度kg/m 3

、颗粒直径μm ; K ——散射率,即受颗粒作用的波阵面积与颗粒面积之比值;

ρ——视线方向上的颗粒深度,mg/m 3。

5、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1)二氧化硫S O 2

A 、形成硫酸烟雾

B 、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H 2SO 4)在云中形成酸雨

C 、形成悬浮颗粒物

(2)悬浮颗粒物TSP (如:粉尘、烟雾、PM 10)

A 、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B 、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 与 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

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C 、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作为载体。

(3)氮氧化物NOx

A 、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会迅速破坏肺细胞。

B 、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产生酸雨。

C 、在有水雾、硫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烟雾。

D 、与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氧化剂混合时,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危害更加严重

的光化学烟雾。

(4)一氧化碳CO

A 、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00多倍,因此,在极低

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

窒息死亡。

例:受污染空气中CO 浓度为100×106-,如果吸入人体肺中的CO 全被血液吸,试估算

人体血液中COHb (CO 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对CO 的亲和力大约为

对氧的亲和力的210倍)的饱和度。

解:设人体肺部气体中氧的含量与环境空气中氧含量相同,即为21%,取M=210,

则 1.01021101002102

622=???==--o co p p M Hb O COHb 式中co p 、2o p ——吸入气体中CO 和2O 的分压;

M ——玩赖常数,取210.

即血液中COHb 与O2Hb 之比为1:10,则血液中COHb 的饱和度为:

=CO ρ%1.91

.011.02=+=+Hb O COHb COHb (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

者之一。

(6)有机化合物

特别是多环芳烃(PAHs ),大多数有致癌作用。

(7)光化学氧化物

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6、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

含义: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

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

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合理利用能源;(4)控制大

气污染物的排放;(5)提倡清洁生产;(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时间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了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性、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产的空气质量要求。

还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

8、空气污染指数API

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则该种污染物

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例:实测PM 10浓度值k C =0.215 则

()1335.132100100200150.0350.0150.0215.010??→?=+---=进位PM I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1)燃烧过程及燃烧产物。多数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然而不完全燃烧过程将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其他部分氧化产物等大气污染物;(2)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是适量的空气、足够的温度、必要的燃烧时间、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2、发热量:单位量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即反应物开始状态和反应物终了状态相同情况下(常温298K,101325Pa )的热量变化值,称为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KJ/Kg (固体、液体) 。 KJ/m3(气体)。发热量有高位、低位之分。

污染物的分指数,可由其实测浓度k C 值按照分段线性方程计算。对于第k 种污染物的第j 个转折点(j k j k I C ,,,)的分指数值j k I ,和

相应浓度值j k C ,,可由表1-7确定。 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为1,,+≤≤J k k j k C C C 时,则其分指数为 j k j k j k j k j k j k k k I I I C C C C I ,,1,,1,,)(+---=++ 式中:k I 第k 种污染的污染分指数 k C 第k 种污染的污染物平均浓度监测值 j k I ,第k 种污染j 转折点的平均污染分指数 1,+j k I 第k 种污染j+1转折点的平均的污染分指数 j k C ,第j 转折点上k 种污染浓度限值(对应j k I ,) 1,+j k C j+1转折点上k 种污染浓度限值(对应1,+,j j k I ) 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

高位: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Qh

低位:指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l

3、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硫氧化物SOx :随温度变化不大,主要是煤中S 。

粉尘:随燃烧温度而变化(增高、降低均有变化)。

CO 及HC 化合物:随燃烧温度而变化(增高、降低均有变化)。

NOx :随燃烧温度而变化(增高、降低均有变化)。

4、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化学方程式时,假定:

(1)空气仅由N2和O2组成,其体积比为79.1/20.9=3.78;

(2) 燃料中的固态氧可用于燃烧;

(3)燃料中的硫被氧化成SO2;

(4)计算理论空气量时忽略NOX 的生成量;

(5)燃料的化学时为CxHySzOw ,其中下标x 、y 、z 、w 分别代表C 、H 、S 、O 的原子数。 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理论空气量: ()w z y x w z y x V a 1632008.112/2478.44.220+++??? ?

?-++?= (m 3/kg ) 例:计算辛烷C8H18在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燃烧是的燃料/空气质量比,并确定燃料产物气体的组成。

解:辛烷在理论空气量下燃烧,可表示为

2222218825.4798)78.3(5.12N O H CO N O H C ++?→?++

燃料/空气的质量比为: 0662.01723114)2878.332(5.12114==?+=???? ??s

a f

m m

气体的组成通常以摩尔分数表示:

2CO y = 8/(8+9+47.25)=12.5%

O H y 2= 9/64.25 =14.0% 2N y = 47.25/64.25 =73.5%

5、空气过剩系数α:实际空气量Va 与理论空气量Va0之比为空气过剩系数a

通常α>1 6、空燃比(AF )

定义: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

7、理论空气量的经验计算公式

例:重油燃料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质量分数):C :88.3%;H :9.5%;S :1.6%;其他没用 试确定燃烧1kg 重油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Q N w z y x zSO O H y xCO N w z y x O w z y x O S H C w z y x +??? ?

?-+++++?→???? ??-+++??? ??-+++2222222278.322478.3240a a V V a =

解:以1kg 重油燃烧为基础,则:

质量/g 重油成分物质的量/mol 理论需氧量/mol

C 883 73.58 73.58

H 95 95 23.75

S 16 0.5 0.5

所以理论需氧量为(73.58+23.75+0.5)mol/kg =97.83mol/kg (重油)

理论空气量为97.83×4.78 = 467.63mol/kg

即467.63×22.4/1000 = 10.473

N m /kg

8、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以Vfg 0表示,烟气成分主要是CO2、SO2、N2和水蒸气。

干烟气:除水蒸气以外的成分称为干烟气;

湿烟气:包括水蒸气在内的烟气。

V fg 0=V 干烟气+V 水蒸气

9、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

燃烧产生的烟气其T 、P 总高于标态(273K 、1atm )故需换算成标态。大多数烟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可应用理想气体方程。设观测状态下(Ts 、Ps 下):烟气的体积为Vs ,密度为ρs 。标态下(TN 、PN 下): 烟气的体积为VN ,密度为ρN 。

标态下体积为: 标态下密度为:

10、过剩空气较正

因为实际燃烧过程是有过剩空气的,所以燃烧过程中的实际烟气体积应为理论烟气体积

与过剩空气量之和。 空气过剩系数为 α= m-----过剩空气中O 2的过剩物质的量 设燃烧是完全燃烧,过剩空气中的氧只以O 2形式存在,燃烧产物用下标P 表示,

假设空气只有O2、N2,分别为20.9%、79.1%,则实际需氧量=0.264N 2P

理论需氧量 = 实际需氧量—过剩氧量=0.264N 2P -O 2P 所以(燃烧完全时)

若燃烧不完全会产生CO ,须校正。即从测得的过剩氧中减去CO 氧化为CO 2所需的O 2

此时

各组分的量均为奥氏分析仪所测得的百分数。

例:CO2=10%、O2=4%、CO=1%,那么N2=85%,则: 18.1)

15.04(85264.015.041=?--??-+

=α 11、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例:已知某电厂烟气温度为473K ,压力等于96.93kPa ,湿烟气量V q =10 4003m /min ,S

N

N S S N T T P P V V ??=N S S N S N T T P P ??

=ρρm +=1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P

P P N O CO N m O m C 2222278.311++→++++P P P O N O 222264.01-+=α()P P P P P CO O N CO O 5.0264.05.01222---+=α)

1(0g -+=αa f fg V V V

含水汽6.25%(体积分数)。奥萨特仪分析结果是:CO2=10.7%,O2=8.2%,不含CO 。污染物排放的质量流量是22.7kg/min 。

求:1.污染物排放的质量流量(以t/d 表示);

2.污染物在烟气中的浓度;

3.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

4.校正至空气过剩系数α=1.4时污染物在烟气中的浓度。

解:1.质量流量换算:d t kg

t d h h kg /7.3210000.124m in 60m in 7.22=??? 2.干烟气量:min /9750min /)0625.01(1040033,m m q d V =-?=

在干烟气中的浓度:336

/2.2328/9750

107.22m mg m mg =?=ρ 换算成标态: :

33/0.4217/27347393.96325.1012.2328m mg m mg T T p p N N N =??=???

? ?????? ??=ρρ 3.空气过剩系数(同上)

4.根据近似推算校正:4

.1实实折αρρ= 12、燃烧时降低SO3及其酸雾生成量的方法:

(1)降低炉膛中的空气过剩系数;

(2)不要用Fe 、V 等金属作受热面;

(3)及时清理受热面的燃料灰;

(4)炉膛内温度越高越好。

第三章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1、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

(1)气温:指距地面1.5m 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2)气压

(3)气湿: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例:已知大气压力p=101 325Pa ,气温t=28℃,相对湿度φ=70%,确定空气的含湿量、水汽体积分数。

解:查表得t=28℃时饱和水汽压V p =3 746.5Pa , 则空气含湿量kg kg p p p d V V /0165.05

.37467.01013255.37467.0622.0622.0=?-?=-=φφ(干空气)

工程含湿量30/0214.05

.37467.01013255.37467.0804.0804.0N V V m kg p p p d =?-?=-=φφ(干空气) 水汽体积分数%59.20214.0804.00214.01013255.37467.0804.000=+=?=+==d d p

p V

W φ? (4)风向和风速:风从东方来称东风;风往北吹称南风。若用F 表示风力等级,则风速u (km/h )为:u ≈3.023F

(5)云:形成的基本条件:水蒸汽和使水蒸汽达到饱和凝结的环境。

国外云量与我国云量间的关系,国外云量×1.25=我国云量。

总云量:指所有云遮蔽天空的成数,不论云的层次和高度。

(6)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m ,Km )。表示大气清洁、透明的程度。雾、水汽、烟尘等,可使能见度降低。

2、气温的垂直变化

干绝热直减率γd :

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 )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根据计算,得到γd 约为0.98℃/100m ,近似1℃/100m 。

p

i d c g dz dT ≈??? ??-=γ 负号“—”表示气块在干绝热上升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若不计高度、纬度影响,取g=9.81m/s 2,C P =1004.8J/(Kg·K)则γd =0.98K/100m ≈1K/100m 。表示干空气在作干绝热上升(或下降)运动时,每升高(或下降)100m ,温度降低(或升高)1℃。

3、温度层结类型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Z↗ t↘),且d γγ>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

(2)温度梯度等于或近似于1℃/100m ,即d γγ=,称中性层结。

(3)温度不随高度变化,0=γ称为等温层结。

(4)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Z↗ t ↗ ),0<γ称为逆温层结。

4、大气的稳定度: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

(1)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2)分类:如果一空气块受到外力的作用,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当外力消除后,可能发生三种情况:①气块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此时大气是稳定的。②气块加速上升或下降,此时大气是不稳定的。③气块停留在外力消失时所处的位置,或者做等速运动,这时大气是中性的。

(3)判别: d γγ>时,气块的加速度与其位移方向相同,大气不稳定;

d γγ<时,相反,大气稳定;d γγ=时,大气是中性的。

5、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某一高度上的逆温层像一个盖子一样阻碍着气流的垂

直运动,所以也叫阻挡层。由于污染的空气不能穿过逆温层,而只能在其下面积聚或扩散,所以可能造成严重污染。逆温的最危险状况是逆温层正好处于烟囱排放口。

形成逆温的过程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辐射逆温(较常见);②下沉逆温;③平流逆温;④湍流逆温;5.封面逆温。

6、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在晴朗无云、风速不大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冷却最快,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即辐射逆温。[以冬季最强]

7、五种典型烟流和大气稳定度

(1)波浪型r>o,r>rd很不稳定

(2)锥型:r>o,r = rd 中性或稳定

(3)扇型:r<o,r<rd 稳定

(4)屋脊型:大气处于向逆温过渡。在

排出口上方:r>o,r>rd 不稳定;在排

出下方;r<o,r<rd,大气处于稳定状

态。

(5)熏烟型:大气逆温向不稳定过渡时,

排出口上方:r<o,r<rd,大气处于稳

定状态;

8、大气的运动和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引起大气运动的

直接动力。

海陆风:白天,由于太阳辐射,陆地

升温比海洋快,低空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大气形成反海风,同陆地上的上升气流和海洋上的下降气流形成了局地环流。在夜晚,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同理形成相反的环流。

山谷风: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使山坡比谷地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谷风,高空形成了反谷风。同山坡上的上升气流和谷地上的下降气流形成了局地环流。在夜间,山坡比谷地冷却得快,同理形成相反的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产生城乡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使得能耗水平高;②城市的覆盖物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放热缓慢,使低层空气冷却变缓;③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雾和二氧化碳,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

1、有效源高

烟囱的有效高度H(烟轴高度,它由烟囱几何高度Hs和烟流(最大)抬升高度ΔH组成,即H=Hs+ΔH),要得到H,只要求出ΔH即可。ΔH:烟囱顶层距烟轴的距离,随x而变化的。(1)烟气抬升:烟气从烟囱排出,有风时,大致有四个阶段: a)喷出阶段;b)浮升阶段;c)瓦解阶段;d)变平阶段:

(2)烟云抬升的原因有两个:①是烟囱出口处的烟流具有一初始动量(使它们继续垂直上升);②是因烟流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产生的静浮力。

这两种动力引起的烟气浮力运动称烟云抬升,烟云抬升有利于降低地面的污染物浓度。(3)影响烟云抬升的因素:影响烟云抬升的因素很多,这里只考虑几种重要因素:

1)烟气本身的因素 :a )烟气出口速度(Vs ):决定了烟起初始动力的大小;b )热排放率(Q H )—烟囱口排出热量的速率。Q H 越高烟云抬升的浮力就越大,大多数烟云抬升模式认

为 αH Q ∝?H ,其中α=1/4~1,常取α为2/3。c )烟囱几何高度(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有影响:32

s H ∝?H ;有人认为无影响。 2)环境大气因素:a )烟囱出口高度处风速越大,抬升高度愈低;b )大气稳定度:不稳时,抬升较高;中性时,抬升稍高;稳定时,抬升低。c )大气湍流的影响:大气湍流越强,抬升高度愈低。

3)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式

例:某城市火电厂的烟囱高100m ,出口内径5m 。出口烟气流速12.7m/s ,温度140℃,流量2503m /s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4m/s ,大气温度20℃,当地气压978.4hPa ,确定烟气抬升高度及有效源高。

解:烟气热释放率kW kW T T Q p s V a 24875273

140201402504.97835.035.0Q H =+-???=?= 查表得系数(,21000kW Q H ≥城区)3/2,3/1,303.1210===n n n ,求得烟气抬升高

度: m m u H n H n s n H 9.204410024875303.1Q 13/23/11021=???==?--

有效源高:m m H 9.304)9.204100(=+=

3、高斯扩散模式的基本形式

a.x 轴沿平均风向水平延伸,

b.y 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 轴,

c.Z 轴垂直xy 平面向上延伸

四点假定:

(1)烟羽的扩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正态分布;

(2)在扩散的整个空间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3)污染源排放是连续的、均匀的;

(4)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是质量守恒的。

4、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1)地面浓度模式:我们时常关心的是地面污染物浓度。

???? ??-???? ??-=22222exp 2exp )0,,(z y z y H y u Q

y x σσσσπρ (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

???? ??-=222exp )0,0,(z z y H u Q

x σσσπρ (3)地面最大浓度模式:

y z e H u Q σσπρ?=2max 2 出现位置:2

max H x x z ==ρσ z σ——距原点x 处烟流中的污染物在z 向分布的标准差,m ;

例:某污染源SO2排放率为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m/s 。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500m 处的y σ=35.3m ,z σ=18.1m ,试求正下风方向500处的SO2地面浓度。及在这条件下,当时天气是阴天,试计算下风向x =500m 、y =50m 处的SO2的地面浓度和地面最大浓度。

解 1.32222/0273.01.18260exp 1.183.356802exp m mg H u Q

z z y =???? ???-???=???? ??-=πσσσπρ 2.阴天稳定度为D 级,查表得x =500m 时,y σ=35.3m ,z σ=18.1m

???? ??-???? ??-=22222ex p 2ex p )60,0,50,500(z y z y H y u Q

σσσσπρ 32222/010.01.18260exp 3.35250exp 1.183.35680m mg =???

? ???-???? ???-???=π 3.地面最大浓度:

出现位置:4.422

602max ====H x x z ρσ 查表校正 9.88)9.414.42/()4.420.47()9.87/()6.98(=?--=--y y y σσσ 3422max /1014.49

.884.427183.260614.38022m mg e H u Q y z -?=?????=?=σσπρ 第五章 除尘技术基础

1、粉尘粒径

(1)斯托克斯直径s d ,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直径。

(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a d ,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直径。

2、粒径分布

(1)个数分布:以粒子的个数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分级号 粒径范围 颗粒个数 个数频率 间隔上限粒径 个数筛下累积频率 粒径间隔 个数频率密度

1)个数频率:为第i 间隔的颗粒个数n i 与颗粒总个数之比(或百分比),即: ∑=i i i n n f 1=∑i

f

2)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为小于第i 间隔上限粒径的所有颗粒个数与颗粒总个数之比。

3)个数频率密度

函数,即单位粒径间的频率

(2)质量分布:以粒子质量表示。

质量频率 质量筛下累积频率 质量频率密度 。

4、粉尘的物理性质

粉尘的物理性质包括:粉尘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和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燃性和爆炸性。

(1)粉尘的密度

1)真密度 :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而指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称之为真密度 。以 表示 。

2)堆积密度:若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而指粉尘堆积所占的体积称之为堆积密度。以 表示。

3)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的体积与堆积体积之比,称之为空隙率。 (2)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

1)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安息角或堆积角。一般为350-550。

2)粉尘滑动角:指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时平板的倾斜角,也称为静安息角。一般为400-550。

影响粉尘安息角和滑动角的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径、粉尘含水率、颗粒形状、颗粒表面光滑度及粉尘粘性等。 (3)粉尘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或质量)粉尘所具有表面积。 如果以粉尘质量表示比表面积,单位(cm 2/g),则为:

(4)粉尘的含水率:粉尘中一般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包括自由水、结合水、化学结晶水等。 粉尘含水率,影响到粉尘的导电性、粘附性、流动性等。

(5)粉尘的润湿性:粉尘颗粒与液体接触后能否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称为粉尘的润湿性。 润湿速度:用液体对试管中粉尘的润湿速度来表示 (6)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

1)荷电性:粉尘粒子能捕获电离辐射、高压放电或高温产生的离子或电子而荷电,亦能在相互碰撞或与壁面碰撞过程中荷电。 2)导电性:粉尘的导电性用比电阻来表示 单位:Qcm V 通过粉尘层的电压,V ;J :通过粉尘层的电流密度,A/cm2;

:粉尘层的厚度,cm 。 (7)粉尘的粘附性粉尘颗粒附着在固体表面上,或都颗粒彼此相互附着的现象称为粘附。 粘附力:克服附着现象所需要的力(垂直作用于颗粒重心上),亦称为附着强度。 粉尘颗粒之间粘附力包括:分子力(范德华力)、毛细力和静电力(库仑力)。

根据断裂强度大小分为四类:不粘性粉尘、微粘性粉尘、中等粘性粉尘和强粘性粉尘。

(8)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粉尘自燃是指粉尘在常温存放过程中自燃发热,此热量经长时间的积累,达到该粉尘的∑

∑====n i i i i i i i n n F 00∑

=i i f F p dd dF d p p /)(=p ρb ρp

b ρερ)1(-=sv p p d V S Sm .6ρρ==20

20

20L v =δρj V d =δ

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自然发热,而其放热速度较低,使热量不断积累所致。 引起粉尘发热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可燃物在剧烈氧化作用,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燃烧产物,在空间造成很高的温度和压力,引起爆炸。引起爆炸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构成的可燃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存在能量足够的火源。

流体阻力

例:试确定一个球形颗粒在静止的干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已知:

(1)p d =100μm ,u=1.0m/s ,T=293K ,p=101 325Pa ;

(2)p d =1μm ,u=0.1m/s ,T=373K ,p=101 325Pa 。

解:(1)干空气黏度s Pa ??=-51081.1μ,密度3/205.1m kg =ρ,则雷诺数: 0.166.6Re >==μρu

d p p 处于湍流过渡区,得阻力系数:

93.5Re 5.186.0==p

D C ,代入 N u A C F p D D 82

2621081.22

0.1205.14)10100(93.521--?=????==πρ 第六章 除尘装置

分割粒径:分级效率ηd=50%时颗粒的直径,以dc 表示。它是除尘装置除尘效率的简明表示,除尘装置的分割直径愈小,装置的除尘性能愈好。

气布比:又称表面过滤速度,是单位时间处理含尘气体的体积与滤布面积之比。 机械除尘器

机械力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除尘原理

利用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受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原理。含尘气流进入沉降室后,引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迅速下降,气流为层流,尘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层流模式重力沉降室的计算

(1)沉降时间计算

尘粒的沉降速度为Vt ,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 、W 、H ,要使沉降速度为Vt 的尘粒在沉降室全部去除,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t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大于或等于尘粒从顶部沉降到灰斗的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斯托克斯公式求沉降速度 μ

ρ182g d u p p s =

(3)沉降室长度:s

u Hv L 02η= 重力沉降室实际性能:只能作为气体的初级净化,除去最大和最重的颗粒,沉降室的除尘效率约为40-70%;仅用于分离dp>50ηm 的尘粒。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易维护管理、压损小。缺点:占地面积大、除尘效率低。

惯性除尘器

惯性除尘器除尘机理

为了改善沉降室的除尘效果,往往在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档板,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的惯性力作用,使粉尘粒与气流分离。

惯性除尘器的应用:惯性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与气流速度越大、气流方向转变角度越大、转变次数越多、其净化效率愈高,压力损失愈大。一般适合于净化密度大和粒径大的金属或矿物性粉尘除尘。对于粘性较强或纤维性粉尘一般不适合。

惯性除尘一般效率不高,因此,一般只适合于多级除尘中的第一级除尘。捕集粒径一般在10-20μm 以上的粗尘。压力损失一般为100-1000pa 。

旋风除尘器

机理: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 以上的的颗粒物。

旋风除尘器特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优点:效率80%左右,捕集<5μm 颗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预除尘用。

影响效率的因素

1、工作条件

(1)进口速度: V=12—25m/s 。

(2)除尘器的结构尺寸(比例尺寸、筒体直径等)

(3)分离器的气密性 漏风率:0% 、 5% 、 15%

η: 90%、 50%、 0 要求保证旋风器的严密性。

2、二次效应

在较小粒径区间,理论上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粒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

在较大粒径区间,理论上应沉降进入灰斗的尘粒,由于碰撞作用,气体的扩散作用、反弹作用等,随净化后的气流一起排走,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

控制二次效应有效方法是通过环状雾化器增加旋风器内壁的湿度,控制二次效应 。 电除尘器

机理: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极上,使尘粒子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电除尘与一切机械方法的区别在于分离力直接作用在尘粒子上,使粒子与气体分离的力,而不是作用在整个粉尘气体上。

电除尘的性能特点

1、分离的作用力直接施之于粒子本身;

2、能耗最低,气流阻力最小;处理1000m 3/h 的气体,耗电0.2-0.4度,ΔP=200~500Pa 。

3、能回收宽范围粒子(1μm以上的)

4、除尘效率高,一般在95-99%。处理气量大105-106m3/h,

5、实用范围广,可在高温和强腐蚀性工况下工作。

电除尘的性能缺点

除尘器的主要缺点是设备庞大,消耗钢材多,初投资大,要求安装和运行管理技术较高,故目前我国电除尘的应用还不太普遍。

电除尘的工作原理

两电极间加一电压。一对电极的电位差必须大得使放电极周围产生电晕(常常加直流),高电压使含尘气体通过这对电极之间时,形成气体离子(正离子、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迅速向集尘极运动,并且由于同粒子相撞而把电荷转移给粉尘荷电,然后与粒子上的电荷互相作用的电场就使它们向收尘电极漂移,并沉积在集尘电极上,形成灰尘层。当集尘电极表面粉尘沉集到一定厚度后,用机械振打等方法将沉集的粉尘层清除掉落入灰斗中。

电除尘过程:(1)气体电离;(2)粉尘荷电;(3)粉尘沉集;(4)清灰。

电晕放电

在电晕中产生离子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气体中的自由电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和气体分子激烈碰撞,是电子脱离气体分子,结果产生带阳电荷的气体离子并增加了自由电子,这种现象称为电离。

影响电晕特性的因素

1、电极的形状、电极间距离;

2、粉尘的浓度、粒度、比电阻;

3、气体组成的影响;

4、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增加电压—电流特性方法

改变电荷载体的有效迁移率,从而改变电压—电流特性。

1、温度,场强不变,减小气体密度;

2、气体密度,场强不变,提高温度;

3、温度,气体密度不变,增大场强。

粉尘荷电

电除尘过程的基本要求就是:相同条件下荷电速度快,荷电量大。

粒子荷电种类

1、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并与粒子碰撞而使粒子荷电,称为电场荷电;

2、气体吸附电子而成为负气体离子,由离子的扩散而使粒子荷电,称为扩散荷电;

3、场电荷和扩散电荷的综合作用。

影响荷电时间的因素

1、电流影响;电晕电流增加则荷电时间变短;

2、不规则电场影响;由于是经整流的不平滑变电压(未达稳定)故在部分周期内荷电间断,粉尘上的电荷过剩,增长了荷电时间,降低了除尘效率。

影响粉尘捕集的理论因素

1、有效驱进速度

2、粉尘粒径dp

3、气流速度v,0.5-2.5m/s;板式电除尘器的气流速度为1.0-1.5m/s

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是利用洗涤液来捕集粉尘,利用粉尘与液滴的碰撞及其它作用来使气体净化的

方法

特点(优点):1、不仅可以除去粉尘,还可净化气体;2、效率较高,可去除的粉尘粒径较小;3、体积小,占地面积小;4、能处理高温、高湿的气流。

缺点:1、有泥渣;2、防冻设备(冬天);3、易腐蚀设备;4、动力消耗大。

湿式除尘机理

湿式除尘机理涉及各种机理中的一种或几种。主要是惯性碰撞、扩散效应、粘附、扩散漂移和热漂移、凝聚等作用。

1、惯性碰撞

惯性碰撞是湿式除尘的一个主要机理。现讨论尘粒、液滴和气流性质对碰撞的影响问题,为简化起见,现考虑下述模型:含尘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同液滴相遇,在液滴前xd处气流开始改变方向,绕过液滴运动,而惯性较大的尘粒有继续保持其原来直线运动的趋势。尘粒运动主要受两个力支配,即其本身的惯性力以及周围气体对它的阻力。

2、扩散效应、粘附、扩散漂移和热漂移

若气流中含有饱和蒸汽,当其与较冷液滴接触时,饱和蒸汽会在较冷的液滴表面上凝结,形成一个向液滴运动的附加气流,这就是所谓的热漂移和扩散漂移,这种气流促使较小尘粒向液滴移动,并沉积在液滴表面而被捕集。

3、热泳

在气体介质中,如果有温度梯度存在,微粒就会受到由热侧指向冷侧的力的作用,这种力是粒子热侧和冷侧之间的分子碰撞差异而产生的结果。热区介质分子运动剧烈,单位时间碰撞微粒的次数较多,而冷区介质分子碰撞微粒次数较少,两侧分子碰撞次数和能量传递的差异,就会使微粒产生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的运动。这一现象称为热泳或温差泳。

4、凝聚作用

排烟中常含有水蒸汽、气态有机物等。随着温度降低,这些凝结成分就会被吸附在粉尘表面,使尘粒彼此凝聚成较大的二次粒子,易于被液滴捕集。

5、静电

文丘里除尘器:(可除去1μm以下的尘粒)由收缩管、喉管、扩散管组成。水从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若干小孔进入,在被通过这里的高速含尘气流撞击成雾状液滴,气体中的尘粒与液滴凝聚成较大颗粒随气流进入旋风器和气体分离。在旋风分离器中,含尘的水滴与气流分离。

袋式除尘

是利用棉、毛或人造纤维等加工的滤布捕集尘粒的过程。

袋式除尘器特点:1、除尘效率高;2、适应性强;3、操作弹性大;4、结构简单。

缺点:1、受滤布的耐温、耐腐等操作性能的限制;2、不适于粘结性强及吸湿性强的尘粒。袋式除尘的原理

除尘过程

当含尘气流穿过滤袋时,粉尘便捕集在滤袋上,净化后的气体从出口排除。经过一段时间,启开空气反吹系统,粉尘被反吹气流吹入灰斗。

除尘机理

1、筛过作用:当粉尘粒径大于滤布孔隙或沉积在滤布上的尘粒间孔隙时,粉尘即被截留下来。

2、惯性碰撞:当含尘气流接近滤布纤维时,气流将绕过纤维,而尘粒由于惯性作用继续直线前进,撞击到纤维上即会被捕集。

3、扩散和静电作用:小于1微米的尘粒,在气体分子的掩击下脱离流线,象气体分子一样

作布朗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和纤维接触,即可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扩散作用。

4、重力沉降:当缓慢运动的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后,粒径和密度大的尘粒,可能因重力

作用自然沉降下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讲解

第一章土的组成 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 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15、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组配)常用测定方法:①筛分法:用于粒经大于0.07mm的粗粒组。 ②沉降分析法:用于粒经小于0.07mm的粗粒组。 筛分法试验:①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自上而下孔经由大到小的标准,筛称干土重,即可求得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②通过计算可得到小于某一筛孔直径土粒的累积重量及累计百分比含量。 沉降分析法:土粒在水中的沉降原理。土粒的下沉速度:土粒形状、粒经、密度、黏滞度。 16、粒经累计曲线:横坐标表示土粒粒经,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经的土重含量。 判断:曲线较陡:表示粒经大小相差不多,土粒较均匀,→级配不良。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 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7, 3 2 π ,+8,sin60o 。 3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 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4 1 a 2 b ,这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 a 2 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3 -5a3b 2c 是6 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 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 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 +b =(0 x为未知数,a ≠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 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

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17.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而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亦称宏观结构。 18.结构的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凝结构。 19.土的物理性质直接反应土的松密、软硬等物理状态,也间接反映土的工程性质。而土的松密和软硬程度主要取决于土的三相各自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 20.黏土就是指具有可塑性状态性质的土,他们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何性状而不产生裂缝,当外力去掉后,仍可保持原性状不变。土的这种性质叫做可塑性。 21.黏土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土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 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 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 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 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 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 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 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 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 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 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 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 础) 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 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 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p f ≤;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 s≤ 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

粘土矿物)。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次生矿物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 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在工程性质中,粒度不同、矿物成分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而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先粗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三个统称,再细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由曲线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若曲线平缓则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 60 30u d C d = ()2301060c d C d d =? 1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3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30%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 60d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 Cu 5,级配良好;5Cu ,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采用单一指标Cu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u 5和13Cu =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级配不良。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乙= 甲÷乙-1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甲 = 1-乙÷甲 (4)“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 (5)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6)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7)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17、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而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亦称宏观结构。 18、结构的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凝结构。

(完整版)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 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x 1,y 1)、B (x 2,y 2)。 则AB=221221)()(y y x x -+-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d = r 直线与圆相切。 d < r (r > d 直线与圆相交。 d > r (r d 点P 在⊙O 内 d > r (r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均匀系数:反映土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的系数定义为限制粒径d60与有效粒径d10之比 塑限: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 液限:指粘性土从流塑状态过度到可塑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 基底附加应力:由于建筑物产生的基底压力与基础底面处原来的自重应力之差 称为附加应力,也就是在原有的自重应力的基础上新增的应力。 渗透固结:饱和土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孔隙水从空隙中排除,同时土体中的 孔隙水压减小,有效应力增大,土体发生压缩变形,这一时间过程称为渗透固结。 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固结度:指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产生的沉降量St与基础的最终沉降 量S的比值。 库伦定律:在一般的荷载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呈直线关系,即 τf=c+tanυ式中c,υ分别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粒径级配:各粒组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物在土压力作用下无任何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由于墙背 的侧限作用而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若挡土墙受墙后填土作用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 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 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液性指数: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符号IL表示。 基础埋深: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角点法:角点法的实质是利用角点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和应力叠加原理推求地基中任意 点的附加应力的方法 压缩系数: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 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土的极限状态:土体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之为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软弱下卧层: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有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土层。 持力层: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一定厚度的地基土层。 1.土的三相实测指标是什么?其余指标的导出思路主要是什么? 答案:三相实测指标是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和含水量。 换算指标包括土的干密度(干重度)、饱和密度(饱和重度)、有效重度、孔隙比、孔隙率和饱和度。换算指标可以从其基本定义出发通过三相组成的体积、重量关系导出。 2.地基中自重应力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自重应力沿深度方向为线性分布(三角形分布)在土层的分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处有转折。 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答案:1)在集中荷载作用线上(r=0),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r>0的竖直线上, 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3)在同一水平面上(z=常数),竖直向集中力作用线 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 简述均布矩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答案:①附加应力σz自基底起算,随深度呈曲线衰减;②σz具有一定的扩散性。它不仅分布在 基底范围内,而且分布在基底荷载面积以外相当大的范围之下;③基底下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σz ,在基底中轴线上最大,随距中轴线距离越远而越小。 3. 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案:相同点:两种土压力理论都是极限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挡土墙是的土压力,都属于极限平衡理论。不同点:朗肯是从一点的应力状态出发,先求出土压力强度,再求总土压力,属于极限应力法;库 仑考虑整个滑动楔体静力平衡,直接求出总土压力,需要时在求解土压力强度,属于滑动楔体法。 4. 土压力计算中,朗肯理论和库仑理论的假设及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答:朗肯理论假定挡土墙的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且延伸到无限远处,适用于粘性土 和无粘性土。库仑理论假定滑裂面为一通过墙踵的平面,滑动土楔体是由墙背和滑裂面两个平面 所夹的土体所组成,墙后填土为砂土。适用于各类工程形成的不同的挡土墙,应用面较广,但只适 用于填土为无粘性土的情况 5.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进行了哪些假设? ①计算土中应力时,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②地基土在压缩变形时不允许侧向膨胀 ,计算时采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③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的变形量。 6. 简述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答:试验条件不同:土的变形模量E0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而土的压缩模量Es是土体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二者同为土的压缩性指标,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 相互换算的。 7. 地基最终沉降量通常是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瞬时沉降;次固结沉降;固结沉降。 8. 请问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上部结构情况:如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类型及荷载的大小和性质;(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质;(3)当地冻结深度及河流的冲刷深度;(4)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 9. 固结沉降是指什么? 答:地基受荷后产生的附加应力,使土体的孔隙减小而产生的沉降称为固结沉降,通常这部分沉降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 10. . 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如何根据地基土排水条件的不同,选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答:三轴压缩试验按排水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和固结排水剪三种试验方法。工程应用时,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不良而施工速度较快时,可选用不固结不排水剪 切试验指标;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较好而施工速度较慢时,可选用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指 标;当地基土的透水性和排水条件及施工速度界于两者之间时,可选用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指标。11.地基破坏形式有那几种?各自发生在何种土类地基? 有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 第一章 1.三相比例指标:土的三相物质在体积和质量上的比例关系。 试验指标:通过试验测得的指标有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和含水量。换算指标:包括土的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重度,空隙比,空隙率,饱和度。 2.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不均匀系数C u反应了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Cu<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u>10的土级配良 好且C s=1~3 3.土结构的三种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4.界限含水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点称为分界含水量,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 含水量称为液限ωL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ωP 塑性指标I P=ωL-ωP 液性指标I L = 5.砂土密度判别方法:根据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可以将砂土划分为密实,中密,松散三种密实度。 但由于测定砂土的最大空隙率和最小空隙比试验方法的缺陷,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出入,同时由于 很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中取得原状砂样,砂土的天然空隙比很难准确的测定,相对密实度的 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通常用标准贯入击数来划分砂土的密实度。 6.地基分类原则: 第三章 1.自重应力: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应力。附加应力:外荷载作用下,在土中产生的应力增量。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基底附加应力:上部结构和基础传递到基底 的地基反力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对地基变形的影响: 第四章 1.土压缩性:我们把这种在外力作用下土的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原因: 2.分层综合假定(p82) 3.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包括主固结或 次固结。 固结度:饱和土层或试样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值(或压缩量)与初始 孔隙水压力(或最终压缩量)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第五章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法 按排水条件:直剪p109,三轴剪切使用条件p111 压缩系数a:表示土体压缩性大小的指标,是压缩试验所得e-p曲线上某一压力段割线的斜率;一般 采用压力间隔P1=100kPa至P2=200kPa时对应的压缩系数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 压缩模量Es: 土的压缩模量指在侧限条件下土的垂直向应力与应变之比,是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得到 的,是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压缩变形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变形模量E0: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其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 变增量的比值。能较真实地反映天然土层的变形特性。 2、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包括主固结或次固结。 固结度:饱和土层或试样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值(或压缩量)与初始孔 隙水压力(或最终压缩量)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3、分层法假定,Zn的确定;规范法假定,Zn的确定;固结度计算。 分层总和法是指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 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这是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且常用的方法。 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 1、土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包括内摩擦力和内聚力。抗剪强度可通过剪切试 验测定。 土抗剪强度构成:由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可以看出,砂土的抗剪强度是由内摩阻力构成,而粘性土 的抗剪强度则由内摩阻力和粘聚力两个部分所构成。 内摩阻力包括土粒之间的表面摩擦力和由于土粒之间的连锁作用而产生的咬合力。咬合力是指当土体相对滑动时,将嵌在其它颗粒之间的土粒拔出所需的力,土越密实。连锁作用则越强。 粘聚力包括原始粘聚力、固化粘聚力和毛细粘聚力。 2、土的极限平衡条件——由莫尔圆抗剪强度相切几何关系确定。当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土的抗剪强 度指标C、&与土的应力1,3的关系。 第六章土压力计算 1、静止土压力: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其本身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 时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挡土结构物向离开土体的方向移动,致使侧压力逐渐减小至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它 是侧压力的最小值。 被动土压力:挡土结构物向土体推移,致使侧压力逐渐增大至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它是侧压 力的最大值。 三者辨析:挡土墙上的土压力按照墙的位移情况可分为静止、主动和被动三种。静止土压力是指挡土墙 不发生任何方向的位移,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土体作用下向前发 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墙后土体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 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墙后土体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 上的土压力。这里应该注意是三种土压力在量值上的关系为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