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

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2)

1.无脊椎动物大约有 _万种,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__ _、 _、 _、 __、 _、 _、 __ 、__ _。

2.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是 __,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__,体表有一层 _,身体分为_ _、 _、 _三部分,有 _对足,一般有___ _对翅,根据是否对人类有益,把它们分为 _和 _。

【夯实基础】

1.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的是( )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

D.呼吸方式的不同

2.下列动物中,摄取和排泄是同一开口的是( )

A.草履虫 B.水螅

C.蚯蚓 D.海星

3.[2015·台州]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4.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

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5.[2015·聊城]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均分节”特征的是( )

A.谁家新燕啄春泥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

6.如图2-4-6所示的蜱虫体表有外骨骼,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根据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4-6

A.蜱虫具有昆虫的结构特点

B.蜱虫属于节肢动物

C.蜱虫是新发现的物种

D.蜱虫属于脊椎动物

7.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8.河蚌虽然身体柔软,但它的外表面有贝壳保护,因此它属于( )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扁形动物 D.鱼类

9.下列昆虫中全部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是( )

A.螳螂、蜜蜂、家蚕、苍蝇

B.蝗虫、蜻蜓、蝴蝶、蚊子

C.天牛、蚜虫、蝗虫、蝉

D.七星瓢虫、螳螂、家蚕、蜜蜂

10.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蟋蟀 B.蜈蚣

C.蝴蝶 D.苍蝇

11.如图2-4-7为几种常见昆虫,请根据以下检索表,写出图中各动物的名称。

图2-4-7

检索表:

1a体表被鳞片2

1b体表无鳞片3

2a腹部细长、触角棒状菜粉蝶

2b腹部肥大、触角羽毛状棉铃虫

3a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果蝇

3b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蝗虫

A. _ B.____ _

C. _ D.___ __

12.读图2-4-8并回答问题。

图2-4-8

(1)蝗虫的身体分 _、 _、 _三部分,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

一层保护身体的 _。

(2)蝗虫成为农业上的第一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蝗灾已被基本控制住。蝗灾形成的原因是蝗虫( )

A.繁殖力强

B.喜欢嚼食植物的茎叶

C.能长途迁移

D.以上三项都是

13.棉蚜是棉花的害虫,个体比芝麻还小,数量又多。如果每平方米棉田里放进3~5只七星瓢虫,就能取得明显的治蚜效果。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里, _是益虫, _是害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_ 。

【能力提升】

14.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A.外骨骼 B.皮肤

C.翅 D.细胞膜

15.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血蛤、海蜇、对虾、石斑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16.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1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运动”的实验中,建立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为验证假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和糙纸都是水平放置

B.斜置的糙纸和水平放置的玻璃

C.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置的糙纸

D.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18.[2015·漳州]“我们的妈妈呢?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一定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这句经典的问语。图2-4-9为根据该故事情节发行的一套水墨邮票,请据图回答:

图2-4-9

(1)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_。

(2)生殖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的动物是 __。

(3)根据体内有无 _,可将虾、蟹分为一类,鱼、乌龟和青蛙分为另一类。

【拓展创新】

19.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食物?于是他找来蟑螂可能喜欢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2-4-10所示,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4-10

(1)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

_ 。

(2)四组实验中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_ 。

(3)实验中应观察什么量

_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 _

参考答案

120 原生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棘皮动物昆虫节肢动物外骨骼头胸腹 3 2 益虫害虫

夯实基础

1.B

2.B

3.A

4.B

5.A

6.B

7.B

8.B

9.D 10.B

11. 菜粉蝶蝗虫棉铃虫果蝇 12. 头胸腹外骨骼

D 13. 七星瓢虫棉蚜避免了环境污染

能力提升

14. A 15.A 16.D 17.A 18. 虾、蟹乌龟脊柱

拓展创新

19. 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数量相等,生命活力相当相同时间内通过隧

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四种食物中,蟑螂最喜欢吃巧克力,最不喜欢吃话梅。

七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十三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人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O3R 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分配:2课时 Ⅱ教学过程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

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 培养。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知识提炼 知识结构 知识提炼 (1)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2)受精卵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植入到子宫内膜中,这个过程 叫着床,它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4)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中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5)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6)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二、教学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 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回家问妈妈几个问题。(写在生物档案夹上) ①我是从哪儿来的? ②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③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 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

七年级上册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1)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视频、书籍或文章,了解某一种大家喜欢或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生活方式和现状,了解这种动物的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明天向大家介绍一下。(约2min)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现在合上书本,我们来复习一下,看看谁掌握的最好。 ①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 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 ②两栖类: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 肢,主要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如:娃娃鱼、蝾螈、牛蛙(青蛙的幼 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③爬行类: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 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④鸟类: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 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 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 鹰 ⑤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 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

2.新课教学 (1)了解了这么多不同的动物,大家来说说:“你认为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2)哇!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竟然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3)相信大家昨天都去了解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现状,以及这种动物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现在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动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导致你一眼就相中了它? (4)听完了这么多介绍,现在我来补充一点吧。看图片,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联系呢?没错,图中右边的事物都借鉴了左边的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才成功的。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有关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视频) (6)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有如此多的濒危物种?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7)“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来试试能否分辨出图片上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好吗?” (8)看来大家预习的都不错啊,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吧 ①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 ②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 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 ③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

生物-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知识要点】 1.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 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 一层粘液,有侧线,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鳔,卵生、变温, 4.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 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 5.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 物:鳄鱼、蛇、蜥蜴; 6.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 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7.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 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其中啮齿类动物的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8.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蠕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软体动物: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节肢动物;蝗虫、虾、蟹、蜘蛛;棘皮动物:海参、海星。其中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9.益虫、害虫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有些动物是益虫,有些动物是害虫,菜青虫是菜粉蝶 的幼虫,是一种害虫。 【经典练习】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种,其中脊椎动物种,无脊椎动物种。 2、根据体内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根据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动物分为和。 1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连线题训练

七年级生物下册连线题训练 1、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细胞壁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细胞膜保护细胞,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核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2、请把构成植物体的几种重要组织与他们主要分布用线连接起来。 保护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内的形成层 基本组织根茎叶内的导管、筛管等疏导组织根茎叶的表皮等 分生组织果肉叶肉幼嫩茎等 3、我们食用的是下列蔬菜的哪个主要

部位,请用线连接起来。 黄花菜根 冬瓜茎 菠菜叶 白萝卜花 黄豆果实 甘蔗种子 4、下列构成器官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 汗腺结缔组织 肋骨神经组织 胸肌肌肉组织 脊髓上皮组织 肠腺 5、将下列器官与其所属系统连线

脑呼吸系统 肾脏泌尿系统 骨运动系统 心脏消化系统 小肠循环系统 肺神经系统 6、请将花的结构与其发育对应结果准确的连接起来 花瓣胚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掉落 7、下面是几种植物、植物类群、及类群

特点将对应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银杏藻类植物无根茎叶 水绵被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桃树苔藓植物具有茎叶根为假根 铁线蕨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孢子繁殖 葫芦藓蕨类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8、请你连线 鸭嘴兽能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跟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袋鼠卵生的哺乳动物 鼠母兽有育儿袋 鲸我国特产的哺乳动物 黑猩猩终生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白鳍豚门齿终生生长 9、鲫鱼下述结构有哪些生理功能,请用

线连接起来。 鳃压碎食物 侧线调节身体的比重 咽喉齿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鱼鳔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 10、请连线 章鱼腔肠动物 海豚软体动物 河蟹甲壳动物 珊瑚虫鱼类 海马爬行类 海龟哺乳类 11、选取下列各种动物所属动物类群和呼吸方式。 ①蚯蚓 A环节动物 a用气门呼吸

七年级生物动物的节律行为

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理解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比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通过练习画概念图,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技巧。 3.通过观察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对学生进行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受到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扶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人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人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人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③阅读《课外读》,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常见的动物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一、常见的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为识别和研究它们,因此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动物的分类标准: 动物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常见的分类是根据有无脊椎,又可以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大约有4.7万种,无脊椎动物大约有120万种,其中昆虫纲大约有100万种) 1、脊椎动物的五大类: a.鱼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大都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黄鱼、鲨鱼等。 b.两栖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体外受精,变温,卵生。如:蛙科、大鲵(娃娃鱼)、蟾蜍、蝾螈等。 c.爬行动物的特征: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体外被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变温,心脏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一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卵外有壳保护,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脊椎动物中,从爬行动物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幼体摆脱水的束缚。如:蛇、乌龟、鳄鱼、壁虎等。 d:鸟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e:哺乳类的特征: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体表被毛,牙齿有分化,体腔内有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注意: *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 水生→ 陆生;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卵生→ 胎生; 体温不恒定→ 体温恒定;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2 济南版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母鸡下蛋 B.小鸟索食 C. 猫捉老鼠 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 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鸟类育雏 B. 鹦鹉学舌 C. 野鸭迁徙 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 A.鲫鱼产卵 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 A.不易被敌害发现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 A.金丝猴B.大雁C.白蚁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 ]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 ]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 ]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 ]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 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 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 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 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 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 物(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 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 (1)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整年的生物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大致类群以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所以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但由于西安处于北方内陆地区,有些学生对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比较陌生,所以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腔肠动物及扁形动物。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料,水螅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时难点

第一节: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生物淡水:水螅 海水: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 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 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二、肠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食用:海蜇 2.珊瑚虫的分泌物形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济南版

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8 浙教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套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套济南版)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学目标: 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教学用具 蚯蚓、挂图、尺子、玻璃板、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 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

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讲授新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 水螅 生活环境:池塘、河沟 形态:圆筒形 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扁形动物 猪肉绦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P2-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 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 生物因素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环境因素种间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典型事例: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略: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C才会出汗;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五、生态系统P22-27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产者—绿色植物(蘑菇不是,她们是分解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蘑菇,还有蚯蚓,蜣螂等)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知识要点: 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 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 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等 组成 植物 生产者 形成食物链、食物网 相互依存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相互制约 细菌、真菌 分解者 一定自动的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草原、森林、湿地、湖泊、农田、池塘等多种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

人教版初一生物七年级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知识点附练习

人教版初一生物七年级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知识点附练习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的意义) 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海葵、珊瑚虫、水母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 扁形动物 6、涡虫背面呈褐色。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8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寄生生活的。(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水螅涡虫 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 运动能力较弱较强 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3:想一想,议一议 当海葵的触手碰到猎物时,触手上的刺细胞释放出刺丝和毒液,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然后通过触手将猎物移入口中。 ●P4观察与思考 1、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也不能分出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与口相对的一面。这样的体形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向的猎物。 2、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P7练习 1、ABE ACD 2、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

七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测试题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笔记: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1、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要先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脊椎动物 ⑴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⑵两栖类: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等动物都属于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低于70C时就进入冬眠。 ⑶爬行类:龟、鳄鱼和蛇、扬子鳄等动物。用肺呼吸、表皮干燥、皮肤上有鳞片或甲,陆地上产卵。卵外包着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⑷鸟类: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前肢化翼。骨骼中空,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鸟没有牙齿,鸟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0C左右。 ⑸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 4、无脊椎动物 ⑴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草履虫、变形虫。 ⑵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如猪的涤虫、涡虫、血吸虫等。 ⑶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辐射对称。如水螅、海蛰、珊瑚等。 ⑷棘皮动物:身体无贝壳,有内骨骼,提表有棘皮突起,用体表的皮鳃呼吸,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如海星、海参、海胆等。 ⑸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虾、蝗虫、蜘蛛、蜈蚣等。注意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要蜕去外骨骼才能继续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脱皮”现象。 ⑹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如蜗牛。河蚌、钉螺、章鱼、鲍鱼、牡蛎。 ⑺环节动物: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环节。如蚯蚓、水蛭等。 ⑻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如蛔虫、蛲虫。 6、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生物种类最多的类群,大约有100万种之多。 ⑵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口器和眼,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例题: 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C ) A卵生还是胎生B、水生还是陆生C、有无脊椎骨D、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2、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D ) A、青蛙 B、蛇 C、兔 D、家鸽 3、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B ) A、蝗虫 B、蚯蚓 C、河蚌 D、蛔虫 4、下列每组动物中,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D ) A、涡虫、鲫鱼 B、青蛙、蝴蝶 C、牛、蜗牛 D、龟、鱼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4云南)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雨后春笋D.葵花向阳3.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人排尿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虫、松树 C.珊瑚、菊花、水草 D.枯枝、鱼、树 5.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是供自身生长所需,二是供其他动物或人类食用。 这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生活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8.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

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9.下列现象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A.蘑菇从小长到大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C.植物落叶D.人体排汗10.根据你对生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A.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 B.空气中没有生物C.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体 D.生物只有植物和动物11.在一片大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突然有一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狮子,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够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1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 )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干越长越粗13.一粒种子经过萌发、生长成为一株高大的植物,体现了生物的( )A.新陈代谢B.繁殖能力C.应激性D.生长现象14.下列不能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是( )A.种子萌发B.幼鳄逐渐长大C.蘑菇生长D.钟乳石慢慢长大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的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16.下列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是( )A.人类B.豌豆C.青蛙D.病毒17.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8.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进行光合作用B.能繁殖后代C.捕食D.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