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自编)

《公共教育学》复习大纲

1.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2)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教育学发展中各个阶段的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 萌芽

中国:最有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代表作:《论语》

《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西方: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教育任务就是培养美德、探求知识以及增加健康;首创对话式教学方法,成为“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理想国》中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亚里士多德——形成人的三要素:天性、习惯和理性,人的灵魂由营养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人的生命)组成;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奥古斯丁——《忏悔录》,其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2) 创立

1623,培根【英】,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了出来

★1632,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

育学理论体系,是近代教育学产生的标志,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提出在全国建立“统一学制”的主张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1693,洛克【英】,《教育漫话》在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776,康德【德】,《论教育学》指出教育学应成为一门学科,确立了教育学的试验性

1762,卢梭【法】,《爱弥儿》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引起教育领域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806,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发展

a) 实验教育学——作为传统教育的对立物出现的,试图解决

旧教育的弊端,代表人:梅伊曼【德】,《实验教育学纲

要》

b)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杜威【美】,现代教育的代

表人物,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理论总纲领)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教育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c)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促进“生

命个体总体生成”,实质上是反对人的片面和畸形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代表人:爱德华·斯普郎格【德】《文化与教育》、西奥多·李特【德】《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d) ★结构主体教育思想,代表:皮亚尔【瑞】的学说奠定了

基础,★布鲁纳【美】发起的一个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是它形成的标志,代表作《教育过程》,提倡“从发现中学

习”;

e)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知识是发展的,是学习者内在建构

的,且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

f) 终身教育思想,代表人:保尔·朗格朗【法】《终身教育引

论》

3. 各种教育起源论;

1) 上帝起源论——把教育归结为神或上帝,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2) 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做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它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动物之教育》,沛西·能【英】《教育原理》

3) 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做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代表人:孟禄【美】《教育史教科书》;

4) 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其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劳动学说,劳动创造了人类,也产生了教育,这种观点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产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4. 教育与生产力(经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之间的关

系;

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a) 教育的经济功能:

1. 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社会生活素质,使之更有效地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2. 教育还能够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

普及。

3. 教育还可以推动社会成员转变观念,从而形成能够提升

社会经济水平的现代社会观念和行为。

b) 教育的经济制约(主要通过制约生产力来实现的):

1.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与速度

2.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人才规格与教育结构

3. 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a) 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b) 教育的政治制约:

1. 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2. 政治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资源分配以及教育内资源分配

3. 政治影响着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行为和教育的思维方式

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 教育的文化功能:

1. 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2. 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3. 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4. 现代教育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教育的文化影响:

1. 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部的各种要素

2. 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成员对教育的态度

5. ▲学生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去适应这些规律。

1) 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反对揠苗助长,同时也必须警惕学生的发展压抑。2)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应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反对教育“成人化”,同时应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丰富化、多样化提出了要求,主张因材施教;

4) 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适时、及时,在关键期适时而教,反对教育平行推进;

5) 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发展的良好条件

6.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 专业理念

2) 职业道德

a) 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1. 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

2. 教师专业目标理想的确立及其表现——乐业意识

b) 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c) 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

3) 专业知识

a) 教育科学知识: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知识

b)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主体

c)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核

心、重要而最有用的成分,是一种使得学科教师与学科专

家的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

d) 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4) 专业能力

a) 教学技巧

b) 教学能力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实施能力

3. 教学检查评价能力

c) 交往能力

d) 组织与管理能力

e) 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5) 心理素质

a) 积极乐观的情绪

b) 阔达开朗的心胸

c) 坚忍不拔的毅力

7. ★课程的概念

1) 广义:学习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2) 狭义:专指学校中的课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8. ★课程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怎样划分

1) 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

2) 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整合课

3) 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划分: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

和阶梯型课程

4) 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划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5) 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空课

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4)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状,倡导学生主导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 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10. 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任务;

1) 地位: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最主要的

工作。(是向新生代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有效形式;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无论在任

何时候,学校工作都应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任务:授受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

健康发展、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11. ★教学过程的性质

是指教学过程内在的、能被人的思维所把握的基本关系和属性。1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

4)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

5)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13.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及长短处;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

书指导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要求: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4)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

5)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

学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14.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 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

2)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选择。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进行选择。

15. ★▲上课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明确

2) 教学内容正确

3) 教学结构合理

4) 教学方法恰当

5) 教学语言精湛

6) 板书有序

7) 态度从容自如

16. ▲教育目的的功能

1) 导向功能——确保整个教育活动正确方向性的基础;

2) 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3) 激励功能——激励教育展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各种教学活

动,科学组织教育过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达到目标;

4) 评价功能——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

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17. 德育的概念和功能;

1) 概念:广义——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受教育者

的需求及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规与

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狭义——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2) 学校德育功能:

1. 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 可以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3. 有助于激发与调节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4. 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18.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四个要素及

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知情意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注重同时进行教育,注重四个因素因为发展不平衡而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2) 学生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中形成——

注重营造能够引发学生道德价值思考、体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优化道德行为模式的交往与活动,即具有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3) 学生品德在其品德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形成——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品德内部矛盾发展,把握其矛盾转化的时机与条件,积极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向着学校德育要求发展;

4) 学生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自身品德中的主体作用;

5) 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

强化学生的教育活动与交往,向其进行系统有计划的政治思想道德影响,才能激起学生品德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从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19.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1) 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多种方式影响学

生的思想意识,转变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明确道理,从而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德育方法。强

调:说理教育法是基于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的德育方法,而不是那种“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传统德育方法;

2) 榜样示范法——是指学生呈现为人、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等

道德范例,使学生在敬仰道德模范人物的前提下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模仿道德模范人物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的德育方

法。

3) 实践锻炼法——教育者根据德育目的与内容精心组织各种德

育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社会品德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4)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情感与环境等教育因素,以情

染情、触景生情、以境陶情,对受教育者进行“细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

5) 生活指导法——生活指导即在尊重学生、注重个别差异的前

提下,就学生人生整个生活领域,给学生以具体的帮助与引

导,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与全面的发展。并最终具有自我选

择、自我决定的能力与德育方法。

6) 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学校目标,对

学生优良品德或不良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7) 心理咨询法——心里咨询法是指教育者运用语言机其文字等

媒介,通过询问、商谈、讨论等方式,在心里方面给学生以疏导、规劝与帮助,以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诸方面的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从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德育方法。

20. ▲德育的途径。

1) 学科教学——学科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

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与最基本的途径,学科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是其他德育途径不可替代的。

2) 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品德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与交往的

过程中形成与发展。

3) 课外与校外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指在学校课堂教

学任务之外由学校与校外教育机关领导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4) 共青团、少先队与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共青团是共产党领

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

织。学生会是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

5)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治学习——校会是指全校

性学生集会,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大途径。

6)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主要负责一个班级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教师,做好班级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与中心任

务。为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在

学校德育过程中,各种德育途径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

相得益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1. ▲简述遵循泰勒原理的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

1) 确定教育目标——从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活动和学科专家的建

议中获取;

2) 选择学习经验——从丰富的人类文化中,选择出适宜的经验工学

生学习;

3) 组织学习经验——将选择出来的学习经验加以安排,建立起连贯

的顺序和有机的联系,从而形成有效的课程结构;

4) 评价学习经验——包括教育方案实施前后的两次评价,并对评价

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

辨析题

1.不学教育学,照样可以做好老师。

错误。教育有法是指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具体学生、学科的规律和特征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具体采用何种教育方法上又具有较强的个性,并无固定的技术程式。但要做好教师这项工作,必须讲究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只凭经验和主观愿望是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所以学习教育学对教师就具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3.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听话可以是咱们普遍的听老师、家长的话,也可以是听好书的话,听事实的话,最重要的是听自己的话,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听话不等于是没经过思考的听,盲目的听,有了自己的分析,自己的判断,作出属于自己的决定。在现代社会来说,好学生的衡量标准首先是从行为方面来衡量的,如果一个学生不听话,他必然不是好学生,而听话的学生也必是好学生,这个要看如何去衡量。可以在这个“好学生”上下工夫,到底什么才是好学生,在老师眼里,听话就是好学生,家长眼里,分数好就是好学生,在同学之间有才华就是好学生避开反方的锋芒加以反击用哲学打倒他们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1[判断题] 为了发展经济和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国家允许一部分儿童和少年就业。()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2[判断题]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3[判断题] 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4[判断题]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5[判断题]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6[判断题] 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7[判断题]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8[判断题] 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9[判断题] 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B 解析:

10[判断题] 人是教育的产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 11[判断题]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2[判断题] 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学要“慢进”。()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13[判断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4[判断题] 教师的全部任务是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B

公共教育学精华试题(有答案)

公共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 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 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新)

公共教育学 考试大纲 教师宁伟 职称副教授 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各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公共教育学考试大纲严格遵照本课程课程标准执行,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基本常识知识,初步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读教育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基本问题,重点考核教育学课程的核心概念知识、理论原理,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教材的关系 考试大纲是有关本课程考试复习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等知识的纲要性提示。考试大纲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但偏重于学生学习时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与命题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考试大纲的容结构与教材基本一致。教材是课标的展开论述,大纲简略而不丰富,其作用只是教师授课、命题和学生复习时的依据。考生应认真阅读、思考和理解教材,并在理解的教材基础上指导学习,从而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文科类专业课程考试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要求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称、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本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是要求考试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教材教参 教材: 白彦茹主编《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2017年8版。 教学参考书: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2002年版;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大学,1991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1999年版; 4、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1999年版;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教育,1993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1989年版; 7、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2010年版; 8、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师大学集团,2014年版 (四)学习方法说明 1、认真学习和阅读教材、教参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的最新的教育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等; 2、积极参与各种有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见习、试讲等)和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从实践中找出教育规律。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 共 15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 的 ______。2.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 的 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立。 3.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对________的功能,二是教育 对 _______的功能。 4.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_______。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 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6.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类型主要有讲述、 ________、讲读、________。 7.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参观、、辅导等多种辅助 教学组织形式。 8.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陶冶和陶冶等方式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9.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和两个方面进行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 每题1分,共10 分) 10.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通过控制和变革对象而进行研究某一教育问 题的方法。()11.育人性是教育的最基本属性。()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 术。()13.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 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14.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1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16.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7.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18.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 西。()19.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 化。() 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 的 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20.“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出自于() 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 2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皮亚杰D 洛克 22.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 A智育B教学C自学D德育 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学本公共课复习提纲

教育学(本)复习大纲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共10小题共20分); 填空(共6小题共10分) 名词解释(共5小题共20分); 简答题(共4小题共28分) 论述题(共2小题共22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3、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4、教育问题: 是人们在对客观的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或者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 5、教育规律: 是指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教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着作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着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二)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着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教育学的成熟阶段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大教学论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成绩考核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2012级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1.什么是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2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年代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2017)

公共教育学 课程标准 教师姓名白彦茹 职称教授

二级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各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 2017年10月编制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设计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性质和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知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能力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素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教学设计 (5) 3、课程考核标准 (15)

五、课程实施建议 (16) 1、师资条件 (16) 2、教学设施 (16) 3、教学资源 (17) 六、其他说明 (17) 《公共教育学》课程标准

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教育学(公共课)课程教学大纲 主编:许红梅 一、课程性质 教育学是高师开设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我国中学阶段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学教学,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要求的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初步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一)使师范生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培养师范生自觉运用教育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师范生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四)培养师范生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进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创 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来。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努力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使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本身是科学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要使有关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使基础理论紧密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尤其是注重对当前中学教育中的热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视将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从而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障。(五)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认识能力,并注重锻炼、激发学生的思维。(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各高师保持基本课题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对课题及其内容作必要的删减或增补。 五、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教育学的教学更要符合教学原则,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要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给师范生以良好的教学示范。 (三)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指导教研论文,从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五)教学要与课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等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公共教育学二

公共教育学试题二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A.杜威 B. 卢梭 C.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公共课《教育学》 教学大纲 (1)

师范学院 公共课《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学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课堂教学学时:54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师范类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该课程的性质 教育学是一个完整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教育学是研究探索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教育学的学习既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它的内容。 (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标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目标之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目标之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目标之四: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进程安排 课外学习时数原则上按课堂教学时数1:1安排。

注:教学内容编排统一用“第×讲”来进行编码,纯理论教学,实践学时标注为0。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和要求】 1.教育概述(理解) 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把握) 4.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了解) 【课外阅读资料】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 3. 【作业】 1.选取当前某一种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要求:独立完成。 2.列举并论述三位在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中的主要观点。

公共教育学试题(二)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五)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 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 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讲解学习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______。2.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立。 3.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对________的功能,二是教育对_______的功能。 4.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_______。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6.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类型主要有讲述、________、讲读、________。 7.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参观、、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 8.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陶冶和陶冶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9.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和两个方面进行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每题1分,共10分) 10.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通过控制和变革对象而进行研究某一教育问题的方法。 () 11.育人性是教育的最基本属性。 () 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13.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 14.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1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 16.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17.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 () 18.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西。 () 19.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化。 ()

公共教育学试卷一.doc

公共教育学试卷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A ) 12. 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 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 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魯纳 D.昆体良 15. 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 A.教学H 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 下列以引导探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 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的素质 D.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 3. 教育的出发点是(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zl.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 “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 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 )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0的 8. 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0 A.体育 B.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教育场所 9.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的创新 C.学校发展 10. 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11. 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大教学论》 )o )。 D.教育政策 D.校长 B.《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D.《钦定学堂章程》

公共教育学复习及答案修改强大震撼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育学答案强大震撼版 一、辨析(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筛选功能。(错)P29 2、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生物现象。(错)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讲教育二字连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说:“得天下的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以作善也。”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3、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二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普遍与特殊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 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两者的区别 在于: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 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的目标。培养目标 则是依据教育目的的共同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 养任务出发,针对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因此,两者 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统一的。 1、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正面)学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反面)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能发展无从生长。 3、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事实)实践表明: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对)5、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即指教学是学校的主要的、中心的工作,在时间安排上以教学为主或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首先是因为,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6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可能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又无定法,教学方法必须机动灵活。教学需要把握一项重要原则,课有常而教法无常。7、班级就是班集体。(错)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

大学公共课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问题:人们在对客观教育现象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具有积极意义而需要引起重视,更好利用的现象, 或者是人们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良现象等。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才的总的要求。 5、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6、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学校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休 学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7、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 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8、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 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教学课程,生物课程等。 9、课程目标:是学校所有课程为完成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的具体要求。 10、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在一定数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1、教学: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统一的实践过程。 二、填空题 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 2、《学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专著 3、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局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育论》 4、西方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6、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英国)、分支学制(苏联)、单轨学制(美国)。 7、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分地区、有步骤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8、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学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 10、杜威深刻抓住了社会大变革的民主与科学两个因素 1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12、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 13、教育目的作用(功能)包括:导向作用(功能)、激励作用(功能)、调控作用(功能)、选择作用(功能)、评价作用(功能)。 14、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15、旧中国首次制定现代学制是1902年,称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 16、一战后我国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进行了学制改革,提出“刘三三制”即壬戌学制。 17、1922年通过了“壬戌学制”,它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制定,通常又称“六三三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18、教学模式特点:整体性、简约性、操作性、针对性、优效性、指向性和探索性。 19、课程实施影响因素:课程计划、主体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评价因素。 20、教学评价类型:预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反应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1、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分组教学。 22、生物起源论是利托尔诺、沛西能。心里起源论是孟禄。生物劳动起源论是马克思。 三、简答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及要素间的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 主要矛盾: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 b、教育学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c、教的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2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共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全校公共课)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教育学 课程类别:通识课程课程编号:040005011 学分: 3 学时: 54开课学期:文科第四学期,理科第五学期预修课程: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的的基本理论与原理; 2.养成初步的分析与解决教育具体问题的能力; 3.明确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4.培养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课程要求] 1.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培养做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4.理解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要点] 第1章教育本质论 1.教育:概念界定 2.教育:结构层次 3.教育:本质属性 4.教育:功能分析 第2章学校制度论 1.学校教育制度:概念与类型 2.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与发展 3.学校教育制度:制约因素 4.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 第3章学生成长论 1.学生:本质属性 2.学生:社会角色 3.学生:次级文化 4.学生:成长过程 5.学生:合法权利 第4章教师发展论 1.教师职业:历史溯源

2.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3.教师发展:准则、内容与阶段4.教师素质:理想要求 5.教师:权利与义务 6.好教师的标准:参考框架 第5章教育目的论 1.教育目的:概述 2.教育目的观:价值取向 3.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4.教育目的:我国的实践 第6章课程开发论 1.课程:概念与诠释 2.课程开发:原理与技术 3.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 4.课程开发:支持系统 第7章有效教学论 1.教学:概念与历史 2.有效教学:概念与标准 3.有效教学:原则与策略 第8章学校德育论 1.学校德育:概念界定 2.学校德育:主体与客体 3.学校德育:模式与策略 4.有效德育:探讨与实践 第9章教案编写的技术 1.教案的一般格式 2.教案编写的一般程序 3.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第10章导课技术(自学) 1.导课的一般技术 2.导课设计的原则 第11章讲授技术(自学) 1.讲授的类型与程序 2.讲授的一般技术 3.讲授的基本原则 第12章提问技术(自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