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讲述: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

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5.展示《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图片,并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满清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6.教师提问: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提示: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致使中国京津地区受到安全威胁;中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受到收缩和损害。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了还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2.指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介绍“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提示:原因:《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过程:提出照会武力强迫;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

2.多媒体展示《时局图》,介绍“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3.指导学生观察《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思考: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呢?

提示:当时美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4.启发学生思考: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

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

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比甲

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3.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国际形势)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战争经过 1.阅读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分水陆两路入侵中国;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感受爱国官兵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清朝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况 1.学生归纳思考: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的危害。(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强调:《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材料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割世界的潮流 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是在1860——1880年这个时期,并且在19世纪最后20年还在大量地夺取。法德两国加紧夺取殖民地也正是在这20年间。现在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2.教师讲述:19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清国 朝鲜 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 (一)中日甲午战争 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

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 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4.增辟通商口岸: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同步解读 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不同之处: (1)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分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两者总体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但前者处于当时中国门户刚被打开,后者处于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瓜分危机。 (2)两者阶级属性相同,但运动的倾向性不同,前者处于外来侵略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反封建,而后者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反侵略。 (3)由于矛头所向各异,导致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

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4)两者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核心素养聚焦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2.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3.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5.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基础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解《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以及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学习“三镜法”来分层次、有梯度地探究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通过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三镜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由当前世人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主题一国之难 主题二国之魂 主题三国之耻 主题四国之思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用望远镜整体纵观甲午中日战争 ●主题一国之难——甲午中日战争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战争的一般方法。 2.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学生自学《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说出战争中主要的战役。(多媒体演示战争的简单经过) 4. 学生自学说出战争的结局。 二、用显微镜聚焦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节点 ●主题二国之魂——邓世昌血染黄海 1.播放《甲午风云》片段。

高中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必修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要求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请看这幅历史图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令所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记忆。一百多年前,爱国官兵慷慨激昂誓死捍卫中华海疆,腐败清廷惧敌媚外横遭列强侮辱欺凌。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百余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与屈辱。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绝非偶然,是当时各种国际因素促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世界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极其尖锐,正是在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1、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我们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上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日本统治者精心炮制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加紧扩充军事力量,多方面搜集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大家下去搜集一下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大陆政策是相当宏伟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面对日本扩张的动向,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表现出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这就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有利的国际条件 就在日本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国际条件又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则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契机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一步步将清政府引入自己预设的战争陷阱,蓄意挑起争端。 面对日本政府的磨刀霍霍,清政府内部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力主避战求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中日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已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丧失先机 二、经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导入1(歌曲导入) 《七子之歌?台湾》中唱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导入2(温故式导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西方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对中国发动了怎样的侵略战争?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堂探究板块一甲午中日战争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 (2)不同意。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过渡语: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板块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阅读材料: 材料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兵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上述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答案:(1)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日本占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二亿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讲述: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七、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新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扩张的步伐,瓜分中国是迟早的事情。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在自强和复兴方面却进展甚小。同治短暂的中兴之后,清王朝国势江河日下。外国列强利用中国的衰弱,在边疆地区和朝贡国进行蚕食,比如我们熟知的1871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1年-1881年俄国侵占伊犁,以及1884年-1885法国发动的争夺中国朝贡国安南的中法战争。其后更是对中国的心脏地带发动了正面攻势。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看一看这段历史是怎样的,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讲授新课】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这节课先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我们知道,19世纪末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充分实现了现代化,清政府经过洋务运动现代化也有一定成就。可以说,1894年开始的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20多年的国家间进行的一场重大较量。这场战争是在何种背景下爆发,这场较量结局怎样呢?通过这个子母的学习就会明白。 接下来就先从战争参与的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战争背景) 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提问一:(教师):首先看一下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大家先浏览下导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略 (教师):制定大陆政策,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从导言可以看出早在1855年吉田松阴就有了侵略中国的构想,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意图分割中国对不对?这说明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展示课件) 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大陆政策。1855年吉田松阴侵略中国的构想,对他的弟子后来的日本政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这场改革不彻底,日本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这使得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有着极强的军事侵略性。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其三,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很贫困,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基于以上原因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获取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转嫁危机。大臣田中义一就构造了大陆政策的蓝图(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意图分割中国。这是日本最高层次文件,其内容和观点具有权威性。在这份文件里面还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所以说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沿着军事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把扩充军备作为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几年间连续8次修订和实施《扩充军备案》。为了补充军费的不足,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利用天皇赐款的机会,多方鼓动,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海防捐款的热潮,一年之间民间捐款多达200多万元。这些做法不仅增加了军费,也表达了最高统治集团的决心和气度,对全国的民心士气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清政府是个怎样的情况呢?以财政紧张为由,消弱预算,1888年开始停止进购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弹药军费。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清国 朝鲜 日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新人教版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1894年7月,丰岛战役,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日军夺取制海权 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战败,日军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发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索 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 2瓜分中国狂潮的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1898年美国向英、法、德、俄、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彭义想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出台了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①亚洲: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直接原因) 中国:清政府执政,腐败无能。 ②欧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2.过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最新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相关视频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第5课甲 午中日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 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自主学习】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如何? 2.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 3.《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知道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吗? (情境式导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教师讲述: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 1.阅读教材P24第一段,思考: (1)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提示:(1)日本。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2)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活动一阅读教材P24~P26,并结合《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思考: (1)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答案提示: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在许多重大的战役中都涌现出了英雄人物,请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提示:根据教材回答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以邓世昌为首的广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黄海海战,日军舰队受到重创。此时北洋舰队虽受损失,但主力尚存,仍有很强的作战实力。然而,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如何? 答案提示: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3.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又相继占领辽东半岛,并夹击威海卫。请回答: (1)日军占领旅顺时,制造了哪件十分恶劣的事情? 答案提示:旅顺大屠杀。 (2)阅读P26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回答“材料研读”的问题。 答案提示:上述西方报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日本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日本占领旅顺后,杀害了2万多中国人,暴露出日本侵略者凶残的本来面目。 4.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教师点拨: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不仅意味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它用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一个不思进取、盲目自大、妄图通过割地、赔款、逃避而求和的政府是不会带领国家强大的。 5.活动二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答案提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