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万叶集

万叶集

万叶集
万叶集

《万叶集》、《古今集》及杨译浅论

柯勒律支( S. T. Coleridge, 1772—1834 )曾经给出一个定义,规定是个语言必须具备这样的性质:“无法在同一语言之内进行翻

译而不损害其意义。”这位湖畔诗人所下的定义也许难逃对诗人

这一职业的自赞自誉之嫌,却无疑也道出了历来诗歌翻译介绍者的苦恼和艰辛:试想,连在同一种语言之内的翻译尚且不可避免意义上的损害,更何况是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来翻译呢?而近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给诗所做的

界定就干脆宣布诗是“翻译中失掉的东西”,更是直截了当地彻

底剥夺了诗歌翻译的可能性。不过,仔细想想的话,其实岂止是诗歌,恐怕即便是普通的散文乃至一般日常的口语表达,即便也是在同一种语言之内“翻译”,那意义的损害只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尽管如此,外国文学却大有翻译介绍之必要,这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小说如是,诗歌亦如是。于是才会有多位前贤时俊不断地撰文,研究探讨诗歌的理论和理想形式,其中不乏鞭辟入里的不刊之论,对诗歌翻译的具体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的现象亦在所难免,目前看来似乎远未讨论出个众望所归的结论来,而许多性急者便等不及理想形式的诞生,纷纷操起译诗的笔来。也许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心急

吃不了热豆腐。”然而恐怕正是因为有了这批甘冒牺牲自家舌头

的危险去吃热豆腐的性急者,方才使得外国诗歌翻译不至于出现

万马齐喑的情况。

《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的译者杨烈先生,便是这样性急者中的一位。他好此道而不疲,在那个知识分子和外国文学被彻底边缘化的寂寞年代里,可谓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人不知亦不愠”,呕心沥血地翻译出这两部著名的日本古典和歌集,方才使得在今日万紫千红争芳竞艳大好局面的外国文学百花园

中略显得有些冷清的日本诗歌翻译园地里绽放了两株艳丽的奇葩。

《万叶集》乃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收有自仁德天皇时代(5世纪前半)至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759)三个多世纪间的和歌共4530余首,“无论是论质还是论量,都不必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逊色”。于是乎爱用比喻的日本人便将它比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种由民族自豪感所造成的好胜心理诚然可以理解,但在我们看来这比喻本身虽然通俗易懂,却也不免有些不伦不类:固然四千多首的量超过了《诗三百》,但是且不说《诗三百》的成书早于《万叶集》一千多年,便是在《万叶集》开始编纂时,中国也早已进入了文化鼎盛的唐代,创造了至今看来也仍然是灿烂辉煌无与伦比的文学。不过,我们倘将视野放宽,把《万叶集》放进世界文学史的大背景之中去比较的话,情形似乎便很有些一样了。纵观8世纪的欧洲,文学地平是一片荒凉,非洲美洲尚且处于蒙昧混沌状态不足以论,而这时《万叶集》就已在日本这个东方岛国破土而出并长成茁壮的巨树

了。如今这样的千年古木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当亦属不多见,作为其所有者而为之自豪,也可谓是良有以也。

和歌是日本人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日本语创作的诗歌的

称呼,以区别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而使用汉语写作的汉诗。同汉诗这种外来形式一样,在日本的历史上始终有人不断地进行创作,共同形成了日本诗歌史上的两大潮流,虽然二者都曾经历起落盛衰,受过冷遇和青睐,但源自中国文化的汉诗与源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和诗这两大潮流在日本均获得了可谓是基本上齐头并进的

发展,直至近代。历史上不少著名的文人便精通和汉两民族的

文化和文字,汉诗和歌左右开弓得心应手,上天入地左右逢源。由此似可看出日本民族对于外来文化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态度

乃是古已有之的。

和歌虽云是典型的民族形式,但《万叶集》的编纂显而易见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一是直接收有汉诗汉文(量极,故仍被视为和歌集);二是分类项目系借自中国的《文选》;第三,在分析编目时,有些日本学者认为也是受了中国人的启发:“当时是热

心于大陆文化输入的时代,是以《文选》之类考试录用官吏的

时代,那么在把玩大陆诗文集之余,自己也动手编纂一部诗集,恐怕也毫无不自然之处。”这里似乎传达出汉和文化交融汇流之

痕迹的信息。

《万叶集》前后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创作年代通常被分而为四。始自前述之5世纪前半的仁德天皇时代、止于壬申之乱(672年)

为第一期,此期的和歌适逢诞生不久,形式未脱原始,不尽规则,然则简单朴素粗犷直率,自有一种天然的古代美。作者几乎全是皇室贵族,但低下的生产力和连年的征战,使得这些“人上之人”也不可能真正地贵族化,大约也就是部落首领们而已,“天皇”云云,只怕是后来统一了国家、建立起皇权统治的后代们追谥给祖先的封号,其情感表达于普通大众亦相去不远,作品朴实率真而无扭捏作态之处。如集中第一首《雄略天皇御制歌》即为一则好例子。

随着创作活动的频繁,歌人们的作歌意识日趋强烈,技巧也日趋成熟。舒明天皇朝(629~641)的作品《幸赞歧国安益郡之时,郡王见山作歌》就透露出歌人对于技巧的觉醒的信息。而时代稍后的女歌人额田王则已其凝练的技巧和细腻含蓄的感情,被公认为是整个万叶时代第一流的歌人。

到了紧接其后而终于奈良迁都(707年)的第二期,出了个独步古今的大抒情歌人柿本人麻吕。“他是真正的古代诗歌的完成者,又是其最后一位作者。”他打破了歌咏对象与诗人之间的界线,写出了对象与自我浑然合一的诗歌。其代表作当是哀悼高市皇子的挽歌,这首长歌充分显示出他长于铺垫渲染、一唱三迭的特点,气势恢宏而结构紧凑,声调铿锵而描写生动。

用原始的心灵和开化的技法微妙调和的古代诗歌的意境,一般认为以人麻吕为终。其后的歌人们的作品,线条开始变得纤细而柔韧。第三期上承第二期,止于天平五年(733),出现了一位

具有批判现实精神的重要歌人山上忆良,曾写出了日本和歌史上稀乎朋类的、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苦闷和贫困相共鸣,甚至注目于贫富悬殊和横征暴敛的世态的作品,可惜中古之后无人承继他的歌风。

忆良曾随遣唐使来到我国,在唐二载(702~704),汉诗文亦很有名,《万叶集》中便收有他的汉诗汉文。而他那卓尔不群一花独放的社会批判精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亦与他的在唐经历大有干系。

此外第三期的著名歌人尚有许多,其中大伴旅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把和歌作为风流手段,藉以逃避抑郁苦闷的倾向,开了风流名士派和歌的先河,成为贯穿和歌史的一条主线。

第三期的纤细的美到了第四期,就成了柔美的美了。本期最重要的歌人当属大伴旅人之子、《万叶集》的最后编纂者大伴家持了。政治上的失意、家族的没落,这些要因使得家持成为一位孤独地抒情诗人。正是他,写出了《万叶集》中最为哀婉动人的作品。

除了上述这些出自文人之手的创作之外,《万叶集》中还收有直接来自民间的民众诗歌,即“防人歌”与“东歌”等。防人歌,是被迫离乡背井抛妻弃子的边戍们创作的诗歌;东歌则指的是采自东部各国即今天的本州东部一带的名歌。这些作品传达出庶民们的心声,在独具特色的韵调中洋溢着健康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人淳朴自然的素质,展示了万叶和歌的另一面。

794年京城迁到京都后,上层贵族们愈加倾倒于中国的灿烂文化,争先恐后地作起了汉诗汉文来,由是形成了汉诗文的全盛,同时还带来了和歌的空白期。以至于有日本学者称这一段为“国风暗黑时期”。然而大部分汉诗作品无非还是对中国诗歌的模仿,可说是中国诗人思想和情感的海外翻版,不久,这一外来形式开始走下坡路,而一度受到压抑的和歌再度受到重视与喜爱。及至延喜五年(905),纪友则、纪贯之、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等四人奉诏开始编纂《续万叶集》,后又几经整理,于延喜七年(907)年成书,更名为《古今和歌集》。和歌遂得以复兴,重新恢复了正统文学的地位。

万叶集与诗经

万叶集与诗经(国风)中描写恋爱的诗歌 I、分类及分布 一、恋歌分布诗经和万叶集同(按内容)分三大类风雅颂 杂歌相闻挽歌 可见诗经对万叶集的影响 但三个大类中恋爱诗的分布略有不同, 诗经中周王朝的正声雅乐很少见爱情诗,情诗主要分布于国风 (小雅(王畿的曲调)之中也有一部分情诗,但比例很低) 万叶集中贵族皇室所作杂歌,挽歌中亦有相当一部分恋歌 (卷一杂歌,卷二相闻有相当一部分恋歌,作者皆为皇室贵族)引出两国情爱的态度的比较 (《毛诗序》对诗经中情诗常作刺怨诗解而《万叶集》中少有这种现象的对比)二、万叶集卷八卷十相闻歌以四季分类的现象 万叶集以秋相闻居多(卷八卷十中秋相闻共101首) 诗经中求爱相会的诗歌多于春季 三、万叶集恋歌中表达期盼相见情感的有140多首有关梦的(梦中相会,托梦寄情)80多首(到目前为止的估算) 诗经中关于思念的情诗也占多数(草虫、殷其雷、雄雉、终风、伯兮、有狐、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采葛、齐风·甫田) II、内容 一、相同的恋爱形态下的表达 1、单恋的比较(汉广与笠女郎诗作比较) 2、求爱的比较(关雎与卷一01的比较):1审美情趣2求爱方式 3、赞美的比较(桃夭与万叶集卷十九4319的比较):诗经对万叶集的影响 4、思念的比较(王风·扬之水、东山与卷二十4322 4327):同是戍边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二、描写的时间(季节)、地点、行为的异同: 1、同是波浪:诗经中的扬之水与万叶集中的卷一83 卷十一2733 2、同是雷声:诗经中的殷其雷和万叶集卷一9 卷十一2513 2514 3、同是渡河:诗经中的褰裳和万叶集卷一116、卷四143 4、同是衣物:诗经中的有狐、缁衣、出其东门和 万叶集卷十二2851 2951 2964~2968 2970 ~2977 卷一69、75 卷二十4427 4431(防人) 5、香草与藻类:诗经中的蒹葭、溱洧 万叶集卷一21卷十二3047~3080 卷二94、114、131(藻)138(藻)194(藻) 196(藻) 6、采摘:诗经中的摽有梅、汾沮洳、采葛和卷一68、72 卷二138

万叶集

《万叶集》、《古今集》及杨译浅论 柯勒律支( S. T. Coleridge, 1772—1834 )曾经给出一个定义,规定是个语言必须具备这样的性质:“无法在同一语言之内进行翻 译而不损害其意义。”这位湖畔诗人所下的定义也许难逃对诗人 这一职业的自赞自誉之嫌,却无疑也道出了历来诗歌翻译介绍者的苦恼和艰辛:试想,连在同一种语言之内的翻译尚且不可避免意义上的损害,更何况是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来翻译呢?而近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给诗所做的 界定就干脆宣布诗是“翻译中失掉的东西”,更是直截了当地彻 底剥夺了诗歌翻译的可能性。不过,仔细想想的话,其实岂止是诗歌,恐怕即便是普通的散文乃至一般日常的口语表达,即便也是在同一种语言之内“翻译”,那意义的损害只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尽管如此,外国文学却大有翻译介绍之必要,这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小说如是,诗歌亦如是。于是才会有多位前贤时俊不断地撰文,研究探讨诗歌的理论和理想形式,其中不乏鞭辟入里的不刊之论,对诗歌翻译的具体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的现象亦在所难免,目前看来似乎远未讨论出个众望所归的结论来,而许多性急者便等不及理想形式的诞生,纷纷操起译诗的笔来。也许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心急 吃不了热豆腐。”然而恐怕正是因为有了这批甘冒牺牲自家舌头 的危险去吃热豆腐的性急者,方才使得外国诗歌翻译不至于出现

万马齐喑的情况。 《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的译者杨烈先生,便是这样性急者中的一位。他好此道而不疲,在那个知识分子和外国文学被彻底边缘化的寂寞年代里,可谓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人不知亦不愠”,呕心沥血地翻译出这两部著名的日本古典和歌集,方才使得在今日万紫千红争芳竞艳大好局面的外国文学百花园 中略显得有些冷清的日本诗歌翻译园地里绽放了两株艳丽的奇葩。 《万叶集》乃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收有自仁德天皇时代(5世纪前半)至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759)三个多世纪间的和歌共4530余首,“无论是论质还是论量,都不必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逊色”。于是乎爱用比喻的日本人便将它比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种由民族自豪感所造成的好胜心理诚然可以理解,但在我们看来这比喻本身虽然通俗易懂,却也不免有些不伦不类:固然四千多首的量超过了《诗三百》,但是且不说《诗三百》的成书早于《万叶集》一千多年,便是在《万叶集》开始编纂时,中国也早已进入了文化鼎盛的唐代,创造了至今看来也仍然是灿烂辉煌无与伦比的文学。不过,我们倘将视野放宽,把《万叶集》放进世界文学史的大背景之中去比较的话,情形似乎便很有些一样了。纵观8世纪的欧洲,文学地平是一片荒凉,非洲美洲尚且处于蒙昧混沌状态不足以论,而这时《万叶集》就已在日本这个东方岛国破土而出并长成茁壮的巨树

万叶集

宇智坡前圣主骑精英侍驾踏晨曦风光浩瀚青纱帐万马奔腾逐鹿麋002.启航令 熟田夜幕罩航津浩浩艨艟泊海滨玉兔东升潮水涨一声号角奋军心003.落照 海神振笔写苍天遍洒霞光照万川粲丽彩云如梦境与谁今夜共婵娟004.紫野行 今随紫野禁园巡又见多情梦里人戍卫森森看守众小心挥手眼传神005.悲情 嫣红紫草散天香彻骨相思尚未忘嫁作人妻何怨恨深情似海我心藏006.水中岩 枕流石磊面如晶不让萍苔短暂停公主冰心洁玉体愿能兰蕙永芳馨007.春去也 喣喣和风拂柳腰香山远处素衣飘绿肥红瘦春归去乍见新荷出水娇008.志贺湖 志贺湖滨草木青大湾淀滞水含情繁华景色迁他邑难觅宫人结伴行009.黎明 东方破晓现光华冉冉晨曦织彩霞回首欲寻千里月悠悠不迫渐西遐010.怀古都 采女穿梭过画堂轻飘衣袖散芳香皇都远徙佳人香明日香风照旧忙011.孤舟 安礼扬帆闯逆流茫茫沧海有孤舟岛湾水路多艰险夜半更深何处留012.遥念 荻芦吐絮朔风寒鸭鸟披霜感羽单待驾难波思故苑大和万里欲归难013.落寞 荒山旷野雨潇潇飒飒秋风壮志遥欲抑忧愁筹更切任由斜落水珠飘014.相思 风吹稻浪似金黄雾漫禾田情意长往日绮情难再见无边爱恋几时忘015.诀别 弟赴大和潜送行三更细语瞬黎明清凉晓露和酸泪溼透青杉尽是情

午夜深山候妹临水滴溼透我衣襟秋神有意传衷曲怎奈人儿无处寻017.离情 篁叶菁菁布满山微风飒飒串其间弯弯曲径通幽境万里迢迢念佼颜018.松枝愿 途经岩代海滩边手系松枝许愿签鸦鹊啼声何切切安还与否靠苍天019.寿比南山 仰望无垠碧海天升平寰宇庆丰年人神大统苍穹佑寿比南山永世延020.黄泉路 路旁怒放棣堂花暗澹幽园属汝家欲饮黄泉知命水阴思路陌憾无涯021.吊亡弟 幽明两断永睽违一缕孤魂二上飞月暗山高新冢冷扉前遥望更伤悲022.马醉花 岸边马醉木花香欲献一枝置墓傍泪洒碑前人不语荒郊草漫夜茫茫023.池中鸭 勾池放鸟似呆鸵无意潜游戏绿波庭院深深人已杳难尝心愿泪滂沱024.雪夜孤冢 吉隐银花标满天寝陵寒冷怎堪眠苍穹若恤孤零女少撒冰霜盖墓园025.忆往 去年今日此园中俪影双双月照容景物依然人杳渺不知何处觅芳踪026.旅中病危 病倒鸭山岩壁边心知不日要归天深闺尚有多情妇等待夫君共枕眠027.圣恩广披 神祇法力广无边主宰风云四季权君主高居雷位上皇恩无限可弥天028.眷念 淡路芒芒野岛行微风拂袖感飘零长空鸿雁飞人字系恋伊人结纽情029.流水寄情 宇治清川激汤声竹栅鱼籪阻前行茫茫世事如流水贵贱容枯尽俚情030.怀古 琵琶远眺水环山千鸟低鸣诉怨般勾起今人怀古绪皇都隐现淡云间

论《万叶集》中的“梦”

论《万叶集》中的“梦” 本论文主要以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中的写梦的和歌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考察在日本上代文学中出现的“梦”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梦自古以来便是各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在日本古典文学中也不例外。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便已有关于梦的记载。作为乞求神意的代表手段之一,梦有着一层神圣的光环。 但在几百年后的《古今和歌集》中,梦主要出现在描写爱情的和歌中,其性质与《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梦有很大不同。通过研究处在《古事记》《日本书纪》以及《古今和歌集》中间的作品…《万叶集》中关于梦的和歌,可以理清日本上代文学中关于梦的描写的发展变化的脉络,从而找出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国文学的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对《万叶集》乃至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一章,分析总结《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出现的“梦”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两部作品中,“梦”被看作是来自神的信息,可以预测未来,也因此有着-层神秘色彩,且与国家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章着重分析万叶集中写梦和歌的概况。 主要从卷、内容、歌人等方面对写梦的和歌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其特点。从中可以发现:从时间上看写梦的和歌在奈良朝之后开始大量出现,从内容上看其多数为相闻歌,而从歌人上看,以大伴家持为首,多数为大伴家或者是与大伴家有些渊源的歌人的作品。 接下来的三、四、五章分别按照梦歌所属的类别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章分

析的是挽歌中出现的“梦”的特点。 重点分析了万叶集中第一首写梦的和歌---天智妇人挽歌以及高桥虫麻吕的《见菟原處女墓歌》这两首和歌。天智妇人挽歌中可以找到与记纪文学中“梦”的相通之处。 它继承了记纪文学中认为梦是来自他人的信息这种认识。而高桥虫麻吕在和歌中描写的死者出现在他人梦中的场景,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雅歌中出现的“梦”的特点。雄歌中既存在类似记纪文学中“告知梦”那样,神明给出启示、预测未来的梦,也存在像梧桐日本琴那样虚构性很强的“梦”。 而无论是哪种,都对后世的物语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五章将相闻歌中的写梦和歌分为“被思梦”与“思梦”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占多数的“被思梦”类型的和歌仍然是受到记纪文学的影响,认为梦是来自他人的信号,所以恋人们会用梦来确认对方有没有在思念自己,确认两个人之间的联系。而通过与中国文学中写梦诗歌的比较可以发现,“思梦”类型的和歌显然是受到了汉代辞赋以及六朝汉诗等中国文学中梦意象的影响。 最后一章则与《古今和歌集》中的梦歌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其与万叶梦歌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了《古今和歌集》中“被思梦”类型梦歌逐渐消失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以《万叶集》中写梦的和歌为中心,对从纪记文学到古今和歌集中的梦进行了考察。纪记文学中的梦带有神秘色彩,被认为主要是神也就是源于他人意志的产物。 继承了这一观点,《万叶集》中出现了“告知梦”以及“被思梦”类型的和歌。而进入万叶后期,中国的“梦”观,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传到日本,

《万叶集》读后感

《万叶集》与中国古代诗文 柯勒律支曾说过,诗歌语言必须具有这样的性质:“无法在同一语言之内进行翻译而不损害其意义”这位湖畔诗人的话固然不无自赞自誉之嫌,却也道出了历来诗歌翻译介绍者的苦恼和艰辛;试想,在同一语言之内的翻译尚且不可避免意义的损害,更何况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来翻译?近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给诗下的定义就干脆宣布诗是“翻译中失掉的东西”,更直接了当地否定了诗歌还有翻译的可能性。 然而诗歌尽管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的译者杨烈先生乐于此道而不疲,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地翻译出这两部日本著名的古典和歌集,曾为我们在争芳竟妍万紫千红的外国文学百花园中、略显得有些寂寞的日本诗歌翻译园地送来了两株艳丽的奇葩。 《万叶集》系现存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收有自仁德天皇时代(五世纪前半)至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七五九)三个多世纪间的和歌四千五百三十余首,“无论是论质还是论量,都不比其它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逊色”(见岩波书店刊行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之四《万叶集》序文,高木市之助、五味智英、大野晋校注),于是爱用比喻的日本人便将它比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种民族自尊感所造成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比喻本身有点不伦不类。虽然四千多首的量超过了《诗三百》,但是,且不说《诗三百》的成书早于《万叶集》十多个世

纪,便是《万叶集》开始编纂时,中国早已进入了鼎盛的唐代,创造出了至今看来仍然是辉煌灿烂无与伦比的文学。不过,纵观世界文学史,八世纪的欧洲还是一片荒凉,非洲美洲尚处于混沌蒙昧状态,而这时《万叶集》就已在日本这个东方岛国破土而出了。如今这样的千年古树在世界文化之林亦属不多见,作为其所有者而为之自豪也是理所当然的。 和歌是日本人对用本民族语言---日本语创作的诗歌的总称,以别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用汉语写作的汉诗。同汉诗这种外来形式一样,在日本历史上一直有人不断进行创作,共同形成了日本诗歌史上的两大潮流,虽然都曾有过起落盛衰,受过冷遇遇和青睐,但源于中国文化的汉诗与源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和歌这两大潮流在日本均获得了基本上齐头并进的发展直至近代。历史上不少著名的文人便精通和汉两民族的文化,汉诗和歌左右开弓得心应手,上天入地左右逢源。由此似可看出日本民族对外来文化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态度古已有之。 和歌虽是典型的民族形式,但《万叶集》的编纂显然受到中国人的影响:一是直接收有汉诗汉文(量极少,故仍被视为和歌集);二是分类项目借自中国的《文选》;三是在分析编目时,有些日本学者认为也是受了中国人的启发,“当时是热心于大陆文化输入的时代,是以《文选》之类考试录用官吏的时代,那么在把玩大陆诗文集之余,自己也动念编纂一部诗集,恐怕也毫无不自然之处。”这里似乎传达出汉和文化交融汇流痕迹的消息。

万叶集

001.狩猎 宇智坡前圣主骑精英侍驾踏晨曦风光浩瀚青纱帐万马奔腾逐鹿麋 002.启航令 熟田夜幕罩航津浩浩艨艟泊海滨玉兔东升潮水涨一声号角奋军心 003.落照 海神振笔写苍天遍洒霞光照万川粲丽彩云如梦境与谁今夜共婵娟 004.紫野行 今随紫野禁园巡又见多情梦里人戍卫森森看守众小心挥手眼传神 005.悲情 嫣红紫草散天香彻骨相思尚未忘嫁作人妻何怨恨深情似海我心藏 006.水中岩 枕流石磊面如晶不让萍苔短暂停公主冰心洁玉体愿能兰蕙永芳馨 007.春去也 喣喣和风拂柳腰香山远处素衣飘绿肥红瘦春归去乍见新荷出水娇 008.志贺湖 志贺湖滨草木青大湾淀滞水含情繁华景色迁他邑难觅宫人结伴行 009.黎明 东方破晓现光华冉冉晨曦织彩霞回首欲寻千里月悠悠不迫渐西遐 010.怀古都 采女穿梭过画堂轻飘衣袖散芳香皇都远徙佳人香明日香风照旧忙 011.孤舟 安礼扬帆闯逆流茫茫沧海有孤舟岛湾水路多艰险夜半更深何处留 012.遥念 荻芦吐絮朔风寒鸭鸟披霜感羽单待驾难波思故苑大和万里欲归难 013.落寞 荒山旷野雨潇潇飒飒秋风壮志遥欲抑忧愁筹更切任由斜落水珠飘 014.相思 风吹稻浪似金黄雾漫禾田情意长往日绮情难再见无边爱恋几时忘 015.诀别 弟赴大和潜送行三更细语瞬黎明清凉晓露和酸泪溼透青杉尽是情

016.伫候 午夜深山候妹临水滴溼透我衣襟秋神有意传衷曲怎奈人儿无处寻 017.离情 篁叶菁菁布满山微风飒飒串其间弯弯曲径通幽境万里迢迢念佼颜 018.松枝愿 途经岩代海滩边手系松枝许愿签鸦鹊啼声何切切安还与否靠苍天 019.寿比南山 仰望无垠碧海天升平寰宇庆丰年人神大统苍穹佑寿比南山永世延 020.黄泉路 路旁怒放棣堂花暗澹幽园属汝家欲饮黄泉知命水阴思路陌憾无涯 021.吊亡弟 幽明两断永睽违一缕孤魂二上飞月暗山高新冢冷扉前遥望更伤悲 022.马醉花 岸边马醉木花香欲献一枝置墓傍泪洒碑前人不语荒郊草漫夜茫茫 023.池中鸭 勾池放鸟似呆鸵无意潜游戏绿波庭院深深人已杳难尝心愿泪滂沱 024.雪夜孤冢 吉隐银花标满天寝陵寒冷怎堪眠苍穹若恤孤零女少撒冰霜盖墓园 025.忆往 去年今日此园中俪影双双月照容景物依然人杳渺不知何处觅芳踪 026.旅中病危 病倒鸭山岩壁边心知不日要归天深闺尚有多情妇等待夫君共枕眠 027.圣恩广披 神祇法力广无边主宰风云四季权君主高居雷位上皇恩无限可弥天 028.眷念 淡路芒芒野岛行微风拂袖感飘零长空鸿雁飞人字系恋伊人结纽情 029.流水寄情 宇治清川激汤声竹栅鱼籪阻前行茫茫世事如流水贵贱容枯尽俚情030.怀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