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27T15:50:38.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李臻

[导读]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现有土地进行整治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样导致土地的供给矛盾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耕地面积成了建设用地。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地的调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治的现状,并且针对土地整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又对全国土地整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近年来,土地整治成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会直接的影响我国农业的经济机构,为此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特征。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形式并不乐观。因此,针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问题,应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让问题成为该项目发展的动力,实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的提高。

1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城乡土地间利用失衡的现状是当今时代土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确切的说是自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飞跃式的,但不能只注意到这些繁荣的一面,而忽视掉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城乡土地利用差距过大,就是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城乡之间的确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这种差异也引发了土地利用情况失衡的问题。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地区,土地利用率极高,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是相对较低的,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若是能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对其加大开发,必然能大幅度优化土地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对我国土地的利用程度。

1.2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可挖掘潜力较大,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大,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治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匮乏,主要来源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许多地方财政紧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土地整治很难顺利的进行。有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无法“用在刀刃上”。

1.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不到位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时普遍存在三种情况:第一,项目规划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素质偏低,对于项目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只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整治方法。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时只走表面程序,没有重视县级论证,参与论证的人员不全面,尤其是没有充分征求当地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第二,在进行项目预算是,经常出现人为地提高或者降低投资的情况,导致项目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第三,一些区、县级国土部门相关人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一般情况下,只是负责收集资料或者带带路。因此,在项目整治的过程中,大部分项目都出现了规划设计变更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只能重新设计。

2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2.1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

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要想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当城乡之间不再存在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时,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会逐渐趋于平衡。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外出务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土地包括住宅与耕地的大量荒废,并且有许多人都出于老一辈人的要求或是其自身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对居住地和住宅过于重视。同时,再加之城市与农村地区房价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就会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积攒足够的资产后再回到老家来建设住宅,但在施工完成后却不居住,而是继续回到城市务工,使其闲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难免会形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进行调节,如提高农村待遇、加大投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此外,可与房屋主人进行沟通,对其闲置和废弃的住宅进行再利用等。以上提到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但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手段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逐步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渗透土地整改手段,最终使二者平衡发展。

2.2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攻关

进行土地整治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土地整治获得显著成效。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主要是:生态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测绘技术等。由此可以发现土地整治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因此,要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整治目的。

2.3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变

当前强化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数字化、电子化的转变,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因此,要求各个地区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配置全新的信息化设备,以此来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最终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训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主要要求从事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由此成长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这就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由此才能保证信息建设目标的实现。2.开发及引进先进性

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内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7年-2010年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农地整理(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从检索结果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 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所获检索文献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地整理文献研究评述 农地整理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以合并地块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而后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农地整理活动和理论研究。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方法就农地整理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最近十年农地整理领域国外、国内研究进行总结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9年-2010年学术论文, 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等。检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4篇(2003-2009);博士学位论文11篇(1999-2009);硕士学位论文138篇(1999-2009);检索到外文期刊(SSCI来源刊)学术论文26篇(1997-2010)。从检索结果中提取相对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综述用到的文献作简要评述。 1 国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外的农用地整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较早。例如德国土地整理起源最早,在1250年巴伐利亚州进行以地块合并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德国农地整理的目标随社会经济发展,从单纯零碎地块归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向追求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变。俄国的农地整理起于18世纪,并设计专门学校研究农地整理的技术和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农地整理工程技术体系。澳大利亚的土地整理发端于矿山复垦,侧重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西欧国家的农地整理重视对农地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本文将国外关于农地整理的文献按研究内容来划分,比如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农地整理的目标和方法论、农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综述。 1.1 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 农地整理是改进土地耕作效益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工具(Petr Sklenicka,2006)。【1】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碎化,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

我国土地整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 摘要: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Present, China land remediation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is refers to the inefficient utilization, unreasonable use, not use and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disaster damage land remedi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vitalize the stock of land, strengthening the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timely supplement and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Land consolidation as a kind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land use, e very naturally be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Asked by collected about the regulation of land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xample in some are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present land remediation problems. 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direction in China for land remediation problem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future 目录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进程,并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及城乡统筹管理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对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及展望,旨在切实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进程;展望 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的工作重点就是协助各类工程对土地资源中土壤、水文、道路及林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治理,从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因此为切实发挥出土地整治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认清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管理机制,提升土地整治的效率及质量。 1、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分析 1.1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增长,对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部分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实践与推广。而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将宅基地与承包土地分开,并将搬迁及土地流转等置换为城镇房产的两分两换模式[1];第二,结合农村发展实情的都市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第三,拆旧建新土地整治模式;第四,滚动发展归村并点、村庄内部改造及城中村等综合土地整治模式;第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小块并大块模式等。 1.2土地整治规划的研究进展 土地整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及复杂性的长期工作,其对于土地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调整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对土地整治的实际工作进行实时的引导及调整。就目前来看,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所积累的经验无法解决土地整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将严格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升土地整治执行力度作为当前重要发展战略,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监督,促使土地整治规划朝向系统化与政策化发展。 1.3土地整治评价的研究进展 现阶段土地整治评价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物元分析理论,构建起关于土地整治下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第二,在农户中采用调查及分析年鉴数据的方法,对土地整治模式实行以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及评价[2];第三,采用多层模糊分析法,以更好的构建起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系统;第四,采用理论分析及专业咨询分析的方法,制定出明确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第五,应用各序结构分析法,建立起模糊环境中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 1.4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从根本上发挥出土地整治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构建起一系列集工程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土地整治技术方面的[3]。同时为积极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在土地整治技术研究过程中,还设计出了农地整理灌排沟渠生态化建设及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并从中央、省级及县级入手,构建起了土地整治三级监管信息管理机制,通过结合现阶段较为成熟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 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 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i P ---i 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K---i 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 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

土地整治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宾阳县和吉镇惠良村土地整治项目 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3月初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整治办工作人员专题就惠良村土地整治项目平整区土地重新调整分配及备耕备种进行宣传发动,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分别到村到点,多次组织召开各村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及户主大会,专题研究解决土地整治项目平整区土地重新调整分配问题,针对组织备耕备种进行多次宣传发动,并以上门座谈、发放通知,张贴备耕通告等多种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备耕备种,同时全力协调配合施工方对工程质量问题按设计要求进行整改。至7月5日,已动工平整2295亩,涉及果粽、中良、三叉、新安四个自然村,已确权到户1500亩,尚未确权到户约800亩,其中果粽已动工平整的约1600多亩已分配到户约1200多亩,中良375亩已确权到队未确权到户,三叉、新安两村约300亩,现已全面确权到户。目前我镇党委、政府组织继续组织镇村干部对已动工平整土地确权到户工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晚稻备耕备种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已动工平整土地确权到户工作,并组织群众做好晚稻备耕备种工作,确保不丢荒土地,维护社会稳定。另外,针对部分群众对平整区的质量及部分水渠、道路不够畅通的问题,由镇整治办协调组织施工、监理单位,群众代表(涉及的相关农户)进行现场办公,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进行限时整改,尽最大努力做到群众满意,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雨水较多,而平整区全部是水田,田面长时积水,以致材料无法送到位,施工难度大。同时施工方在平整区的工程技术力量、施工人员、机械等投入不足,致使施工进度相对缓慢; 2、部分群众对平整区整体质量不满意,以工程质量不好为由不配合分地,耕种作物。 3、群众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局意识淡薄,造成镇党委、政府和村集体的决定决议,反复受阻,难以执行。

当前我国农村。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 10政本李婷(16) 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 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 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 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 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在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农村居民点废弃导致的大量废弃土地、生态景观风貌受损、土地污染等。土地工程是通过工程手段,把未利用地变为可利用地或把已利用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当前土地整治施工中更多地关注新增耕地数量,而作为配套工程之一的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相对被忽视。本文对于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标签: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农田生态 一、生态景观建设土地整治的生态景观 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沟渠以及道路等要素构成的农田景观,从生态景观学来看,实质上是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的有机构成。耕地等斑块是物种的聚居地,其大小、形状等特征对区域景观构成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沟渠道路等廊道对于构建生物迁徙通道或者形成迁徙屏障起到很大作用。在实施工程过程中会对项目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景观。例如轻视生态系统循环作用,致使本来担任生态景观功能的各种廊道被过度硬化,阻碍了生物的迁徙途径等。 田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如下。 农田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田块,其承载了作物种植、生物居住等诸多功能。田块布置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农产品产量,农用机械的有效使用,排水灌溉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动物昆虫的栖息与迁移,土壤中微生物的演替,土壤肥力保持等。因此,土地整治中,田块的生态景观建设至关重要,包括田块形状、方向等要素。田块的长边方向通常是播种和耕种管理的主要方向,也是末级灌排渠道、田间道路以及防护林带的方向。田块方向选择关系到作物的日照、灌排条件、机械作业方便与否等。根据土地整治经验,田块方向确定的几个要求: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田块方向应保证作物从早到晚一天当中能吸收尽可能多的光热。方便田间机械作业,特别注意坡度对机械作业的影响。对水土保持和排水有利,如尽量让田块方向沿着等高线配置,保护地表水流和土肥。对防风有利。风害地区防风是重点,应该在田块长边方向沿线配置主林带,沿田块短边方向配置副林带,构建护田林带。 二、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应对策略 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进程,实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以景观生态化的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土地整治正当其时,除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前述研究提出的生态景观化建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土地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地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南通市土地整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狠抓质量管理以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 ----南通市土地整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市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根据市局统一要求和《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通地整?20XX?7号),按照“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要求,着重围绕“破解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在思想观念、队伍作风、工作标准和行政执行能力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确立了本调研课题。复垦中心在市局的统一组织下,通过走访现场、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电话询问等方式,结合平时工作中所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摸清了我市土地整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力争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着力破解制约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难题,保障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一)省以上投资、县(市、区)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1 目前我市共成功申报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66个,项目总规模70.9073万亩,可新增耕地5.9447万亩,共申请项目资金8.78亿元。其中,已实施完成并通过省厅或市级验收项目26个,已竣工项目10个,正在施工项目15个,拟进行工程招投标项目7个,因国家、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项目无法实施等原因申请撤销项目8个。详见表1。目前各地正抓紧项目实施,特别是加快20XX年底前已到期省以上投资项目进度。已建成项目基本得到较好管护,但仍有部分项目存在管护不够到位情况。项目建成后的进行了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更加规模化,部分项目正利用土地整理形成的良好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各县(市、区)正在积极实施自投项目。海门市实施了三和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该项目选择三河镇的三南村、新远村和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的棉花原种场等地块,项目区总面积3451亩公顷,建设规模2980亩,估算总投资3883万元,建设工期1年。开发区实施也正在实施两个土地整理项目,建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长沙四县市为例摘要:通过对长沙四县市耕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 耕地闲置状况严重,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37%,主要是由劳动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以及建设施工四个方面原因引起,已经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耕地闲置的危害性后,提出对策解决长沙市耕地闲置问题,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耕地利用;闲置问题;对策 导入语:湖南是农业大省,被誉为“鱼米之乡”,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在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与挑战诞生在长株潭。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而在长沙农村地区出现的耕地闲置现象,主要是弃耕抛荒,破环了资源节约理念,阻碍了“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解决耕地闲置,提高耕地利用率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向建设用地等其他用地的转变,这严重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耕地利用状况

不仅对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极具意义,而且也能给政府对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耕地闲置现状 经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和居住在村里的部分农民的走访,发现在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被闲置荒芜的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很严重。长沙市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现有耕地面积24.68万hm2,其中水田22.43万hm2,旱土2.25万公顷。据调查统计,2007年全市耕地抛荒面积有2.313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其中季节性抛荒2.28万hm2,常年性抛荒338 hm2。季节性抛荒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常年性抛荒中,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抛荒面积为43hm2,承包户不愿转包造成抛荒面积1 hm2,土地整理未完工和被征用未开发99 hm2,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面积为61 hm2,望天田67 hm2,煤田渗漏33 hm2,水系破坏34hm2[1]。 三、耕地闲置的原因 调查中发现,长沙市农民弃耕抛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长沙地处省会,第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1],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长沙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长沙个别村镇存在“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田,也不愿转让给别人种。主要因为少数地方仍未与农户签订并发放土地承包合同书,已签订的存在着手续不完善,程序不到位等纠纷问题,因此承包户不愿将耕地转包。由于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部分农民弃耕抛荒。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58081754.html,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赵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摘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整治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大纲;监测跟踪 中图分类号:D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整治作为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利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活动进行安排与协调。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国策的需要。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对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环境状况。 1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较规范的决策过程,可以从规范决策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在决策过程中贯穿规划的相关评价活动,这样才能协调规划环评的程序。规范性决策学要求按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来制定决策,决策的制定过程分为确定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和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3个阶段。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拟定备选方案是决策的基础,方案的选择则是决策的关键[1]。根据上述理论,可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4 个阶段:制定评价大纲、 评价实施、评价总结和监测跟踪。 1.1 制定评价大纲 1.1.1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包括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层次性、目标、作用对象、涉及领域、实施区域与时段等进行初步研究。 1.1.2 规划区域内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现场调查 收集规划区内以及可能影响到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需要时进行现场调查。1.1.3相关规划的类比与分析包括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了解该规划编制的目标、背景等情况。

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土地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不同的称谓,如土地整理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同的称谓所指代的意义不同,或者说具体的工程内容有所联系和差别,但是在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土地工程”。1886年,巴伐利亚(现属德国)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签署的第一部土地整理法律中提出了“土地整理”概念,这是土地工程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 一、国外土地工程研究进展 (一)德国 德国的土地工程历史悠久,始13世纪。最初只是局部的,如对河流进行改造等,到16世纪,开始进行如合并农地、改造河流、迁移农庄等工作。1886年制定第一部土地整理法,为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行了合并分散的田块及调整田间道路。从整体看,20世纪前德国的土地整理的目的主要是小块并大块,以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1918年德国颁布了农地整理法,以保证农业生产用地和提供建筑用地。从20世纪30年代起,高速公路及公共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准备土地及规则地块。1937年德国统一制定了土地整理法。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7月14日颁布了联邦第一部《土地整理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地整理的目标逐渐提高,内容不断增加。1972 年明确提出土地整理的内容,增加了村镇改造、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地整理研究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乡镇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来实施其发展计划。进人20世纪90年代,土地整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乡村生产条件,如通过田块调整、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在克服和减轻土地利用中的结构性障碍,降低农林经济的生产费用和劳动消耗的同时,协调农业利益与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持的要求,改善乡村的生存条件和景观环境。在技术研究方面,德国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理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并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通过土地整理,改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保护环境、保护景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其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胡振琪,2007)。 (二)俄罗斯 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措施可追溯到15世纪,莫斯科王国时代(15世纪到17世纪)按照职位分配土地;1765年开始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与划界;1789年,为了适应当时土地整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土地整理大学,即现在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土地管理大学,培养了大批的土地整理人才;19世纪上叶,俄罗斯实行了土地特别丈量,促进市场上土地“周转”的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集约化;在1861年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的土地整理,主要目的是由国家掠夺农民的土地,渔利于地主;1905年革命以后,实行了斯托雷平土地整理。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920年,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没收来的地主、官僚和寺院的土地转交劳动农民使用;1921?1927年,在175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土壤污染类型;有机;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污染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 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27T15:50:38.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李臻 [导读]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现有土地进行整治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样导致土地的供给矛盾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耕地面积成了建设用地。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地的调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治的现状,并且针对土地整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又对全国土地整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近年来,土地整治成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会直接的影响我国农业的经济机构,为此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特征。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形式并不乐观。因此,针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问题,应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让问题成为该项目发展的动力,实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的提高。 1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城乡土地间利用失衡的现状是当今时代土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确切的说是自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飞跃式的,但不能只注意到这些繁荣的一面,而忽视掉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城乡土地利用差距过大,就是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城乡之间的确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这种差异也引发了土地利用情况失衡的问题。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地区,土地利用率极高,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是相对较低的,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若是能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对其加大开发,必然能大幅度优化土地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对我国土地的利用程度。 1.2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可挖掘潜力较大,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大,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治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匮乏,主要来源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许多地方财政紧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土地整治很难顺利的进行。有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无法“用在刀刃上”。 1.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不到位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时普遍存在三种情况:第一,项目规划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素质偏低,对于项目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只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整治方法。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时只走表面程序,没有重视县级论证,参与论证的人员不全面,尤其是没有充分征求当地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第二,在进行项目预算是,经常出现人为地提高或者降低投资的情况,导致项目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第三,一些区、县级国土部门相关人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一般情况下,只是负责收集资料或者带带路。因此,在项目整治的过程中,大部分项目都出现了规划设计变更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只能重新设计。 2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2.1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 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要想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当城乡之间不再存在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时,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会逐渐趋于平衡。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外出务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土地包括住宅与耕地的大量荒废,并且有许多人都出于老一辈人的要求或是其自身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对居住地和住宅过于重视。同时,再加之城市与农村地区房价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就会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积攒足够的资产后再回到老家来建设住宅,但在施工完成后却不居住,而是继续回到城市务工,使其闲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难免会形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进行调节,如提高农村待遇、加大投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此外,可与房屋主人进行沟通,对其闲置和废弃的住宅进行再利用等。以上提到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但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手段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逐步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渗透土地整改手段,最终使二者平衡发展。 2.2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攻关 进行土地整治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土地整治获得显著成效。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主要是:生态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测绘技术等。由此可以发现土地整治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因此,要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整治目的。 2.3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变 当前强化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数字化、电子化的转变,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因此,要求各个地区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配置全新的信息化设备,以此来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最终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训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主要要求从事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由此成长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这就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由此才能保证信息建设目标的实现。2.开发及引进先进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