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流管理

一.判断10*2’二.名词解释4*5'三.问答 5*8’四.案例分析(A)论述(B)20’第一章物流概述

1.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2. 效益背反论:“效益背反”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效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是如此。如包装与运输、装卸搬运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树立整体观念、系统观念,追求物流的总体效果。

3. 物流的种类

(1)、按照作用分类

①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的物流过程。

②销售管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③生产物流。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知道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去留活动。与生产流程同步,是否合理对工厂的生产秩序、生产成本有很大影响。

④回收物流。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可以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资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流过程。

⑤废弃物流。对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所产生的物流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①地区物流②国内物流③国际物流

(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①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中所发生的物流,也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物流学主要研究社会物流。

②行业物流。

③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储存、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

4. 物流的功能要素

(1)、运输。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十五六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2)、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也是物流的一个重要职能,在物流中也处于中心地位,与运输洪洞构成了物流的两大支柱。

(3)、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它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4)、包装。保护物品,便于作业,促进销售。

(5)、流通加工。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

(6)、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信息将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使物流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而不是各个孤立的活动。

5. 精益物流: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消除物流过程中非增值的一切浪费为目的,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物流。

6. 物流与商流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商流引起物流,物流为商流服务,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

7. 物流是一个系统。是由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构成的系统,是这些活动的集成和整合,所追求的是整个物流系统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章配送(配送类型和配送中心类型要求了解。也就是看一下)

1.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为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1)、位于物流的最末端,是物流据点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

(2)、配送不同于一般送货。一般的送货:一种推销手段;非计划型;由生产企业组织;多为直达型;企业生产什么就送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是一种专业化分工方式,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有计划开展活动;中转行送货;按需送货。(配送与一般送货的区别)(3)、配送时“配”和“送”的有机结合。配送的主体是运输和分拣配货,通过配可以使送货达到一定规模,获取这种规模优势,降低送货成本。

(4)、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以最合理方式将货物送交用户。从用户利益出发,以用户需求为根据,对时间、速度、服务水平、成本、数量等进行综合权衡,做出最优的选择。(5)、配送是一种综合的物流活动。是将装卸、运输、包装、储存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

2. 配送的作用:

(1)、完善了物流系统。将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有机结合,提高了物流效率。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大批量经济进货,集中发货,降低成本。

(3)、通过集中库存使用户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事务,方便用户。减轻进货、发货工作量和负担。

(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集中库存量大于配送前单个用户的库存。

3. 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

共同配送分为横向共同配送和总想共同配送。横向共同配送是指处于流通渠道同一环节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共同配送。分为同一行业企业之间的共同配送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共同配送。钱这个存在企业经营机密泄露的风险,必须建立防止经营机密泄露的机制和措施。后者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避免企业经营机密的泄露,但存在物流成本在各企业之间如何分担的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成本计算体系。

4.配货的一般流程

(1)、备货

(2)、储存。两种形态:一是暂存形态,存在理货区,数量较少,便于快速完成分拣配货作业。二是储备形态,存在储存区,是为满足一定时期的配送要求而设立的,数量多,时间长,品种多。

(3)、分拣配货。分拣即将用户所需的货物从存放位置取出来,分拣与配货作业同步进行,将用户所需要的各种货物分拣完毕后,也就为用户完成了配货任务。货物的分拣有两种方式:

①摘果式。适用于用户需求在品种、规格、数量上差别比较大的情况下。

②播种式。一次可为多个用户配货,只用于用户有共同需求的货物。

(4)、配装。单个用户批量较小不能使车辆满装满载时,需将多个用户的货物集中起来进行配装作业。提高送货水平,降低送货成本。

(5)、配送运输。末端运输、支线运输、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采用汽车。

(6)、送达服务。与用户接货相协调。

(7)、回程。减少空车行驶。

(8)、加工。不具普遍性。格局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5.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⑴、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⑵、配送功能健全(进货、分拣组配、加工、储存保管、配送、信息处理)

⑶、完善的信息网络

⑷、辐射范围小

⑸、多品种、小批量

⑹、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6. 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适当划分专业领域,仅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领域的产品进行配送。

(2)、推行加工配送。将加工、配送相结合。

(3)、实行送取结合。在建立稳定、密切合作关系的配送企业和用户之间,配送企业既为用户供应物资,又为用户生产的产品提供代存服务,甚至还可以提供代销服务。为用户送货的同时将用户生产的产品拉回,充分利用运力,减少车辆空驶。

(4)、推行共同配送。

(5)、推行准时配送。

(6)推行即时配送。

第三章第三方物流

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①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②以合同形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为用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

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多功能、甚至是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与用户是长期合作的关系。

(2)、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为用户量身定制的物流解决方案,更注重用户的特点和业务的系统性。

(3)、第三方物流是一种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充分共享,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3. 企业选择物流模式要考虑的因素

(1)、企业规模(2)、企业物流活动的性质和地位(3)、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4)、对成本和服务水平的衡量(5)、物流职能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6)、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4.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四章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 供应链的特点

(1)、复杂性。各节点企业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职能不同。比单个企业结构模式更为复杂。(2)、动态性。随着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3)、面向用户需求。基于市场需求而构成,市场需求是驱动整个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运动

的源动力。

(4)、交叉性。各条供应链通过相同节点企业交叉在一起。

3. 供应链的类型

(1)①推动式供应链。以制造商为中心,产品生产出来后逐级推给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各个企业之间集成度低,对市场粗求变化作出反应的速度慢,时间长。适合功能性产品。

②拉动式供应链。用户需求是驱动整条供应链运作的源动力,生产和销售建立在实际顾客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相互之间信息共享,整条供应链集成度较高,可以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较低。适合创新性产品。

(2)、①稳定型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

②动态型供应链。基于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

(3)、①平衡型供应链。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各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当供应量的容量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

②倾斜的供应链。供应量的容量不满足用户需求。

(4)、①有效型供应链。强调降低成本。

②反应型供应链。强调快速反应。

4.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其思想的体现

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同步、协调的运作。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体现:

(1)、信息管理。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2)、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运作的。

(3)、库存管理。用实时、准确的信息取代实物库存,降低库存的持有风险。

(4)、关系管理。各节点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协调各企业间的关系,加强各企业间的联系,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5)、风险管理。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性、优化合同模式、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等措施规避过去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等带来的风险。

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1)、由为库存而采购变为为订单而采购。

(2)、由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3)、由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

6. 准时采购策略

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准时采购策略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1)、对供应商数量的选择不同。传统采购多为多头采购;准时采购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便于管理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控制质量。

(2)、对供应商选择标准不同。传统采购通过价格竞争选择供应商;准时采购选择供应商时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重点是质量,即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交货质量、技术质量,不是价格。

(3)、对交货准时性要求不同。

(4)、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同。准时采购要求供需双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供应、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

(5)、制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准时采购为小批量采购。

7. VMI(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

定义: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一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

可获性,在一个相互统一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种目标框架经常被监督和修订,已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主要思想: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原则:①合作原则:相互信任、信息透明。

②互惠原则:是减少成本的问题,不是如何分配及由谁支付的问题,应使双方成本都减少。

③目标一致性原则:明确一致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目标。

④连续改进原则:使双方共享利益,消除浪费。

第五章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及零库存管理

1. ABC库存分类管理的原则:二八定律

按品种数和占用资金额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A类物资的品种数占全部库存物资品种总数的5%--15%左右,其资金占用额占全部物资总金额的60%--80%;B类物资品种数一般占总品种数的20%--30%左右,其占用资金额大致也为总金额的20%--30%左右;C类物资和A类相反,为不重要的库存,期品种数一般占总品种数的60%--80%左右,而资金占用额在总资金额中则只占5%--15%左右。

2. A、B、C各类物资的管理措施

A类物资在保证供给的情况下,降低储存量,减少占用资金,同时加强管理,避免缺货、保障供给。

为降低其库存——加快货物周转。如降低每次进货数量,增加进货次数;增加发货次数。

为保障其供给,避免缺货——如选择恰当的库存报警点降低安全库存量;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上游供应情况和下游需求动向,以此调整库存量。

此外,对A类物资还应经常进行检查,加强对品质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C类物资和A类相反。可以多处被一些,以减少订货系数,节省管理力量。

注意:对于多年来不发生消耗的物资,应看作是积压物资。除其中某些品种因其特殊作用仍需保留的以外,应该清仓处理,避免积压。

B类物资 B类物资的状况处于A、C类之间,因此其管理方法介于A、C类物资的管理方法之间,可采用通常的常规方法管理。

在实施ABC分类管理时,必须注意单价对库存分类管理的影响。资金占用额相同的两个品种,其中一个可能库存量大,单价小;另一个可能库存量小,单价大。对两者的管理应略有差别。单价高的物资在管理上应更严格,应严格控制库存量,力求少积压,其库存报警点应定的低一点。但要加强管理,避免缺货。

3. 零库存:指再生产、流通、销售等经营环节中,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库存积压,通过采用看板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手段、技术手段,使以仓库存储形式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为“零”,即不保有库存。零库存概念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是在有充分的社会储备做保障的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库存形式。

4. 零库存的实现方法

(1)、委托保管。用户将所有权属于自己的物资委托给公共型配送中心代为保管,并按一定标准向仓库支付服务费。

(2)、协作分包。母子企业。子企业按主企业的生产速率,准时为主企业供应各种零部件,是猪企业实现供应库存的零库存;同时著企业将销售库存集中起来,按各个销售企业的销售速度向销售企业准时供货,是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3)、轮动方式。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使各环节速率相同,从而使各工序之间、各工位之间没有物资的停滞,实现各个工序、工位的零库存。

(4)、准时供应系统。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使各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保持协调、

准时衔接,用准时供应作为生产过程的保障,不再用库存作为保障,实现生产过程的零库存。(5)、看板供货方式。看板是一种记载着生产信息的卡片。看板供货方式是在企业内部各个工序之间,或者在建立供求关系的企业之间,采用看板由下一个环节根据自己的生产节奏沿着与生产流程相反的方向向上一个环节提出供货要求,上一个环节根据看板上规定的供应数量、品种等即时组织供货。

(6)、即时供应制度。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购买品种、数量、时间上的要求,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立即向用户即时供货。对用户来说可以实现零库存。适于标准化零部件。

5. 准时供应系统的环境条件

①要有可靠的资源保障。资源比较充沛的供大于求的环境。

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物流平台。

③供应商具备实行准时供应的物流能力,有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和运作经验。

④具备相应的接货和接入生产线的能力。

⑤有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

第六章包装管理

1. 包装:指采用适当的材料,制成与物品相适应的容器,以便进行装卸、搬运、运输、保管和销售,使之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顺利的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采用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措施。

包装的静态含义:指包装物,包装容器等。

包装的动态含义:指包装的过程。

2. 包装的设计要求

(1)、保护性:即能否达到货物的保护要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物流中可能对包装产生损害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堆码负荷产生的堆压力②震动与冲击力③气象环境因素④生物环境因素

(2)、装卸性:货物在运输工具上装卸及仓库中存取是否方便、高效。

(3)、作业性:对货物的包装作业应简单,容易操作。

(4)、便利性:包装的大小、形状、材料、重量、标志等要素应为运输、保管、验收、装卸等作业创造方便的条件,并容易区分不同的商品。开启应方便,拆装后的包装材料应容易处理。

(5)、标志性:包装物内物品的相关信息如品名、数量、重量、装运方法、保管条件等标识要清楚。

(6)、经济性:包装费用应恰当。包装的设计应在满足物流要求的基础上,使包装费用越低越好。

3.集装箱与托盘的差异

(1)集装箱是一种大型容器工具,刚性容器,几乎适合于所有货物的包装。

优点:保护性强,可露天存放,重叠垛放;装卸效率高;可实现标准化;使产品包装、物流设施与其一致;强度高。

缺点:自重大;箱本身造价高,在每次物流中分摊成本较高;箱子返空困难,如果空箱返空有很大浪费。

(2)托盘是一种简便的、用于承载货物的水平平台装置,下部有叉入口可供叉车叉入禀将整个台板托起。凡是具有这种基本结构的平板台板以及在这种基本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集装器具都可称为托盘。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货物的装卸、运输和保管,

优点:自重小;返空容易;装盘容易

缺点:堆垛的稳定性相对差些,包孤星比集装箱差,不能露天存放。

托盘的使用方法:①托盘联运,将载货托盘活体,从发货人开始,经过装卸、运输、转运、保管、配送等物流环节,将托盘货体原封不动地送达收货人的一种“门到门”运输方法。联运托盘有固定的尺寸标准和种类。

②托盘专用。按某一领域的要求,在这一领域的各个环节,采用专用托盘作为贯通一气的手段。要配专用机具、设施。

4.空运集装箱:航空货运及航空行李托运用。自重要求小,箱材厚度要求小,材质主要是合金铝。空运集装箱受飞机货仓形状及大小的制约,没有通用规格尺寸。

5. 实现包装合理化的措施

(1)、广泛采用先进包装技术。防潮防震等,适应不同商品特点、运输、装卸、仓储的要求。(2)、有一次性包装向反复、多次使用发展。①通用包装②周转包装③梯级利用(使用后的包装物专做其他用途或经过简单处理后转作他用)④再生利用

(3)、采用新型包装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等。

(4)、大力开展散装物流。是对水泥、煤炭、粮食等需要大量运输的散状货物,采用专用的散装设备、设施进行全封闭的全程物流。

(5)、推行包装标准化

(6)、采用大型化和集装化包装

第七章装卸搬运

1. 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一百概念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物流活动。

2. 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1)、防止无效装卸搬运。

无效装卸搬运是指消耗在有用的货物上的必要的装卸搬运劳动之外的多余的装卸搬运劳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装卸搬运次数过多,产品包装未实现集装化②包装过大、过重③无效物质的搬运

(2)、提高货物的装卸搬运活性。货物的装卸搬运活性是指从货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3)、注意重力的影响和作用。

(4)、利用搬运设备。

第八章流通加工管理

1.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

2. 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1)、加工对象的区别。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

(2)、加工程度的区别。流通加工是简单加工,生产加工是复杂加工。

(3)、附加价值的区别。流通加工是晚上产品的使用价值,二生产加工是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

(4)、组织者的区别。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或组织,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生产加工的组织者是生产企业。

(5)、加工目的的区别。流通加工的目的是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为物流创造良好的条件;生产加工的目的是实现商品交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单品种、大批量、多用户的流通加工应设在需求地。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流通加工应设在产出地。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轻易解决的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使生产者变成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而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加工。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不能解决生产和消费在品种、规格、质量、包装上的背离问题。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不能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实用价值的目的。

4. 流通加工合理化措施

(1)、加工和配送结合。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结合在一起。

(2)、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在干转支、支转干时根据支线运输或干线运输的要求进行流通加工,通过流通加工将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有效的衔接起来。

(3)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通过加工起到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的作用。如组配。(4)加工和配套相结合。通过加工为生产企业进行配套作业,更好的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通过加工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

第九章运输管理

1. 运输:指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 运输与搬运的区别:运输是较大空间范围内、不同地域内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点狭小空间内的活动。

3.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1)、产品的密度。即产品的重量体积比,像钢材、饮料、纸制品等产品,产品密度比较大;而电子产品、棉花、玩具等产品,产品密度小。在运输过程中当产品占据的空间相同时密度大的产品通常比密度小的产品每单位重量所花费的运输成本要低。

(2)积载能力。是货物的外形体积状况。货物的积载能力决定了货物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填充运输容器。谷物、矿石和石油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积载能力,形状不规则的产品记载能力较低。积载能力越强,月乐意有效的利用运输工具的空间。积载能力还受装运规模的限制。(3)、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容易搬运装卸的货物,装卸搬运费用低,能降低运输成本,而较难搬运装卸的货物装卸搬运费用相对比较高,会增加运输成本。

(4)责任人承担责任的大小。当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要承担较大风险时,运输成本较高。(5)运输距离和运输量。

4. 运输成本分类(会判断类型)

(1)、变动成本。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燃油成本、设施维护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取货送货成本等。

(2)、固定成本。指在短期内不发生改变,但必须得到补偿的费用。如站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成本、设备折旧等。

(3)、联合成本。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如回程运输问题。

(4)、公共成本。通常有承运人代托运人支付,并按运输量分摊给托运人。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东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个系统,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或者说子系统。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在保证物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运输距离越短越好。现代物流对于服务的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 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并没有将其同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结合在一起。 4、物流管理是运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都是现代运输网相当完善以有才出现的,他们对应着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完善运输化的阶段。 5、货物运输系统正在逐渐融为社会物流体系额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的物流结构是相互影响的。物流结构的变化对运输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运输业的进步则更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物流体系的变化。 物流的三要素: (1) 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物流中的“物”都要经过运输等形式实现空间的转移。因此总的来说,“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流体的两个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2) 载体。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飞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等。(3) 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物流经济学说: 物流学科产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系统化。 2、总成本最小化。 3、信息化。 4、技术手段现代化。 5、服务社会化。 6、管理专门化。 7、电子化。 8、快速反应化。 9、网络化。10、柔性化。11、标准化。

现代物流管理 期末复习重点课后练习答案

现代物流 名词解释 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2.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的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3.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4.效益悖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发生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5.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6.装卸搬运活性:是把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提高装卸搬运活性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7.播种分拣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就像播种一样。 8.摘取方式:是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其所需货物,此方法的特点是配送中心的每种货物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货物类型多,数量少的情况,这种配送方式便于管理和实现现代化。 9.零库存:是物资存储优化理论,即存储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它并不是指企业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为零,而是指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库存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有效地控制,尽可能降低库存量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1.物流合理化的目标是什么? 1. 距离短、 2.时间少、 3.整合好、 4.质量高、 5.费用省、 6.安全、准确、环保 2.简述实现装卸合理化的途径? 首先必选坚持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1.安全文明原则2.胜利节能原则3.装卸搬运次数最小原则4.装卸搬运程序化原则5.机械化原则6.系统化原则;其次是按照合理化的需求进行装卸搬运作业1.防止无效装卸搬运2.提高装卸搬运活性3.集装单元化原则4.合理选择装卸机械方式和方法5.利用或清除重力影响6.保持物流均衡畅通 3.叙述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1.进货作业 2.保管作业 3.理货配货作业 4.出货作业(时效性、可靠性、沟通性、便利性、经济型)

物流学知识点总结汇编

第一章 物流(logistics ):“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 (1)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商流与物流联系 (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商流与物流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 分类: 1 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 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 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 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盈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3)实现快速反应(4)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2)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3)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二章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3)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2)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4)开展联合运输 (5)开展流通加工(6)推进共同运输(7)充分利用社会化运输力量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1)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物流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物流管理 第一章 (1)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商务分离: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物流概念的产生: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和Logistics并存 特点: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 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 三是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 特点:一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 二是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物流概念逐渐强化起来。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Logistics 特点: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 这个阶段的Logistics,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2)物流的基本特征: 1、物流过程一体化 2、物流技术专业化 3、物流管理信息化 4、物流活动社会化 5、物流活动国际化 (3)物流的价值: 物流创造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差 (3)延长时间差 物流创造空间效用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复习要点整理版

第一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论 1、现代物流的概念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需求预测、为用户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2、物流的分类 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宏观物流、微观物流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按照从事物流主体分类: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其他物流种类:绿色物流、虚拟物流、军事物流和定制物流 3、物流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 物流是保障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 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的物质基础 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因素 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4、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包装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 物流的增值功能能:增加便利性服务、加快反映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延伸服务 5、现代物流的观念和理念 物流系统化观念 现代物流的“7R”理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黑大陆”、“冰山”、“第三利润元”理论 “效益背反”说 “成本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 “企业战略”说 “商物分离”说 6、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就是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依靠计数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7、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 物流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 物流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 物流柔性化 8、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9、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0507《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自考知识点整理大全汇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0507)知识点 一、单项选择题知识点 1.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整体最优)。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和本质是整合和优化,实现整体最优化。P3 2.物流并非是多个功能简单叠加,而是各功能和环节相互联系与整体运作的综合体,这体现了物流的(系统价值)。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为了有效提高物资保障能力,采用托盘、叉车等后勤设备,贯穿了军事物资从单元组合(集装)的装卸活动到高效连贯地搬运、运输、储存、直到按军事目标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整个过程,为战争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支持。P3 4.根据美国学者巴罗的划分,企业物流作业活动分为关键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其分别包括哪些内容?P9 关键性活动:客户服务标准;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流动和订单处理 支持性活动:仓储;物料搬运;采购;保护性包装;与生产或运作部门合作;信息维护 5.大型零售知识店、24小时店为了消减流通成本、扩大销售,大多已连接了POS和EDI系统(信息)。P9 6.拉式经营体制强调的是(尽最大可能缩短从了解客户需求到生产这段前置时间)。P16 7.属于供应链运营整合障碍的是(分散的信息结构)。P25 8.供应链运营整合应遵循的原则是(全局性视野、现代信息技术…)。P26 10. 销售与运作流程(S&OP)是以(月)为单位滚动进行的。P28 11. 设定整体制造产量及其他活动水平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最好地满足当前计划中的销售水平,同时实现整体商业目标的物流管理方式是(销售与运作规划S&OP)P28 12. S&OP的核心是供应和需求的整合。P29 13.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对(企业内外供应和需求的整合管理)。P46 14.制定生产与库存水准决策,以满足终端客户需求的企业活动是(需求规划)。P50 15.需求战略的制定主要有哪三个方面?(渠道设计、需求规划、供应链结构)。P50 16.是否能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对于竞争对手拥有更高的价格支配力选(收益管理)。P50 17.决策最优的参与者数目、位置以及供应链参与者的角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供应链结构)。P51 18.供应链整合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什么?各自内容是什么?P52 四种形式:信息、决策、财务、运作。 信息整合:是指供应链参与企业之间就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共享。 决策整合:支持供应链内参与企业之间的规划与控制职能。 财务整合:改变了供应链支付的条款和条件。 运作整合:涵盖了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物资与人力资产共享。 19.介于货主企业与运输业之间,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中介组织是(第三方物流)P53 20.第三方物流为委托客户企业提供的服务有基本业务、附加值业务以及(高级物流业务)。P54 21.第四方物流全程负责管理的典型特征是?任何因为供应链运作失误而产生的责任,一定是由第四方承担。P56 22.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构筑首先是企业内业务流程的再造,其次是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调整和能力整合)。P59 23.规律性需求可以分解为哪些因素?P76 1)真实的历史需求;2)使用合适的预测模型;3)现实的趋势和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 24. F=(Bt*St*T*Ct*Pt)+I,其中(I是t时期的不规则需求)。P77 25.当几乎不涉及过去的历史数据,而只需要从管理层面上进行判断和决策时,定性方法非常适用(定性分析法)。P78 26.某库存产品的使用量是92,84,100,108,116。求前4个时间段内的移动平均数(92+84+100+108)/4=(96)。P78 27.在4月份,对某库存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是M单位,而原来预测需求是N单位,假定加权值为0.3,那么5月份的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4*3’) 1.(P2)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P31)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物流业务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并支持企业战略所需的与“物”相关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弃物、一般供应用品及专业服务的控制系统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谋划和方略。 3.(P59)物流系统:崔介何认为: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P133)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更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5.(P147)包装: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包装定义为: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6.(P157)装卸搬运: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与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装卸搬运包括装卸和搬运两部分,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下运输设备,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7.(P171)配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8.(P203)流通加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流通加工定义为: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声场领域向销售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和维护产品质量,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 二、单选(10*1’) 1.条形码的作用

企业物流知识点总结

1、企业物流的概念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为生产企业围绕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本书作者认为:企业物流就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活动。 2、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3、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它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 4、供应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供应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传统的领料制,二是配送供应的方式。 5、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的生产物流,也称为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6、售后物流是企业物流的输出系统,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售后物流既是企业物流的终点同时又是宏观物流的始点。 7、废弃物流是指经济活动或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8、供应物流及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接口,这两种物流形态虽然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是企业生产物流向两向的延伸。 9、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的不同之处,也是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即企业物流并不如同社会物流一样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值的经济活动。 10、企业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企业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或一个伴生部分。 11、物料流转是企业生产物流的关键特征 物料流转的手段是物料搬运。 12、企业物流管理肩负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大任务。 13、工业生产企业种类 ①供应物流突出的类型。如,采取外协方式生产的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便属于这种物流系统。 ②生产物流突出的类型。生产冶金的工业企业。 ③销售物流突出的类型。小商品、小五金。 14、我国物流有两大领域 一种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生产的物流,主要是企业物流,是微观物流范畴;另一大种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流通的物流,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是宏观物流范畴。 15、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中的四种价值 ①形态价值、②时间价值、③空间价值、④占有价值。物流控制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主要通过运输、信息流动和库存实现。 16 企业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保管活动也是物流的核心。

企业物流管理核心知识点

1、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始地与消费地之间有效且有效率的正向与反向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规划、执行与控制,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 2、物流“衔接黑洞” 衔接黑洞是指在物流诸环节中,货物到达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接点或停顿点后没有人关注他们在何时应该运往何地。“衔接黑洞”地带往往造成物品停留时间的不确定,增加了库存成本,如果有一个人能够适时知晓货物经过的所有地点和时间,愿意且有能力掌控节奏,“衔接黑洞”现象就不会出现。 3、物流重复与迂回物流 “物流重复”常见的现象是随着物品所有权的转移,物品的储存位置也从买房仓库转移到买方仓库中,物品从真正进入到制造环节或销售环节之前分别在两个仓库停留,买卖双方都要设置仓库,且都要达到足够的容量,这会增加装卸、仓储、和包装费,这些物流成本最终都要加到销售价格上,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效益背反原理 物流诸多活动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上,存在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仓储成本与运输成本、库存资金成本与缺货成本,存货成本与订货成本。 5、物流集成的目标 1)、物流集成的低级阶段(最低程度) 有一个人有权力组合核心物流活动并能够掌控物流的节奏。2)、中级阶段(中级程度) 物流的核心活动甚至部分外围活动都被整合在一个实体组 织内,如一些大型企业的物流事业部、物流公司等。 3)高级阶段(高级程度) 一个组织有能力使用自己的和社会的物流网络借助于现代 通讯技术,随时构建物流系统并控制它。 6、物流集成者的主导地位 有能力实施集成的组织将会成为一个物流系统的集成者,被集成到物流系统充当要素的组织就是被集成者。集成者通过利益分配机制享有被集成者所拥有的物流要素的使用权和协调权。7、网络溢出效益的获得者 谁先想到将物流要素整合在一个系统中,更重要的是谁有能力操作物流要素的整合。(一个组织内——物流要素的上一级管理层;数个组织之间——核心企业) 8、企业物流集成 物流元活动在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集成: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中的活动要素、信息要素、空间要素及物品要素等进行统一规

最新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 1、单选题: C、石油危机)相关。 A生产)上。 C、20世纪50年代)。 A.经济学界和 B.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机结合。这个物流定义的制定者是( A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A、宏观物流)。 D、功能性物流)。 B、20世纪80年代)。 C国际贸易)。 A准时生产方式)。 D流通型节点)。 C网络). A转运型节点)。 B.时间)。 C.信息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B.静态含义)。 A.商业包装)。 A.管理监督委员会)。 C.分析的目标)。 D.距离经济原则)。 C.一致性)。 A .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之一。 B.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能)措施。 B.铁路运输)。 D.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B.水上运输)。 B.水上运输)。 A.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B.安全性原则)。 A.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 C.实现仓储合理化)。 C.编号作业)。 D.盘点作业)。 A.批次补货)。 B.定时补货)。 B.“确保有货可配”)。 A.互补性)。 B.周转率)。 D.存货的正确存取)。 C备货)。

A.分拣与配货)。 C汽车)。 B实施阶段)。 D.经验方法)。 A评价的范围)。 B.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 A.订单分割). A流通加工)产生的基本原因。 A商品)。 C 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 A.保护性加工)。 B节省空间包装)。 或将可以相互拼凑以减少占用空间的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这种包装属于( D.集成性包装)。 B.变动性)。 B.加工的信息)。 D码)。 C解码)。 A.识别和采集信息)的技术。 D.条码技术)。 A.GIS技术)。 D沟通质量)的主要表现。 B.沟通)来保证的。 B物品保护质量)。 C.服务过程质量)。 B.外在质量)。 B.外在质量)。 C.服务形象质量)。 D.物流服务形象质量)。 A.响应质量)的表现。 C信用质量)的表现。 D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 D.相对质量)上。 C.物品保护质量)指标。 C.物品损耗率)。 A.订单反应时间)。 B.顾客投诉率)。 C.成本控制重点)。 2、多选题 ABD)。A.科学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BC ) B.供应物流C.生产物流 A.形态效用 B.占用效用 D.时间效用 E.空间效用) AC))A.20英尺 C.40英尺 ABC)A.系统化 B.专业化 C.信息化 ABCDE )A.方向性 B.有限性 C.多样性 D.连通性 E.选择性 (ABCDE )。A.运载工具子系统 B.运送线路子系统 C.交通控制子系统 D.维修养护子系统 E.管理指挥子系统

物流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加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5.现代物流的作用 (1). 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物流是生产过程的基本保证。 物流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 (2). 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顾客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准确地按期将商品送交顾客,满足市场需求,及时产生价值。 尽可能减少商品供应的断档,保持生产经营中资金流的连续性。 适当安排物流结点,提高配送效率,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以实现动态平衡。 使生产、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不同过程一体化、系统化,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从接受订货到发货和配送,信息通畅,使物流成本最小。 (3). 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运营过程的集约化。 获得外部关系的最佳化。 (4). 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通过物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通过物流增强企业竞争力。 6.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7.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 智能化、集成化 8.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Schedule Plan)、物 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10.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 ●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物流过程的高度协调性 1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3)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4)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和工艺、供应商、分销商、零售----------------------------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重点终审稿)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重点考试:单选10个x1分多选5个x2分填空10个x1分简答25分计算45分 第一章物流成本概述 1.物流成本特征 ①悖反性②系统性③分散性④隐蔽性⑤战略性⑥独特性⑦行业相关性 ⑧核算标准不统一⑨削减的乘数效应 2.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①竞争性因素②产品因素③环境因素④管理因素 3.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构成(了解):①运输费用②保管费用③管理费用 4.存货相关成本:①流动资金占用成本②存货风险成本③存货保险成本 5.按物流成本习性分类(理解):①变动物流成本②固定物流成本③混合物流成本 6.物流成本相关理论学说 ①“黑大陆”学说---彼得德鲁克 ②“物流冰山”学说---西泽修教授 ③“第三利润源”学说---西泽修教授 内容:第三利润源,即物流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前两个利润源可供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小,物流领域开始被人们重视,如果能有效降低在企业

经营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④“效益悖反”理论------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呈效益悖反关系 第二章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1.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物流管理对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进企业经营效果、降低总体费用的作用已经引起了企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的经营职能之一。 2.物流成本管理的宏观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竞争能力②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 ③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商品价格④有利于节约大量社会财富 3.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知识点) ①物流成本分析模块②物流成本决策模块③物流成本控制模块第三章物流成本的计算 1.物流成本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①物流成本计算目的不明确②计算要素难以确定③按照现行会计核算制度计算物流成本难度很大 ④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不统一⑤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人员 2.物流成本计算的原则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善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骏 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实际运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的基本职能: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情报信息。 3.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物流信息加工:对于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等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加工、传输和服务的活动。 5.物流的发展过程:物流初级阶段、物流开发阶段、物流现代化阶段。 6.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化、一体化、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合理化。 7.物流的性质:物流的生产性、物流管理的二重性物、流职能的独立性 8.物流的特点:价值服务性商流的比较社会主义市场下的物流。 9.商品流通的一般过程:商流物流资金流 10.物流的作用: (1)物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工商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完成企业主营业务,并降低经营成本。物流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表现为创造经营利润。(2)物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好像人体中的动、静脉系统,即起到物质资源的循环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物流还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表现为可以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3)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起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帮助国家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 11.系统分析:就是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2.系统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出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3.系统分析的特点: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值判断 14.物流系统分析:综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物流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模型,对各种方案和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使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 15.物流系统分析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目的、代替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 16.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子系统效益与整个系统效益相结合(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7.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系统分析工作漫长;想象力、经验和判断依然重要;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全部可选方案进行比较;有效的方案才是最佳的方案。 18.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体名字。包装也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总结期末复习

物流基本概述 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的功能要素: 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 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一般物流,军事物流,特殊物流,供应链物流。 物流发展: 1.国外物流的发展 国外物流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开始注重销售环节,其中包括流通)第二阶段:合理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降低成本,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阶段,即供应链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原材料、人工费的上升,系统理论的出现及运用节约成本、压缩订货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2.我国物流的发展 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49至1965年)。 在生产和流通部门建立了为数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处于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 (计划经济,所有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都由国家控制,企业在各个方面没有自主经营的空间,不按市场规律来办) 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66至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革”,物流理论的研究和物流实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总体情况: 单方式建设、设施不配套、整体协作性不强;陆上场站建设重复、设施短缺、能力分散、功能单一、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具体表现: 1、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2、国家对物流基础投入不足,配送中心发展缓慢,储存水平低下,运输中破损率高,流通费用大; 3、专业化程度低,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浪费大,社会、行业成本高; 4、条块分割严重。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外贸都自成体系,全社会物流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运用新技术的难度大。

物流管理学年总结

物流管理学年总结 物流管理学年总结如何写?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物流管理学年总结》的范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流管理学年总结 一.导言 大学的头两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这两年里平淡而又充满快乐。没有了大一时候的懵懂无知和迷茫,而是多了几分稳重、自信,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我安排时间,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默默承受失败的痛苦,学着长大。就这样,走过了大二,走完了大学的一半。想想真后怕,过了大三大四就要出去实习了,很快就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敢问路在何方?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至今还没一个明朗的职业规划。但无论我的大学生活或是未来怎样,我都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走出迷茫,走向成功。这关键是靠现在的努力和付出,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按照目标来指定实施步 骤来具体执行。然而奋斗目标怎么来,这就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对自己过去的不断总结,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在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此反复。下面我就XX~XX学年对物流学习进行总结。 二.课程学习大二我们开始接触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和知识,这些课程都是物流管理学科的源泉。物流管理基础、

信息管理系统、运筹学、物流运输与配送等都为物流管理服务。 物流管理基础主要讲述了物流的七大职能(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和与物流的相关理论,比如说物流企业、区域及国际物流、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这都是我们对物流认识的基础,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 前提。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学到的自动识别系统,光电扫描仪,GPS、GIS、ERP、决策树、关键成功因素等技术对企业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电子数据交换 (缩写 EDI ) 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 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 EDI 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

现代物流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物流(国家标准) 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美国物流协会)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3运输 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4仓储 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进库、存贮、出库的作业。 5库存 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6包装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7装卸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8搬运 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作业。 9配送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0流通加工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二、简答 1 物流作业目标 (1)快速响应,及时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能力 (2)最小变差,影响系统运作的未预期事件 (3)最低库存,资产负担和相关周转速率 (4)整合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5)质量,物流是不断维持和发展TQM的主要部分 (6)生命周期支持,在某些情况下,流向客户的普通的增值存货流必须反向流回。 (产品回收,退回物流,循环物流) 2物流的地位

物流管理概论重点知识

物流治理概论重点提纲 第一章物流学基础 1、物流起源、定义 2001 年7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该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 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淌过程。依照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差不多 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logistics与PD的区不 一是PD局限在对销售领域物流活动的治理,没有包括采购物

流,比Logistics 概念包含的范围小。 二是PD 强调的物流合理化范围通常只停留在物流部门内部,与生产和采购部门缺乏沟通联系,物流与生产和销售活动没有实现一体化治理。而Logistics 则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在制品移动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的物资流淌,物流合理化不仅限于物流部门内部,而且扩展到生产和销售部门。 Logistics 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概念已不仅仅是对活动概念的集合,而是上升到了治理学的层次上。 假如把物流概念(PD )出现之前对物流功能活动的个不治理比喻为分散的点状治理,PD 确实是由点连成的线状治理,而Logistics 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治理。企业内的物流治理到了那个时期,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余地差不多变得专门小。为进一步挖掘物流的潜力,需要超越个不企业的范围,将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作为整合对象,排除企业间的重复作业,使物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到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一体化治理-------供应链治理。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不

4、第三方物流(名词解释)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 / T18354 一2001 )第三方确实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现代的第三方物流要紧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5、物流的“大陆讲”,“冰山讲” 大陆讲、1962 年美国闻名经营学家彼得· 德鲁克在《财宝》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