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 课《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康有为再次上书;

2、康、梁组织保国会;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教材分析: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 具体指什么人?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

国防力量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政变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 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公开课教案_0

评价方案与设计思路解析(第三层次) 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本班的学情,本课中将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一、绘制本课时间轴。 【设计意图】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想要完整绘制出时间轴可能较为困难,能够绘制出部分,经过老师的修改和补充,能够完成时间轴的绘制。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 二、纸笔测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完成5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的训练。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为罗马帝国疆域。基督教产生的地 点大致应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 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A.法兰克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王国 D.马其顿王国 3.“墨洛温王朝最杰出的国王是克洛维,他……把大片领土统一到一起……墨洛温王朝似乎很有可能重建西罗马帝国。”造成以上历史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 实行发展基督教的政策 ②封君封臣关系的确立 ③大片土地的无偿赏赐 ④“什一税”的征收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对于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土地的分封是无偿的 B.开始于克洛维统治时期 C.有利于王权的增强 D.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等级之间 5.《圣经》中说:“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最早利用这一说法向民众征收税收的国王是 A.屋大维 B.克洛维 C.查理曼 D.查士丁尼 8世纪末 公元 1世纪 公元 4世纪 481年 克洛维 建立法兰克王国 8世纪 查理曼 查理曼帝国 843年 11世纪 查理·马特 改革 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诞生 帝国三分 西欧封建制度普遍存在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3.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4.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 1.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 时间:__1世纪时__;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巴勒斯坦地区__;创始人:__耶稣__。 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__国教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 3.建立时间:__481年__。 4.建立者:__克洛维__。 知识点三封君与封臣 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__土地的封赐__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__等级性__,而且__权利__、__义务__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知识点四查理曼帝国 7.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什一税__”。 8.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__罗马人

的皇帝__”。因此,查理被称为“__查理大帝__”或“__查理曼__”。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__查理曼帝国__”。 9.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_德意志__、__法兰西__和__意大利__三个国家的雏形。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基督教的兴起 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2.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探究三封君与封臣 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学习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请同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创办新学堂、成立学会、著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学习目标】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3.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4.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 1.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 时间:1世纪时;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 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 3.建立时间:481年。 4.建立者:克洛维。 知识点三封君与封臣 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知识点四查理曼帝国 7.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8.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9.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基督教的兴起 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 佛教公元前6 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大藏经》 “众生平等”“忍 耐顺从” 浴佛节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 可以升入“天堂” 圣诞节 复活节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流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常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一次次地挨打,有人用《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来形容我们在近代史上被侵略的历史,可以说是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中国在近代受到过哪些侵略呢? 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师: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历史,探索的历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化的第二次探索——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读课本、填学案 (师):依托文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 (师)(让学生小组自己核对正确答案,由疑难问题举手指出,教师让掌握的同学回答,纠正答案) (师)再用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变法内容、结果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巩固知识 师:首先,我们看到课题,戊戌变法,那这一次变法为什么被称为戊戌变法呢? 生:戊戌变法发生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师:对了,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1898年刚好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人民版]

戊戌变法 材料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男子大义凛然的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子面对围观群众,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下。这个人叫谭嗣同,跟他一起就义的还有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害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师:第七课戊戌变法 上一堂课我们学了地主阶级兴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成功没有?甲午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分子对时局是最敏感的,甲午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技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像西方习学,学习西方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提出这一主张的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这场变法到底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行的,结果怎样? 首先揭开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 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是举人进京赶考专坐的马车,引申为知识分子。 时间:1895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却轰动了全国。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但上书最终没能到达皇帝的手中。公车上书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否就此停止努力?没有。 我们来看戊戌变法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问》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组织了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断努力使戊戌变法迎来了高潮—“百日维新” 同学们看到小字部分,下面我们根据小字请三个同学演一段历史剧: 舌战群儒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荣禄:(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有为:﹙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 才能富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称为“封君”。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部下。国王是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四、查理曼帝国 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板块:公车上书 学生阅读教材P32——33页的材料,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教案 第7课法兰克王国教案

第7课法兰克王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8世纪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来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欧洲的封建化进程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开始的,比中国晚了约1千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 (二)、讲授新课: 一、法兰克王国 1、国家的建立:481年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3、克洛维

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 4、疆域: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二、封君与封臣 1、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建立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封臣要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受封仪式 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3、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测试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A.奴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等级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但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改变了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办法,实行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服兵役。一个大封君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封臣,国王和皇帝是他的封君;但相对于这个大封君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封君,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封臣;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封臣只对他的直接封君负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B.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 C.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 D.鼓吹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时期,基督教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高于王权。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鼓吹封建神学,严厉压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由此可知,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的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推动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发展的描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在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的描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的描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3.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资料反映了校名巴黎大学校名:牛津大学建立时间:12世纪中期建立时间:11世纪晚期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发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权。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大学的自决权。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为校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建立的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校训出自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这说明基督教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 佛教公元前6 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大藏经》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浴佛节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 地区 耶稣《圣经》 忍受苦难,死后可 以升入“天堂” 圣诞节 复活节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课标导读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要点: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演练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识记 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2、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 课《戊戌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康有为再次上书; 2、康、梁组织保国会;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教材分析: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 具体指什么人?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 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授课人:曹六平杨帆 一、学习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 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三、自学提纲: 1.“公车上书”的背景 1895年春,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 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2.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及活动 ①代表人物: . . 等等。 ②变法的活动:(1)“”,从此序幕; (2)创办《》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定期集会讲演; (4)发动维新变法。 3.维新变法的内容。 时间:从年月至月 内容: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教育上; ④思想上:; ⑤军事上:。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3.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果) 维新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利益,年月, 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变法历时天,又称为。 四、课堂达标 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惊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 A.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B.鸦片战争失败 C.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与右图所示事件无关的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曾国藩 3.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触动顽固派利益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5.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以激励后人的维新变法人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光绪帝 D.谭嗣同 6、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失败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下诏变法 8.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开明地主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9.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光绪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 10、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11、“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14.观察两幅图片 请回答: 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 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1895年春,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第7课 法兰克王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法兰克王国 教学设计南岸初级中学陈俭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投影罗马分裂地图。复习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导入新课 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 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法兰克王国。 (二)讲授新课:法兰克王国 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克洛维。 2、法兰克王国的扩张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克洛维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

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二、封君与封臣 (1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3)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上下级,对于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①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②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③层层分封。 三、查理曼帝国 1、查理曼的扩张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查理曼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教师提问: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影响: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图片展示:《教皇为查理加冕》 教师提问:教皇为什么要给查理大帝加冕? 查理大帝又为什么要接受教皇对他的加冕? (在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 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 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于是,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