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进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纵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能够说是政策、投入和科技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别同进展时期,三种力量发挥作用的大小别一,其中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贡献是持续增长的。目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改革的难度逐步增大,改革的成本别断提高,进展农业的政策潜力变得相对有

限。与此并且,我国是一具进展中国家,经济还别富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降后,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近期内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很难有很大的提高。相比之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关于促进农业进展别仅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而且具有持续的增长潜力。笔者认为,当前解决“三农”咨询题的关键在科技,必须大力进展农业科技,着眼于创新科技体制,推进农业科技化水平,从而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展。加快科技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局面已为供给相对过剩所取代,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农民面临着来自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压力,农民收入的增长也由过去依赖生产总量增加转向增产和市场双重依靠。我们要经过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依赖科技创新生产出更能满脚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科技创新是解决农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进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矛盾、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以及农村经济进展所面临的耕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农业生态恶化等,给农村以后的进展造成了严峻威胁。这些深层矛盾的化解,其全然出路惟独依赖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的现代农业进展之路。具体而言,能够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加强政府对科技市场的监督。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与试验进展经费占农业生产总经费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应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多渠道筹措资金,使我国农业科研再上新的台阶。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三农”咨询题关键在科技,应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活动为国家的公益事业,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投入的最低增长幅度,建立一套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投资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制,确保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高于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加强政府对科技市场的监督,实行规范有序运作。经过制定政策,鼓舞国内外农业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对执法的监督,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浮现的假冒伪劣农业技术和信息以及别规范交易行为,坚定予以打击和取缔,为农户采纳科技成果制造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进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全新的治理体制、运行机制并赋予政策保障。可挑选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较为密集的区域制造适合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环境。经过招商引资,使知识和资本对接,加快孵化、哺育或引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从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坚决别移地实施人才开辟战略。特别要重视对知道得农业高科技、企业治理、市场开辟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别懈地抓科技创新,别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别高的咨询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进展的重要因素。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最终体如今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上。目前,当务之急是着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制,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农业科学、有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努力提高农民学、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哺育具有现代农业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的农民群体,培养一大批各类农业技术带头人,形成以高素养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优势,推动农业经济别断迈上新台阶。

(四)深化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制度”能把生产问行为转为

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创业,把干部的“被动”锻炼转为主动进展,使广阔科技干部的潜力和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要进一步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建立服务答应公示牌,加大对具有地点优势特色产业的派驻力度,经过深化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密切结合。

(五)加强农技110建设。要经过成立农技110机构,开通农技110问电话,建立农技110信息络,招聘专家实行无假日工作制,开展“坐诊”与“出诊”服务,利用互联、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各方面信息,经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同意农民的政策、技术和信息问,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农技方面的急难咨询题,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货物。要经过现场问、实地指导、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发放资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指导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活动,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的流通。如此,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学校计划]下学期英语教研组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别详一、指导思想: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协调好各备课组间的关系。仔细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巩固进展爱校爱生、教书育人,富有进取精神、乐观积极向上的融洽的教研新风貌,在上届中招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为把我组的教研水平提高到一具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1、开展学习新大纲的活动,稳步扎实地抓好素养教育;

2、加强教研治理,为把我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具新层面而奋斗;

3、协调处理好学科关系,在各备课内积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备课组按照"五个一"要求,做好教研工作,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4、配合各备课组,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教育理念灌输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三、具体措施:

1、期初及期中后召集全组教师会议,布置教研活动安排及进行新大纲学习;

2、降实各备课组教学进度表及教学打算;

3、有的放矢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初一年组织学生单词竞赛;

初二年组织学生进行能力比赛;

初三年组织学生进听力比赛;

其中初一年有条件的话多教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含介绍英美文化背景常识。

4、各备课组降实好课外辅导打算,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制造条件,积极备战英语"奥赛"。

5、要求各科任教师,积极主动及时地反馈教情学情,并提出整改意见,指出努力方向;

6、针对别同年段学生的别同表现,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7、降实本学期教研听评课工作安排。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定量方式,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专利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1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 )公布的数据,对2000-2006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初期的1548件提高到2006年统计期末的3198件,7年间累计增加1650件,数量提高了106.59%。其间虽然有2年出现负增长,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13.83%。其所占权重除2002年为13.04%、2003年为12.10%之外,其他几年基本保持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且略有降低(表1)。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2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北京(1473件)、山东(1070件)、江苏(1047件)、浙江(910件)、广东(830件)、上海(804件),这6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2);排名在最后6位的依次是澳门、西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6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北京市2000-2005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到2006年下降至第4位;而山东省2000-2002年、2004年均排名全国第2位,到2006年专利数量超过北京市,跃居第1位;江苏省从2000年的第5位,每年都有增长,到 2006年跃居第2位;浙江省从2000年的第10位跃居2006年的第3位;上海市从2000年的第12位跃居2006年的第5位;广东省一直居第6位;辽宁省从2000年的第3位跌至2006年的第7位;湖北省从2000年的第4位跌至2006年的第8位。专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339件位居第1位,其次是江苏(335件)、浙江(315件)。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率高达200%以上,但其起始基数很小,农业科技创新发明能力仍相当薄弱。 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34个省(市、区)中,只有广东、重庆、台湾、香港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势头。并且,排名在前6名和后6名之间的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件扩大到2006年的 1302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全国2000-2006年地域态势前6名排位见表2。 3创新领域呈地域特色,新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的分 类研究,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南、湖南、上海、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陕西17个省(市、区)进入12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5名。但从进入前5名的次数来看,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7次位列第1,广东有3次排在第1位,北京为2次居第1位,显示出这3个省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00项的,山东有5次,北京、广东均为3次,浙江2次,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1次。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山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2个层次,竞争实力较强;其余省(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3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而且,中国各个省(市、区)由于自身在农业资源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不同,其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山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N 、A01K 、A01C 、A01D 、 A01F ;广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P 、A01M 、A01K 、A01G ;北京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G 、A01H 、A01M 、A01C (表3)。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年,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的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从680件略减到662件,其所占份额由1:0.78降低到1:0.26(表4)。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表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2000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件增长速度/%权重/% 1548— 10.37 16224.7810.87 224338.2913.04278924.3412.102785-0.1410.87337821.2910.393198 -5.6010.02 表2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域态势 地域排序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 12510612 124836 124635 142753 123456 142365 412365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学术聚焦(Focus ) 104科技导报2009,27(12)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

第3期(2012年3月中国科技论坛-5-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编者按: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杨起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农业的产业形态复杂,涉农行业多样,产业延伸广阔,技术创新体系复杂。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必须跳出狭隘的农业和农业科技范畴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破解之道。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研究开发,也不能把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简单归结为技术供给不足,而应将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农业面临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农业创新生态背景下来研究和部署。 必须坚持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从农业科技的三性出发,国家将加大对与农业科技的投入,政府农业科技组织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但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的活动,涉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和涉农领域的各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活的载体,他们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个人属性而是取决于组织属性。只有当科技成果进入创新的经济过程时才体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只有市场中的涉农经济组织才是技术创新的投资、执行和受益主体,政府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承担有限的非市场性的公益服务。在缺乏利益输送机制条件下,它们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机构则会产生腐败,并对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破坏整个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政府科研机构固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更为落后并亟待提升的是本应承担起创新主体重任的涉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2、积极探究,坚持技能创新推行新系统。大力履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式,坚持多元化推行服务机制。一是要切实增强科研机构、农技学校、科技主管部分、涉农企业协作共建,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要举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项目招商、农业科技引进活动,对农业科技项目在土地运用上、资金担保上执行倾斜。二是逐渐履行市场机制,把农业新技能推行、新种类使用、新常识普及,由纯真依托行政手段改变为依托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并鼓舞和支持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社等开展农技推行服务。三是施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工程,选派专业技能人员到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技能服务,制订优惠政策,鼓舞他们以技能承包、入股的方式和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好处共享”的一起体,推行运用新种类、新技能、新效果,把最新的科技常识和适用技能送到乡村,送给农民。 3、配齐要素,供应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行前提。优化装备科技创新要素,坚持人才和投入的保证机制。一是培育引进人才。要高度注重广大乡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增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效果,努力培育一多量种养妙手、农机功课妙手、乡村生意人和专业协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乡村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二是鼓励人才创新。要完善能进能出、尽显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表现岗位绩效、顺应分级分类治理的收入分派机制;有利于人才锋芒毕露、勇于创新的鼓励机制,选准人,选强人,留住人,坚持一支学术造诣精

深、敬业精神突出、实践才能超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体提高农业人才兴农才能。三是加大投入。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能发展规划大纲》若干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科技方案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行的投入支持。增加本级财务预算,积极对上争夺科技攻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四是拓宽投入渠道。要指导和鼓舞涉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构成县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行投入格式。 4、抓好示范,辐射带动高效农业规划化快步发展。充分发扬科技示范户、示范园技能传达的载体效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推行形式与机制。一方面要用典型带动。科技示范户是周边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是新农村建设的科技二传手和致富带头人。要积极培养科技示范户,经过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镇的结果;积极构建“技能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科技效果转化使用快捷通道,提高科技效果入户率和到位率。另一方面要示范推进。以园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扩大喷鼻菇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效应,助推喷鼻菇产业规划化发展。企业带园区是现代科技革新农业的有用方法,提高喷鼻菇产业层次和程度,引进龙头企业是中心,要制订优惠政策,围绕喷鼻菇深加工上项目、搞加工,培养一批前景好、带得动、挑大梁的主干优势企业,提高企业自立研发和创新才能,推进园区产业向生物医药等高科技方向发展。应用企业先进的运营理念、科学技能、物质配备等改动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作者:翁国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摘要:農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产业,在新型农业发展创新这一问题上,党和国家指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经营主体。 我国正处在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想促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创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科学的经营方式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把握好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内涵,立足农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上,由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品牌农业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品牌农业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现代工业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性 科技是突破农业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重要途径,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把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作为重点。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注重研发和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要强化科技培训要以促进农民持久增收和充分就业为目的,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展开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活动。其次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培育科技示范大户、科技示范大村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马铃薯、胡萝卜、金莲花、苍术等现有主导产业及蔬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摘要]在当代社会,我国想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手段 想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对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进行创新。但当前,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不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当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并未实现有效转化 当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健全的科技创新体制,这就导致虽然当前有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现代化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化,也不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也就是说,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农业的实际贡献率是比较低的。虽然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1.2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却过于重视产出,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十分不足。这就直接

导致很多农业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经费,不仅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导致很多专业领域的人才流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缺乏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极快,直接导致农业区流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才。另外,很多农业区内缺乏比较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而大部分都是极为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情况,农民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而如果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想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存在极大的难度。另外,这种分散性的经营劳作模式,不仅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本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民的风险在不断提升,直接影响了新型的农业创新科技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 2.1加大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兴农政策的落实,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的实际投入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科研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就必须要加大农业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使相关科研机构具有充足的资金来留住农业科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同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 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roll/201301/2455301.htm(中国证券网) 2.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2006zcfg/html/201209/%7B07B4198D-9A31-48D2-9 C67-B5860A9FBEF3%7D.shtml(《农家致富》2012年第11期) 3.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2006nwkx/html/201202/%7BDCE992A1-4082-4F07-BB25-1BCD67A971D3%7D.shtml(新华社) 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2006nwkx/html/201203/%7B240EC299-7825-4EA9-8 3DE-4FEAFBF01019%7D.shtml(农民日报) 5.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6.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202/t20120213_2480135.htm(国务院办公厅) 7.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104/t20110418_1971041.htm(中国政府网) 8.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305/t20130527_3474548.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208/t20120808_2819671.htm(国务院办公厅)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sodocs.net/doc/783120942.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

浅谈科技创新政策

浅谈科技创新政策 近日,中国迎来了19大的召开,大会上习主席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等句段层出不穷,由此可见长达3万多字的报告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创新,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科技创新的今天和明天。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便是提出了"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直至至今,在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时,科技的发展仍是解决这一矛盾重要关键,而科技创新便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推进与必要方式。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引领的管理创新作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也是当今时代

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知识,新艺术的一部分,它及是电子或许多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同样,在旧时正是因为邓小平总理提出“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并实行改革开放促进并刺激了科技创新从而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全面改善是得我国稳步高速地向“富”进发,同时也从本质上改善并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至今的发展垫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础。 而如今,科技创新的政策更是带动并促成了众多新科技与新思维的诞生,如“互联网+”传统产业,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部分。近年来,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出租车”、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互联网+自行车”等共享经济形态以及“中国制造2025”所代表的“互联网+制造业”等,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此外即便是在更为传统的行业,比如能源行业,“互联网+”思维也在快速改变着整个行业生态。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渐成中国GDP重要支柱,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07年底,中、美两国互联网用户数分别为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

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 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

最新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1、提供平台,加速信息化建设措施。打造信息平台,疏通农业科技信息渠道,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传达的信息化程度。一是要创立平台。县政府可以结合农业科技部分,结合各镇农业产业,坚持具有针对性、有当地特征的农业信息网站,综合有价值的产业科技信息,借助财务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查询系统,为偏僻农民供应参阅平台,增加农民获取农业技能信息的有用路子,切实保证农务疏通,助农增收。二是要拓展平台。长途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本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要充分运用长途教育收集进行信息传达和教育培训,针对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敏方法,按期组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观看学习国表里先进农业技能、乡村适用技能、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艺、市场信息等内容的节目,切实发扬长途教育收集的辐射功能,使广大农民学习把握各类种养技能。三是要丰富平台。除以会代训、宣传册、播送等惯例性的信息宣传方法外,对农家信屋、村村通、村务公开栏等宣传方法施行绑缚运用,发扬结合效应。特别是村务公开栏,作为民主治理、为民服务的一个主要窗口,受到村民的高度关注,对其开发的农业科技专版,要做到实时更新,内容要符合村情、易懂实用,让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第一时间通报到群众手中。 2、积极探究,坚持技能创新推行新系统。大力履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式,坚持多元化推行服务机制。一是要切实增强科研机构、农技学校、科技主管部分、涉农企业协作共建,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要举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项目招商、农业科技引进活动,

对农业科技项目在土地运用上、资金担保上执行倾斜。二是逐渐履行市场机制,把农业新技能推行、新种类使用、新常识普及,由纯真依托行政手段改变为依托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并鼓舞和支持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社等开展农技推行服务。三是施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工程,选派专业技能人员到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技能服务,制订优惠政策,鼓舞他们以技能承包、入股的方式和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好处共享”的一起体,推行运用新种类、新技能、新效果,把最新的科技常识和适用技能送到乡村,送给农民。 3、配齐要素,供应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行前提。优化装备科技创新要素,坚持人才和投入的保证机制。一是培育引进人才。要高度注重广大乡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增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效果,努力培育一多量种养妙手、农机功课妙手、乡村生意人和专业协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乡村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二是鼓励人才创新。要完善能进能出、尽显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表现岗位绩效、顺应分级分类治理的收入分派机制;有利于人才锋芒毕露、勇于创新的鼓励机制,选准人,选强人,留住人,坚持一支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突出、实践才能超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体提高农业人才兴农才能。三是加大投入。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能发展规划大纲》若干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科技方案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行的投入支持。增加本级财务预算,积极对上争夺科技攻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四是拓宽投入渠道。要指导和鼓舞涉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构成县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

浅谈科技创新(一)

浅谈科技创新(一)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作者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创新科技战略趋势 Abstract:Theinnovationisanationalprogressivesoul,isthenationalprosperousdevelopmentthedrainl esspower.Nowthesocietyenterstheeraofknowledgeeconomy.Theeconomicgrowthandsocialprogre sscomparedreliedontechnicalatanytimeinthepast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Thisarticleauthor elaboratedscientificinnovation’smeaningandtheprinciple,aswellasitsstrategyandthestrategy,show edstrengthensthescientificinnovationthenecessity,andsummarizeditsdevelopmenttendency. Keywords:InnovationScientificStrategyTendency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1.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就显得非常。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2.科技创新环境的结构要素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措施【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措施 一、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长期以来,农业科研院所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控、科学种养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起了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领域,纵贯中央、省、市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广大农业科研院所在优化学科布局、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院所共有科技研发人员6.4万人,占全国农业科技研发人员总数的60%;育成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数占国审品种总数的80%以上,占省审品种总数的70%以上。农业科研院所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力量。同时,与农业科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与国外先进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于我国科研领域的老问题,也有在新的发展阶

段逐渐凸显的、在农业科研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的新问题。 一是科研机构布局和分工不尽合理。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以中央、省、市三级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基本按行政区划设置,不能充分体现农业生态特点和农业区划要求。现有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学科专业设置雷同,研究内容趋同,不同层次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上下一般粗”问题突出。分属不同部门的农业科研力量条块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二是科研经费支持总量不足,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农业科研院所普遍反映,随着近几年国家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院所“找打仗钱”的压力大为减轻,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科研院所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据对农业部部属三个研究院的调查,2009年在职人员经费实际支出为7.4297亿元,而财政拨款为2.6834亿元,仅为实际支出的36%。 三是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一方面,由于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研究所的微观管理依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政府对科研院所干预过多、科研院所自身行政化倾向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自身内部管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