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读后感

江村经济的序中布马林诺夫斯基对本书做了简要的概括和评价并预言《江村经济》这本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写成的。作者秉着尊重超脱中立的态度对自己生存的国家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写出这一伟大著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报告同样应该经过实际工作后得出感想来完成。没有实地考察或实际操作是不可能写出真实的文章。在本书的附录三,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中提到的马老师离英后海外人类学者研究中国的企图和困惑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本书的题材是对胡泽地带的平原乡村生活的实地调查,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我读过之后发现也确是如此,在整部书中,作者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细微处着手,历时两个月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研究,包括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亲属关系、农业、贸易等各个方面,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对中国农村的历史现状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

第三章到第六章中的“香火”延续,婚姻,表亲婚姻与“小媳妇”,家产,赡养的义务,亲戚关系的拓展,村政府等章节在我眼前展现出另一个时空的社会,仿佛最近比较流行了穿越,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了那时真实的乡村生活,我能看到穿着白衣黑裙的农村妇女朝我微笑,这里有个男人吓唬小孩子讲着鬼怪恶煞的迷信,那里有个媳妇给奶奶端茶,简直活脱脱一步逼真壮观的电视剧。从单个家庭到相联系的亲戚再到一个村子,层层递进。这就是生活。作者在综合调查了村子的地理情况和社会背景之后便开始着手调查消费体系并且估计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从消费的角度看,村里的居民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但从生产上看,职业分化是存在的。根据人口普查,有四种职业:(1)农业,(2)专门职业,(3)渔业,(4)无业。从农民的角度看,最迫切的经济问题就是蚕丝改革。丝价下跌是使农民无力偿还债务的直接原因。作者从两方面入手来对消费品进行估价:一方面是那些从市场买来的消费品;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自己生产的物品。当时中国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农产品的价格下跌,为了满足必须的生活条件,村民被迫向市场多出售他们的产品,这样就降低了村民的自给自足。

造成劳动力过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量过快,二是农业机械化。

人口增长虽然在当地来说是受到压制,但是人口还是得增长的,人均占地量也是快速的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一个问题

还没有解决又来了更大的挑战,农业机械化接着来了,如果机械化得到普遍的应用的话,那又将有大批的农民沦为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农业人口不再增加,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迅速增长。尽管当时人们没有普遍的采用机械化,但是这是一个趋势来的,这是历史的潮流,是社会的进步,谁也挡不住的。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改变这个趋势也不是去阻止它。

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其进程必然要有很多的农业劳动力剩余出来,正确的战略选择是要加速这种现代化过程,使农业产业劳动生率提高,专业化和规模经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分工和产业分化则会大量地增加就业。

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希望国家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江村经济》包含的内容远比我理解的内容多得多,我只是略睹其风采的而已。

大学生《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大学生《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的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过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篇文章是根据真人真事来写的。 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执着的书。老人桑蒂亚戈在与一条大鱼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与毅力,他是一位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八十四天之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鱼非常的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海上老人与前来抢食的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他还是没能保住鱼。老人最好拖回家的只剩一副光秃秃的鱼骨和一身的伤,但他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最后被打败了,却没有失败,因为他在抗争时的坚韧已经得到了胜利,他与自己的极限抗争中已经得到了胜利。 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放弃。海明威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要永远的抗争,永远的拼搏,在不屈的抗争中得到永远的、无形的胜利。 老人的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让他与大海和命运发出了挑战。他的船是旧的,船帆是破烂的,一切都昭示着他以前打鱼并不顺利。但他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向所有的挫折发出不屈的音符,

为他的人生谱写一曲优美壮阔的乐章。他依然坚持着,他不懈地与大海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所有的挫折与不如意抗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懈的抗争,跨越时间与生命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而你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你能否把它发挥出来,在与磨难 [此资料转贴于学习网 ]www..com 的抗争中 发泄出来。文章中好几次都提到了狮子。那不是狮子,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昭示着老人无晃之王的光辉。有人说老人哪里胜利了?他明明没有带回那条大鱼。但是胜利并不在于是否带回了鱼,而是在他有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老人成功了,他们到了那条让所有人惊讶的大鱼,至于到底有没有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能打能到这条鱼本事已经是个奇迹了。 当我面对着困难时,我会想着成功就在眼前,于是就对克服困难产生了希望,会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走下去,直到成功。生活就是一个一个的困难组成的。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将引领着我走向成功,走向希望。海明威写这个小说中的种种不如意去抗争,与所有的磨难和不可能抗争。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我们心中的畏惧,而老人战胜了心中的畏惧,于是他被万人瞩目,他被赞美,被人们所推崇。海明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打击是生活失去热情。要想老人举起鱼叉那样的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阻碍,与风暴抗击。而你也在不断挣扎中成长,变得成熟。我们所受的不如意难道会比老人多吗?老人抗击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抗击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越过心中的那道障碍,勇敢

《江村经济》读后感

新旧力量激荡下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 ——读《江村经济》有感 《江村经济》一书是是费孝通先生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本书将开弦弓村作为中国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以中国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紧紧地抓住社会生活中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并深入探讨了在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开放思潮冲击下,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及家庭生活的变化。在这本书中,费先生正是将江村置于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大环境下,从生活、职业分化、农业、蚕丝业、贸易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客观而令人深省的结论。正如本书在序言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一本描写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等体系的书”。通过对开弦弓村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生产的描述,费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在传统力量和新的动力共同推动下,中国乡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迁。 首先,对于“家族”的研究,费先生在本书中颇重笔墨。无论是第三章、第四章对个体家庭中婚姻、生育、子女以及继承的描述,还是在第五章对亲属关系扩展的研究,“家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长期的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保证亲族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的纽带的角色。“家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家”的亲属关系的扩展。而“家”的规模大小是有两股对立的力量的平衡而取决的。一股要结合在一起的力量,另一股要分散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导致的亲属关系的扩展恰恰是通过姻亲关系来实现的。在开弦弓村中,婚姻是一个非常正式而又严格的问题。这里的人们的婚姻之事严格按照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这里不存在求婚的说法。子女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定下了婚事,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而且这里的人们习惯上讲究“亲上加亲”,因而表亲间联姻现象很是普遍。因为婚姻在这里的主要作用就是绵续家世及促进家族的发展。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婚姻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人们对于妇女的要求有很多,而且过分重视“香火”问题。这更是造成了“小媳妇”现象的存在。 在家族、婚姻问题中,财产继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村庄中,财产不仅仅局限于家产,还有村产、扩大的亲属群体的财产和“无专属的财产”。这些财产的继承主要以集体占有和私人占有的形式存在。在拥有财产的群体中,家是一个基本群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一个农村家庭中,传递的主要财产是土地,主要对象是该家庭中的直系男子。若没有直系男子,则由家庭或家族中

大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doc

大学生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 第一篇:初一读书笔记怎么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的。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保尔精神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拿我国来说,八十年代起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实生活不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不再要求我们在身患伤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个人版本2.0)(1)

文献阅读(实习)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

目录 文献1: (3) 文献2: (4) 文献3: (5) 文献4: (6) 文献5: (7) 文献6: (8) 文献7: (9) 文献8: (10) 文献9: (11) 文献10: (12) 文献11: (13) 文献12: (14) 文献13: (15) 文献14: (16) 文献15: (17) 文献16: (18) 文献17: (19) 文献18: (20) 文献19: (21) 【鼠标左键单击目录内容中任意区域,再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 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自动更新目录内容及也页码】 【若还需要大批量添加文献阅读记录(超过19个),则在复制未填笔记的空白模板后连续粘贴多个。 粘贴完毕后,用鼠标选定“文献××”的数字部分,将鼠标对准数字部分,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 择“选择相似文本”命令,即可完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编号更新。若觉得此操作过于繁琐,可直接手 工更改编号。】 (上述两段说明若不需要可删除)

(注:若目录的总页数为奇数,则需要再插入一个“下一页”的分隔符,以确保打印时正文第1页的位置,若不需打印可忽略此操作)

文献1: 编号:时间: 标题: 来源(期刊/书籍名称): 年,卷(期):页 作者: 国家或组织名称: 文献价值:高中低无阅读内容:文摘、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要点:(可以是好的问题、好的语言表达、好的文章结构、好的方法。实习的同学可以写一天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思考:(文章的不足,有没有办法解决等)

读书报告——乡土中国

读《乡土中国》有感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在思考和探索中国的出路问题过程中,思想理论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展开了一场空前活跃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涉及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当时中国社会是何种性质、要进行何种革命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见解,不仅造成了学术上的派别,还牵涉到政治立场的问题。当时费老未及参与这场大论战,但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表的《乡土中国》却对大论战中的重要问题,即中国社会的特质问题作了学术上的解答。该书出版后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讨和赞誉,但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学在中国各大学和研究所中被取缔以及费老被打成右派,该书被湮没封存了长达30余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费老“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该书才得以重新问世。 《乡土中国》是一部在调查农村社会基础上来解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的经典著作,笔调严谨又不失诙谐,内容深邃又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独到见解。费老在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不同本质的基础上,用本土化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刻画出一种生动的“乡土社会”类型,正因如此,“乡土中国”逐渐走出该书本身,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概念。《乡土中国》就是一个概念,但它是在费老对各种不同类型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它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特质的丰富而抽象的内涵。 关于《乡土中国》,费老说:“《乡土中国》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词来指称。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老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 费老自己把《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视为不同学术探索阶段的产物。从1924年夏天大瑶山初次田野调查开始至1933年是第一阶段,他的主要工作是实地研究;在1933年访英归国以后开始第二阶段,主要进行社会结构分析,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费老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梳理是为了说明在不同时期自己的研究重心有不同侧重,实际这两方面

费孝通《江村经济》读后感

学术的罗曼蒂克——费孝通《江村经济》 武定县国家税务局华志星 最近一直没多少时间看其他书,直到今天才把这本买了一个多月的《江村经济》看完。 书是去楚雄考驾照时在新知买的。当时每天除了练练车也没什么事干,每天晚上就一个人跑到新知混时间。偶然在商务印书馆部分看到这本书,想起了前不久才去世的费老。 大学时期看苏力的书时,总是能看到很多来自于费孝通的引文,苏力也在很多论文里强调费孝通对他的影响,后来在书城买到费老的《乡土中国》,虽然只是一本很小的册子,读后却有使人茅塞顿开之感,连读三遍而不忍释卷。惊讶于他对中国状况深入的分析和清澈的解释,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像“地缘社会”与“血缘社会”这类的名词,对于一个刚离开高中应试教育不久的学生来说,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是让人震撼的,以前只关注自己生活小圈子的人,开始对国家、社会有了整体的观念。 费孝通是真正的学术楷模,他深入研究问题的方式和细致的态度可以让人看到大师是如何养成的。比如这本他的代表作之一《江村经济》。 这是一本写于70年多前的书,它经常被人错误的放在农业书籍这一栏,而事实上,这是本人类学的著作,而且和张五常的《佃农理论》一样,这是一本博士论文集。 然而这本书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论文的苦涩乏味。 70多年前,那个时候共产党已经慢慢崛起,民国仍然在混乱中探索着三民主义,而日本人已占领东三省,并且觊觎着关内。 费孝通刚从清华毕业,作为一个人类学专业的硕士,他知道继续研究或许是对他这个苦难的国家最好的交代。 1935年秋天刚毕业的他拿到了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的入学通

知书,走之前,他忽然觉得作为人类学家,在出国前进行现场勘察研究是必要的。于是那一整年他决定和她妻子,一个叫王同惠的女人一起去广西大瑶山考察。1935年冬天的雪下的特别大,意外发生了,108天的新婚妻子死了,而他也重伤。 伤的是肉体,但毫无疑问,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学术的执着,毕竟,这是祭奠亡妻的最好方式。于是多年以后,每当我们翻开他的著作时,第一页上总会写着”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感情生活,在25岁时就结束了。 1936年的夏天,他收拾好行装,在出国前的两个月考察了开弦村,也就是江村。 上海到威尼斯的航程让人烦闷,他在船上无所事事之际,写下了他在江村的所见所闻。 26岁的费孝通不知道,这本书将奠定他在学界的地位。而他也将在几十年后因之收到赫胥黎奖。 马林诺夫斯基在评价这本书时说:”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以复述静止过去。它有意识的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 江村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费孝通在这本书里,试图通过对农民生活状态、经济状态、家庭关系的详尽描述,来解释西方文化科技与本土文化的交锋与共荣。费孝通自己说说:”《乡土中国》就是我企图从农村社会基础上来解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基本观念,而构成一种乡土社会的类型。这就不限于一个具体的农村,而是指向农村的基本性质。” 任何在现代人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习俗,都有其历史的根源。 例如八字,通常中国的家庭,在订婚前总会测算男女之间的八字,即年、月、日及时辰。媒人把女方的红贴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男方父母则拿着它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在这里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父母心中早有选择,他们给算命先生一些暗示,操纵着最后的结果。

血缘与地缘读书报告

血缘与地缘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商务印书馆(北京),2011年 1.关于费孝通和《乡土中国》 2.对中国农村的探索/描述 3.几个重要的概念 差序格局 礼治秩序 血缘 地缘 4.对“乡土中国”中重要概念的修正 (当代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5.个人的几点看法 篇二:《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乡土中国》由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所著。费孝通:生于1910年,逝于2005年,江苏吴江人。代表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行行重行行》等。 二、《乡土中国》概况:本书是费 孝通老先生将自己下乡实践探索与社会学知识理论相结合所著的一本书。本书立足于中国农村,从乡土特征、乡土习俗、乡土秩序、乡土礼俗、以及现代生活与乡土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剖析,探索乡土社会本质,从

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与对现代文化及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关系、矛盾、冲突、联系。 三、作者主要观点: 首先,作者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曾经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不言而喻。种地是农村人根本的谋生方法。农村人聚居生活,由小家庭组成大村落,具有稳定性。然而,在社会极速变迁中,我们在乡土中所产生的习俗无法应对现代生活,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总结自“乡土本色”一节) 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出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语言文字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的多有经验愈复杂发生语言一层基础也 就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趋于简单化。(---总计自“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另外,作者对差序格局进行了解释。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样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给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总结自“差序格局”) 作者还认为,礼并不是靠一个人外在的权利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神人膺服:人服礼是主动的。现在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总结自“礼治秩序”、“无讼”) 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总结自“血缘和地缘”)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物流管理伍宝裕 20100800115 在专业课老师的推荐下,终于读完了这本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江村经济》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生活等方面的书,是费孝通教授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读完这本著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费孝通教授使用的平实朴素的语言和对江村深入细腻的描述。而且,《江村经济》不仅在其专业性方面给人以知识和启蒙,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给人以无限的使命感。 开弦弓村的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为满足人们的需要,提供了各种手段来获得消费物资,但同时也规定并限制了人们的要求。文化对于村民的消费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村里的房屋都设计有堂屋。堂屋是住房中占地最大的,一般用来做劳作的场所,例如养蚕,缫丝、打谷等等。它也是人们接待客人或存放农具、农产品以及供置祖先牌位的地方。在村庄中,除了生产,人们的主要活动是聚会、出会和一些宗教、祭祀活动。这些细节体现了这个村庄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也有一些副业等的发展。而在一代代传承与发展中,村民们保留了许多习俗文化。 在地理环境中,作者曾提到,由于人们所占土地不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有许多种。主要可以归为四类:农业、专门职业、渔业和无业。但不管如何划分,这些职业的类别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它们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从这些职业所从事的人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大部分的人使用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不仅仅只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其他的如蚕丝业的乡村工业生产。还有部分因成年男子死亡,只有寡妇和儿童等的家庭,不靠自身劳动过日子,而是依靠出租土地生活。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大学生《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大学尘土飞扬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古旧泛黄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却一直没有机会细读,不料,却是这么一本很薄的书,作者余华以近乎冰冷的语调给我们叙述了一个在我看来并不正常的故事: 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风光一时的小地主,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结果一次赌场失利,把家产全部输光,一百多亩地一夜之间成了别人的财产,从此,家道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福贵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从此,他与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着与以前大相庭径的农民生活。 本来这样也没什么,正如家珍说的:“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母亲也安慰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可是祸不单行,福贵上街去给累倒的母亲抓药,却意外被国名党抓去当壮丁,整天在炮弹中穿梭,爬在死人堆里,两年后才得以辗转回到家乡,家乡此时已物是人非,母亲已经离世,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着他,辛苦把两

个孩子拉扯大。 本以为一家人历经磨难,终于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好景不长,儿子上小学,因抽血救县长老婆失血过多而死,家珍也应劳累过度倒下,可怜的大女儿是个哑巴,却命好嫁了个好人,但生孩子是却难产而死,不久女婿也因意外事故死亡,而唯一相依为命的孙子苦根却因多吃豆子噎死……整个家就像在一夜之间被飓风扫过,只留下了福贵一个人和一头名叫福贵的牛…… 借用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是有时侯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在很多人看来,福贵是最有理由死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的确,福贵拥有比别人多

文献阅读笔记(样例供参考)

文献阅读笔记 1、文献题目: 学生对电学中高斯定理及对称性的理解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symmetry and Gauss’s law of electricity) 2、作者:Chandralekha Singh (匹兹堡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3、摘要内容: 我们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calculus-based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的困难,这些概念对运用高斯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需要同时满足: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以及各处的电场方向可以确定。另外,有效应用高斯定理需要理解电场的叠加原理。本研究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帮助他们学会在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如何选取合适的高斯面,而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解释学生在“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的困难,我们采用了自由发言(free-response)、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questions)测试以及利用“出声思维法或有声思维法”(a think-aloud protocol)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针对学生在上述概念理解上的困难并为了获得关于这些困难的定量信息,我们也编制了相关选择题。被测试的学生541人,这些学生分三部分:基础物理课上的本科生,高年级电磁学课上本科生,参加助教研修班(a teaching assistant seminar course)的研究生。研究表明,本科生在上述概念的理解方面存在某些共同的困难。 4、研究目的:为了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存在哪些困难,并对此困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正确运用高斯定理。 5、方法及过程: 1)给定题目让学生自由发言及采用“出声思维记录法”,涉及知识内容是对称性及高斯定理等。具体: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将学生按10-20人分为一组,给每组30道题目,让他们自由发言、讨论,并给出各自的理由。同时运用“出声思维记录法”对5个学生进行访谈,更深入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关于上述概念学习困难的定性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后面选择题试卷的编制。 2)选择题测试。分三部分进行: A. 大学基础物理上(非物理专业)541人,8个不同班级,平均分49% B. 电磁学(物理专业)课上(分前后测)前测:33人平均分44%后测:28人平均分49% C. 研究生(助教研修班)课堂上33人(大多数是研一的)平均分:75% 疑问:为什么结果电磁学专业的学生前测成绩不如基础物理课上的学生? 6、结果分析: 在不同年级中测试分数对比可知: 1)A部分的测试结果与B相比:两部分成绩相差不大,对矢量计算的深入学习与否对学生理解“对称性”“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影响不明显。 2)C部分的测试表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上述概念的理解较好,虽然他们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与本科生相似的学习困难。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及对学生的访谈将学生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电荷、电通量是标量 举例:在1题中,学生常见的错误是认为“电通量”与“电荷都是矢量”。在访谈中,学生说电通量是矢量,因为它的公式中涉及两个矢量;电通量有正负之分;等。 2)叠加原理

江村经济读书报告

《江村经济》读书报告 ————关于农村的隐性自闭 作者信息:2010010131 陈伟 内容摘要: 本文是在阅读费孝通老先生的《江村经济》之后所感。费老并未在书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只是通过自己的深入调查将现象展示出来。该书详细的勾画了农村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详细的描述了社会基层结构和经济活动。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村问题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农民的心理贫困造成,或说一种隐性的自闭症,这种隐性自闭症通过影响农民的行为目的,行为偏好和生产行为模式而直接影响其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人力资本的累积。因此,本文在通过分析费老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描述的农村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基层结构和经济活动,来说明农民内心潜藏的排外、自闭对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读后感、隐性自闭、经济生活、社会生活。 首先申明,这篇文章是我在看了《江村经济》和查阅其他文献之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本人在这方面并无太深入的研究,知识较为匮乏,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老师指正。

在现阶段,对农村经济的研究多把重点集中在其表面问题,如农村问题被很多学者粗略的分为了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土地问题,人口问题等等,然后在这些问题中分别提出一些措施。尤其在现代,农村经济有了稳步发展的趋势,很多学者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认为农村经济已经不再需要担心,或者即使认识到了其弊端,却简单的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社会对农村的不重视”。本文并不否认在客观上农村经济受到了如资源环境、产品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次序等的制约,相反,的确工业革命后,由于受资源环境的限制,农村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费老书中的开弦弓村,其蚕丝业曾繁荣过一段时期,工业革命后,这类手工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出口量和价格均开始下降,之后再也无法摆脱这种不景气的状况。因此农村经济要想发展,不仅仅是在那个年代,即便现今,改变产业结构都是很必要的,在这里大家也知道,本文不否认客观原因的影响,但是主要集中在隐藏在客观原因中的主观性,及农村或说农民的局限性,这里我把它称为隐性的自闭,或可以理解为一种排外和自我保护心理,但是在如今,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点。本文接下来会从不同方面对农村中体现的这种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费老书中的一个例子开始我的阐述。在费老《江村经济》第二章第五节——村里的人——中,开弦弓村的外来户统计了的共10家,虽然从法律上讲,在这个地区生活了三年以上,他就成为了当地地区的一名成员,但是在当地人看来,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本村人。居住时间的长短并不会改变其外来人的身份,甚至在本地生下

《街角社会》读后感

《街角社会》读后感 这次的城市社会学的课上老师跟我们推荐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这本书,记得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国人名很复杂,文章的语言很通俗易懂,但是我总是觉得怀特的研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觉得他就是在简单叙述一些小事,但直到我把整本的书及书后面的附录我才发现这本书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而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用了两个多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人类社会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觉得作者也很细心,比如作者给他所深入的社区起名科那维尔,就是cornerville音译过来的,这个单词是“街角”和“小镇”的合成词,正好对应了书名《街角社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细心与努力。书中怀特写的是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人际活动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我从中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收获,有的有关学习有的有关生活,总之受益匪浅。 我首先被这本书所吸引的是作者的研究方法——参与观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作者能够真正的了解他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类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不管是谁,要想真正认识真实的科纳维尔,都必须对它的社会结构和行动模式有所把握,而想要了解这些,如果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的话,则很可能只是得到一系列数字信息而很难获得细微而深入的信息;如果采用非参与的观察,则很难获取社区中人们的信任,毕竟很少有人会对一个局外人敞开心扉。所以参与观察法将是怀特最好的选择,正因为他与领袖多克的特殊关系,使得多克能够像作者敞开心扉的介绍有关于街角的一切。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一个人的态度是无法被观察的,而必须从他的行为来推断。由于行动可以直接被观察,并可以像其他科学数据一样被记录下来,所以通过研究一个人的行动来了解这个人,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有关非正式群体关系的情况,而且为理解个人如何适应其所在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首先在于作者选择了一种正确的研究方法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研究中。 我觉得怀特的参与观察法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他找到了实施这个方法的关键,那就是多克。对于任何一个陌生人来说,想要融入到一个社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怀特选择了多克。因为多克是诺顿帮的领袖,同时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 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 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笔记篇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

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乡土中国 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摘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著于四十年代后期,根据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写成一本十四章的小书。乡土社会并不是完整的中国社会,乡土社会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篇《乡土中国》读书报告就作者、文章内容以及读后感悟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青黎奖章、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大英百科全书》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民族与社会》《行行重行行》《乡土重建》等。其中,《乡土中国》及《生育制度》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费孝通先生治学严谨,事必躬亲。他的治学特点被概括为六个字:脚勤、脑勤、笔勤。社会学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运用资料进行分析,一种是在实地调查,费孝通先生选择后者。1935年夏,青年社会学者费孝通和

同是社会学者的新婚爱人王同惠,赴广西大瑶山实地考察。社会学实地考察,当年中国鲜有人为。费氏夫妇此举,并非蜜月之旅,而是一次学术之行。从1990年,邱泽奇就跟费孝通到各地调查,即便费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后也不例外。邱泽奇认为,这是费总能发现其他学者未觉察之处的重要原因。 二、《乡土中国》的内容大意 《乡土中国》分为十四个篇章,是作者在讲述“乡村社会学”课程时应《世纪评论》约稿所整理。文章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乡土中国的形成、特征与本质。 第一章《乡土本色》,开篇第一句写到: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是这本书的核心论断,整本书从不同层面的事实深入浅出的说明了中国社会总体的乡土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必须依赖土地而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社会必然具有乡土性。即使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农业依然存在,并且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仍然有迹可循。这种乡土性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第二章《文字下乡》和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都在阐述文字下乡有没有必要。《文字下乡》这一章中,重点辨明了人们通常认为乡下人是“愚”的不正确,乡下人不识字并能说乡下人是愚的,愚是指智力上的,而识不识字是后天培养的。他们也许是文盲,可是在农村社会实践上却是能干的、明智的。而文字有没有必要下乡呢?文字与语言本身能传的情、达的意都是有限的,这并不能是乡下人“聪明”起来。在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中,作者阐述了在现代社会文字是有必要下乡的,但是在我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还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乡土社会在“熟人”格局下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的。所以不是单单建几座学堂就能让他们“聪明”起来,只有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改变,他们有了文字的需要,文字才能下乡。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一、前言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著名个案。 从这里提醒我,不要只为教育研究而做教育研究,其他领域如企业,经济,军事等等的方面的知识也要涉及去了解,不要固步自封。 (1)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本尼敌克特的《菊与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泰晖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2)例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沃尔科特的《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刘云斌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的《追求作乐——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4)在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三分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们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 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只是“理解程度“的差别,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 启用新的“分类框架“:(1)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是“学者“的功夫;(2)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它显示“思想者“的精神;(3)应用研究(变革研究),这是实践者、行动者、改革家的情怀。 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含访谈、问卷、观察以及相关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描述性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100天前栏目:散文,26221人读过Tag:大学生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格式报告格式范文格式范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04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

文献阅读笔记模板

文献阅读记录 一、文献:文献的名称 二、文献出处:期刊名称***年第***期第***卷***-***页 三、文献主要内容:主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结构模型,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方法进行***工作,说明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四、主要贡献评论: 1、将霍尔三维结构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将以前没有运用过的东西引入,是一种创新。通过时间维、知识维、逻辑维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三维结构,其中逻辑维分为阐明问题、明确目标、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方案选择、决策和实施;时间维分为勘测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知识维分为水工规范和合同管理。 2、研究对象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寿命周期,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文献所研究的诸如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等单个阶段的风险,将大系统理论的知识运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评估当中。 3、结合了霍尔三维结构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为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评估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五、局限性评论: 1、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大系统三维结构的划分没有很好的体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即对于霍尔三维结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色,缺少三维结构的优化。 2、对于层次分析法没有进行具体的运用分析,只是进行了方法描述,没有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缺少例证。没有说明霍尔三维结构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文章的结论说服力不够。 六、后续研究设想: 1、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霍尔三维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更加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特色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2、通过实例证明霍尔三维结构结合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适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