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基本组织

【目的和内容】

1、观察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游离面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2、重点观察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比较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3、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三种肌纤维纵切和横切的结构特点;

4、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的形态与分布;

5、观察突触及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

【材料和用具】

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装片(硝酸银染色)、甲状腺切片(HE染色)、单层柱状上皮切片(小肠切片)(HE染色)、气管切片(HE染色)、复层扁平上皮切片(食管切片)(HE染色)和膀胱切片(HE染色)、疏松结缔组织装片(HE染色)、透明软骨切片(HE染色)、骨磨片、血涂片(瑞氏染色)、骨骼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平滑肌分离装片(HE染色)、心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脊髓灰质涂片(Nissl染色)、脊髓横切片(Cajal银染色)、运动终板(氯化金法浸染的肋间肌)。【操作】

一、上皮组织

(一) 单层扁平上皮

取单层扁平上皮装片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HE染色)观察。

1、单层扁平上皮装片

⑴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⑵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为其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故细胞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硝酸银对胞核无银染作用,所以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观察

⑴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⑵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有切到。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切片上不清晰。

(二) 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甲状腺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胞核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 单层柱状上皮

用单层柱状上皮切片或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形细胞。

1、肉眼观察:我们需要在粘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粘膜。肠腔内表面具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粘膜面。

2、低倍镜观察: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选择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

3、高倍镜观察:上皮细胞为柱状,胞核长椭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分。把显微镜的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即纹状缘。在柱状细胞(吸收细胞)之间散在有杯形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胞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在杯形细胞上端的胞质内有粘液分泌颗粒,在切片上呈卵圆形空泡状结构。若切片正垂直切着杯形细胞,则可见其游离面无纹状缘。但大部分由于切斜,故看不到其游离面或基底部,只见一个个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四)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取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

1、肉眼观察:先辨别朝向气管腔的粘膜层。

2、低倍镜观察:管壁粘膜的最内面着色较深的一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界限不清楚,其间夹有透亮的杯形细胞。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

3、高倍镜观察:依上皮细胞的形状、胞核所处的位置及细胞顶端所达到的部位,可分为四种细胞。

①基细胞(锥体细胞):细胞呈锥体形,基部宽,顶部窄,不能达到上皮游离面。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下部。

②梭形细胞:细胞的两端尖细,中间略宽,这种细胞不太容易辨认。其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中部。

③柱状细胞:胞体抵达上皮游离面,细胞游离面较宽,基部较细。细胞的游离面有微细而整齐的纤毛,因此整个上皮的游离面被排列紧密的纤毛覆盖。其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上部。

④杯形细胞:夹于柱状细胞之间,游离面无纤毛。胞核也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中部。

(五) 复层扁平上皮

取复层扁平上皮切片或食管切片(HE染色)观察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

1、肉眼观察:先辨别朝向食管腔的粘膜层。

2、低倍镜观察:管壁粘膜的最内面着色较深的一层即复层扁平上皮,可见由数层至十几层细胞组成,有的地方较厚,有的地方较薄,所以基底面呈波浪状。

3、高倍镜观察:和结缔组织交接的最深的一层细胞呈低柱状,细胞排列紧密,胞核椭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部。中层为几层多角形细胞。接近表面的细胞渐变为扁平状细胞。

(六) 变移上皮

取膀胱变移上皮切片或用排空状态下取材制作的兔膀胱切片(H-E染色)观察它的形态特点,并比较其与复层扁平上皮的区别。

1、肉眼观察:辨别朝向膀胱腔的粘膜层。

2、低倍镜观察:在粘膜层表面寻找上皮,可看到上皮细胞排列层次较多,表层细胞较大,深层细胞较小。

3、高倍镜观察:基层细胞最小,呈近似立方形,排列较密。中层细胞呈多角形或倒置的梨形。表层细胞较大,为较阔的方形,游离面略呈弧形,靠游离面的胞质着色深,有的细胞可以看到双核。

二、结缔组织

(一) 疏松结缔组织

取疏松结缔组织装片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标本较薄而又均匀处观察,可见交叉成网的纤维及散在分布于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细胞。2.高倍镜观察:先区分纤维,然后区分细胞。用此法可显示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在纤维之间散布有结缔组织细胞,在此主要要求分辨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4种结构均可见)

(1) 胶原纤维:被染成粉红色的粗细不等的细带状。它们相互交叉排列,数目较多。胶原原纤维分辨不清。有时胶原纤维呈波浪状。

(2) 弹性纤维:在HE染色的切片中呈淡红色,其断端常呈卷曲状。比胶原纤维细,单条,有分支,连结成网。

(3) 成纤维细胞:数目最多,胞质染色淡,轮廓不甚明显,仔细观察呈多突扁平状。胞核大,多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

(4) 巨噬细胞:细胞形状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染色较深,细胞轮廓较成纤维细胞清楚。胞核较小,为圆形、椭圆形或肾形,胞核染色也较深,为深蓝紫色。

(二) 软骨

用透明软骨切片或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了解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1、肉眼观察:气管壁内的蓝紫色“C”字形结构为透明软骨,即气管软骨。

2、低倍镜观察:在透明软骨中可见染成蓝紫色的基质和位于陷窝内的软骨细胞。在软骨中央部分的软骨细胞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经常2~4个成群存在。近边缘的软骨细胞较小而密集,细胞成梭形,其长轴与软骨

实验01 基本组织(一)

实验一基本组织(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2、观察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3、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4、熟悉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 5、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 二、材料和用具 蛙或小白鼠,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镊、剪、针),1%硝酸银水溶液,亚甲基蓝,0.7%生理盐水,蒸馏水,甘油,显微镜; 甲状腺、肠、气管、食管和膀胱的切片(H-E染色);皮下结缔组织H-E染色的平铺片;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腱、小肠及气管切片(H-E染色);淋巴结镀银法切片(示网状纤维);骨磨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单层扁平上皮 1.蛙或蟾蜍的体腔膜或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 肠系膜的间皮和肠系膜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是观察单层扁平上皮的较好的材料。利用蛙或小白鼠的肠系膜为材料制作平铺片,然后观察。制作方法如下: 将蛙剪头杀死,取下肠系膜,若有血液污染,可用0.7%生理盐水洗干净。把肠系膜放在一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肠系膜挑开展平,晾干。加1%硝酸银水溶液数滴于肠系膜上,使其皆被溶液浸盖。立即放在日光下晒3~5min,或在灯光下照射20~40min。当肠系膜变成浅褐色时,然后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加一两滴甘油,盖上盖玻片,便可用来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2)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以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也可看到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从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硝酸银对细胞核无镀染作用,所以细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的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2)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细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切到。细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染色切片上分界不清。 (二)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 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 甲状腺滤泡壁为一层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单层柱状上皮 用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状细胞。 1.肉眼观察 我们需要在黏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黏膜? 见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黏膜

实验二 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实验二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密切关系。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由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等。成熟组织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简单组织是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如:基本组织、保护组织等;复合组织是由数种不同类型、但具有共同起源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如: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等。 动物组织同形态相似、机能机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根据其起源、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共同特性可将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4大类。4类组织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机能关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动物的器官。因此,应该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要充分理解有机体与机能相适应的一般规律。 四、实验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 (一)分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洋葱根尖纵切面可见如下特征。 2.侧生分生组织常位于根和茎的外周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1形成层观察椴树属茎的横切面。 2.2木栓形成层结合椴树属茎横切面中周皮的观察,找出木栓形成层(图4-1)。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进行比较观察。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玉米节间基部纵切面。 (二)保护组织 1.表皮观察女贞叶片横切面,最外一层细胞、夹竹桃叶片的横切面、龟背竹根的横切面,注意表皮的形态与女贞叶表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复表皮的定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二-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实验二基本组织 一. 目的: 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二. 材料和用具: 小肠切片、甲状腺切片、食管切片、膀胱切片、气管切片、跟腱纵切片、平滑肌切片、骨骼肌切片、心肌切片和显微镜。 三.观察: 1.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红色胶状物质外面的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 胞围成。 2.单层柱状上皮:切片中较平整染色浅的是小肠外膜,有高低不平的突起的为 内表面的黏膜面。黏膜面最表面的即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在柱状细胞之间散在有少量杯形细胞,在切片中呈现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染色较深,细胞排列十分紧密,细胞间界限不十分清 楚,其中透明的细胞为杯形细胞。柱状细胞数量最多,核椭圆形;梭形细胞在柱状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整个上皮的中部;锥体细胞基部宽顶部窄,细胞核呈圆形,位于基部。 4.复层扁平上皮:厚且染色深,靠近基底面的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染色深; 往外是中间层的多角形细胞,细胞逐渐增大,界限清晰,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接近上皮表面的细胞逐渐变为扁平状,核扁圆形,越表层的细胞结构越不清晰(逐渐退化)。 5.变移上皮:空虚时,厚,染色深,表层细胞大,深层细胞小;扩张时,染色

很浅,细胞界限不清楚。 6.疏松结缔组织:上皮深层染色很浅的区域。多数为胶原纤维(粉红色,较粗)。 纤维之间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的核多为成纤维细胞的核。 7.致密结缔组织:染色为红色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紧密排列。纤维之间染成蓝 紫色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为腱细胞核。 8.脂肪组织:上皮深层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空泡状结构。细胞 核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一侧。 四.实验结果 绘图且文字描述在光镜下所观察到的不同组织的结构特征。 五. 思考题 内皮和间皮的差别是什么?

实验一 基本组织

实验一基本组织 【目的和内容】 1、观察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上皮组织游离面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2、重点观察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比较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3、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及心肌三种肌纤维纵切和横切的结构特点; 4、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的形态与分布; 5、观察突触及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 【材料和用具】 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装片(硝酸银染色)、甲状腺切片(HE染色)、单层柱状上皮切片(小肠切片)(HE染色)、气管切片(HE染色)、复层扁平上皮切片(食管切片)(HE染色)和膀胱切片(HE染色)、疏松结缔组织装片(HE染色)、透明软骨切片(HE染色)、骨磨片、血涂片(瑞氏染色)、骨骼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平滑肌分离装片(HE染色)、心肌纵横切片(铁苏木精染色)、脊髓灰质涂片(Nissl染色)、脊髓横切片(Cajal银染色)、运动终板(氯化金法浸染的肋间肌)。【操作】 一、上皮组织 (一) 单层扁平上皮 取单层扁平上皮装片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HE染色)观察。 1、单层扁平上皮装片 ⑴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⑵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为其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故细胞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硝酸银对胞核无银染作用,所以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切片观察 ⑴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⑵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有切到。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切片上不清晰。 (二) 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甲状腺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胞核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 单层柱状上皮 用单层柱状上皮切片或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形细胞。 1、肉眼观察:我们需要在粘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粘膜。肠腔内表面具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粘膜面。 2、低倍镜观察:粘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选择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 3、高倍镜观察:上皮细胞为柱状,胞核长椭圆形,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分。把显微镜的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即纹状缘。在柱状细胞(吸收细胞)之间散在有杯形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胞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在杯形细胞上端的胞质内有粘液分泌颗粒,在切片上呈卵圆形空泡状结构。若切片正垂直切着杯形细胞,则可见其游离面无纹状缘。但大部分由于切斜,故看不到其游离面或基底部,只见一个个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实验二 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的形态及特征。(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概述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 1、各组织的显微特征 索氏体(S) 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P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屈氏体(T) 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S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 贝氏体(B) A的中温转变产物,也是F与Fe3C的两相混合物。在显微形态上,主要有三种形态: 上贝氏体(B上) 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F和条间断续分布的Fe3C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当转变量不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为成束的F条向A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状特征。 下贝氏体(B下) 在片状F内部沉淀有K的两相混合物组织。它比淬火M易受浸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在片状铁素体基体中分布有很细的碳化物片,它们大致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o的角度。 粒状贝氏体 是最近十几年才被确认的组织。在低、中碳合金钢中,特别是连续冷却时(如正火、热轧空冷或焊接热影响区)往往容易出现,在等温冷却时也可能形成。它的形成温度范围大致在上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上部,由铁素体和它所包围的小岛状组织所组成。 马氏体(M) 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的形态按含C量主要分两种,即板条状和针状。 板条状马氏体(M板) 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淬火组织。组织形态由尺寸大致相同的细M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M束或M领域。在M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A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不同的M领域。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汇总

实验二: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与骨骼肌收缩 [实验内容] 1.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 2.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3.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4.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5.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6.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向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山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小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宜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先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 蛙或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和玻璃分针)、蜡盘、蛙板(木质或硬泡沫塑料)、玻璃板、同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粒棉线、任氏液。 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100 g)、保护刺激电极、支架、双凹夹、肌槽。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 1.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5.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生物量级及系统过程 4.细胞学术与动物基本组织 二、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 聚光照明系统由灯源和聚光镜构成,聚光镜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观察的部位。照明灯的光谱特性必须与显微镜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 相适应。 物镜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是实现 第一级放大的镜头。在物镜转换器上同 时装着几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转动 转换器就可让不同倍率的物镜进入工作 光路,物镜的放大倍率通常为5~100倍。 物镜是显微镜中对成象质量优劣起 决定性作用的光学元件,一般变倍比为 6.3:1,变倍范围0.8X-5X。常用的有能 对两种颜色的光线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 镜;质量更高的还有能对三种色光校正 色差的复消色差物镜;能保证物镜的整个像面为平面,以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平像场物镜。高倍物镜中多采用浸液物镜,即在物镜的下表面和标本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它能显著的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目镜是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20倍。按照所能看到的视场大小,目镜可分为视场较小的普通目镜,和视场较大的大视场目镜(或称广角目镜)两类。 载物台和物镜两者必须能沿物镜光轴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实现调焦,获得清晰的图像。用高倍物镜工作时,容许的调焦范围往往小于微米,所以显微镜必须具备极为精密的微动调焦机构。 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针织学2实验3-纬编基本组织的编织(一)

实验3 纬编基本组织的编织(一) 1. 实验目的:(1)了解横机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2)上机编织平针、罗纹等简单织物,了解在横机上起口与编织的方法。 (3)对编织的织物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性能与特点。 2、基本知识 横机是使用较早的针织机器,它有两个倾斜相对配置的针床,外观呈倒"V"字形。横机的编织是通过装有成圈机件的机头在针床上往复运动,驱动舌针在针槽中上下运动完成的。 3、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手摇针织横机 4、实验内容 1)横机的组成 普通手摇横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机座与针床部件,机座是机器的骨架,用于安放针床、机头导轨、针床移位扳手等零件。针床是编织的关键部件,织针在针槽内作上下运动完成编织过程。 (3)喂纱部件,用于输送毛纱供编织之用。二只梭嘴可在操作时自动进行切换调用,同时编织双色织物,利用手动调换梭嘴,可编织多色织物,它由梭杠导轨、大小梭弓、梭箱等组成。

(3)引线架部件,用于穿引从纱筒上输出的毛纱,可消除或减轻毛纱的张力波动,保证织物两边缘线圈紧密均匀。它由挑线弹簧、调节螺母、圆盘式张力器、支架、宝塔弹簧等组成。挑线弹簧的弹力大小由压紧螺母6控制,圆盘式张力器的夹紧力由调节螺母2控制。 (4)牵拉机构,采用重锤式牵拉,用于编织时起口、牵拉织物之用,由定幅梳柿(称串线板)、重锤等组成。 2)操作注意事项 (1)手摇机头时,人要站稳,用力要均匀、适中,用力方向应与机头滑行方向一致。 (2)在编织时,机头不能在编织区域内调向,必须使机头推过最边缘的工作针2cm以上才能调向,以免损坏机件和织物。 (3)机头处于编织区内时,不能扳动针床移位扳手,否则将严重损坏织针,也不能拨动各种三角的调节装置和开关,以免发生撞针事故,损坏机件。 (4)放针时,织针要推至与工作针平齐,收针和拷针后,织针要退到下塞铁处,切忌停留在停针区与工作区之间的位置,防止撞针。 (5)发生撞针时,应关闭起针三角,随后将机头退出编织区,切忌用手拉动针钩,以免损伤手指。(6)当织物幅面过大,机头动程随之增大,使机头余纱过多时,宜用手指略带一下余纱,配合挑线弹簧将余纱收回,避免造成边缘线圈松弛,甚至产生"小辫子"和豁边。 (7)落片时,必须先取下牵拉重锤,防止重锤落地伤脚。 3)横机基本操作方法 (1)编织罗纹操作 针织服装大多数以弹性较好的罗纹组织作为下摆和袖口,因此起口排针采用罗纹形式。常用的起口罗纹为1+1罗纹和2+2罗纹。

观察人体的组织实验教案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教学设计 菜板小学刘敏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方法。 2. 初步学会临时装片制作及染色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感受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体基本组织装片。 2. 注意人体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2. 通过对基本组织的观察,提高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细胞染色方法。 三. 教学用具 显微镜、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永久装片、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染料、镊子、吸水纸、牙签等。 四. 课型 实验课 五. 教学过程

采用“实验——观察——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一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教学过程如下表:

六. 课堂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生命科学实验,都显得较为兴奋。通过三个班级的授课,我觉得本堂课的开展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改善。首先,应在课前再次强调实验室守则,让学生尽快树立起严谨的实验态度。其次,可以在实验课的前一节课中,先将显微镜低倍镜的使用方法重新复习一遍;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因为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实验操作很不规范,实验课时,仅进行一次演示实验无法确保大多数同学的实验准确性。若在课前进行适当的复习,可使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清晰的所需要观察的物象。此外,从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同学很快完成,并能很快找到所需观察的口腔上皮细胞;而另一部分则操作失误较多,不能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观察到细胞结构。因此,可以再多准备一些其他的永久装片,让一些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继续进行观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多多注意,及早改进不足之处。让以后的实验课程能更合理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