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规划

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规划

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规划

胡荣;马野

【摘要】概述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模型,总结了在规划过程中的算法,最后针对配电网的规划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名称】《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6

【总页数】4页(P507-510)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规划模型;无功优化

【作者】胡荣;马野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26

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引入配电网,使得配电网的规划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使潮流反向、供电可靠性、随机性处理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在配电网规划阶段解决,这就增加了规划的难度.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含有分布式的配电网规划

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对DG在配电系统中的优化配置以及含DG配电网无

功优化进行了介绍,并对模型的优化算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给出了几点建议.

1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系统从辐射形的网络变为遍布中小电源和用户的互联网络,从而对传统配电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1)DG的出现给配电网规划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加大了规划区网供负荷的预测难度;

出现许多发电机节点,使得寻找最优的网络布置更加困难.[1]

(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DG的出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易造成系统的电压闪变;分

布式电源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接入配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当DG与当地负荷不协

调运行或DG接入位置、容量不合理时,会引起电压波动.[2]

(3)分布式电源还对配电网的可靠性、[3]故障恢复、[4]继电保护[5]等产

生影响.

2 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

DG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由其安装位置和容量所决定,合理的安装位置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网电压,减小网损,提高系统负荷率;反之,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6]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如费用、可靠性、降损、节能环保等,对DG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2.1 费用最省模型

费用最省基本是从网损最小、投资费用最省的角度设立目标函数,投资费用包括设备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

费用最省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式中:n——DG的个数;

Ci1,Ci2——单位容量建设设备和运行维护成本;

Pdi——第i个DG额定容量;

Closs——网损.

文献[7]所建的目标函数中还包括了蓄电池重置费用、停电补偿费,使得微电网综合年投资费用最低;文献[8]将可靠性成本定义为停电之后的未供负荷成本,也将其引入目标函数中.

约束条件分为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等式约束为DG接入配电网后的系统功率平衡方程;不等式约束为节点电压上下限、支路功率最大限、DG容量上下限、N-1安全准则等.还有相关文献在考虑上述约束条件的同时还涉及了其他约束条件,如文献[9]考虑了地理信息对建站投资费用的影响,文献[10]和文献[11]考虑了网络重构及配电网扩展规划的条件等.

2.2 效益最大模型

该模型的多目标函数通常包括最大电压改善率、网损改善率等.

电压改善率:

式中:zi,zo——安装和未安装DG时系统的电压指标.[12]

网损改善率:

式中:pi,po——安装和未安装DG时系统网损.

文献[13]提出了等效网损微增率的概念,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了环境效益改善率:

式中:ewo,ewi——未安装和安装DG时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文献[14]在满足相关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考虑了线路电流指标,即:

式中:N——线路总数;

Ii,Iimax——第i条线路实际电流幅值和最大电流幅值.

文献[15]则是考虑了DG的间歇性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并将DG售电收益放入目标函数中,实现了经济环境效益以及系统电压质量的综合最优.

约束条件与费用最省模型相似,这里不作赘述.

3 含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无功规划是配电网规划中另一重要任务.本文将含DG配电网无功优化按是否计及DG的无功调节能力分为如下两类.

3.1 不计DG的无功控制能力

此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发电机励磁调节、变压器电压调节及无功补偿设备配置进行无功优化.文献[16]采用了变压器分接头、并联补电容器等电压/无功控制手段.文献[17]通过对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有载变压器分接头和电容器等设备的综合调节,得到了系统有功损耗、电压分布与发电机无功分布最小的优化模型.文献[18]将场景分析法运用到含风电机组的无功优化问题中;文献[19]提出了风电场场景的划分规则,建立了多个风电机组的无功优化的场景模型.

3.2 计及DG的无功控制能力

DG能否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取决于并网形式,如光伏发电可通过控制逆变器,向电网输送无功功率.

文献[20]和文献[21]将分布式电源作为连续可调无功源参与到配电网无功优化中;文献[22]考虑了配电网中可控制无功输出的柴油发电机的无功贡献;文献[23]从技术上解决了光伏并网发电与无功功率补偿结合的控制方案,使光伏向电网提供有功功率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无功功率,充分发挥DG的无功补偿能力.

4 求解方法

在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规划研究中,除小部分文献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外,大多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根据价值不同、约束条件的差异,规划模型在维数、多目标/单目标、离散/连续、线性/非线性方面的差别也比较大,求解方法也各不

相同,本文对各种主要的求解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

4.1 多目标处理

(1)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的方法在多目标规划模型中,通常通过模糊理论将多个子目标转化为单一目标.文献[17]采用了自适应权重和因子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

目标问题;文献[24]则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转换.

(2)利用Pareto解集文献[21]运用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得到帕累托解集;文献[14]则是利用基于熵的序数偏好对解集进行排序,并给出最终的决策方案. (3)利用两层规划模型两层规划模型分为上层规划和下层规划,上层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不仅与上层决策变量有关,而且还依赖于下层规划的最优解或最优值;而下层规划的最优解或最优值又受到上层决策变量的影响.[25]例如文献[25]建立了两层规划模型,上层优化以DG并网运行价值最大为目标,确定DG与储

能电池的位置和容量;下层优化模拟配置储能装置的配电网最优节能调度,确定DG 的运行出力.

4.2 智能算法

含DG的优化配置模型大多为非线性多目标,很多学者将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

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应用到这些模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优化效果.文献[7]、文献[15]和文献[27]运用遗传算法以及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遗传算法的改进主要是在距离判别、收敛性、终止原则上作相应的改进;[24]文献[26]提出了一种矩阵编码形式,使迭代过程无需译码等.文献[7]、文献[17]和文献[21]主要应用的是粒子群算法,并在特定的方面进行了改进,以避免陷入早熟

或局部最优.

还有些学者将两种算法结合起来,如文献[28]将退火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结合起

来进行应用.其他算法如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20]微分进化算法、[26]群搜索优化算法[12]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5 结语

目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得到很大发展:目标函数逐渐由单目标向多目标

发展;优化算法也不断改进,并出现了混合优化算法;所建模型则更加注重与网络及拓扑结构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在规划方面给出

如下建议:应加强DG与配电网的协同规划,并考虑DG的无功调节能力;应改进数学算法以保障求解的质量和效率;应通过先进的预测技术,建立精确的随机性负荷

模型及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模型;应加强包含分布式的自动化规划,便于实现含有分

布式发电的配电网动态监测、灵活跟踪和调度控制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敏,丁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规划[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16(6):5-8.

[2]韦钢,吴伟力,胡丹云,等.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7,35(7):36-40.

[3]钱科军,袁越,ZHOU Chengke.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电网技术,2008,32(11):74-78.

[4]史永生,余莉娟,刘晓娜,等.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3):15-18.

[5] YUN Baoji,FU Zhouxing,WANG Yingli,et al.The effects of distributed generator accessed to distribution network[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Consumer and Control,2014:146-149.

[6]王守相,王慧,蔡声霞.分布式发电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37(18):110-114.

[7]符杨,蒋一鎏,李振坤.基于混合量子遗传算法的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24):50-57.

[8] ZIARI I,LEDWICH G,GHOSH A,etal.Integr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planning to improve reliability under load growth[J].Power Delivery,IEEE Transactions on,2012,27(2):757-765.

[9]刘自发,张建华.基于改进多组织粒子群体优化算法的配电网络变电站选址定容[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27(1):105-111.

[10]赵晶晶,李新,彭怡,等.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电网重构和分布式电源注入功率综合优

化算法[J].电网技术,2009,33(17):162-166.

[11] BORGES Carmen LuciaTancredo,MERTINS Vinícius Ferreira.Multistage expansion planning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under demand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certain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Energy Systems,2012,

36(1):107-116.

[12] CHIRADEJA P,RAMAKUMAR R.An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technical benefit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4,19(4):764-773.

[13]郑漳华,艾芊,顾承红,等.考虑环境因素的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

程学报,2009,29(13):23-28.

[14]夏澍,周明,李庚银.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的多目标优化算法[J].电网技术,2011,

35(9):115-121.

[15]邓威,李欣然,刘志勇,等.考虑无功补偿影响因素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综合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0):80-88.

[16] NIKNAM T,M.RANJBAR A,SHIRANI A R.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volt/var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C]//IEEE Bologna PowerTech Conference,Bologna,Italy,2003:1-7.

[17]韩学军,邓艳秋,张全厚.含分布式电源的改进PSO算法配电网无功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3,30(5):125-128.

[18]陈海焱,陈金富,段献忠.含风电机组的配网无功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28(7):40-45.

[19]何禹清,彭建春,毛丽林,等.含多个风电机组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9):37-41.

[20]陈继明,孙名妤,游聚娟,等.基于子空间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

功优化[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4(2):49-54.

[21]程杉,陈民铀,黄薏宸.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

护与控制,2013,41(10):45-50.

[22]陈琳,钟金,倪以信,等.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4):20-24.

[23]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等.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20(9):114-118.

[24]刘述奎,李奇,陈维荣,等.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11):31-36.

[25]唐勇俊,刘东,阮前途,等.计及节能调度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及其并行计算[J].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1):156-161.

[26]麻秀范,崔换君.改进遗传算法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3):74-78.

[27]李惠玲,盛万兴,张学仁,等.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电

网技术,2008,32(17):29-34.

[28]刘波,张焰,杨娜.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分布式电源选址和定容中的应用[J].电工技

术学报,2008,2(2):103-108.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分布式电源规划成为了配电网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方法及仿真分析的应用。 一、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 配电网作为向终端用户提供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而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分散的、可再生的、高效的能源形式,其上网性能、调度能力在逐年得到提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配电网中。 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及优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式电源规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确定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容量,如太阳能、风能、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 (2)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和拓扑结构,包括电源到负荷 的电缆、开关、保护等装置。 (3)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活跃度,保证分布式电源的分布均匀、调度灵活,并能够为电网提供应急支持。 (4)评估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制定合理的收益机制和补贴 政策。

二、分布式电源规划的方法 分布式电源规划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即基于负荷的方法和基于图论的方法。 基于负荷的方法是指根据负荷需求、电网接入点和电缆容量等因素,计算得出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和位置。该方法偏重于负荷侧的规划,但往往无法考虑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图论的方法则是利用图论原理,将电网抽象成节点和边的组合,以此寻找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和容量。该方法注重电网全局的联动性和系统整体性,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仿真分析的应用 在分布式电源规划中,仿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仿真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前后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结果,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策略。 仿真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软件工具不断发展和提高。如今,配电网仿真软件已经成熟,能够实现配电网建模、负荷预测、风、光、电存储仿真等多项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仿真分析还能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故障模拟和应急响应,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双层扩展规划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双层扩展规划 摘要:分布式电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配电网规划的资金使用以及规划方案。 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在分布式电源大小以及规划位置不确定的前 提下,我们采用双层规划的方法对配电网线路结构、电源大小进行规划,实现扩 展规划。本文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电网进行优化扩充。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扩展规划;双层优化; 一、分布式电源的优势 分布式电源之所以能够替代传统的电源是因为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具体 如下: 1、紧靠用电用户,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使得用户用更多的电量花更少的钱。 2、由于分布式电源体积小,所以其占用的空间是很小的,而且要想对电源进线扩容,操作极其方便快捷。 3、对分布式电源进线规划时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而且分布式电源所需成本很低。 4、分布式电源还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放电。 5、在建设分布式电源冗余系统时,所需费用也很少。 6、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源属于清洁能源,它更加环保。 7、分布式电源所需要的燃料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灵活性特别高。 此外,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升级,分布式电源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 二、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 1、分布式电源对网络损耗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节点后,整个配电网都会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 (1)节点处的负荷量会大于这个节点对电荷的输出量; (2)至少会有一个节点处的负荷量小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但是配电网中的负荷量会大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 (3)至少会有一个节点处的负荷量小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但是配电网中的负荷量会小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 2、分布式电源对电压的影响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电流的大小以及方向都是不确定的,这也会对 电压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越是靠近末端的节点对于配电网中电 压的影响越大。相反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越是远离末端的节点对于配电网中 电压的影响越小。在不改变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前提下,分布式电源的总出力越大,配电网中的电压也就越大。 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1、增加配电网规划的不确定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直接导致电力负荷预测、规划和运行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的不确定,导致规划人员更加难以预测准确的负荷,进而影响到规划。此外,虽然分布式电源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改造所需费用,但 是如果分布式电源的分配不合理,很有可能会增加成本,安装完成后还有可能产 生过电压,给继电保护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2、产生配电网双向电流潮流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能源结构和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布式电源具有灵活、节能、环保等优势,为配电网的运行和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分布式电源的引入也给配电网潮流计算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问题、解决方案 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它用于确定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在传统的配电网中,潮流计算主要考虑的是集中式电源供电,而忽略了分布式电源的影响。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需要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和特性等因素,以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配电网潮流计算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数难以准确评估,这会对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分布式电源之间的互动往往被忽略,导致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出现偏差。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使得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更加复杂,给

潮流计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功率因数评估:通过实时的功率因数监测和优化控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数。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潮流计算软件实现对配电网的优化控制。 考虑分布式电源互动:在潮流计算中,应该将分布式电源作为整体考虑,而不仅仅是作为独立的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分布式电源之间的互动,优化配电网的运行。 应用智能算法: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复杂化,可以应用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潮流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搭建了一个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实验平台,进行了潮流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案,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潮流计算,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然而,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潮流计算仍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 陈桂

考虑分布式电源调峰的配电网的规划陈桂 摘要:分布式能源(DG)是指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低电压等级的独立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等多种形式。DG接入配电网后,会对线路潮流、 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产生巨大影响。在对配网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变电站、网架、DG、电力需求响应。而DG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成本特性复杂,研究如何将 配网网架与DG协调规划,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 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DG接入配电网后,原来的单电源模式变成了多电源模式,配 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控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网的管理更加复杂,研究接入了DG 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调峰;电源 一、概述 DG按出力特性不同可分为稳定出力型DG和间歇出力型DG两大类。稳定出 力型DG主要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料电池等。间歇出力型DG亦可称为间歇性DG,主要包括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 间歇性DG的输出功率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接入配电网运行后,将 大幅增加配电网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且影响程 度与接入的位置和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给相关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 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是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的基础,其涉及 风电和光伏的出力特性、负荷的不确定性、未来电价的不确定性和燃料成本的不 确定性等。 (二)TDN中的DG规划方法 DG接入TDN后,遵循“安装即忘记”的原则,即DG在运行过程中不接受来自配 电网的主动管理和控制。目前,T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有3类:第 1类是基于多场景技术的规划方法;第2类是基于机会约束理论的规划方法;第3类则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规划方法。 (三)ADN中的DG规划方法 ADN是目前智能配电网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利用先进的自动化、通信和电力 电子等新技术实现对接入配电网的DG和其他设备进行主动管理。目前,ADN中考 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单层规划方法和基于双层规划理论的双层规 划方法。 二、分布式电源的配网双层规划 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越来越多地接入配电网,为弥补DG的波动性,蓄电池、燃气轮机等装置也接入了配网,电力用户由被动用电转变 为主动参与能量管理,成为主动负荷。而主网电源、DG以及主动负荷可以视为广 义电源。这些形式的电源特性不同,在负荷曲线中占有各自的比例,在进行规划时 应考虑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节约投资。 重点介绍双层规划方案,第一层将广义电源都视为等效电源,建立各种电源的成本—时间特性曲线,根据费用最小原则求出各类电源在规划时间内的运行时间,及其在负荷曲线上的位置,得到各类电源的配置容量。第二层规划将总费用最小设为目 标函数,确定配网网架方案及DG的配置。用第一层规划配置的电源容量作为约束 条件,再应用优化理论进行优化,这种方法能够确定DG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方案的 经济性。

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需考量储能、分布式电源 储能将搭乘增量配电网快车

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需考量储能、分布式电源储能将搭乘增量配电网快车 近日,海南首个微电网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并网送电投运,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向社会释放的红利。近期中电联发布的智能园区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从多个维度要求园区配电网需考量配置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用户侧储能是否能伴随增量配电业务快速发展?什么是增量配电增量配电网在目前阶段是指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为主的局域电网,其电压等级可以是110kV或220(330)kV及以下,重点在于其与电网公司控制或参与运营的电网相区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参股或者控股运营的配电网。其高明之处在于,在不调整存量电力市场利益的同时,放开增量配网投资主体、供区范围,通过增量配网改革倒逼存量电力市场改革。在《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中提出,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存量配电网视为增量配网。意味着已经拥有配电网存量资产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可以成为增量配网运营商,包括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电网、趸售县等。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下,增量配售电主体的参与将改变电力市场交易秩序,一方面打破电网垄断格局,分享电力工业红利,另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园区用电成本(地方政府、工商业用户积极参与的动因之一)。增量配电网由于供电服务模式多样,除常规的智能化规划外,当增量配网业务有用户需求响应、智能用电管理、节能服务、综合用能等其它增值服务

需求时需考虑相适应的智能化规划要求。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为例,据测算,新增配电网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财政补贴减负0.72亿元,为电网企业减负0.84亿元,政府财政及电网企业可新增收益0.69亿元,同时为园区企业让利0.08元/kW˙h,将有效地帮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储能在增量配电网中的作用增量配网作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电网资产,理论上应该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省级电网的投资收益率,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网的投资。增量配电网规划范围较传统配电网规模小些,动因是降低园区的用电成本,同时需要重点考虑投资回报和营收问题。因此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比传统配电网要高些,无论从负荷预测、网架布局、配电网建设项目安排、园区管廊建设、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接入都需要更为精准。另外投资主体更为多元,需要体现各投资主体的利益,传统配电网规划可以规划指导计划、计划指导建设,而增量配电网规划需要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时序更具确定性。其中储能在增量低压配电网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如下:一、需求侧管理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会采用合适的手段引导最终用户改变能源使用模式。储能作为一种能力存储设备,改变了用电需求和发电的同时性要求,成为辅助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需求侧管理也可降低用于改善电能质量所需的储能系统容量。二、紧急备用紧急备用的典型应用是不间断电源。当电网发生故障且分布式发电装置不能正常供电时(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夜间、风力发电在无风时、或其他类型DG处于检修期间等),储能系统可作为向用户提供电力。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主要取决于负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划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 划 摘要:近年来,储能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互联网 +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各类政策中。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进 一步推动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储能在可再生 能源利用、电网可靠性、用电智能化、能源互联网等多方面的应用。基于此,对 面向可靠性提升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规划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可靠性分析;模拟;分布式储能规划 引言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配电网调峰负荷与调峰谷的差距不断扩大。与 此同时,根据中国对遵守碳排放和碳中性的愿景,配电网正面临新的要求,以适 应分散获取可再生能源的更高速度。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DESS)的合理布局 已经成为实现电网精益投资的新途径。DESS的优点是块性能相对较小,对安装条 件的适应性强,双向调整响应快。这是配电网适应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和优化网 络运行的关键措施,也对变电站和线路的调峰和优化潮流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1分布式形态配电网运行模式 未来配电网看作集中式结构和分布式结构并存或相互转化的形式,即呈现集 中-分布式形态。在分布式运行状态下,不强求各分布式单元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按照重要负荷优化供电、最大化供电以及就近原则进行负荷之间的取舍。对于电 源侧可控资源,微型燃气轮机为配电台区内的常规电源,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风 电为台区内的新能源。微型燃气轮机属于完全可控的范畴。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 风电由外部环境决定最大发电量,可控部分为发电设备上网功率。未来配电网的 理想状态是:在正常状态和紧急状态下,各分布式单元实现频率、功率相互支撑。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分析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分析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分布式发电的成本越来越低,分布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增大。尤其是当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它对配电网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短路电流、可靠性等都会带来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和容量有密切关系。这必然会给配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展开了分析。 标签: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 1分布式电源相关概述 分布式电源装置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MW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这些电源由电力部门、电力用户或第3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要求。如调峰、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和居民区供电,节省输变电投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等。分布式能源系统并不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发电技术,而是建立在自动控制系统、先进的材料技术、灵活的制造工艺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具有低污染排放,灵活方便,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新型能源生产系统。组成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电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高效地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成热和电。(2)现场端的可再生能源系统。(3)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分布式发电装置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热电冷联产发电、内燃机组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小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根据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分布式电源可分为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潮汐、生物质、小水电等)发电两种形式。 2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特点 开展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特点。社会发展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供电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公众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不断的建设和改造现有配电网网架。而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小及出口电压低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较合理的接入方式是在公用配电网接入系统。在这种大背景下未来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所呈现的特征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配电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网架结构更加可靠,也更加复杂。(2)由于重要客户的存在,双辐射、链式等更加可靠的接线方式将会更多采用。(3)随着城乡电网的不断改造和完善,单条配电线路长度逐步缩短,供电半径更加合理。 3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末端的环节,起着连接电源和用户的重要作用,电网的供电质量与配电网的合理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配电网规划就是为了确保配电网建设的合理性,根据规划区域内的预测负荷和现有的网络基本现状来确定最

基于智能电网的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

基于智能电网的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 络规划与设计 摘要:现当今,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用电设备的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对于电力系统的供电效率与供电质量均有了更高要求。而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肩负着向广大用户提供电力的重任,只有确保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规划足够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关键词:智能电网;220千伏;输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持续增加,人们对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电网可靠性和电网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供电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应运而生,可以为优化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运行方式,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分析 1.1安全性 电网运行主要以野外环境为主,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情况的干扰,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运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供电状态的实时监控,能够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定位故障以及异常情况,自动完成供电模式匹配,可以通过绕过故障点的方式,保证整体电网系统能够处于正常供电状态,实现对停电范围的有效控制,保证维修工作能够及时进行,确保不会造成大的损失。 1.2自愈性

如果在供电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可以通过对智能电网系统的应用,对故障 产生原因以及具体位置等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因为 人工排查所造成的时间过长问题,确保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减小相应损失。 同时,可以应用该项技术对元器件进行检查,按照故障表现对元器件运行情况进 行精准判断。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线路进行故障隔离的方式,保证整体电网运行, 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故障排除。 1.3兼容性 运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保证可再生资源能够在供电系统中得到应用,通过对 电力供应来源进行拓展的方式,保证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电力能够被接入到电网 之中,有效提高电力生产与应用的灵活程度,确保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用电基 本要求。在各种电力储存装置以及各类能源中的适配性较高,可以达到对不同用 户供电的基本要求。 2基于智能电网的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 2.1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 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能源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 的发展,因此在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规划中引入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是非常必 要的。作为一项新兴的创新型基础发电方式,其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只需要将不同 功能的模块进行自由组合,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对能源发电能耗实施合理分配, 促使技术应用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发电功率, 因为每个地区的供电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分布式电 源的发电功率,确保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的运行参数一直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 而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很多种,包括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其电能产生过程有着极高的清洁度,可有效解决传统能源利用中的工艺 转换问题,有助于降低矿物燃料用量。利用220千伏以上输配电网络,还能够对配 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将测量、运行集成在一起,大大提升了220千伏以上输 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电网运行能耗过高、输电路负荷过大的情况发生。 2.2输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与优化运行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并逐渐在社会 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它们与能源安全直接相关。社会经济和 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关注。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优化运行也已成为不 可缺少的内容。重点研究之一。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规划;运行 引言 针对于分布式的电源而言,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并且分 布式电源自身的特性比较复杂,所以要在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规划的基础上, 还要规划好配网网架,保证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待接入到分 布式电源后,其中的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方式以及相关结构等都会在一定 程度上产生较大的变化。 1分布式电源及配电网的优化 1.1分布式电源概述 分布式电源(DG)没有统一的定义,其为了满足负荷用电的实际需求,属于 利用地燃资源,适应地域环境条件的小容量发电机组、分布式电源可以满足独立 运行的要求,同时在接入配电网之中,也可以实现与公共电网共同供电。分布式 电源通过可再生能源能发电的发电机组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其实际的容 量包含了大中小三个类型。 1.2分布式电网的配电网优化 配电网的重构有利于配电网运行状态的优化,利用配电网分段开关以及联络 开关状态的控制,就可以实现配网结构的改变。最近几年,随着DG的并网运行,

对于配电网的重构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配电网的优化主要包含了配电网无功、重构,其无功优化能够确保配电网的安全性,也能实现经济运行,同时也可 以利用降低配电网电路损耗来提升经济性。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处理,也可以进 一步改变无功优化控制,无功优化是基于负荷参数以及电网结构参数给定的前提下,实现对控制变量的优化,这样就可以满足最优状态的调节。在输电网中,无 功优化还可以通过变压器补偿量的调节来实现。无功优化可以满足系统稳定性的 提高,有效抑制电压升高,满足配电网有功功率损耗的降低。 2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 2.1配电网规划更加复杂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的负荷预测、目标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电力 负荷预测负荷的影响:分布式电源可以满足部分偏远地区或者商业区用户需求, 减少用户从配电网主网中的获电量,从而抵消电网负荷的增长。配电网的电力负 荷预测是根据配电网的增长量,如果分布式电源抵消了配电网负荷的增长,则降 低了配电网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目标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传统的配电网主要考虑配电网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分布式电源不仅要考虑 到分布式电源的投资、运行费用、配电网的投资以及运行费用,如果配电网规划 中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则要考虑到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容纳能力。由于分布式 电源的分布不规律,负荷增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增加了电网规划的难度;分布 式电源影响到配电网规划的约束条件。配电网规划不仅要满足电力增长负荷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功率需求,配电网的电源电压和分布式电源位置要相 互协调,从而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策略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导致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到分布式电 源行业,促进了我国分布式电源行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分布式电源投资主体日 益多元化,分布式电源计费和配电网的计费方式不同,在运营方面两者存在竞争 关系,不同的利益主体则规划方案也不同。 2.2配电网运行模式的变化

多能源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多能源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 研究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多能源协同下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其设计内容包 含确认系统方案、连接分布式电源、规划储能系统及开展需求侧响应设计等,根 据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要点,适时提出恰当考量整体价值、完善技术对接及扩 展监管督导范围等优化规划设计效果的有效措施,满足主动配电网规划应用的基 础需求,提升区域电力应用效果。 关键词:规划设计;主动配电网;多能源协同 引言:多能源协同综合系统带有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与绿色发电等项目,其 内部的主动配电网在进行应用规划时,需将电力能源技术当成发展核心,实现管 理智慧化、能源数字化的发展目标,解决区域用电系统的较多问题。 1多能源协同下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 1.1确认系统方案 多能源协同状态下开展主动配电网的设计规划,在进行正式设计前,应适时明确系统方案。开展主动配电网的设计规划时,要根据多能源协同区域中 的可靠性数据,多为智慧综合能源体系中的控、储、荷、网与源等链条,明确分 布式能源的接入状态。设计规划期间,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循经济性要求,采取梯 级利用、多能互补与多能联供等举措,使电网的接入状态更佳,有效改善主动配 电网的应用规划效果。从控、储、荷、网与源多种链条的设计细节上看,控代表 着智能化调度,可精准改善多能源系统整体能效;储为合理使用储能装置,该项 装置可恰当保障配电网的应用功能与综合效益;荷通常为精细化管理设备内部的 荷载,缩减能源使用状态;网则是多能源的内部耦合,强化能源应用效果;源代 表着更多清洁能源,如氢、风力与光伏等,要在负荷中心找寻出合适的供能方法,

改善能源使用效率[1]。完成各项能源的储存规划后,技术人员可适时设计需求侧 响应动作,在该项技术的引导下,适时加强多能源协同应用效果。 1.2连接分布式电源 完成主动配电网的整体规划后,要将设计内容划分成多个部分,连 接分布式电源属配电网应用设计的重要内容,要适时明确电源的出力情况、接入 方式与接入位置等,利用对该项数据信息的合理把控,有效缩减配电网内部的功 率波动、电压波动,使多能源协同系统变得更加安全。接入分布式电源前,要根 据区域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合理搭建数据调度管理平台。调度管理平台将平 台内部划分成了用户侧、电源侧与多能源的调度中心。用户侧带有一定的能源流,将信息技术手段投放到需求侧的负荷集聚层中,并开展数据上传与实时监测工作,该区域的数据信息较为精准。对于电源侧来说,该区域聚集了多种能源,如风电、光电,分布式电源则处在电源侧中,利用恰当的能源流,可合理上传不同类型的 用电信息,使多能源调度中心的行为状态更易控制。在多能源调度管理平台中, 实现各项功能的基础平台为数据基础平台,该平台对数据信息的流动方向与传输 状态进行合理规划,其能开展资源调度管控。分布式储存、数据提取与数据采集 等工作[2]。在明确了数据信息的具体来源后,要对具体的调度评价进行合理优化,借助数据流合理规划了用户的各类行为,使其更多行为画像出现在对应的调度评 价中,提升主动配电网调度平台的应用效果。 1.3规划储能系统 多能源协同状态下的配电网,在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借助电储能形式,即利用多站合一形态来满足充电站、变电站的储能目标。规划电储能应用形式时,要恰当了解储能系统中的数值指标,严格遵循有效消纳与灵活调节的基础性原则,对容量负荷的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并恰当开展储能扩展工作,再利用对用电负荷 状态的合理调整来把控电力的波动情况,满足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比如, 在使用EV电池时,将电池内部性能与储能系统中的电储能方式进行科学融合, 既能改善广大电网用户的负荷特征,还能使电网应用状态变得更加灵活,有效削 减用户的能耗成本,增进能源电网对新能源的把控水平,增进储能系统的规划使 用效果。此外,设计规划储能系统期间,还要恰当安置合适的能源监督装置,利

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路径

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路径 摘要:在多能源协同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能源的有效转换和科学利用,保证其协同优化、耦合互补。电网管理人员有机整合配电网中的多种能源资源,展开多能源协同规划设计,在源、网、荷、储、控环节中实现统筹优化与多方互动,促进了多能互补与供需侧协同,为双碳减排工作的开展打下了牢固根基。 关键词:多能源协同;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路径探究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能源供给与消费过程向高效、安全、绿色、低碳的方向和目标迈进,多能源协同背景下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主动配电网主题行为特征出发,探究新时代主动配电网规划路径,能够对原有电网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为电网规划人员提供思路,具有显著研究价值。 一、主动配电网主体行为特征 (一)分布式电源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新能源被接入到配电网中,同时配电网也通过控制管理手段能更多地接纳新能源的接入,从而分布式电源容量配置成为主动配电网规划的重点[1]。当分布式电源渗透率较高时,容易产生弃风弃光现象,即在负荷低谷时分布式电源可发出功率大于负荷功率,而为维持系统功率平衡,需降低分布式电源出力但这样便降低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 (二)储能装置特性 储能装置可以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进行配置,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在电源侧,储能系统可将能量按时间尺度进行转移,充当机组容量的备用,参与系统频率调节,并且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在电网侧,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缓解输配

电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及无功支持,实现线路损耗降低和电能质量提升; 在用户侧,可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服务于负荷转移,通过需求侧管理降 低相关费用,保障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当前,储能装置的种类较为丰富,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电容储能等。在主动配电网中,蓄电池在容量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 一定优势可以实现反复充电和重复利用,成为了配网侧的主流储能方式,其主要 特性可由电压源和一个可变内阻描述[2]。 (三)柔性负荷特性 在配电网中,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将同一时间用电功率的总和构成配网负荷。由于用户在使用用电设备时,更多地从自身的目的出发,呈现出随机性、离散性 的特点,且受作息时间的影响,日负荷曲线显示,在工作时间用电量处于高峰, 在休闲时间处于低谷,年负荷曲线受经济发展及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为了使得负 荷曲线平滑过渡,电网公司采取分时电价措施,利用低电价福利引导用户,尽可 能在负荷低谷时用电,并制定其他需求侧管理手段,这样也能延缓配网的设施扩 容压力,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主动配电网规划时,需考虑一定的负荷管理手段,更贴近实际情况。 柔性负荷是指可主动参与电网运行控制,能够与电网进行能量互动,具有灵 活可变特性的负荷。主动配电网中,负荷参与电网调度主要是通过需求响应来实 现的,如今的市场机制多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用户 主动改变常规用电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用电模式,从而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 利用,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从需求侧响应特性来说,柔性负 荷可划分为可转移负荷、可平移负荷、可削减负荷和可中断负荷。 二、多能源协同背景下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 (一)系统方案 本次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依照可靠性指标,围绕智慧综合能源系统 中的源、网、荷、储、控链条,做好延伸和拓展,将分布式能源有效接入;应遵

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与优化方法研究

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与优化方法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不均等问题的持续存在,分布式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分布式能源具有分散性、可再生性和低碳排放等优势,对传统集中式能源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配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关键组织部分,其规划和运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分布式能源接入策略、智能电网技术以及电力市场等方面。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以推动配电网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的提升。 2. 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2.1 分布式能源的特点与类型 2.1.1 分布式能源的特点 2.1.2 分布式能源的类型 2.2 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 2.2.1 增加了配电网的容量 2.2.2 提高了配电网的可靠性 2.2.3 减少了供电损耗 2.2.4 提升了配电网的灵活性 3. 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 3.1 配电网容量规划 3.1.1 考虑分布式能源的负载预测 3.1.2 考虑分布式能源的潮流计算 3.2 配电网运行优化 3.2.1 基于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配电网规划 3.2.2 配电网负荷平衡与调度

3.2.3 配电网故障与扰动响应策略 4. 分布式能源接入策略研究 4.1 接入容量设置方法 4.1.1 分布式能源与负荷的匹配 4.1.2 逆变器容量的确定 4.2 接入位置选择方法 4.2.1 配电网节点的评估方法 4.2.2 潮流分析法进行接入位置选择 5.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5.1 智能电表技术 5.1.1 智能电表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 5.1.2 智能电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2 储能技术 5.2.1 储能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5.2.2 储能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6. 电力市场与分布式能源 6.1 电力市场的市场化交易机制 6.1.1 市场交易模式与机制 6.1.2 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化交易策略 6.2 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 6.2.1 分布式能源与电力市场的协同 6.2.2 分布式能源参与市场竞价策略 7. 优化方法与实例分析 7.1 遗传算法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7.1.1 遗传算法的原理与基本步骤 7.1.2 遗传算法在配电网规划优化中的应用案例 7.2 支持向量机在分布式能源接入策略中的应用7.2.1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与方法 7.2.2 支持向量机在分布式能源接入策略中的应用案例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总结 8.2 研究存在的不足 8.3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摘要:为缓解电力能源的危机,行业内相关工作人员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提高电 网体系能源效率的方法,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方法等,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能够更加科学地分配电力能源,未来智能电 网将成为我国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问题 是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电源;规划 1分布式电源概述 分布式电源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连接,电压等级基本都在35kV以下,包括各种储能装置及发电设备,分布式电源是一种新型的能源生产系统,根据装置的 使用技术不同,分布式电源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比如:风力发电、内燃机组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水力发电等,根据使用能源的类型,分布式电源装置又可 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化石能源发电两种。分布式电源可靠性高、发电效率高、使用灵活方便,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低,主要分散布置在用户的附近。智能 电网建设过程中使用分布式电源,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电网出 现大面积停电事故之后,分布式电源依然能够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利用分布式电源,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能的消耗,有利于促进低碳经 济的发展。 2智能电网建设中分布式电源的应用 首先,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使用分布式电源,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并实 现能源的多类利用。平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一些停电事故。由于分布 式电源的特殊设计,在电网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时候,分布式发电系统仍然可 以保持正常的运行,能够维持正常的电力供应,从而使得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得以提高;另外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分类可以知道,分布式电源具有多种类型 的电力供应能源,所以这样有利于实现能源的多类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水 平和促进能源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其次,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使用分布式电源, 有利于降低电能消耗。由于自然和经济成本,在我国的有些地区电力供应难以覆盖。并且我国传统的电力供应主要以火力供应为主,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还有传统的远距离传输也能够产生电能消耗。而分布式电源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在电力供应上,可以利用燃料、废弃资源甚至可再生资源,例如,煤层气、 天然气、沼气焦炉煤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因此使用分布式电源不仅节省 了电网投资,而且降低了在电力传输中的电能消耗,这样利于促进低碳经济和循 环经济发展。 3分布式电源规划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合理规划 3.1分布式电源在电力系统内的布点规划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厂网分开的实现,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己经成 为电网企业对用户的必要承诺,而这些因素必将与供电公司效益直接相关。但通 过分析已有的研究和规划发现:确定分布式电源位置主要是给定分布式电源候选 节点或对全网节点进行优化;建模也主要从供配电公司或发电企业单方面考虑; 模型中大多未直接反映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 布式电源技术成本的下降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会有越 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参与进来,如何协调各投资主体之间的利益,实现配电网网架

电力系统中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中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 方法研究 柔性配电网是一种以分布式能源接入为特点的电力系统,它通过智 能化技术和灵活运行机制,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本文将从柔性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目前存 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柔性配电网规划研究 1. 现状分析:对电力系统的柔性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 系统建模:根据柔性配电网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到能源 接入、能量管理和电力负载等因素,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 3. 规划目标:明确柔性配电网规划的目标,包括提高电网可靠性、 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根据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 4. 规划方法:综合考虑供需关系、能源接入条件、投资成本和技术 可行性等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寻求最佳的规划方案。 5. 规划策略:考虑到系统的扩容和运行的灵活性,提出相应的规划 策略,包括调整能源接入位置、优化配电设备运行和提高能量利用效 率等方面。 二、柔性配电网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1. 运行状态监测:通过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对柔 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力负载、能源接入和电力 设备运行等方面。 2. 运行调度策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建立运行调度模型,通过优 化调度策略,实现对能源的合理调配、负荷的均衡分配和电力设备的 优化运行。 3. 运行控制策略:提出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主动 防护措施、故障诊断和应急响应等方面,提高柔性配电网的鲁棒性和 可靠性。 4. 运行优化方法:结合柔性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优化方法 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遗传算法、模糊控制和深度学习等方面,优化 配电设备的运行效果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5. 运行安全保障:考虑到柔性配电网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提出相应 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电力设备巡检、防雷措施和安全培训等方面, 确保柔性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结论: 通过对柔性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 的可靠性和效率,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柔性配电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发展

增量配电网建设方案(四)

增量配电网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配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需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推动增量配电网的建设。 二、工作原理 增量配电网是指在现有配电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电源、优化线路布局、引入智能设备等方式,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增加新的电源:通过增加新的发电设备,如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等,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2. 优化线路布局:通过调整线路的走向和容量,减少线路的长度和传输损耗,提高配电网的供电效率。 3. 引入智能设备:通过引入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柜、智能电表等设备,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供电的

可靠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调研评估:对现有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需要改造的区域和重点。 2. 规划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增量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新的电源布局、线路优化、智能设备引入等。 3. 建设施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增量配电网的建设施工,包括新的发电设备的安装、线路的铺设、智能设备的安装等。 4. 调试运行:完成建设施工后,进行增量配电网的调试运行,确保各项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 5. 运营管理:建立增量配电网的运营管理体系,包括设备监控、故障处理、维护保养等。 四、适用范围 增量配电网建设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工业园区等需要大量电力供应的地区。特别是在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增量配电网可以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电力供应。 五、创新要点 1. 引入分布式能源:通过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等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智能配电网技术的配电网规划研究

智能配电网技术的配电网规划研究 1. 引言 1.1 智能配电网技术的意义 智能配电网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 新型配电网技术,它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降低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智能配电网技术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 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优化电力系统的供需匹配,有效减少电能的 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和 线路的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风险,提高配 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促进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技术可 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有效管理和协调,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 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4. 改善电力质量: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质量的实时监 测和调控,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和稳定,提高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智能配电网技术对于推动电力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将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2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 也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同 时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和稳定性,降低能源浪费,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智能配电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智能配电网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 术为支撑,实现了对电力系统中各种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 能够更好地应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国在智能配电网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配电 网规划是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实现智能配电网技术应 用的基础。开展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发展价值。通过深入探讨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 应用,可以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提供重要的理论 支持和技术指导。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智能配电网技 术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配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