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

●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极大的考验,目前出现了一种再生,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中国文化完全能够与时俱进,跟得上现代化、全球化的步伐,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性格。

●我们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包括全球化与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大国等内容。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我要说明一个观点,即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球化。

讲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一致性,我们能看到,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很容易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吸收。比如说,飞机,相对来说是最迅捷也是相当安全的交通工具,可以被各个国家所吸收。一种技术,比如说电力、电脑,尤其是信息技术,会被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用不同的编码吸收,你挡不住。我们中华民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有今天的生活,从全世界吸收了多少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说,电灯是现代技术,电脑是现代技术,我的眼镜也是现代技术等等。如果不吸收现代技术,我们就无法想象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祖国。

条形码、集装箱等都是全世界一致用的东西,它使我们的产品、商品、科技成果能够交流,能够共享。如果没有全世界一致的标准,你造的电灯泡和我造的电灯泡之间互不相干,这个技术就不能够共享。数码化、电脑的发明使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了,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实现了。数码化逼着你学英语,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但也提供了很大机遇。如果你想使用电脑,不管中文软件做得多么好,仍然摆脱不了以英语形式出现的说明、菜单、可供选择的选项。这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不论一个国家多有志气、有多伟大,你都不能脱离开这个进程。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势头。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使一些国家和地区感到自己的文化有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

全球化引起文化的焦虑,是指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首先你会失掉自己的身份。所谓认同危机,就是学来学去都是英美的东西,主要是美国的,可是你学完了,又不是美国人。这种危机在许多国家,包括法国、中国等都存在。法国采取很多措施,限制英语的运用。我们在幻灯片上,在机场高速路牌上写上英语;电视标志“CCTV”也是英语。我们还开办英语频道,有大量英语教学节目。我无意批评这个东西,这个是必须的,甚至是很好的。中国要开放,有越来越多的各国游客来参观,虽然中文是非

常伟大的文字,而且是被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应用着,但是它的国际性并不是很好。现在国际上客观上使用的就是英语——这在理论上无法讲清楚,是不是英语就最好,就科学,那不见得——但是你讲英语就能讲得通,你参加国际讨论会、生意谈判,做外交辞令,用英语能让很多人听得懂。按道理说,世界上各国语言文字都是平等的,但是英语有这么一个优势的地位。

但确实存在另一面,就是我们中文的水准,给人的感觉是现在有所降低,讲究不够。譬如说生活方式。一个圣诞节,一个情人节,市场上都有热度,相反呢,对元宵节、中秋节,开掘得就不够。在基本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春节吃饺子是一件大事,还有就是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现在我们很幸运,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子女根本就不知道饥饿是什么,让他吃饺子,在生活中不算是太好的东西。

我们说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这个“食”是中国的强项,大部分人的口味,还是喜欢吃中国饭。可很多小孩子,比如说三岁以下的,爱吃麦当劳,爱吃肯德基,那都是外国的垃圾食品啊!现在“衣”已经不是我们的强项,“行”也不是了。“住”,也很难盖那种大屋顶式的房子了。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有自己的一些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新的忧虑,就是文化越来越大众化、批量化,一些高雅的东西有被冲击的危险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忧虑,就是文化越来越大众化、批量化。这种大众化、批量化有很大的好处,是一种文化的民主,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共享、文化的平等——你看得懂,他也看得懂。比如,电视里赵本山出来了,你学问高的人可以看,文盲也可以看。大众化,批量化,可以大量地生产,CD、VCD、DVD,还有叫EVD的,可以批量地生产。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文化中高精尖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去生产、去创造、去制作的,甚至于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就是毛主席讲的那种“小众”、“阳春白雪”,一些高雅的东西,感觉有被冲击的危险。

我有时候也自己跟自己闹别扭。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小品已经在担纲了,因为它的效果非常好,让人笑,香港叫做“搞笑”。这样的节目,我也喜欢看,但有时候会想,除了这种通俗的娱乐节目之外,我们是否还需要一些能提高文化品位、文化素质,满足智慧要求的作品。比如说维也纳金色大厅,它迎接新年的施特劳斯音乐会,也很大众化,里面也没有用特别深奥、特别难接受的曲调。施特劳斯主要是圆舞曲,是华尔兹,但其格调显得就高一点。

写作也是一样。中国人过去对写字是非常敬仰的,写起字来,有一种精神贵族的感觉。他要明窗净几,沐浴焚香,书童研墨,红袖添香,然后拿着毛笔,舔过来,舔过去。因为字本身就非常优美,写的时候,吟哦再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写起来,又是对仗又是成语,又有出处。这有它不好的一点:大众读不懂,说你“戆”。本来明白的话,让你一写,人家不太明白了。但是也有好处,它非常优雅,有一种风度,有一种格调,有一种品位。相反,如果都是大白话,都用群众语言,在获得了大量的受众的同时,有没有影响它的智慧含量、文化含量的危险,影响它的深度和格调?

可是没有办法,影响、威胁这种高精尖的东西,不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比如说大片,要的就是先声夺人,先把你刺激够再说。你先爱看,看完之后就忘,他认为这最成功。

为什么?你看完记住干什么,多累得慌,而且治失眠。

全球化带来的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这种全球化的进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使得精英文化越来越边缘化。不论是中国,还是像法国、德国这样一些欧洲古老的国家,我们与他们交谈当中,常常对美国的文化抱一种不屑的态度。记得有一年我在慕尼黑的歌德学院(歌德学院实际上是文化中心的意思),一位领导请我吃饭,谈起慕尼黑街上出现了麦当劳快餐店,他气得简直是浑身发抖。他说饮食是一种文化,而美国的快餐基本上就是饲养性的,是反文化的。后来我去美国,将此事传达给纽约图书馆的一个人,他也很自信,说德国的这位老师就让他骂吧,他每骂一次,我们在慕尼黑快餐店的顾客就会增加一成,我们的顾客会不断地增加,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这种全球化带来的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都会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也使很多传统的道德和精神生活遇到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家。我有时候看《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志》,最感动我的是那时候人们的道德观念,重义轻生。荆轲刺秦王,找到逃到燕国的秦人樊于期说:“我现在要刺秦王,秦王不信任我。”樊于期一听就明白了,说:“你要提着我的头去见秦王,秦王就会接见你。”当时一剑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了。你们看,这就是古人为了完成他们认为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又比如说“春秋笔”的故事:晋国有一个人篡位,于是史官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王一听非常生气,就把他杀了。史官的弟弟来了,他还是写“谁谁弒其君”,又被杀了。然后又一个弟弟来了,还是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这种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一看很惊人。你再看春秋战国的师旷,他搞音乐,为了献身事业,他用锥子把自己的两个眼珠子捅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相当一段时期,道德观念是一种信仰,是形而上的,就是“义”、“忠”,这比一切都重要。

科学和技术的发达把很多东西解构了。人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美德观念,侠义、崇高、诗情,都在受到挑战

然而,科学和技术的发达把很多东西解构了。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所谓“上帝死了”的说法——就是原来对上帝的崇拜,对神的崇拜,一切行为都由神来要求,没有道理可讲,按照神的意志去办就行了,可是科学的发达,使你感觉到,在世界上找不出那样一个人格神来了,所以“上帝死了”。到了现代主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人死了”。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许多伟大的事情,你用科学技术一衡量,并不是那么伟大。譬如说月亮,月亮在多少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是一种幻想,一个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可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上去了,发现月亮是一个死寂的星球,没有吴刚,没有嫦娥,没有玉兔儿,没有桂花树,人的这些幻想没有了。

还有爱情,多少诗歌、多少文人歌颂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雪莱的诗……可是自从有了弗洛伊德,什么他都做实验(检验),美国就有一种说法:“爱情属于精神病现象。”爱情中有幻视、幻听,“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不见得,比她美丽的有的是,所以你这是属于精神病。如果用纯医学的观点来看,甚至于你用兽医配种的观点来看,那么这个爱情就死了,没有爱情了。所以,人的精神生活在受到挑战,人的道德观

念、美德观念、侠义、崇高、诗情,都在受到挑战。现在的人天天跟科学仪器打交道。有一次我在301医院讲,陶潜可以写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觉得非常的幽美;可是一个外科大夫就不能说“手术明灯下,悠然见病变”。所以大量的科学和技术、透视的技术,把人解构了。不管多么美丽的人,你给她做一个CT扫描,把扫描图拿出来,你不会觉得有太多的美感,不管她是王嫱、西施,还是貂蝉。

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极大的考验,目前出现了一种再生,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传承下来、基本上没有断裂过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生活方式,基本思维方式,基本社会组织方式,与基本审美特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于丧权辱国,一些先知先觉的爱国者对中国文化采取了最严厉的批判态度。我们先看看鲁迅。鲁迅说什么呢?他给青年人的意见就是不要读中国书,你什么书都可以读,不要读中国书,他说外国书读了以后让你自强,让你去奋斗,让你去斗争,读了中国的书你的心会静下来,你会不求上进,你只会忍耐,只会逆来顺受。鲁迅是左翼,右翼也是一样。吴稚晖提出“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吴稚晖是老国民党啊,但这句话是他提的。当时还有一些年轻人,也提过很激烈的口号,特别是对汉字、对中国文化的痛恨。

对汉字的痛恨,是认为汉字太难学了。中国为什么专制?就是因为汉字难学,老百姓学不到,只有很少数的精英才懂,才认字,这些人可以尽情地压迫老百姓。我年轻的时候就相信这个观点。我们知道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学者、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他认为中国实行了拼音文字就能够实行民主。毛泽东主席也是非常讨厌崇洋媚外的,但是他在文字改革上一点都不保守,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五四”时期,钱玄同这些人走得更远,他们不但要求废除汉字,还要求废除汉语、废除中文,他们要求中国人全部从小学英文。

一个古老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大国,对自己的文化持这样的态度,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我们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意义。如果“五四”时期没有这些先知先觉,没有人发出这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春雷震响般的语言,没有这样的激情,哪有我们中国的后来?说不定现在我们还停留在“子曰”、“诗云”的阶段,因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化力量太大了。至于后来的“破四旧”,就没有边了。

我们看一看,经过了这样的大难,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很有价值,它消灭不了。中国文化尽管有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譬如说汉字,汉字稍微难学一点,但并不是特别的难,它有它的规律。拼音文字就那二十几个,最多三十几个字母,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声音。而汉字的形状就包含了声音,包含了形象,包含了逻辑关系,包含了一种美的画面。尤其是汉字输入电脑的方法解决以后,要求消灭汉字的声音几乎响不起来了。我们有一些资料,讲到现在的中华文化又重新活起来了,又重新热起来了,我们中国文化显示了自己的再生能力,显示自己完全能够与时俱进,完全能够跟得上现代化、全球化的步伐,同时又保持我们自己文化的性格、特色、身份、魅力,表达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自豪。

秉承独特的中华文化,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大国

我们应该把国家建设成文化大国。我们不能够只讲人均收入、国民收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即使赶不上,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仍然对人类有我们独特的贡献,因为我们有中华文化。我们的文化还要有新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是立国之本,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这不光是我们的看法,撒切尔夫人,还有美国的布热津斯基都有这样的说法,认为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改革都会失败,只有中国的改革可能成功,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所以,我们说中国的文化太厉害了,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该坚持的时候,比谁都能坚持;该灵活的时候,怎么都灵活,怎么都能找到出路,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我们在文化上要有一种慎重,就是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什么东西。我们现在觉得非常可惜的,就是这几年非常迅速的建设当中,很多旧的、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被拆除了,这都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们在文化上,要再珍重一点已有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过去戏曲里面男扮女、女扮男,是一种不得已,因为旧社会男女授受不亲,一个戏班子里面,三男的俩女的,这是没法活的。解放以后,也有领导说,这种落后的现象不必再搞下去了。可是我和法国的一个高级文化人谈话,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发展男人的旦角了?我说女性解放了,她们可以很方便地从事戏曲工作了。他说:“不不不,这个角色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男人模仿女人用假嗓,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这个不能够没有。”后来我觉得他讲的有点道理,有些东西你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当我们看到男的旦角,用非常美好的声音唱京戏的时候,仍然感觉到一种很大的快乐和满足。当看到一个女花脸,大喝一声再来一段铜锤的表演,我们也觉得很好。所以,我们在文化上的事情要稍微慎重一点。同时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的文化已经随着国家的发展,对全世界有越来越大的影响了。我们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影响与对策/ 【正文】:“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19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这一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而且势必对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前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国之一,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净流入国。从1979—1999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4595.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059.2亿美元,批准建立的外资企业达21.2万家,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外资的大量引入,对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有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99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606.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4%。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靠对外贸易拉动的部分约占两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其实1990年以来,除1993年外,主要都是由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支持着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不断保持顺差余额。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在出口环境十分严峻的1998年,仍实现了0.5%的出口增长。 3.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人口大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大批乡镇企业的崛起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及对外贸易的增长,给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契机。到1999年止,外资企业吸收劳动力达600多万人。遍及我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论美国权霸与中国崛起 摘要: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然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持续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美国霸权;中国崛起;中美关系 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发展 [摘要]科学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对国际环境的基本要求。本文从中国大妈抢金的热点新闻入手,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并搜集数据描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给中国机遇,还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做出应对经济全球化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争取做经济全球化的“赢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机遇;挑战;策略 1 引言 近日,“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段子在网络走红。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的授意下举起了做空黄金的屠刀,黑色星期一黄金大跌20%,世界哗然!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1000亿元人民币,300吨黄金瞬间被扫,华尔街卖出多少黄金,大妈们照单全收。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一场“金融大鳄”与“中国大妈”之间的黄金阻击战——“中国大妈”完胜。中国大妈的抢金行为与美联储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 2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是奥多尔·拉维特在年发表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先提出并使用的,自此便迅速风靡全球。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现已有多种表述,可以称得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1] 我国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36402.0亿元人民币,2010年为201722.1亿元人民币,2009年为150648.1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2009年的23435个,增加到2010年的27406个,最后到2011年27712个。当前,经济全球化有加速推进趋势,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各国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在过去30多年享受到开放的“红利”,经济快速发展。但欧债危机、美债超标、美元贬值等市场波动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压力。 3 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有人夸张地形容经济全球化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近些年来,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就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问题发表了大量论著,观点也不完全一致。[2] 3.1 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境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2l世纪是全球世纪,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风暴。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球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买卖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甚虿垃圾处理都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资源、粮食、贫困等问题都带有了令球意味,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似乎始终牵动着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文化是各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们永远的情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以往那种各民族文化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的终结。一.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历史现象与过程,但是,对于经济伞球化是否会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却成了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著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实际上,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伴随社会存在的变迁,迟早会发生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动。所以,只要我们承认经济生活中全球化的存在,我们就无法否认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可以说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都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就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大规模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文化的交融,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融化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导致这个或那个民族文化的消失,或使本民族的文化受到削弱;卡H反却足在这种交融中,使本民族的文化因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内容而更加健壮,更加生气勃勃。文化的全球化,使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不断地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同享有的资源,加快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层而上的交流与互动。丙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趋向西化,外来文化的势头再猛,冲击再大,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2006N o 3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史 艺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成为现代重要国家的过程。经过500年的发展,在世界体系中,中国正由半边缘区向中心区靠近。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要真正进入中心区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也有必要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崛起。 [关键词]中国崛起;和平崛起;世界体系;世界体系论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489(2006)03 0034 05 当代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欧洲,随后扩大到全世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不同政治实体起落兴衰,在不断的矛盾斗争中,世界政治版图由最初的分散零落发展到高度关联,世界体系正走向全球化。中国,19世纪中叶以一种极其被动的姿态纳入这一体系,此后,在一连串冲击与反应、外在压力与自身求索的推动下,由边缘向中心艰难迈进,现在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屹立于国际体系。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思考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站在世界体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崛起是很有必要的。 一、历史研究 中国逐渐 融入世界体系 研究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首先有必要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做一个分段分析,笔者在这把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大致分成三段: (一)朝贡体系: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体系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到19世纪多个国际体系相互竞争,西欧体系虽然强大但也只能算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这时在欧亚大陆东部,中国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凭借其众多的人口、丰盛的物产、多彩的文化和复杂的行政组织,拥有巨大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中国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其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观念等,在东亚形成了朝贡体系![1],即古代中国与外国交流时形成的特殊的外交、贸易、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的制度和秩序。[2](P 8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以华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并逐步实现了货币和文字的统一,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从华夏文化独尊的思想出发,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华夏帝王君临天下的天下观,延伸到处理与周边的关系上,出现了中国皇帝对周边诸夷进行册封而诸夷前来称臣入贡的朝贡秩序。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国帝王通过绥抚四夷来实现万国来朝!的局面,以体现真命天子以及天朝大国的威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考察了近代亚洲内部贸易关系和亚欧关系。他认为朝贡体系的根本点在于贸易关系,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关系层层外推,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亚洲近代史开启的契机应追溯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

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国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 3、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就业。中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吸收了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一批新型的技术工人和具备先进理念的服务人才充实到就业队伍,为国内经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劳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构成机遇方面相比,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2、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它们凭借其经济与技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 1.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多重变奏 全球化的起点:1500年,全球化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苏东巨变。 全球化的表征:例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对各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2.全球化是什么? ①注重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等全球化) ②政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性 ③网络 ④文化现象 ⑤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是历史,应用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概念。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纵向发展: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横向发展: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表现。 4.全球化的本质:①西化、资本主义化、美国化 全球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例如,野猪的幸福: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幸福。 家猪的幸福:生活水平高。 ②社会主义化 当下两种制度不断拼搏的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终于社会主义。 5.全球化意味什么? 乐观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 悲观主义:资本流向全世界,利润流向母国。 (二)反全球化 1.反全球化思潮 事件:1999年西雅图风暴,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反全球化的形式:①抗议游行 ②论坛(世界社会论坛) ③反全球化网络 ④马路秀 2.反全球化是什么人? ①发达国家的人:弱势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的空心化,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出现第三世界。 ②发展中国家:成功故事,例如中国和印度 失败故事,例如东南亚和古巴 3.反全球化是什么? ①依附论批判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②跨国公司 ③世界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大 ④数字鸿沟 4.世界范围下如何看反全球化? ①反全球化是全球化,是逆动现象,全球化仍是大的趋势。 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性是趋势。

[全球化,多极化,中国崛起,其他论文文档]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世界革命的新浪潮,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利的环境。 一全球化的每一次世界浪潮都会产生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 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时期,正好也是一个新的世界性的发展浪潮,这就是全球化、信息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它对世界各国即是一个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世界化的浪潮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总会淘汰一些原来很有的国家,新旧国家的交替也是一个世界历史的。 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原来的西欧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兴起,成为当时的大航海时代的领军国家,以它们的人力、物力、军力,它们根本不能与当时的明朝时的中国、奥斯曼帝国等相比,但正是在这个浪潮中,这两个小国顺应了发展的潮流,迅速发展起在全世界各地航海和发现并抢占殖民地的力量,从中得到大量的黄金和财富,而中国当时在航海技术上也是可以有机会发展的,但却仅仅风光一时,却因明朝的海禁政策和大国中心主义,使15 -16世纪便可出现的世界性的明朝大帝国擦肩而过,反让葡萄牙在中国沿海建立起自己的据点,西班牙甚至还在中国修建了城堡。明朝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时机。 17—18世纪的化革命的浪潮塑造了英帝国这个真正的庞然大物,西班牙在与英国的战争被英国的强大的实力击得粉碎,只好退出大国争霸的行列,将海上霸权国的王冠拱手交给英国,自己退居二线,心甘情愿地做二流国家。 19世纪初,世界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电气化开创了新的纪元,它加速了生产力的跳跃发展的进程,出现了一大批其国力可以与英帝国相比的国家。首先是英帝国一统欧洲的局面被打破,英国成了若干个欧洲列强中的一个,虽然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比其他欧洲国家大,但英国已经不能在欧洲大陆上指手划脚了,后起的德国、法国还有俄罗斯帝国都是英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在美洲和东亚出现了两个新的强权国家。后起的美国在19世纪未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先后打败了英国,尤其是1896年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使美国成为世界大国;而日本则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迅速赶上了新的技术革命的快车,成为东亚第一个强国,并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曾在东亚引领风骚二千多年的中国,后又在1905年中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第一个打败欧洲国家的东亚国家。 第四次浪潮就是二战后出现的自动化的浪潮。美国和苏联是这次世界潮流的弄潮儿,其他的所有国家都退居二线,成了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赛的观看者,只是偶尔在一旁摇旗纳喊或敲敲边鼓,虽然德国和日本并不是个真心的观众,而是乘机发展经济,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终究不能进入与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行列。

最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

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 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

论全球化与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现代化和全球化对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影响邵爱丽 CG 13/11 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依、学习。而现代化,更是标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主要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和生产力的解放。这两种现象关切每一个人当下生活的重大问题,因为“全球化”与“现代化”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与变化,更带来了文化、价值观念及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冲击。 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是在各个层面都可见的,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人们切实感受到这个世界在一点点的缩小。而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这种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逐渐改变。全球化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外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在上海生活的年轻一代中国人对恒隆广场这个词汇非常向往,那里汇集了普拉达(prada)、迪奥(dior)、LV、香奈儿(chanel)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人们的穿着打扮不再是70年代的那种单调的藏蓝色,而 是更追求品位、潮流,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更是追寻所谓的品牌,穿着一定要来自国外的顶级设计师的特殊设计。还以恒隆广场为例,它的流线型玻璃体主体地建筑风格,更是具有浓厚的欧美风情,显然,也是受到了全球化风波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地发展,我们所接触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饮食方面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在全世界都正开始爱上营养健康的中餐时,中国消费者却对汉堡包、炸鸡腿、和用转基因土豆做成的薯条趋之若惊。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全球化的产物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过去,中国人的饮食以米饭、蔬菜,豆类为主,换心血管疾病的人远远要比西方国家的人少的多。如今,随着饮食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为了肥胖,还有胆固醇过高而产生苦恼。而以前传统饮食方式,一大家人坐在一张大餐桌上说说笑笑的吃饭,也开始被这几分钟就可以啃完的汉堡而取代,也难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漠? 这种人情的冷漠,不禁让我们开始反思中国人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影响下,价值观的改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接触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举个最简单地例子,就拿婚姻来说,在古代,甚至改革开放以前,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结婚年龄也都是在十几和二十几岁之间,而结了婚之后也基本上会白首偕老,不会有太多的离婚事件发生。而如今,三四十岁的未婚女强人随处可见,而结婚之后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单纯。小三,婚外恋,这种熟悉的字眼似乎也在随着这个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像“同志”这样传统的词汇也有了新的一层含义。真不知道我们是应该为这种开放的观念而感到欣慰,还是应该为这逐渐遗失的人性的纯真而感到悲哀! 全球化和现代化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产生了影响,大众文化更是逃不出它的冲击波。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影视作品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遍全球。我们的ipod里边播放的音乐都是来自lady gaga,super junior,所钟爱的影视作品是 那些好莱坞大片,韩国的肥皂剧,这些早已取代了我们传统的京剧和各种民俗歌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种“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的媚外观念开始在中国人的内心繁衍滋生,而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是这种挑战引起不少中国人的反思,开始反省对自身文化的定位,加入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列。由此而见,虽然全球化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正是这种冲击成为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动力,一种基于文化识别与

试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试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对外开放程度上来看,中国经济可以说很好地融入到了世界的发展中去。但是,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要想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借助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地实施,促使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标签: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持续发展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外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各部门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从26万亿元增加到约52万亿元,按现价计算翻了约一番。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对外开放上,中国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外汇储备、国际合作发展势头强劲。五年前我们只有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去年到了3.87万亿,将近3.9万亿。我们的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地位会有提升,估计会从8.8%提到11.1%左右,最后的数字这个月底以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字为准。我们的顺差过去最高占GDP 的百分之6点几,这两年贸易顺差一直控制在3%以下,是国际公认的合理的区间。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中国经济可以说很好地融入到了世界的发展中去。但是,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要想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因此,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机遇,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日趋明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当下国际社会对国内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清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把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全方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全方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坚定不移的走“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所谓的“引进来”就是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资源和资金投入,这一策略于改革开放初期收效甚好。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走出去”战略于2000年正式被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这一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鼓励国内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企业生产及劳务的对外输出,扶持和培育一大批跨国企业。第二是支持国内比较有优势的

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崛起

?本刊特稿? 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崛起 !胡鞍钢 (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北京!"""#$) 内容提要: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中国经历并将经历的不同的四大发展时期: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年)、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年)、经济追赶期(!&’%!%"%"年)与经济强国期(%"%"!%"’"年),其构成了中国崛起的轨迹与效应。总体说,中国崛起有两种不同的追赶战略,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追赶战略,二是转轨时期的追赶战略。%!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共同富裕为主题,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和平崛起,就需要找到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追求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贡献,实现绿色和平,则绿色崛起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选择。 关键词:中国崛起轨迹基本条件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 中国崛起是历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即中国梦。从!&.#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 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备。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 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社会,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是不易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中国崛起首先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中国能否崛起或继续崛起?二是能否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新的发展模式崛起?讨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的发展态势,二是国际环境。提高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是每个国家都期望的,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如愿实现的。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自身的综合国力高度一致的。国力强大,就会享有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相反,国力衰微,就会被国际社会所遗忘,甚至落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中国在过去几千年,特别是最近二百年中的历史发展轨迹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要想和平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立足自身,放眼世界。如果没有自身力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崛起,更谈不上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 %-中国崛起的轨迹与效应 ! 开发研究 " """"""""""""""""" %""’-*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