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献综述】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会计学

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外汇风险”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学者Rodriguez提出,他认为外汇风险是“外币价值改变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并将外汇风险分类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1]。外汇风险概念的提出,直接导致了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一研究方向的产生。以后陆续有学者针对不同的着力点对外汇风险进行相关的定义,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1.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阐述

1.1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外相关研究阐述

国外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参差不齐,各个学者研究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大致可以将这些研究分为三类,以下就对这三类外汇风险的管理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对汇率的直接风险进行测量,进而对已测量得到的风险结果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早期以头寸(受险部分)测算和管理为主要内容,后期数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得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更精准计算的测量方法,包括波动方差法、VAR法和针对VAR缺陷的其它修正方法[2]。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是VAR计量方法。

(二)汇率风险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主要是现代公司理论的发展,Adler和Dumas与1984年将外汇风险定义引导到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价值上来[1],Pringle(1990)和ShaPiro(1992)也对汇率风险的三种状态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2]。

(三)关于决定汇率风险的因素和企业避险的工具应用与企业价值关系方面的研究[2]。这一研究方向的发现,使得企业不仅仅能够有效计量外汇风险,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通过控制决定外汇风险因素中的某一点或者通过某一避险工具来防范和规避企业存在的外汇风险,把外汇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够从外币业务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率。

1.2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内相关研究阐述

国内对于外汇风险的相关研究要比国外晚得多,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大、经济日益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企业外币业务的拓宽深化,关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控制以及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的讨论研究也在逐日增加。

不论我国处于何种阶段,在面对企业外汇风险的时候,学者总是会事先剖析企业外汇风险的现状以及成因,以期能够针对性来进行解决。贾阳在《剖析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现状》一文中支出当前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的现状以及关于此的内部问题[3],谢非在《新形势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文中从企业内外部对企业外汇风险的现状及进行了相应的分析[4]。

当然,面对不同的时期,针对企业外汇风险的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徐暖心在《面对经济危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了我国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外汇风险控制的若干方法[5],谢非则在《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提出了针对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企业在面临外汇风险时的相应策略[6]。在当前处于后危机的时代中,人民币升值相对来说更加严重,企业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许多学者针对这一状况对企业外汇风险控制进行了阐述。李鹏在《人民币升值下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写到在人民币升值下企业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方式降低成本以及转移风险等方面来进行风险控制[7],边瑞文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一文中做了相应的阐述[8]。

2.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的研究,国内外关于此的文献以及著作不计其数,我相信关于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的控制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也形成了一套极富实际操作性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一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有学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将研究所得的结果针对各种企业的各种外汇风险来进行相应缝隙,这样的状况会直接导致企业在面临外汇风险时,面对一系列的外汇风险规避理论却无从下手,从而使得企业仍旧要遭受外汇风险的侵袭,不能从脱离外汇风险而获得相应的利润率。

余敏在《外汇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一文中阐述了企业如何进行风险规避的各个步骤[9],这样是十分有利于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控制根据文献

中的内容进行相应操作的,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各个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的差异性比较大,单一的文献对于企业进行外汇风险控制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虽然各个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候考虑到了各个时期企业外汇风险的不同,也已经针对各个时期对企业外汇风险控制支招,但是其方法具有一定的雷同性。这样对于企业在不同时期进行外汇风险风险控制也是相当不利的。

3.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发展动向和趋势

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只会是越来越密切,我国企业进行外币交易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经总结,我觉得企业外汇风险控制会向以下三方面发展。

(一)企业外汇风险控制会更加偏向于具体运用。正如余敏的《外汇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会通过步骤法来阐述企业如何进行外汇风险控制,为企业更好地进行理论应用垫定相应的基础。

周世倡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外汇风险的甄别与规避》一文中写到企业用于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资产组合规避外汇风险[10],怎样的风险组合可以被运用,又应该怎样被运用即是下一阶段着重要进行研究的内容。同样的,杜衍炬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防范及控制应对措施》一文中提出的措施之一是加强外汇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11],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如何进行外汇管理人才的培养则成为下一阶段的中心研究问题。

(二)在同一时期内,外汇风险控制方式也走向趋同。这一趋势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很快地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外汇风险控制方法,减少企业因方法选择而丧失的时间成本甚至是物质成本。

(三)控制企业外汇风险的方法会不断地深化,而且会有更多的方法被提出并且被运用。这是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世界形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外汇风险也会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发生变化,虽然可以用已有的方法进行控制,但是效果一定是不够理想的,这时候新的外汇风险控制便会应运而生了。

参考文献

[1]刘晓宏.外汇风险管理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1-22,217-246.

[2]余晓婷.企业外汇风险管理[J] .企业导报,2010,1:134-135.

[3]贾阳.剖析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现状[J].今日中国论坛2008,4:82-84.

[4]谢非.新形势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520):186.

[5]徐暖心.面对经济危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J].企业导报,2009,9:51.

[6]谢非.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519):88.

[7]李鹏.人民币升值下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J].辽宁经济,2009,1:60.

[8]边瑞文.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J].华北金融,2007,12:36,53-54.

[9]余敏.外汇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J].国际商务财会,

2009,1:58-59.

[10] 周倡仕.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外汇风险的甄别与规避[J].会计之友,2009,2:96-97.

[11]杜衍炬.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防范及控制应对措施[J].广州大学学报,2010,9(4):46-50.

[12]CPA Australia. A guide to managing foreign exchange risk[J].2009.

[13] Dave Napalo. Managing FX risk: an eight-step plan to establish

a corporate foreign exchange policy[J],Treasury & risk management magazine,2005.

[14] EDC. Managing foreign exchange risk[J].2010.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麦合布拜 2013-2-23

新疆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查)论文 20 12 ——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任课教师:韩强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与传播学 学号:107551201253 姓名:麦合布拜·麦麦提力 成绩:

近三年(2009年-2012年)来国内对传播学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 建国60多年之际,认真检视和梳理在中国大陆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领域里发生的学术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纪念意义。本文在此关注的问题是:在总体上这些学术研究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在时间、主题类别、学术期刊等维度上是如何分布的?是否显现出某种流变的轨迹? 一、基本状况 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的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传播理论和研究,应用传播,有关(政府)政治的传播,网络传播,有关文化(仪式)传播,跨文化(跨媒介)传播,对外传播,有关影视(影响)传播,教育类传播,涉农信息传播,有关广告(整合营销)(品牌)传播,有关健康(环境)(体育)的传播,国外著名人士对传播学的观点,有关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传播,还有传播技术,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等不同的领域。 图表1:2009年传播学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内容的比例 二,统计文献 通过查找检索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进行调查,从而得到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清单,共计135 篇。到本研究的截止期限2013 年1 月上旬,由于2012 年的期刊还未完全录

具有参考价值。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数量分布是不均衡的,平均 每年有4.35 回合的显性论争。 三、分析文献 1)内容类别分布显现出新闻理论和业务比重非常高,其余8 类数量 较少且相对均衡。以研究的内容类别作为观察轴(表2),其数量分布 上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两大类形成最丰富的内容,其比重分别占到 26.7%和23%;其他的8 个类别所占比例较低,都在10%以内,相对而言,分布较为均衡;新闻史、互联网及新媒体、跨学科及交叉学科这3 类研究领域发生的显性研究的数量最少。 2)发表刊物分布显现出大体集中在传统学术期刊,且少数期刊特别活跃。在本文统计到的发生过显性研究的学术期刊分4 类:学院派学术期刊有4 种,即《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央和在京的新闻学术期刊有7 种,分别是《新闻战线》、《新闻学会通讯》、《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军事记者》、《电视研究》;地方性的新闻期刊有《新闻采编》、《新闻知识》、《当代传播》及其前身、《新闻爱好者》等17 种;类似《学术界》、《社会科学评论》等综合性学术期刊或学报共有8 种。3)从整体看,大体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学专业期刊,其中数量最多的期刊是《新闻记者》共有14 回合,其他地方主办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较多;中央级和在北京编辑出版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非常多,比较突出的是《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四大学院派期刊的文章发表相对比较均衡,《新闻大学》、《国际新闻

成本控制文献综述

论蒙牛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必须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学者们的文献中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含义、概述从采购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和库存成本控制三个方面为企业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采购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和总结五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申晋霞(2011)在《浅议企业成本控制》中指出:“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成本控制管理的含义即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采购成本控制 钱茜(2010)在《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中指出:“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分析、准时采购模式、采购商品分类管理、引入价工程(VE)理念,四个方面对采购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即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心。”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采购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材料采购的控制还有考虑到企业员工对采购成本控制的影响。 唐怡铮(2005)在《刍议完善集中采购内部控制》中指出:“通过介绍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集中采购制入手,以我国人民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制度,剖析影响集中采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腐败、加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 理研究 【摘要】本文在系统阐述外汇风险相关概念和防范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概念 (一)外汇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1.外汇风险的概念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并且经常进行大幅变动例如从1980年到

1985年美元对西方十余种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平均上升了60%而在随后的两年里几乎又跌回到原值;日元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对美元汇率产生大幅度的涨跌使西方经济险象环生正因如此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会产生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是市场风险中一种重要的风险它是由引发市场风险的因子——汇率出现不利的变动而使国家、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 根据其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 (1)交易风险 即以外币计价的经济交易在到期结算时由于汇率波

动而导致该交易以本币衡量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转换风险、评价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某集团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组织生产产品以美元计价销售突然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就会给子公司的经济绩效带来潜在的风险 (4)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危机传播的研究综述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综述 100102119 潘晓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尝试从媒介功能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负的责任。危机舆情事件中,传媒要担当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理论探研,《信息公开条例》使"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有了制度保障。媒体要坚持真实性、导向性、客观性、公共利益四项原则,在危机传播中当好耳目喉舌。 关键词:危机传播新闻媒体责任 社会学家于光远曾说过:“灾害是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自然——社会现象,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也就是征服自然,兴利除害的斗争史”。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在海上航行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樵,及时发出警报。”而这些浅滩暗樵就是社会进步中的危机性事件。新闻媒体在这一斗争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媒体不仅可以选择对危机报道的角度,还可以控制危机的进程,引导公众的舆论,控制危机的发展方向,其角色的扮演多元而微妙。回顾最近半个世纪,我国媒体一直在探索中发展。 危机传播就是以传播学为核心,以政府、媒体、公众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传播学学科的一些理论知识、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危机管理中,在全社会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危机传播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各种形态。危机传播涉及危机方的处理、媒体议程报道和公众满意程度等三个“力”,并且三者互相作用。危机传播是学界认同的危机处理的最好方法。 危机传播有三个阶段,分别为:危机预防、危机反应、危机修复。而我的综述是媒体的责任,在危机传播三个阶段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三鹿奶粉在在媒体的参与下被迅速放大,并引起公共危机研究学者的重视,提及了我国危机决策实现运作中的客观存在的决策,决策质量落后等弊端。2008年6月28日发生“瓮安事件”,从6月22日女生溺水事发,到瓮安事件爆发的七天时间内,主流媒体对事件本身失语。 我国危机传播的研究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它激发了政府对信息公开的重视,研究危机传播的文章与著作开始增多;二是汶川大地震,它使我们认识到传媒在危机事件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危机传播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学者史安斌在《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中提出:“危机传播就是在危机前后以及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间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媒体的力量对于危机事件具有放大和稀释的作用,对于当下维稳的现实政治需要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 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当公众危机发生时,社会关注、媒介、组织管理部门三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会计学11 学生姓名:曹彩云 指导教师姓名:章文芳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4 月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以生产耗费发生事前与成本控制过程及事后分析,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往往重心都倾向销售业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工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成本控制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国外学者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他们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视为企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绩效指标。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品》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控制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Roger J. Binder提出成本控制是通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的一个广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活动。企业在具体产品生产领域运用成本控制方法,监测、评估并最终提高其在特定领域的效率,如:部门、生产线,及内部管理的操作过程。他提出成本控制的两种应用形式: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估。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资本支出-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控制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详实。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oc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外汇收支成为企业资金收付的常态化业务,用外币来计价企业资产和债务的情况更为普遍。文章通过对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对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全面探讨,针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本币和外币进行折算,由于浮动汇率制度等因素限制,会影响汇率发生波动,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外汇风险。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金融危机、贸易争端等全球性问题频繁发生,特别是2018年美国对中国单方发起的贸易战,对我国经济以及汇市产生了较大地影响,外贸型企业的订单数量及后续执行过程受到了较大地冲击。因此,在企业国际贸易中进行外币结算时,针对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贸易本币和外币折算过程产生深远地影响,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成为外贸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应对策略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资本双向流动过程中,推动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这使得外汇风险也日益激增。这时,很多外贸企业会完全暴露在外汇风险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外汇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因此,现阶段必须要对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建立汇率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企业现代化风险防控管

理水平。 1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自2015年以来,随着“811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之间波幅超过了7%,直到2018年5月之前,汇率的波幅也超过了4%,并且在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2019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甚至一度超过7.1。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汇率风险管理的难题。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日益增大,对于进出口贸易公司以及持有外汇资产的企业来说,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很多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认识仍然不足,主要是将汇率风险管控寄托在未来汇率的走势上,更加注重人民币的走势,以及突破某点位,忽视汇率风险管控工作,存在一定的投机和侥幸心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为了不承担一定的保值成本,可能放任汇率风险“裸奔”。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国际贸易企业没有制定较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在进行考核和授权过程中,也缺乏汇率管理内容,审批流程过长,不利于风险管控。与此同时,专业人员素养较低,缺乏外汇保值增值的专业技能,不利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2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2.1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内涵。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主要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划分为若干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要素,具有某种特殊的结构功能,在特定环境中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有机统一。通常情况下,汇率风险管理系统有确定的开始和终结的时间,也就是周期。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在固定的周期之内对企业汇率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采取相应地规避措

危机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危机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危机传播研究文献综述一、危机传播研究的理论范式和研究取向危机传播研究主要有传播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三种不同的理论范式。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从管理学视角而言,危机传播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从公共关系的视角来看,危机传播就是危机公关。这三种视角的研究侧重点不一,但都共同关注和强调信息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危机传播研究主要有个案研究、技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种研究取向。最初的危机传播研究集中在个案研究上,技巧研究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史安斌在《危机传播研究的西方范式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问题》一文中

对危机传播研究范式的演变做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他指出,西方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参与早期危机传播研究的多为管理学者,他们把“危机传播”作为“危机管理”的一部分,关注的是危机处理当中的传播和公关模式和策略。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播学者的介入,危机传播逐渐跳出了管理学的窠臼,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的“亚学科”,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成熟的“西方范式”。传统的危机传播研究采用的是诊断式的、线性的“组织危机”模式,这与早期传播学的SMCR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芬克的“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阶段模式和巴顿的危机处理五环节模式,即:察觉——防止——遏制、恢复、反思。这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把组织作为危机处理的核心,按照危机发展的脉络为组织开出合适的“诊断书”。在这类模式的基础上,危机传播研究逐渐发展出两个不同的路径:一个是管理取向,另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和发展趋势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核算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核算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一资本支出一内部核算一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Et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核算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核算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

浅谈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的.doc

浅谈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的 一、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措施 1.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 (1)资金调整资金调整是指通过调整母、子公司的预计现金流量的币种和金额来减少公司会计风险。 (2)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将一种货币的风险与同种货币的或是另一种货币的风险相抵消,这样就使不同货币头寸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互抵,以减少风险损失。 2.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 (1)营销管理对于进口企业,从货币坚挺的国家进口会降低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货币疲软的国家进口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则应选择向货币坚挺的国家出口,而减少对货币疲软国家的出口。 (2)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指本币贬值时,企业应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货币疲软的国家,通过从这些国家获取原材料和零部件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持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3)融资管理企业若进行营销管理和生产管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企业还应该进行融资管理。当企业为创造出口利润的那部分公司资产筹措资金时,由汇率变化造成的利润和现金流的增加或减少可以由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来抵消。 二、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 1.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是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离岸交易中运用。

2.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由于期权买方在到期时既可以选择执行也可以选择放弃,因此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比远期和期货更加灵活,当然也要相应支付更多的费用。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是境外离岸市场上继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之后最活跃的人民币衍生产品。 3.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的延伸,其合约的内容与货币互换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人民币无本金掉期在无需进行货币的实际转换,换言之,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以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进行交割。 三、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利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进行规避外汇风险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会计核算的方式来提高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加强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执行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来减少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润或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 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向自由化方向发展,资本流动更加频繁,范围更加广泛,随之而来的汇率波动机率也大大的增加,此时选择利用金融工具来减轻外汇风险是较好的方法。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不够完备,国际企业则选择在海外金融市场上运用避险工具,通过建立合适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来规避风险。 (三)培养复合型的金融、财会人才 若由财务部门人员代为执行外汇风险管理职能则缺乏专业性,因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亟待补充,迫切需要加大此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并运用套期会

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研究和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

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研究和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引言 近年来网络开始成为大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问责的一种新途径,这与传统的监督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应对手段以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政府需要合理并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避免网络舆论对社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有着清醒的认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此我们仅以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的特征为研究视角,研究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并基于这一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二部分相关的概念界定 界定相关概念是开展本选题研究的重要前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项目研究的需要,对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以作为开展本次研究的基础,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 2.1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主要指随着互联网,电子公告,手机网络等新媒介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由新媒体所主宰的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特别针对过去由那些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主流媒体占传播主导地位的一个生态环境而提出的,要与传统环境明显区别开来。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改造下,也向着互动媒体的方向努力迈进,所有的媒体都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在网络上运行、汇聚、展现和传播。网络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和传统媒体的革命共同塑造起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网络环境。本文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的研究时,基于研究条件的限制,网络环境仅仅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面临的生态环境。 2.2 危机 由于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之一就是“危机",因此有必要对什么是危机进行一个界定。在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危机一般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总称,

物流成本控制文献综述教学总结

物流成本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产业分化不断细化、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时间和总成本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本文就从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衡量指标、控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引言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物流过程中,对物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邓凤祥的《现在物流成本管理》也指出,研究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物流成本构成的理论研究 宋华的《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过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物流成本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以及物流经营管理费。 (1) 物资流通费包括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2) 信息流通费指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

(3) 物流经营管理费用是指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用,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3.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研究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这本书,将我国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一下三点: (1)物流运输成本高 李伊松和易华合写的《物流成本管理》中曾说过,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打打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的运输业也现存很多问题,其中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已成为物流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低效率的公路运输也抬高了物流成本。 (2)物流库存成本高 我国工业产品库存历年积累的数万亿元巨额存量难以消化,同时新生库存增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我见》这本书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库存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它直接导致了经济节奏缓慢,运行质量变差、流通效率低下等种种恶果。 (3) 物流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黎忠的《浅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就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一下几点: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危机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危机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危机传播包括以危机事件为对象的社会中一切传播活动,其中也包括危机本身。危机传播诞生于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全球化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矛盾凸显。1982年强生公司的泰诺胶囊投毒事件,引发了危机传播研究的第一次高潮,揭开了美国危机传播研究的序幕。此次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发了人们深入的关注,开始有学者对危机事件进行了反省与思考,促使了对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深入。 危机传播研究的早期阶段,从事危机传播研究的学者多为管理、公共关系和传播学的教授或学者。到20世纪90年代,危机传播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危机传播理论从政治学、经济学扩展到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等,但由于危机传播牵涉到不同危机事件中复杂的地域政治,以及研究危机传播学者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故危机传播最基本的理论建构和融合在当时成为了一大难题。在危机传播研究对象延伸到以政府、组织、信息、媒介和受众为主题的多方面研究之时,诞生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把危机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其、痊愈期和评估期,以及巴顿的危机处理五环节模式——即“觉察—防止—遏制—恢复—反思”。这类模式强调危机传播的功能取向,把组织作为危机处理的核心,为组织妥善处理和维护组织利益找寻措施与方法,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组织以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逐渐形成了危机传播研究的“批判取向”,它把危机传播看成一个动态的话语冲突和调和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线性信息传递过程,其中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式是麦克黑尔等人提出的“霸权”模式。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霸权”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占有主导权与领导权的传播者或组织机构的权力,危机传播过程便是这一权力分化和争夺的过程。 纵观危机传播在西方20年来的发展,我们不难得出:研究取向的产生、演进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媒介环境的变化更是加快了这一变化的速度和力度。新媒介又为危机传播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方向,也拓展了危机传播研究的空间。虽然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危机报道提供参考

企业成本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又取决于成本,甚至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竞争。传统的成本管理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但是,近几年来,企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全球竞争力增强;生产与信息技术的提高;更关注于顾客;新的管理组织形式;企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已导致了成本管理实务的显着调整。[1]定 1.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发展 1.1成本管理理论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到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据统计表明,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的比重如下:研发成本占55%、制造成本占16%、管理成本占8%、销售成本占15%、售后服务成本占6%,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而成本信息是企业高效管理所需的关键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内涵的拓展就必然成为当代成本管理的显着特征,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由制造成本拓展到了社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1.2成本管理理论视野:由日常经营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与分析利用,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可以说,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理念指导,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画为方法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提高顾客价值的目标与保障的一个成本系统工程。 1.3成本管理理论的控制环节:从下游延伸至上游 被誉为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两朵奇葩的作业成本管理与成本企画,从中游和上游对成本实施“改善控制”与“革新控制”,与传统的从下游入手对成本进行“维持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达到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领域一项革命性变革。“成本企画”是日本人倡导的一种有助于达成高品质、多功能、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旨在企业策划、开发产品时,设定符合顾客需求的品质、价格、信赖性及交货期

【文献综述】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会计学 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外汇风险控制研究 “外汇风险”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学者Rodriguez提出,他认为外汇风险是“外币价值改变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并将外汇风险分类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1]。外汇风险概念的提出,直接导致了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一研究方向的产生。以后陆续有学者针对不同的着力点对外汇风险进行相关的定义,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内容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1.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阐述 1.1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外相关研究阐述 国外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参差不齐,各个学者研究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大致可以将这些研究分为三类,以下就对这三类外汇风险的管理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对汇率的直接风险进行测量,进而对已测量得到的风险结果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早期以头寸(受险部分)测算和管理为主要内容,后期数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得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更精准计算的测量方法,包括波动方差法、VAR法和针对VAR缺陷的其它修正方法[2]。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使用的是VAR计量方法。 (二)汇率风险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主要是现代公司理论的发展,Adler和Dumas与1984年将外汇风险定义引导到企业现金流以及企业价值上来[1],Pringle(1990)和ShaPiro(1992)也对汇率风险的三种状态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2]。 (三)关于决定汇率风险的因素和企业避险的工具应用与企业价值关系方面的研究[2]。这一研究方向的发现,使得企业不仅仅能够有效计量外汇风险,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通过控制决定外汇风险因素中的某一点或者通过某一避险工具来防范和规避企业存在的外汇风险,把外汇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够从外币业务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率。 1.2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国内相关研究阐述

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加入WTO和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势必要面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跨国公司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汇率波动对企业的竞争力、财务稳健、风险管理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理论和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第一章为导论,论述选题的意义,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利用数理模型对汇率风险的发生机制以及汇率风险管理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对汇率风险暴露的产生机理以及如何确定风险暴露进行数理分析。建立了一个较接近实际的三国模型,允许企业在多个国家组织生产和销售,阐明了汇率风险暴露的产生机制;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财务机制进行了数理模拟,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控制汇率风险,应该对全部风险暴露进行对冲,并应用Copeland和Copeland(1999)模型,得出了汇率风险暴露最优对冲比率的数量结果;之后研究了跨国公司通过定价策略实现汇率风险转嫁的机制。第三章在第二章数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从实际操作需要出发研究汇率风险的管理政策以及可供使用的对冲工具。 对汇率风险暴露按照具体的发生机制分为折算暴露、交易暴露和经济暴露;讨论了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方法以及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研究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运营手段(包括分散网络、转移定价、创新等)对汇率风险暴露进行对冲的策略。对比可以看出,本章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与第二章的数理模型是一一吻合的。第四章对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的国际实践进行了研究,对以通用汽车(GM)为首的31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以及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企业的相应策略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印证了第三章关于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成果。第五章对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讨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状况,指出,即使在固定汇率时期,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汇率风险,只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会是一种常态,企业既要注意升值带来的风险,也要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贬值风险;研究了中国企业目前的汇率风险管理状况,并对中国企业如何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的升值风险提供了对策建议;最后本章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建立了一个分析跨国公司汇率风险机制的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