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考试大纲
(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8
总学分:6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适用专业:历史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中国历史文选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典籍并着重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著名的篇章学习的学科。通过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可以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史籍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中国史籍的阅读与分析等实际运用的能力,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从而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理解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方法。
掌握历史、历史学、文献、历史文献和历史要籍的涵义及内在联系;区分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与考古文献档案、民族文献;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学进行分析能力,强调学习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编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先秦时期史籍序言及史料特点
了解先秦时期史籍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此时期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的设置;介绍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典籍及其史料、史学价值。
理解先秦时期史官及其职能、先秦时期史体处于雏形阶段。
掌握文献载体、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
培养学生利用先秦史料的能力。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
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重点了解《牧誓》的史料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儒家经典之一《逸周书》的由来、史料价值及其注本。
理解《逸周书》注本。
掌握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难点:《尚书》之作者;;选文《牧誓》的个别难解词语。重点掌握《逸周书》史料价值;
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要求其利用唯物史观理解何谓"信史"。
第二章 编年体的产生
了解"经"以外的先秦基本史料,包括《逸周书》、《国语》、《战国策》、《世本》等,掌握这些史料的基本情况。
理解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掌握该体裁史籍的概况及代表作,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

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阅读编年体史书的能力,通过"十三经"说明"经"与"史"之关系。
第三章 国别体史书的出现
了解国别体史书形成的基本情况和代表作品。了解《国语》的作者与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了解《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理解《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
掌握《武灵王平昼闲居》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国别体的概念。
培养学生阅读国别体史书的能力。
第二编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序言和史料特点
了解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
理解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的原因
掌握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四章 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与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史部中"前四史"的基本情况,了解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大师的生平及史学主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流传情况及版本信息。
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作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
掌握《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纪传体的优点与缺点;
培养学生利用"前四史"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纪传体通史与断代史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的能力。
第五章 编年体的继起
了解《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和成书经过;
理解并掌握《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
了解到我国历史地理类著作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特色,并初步学会查找及运用的技能。通过对《水经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部历史地理名著的内容、价值及注释版本等知识,初步掌握该书的基本情况。
理解《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及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及史学成就;
掌握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水

经注?鲍邱水》等选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方志体史书的能力,提高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和史料特点
了解隋唐宋元时期史籍发展概况。
理解隋唐宋元时期史籍发展的原因。
掌握隋唐宋元时期的史料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七章 纪传体史书的大量编修
了解唐朝官修纪传体八史的基本经过、情况;《晋书》、《宋书》等编撰者的基本情况;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通志》等史书的作者及编修经过;《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作者及编修经历。
理解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
掌握《晋书》、《梁书》、《隋书》、《周书》、《陈书》、《北齐书》、《南史》、《北史》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隋书?经籍志序》的标点、注释及翻译;《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及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培养学生将官修史书与私修史书进行对比的能力。
第八章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和其它"通鉴"类史书。
理解《资治通鉴》的编纂方法、创新之处与史学成就。
掌握通鉴在中国史学史中的地位。
培养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能力,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分析,使学生对编年体史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第九章 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典志体史书的代表著作"三通"--《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的基本情况。
理解它们的体例和创新之处,认识它们的史学成就。
掌握杜佑的史学思想及《通典》在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马端临的史学成就及《文献通考》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色;郑樵《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通典?食货门?田制》、《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政书体的特点;《唐会要》等会要体史书的史料价值。
培养学生阅读典志体史书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政书体史学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的能力。
第十章 纪事本末体的创始
了解《通鉴纪事本末》的续编、继作情况。
理解袁枢创始纪事本末体的动机及方法。
掌握《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特点、内容特色

及史学成就;《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对比史书体裁的能力。
第十一章 唐宋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
了解方志地理书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地理研究。
理解并掌握《太平寰宇记》等方志地理书的史料价值。
第十二章 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产生
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两部代表作--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和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这两部史学名著的史学成就,认识到作者的进步的史学见解和史学思想以及《史通》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理解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掌握《史通》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开创性贡献;《史通?六家》、《史通?二体》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史学批评的能力。
第四编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明清两代史籍发展概况介绍
了解明清时期史籍发展概况。
理解明清时期史籍发展的原因。
掌握明清时期的史料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十三章 纪传史的续修
了解明清时期纪传体史书的发展状况。
理解《元史》与蒙元史研究;
掌握《清史稿》的成书过程及史学价值;《元史》、《新元史》的内容与史学成就;《清史稿》的史学价值及其思想观点上的缺陷;《元史?耶律楚材传》、《清史稿?食货志?户口?田制》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概括明清史籍的能力。
第十四章 编年史举要
了解实录体的产生及流传情况及《明实录》等实录体史书的有关情况。
理解"实录体"史书的基本特点和史学价值。
掌握实录体的概念;《明实录》、《清实录》的史料价值;《国榷》的作者及史料价值;《作铁榜申诫公侯》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阅读明清实录的能力。
第十五章 纪事本末体的发展
了解《通鉴纪事本末》的优缺点及其它纪事本末体史书。
理解作为中国古代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例、编纂方法和创新之处,对纪事本末体史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掌握《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料价值;《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成书过程及版本情况。
第十六章 史论、史考著作举要
了解明末清初三大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成就;了解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理解学案体史书的特点和成就。
掌握章学诚对中国史学思想的突出贡献及其《文史通义》

的体例、内容和成就;《明儒学案?凡例》、《日知录?宋世风俗》、《读通鉴论?唐用回纥以诛安史》、《文史通义?书教下》、《廿二史考异?经史子集之名何昉》、《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培养学生阅读史考著作的能力。
第十七章 明清时期历史地理学名著
了解顾祖禹编写《读史方舆纪要》的目的及经过;《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影响及版本流传情况。
理解《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体例、内容和史料价值;
掌握《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三、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般采用笔试(闭卷)。
2、记分方式:考试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
3、考试时间:闭卷考试一般为120分钟。
4、试题类型:试题的类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思考论述等以上题型上可任选其中5-6种,最少应不低于3种。
5、题型比例:各类题型分值所占总分值的比例:填空10-15分;选择5-15分;判断5-15分;名词解释25-35分;简答20-35分;思考论述20-35分。
6、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填空、选择、判断为简单等级,占25%-35%;名词解释、简答为中等难度等级,占40%-60%;思考论述为较难等级,占15%-25%。
7、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梁云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柴德庚:《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张舜徽:《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
张舜徽:《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张传玺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高振铎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张志哲著:《中国史籍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张大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王树民著:《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
吴小如、吴同宾 著:《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中华书局,1982年。
张家璠:《中

国历史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家璠:《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