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让红色文化 伴学生成长

让红色文化 伴学生成长

让红色文化 伴学生成长
让红色文化 伴学生成长

让红色文化,伴学生成长

广元市旺苍县黄洋小学文雯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具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也带来了家庭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从而形成性格上的普遍共性,如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关爱,不懂感恩,不懂节俭,团结协作能力差等弱点,而他们又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对他们的培养却是我们老师肩负的重要使命。而红色文化具有主流性、积极性、独特性等特点,当前形势下,开展红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根据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我们学校启动的课题“革命老区校园红色文化校本研究”,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弘扬红色文化,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校本资源。我校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引领全校师生在课题实践活动中具体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体会长征精神的伟大。做红色长征传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来,培养学生对国家和名族所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的动力。

一、创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几年前,我们学校有幸得到了共和国将军的支助,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学校的校名改为”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操场一角修建了一座雄伟的将军亭,将军亭内200多名将军的名字留在了庄严地墓碑上,学校围墙一侧还做了一道了将军书画艺术墙,成立了将军书画陈列室。各班每期办一次红色文化板报和墙报,每年红叶节将军们还亲临我们学校给学生讲红军故事,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学生对红色文化耳濡目染,了解了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感受到了我们的红军是可爱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战士既要对付蒋介石的围剿,又要面对雪山,草地这种恶劣的环境,有时红军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而且都是山路,感受到山路,还有敌人的阻挡,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最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作为小学生,懂得了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

纪守法的“小标兵”。红军战士那种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少先队员们。一个同学说“俗话说饮水思泉,我们今天的‘泉水’来自于红军叔叔的‘源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用草根和树皮换来的,我们如果不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接班人,怎么对得起先辈呢?”

二、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伴学生成长

1.红色文化渗透课堂。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校结合课题将“红色教育”的落脚点、着力点落实在课堂。学校将“红色教育”作为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的主要题材,规定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都要有机渗透“红色教育”。如教学《长征》一课时,对学生渗透红色教育,让学生了解长征时期的有关知识;在音乐教学时,特别是在教学“红色革命歌曲”时,不仅要教乐理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组织编写了校本课程。各年级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学,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红色教育”进课堂,学校的“红色教育”收到了显着的教育效果。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同时规范学生必须达到行为习惯“五个一”和“五个不”(“五个一”:1、做一件好事;2、戴一条鲜艳的红领巾;3、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4、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5、定期改正一个缺点。“五个不”:1、不乱吐乱扔;2、不横冲直撞;3、不打架骂人;4、不乱吃零食;5、不损坏公物)。开展“展雏鹰之翅、摘五星之花”和“孝敬亲长,共创和谐”等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积极作用

2.观看红色爱国影片

学校还利用队会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放映革命电影,让同学们了解革命故事,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不仅要知道好好珍惜,还有努力学习和继承好革命先烈的遗志。影片的放映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课堂外的惊喜,更是电影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在电影《上甘岭》中,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水,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

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一切集体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对突变的生活境遇顽强适应的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同学与老师,怎样对待逆境、怎样学习,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日常的生活理念来教育学生。还有许许多多诸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红岩―在烈火中永生》、《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等红色电影,学生观看后会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他们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向上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善良友爱、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3.唱红色歌曲。

红色经典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和生动载体,更是爱国教育的道德课堂和历史教材。正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曾从优秀的红色经典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迪。而且,红色经典仍然是新时期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的好作品,并没有过时。因为优秀的红色经典是有生命力的,内涵隽永,形式丰富,再现了中国人民奋斗求解放、搞建设的真实历史,倡导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们在欣赏优秀的红色经典作品的同时,能被其内涵所教育,被其精神所感染,从而能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学校要求每位学生会唱三首红歌,艺术节还举行了唱红歌比赛。让红色的声音响遍整个校园。学生在红歌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这些红色育人活动植于校园文化的丰厚土壤,紧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枯乏的说教为切身体验,让学生耳濡目染,躬耕践行感知长征精神,形成崇高信念,收获了更直接、更生动的育人效应。红色育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化“虚”为“实”。学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之中,熏陶了一颗颗向善向美的童心,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

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演讲稿——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下面几

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课。”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初中三年英语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

学生会个人工作感悟五篇

学生会个人工作感悟五篇 做事重要,做人也重要。在工作过程中,人们所理解和看到的,是一个能够埋头苦干,热心帮助同事,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学生会个人工作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生会个人工作感悟一 这个学期的学生会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作为学生会里的一员,深感这个机构工作的艰难。学生会看似很风光,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很人学生认为我们学生会可以偷偷给自己谋福利,诚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些加分的项目,也可以用工作的需要而不去参加晚自习,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学生会里通过老师的认可才能得到的。 学生会里的工作,非常复杂,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 校撑腰就不把他们这些学生放在眼里。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学生会的成员,本身就是学生,我们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学生

会同样也是学校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学校规章制度代表,我们不能带头去违反规定,也不能支持别人违反规定。如果我们违背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长此以往,学生会的职责和威严将不复存在。 在学生会里工作,有时候不得不得罪人,本来大家都是同龄人,都是学生,很多事情都可以商量,但是很多是不按规章制度来办事,明明是自己的错,还要怪到我们身上来。我记得最清楚 得我们和学社联的同意,就私自在学校里发传单,并且在学校操场上举办活动。本来如果通过报备,他们是可以在我们规定的场地里表演的,但是因为社团太多,我们给他们规定的时间段比较靠后,他们有部分成员在那个时候没有空,所以打算提前举办,但是其他社团不同意调时间。他们就打算直接在操场上表演,私自用了学校的音响等设备。这是对学校制度,对学社联,对学生会三方的无视,我们找到该社团的社长,希望他取消这次活动,但是被拒绝了,我们就只好自行动手,将音响等设备搬走。因为另一个社团在排练,需要这些设备。但也因此,我们被__社团给记恨上了。我们也被冠上了不近人情这样的字眼。 在学生会工作的这段时间,非常的锻炼人,不论是与各部门人员的沟通,还是处理好各项事宜,保障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都非常的耗费精力。不过我还是觉得在学生会工作是非常好的体验,毕竟不经过锻炼怎么能成长。

一个班主任的成长感悟

我做班主任成长感悟 新兴街小学胡凤荣一晃我已是有十年教龄的老师了。十年来,班主任这顶“乌纱帽”一直戴在我的头上,我很荣幸的在班主任这把“交椅”上坐了10个春秋。十多年来,我不断地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也一次次的承受着辛苦带来的劳累。让我体会到了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艰辛与快乐。十余载的班主任工作,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以下浅谈几点班级管理体会: 一、执着的追求是成功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班主任工作也好,学生的生活学习也罢,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极为重要。俗话讲,“经师好遇,人师难求”,班主任就应该是那种学生难求而向往的人师。教师的高尚人格是从事教育的基石,精湛的业务是照亮学生的光源。态度决定一切,十多年来,我一如既往的实践着自己绝不能误人子弟的教育思想。班级管理中注重用高尚的灵魂塑造人,用优秀的品格教育人,用诚恳的态度对待人;用爱心去感化学生;面对学生的问题,总是以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宽容为先,又不失严格要求与推心置腹的批评教育;总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善待学生,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营造了“愿学、善学、乐学”的良好氛围,创造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育人环境,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了“严而有情、宽而有序”。另外,还要能及时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倾心交流,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总能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对班级满怀依恋,诚实乐观地做人。在这种科学发展、民主平等、公平公正、人文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管理的主人,班级各项工作均有声有色,出色的班级工作也使自己赢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每年转来的许多家长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我的班上,他们说:“放心!”。用朴实真诚的家长会与家长互动,赢得了家长佩服、尊敬、与信任的目光。其实有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我们没有端正态度,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任何事情都会做得很好。班主任工作也同样如此。不管我们所带的班级学生如何基础薄弱,如何调皮,只要我们态度端正,想去做好,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做得更好。 二、细致的工作是成功的保证------细节决定成败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东厦小学戴奕虹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科教学任务,刚开始接手这个班,便发现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特别让人头疼。如:生活习惯特别邋遢,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刚上了两节课,衣服就变得邋邋遢遢,红领巾更是戴的歪七歪八,书包更是胡子头发一把抓,书、作业本、试卷堆在一起,小手总是脏兮兮的,早上妈妈刚梳好的头发,玩了一个上午就乱蓬蓬的,也不懂得梳理。学习习惯也是一团糟,铅笔、尺子满地扔、桌子椅子乱涂乱画,写完的作业本也是胡乱堆放,导致要交作业时总找不到本子,或找不到书本,这些都是父母在家事事替孩子包办,造成孩子不懂得自理。而同学之间相处时,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斤斤计较,别人不小心碰到就找老师、父母告状。分析原因就是现在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围着小皇帝、小公主转,长辈一味迁就造成现在许多孩子养成刁蛮任性、行为乖张、自私自利、受不了各种约束、没有尊老爱幼的、不懂礼让的意识,各种行为习惯亟待纠正,而作为老师刚处理完这件,马上又有一件等待处理,往往刚教育过,孩子转身又重犯,每天疲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比上几节课还累,因此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 在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后,我沉思能否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翻阅传统文化读本的《弟子规》时,发现这正是一本特别适合当下孩子阅读的道德规范读本。《弟子规》已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地传统读物。当今,诵读《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有莫大益处。可以说,《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因此,我便有意识地将《弟子规》引入孩子日常学习,引导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诵读,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但《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的形式让孩子们极易上口,并熟读成诵,当然学会背诵对孩子的行为纠正还是没起到作用,还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其含义,才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生诵读时,我会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当孩子在

(完整版)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灵动主体。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走进学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上面两段话是来自于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的摘选。我想,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一、教学上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深入课堂,研究教法和学生,走出一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研之路。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让师生情感的火花燃烧起来,研究使我们的学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 —1—

习比教授他们学习什么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李希贵”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我们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然而很多学生在要求和期望中感到非常的吃力。其实,我们学生的很大压力是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候课堂效率的低下夹生,导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加班加点弥补,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此,在今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给我们学生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传授给他们方法和思想,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着教和学。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所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是问还是讲?如果讲出来学生也听过去了,但一问他们神经就绷紧了,会睁大眼睛思考。此外,提什么问题固然重要,找谁回答也同样重要,找的学生要回答得出来,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效率。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的这些细节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基础深入钻研,在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逐渐地让知识融为能力。走进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2—

学生会个人成长与收获

学生会个人成长与收获 学生会干事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过去一学期内工作的点点滴滴,有充实,有感动,有挫折,有历练,学习到宝贵的经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现我将这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上的进步 (一)与人交往,有礼得体。原先我并不重视礼仪问题,对此不以为意。但在进入办公室工作后,在学姐学长们的教导下,意识到与他人沟通中礼貌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表现对部门整体形象的影响,我开始注重礼节问题。在打电话时会礼貌问好,自报家门,简洁明了的向对方讲明事由,并等对方先挂电话;在编写短信时会注意称呼,礼貌用语,落款等细节;在遇到学姐学长时主动打招呼;在进入办公室前先敲门。短短一学期,我在礼仪方面得到了加强。 (二)按时准时,严谨认真。对学长学姐所安排的任务,我抱着努力做好的心态去完成,按时上交,绝不拖泥带水,影响进度,同时我会将自己所做的工作文档进行保存以便不时之需,并且记录自己所做过的工作以便日后总结反省。积极参加部门例会、学生会各项活动和会议,按时到场,并认真参与,记录会议笔记。像干事培训会议,扩大会议等,我都进行了摘记,对日常工作,自我认识有一定帮助。倘若自己有事,我会及时向上级请假。我的时间观念有较大提高,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严谨,开始注重细节。 二、工作上的不足 (一)缺乏热情,被动参与。回顾过去一学期的工作,我发现我只是被动地完成交给我的任务,而从来都未自己主动要求承担任务,抱着有则做,无则闲的工作心态。每次参加活动会议我都会准时到场,可是当我到达时,总会发现有许多办公室的小伙伴早已到达并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准备中,与他们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二)不善沟通,欠缺交流。尽管已经过去一学期,但我依旧对大部分学长学姐很陌生,对其他部门干事少有接触,这导致了一些尴尬场面的发生,例如日常问候,会议签到。与此同时,我并没有与上级进行足够的沟通,让副部、部长了解自己的情况,导致当我处于较空闲状态时,并没有太多工作;而我处于忙碌状态时,却刚好有了任务,手忙脚乱。 (三)文书薄弱,有待提高。在一次次的文稿书写锻炼中,从标题设想到短篇书写,再到工作总结,我的感受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认真投入,再到茫然无措。格式,标题工整,文本整体基调等等问题向我迎面

学生发展文化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初中学生描述成长感悟优秀作文5篇

初中学生描述成长感悟优秀作文5篇 人的一生很长,有多长呢?长到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有的时候,人生也很短,有多短呢?短到在一瞬间,你的人生就终结了,在你还未来得及大展宏图的时候。 范文1:成长感悟 那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混杂着各种情绪,从你的左胸膛往里两寸的地方涌出,在你酸了鼻子红了眼眶之时,它便会在你白皙细腻的脸颊上,开出一朵绚丽夺目的水晶花。那么璀璨、那么迷人。你或许不懂人生,但你一定懂得它。 清晨,天还仍是朦朦胧胧,但隐隐约约却凹出了云的形状。我这时便已踏上新一天的征程,置身于这摇晃的公交车上。窗外不断闪现的都市光景,耳边传来粗鄙的声音,我曾经一身傲气,却还是败在这日复一日,似无尽头的缺乏趣味的生活里。当今学生心理其实都挺简单的吧,就是学啊学啊不停地学啊拼了命都要学啊,诶,这让人无语的世界。我的眼神麻木地盯着前方,看到一位穿高跟的老太婆上了车,慢悠悠地在包里摸了好一阵才摸出一张公交卡,她东张西望着向着我走了过来,我心里一阵鄙视,这不是明显着想在这么挤的车上找个座儿么?我手里抱着约摸十来本书,肩上的书包里还搬了几十本,摇摇晃晃地竭力想要抓住扶手。前几天学校要考试,所以今天才顺了这么多书要赶着往回搬。 我正为这恼人的负担所扰,完全未注意到那位老太婆就这么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我旁边。社会上对公交车让座这件事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我可能就是其中少之又少的反例了。来不及注意别人,我此时此刻也只顾得上让自己站稳了。可这时,坐在我面前的一位看起来大概高三的学生"噌——";地一下就站了起来,细声细语地对方才那位老太婆说:"婆婆,您请坐吧。";老太婆别提有多高兴了,脸上的皱纹都一道道凹陷下去,但面子上还是假意推辞着说:"不用不用,我不坐我不";然后就半从半就地坐下了。我心里的火一下就上来了,却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委屈至极。为什么让座这种事情就成了老年人群的专利了呢?令我意外的是,在我本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忍忍算了的时候,后面突然传来一位中年女子的声音:"小弟弟,这么做有点不对哦。";我扭过头去,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我爸爸在这儿站了好半天了,都不见你看一眼,这位老太太穿着高跟呢,怎么她一上车你就让了?";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下车后,我终于摆脱了摇晃的纷扰,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但我的心路却坎坷不断,曲曲折折,到最后终是忍不住,流下了涩涩的、委屈的泪。 有人为了得到而流欣喜的泪水,有人为了失去而流懊悔的泪水,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为了自己为了私欲的人丢了灵魂,人生从此走上不同甚至相反的歧路。我也为自己哭着,为社会哭着,为人生哭着。 范文2:成长感悟 我读了一本王芳老师主编的《就这点事》,令我感受很深。 第一组的题目是《温馨美文》。里面讲了许多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德诚无价》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我们一定要诚实,不要为了钱财而亏损自己的品格;《捷径迷途》让我明白了用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荀子有云:“学不可以已。”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培育人才的重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必须先生先好学。”所以我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记得初登讲台时,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参照,甚至照搬。于是,我一切都死搬教参,照本宣科,感觉教学也就是这么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也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终于,在学校领导和帮带师傅的引导指点下,我明白了,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九年制五-九年级语文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为友,让我这个教育新兵,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语文教学的前沿风光。我还经常与同行切磋,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但我的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更不是亦步亦趋、机械模仿。我的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东西,让我自己少走弯路,更快进步。我发现,随着不断地学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语文教学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语文之美,感觉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

学生会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我进入文学院第十二届团委学生会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大家庭不仅给予了我温暖,而且也教会了我许多,在初入大学的这一个学期里也成长了许多。 这三个多月里,从督察部日常的常务签到工作,再到一些工作表格的制作,更或者是参与帮助其他部门的一些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认真”这个词的重大意义,我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不论是签到工作的人数清点,还是表格的数据填充,“认真”成为了我首要要坚守的信念。认真完成我自己的工作,成为了我的责任。在学生会的这段时间,我为人处世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少了刚进入大学时的一些胆怯,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工作,更加自然地与小伙伴们相处。 有人说加入学生会没有意义,还浪废了时间,我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有付出就总会有回报,你付出了你的时间,你的努力,得到了经历和锻炼,而这种经历与锻炼是他人所没有过的,这些也就成为了我个人的财富,对于我将来进入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是否善于珍惜时间,会不会合理地利用和分配时间,是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成熟的学生会干部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的,在学生会的磨砺中,不仅能够上我学会既合理地分配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又能够在时间分配合理的前提下,分清主次、把握节奏、寻找规律、应对自如,使我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作为学生会的一员要有度量,不能因为我自己的工作未受到好评而气馁,要受得起挫折,在经受挫

折的同时,要心情稳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干部承受的磨难要比一般的同学多,所以我也就能学会理解他人。如果在学生会做久了,知道其中的艰辛,是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支持,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信心,并且对这分工作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记得有人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学生会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有时不免会有些繁琐,但我觉得小事更锻炼一个人,磨练一个人,把小事真正的做好,才能有资格去做大事。 在学生会的工作的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更多的友情,体会到的是与家中不同的温暖。进入大学,父母不在身边,朋友就成了我更多的依靠。 以后在学生会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地努力,更加地认真完成工作,投入我的工作热情,为我日后进入社会积累经验。 成长感悟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在读高中期间,我也曾对大学有过幻想与憧憬,想象着我将要进入的大学是怎样的,想象着大学中会发生的事。当我迈入大学的门槛,发现一切都与我想的不同,一个必须独立、必须加强能力的轮廓站在我眼前,直到加入了文学院团委学生会,这个轮廓才渐渐清晰,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 加入学生会已经两个多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学到了很多。学生会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浅谈大学生文化素养

浅谈大学生文化素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独立性也越来越高,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但是在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文化素养也变得越来越低,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养加强教育措施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跨世纪人才竞争的环境。文学素养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文学素养的培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因此,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功利气息浓,价值取向迷乱,审美情趣错位。大学教育也越来越实用主义,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因此,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果说一个人的文化有多高,可以用量来表示的话,那么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好坏,却是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它是一个质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所以教师首先需构建和谐互动的文化素质培养模式,既要发挥好第一课堂主战场、

主渠道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等特点,打造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平台,让学生在和谐互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是以专业素质、科学与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为主,重在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加厚学生的科学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的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课堂,即以校园文学、艺术、学术、科技、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教育主阵地的延伸,是育人空间的拓展。 而其次,大学生自身要行动起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多阅读一些文学的书籍,看一些文学电影,读一些古诗古词,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因为文学素养的提升是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文学作品以独有的艺术魅力,体现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是职业道德的精神陶冶和濡染的源泉。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人生的精髓: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心,热烈的忧民情,发人深省的人生理念,卓然不群的高标人格。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启迪、感动、激励学生,会取得潜移默化的功效。学生在理解艺术形象的同时,自觉完成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教学文案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背景介绍: 中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无奈之选。他们文化知识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多学生在初高中就是学校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能否掌握与和能否顺利就业。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 [行为表现]: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一届都会遇到那么几位“调皮捣蛋”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家庭教育缺失。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音乐专业班上有一位名叫俞馨茹(化名)的女生,很有缘,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学校舞蹈队的队员,歌也唱得很好。因此,我建议她转报音乐专业。她中等个子,性格活泼,个性张扬,情感丰富、待人豪爽,不拘小节,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如若单是和她交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根本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在入校一个多月后,专业课也学得很好,专业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我也感到很欣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化妆,脸涂得很白,把眉毛画得上翘,感觉很另类。我还教育了她几次,她也能认真接受,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后来发现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令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情况:上课旁若无人地聊天,睡觉,玩手机;有反映她上课喜欢钻到课桌下面吃东西的;有反映她脾气暴躁和同学、任课老师吵架的。有一天,班主任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叫家长,我看到她居然和班主任吼,对年迈的奶奶大喊大叫地吵架,话语中没有一丝尊重,当时我就制止了她。再到后来,我没收了她在琴房充电的手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转眼间,做教师已经几年了,看着一批批学生长大了、毕业了,心里不由感慨万千。在这些年里,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在成长。是学生让我不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是学生让我知道了爱心与耐心的重要性,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善待孩子、善待生命,也是学生让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首歌,歌里有天真,有欢乐,有忧愁,也有自己淡淡的悲伤。他们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浅显的纯真的感受,有时他们甚至会有我们不曾经历的痛苦和无奈,这让我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还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身教胜过言教,当你以积极地姿态站在那里,你的学生决不会懈怠;当你主动将一切承担起来,你的学生不会无动于衷;当你勇敢地承认错误,面对失败,他们一定会更加爱你!你就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他们随时都在面对你、关注你、模仿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处中,学生就让我学会了幽默机智。当学习、生活遇到挫折时,当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幽默能缓解紧张、减轻焦虑、摆脱困境。在幽默中,我们共同快乐着,共同成长着。

在我和我的学生相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着、吸取着、分析着、聪明着、适应着、快乐着、幸福着。课堂上,一起和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看见学生期许的目光,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为他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我会觉得很幸福;课间时,一起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展望将来,校园里,迎面走来的学生会大声说:“老师好!”,即使他们已经不做我学生了,即使他们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还是会对我纯真地笑,我会觉得很幸福;毕业了,当我和学生一起留下合影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幸福;他们走入社会了,有所作为了,成家立业了,我会觉得很幸福。我知道,我浅薄的知识因为有了学生而碰撞激荡,我渺小的身影因为有了学生而忙碌活跃,我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了学生而丰富动人。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进学生会的感想范文

进学生会的感想范文 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学生会干部是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今天管理资源吧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进去学生会的总结,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进学生会的感想范文1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回首间,自己已站在学期之末。回忆这学期的工作,不知觉得略感失落,时间过的太快了,总是觉得自己在学生会这块令人瞩目的平台上得到的太少了。总是无法动笔写这份总结,哎~~~~但是总结还是要写的,因为只有总结了过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以至于来开展以后的工作。 成功、失败,这就好比一对孪生兄妹,与生俱来,浑然天成,他们地位等同。胜不骄,败不馁,也许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成长的更快,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一切都将会好起来的。 在思想成长方面:我很喜欢每一次的例会,在那里我扬长补短,智慧的的思想不断的撞击,因为每一位优秀的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自然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本使我受益的大书。特别是我们的学长、学姐们,在他们身上永远有我学不完的东西。对“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学生会的活动时,我便深深的感

觉到我们是同学的公仆,不论工作的哪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同学的利益,也就是这一句话使我的责任感更强了,学生会组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学生会里还有很多的经典语句,例如:做个有心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等。以及王成伟老师总结时说的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刻保持一颗忍耐心、时刻保持一颗中(忠)心。每一句话都但是一剂精神良药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实践,领会,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话有了较深的认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很多。每次会议结束后,我都会对其进行编辑,保存到学生会电脑中存档。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忙忙碌碌的人,总喜欢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因为工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很挤。但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就应该品学皆优,而不要为了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图有虚名,因此在学习上我有很大的压力,在寝室里我是寝室长,自然我要带好我的兄弟们,我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人。但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上我安排的不够好,优待进一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同时,作为一名秘书处的副部长,我不仅代表我们这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学生会的缩影,但自己本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在大学里不断的展示

如何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浅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必须把握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民族化和生活化。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文化素养马克思主义中学哲学教学有利于 《生活与哲学》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如何在中学哲学教学中拓展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人进行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现从以下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放眼世界,坚持中学哲学的时代化 本人曾对中学哲学教材做过精细的统计,发现教材中涉及西方哲学文化的共有14次,分别以“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探究”、“名言”等形式出现,涉及人物有柏拉图、芝诺、黑格尔、杜威等。从时间上看,教材中的资料偏重近代以前的西方哲学,缺少对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的关注,未反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有的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林立、范围广阔、思想深刻,其主要派别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语言主义、存在主义和费洛伊德主义等。20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及其文化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现象,产生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示出充分的重视,从中我们也可以把握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在讲“时代精神的精华”一框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如果有一种永远也不准备放弃的马克思主义精神,那么它不仅仅是批判的精神和质问的态度、、、、、”在他看来,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的的未来,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和继承”,就没有未来。通过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视野,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未过时,在当代仍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哲学视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二、立足本国,实现中学哲学的中国化 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有20多处,内容包括《尚书洪范》、《易经》、《坛经》、和《庄子》等;在“相关链接”出现的有6次之多,涉及人物有慧施、墨子、陆游等;以“名言”出现的有三次,涉及荀子、孟子、韩愈等。从选材上看,教材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但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视而不见,难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特征。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实现中学哲学教学的中国化。例如,“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框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借助教材提供的资源,教师应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尚书》中有“重我民”、“施实德于民”的记述。儒家学说更是体现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中学哲学教学中关注民族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此外,宣扬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对培养他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教师成长感悟个人成长

我和孩子一起长大 ——新教师成长感悟 光阴似箭,我走上三尺讲台已经有一个月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在与学生接触中,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感动,也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茁壮成长,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成长感悟。我用以下三点来总结,愿和青年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对于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个学期前选择了一个让人“长不大”的职业———小学教师;一个学期里,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我哭过、笑过、茫然过、气馁过、放弃过、失败过、成功过、幸福过;一个学期后的今天我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一个学期前,我怀揣着无限梦想和无限憧憬第一次走进校园,一切是那么的好奇和陌生。最初从学生惊恐的脸上和不安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怀疑和不信任,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我呢?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想要让孩子们接受你、喜欢你、爱你,那你就先要喜欢他们,爱他们。”我试着用爱去包容他们,用心去呵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我成了他们的偶像,甚至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和他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纯洁和善良,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爱。当我遇到烦心事时,他们会偎依在我身边安慰我;当我生病时,他们会不关心我帮我接热水。 爱人者才能被人爱,你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爱你! 1.树立威信,才有执行力“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教师。 “身正为范”,新教师要树立威信更要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2.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一些课堂偶发事件会让新教师陷于窘境。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但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其性质,细致地观察课堂中出现的任何变化,抓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d7503889.html,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学生美德发展 作者:王正芬 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01期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越来 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愈发突出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在初中语文,使新世纪出生的一代更好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01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优秀的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还能促进学生的德育、美德,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辩证选取的原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文化的精髓也存在很多种糟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文化都渗透进去,需要我们有选择的进行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是文学研究专家,其在阅读古代优秀文化作品时,不应该跟专家一样。就古代读的那些书,对现代学生来说,不必要全部都阅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取简单、容易理解,且富含深刻含义的内容进行教学,反而能够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与时俱进的原则。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含的某些因素和我们现代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小的隔阂。因此,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我国的时代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现代教育领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形式。 3.因地制宜的原则。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资源,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所依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具备更多的针对性。通过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保证学生的接收和消化吸收能力,并能够将传统文化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气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深入浅出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发育特点,在进行渗透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对于传统文化中内容较为晦涩的应该不要融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