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

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

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
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

瓦格纳导赏①丨歌剧创作历程概述

中文字幕的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瓦格纳歌剧创作历程概述追求独创性艺术人格的瓦格纳以他卓越的乐剧成为浪漫主义高潮和衰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师。本文将瓦格纳的歌剧作品按创作顺序进行介绍,以对其歌剧的创作历程做出简要概述。纪念瓦格纳主题:1、从《漂泊的荷兰人》学习瓦格纳作曲技法;2、关于瓦格纳的“乐剧”及“主导动机”;

3、杨燕迪丨瓦格纳的叔本华;

4、瓦格纳对音乐做了哪些大胆改革丨带你了解瓦格纳乐剧的特点;

5、瓦格纳的艺术道路丨纪念理查·瓦格纳逝世一百周年;

6、瓦格纳导论丨其人其事在德意志最高声望的艺术节——拜罗伊特艺术节上盛演着理查德·瓦格纳这位天才艺术家毕生的歌剧理想。瓦格纳深刻而复杂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曲折迂回的歌剧创作道路,从初期的继承德国浪漫歌剧传统到以古希腊艺术形态为导向的“乐剧”革新,再到最终的回归于宗教向往,这位德国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翻云覆雨的19世纪以超然激进的革命思想精神谱写出恢弘磅礴、独树一帜的艺术历程。他的革新引起了艺术与哲学界的轩然大波,更影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进程。瓦格纳共创作有十部歌剧,终其一生的奋斗是为了乐剧艺术理想的实现。切利比达克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

一、沿承传统瓦格纳1833年初,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歌剧《仙女》,完成于1834年。这部歌剧依照德国浪漫歌剧风格写作而成且在当时并无影响,瓦格纳去世后该剧才得以上演。1836年由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指挥首演的《恋禁》是他第一部上演的歌剧,内容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一报还一报》,并明显带有意大利贝里尼式的优美旋律。这两部歌剧作为瓦格纳初试牛刀的作品与他后期歌剧理念的革新相比显得并无深远意义,但这同时为引领瓦格纳日后走上“整体艺术”的道路做了最初的伏笔:正是有了依照主流的平庸才产生了打破传统的信念。这时候瓦格纳也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婚姻,于1836年秋天与女高音演员明娜·普兰纳结婚。接下来作曲家在德累斯顿宫廷上演的两部剧作为他赢来了最初的成功,这就是《黎恩济》与《漂泊的荷兰人》。1839年,他与妻子前往法国巴黎。对艰辛生活的痛楚、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恨、对霸占舞台的法国大歌剧的不满,这些都使瓦格纳对当下社会局势与艺术现状产生了抵触。于是,革命与艺术革新的种子在作曲家的思想中散播开来。《黎恩济——最后的护民官》是英国作家布维尔的作品,由瓦格纳本人撰写剧本,剧情以中世纪罗马为背景,是讲述一位人民英雄兴衰的大型悲剧歌剧。从题材到风格依照法国大歌剧的模式:14世纪的历史性题材,五幕的庞大结构,群众性及舞蹈的豪华场面,段落清晰的宣叙调、咏叹调、合唱或乐队的传统结构

以及合唱的气势与作用等,这部歌剧所体现的诸多大歌剧特征和影响直至瓦格纳的后期创作中还不时隐现。1842年10月,《黎恩济》在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的首演大获成功之后,瓦格纳担任了当时正值空缺的萨克森宫廷王室乐长一职。而《漂泊的荷兰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早在1839年瓦格纳与妻子普兰纳通过海路经伦敦去法国的海上冒险经历。这部歌剧短小而情感强烈,表现出了瓦格纳超自然的追求情节,讲述荷兰人因魔鬼的诅咒而心神不宁、漂流无定,最后从美丽姑娘森塔的真诚爱情中得到解脱,这也就是德国浪漫派艺术家广泛喜于采用的北欧民间传说题材。《黎恩济》上演三个月后《漂泊的荷兰人》同样在德累斯顿上演。《黎恩济》与《漂泊的荷兰人》的传统分曲结构形式是瓦格纳在德国浪漫歌剧道路上的继续前行,而这两部作品的酝酿与创作过程使瓦格纳的社会观、艺术观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并逐渐趋向形成他独立的艺术理念。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英文字幕)丨莫斯特指挥苏黎世歌剧院

二、整体艺术的形成与乐剧理念的构建代表瓦格纳浪漫主义风格的歌剧在《汤豪赛》和《罗恩格林》中达到了巅峰,也是他作品风格发展的分水岭:这两部歌剧之前,瓦格纳在萌发变革思想的过程中沿承着传统套路的创作;这两部大型浪漫歌剧之后,是轰烈的瓦格纳自我式新浪潮的爆发。1848年,瓦格纳卷入了革命运动,坚决站在了反叛者方面。

1849年,他逃往魏玛寻求李斯特的帮助,后又逃往瑞士,德国禁止他回国11年之久。这时瓦格纳在风格上和思想意识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汤豪赛以及瓦尔堡的歌咏比赛》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德意志,主题是拯救,伊丽莎白圣洁的爱情与生命的牺牲战胜了肉欲。此剧1845年在德累斯顿首演。在这里,瓦格纳开始力图打破分曲的间隔去追求古希腊艺术精神中音乐、诗歌、戏剧的融合。1850年,《罗恩格林》在魏玛由李斯特指挥首演,是关于中世纪“圣杯”骑士的故事,也以女人忠贞的爱情为中心。《罗恩格林》中,绵延的“无终旋律”代替了以往的咏叹调,用“前奏曲”代替了“序曲”称谓,“主导动机”运用其中,这一系列的改变使“整体艺术”思想愈加明显。由此可见,瓦格纳正走在形成自我独立艺术风格的道路上。流亡期间的瓦格纳将自己之前的创作作以总结,在1849、1850和1851年分别诞生了代表他艺术思想观的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和《歌剧与艺术》,这是他创作实践的理论结晶,反映着其独特思想观、艺术观的精髓。“存在于歌剧这个品种中的错误就是,表现的手段(音乐)被当成了目的,而表现的目的(戏剧)却被当成了手段。”瓦格纳在他的《歌剧与艺术》中的这种主张表明了他反对莫扎特式的音乐在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他强调音乐只是戏剧这个综合艺术中的一种因素而已,决非歌剧的最终目的,即“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在这些著

作中瓦格纳影响整个西方音乐历史的乐剧理想已构建起来,这就开拓和发展了自格鲁克歌剧改革以来以烘托戏剧内容

为主的新风格。于此同时,1848年,瓦格纳就开始了对《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构思。

三、实现理想的二部曲19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是瓦格纳乐剧改革付诸实践的关键时期,同时,他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思想世界混乱,感情方面与他资助商的夫人玛蒂尔达·威森东克陷入私情,经济境况窘迫。直到1862年,瓦格纳这位出逃的革命者才得以回国并有幸得到巴伐利亚国

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支持,年轻的国王十分赏识瓦格纳的才华,给予经济上的赞助,这才给他日后能完成乐剧改革的理想提供了物质保障。上面所提到的四联剧《指环》的创作历经21年,而代表瓦格纳乐剧理想实现的《特里斯坦与伊索

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创作横插其间,这两部歌剧分别在1865年和1868年由冯·彪罗指挥先后在巴伐利亚首

府慕尼黑的宫廷剧院首演。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在这两部作品上演之前,瓦格纳与彪罗夫人即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产生了恋情,这是陪伴他度过余生并与他一起为实现乐剧理想而奋斗的女人。他们于1870年正式结为夫妻。《特里斯坦

与伊索尔德》的写作始于1857年,受他与玛蒂尔达的私情

激发而作,展现了性爱主题,1859年完成,这是对瓦格纳

内心向往爱情的最直接写照。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让当时比

较保守利用的半音体系自由出现,这种特殊旋律风格加强了戏剧的不稳定感,不协和的半音阶与解决表达出热烈的思念,上行中急切前进的音符推动着情节发展。这里艰涩冗长的语言和管弦乐队对戏剧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近乎疯狂的表达

使它成为一部奇异的乐剧。它是抒写情爱的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篇,就其风格、情绪和表现而论,可以说是一部几乎达到了奇迹般统一的作品。《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1年,与之前的《特里斯坦》相比,《名歌手》并没有复杂的

和声世界,也没有匠心独运的主导动机。它的特征是各个主题表现力的交织与愉快的音乐情绪,以及流畅的复调写法和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歌剧不是瓦格纳最成功的作品,但他所表现的幽默和仁爱却是瓦格纳其他作品中所没有的。

四、乐剧的完满全盛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歌剧史上篇幅最大的作品,它的构思早在1848年就开始,1857年时瓦格纳中断了它去投入到《特里斯坦》与《名歌手》的创作,在历经21年后的1869年又继续谱写并最终完成。四部分分别为“莱茵的黄金”(两个半小时)、“女武神”(五个小时)、“齐格弗里德”(五个小时)、“众神的黄昏”(六个小时)。《指环》漫长的创作过程与演出时间使它戏剧的统一性成为一个最大的难题,然而瓦格纳用他雄辩的交响乐技艺克服了散漫无章的重复,这就是随着戏剧展开而扩展的主导动机网。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与和声方式表达;人声声部不再如

常规歌剧中那样是宣叙调或类似乐器的旋律,而是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提供一种“文字语言和音乐语言之间联络和阐述的纽带”,从而予以纯器乐所无法达到的表达精确性。1867年8月13日,拜罗伊特音乐剧院盛大开幕,《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庆典中首次连续上演。瓦格纳对传统歌剧院的格局在这里作出了改革:将长期处于舞台前方的乐队请到了陷于舞台下面的乐池中,而乐池更大、更深以达到更饱满的音响效果,观众席也成为逐级上升式。《指环》因它的规模巨大、内容广泛和高度的统一成为瓦格纳歌剧创作中的最高成就,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在某些方面触及到人类的每一种关系和无数的道德与哲学上的问题,所以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关于瓦格纳的伟大之处和他作品意义的所

有争论的焦点。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是被他曾经的崇拜者尼采称为“为瓦格纳主义者们安排的基督教信仰”的《帕西法尔》,该剧于1877年开始创作,在1882年的拜罗伊特艺术节上首演。这部作品描写了类似圣餐的活动,探讨了基督教背景下的拯救主题,而这正导致了尼采对瓦格纳致命的绝望。尼采本以为他与瓦格纳共同理想着古希腊酒神式的悲剧艺术,但在这里瓦格纳变成了宗教之下的伪善使徒。尼采在他《人性的,过分人性的》一文中对瓦格纳的创作进行了批判,他们的关系也从此决裂。《帕西法尔》上演后的1883年2月,瓦格纳在威尼斯逝世,他本想在余生开始纯粹交响乐

的创作,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乐剧理想的最终完满全盛在瓦格纳的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和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中完成,至此,他通过交响乐的织体将戏剧与音乐以一种连续不断的叙述调结合起来的理念在这里得以升华。“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它表现的不是某一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爱欲、郁闷,而是激情本身、爱欲本身和郁闷本身。”纵观瓦格纳的歌剧创作道路,是以其思想精神的变化为核心导向、以不拘于传统的乐剧理想为奋斗目标的纷繁复杂艺术历程。他是西方音乐进程中桀骜不驯的革新者,以开拓的姿态站在时代的前沿;他更是19世纪强大的思想家,他的艺术内容便是一部现世哲学的交响诗。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剧目是《东海黄公》,据张衡《西京赋》云:“东海黄公,赤刀奥祝,翼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到唐代(中后期),到宋代,继而到成熟期的元代和处于繁荣起的明清时候。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大面》、《兰陵王》《拨头》《苏莫遮》等都是当时当时流行的的汉代歌舞戏。中唐以后,是戏曲的成熟期,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到了元代,是到了戏曲的成熟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

悉尼歌剧院剖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贝尼朗岬角。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由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Jorn Utzon)设计。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 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建设从1959年3月开始,直至1973年10月竣工,斥资1亿零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

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 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在设计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其空间组合不能脱离总体环境孤立地进行,应把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去考虑 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考虑与自然与人造的环境特点相结合,才有可能将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做到两者水乳交融,相互储存,凝结成为不可分割的完美整体。 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是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筑式的典型作品。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表演中心。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歌剧院位于悉尼湾的南部一个人造小半岛上,其总面积为2.2公顷,由588个沉降于海平面以下25米得混凝土墩支撑。

简析瓦格纳的“乐剧”思想

简析瓦格纳的“乐剧”思想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德国作曲家、剧作家。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1883年2月13日卒于威尼斯。生父早亡,继父L.盖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话剧演员、文学家和肖像画家。瓦格纳在家庭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14岁时曾尝试写作一部五幕的大悲剧。瓦格纳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才赋从童年开始便已显露,八岁时学会弹奏韦伯的《自由射手》,十四岁写悲剧,十五岁时瓦格纳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极为深刻,立下了毕生为音乐而献身的决心。 从1831年起,他一面在莱比锡大学读书,一面师从C.T.魏因利希学习作曲理论。早年的创作有少量的钢琴曲、几首管弦乐序曲、7首为歌德的《浮士德》谱写的歌曲(1831)、《C大调交响曲》(1832)以及几首有标题的序曲。其中包括1836年完成的《波兰》序曲以及1840年写的《浮士德》序曲等(后者在1855年重新修改)。瓦格纳的主要创作领域则是歌剧。 瓦格纳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作曲家之一。因为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接受了来自文学、哲学、政治的各种影响,思想非常复杂多变。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浪漫主义歌剧作出了大胆的改革,艺术上极有独创性。 瓦格纳的乐剧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他的生活与经历密不可分。他早期通过自学﹑交友和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及艺术修养;他也热爱文学并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对哲学的兴趣以及读书思考的习惯,瓦格纳从青年时期就养成,并贯穿了他的一生。欧洲革命到来的1830年瓦格纳正当17岁,这位敏感的青年站在革命者一边,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现存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这直接影响到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 瓦格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剧的创作领域。自1833年起,瓦格纳开始了他动荡不安的音乐生活。1839~1849年间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开始进入探索时期,他先后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瑟》(1843~1845)和《罗恩格林》(1845~1848)等重要作品。这三部代表作虽然取材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瓦格纳积极改革歌剧的意向。采用分曲结构打破了歌剧“场”的形式,或用分曲结构与“场”相结合。此外,瓦格纳用结构自由、富于诗意的前奏曲代替了传统的歌剧序曲;从旧的咏叹调过渡到无终旋律。这些尝试为他后来的乐剧改革奠定了基础。 1872年在路德维希二世支持下,演出他从构思到创作、演出历经二十年之久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该剧取材于八、九世纪北欧史诗《埃达》和十三世纪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是作曲家晚年的代表作。它由《莱茵河的黄金》(1853~1854)、《女武神》(1854~1856)、《齐格弗里德》(1856~1871)、《众神的黄昏》(1870~1874)四部歌剧组成,分四夜上演。此外,1868年上演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在瓦格纳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歌剧在音乐语言上吸收了丰富的民族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十六世纪行会艺人的生活。瓦格纳的创作道路以宗教奇迹歌剧《帕西法尔》(1882年完成并上演)而告终结。该剧强烈的宗教神秘的本质,标志着瓦格纳创作思想的衰退。1883年瓦格纳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 作为一个作曲家和歌剧改革者,瓦格纳的世界观为复杂,充满各种矛盾。1849年的革命成为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分水岭。革命前的作品,内容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艺术上较为协调完整;革命失败后的作品,消极颓废的倾向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上也走入歧途。 这样一条曲折而倒退的道路,深深烙印在瓦格纳的音乐中。从他第一部有影响的歌剧枣以德国当时进步青年崇拜的罗马护民官主英雄主人公的《黎恩齐》(1842),到最后一部宣扬基督教义的乐剧《帕西法尔》(1882),可以看出瓦格纳接受过各种相互矛盾的思想的影响,在艺术上也有与自己改革政府相悖的作品。但就在这复杂的变化中,一种独特新颖的歌

瓦格纳和音乐节的英文介绍

Wilhelm Richard Wagner was a heavy hitter in the history of German opera. He undertook the front of Mozart and Beethoven's traditional opera, after he opened the romantic opera composing trend. It followed by Richard Straus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his complex politic and religious’ thought, he became the most of contro versial people in the European history's music. Content The Ring is a work of extraordinary scale and scope. Its most obvious quality, for a first-time listener, is its sheer length: a full performance of the cycle takes place over four nights at the opera, with a total playing time of about 15 hours, depending on the conductor's pacing. The first and shortest opera, Rheingold, typically clocks in at two and a half hours, while the last and longest, G?tterd?mmerung, can take up to six hours in performance. The scale and scope of the story is epic. It follows the struggles of gods, heroes, and several mythical creatures, over the eponymous magic Ring that grants domination over the entire world. The drama and intrigue continues through three generations of protagonists, until the final cataclysm at the end of G?tterd?mmerung.

西方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自由射手 《自由射手》又称作《魔弹射手》是一部三部歌剧,是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先驱。这部歌剧由德国作曲家韦伯,始创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皇家歌剧院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将奏鸣曲式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 2 谈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 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与舒伯特同期的德奥作曲家,从事歌曲创作的有近百位,但众多内容贫乏技巧单一的歌曲已被历史冲刷掉了,只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过历史、流传至今。 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它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他的600多首艺术歌曲中,所选用的诗词内容广泛,除了著名诗人的诗歌外,还有能激发他灵感的无名诗人的诗词。他的歌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分节歌、通谱歌、变化分节歌。(227) 3 什么叫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瞬间,强调的是无准备的、突然而至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首的结构不同,比较简单自由,旋律如他的歌曲一般清新流畅、抒情迷人,间或显现的激情颇具感染力。 1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 门德尔松的音乐以简洁的和声、结构均衡的曲式,以及流畅优美的旋律为特色,而题材则多采自童话故事或大自然的景色,摆脱了俗世的纷纷扰扰,也甚少涉及个人内心的挣扎或大时代的黑暗面。在浪漫派作家中,门德尔松属于才华洋溢的类型。他的情感丰沛,但没有艺术家热情奔放或反叛极端的性格。相反,他具有宽和开朗的性情、睿智高深的内涵,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的绅士风范,都使他受到英国民众的喜爱。相应的,他也用温和的手法在音乐世界里谱出细腻的感情。也许是美满的家庭与高贵的天赋影响,门德尔松总是散发着一股稳定、优雅的气质。正如德国一位诗人所说:“门德尔松所到之处,尽是缤纷的玫瑰。” 2 名词解释:新音乐报 在一家名为“阿拉伯咖啡树”的咖啡馆里,曾诞生过一张报纸,叫《新音乐报》,它对促进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创办者便是享誉世界乐坛的罗伯特.舒曼。 那时的音乐评论成为19世纪蓬勃发展的新型事业。文学家、美学家经常谈论音乐以阐述个人的浪漫主义观念,舒曼承续这个新时尚,利用《新音乐报》撰写尖锐生动而文采飞扬的文章,阐述自己对音乐和音乐家的观点和主张。舒曼通过他10年间的文章,对于贝多芬、舒伯特以及同时代的作曲家进行评论,具体诠释他评价音乐高低褒贬的标准,同时表明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3 肖邦的音乐风格? 肖邦一生的创作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他负于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虐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一新的思想感情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他在波罗奈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这类体裁的音乐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上述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肖邦风格”。 1 简述意大利歌剧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发展。 罗西尼无疑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中的旗手。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他创作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唐吉雷迪》是他第一部英雄性的歌剧,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大歌剧《威廉·退尔》为19世纪歌剧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 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 唐尼采蒂(Gac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

作曲家瓦格纳是谁

作曲家瓦格纳是谁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作为近代欧洲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巨匠。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作曲家瓦格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作曲家。出生于莱比锡,从小接受了完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和戏剧十分感兴趣,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中途退学,受聘为维尔兹歌剧院的合唱指挥。其一生致力于歌剧创作,对德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83年2月13日,作曲家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逝世。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瓦格纳生活的时代, 在德国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故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

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 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与合唱,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着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从此以后,"瓦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意词。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当然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过分重视他的思想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来讲却是一种遗憾。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纳粹歪曲了瓦格纳作品中的一些思想来美化自己的罪行,但这不能作为指责瓦格纳音乐的理由。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库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说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的日耳曼血统论,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音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在风暴掀动的大海狂澜中,“梯的斯”号帆船,象一片树叶起落千浪峰涛谷之间。 船上有一只叫作罗勃的纽芬兰种大狗,还有被牢牢捆在一起的、至死不分离的一对爱人。这就是作曲家瓦格纳和他的妻子明娜。 他们向往巴黎这个艺术的大舞台,于是躲开债主的催逼,离开里加偷越边界,飘洋过海,取道伦敦去巴黎。但是,海上风暴的袭击,使八天的航程竟延宕了三、四个星期。 这次不平凡的遭遇,使瓦格纳想起了荷兰漂泊者的传说。他感到,“从这些印象里,可以得到诗歌与音乐的鲜明色彩。” 在巴黎,瓦格纳陷于贫困之中。“有一天,我们的苦难达到了绝望的边缘。口袋里一个苏也没有了。我一早就步行出发——没钱乘车——去巴黎弄钱,即便是五法郎也好。” 在如此困窘的境地里,作曲家依然捕捉着自己对“荷兰漂泊者”的强烈印象。1841年7月,瓦格纳在讨价还价中售出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剧本大纲,这才有钱租来钢琴,开始作曲。仅用七周时间,他就完成了歌剧的全部音乐和配器。总谱的手稿边角,记载了作曲家辛酸痛苦的经历。 第二幕结尾处写着:“8月13日,明天我的经济危机又将开始。”第三幕结束处写着:“完蛋了。默东。1841年8月22日,处于痛苦与忧虑之中。”但是,瓦格纳似乎受到贝多芬的感召,在手稿上,他还写下了“在黑夜里,在贫困中,通过荆棘,走向光明”的字样。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剧情源于北欧传说:一个荷兰航海者,立誓要冒险绕过好望角。如果失败,他甘愿终身漂泊海上。魔鬼听后,便惩罚他永久在海上航行,只有找到一个真诚爱他的姑娘,才能结束无终止的漂泊。 歌剧从荷兰人到达挪威港开始。挪威船长的女儿桑塔久慕荷兰航海者,她与漂泊者一见钟情,海誓山盟。但荷兰人发现另一位叫埃里克的青年也追求桑塔,使误解姑娘薄情,毅然离去。桑塔痛苦地奔上临海峭岩,望着远去的帆影,跳海殉情。此刻,只见海波湍急,帆影顿失。在残阳余晖中,隐现出荷兰人与桑塔幽灵般的身影。他们拥抱着,出现在大海上空……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包括了歌剧音乐的主要主题,描述了戏剧的概貌和意境,是瓦格纳早期歌剧中的一篇著名的序曲。 弦乐组在高音区,以旷远的震青,烘衬着小号和木管单调的长音,勾画出一幅海景画图——白茫茫的海面上,旋流翻滚,风浪咆哮。在永不平息的大海中,荷兰人漂泊的帆船,从股股的圆号声部隐隐浮现。这支音调,孤寂凄凉。象是飘忽不定的幽灵,立于喧嚣的狂涛之中,没有归宿,没有依托:这时,从弦乐低声部涌出一股急流,很决就冲出海面,掀起皇天而立的浪壁水墙。铜管乐和大管以强劲的呼唤。发出荷兰人与风浪搏斗的呐喊。当海涛与乱云汇成难以分解的疯狂暄刚时,定音效的声声霹雳,将浓聚的水天炸开一道裂隙。小提琴飞驰而下的震音,平息了动荡的云水。 大海呈现出风平浪静的和谐面貌。大提琴与中提琴声部断续地飘出荷兰人残存的帆影。定音鼓三声微弱的敲击,海面上一片寂静…… 荷兰人的船只靠近了挪威港。” 一位久慕漂泊者的美丽少女跑来。她是挪威船长的女儿桑塔。她从柔美的英国管上唱出一支深情的歌。在节奏上它酷似荷兰漂泊者的主题。但起落婉转的音调,又融进了热恋少女的柔情。 这个旋律取自歌剧第二幕桑塔的叙事歌。”作为纯朴痴情的桑塔主题音调,它为序曲带来浓郁的抒情色彩。 定音鼓又唤来海上风暴。此时,喧嚣的海潮,与其说是大自然威力的显现,不如说是爱情的狂澜涌进了荷兰人与桑塔的心扉。管弦的绚丽色彩,在穹宇覆盖的大海胸膛上,在两位情人激荡的心田上,尽情地绘出浪涛与风雨的交响!一漂泊者虚幻的帆影,桑塔秀颀的身姿,几乎全部淹没在挪威港湾的水手号子声中… 风浪逐渐平静下来。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介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简介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作曲及编剧的一部大型乐剧,整个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共26年。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相关内容。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过去在地方上流传的一些北欧神话被视作邪教清理,残存的较为著名的有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和德国的尼伯龙根等,瓦格纳的《指环》就出于这部中世纪德国的民间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北欧神话与其他的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北欧神话中神的身上有着人性的一面,是有一定的限制,其本身也面临灭亡的命运。《诸神的黄昏》中就体现了这一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思想。当时,瓦格纳将这部叙事诗整理后打算写成歌剧脚本,却招来很多反对,多数人认为这样庞大的脚本无法配成音乐。但瓦格纳成功了,他用二百多个主导动机贯穿全剧,用明暗两条线来推进剧情的发展。 由于瓦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庞大,所选择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强度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极端措施保证聆听效果,故瓦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大公为他的《指环》能够上演特别出资建造拜罗伊特剧院(又名节日剧院,1872年5月22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多,于1875年竣工),其设计专为配合瓦格纳的要求,它将

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两次,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首演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当时,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莱茵河边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罗伊特发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内容介绍根据德国民间诗史《尼白龙根之歌》和北欧《沃尔松格传说》改编。铁匠齐格弗里德(班诺;福曼Benno Fürmann 饰)在一次陨石坠落后与冰岛女王伯伦希尔(艾丽西亚;维特Alicia Witt 饰)不打不相识,并且陷入爱河。之后他杀死了作恶巨龙,并用龙血沐浴让自己刀枪不入。可后背上一块树叶覆盖的地方没有沾到龙血成为了他的弱点。 齐格弗里德因杀死巨龙而被国王赏识,要将自己的公主妹妹(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 饰)嫁给他,但格弗里德已心有所属。为了达到目的国王在酒中加了药使他忘记女王爱上了公主。国王请他帮忙打败冰岛女王伯伦希尔,于是他戴上变形头盔,装成过国王的样子打败了伯伦希尔。伯伦希尔被他的“背叛”伤透了心,被迫嫁给国王。各怀心事的两对新人在同一天结婚。齐格弗里德最终会想起女王吗?四人将对面如何的命运呢?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组成序曲音乐把人们带到莱茵河底,三位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挑逗着代表邪恶的尼伯龙根家族的侏儒,当侏儒知道只要发誓永远抛弃爱情就可得到黄金,戴上用黄金打造成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齐、、唐、王、、、桧、、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他对主“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联齐抗。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无以自拔,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中国古代戏曲史模拟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戏曲史模拟题(共100分) 一、简述题:(共40分) 1、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10分 就戏曲艺术来说,给艺术形式设立一定的标准,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就叫做程式。实际上,不独戏曲,中国传统的文艺形式都存在程式这一问题,如律诗、绝句、词、等对平仄、韵角、字数的严格要求,骈文的上四下六,书法、绘画的点线组合都有一定的标准,只不过戏曲在程式化的运用上更广、频率更高,所以我们称之为程式化。戏曲的程式化包括剧本创作的程式化、戏曲舞台表演的程式化。 剧本创作的程式化表现在: 第一,故事情节的雷同化。 第二,人物性格的类型化。 第三,结构形态的定型化。 舞台演出的程式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动作的规范化. 脸谱的模式化。 服装的同一化。 出现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极度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缓慢发展是戏曲程式化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国戏曲虚拟化的艺术原则是程式化产生的内部原因。 2、论述元明水浒戏主旨上的差异及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15分 水浒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颗奇葩。由于元明两代社会意识形态和文人政治地位的不同,导致元明水浒戏主旨上的巨大差异和不同追求,即元代水浒戏对义的实践与明代水浒戏对忠的努力。 元代水浒戏:义的实践。 作品中梁山好汉行义的出发点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朋友间互相帮助、见义勇为。第二种类型是为了报恩而行义。第三种类型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义。作为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集团利益而舍生忘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表现在元代水浒戏中,他们反对的都是作恶多段的衙内、恶棍,但三者之间却又品格的高低之分。最后一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抛开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害得失,偏重于行为真正的正义性,甚至为了大义而灭小义。 惩善扬恶、行侠仗义是元代水浒戏中梁山英雄形象最突出的特征。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展开、戏剧主题的完成都是借助于他们的义举才赖以进行下去的,而这种义,在元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极其现实的进步性。 明代水浒戏:忠的努力。 明代的水浒戏既写出了梁山好汉的义,更写出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行义只是尽忠的铺垫和手段,是达到忠的途径和阶梯;它们也有对伦理道德的维护,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军与官军的对立,通过对官府中人的争取,从而实现与封建国家、与皇帝政治上的一致。 按照作品中人物极其行动划分,梁山好汉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除《水浒记》(许自昌)中宋江是作为受害者而被逼上梁山,戏剧动作多一些之外,其余的作品都是将其作为发号施令的山寨之主来塑造的。作为义军的首领,宋江虽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这是因为,第一,出于水浒英雄以义相聚和山寨的纪律严明他对其他人有绝对的支配力量,这就使得宋江的意志能够毫不费力地转化为这一武装

汉斯 瓦格纳

The chair制作过程视频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7f11115787.html,/v_show/id_XMjM4MDgzMDIw.html 汉斯瓦格纳,人物简介 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生于丹麦。1936年瓦格纳去哥本哈根当地的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设计。二战期间,瓦格纳进入雅各布森建筑事务所工作,主要负责室内和家具设计。是享誉世界的丹麦家具设计大师,一生创作了超过500多件椅类作品,制作超过2500个家具图样和近千幅家具草图,缔造众多经典,被称为“椅子大师”。他的作品专注于在追求人体最舒适的基础上挖掘材料的最大潜能,线条洗练、结构简洁,让人感觉极为亲切。 关于设计 瓦格纳主要设计手法是从古代传统设计中吸取灵感,并净化其已有形式,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 瓦格纳对设计精益求精,并不在意产量,丹麦是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对每种材料最合理的使用是每一位杰出设计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任何时候,瓦格纳都亲自研究每一个细节,瓦格纳尤其强调一件家具的全方位设计,认为“一件家具永远都不会有背部”。他是这样教别人买家具的:“你最好先将一件家具翻过来看看,如果底部看起来能让人满意,那么其余部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汉斯瓦格纳的一生 1914-2007 1936年他去了哥本哈根, 1936-1938年在哥本哈根的工艺学校学习,毕业后被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和莫勒(Erik Moller)邀请去为奥尔胡斯城市大厅设计室内陈设品和装饰物。1938-1942年,他分别在雅各布森和莫勒的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家具设计师。1943年他在奥尔胡斯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室

1943年,伦敦的TheRoyalSocietyofArts颁发给他皇家工业设计师的荣誉。他几乎获得了颁发给设计师的重要头衔奖项。此外,他的家具成为全世界主要的设计博物馆的收藏品,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他是全球公认最具创造力且多产的家具设计师。 1946年在哥本哈根设立了他自己的设计室 1946-1950年在哥本哈根工艺学校家具设计系教学 1984年他荣获丹麦女王授予骑士勋章 1995年他的艺术博物馆在Tonder开馆。 2007年1月26日去世。 代表作品 1944年瓦格纳受命设计一种木质椅,要求用最高的标准做成最弯曲效果的扶手椅,瓦格纳为此构思了多种方案,但始终不能令人满意,直到有一天看到中国圈椅时才茅塞顿开,于是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中国椅”、Y椅,以后数十年中瓦格纳一直从事“中国椅”的设计探索。另一种吸引瓦格纳的外国传统设计就是英国的温莎椅,当时已经有很多设计师在温莎椅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设计思路,形成庞大的“温莎椅系列”,但瓦格纳的诠释格外突就是他中国椅[1]于1947年设计的“孔雀椅”,“孔雀椅”一经展出,立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汉斯·瓦格纳椅子分析之——The Chair

中国戏曲史简要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与成熟 第一节中国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超越时空,虚拟手法,程式化,但遵循一个原则:美。 一、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追溯其来源。一般认为,戏剧源于模仿。1、仪式拟态:交感巫仪、图腾拟态、傩仪2、人化拟神:雩祭、腊祭、葛天氏之乐、《九歌》祭仪 二、先秦歌舞和宫廷演艺,以西周辉煌的《大武》为代表。 巫与优:宗教剧演员与非宗教剧演员1、《九歌》作为楚地的祭祀歌,本身就潜存了许多后来的戏剧因素。 2、“优孟衣冠”(1)优戏之始:“优孟衣冠”。优戏因“善肖人形容”,因而有了戏曲因素中最终要的“装扮性”,因而被很多古代研究戏曲的人认为是戏曲的重要源头,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乐人优孟,被我国古代戏曲研究家认为是我国戏曲表演的“始作俑者”。后世很多戏班也将优孟视为“戏神”加以供奉。 (2)“优孟衣冠”之于戏曲史的意义。A扮演之始:演员装扮人物进行化身表演是戏剧的主要特征之一。优孟扮演楚相孙叔敖,惟妙惟肖,扮演的非常成功,但是,这种扮演并不是戏曲扮演,因为戏曲不仅要演人之形容,更要在规定情景(戏剧情景)中“化身表演”。但是优孟是用自己的语气在“讽谏”,而非用孙叔敖的语气表演孙叔敖的生活,所以,优孟衣冠不是戏剧之始。B影响了后世戏曲的功能:后世很多人将“优孟衣冠”作为戏曲的开端,“优孟衣冠”的讽谏精神和政治目的为戏曲所继承,很多戏曲非常注重戏曲的讽世功能,主张戏曲应当起到积极的现实批判和劝诫功能。 第二节自秦汉至五代的戏剧 一、秦汉的百戏角抵戏 1、百戏。“百戏”一次出现在汉代。参考p13-14 2、角抵戏。《东海黄公》:产生于西汉时期,演出时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预定的情节进行打斗,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也是我国戏剧形成于汉代的重要标志。《东海黄公》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西京赋》,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总会仙唱”,使各种技艺融汇形成了后来戏曲容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二、唐代歌舞戏和优戏 1、唐代乐舞的背景知识及对“梨园弟子”的认识 唐代戏曲发展条件之一:宫廷乐部机构p18 条件之二:唐代的家班。P19 梨园弟子:梨园弟子在中国戏曲史上是戏曲从业人员的总称。名称始于唐玄宗时期,由于李隆基本人热爱表演艺术,他挑选太常寺坐部伎子弟三百人,亲自教授“丝竹之戏”,将他们安置在禁苑梨园旁边,所以他们被称为“梨园弟子”。后来又设宫女数百人,置于宜春北院,也称梨园弟子。 2、唐代优戏。唐代优戏演出频繁,最有代表性的是弄参军戏。 参军戏:唐代称为“弄参军”,是以表演当时官职卑微的“参军”的故事的雏形戏曲。最初在军队流行,后来流传至民间。上场人物有妻妾、参军、苍鹘等,人物形象鲜明,多以插科打诨、讽喻吏治为主要内容。中晚唐发展成为“陆参军”,戏剧性更为突出。 3、唐代歌舞戏。突出歌舞因素的歌舞戏有《大面》、《钵头》、《踏摇娘》、《秦王破阵乐》等。其中,《踏摇娘》是唐代歌舞戏的突出代表。P21 《踏摇娘》的表演,最初男扮女装,扮妻子的演员徐徐入场,边走边唱,以评说心中的苦,唱时还要不断的摇动身子,每唱完一段,有人合唱帮腔,扮丈夫的上场后,两个人作斗殴表演。丈夫虽然很凶残。但却醉步踉跄,丑态百出,从而形成一种滑稽表演,舞蹈,角抵相结合的舞台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