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加快发展磁浮交通,助力国家战略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报讯,8月6日,中国工程院“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与由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共同主办的“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京仪大厦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国内铁路勘察设计、高速列车制造、铁路工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骨干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部分地方政府交通建设管理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外磁浮技术开发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仕斌教授主持,“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钱清泉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工程院设立“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的背景。田红旗、乐嘉陵、刘大响、顾国彪等院士从空气动力、电磁控制等角度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于2002年率先建成世界上首条高速磁浮示范线,已安全稳定运行近13年,共计超过1400万公里,证明了高速磁浮交通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我国科研院所在车辆悬浮和驱动技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进行了几代样车的试制,已具备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的各种能力,后期应尽快建设一条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中等长度(150-200km)工程试验线,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产业链。同时,自2013年美国Elon Musk公布了一份关于

真空管道列车Hyperloop的方案以后,包括美国Hyperloop-one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开始高速真空管道列车的开发竞赛。2014年,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磁浮应用线路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国家的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不能再次落后于世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磁浮交通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中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丁叁叁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先进性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设置的必要性,阐述了“十三五”计划期间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开发的国家目标:将全面掌握自主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时速600公里工程化常导磁浮交通系统;建立完善的高速磁浮系统研发、制造、试验平台,形成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立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中国高速磁浮系统核心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搭建全链条自主化产业平台;在“十四五”期间争取示范工程,实现新型高速磁浮系统的产业化目标,打造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促进规模化效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计划在5年内建成中国的跨海真空列车项目。”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忠告诉记者。据介绍,该公司提出的跨海隧道技术方案与传统盾构隧道相比,投资显著节省,列车运行速度将来可以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重要的是这种列车完全对天气免疫。他们也考察了舟山群岛、长山列岛、崇明岛、平潭岛、海南岛周围的一些目标地,计划把海岛交通、旅游和海岛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其中舟山市表现出了巨大兴趣,双方正在就舟山到桃花岛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美国Magplane公司副总裁杜宾生先生介绍了磁浮飞机(Magplane)和超高速列车(Hyperloop)的开发情况,上海超导研究所的洪智勇先生对我国高温超导技术进展及我国超导材料的先进性进行了介绍。西南交通大学邓自刚教授报告了高温超导磁浮技术的研究进展。深圳地铁公司副总经理简炼以上海磁浮和长沙磁浮为例,建议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重大工程项目强力牵引,尽快促进我国高速磁浮技术的产业化。与会专家对高速磁浮交通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景、真空管道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景、磁悬浮及直线驱动新技术与新方案交流以及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或应用示范线推进方案等进行了研讨。

本次会议受到国内交通产业领域的高度重视,主要承担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中国铁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工程局,承担我国高铁列车制造的中国中车集团和全程参与我国磁浮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建设公司等国内主要铁路企业参加了会议。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712研究所等其他交通技术领域专家也参加了讨论。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先进性和发展前景吸引了一批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对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表示了深厚的兴趣,并投入力量研发。

本次会议还引起了国外高速交通机构的关注。美国磁浮飞机技术公司(Magplane)、美国联邦公路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综合交通研究所、中国铁道学会等对高速磁浮该技术给予了高度关注。浙江省经济建设

投资有限公司、舟山市普陀区政府作为高速磁浮交通管道技术的潜在应用项目单位,参加了研讨会。

此外,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要高校和深圳地铁公司、中航工业公司、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麦格勒夫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英磁新能源科技公司等产业集团和科技创新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议倡议成立我国高速磁浮交通产业促进与发展战略联盟,团结全国产学研优势力量,协作攻关,争取早日实现我国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工程应用,并建立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产业链,形成世界领先的高速和超高速磁浮交通产业能力,填补高速铁路和和航空系统之间的速度空白,为“中国智造”和“一带一路”战略作出重大贡献。

高速磁浮列车(包括真空管道)技术是提高地面交通速度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各国在交通技术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日本曾经以东海道高铁新干线210km/h的速度引领了一代高速列车的发展,使世界铁路从“夕阳产业”的暮气中获得重生。2014年,日本又在当年改变世界铁路历史的东海道通道上,开工建设505km/h的磁浮中央新干线,意欲引领新一代的高速轨道交通激流,其政治经济意义远超过了一城一地的交通解决方案本身。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国情谘文中呼吁“美国不能没有高铁技术”。目前美国以其极大的创新活力,正在开发面向未来的超高速交通技术。曾经开发并成功实现特斯拉汽车、卫星回收技术的马斯克公司,正在

开发Hyperloop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角逐中,技术领先往往是致胜的杀手锏。韩国曾经以市场换技术消化吸收法国TGV高速列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了时速380千米的KTX高铁列车,但因其发展进程落后于世界第一阵营的高铁技术系统,至今无一实现技术出口。

我国曾经以世界首条高速磁浮商业运营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领先世界,并拥有成功开发建设世界最大规模高速铁路网和最高运营速度高速列车的技术实力,有条件加快实现高速磁浮技术的产业化,在新一轮的世界交通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国家重视,项目引领、企业有效竞争。

面对国内外高速磁浮交通发展热潮与百舸争流局面,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设立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国内外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现状、应用前景、产业化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战略研究,提出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工程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规划建议。”我国磁浮交通技术的主要研发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国家磁浮交通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中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课题的研究与咨询。

磁浮列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方向

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方向 【摘要】磁浮列车近年来发展迅速[1],尤其是低速磁浮系统。美国General Atomics(GA)低速磁浮系统进展顺利,日本HSST也已经投入试运行,中国国防科大HSST系统样车已经做成,美国MagneMotion、Maglev2000以及SemiMaglev Urbanaut也是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正处于设计和试验阶段,Magplane最新设计也有低速系统的设计。开发低速磁浮系统,这是近年来磁浮列车发展的方向[2]~[10]。 【关键词】磁浮列车低速系统电动式永久磁体【Abstract】Maglev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low-speed systems. U.S General Atomics low-speed urban maglev is getting well on, Japan HSST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also China HSST has done its vehicle. U.S MagneMotion、Maglev2000 and SemiMaglev Urbanaut are also urban low-speed systems.Low-spped is a trend of maglev recently. 【Keywords】Maglev, low-speed maglev, EDS, permanent magnet 1、引言 德国的Transrapid磁浮列车技术已经工程化,日本高速磁浮JR-Maglev技术也走向成熟。磁浮列车的具有不同种类,经过各国科技工程人员主要是美日德中四国的努力,已经把磁浮技术发展到实用化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磁浮试验运营线,并且积极推进建设沪杭高速磁浮线路。近年来,美国磁浮列车技术发展很快,主要是General Atomics低速磁浮系统、MagneMotion、Maglev2000和SemiMaglev Urbanaut,均是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新的磁浮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热点:电动式磁浮系统(气隙大对轨道要求不是很高);永久磁体(磁体性价比高);市内低速磁浮系统(有广阔的市场);高温超导体(超强磁场)。中科院电工所正在研制永久磁体电动式导体板磁浮列车系统。 2、磁悬浮列车的分类 磁浮列车目前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悬浮原理的不同,磁悬浮列车大体上可分为电动悬浮型(EDS)、电磁悬浮型(EMS);根据磁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常导型、超导型、永磁型和混合磁体型;根据速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中低速磁浮(小于200km/h)和高速磁浮(500km/h);根据推进方式的不同分为直线同步电机型和直线感应电机型。世界各国主要磁浮系统的比较见下表。 电动型悬浮的机理是:运动磁体和它在导体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悬浮力,典型代表是日本的JR-Maglev和美国的Magplane磁浮列车。电动型悬浮的特点是:静止或低速运行时不能起浮;当列车运行达到一定速度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开始悬浮;列车运行速度越快,感应的磁场越强,悬浮力越大,所以列车对轨道的要求不是很高。日本的JR-Maglev已经工程化(达到500km/h的速度),Magplane于上世纪70年代用试验线成功地验证了原理可行性,并且设计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篇一: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xx年5月 目次 1总则12术语33运营组织63.1一般规定63.2系统运能设计63.3行车组织3.4行车速度3.5车站配线与车辆基地出入线3.6运营管理4车辆4.1一般规定4.2安全和应急设施4.3车辆与其它系统5限界5.1一般规定5.2限界的制定原则5.3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5.4限界图6线路6.1一般规定6.2线路平面6.3线路纵断面6.4辅助线、车辆基地线及道岔6.5线路标志及标线7轨道梁桥7.1一般规定7.2荷载67779910101212121415161616192122232325 7.4构造及系统设备预留、预埋要求288高架车站结构308.1一般规定308.2荷载308.3设计原则308.4构造要求319地下结构9.1一般规定9.2荷载9.3设计原则9.4构造要求10车站建筑10.1一般规定10.2车站平面10.3车站出

入口10.4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垂直电梯10.5安全栏栅、安全门与屏蔽门10.6无障碍设施10.7车站环境设计10.8 最小高度、最小宽度、最大通过能力11工程防水与防腐蚀11.1一般规定11.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1.3附加防水层11.4围护结构、细部构造防水11.5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防排水11.6高架车站和轨道梁的结构防水与防腐蚀12通风、空调与采暖32323234353737373940404141434545454647484849 12.3地面及高架线路5312.4空调冷源及水系统5312.5相关地面建筑5412.6通风与空调系统控制和运营5413给水与排水5513.1一般规定13.2给水系统13.3排水系统13.4车辆基地给排水及消防系统13.5排水设备监控14供电14.1一般规定14.2变电所14.3接触网14.4电缆14.5动力与照明14.6电力监控系统15车站设备15.1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15.2安全门与屏蔽门16道岔系统16.1一般规定16.2道岔类型16.3道岔设备16.4道岔设置原则16.5道岔安装原则17防灾55555657596060626567707175757677777881838485 17.3安全疏散8617.4消防给水8717.5灭火装置8917.6消防设备监控8017.7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8017.8防灾用电与疏散标志17.9防灾通信17.10火灾报警系统17.11救援保障18通信18.1一般规定18.2传输系统18.3公务电话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内容摘要: 摘要: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是利用电磁理论,采用直线电机牵引和列车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技术,具有高速、安全、环保等特点,在中长距离城际客运交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前景。本文简要地阐述磁浮的理论基础、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并针对沪杭磁浮项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消化吸收上海示范线的磁浮关键技术;通过技术谈判和交流合作,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坚定不移走机电设备国产化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目前沪杭磁浮工程可行性阶段,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选(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浮系统),并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地方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举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磁浮项目的进程。 前言 1 理论基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天然的磁性物质(如磁铁矿或磁铁等),由于特有的排斥或吸引特性,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电磁一直处于感性认识,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奠定了电磁科学基础。随后,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提出了电磁波的猜想。20年以后,赫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现代通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基础理论科学走向实践应用,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进步水平密切相关。1922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发明了电磁浮铁路原理,并于1934年8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项磁浮技术专利。 磁浮技术从悬浮方式上可以分为电磁磁浮(ems)和电动磁浮(eds)两大类[1]。 电磁磁浮技术是一种常导下的吸引式磁浮系统,即对车载的、置于导轨下方的悬浮电磁铁通电励磁而产生电场,磁铁与轨道上的铁磁构件相互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悬浮于轨道上,磁铁与铁磁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一般为8-12mm。列车通过控制悬浮磁铁的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间隙,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电磁式磁浮列车以德国transrapid(简称tr)型和日本的hsst型为代表,结构原理见图1。 电动磁浮技术是一种超导下排斥式电动磁浮系统,即当列车运动时,车载磁体(一般为低温超导线圈或永久磁铁)的运动磁场,在安装与线路上的悬浮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路面一定高度(一般为100-150mm)。通过直线电机来牵引列车走行。与电磁式相比,电动式悬浮系统在静止条件下不能悬浮,必须达到一定速度(约150km/h)后才能悬浮。由于间隙大,一般无须主动控制。电动式磁浮列车以日本mlx 型超导列车为代表。 2 磁浮技术进展 1969年,在工业界和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开始了大运量高速铁路研究(hsbstudien),随后生产了第一代磁浮列车transrapid-01,简称tr-01,车重5.86吨,4个座位,在试验线(660m)上进行了试验,最大车速90km/h。根据试验,对列车进行了不断改进,研制了tr-02(1971)、tr-03(1972)、tr-04(1973)、hmb2(1976)、tr-05(1979)、tr-06(1984)、tr-07(1989)、tr-08(1999)。1999年研制的tr-08型列车,净重92吨,长51米,最大速度500km/h,并在埃姆斯兰(emsland,tve)双环形试验线(31.5km)运行。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澳大利亚: 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控制系统 1.最优自动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从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著名的SCATS系统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使用,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采用这一系统。 SCATS系统的优点是其自动适应交通条件变化的能力,通过大量设在路上的传感器以及视频摄像机随时获取道路车流信息。ANTTS是其重要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几千辆出租车装有的ANTTS电子标签与设在约200个交叉路口处的询问器通话,通过对出租车的识别,SCATS系统能够计算旅行时间并对交通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 澳大利亚的先进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叫TRIRAM的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道路网来预测交通行为以及新的交通流量。 2.远程信号控制系统(Vic Roads) 交通控制与通信中心(TCCC),不仅使用SCATS系统进行交通信号灯控制,而且还采用其它系统进行事故检测和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是交通拨号系统,该系统通过普通的电话线,TCCC能够连接到50个偏远的受控交通灯,可以监测这些信号灯的状态改变它们的参数,为偏远路口的信号控制提供了便利。 3. 微机交通控制系统(BLISS) 该系统最主要的优点是运行于普通微机上,并可控制63个交通灯,目前在布里斯班已超过500个信号灯采用BLISS系统进行控制。 道路信号系统 道路信号系统是交通控制中心与机动车通信的基础。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交通管理中心运行车辆间的信息交流,该系统使用900MHz的频率通过路旁询问器与车内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电子标签通常是简单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当被询问时可返回一个可被识别的信号。该系统最普通的应用是车辆的不停车收费。 路旁信号系统的公共优化系统,通过与BLISS系统相互作用,可保证公共汽车到达路口时总保持绿灯,从而可减少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公共汽车的运行安排表,当一辆车运行晚点的话,通过特殊的措施应能保证该车获得优先行驶权。 系统通过一种设在道路中间的特殊的称量质量的装置与中央控制中心通信,驾驶员不用减速或采取其它特殊操作,即能确定重型载货车的装载量是否符合要求。 车辆监控 视频数据获取系统运用视频摄像机监测、识别和计算交通量,已在澳大利亚广泛地应用。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政策支持思考

对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政策支持思考 智能交通(ITS)产业是一个技术基础和管理对象都非-常复杂的高新技术集成产业。虽然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制订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就智能交通产业来说,它与一般的高新技术产业有显著区别,因此,-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1、智能交通产业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1)涉及面广、带动性强 智能交通产业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它的发展不仅涉及多个行业,而且将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首先将带动机电产业的发展。由于智能交通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来实现,如交通信息采集设备、通信设备、发布设备等。因此,必然会促进-机电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以满足智能交通的需要。其次是带动通信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送等环节是基础。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尤其是因特网上,-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这将使其服务功能大大加强。再次,促进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产业的发展。智能交通的核心之一是数据和信息处理中心。这将带动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不断的发展及改进以适应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因此,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 (2)资金需求的持续性、长期性和规模性 智能交通产业的投资分为两个领域: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而基础设施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系、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电子收费系-统(ETC)、公交管理系统(APIS)、应急管理系统(EMS)等,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表现为资金需求的持续性、长期性和规模性。如美国1991--2010年用于ITS发展规划的资金投入预计为400亿美元。日本1996m2015年间用于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构想的资金投入预计为7.8兆亿日元。和一般的交通建筑设施不-同,智能交通系统的周期长,具有一边使用、一边建设的特-点。这是因为智能交通作为高科技产业,必然紧跟技术潮流-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需要持续性和长期性的资金供给,以支持智能交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升级改造。 (3)技术的集成性和知识产权的复杂性

中低速磁悬浮与轻轨、地铁的比较

中低速磁悬浮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1934年他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53年完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对磁悬浮运输系统进行开发,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磁悬浮列车与传统轮轨列车不同,它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导向和驱动。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小于200km)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非常低。此外,磁悬浮列车还具有速度高,制动快,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振动小,舒适性好等优点。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造价攀升的情况下,中低速磁悬浮线的性能价格比好的优势得以显示出来。 1磁悬浮技术的种类 目前,载人试验获得成功的磁浮列车系统有3种,它们的磁悬原 理和系统技术完全不同,不能兼容。 (1)用常导磁吸式(EMS进行悬浮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以德国的TR( Trans rapid )磁浮列车系统为代表。TR 采用常规电导吸引的方式进行悬浮和导向,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mm左右;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直线同步电机驱动。我国上海 机场磁悬浮线就是引进的德国TR系统 (2)采用超导磁斥式(EDS进行悬浮和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 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以日本的ML系统为代表。车上的超导线圈在低温下进入超导状态,通电后产生很强的磁场,列车运动时,超导磁体使线路上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也将产生磁场,并与车上的超导磁体形成斥力,使车辆悬浮(悬浮高度较大,一般为100mn左右)。列车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线性同步电机进行驱动,同步电机定子三相绕组铺设在地面线路两侧,无需通过弓网受电方式供电。

磁悬浮的前景展望

1真空磁悬浮列车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在未来两三年内,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千米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实验模型,10年之后可能投入运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2万千米。 2声悬浮 声悬浮是通过声音压力波使物质悬浮在稀薄的空气中。和电磁悬浮技术相比,它不受材料导电与否的限制,且悬浮和加热分别控制,因而可用以研究非金属材料和低熔点合金的无容器凝固。声悬浮现象最早是1886年被发现的,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声悬浮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很有潜力的无容器处理技术.声悬浮是高声强条件下的一种非线性效应,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驻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竖直方向的悬浮力以克服物体的重量,同时产生水平方向的定位力将物体固定于声压波节处。 3.发展前景问题 由于磁悬浮系统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向导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降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级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轨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都有影响。每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的间世, 都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回顾交通工具发展史, 我们发现汽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长途运输能力差, 且日益增多的汽车数量使交通拥挤堵塞现象越来越严重,常规轮轨列车的运输量大, 但运行速度慢, 运行噪声大, 爬坡能力低, 高速轮轨列车要求轨道有很高的平整度, 在高速运行时, 能量消耗大, 铁轨和车轮的磨损很严重, 从而导致维修费用昂贵。飞机运行速度快, 但运精量小, 且事故往往是致命性的,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相对而言, 它有多方面的优点, 如高速, 运输量大, 安全,舒适, 无噪声等。综合各种因素,就目前而言,磁悬浮的发展是最有潜力,最有发展必要的。 纵览磁悬浮列车在世界上的发展状况, 一可以看到由于磁浮运输系统具有无轮轨接触、速度高、噪音小、能耗少、维持费用低、安全舒适等一系列优点, 使磁悬浮列车特别适于城市间或城市内的中短途交通运输, 并将成为介于传统火车、汽车与飞机之间的一种有力运输工具、日、英、美、加、苏等) 都已经或正在考虑将磁悬浮列车投入实际运营 世界上已开发的主要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现状及其速度适应范围归纳于表 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前景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磁悬浮系统的研发和建设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上. 我国磁悬浮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 尤其是工程层面的工作.不过, 我国通过中德技术合 作于200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用高速磁悬浮线路, 即上海浦东机场线, 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磁悬浮技术的研发.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我国已经逐步具备了再创新的能力. 例如,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原国家科委正式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由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 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电工所、西南交通

说明文阅读《高速磁悬浮列车》

说明文阅读《高速磁悬浮列车》 (1)近日,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正式拉开序幕。 (2)2016年10月21号,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启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项目的研发。近日,科技部认证微博再次发文称,该项目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实施,将建成一条长度不少于5公里高速磁浮的试验线,研制一列设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列车。与国外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最终建成具有影响力的高速磁浮运输系统协同创新与集成化试验平台。形成国际领先的标准规范体系和综合评估及评价方法。 (3)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在磁浮方面领先的是日本和德国。日本采用超导磁浮,最高试验时速603公里;德国采用常导磁浮,最高试验时速505公里。上海的磁浮线路采用德国技术,运营时速430公里。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科技部表示,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使磁浮交通运营的速度达到一个新高度,更进一步提升磁浮交通的舒适度,降低运行能耗,为后高铁时代做好前沿技术的储备。 (4)尽管中国铁路网尤其是高铁网的运营和再建规模、系统很大,但地域广、人口多、中东部地区城市密集的特点,使得中国的点对点大容量高速旅客的运输需求很大,比如上海到北京,成都和重庆之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认为,磁悬浮技术是一种点对点大容量的运输技术,可以作为现在高速和城际铁路路网系统的有益补充。 1、(2分)与外国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我国研发的高速磁浮项目的优点是什么? 2、(4分)高速磁浮项目的实施有哪些益处? 3、(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与国外同类高速磁浮相比,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 4、(3分)是什么“使得中国的点对点大容量高速旅客的运输需求很大”?

智能交通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应用——引领时代前行之匙 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132201 姓名:董文瀚 学号:1113220103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摘要 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 GNSS appears as one of the most flexible and cost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 ETC systems both for urban and roads networks. 智能交通技术(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 SAFESPOT is an Integrated Project co-fund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under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eSafety Cooperative Systems for Road Transport". Today's visions of future cooperative traffic systems are based 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s well as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载电源系统

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载电源系统 李健鸣(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上海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简述了高速磁悬浮列车车载电源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详细阐述其系统的各个基本组件、部件的结构及功能。 关键词:高速磁悬浮;车载电源;升压斩波器;配电;磁悬浮列车 0 引言 我国在本世纪之初引进德国技术,在上海建设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线。上海引进的常导高速磁浮车辆是整个高速磁悬浮交通的核心技术之一,而车载电源系统又是车辆的核心技术之一。经多年运行,显示出该技术的优越性。本文介绍该车载电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车载电源系统结构和功能 上海磁悬浮列车采用了如下的供电方案:列车在速度小于20 km/h时完全由供电轨供电;列车速度在约20~100 km/h时由地面的供电轨与列车自带的直线发电机联合对车辆供电;在列车速度大于100 km/h时完全由直线发电机供电;车载蓄电池作为列车紧急或故障运行情况下的电源;在使用涡流制动器紧急制动时,高速运行段(速度大于约150 km/h)电能由直线发电机提供,当较低速度时直线发电机电能不能满足涡流制动需要,此时由蓄电池与直线发电机联合提供电能,紧急制动过程中不使用供电轨向列车供电。 每一节车的车载电源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4套相互独立的440 V直流电源,每套最大容量为128 kW; ②4套相互独立的24 V直流电源,每套容量为1.6 kW; ③2套相互独立的230 V三相交流电源,每套容量约为5.5 kW; ④1套外部440 V直流供电电源。440 V电源是车上的主电源,24 V电源与230 V电源都是通过相应的变流设备从440 V电源变换得到的。24 V电源是车上的控制电源,主要向控制设备供电。每套440 V电源与24 V电源上都接有一组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440 V电源与24 V电源都有较大的冗余,当部分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对车辆的供电。230 V电源则主要向车上与安全无关的用电设备供电,它在每节车上没有冗余。 1.1 基本组件及结构 整个车载电源主要包括如下组件: ①440 V直流车载电源基本组件。它包括的部件为:440 V车载电源开关箱;440 V蓄电池箱;蓄电池通风机;升压斩波器。 ②24 V直流车载电源基本组件。它包括的部件为:24 V蓄电池箱;蓄电池通风机;DC-DC 变流器;24 V车载电源配电柜;24 V车载电源开关箱。 ③230 V交流车载电源基本组件。它包括的部件为:230 V车载电源开关箱;230 V车载逆变器及230 V车载电源配电柜。 ④外部供电基本组件。它包括的部件为:外部供电车载电源;开关箱受流器;受流器的气动控制组件。 车载电源供电部件的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加快发展磁浮交通,助力国家战略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报讯,8月6日,中国工程院“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与由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共同主办的“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京仪大厦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国内铁路勘察设计、高速列车制造、铁路工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骨干企业的专家出席会议。部分地方政府交通建设管理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外磁浮技术开发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仕斌教授主持,“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钱清泉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工程院设立“高速磁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的背景。田红旗、乐嘉陵、刘大响、顾国彪等院士从空气动力、电磁控制等角度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于2002年率先建成世界上首条高速磁浮示范线,已安全稳定运行近13年,共计超过1400万公里,证明了高速磁浮交通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我国科研院所在车辆悬浮和驱动技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进行了几代样车的试制,已具备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的各种能力,后期应尽快建设一条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中等长度(150-200km)工程试验线,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产业链。同时,自2013年美国Elon Musk公布了一份关于

真空管道列车Hyperloop的方案以后,包括美国Hyperloop-one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开始高速真空管道列车的开发竞赛。2014年,日本东京至大阪的高速磁浮应用线路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国家的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不能再次落后于世界。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磁浮交通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中国中车青岛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丁叁叁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先进性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设置的必要性,阐述了“十三五”计划期间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开发的国家目标:将全面掌握自主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时速600公里工程化常导磁浮交通系统;建立完善的高速磁浮系统研发、制造、试验平台,形成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立具有国际适应性的中国高速磁浮系统核心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搭建全链条自主化产业平台;在“十四五”期间争取示范工程,实现新型高速磁浮系统的产业化目标,打造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促进规模化效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计划在5年内建成中国的跨海真空列车项目。”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子忠告诉记者。据介绍,该公司提出的跨海隧道技术方案与传统盾构隧道相比,投资显著节省,列车运行速度将来可以超过1000公里每小时。重要的是这种列车完全对天气免疫。他们也考察了舟山群岛、长山列岛、崇明岛、平潭岛、海南岛周围的一些目标地,计划把海岛交通、旅游和海岛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其中舟山市表现出了巨大兴趣,双方正在就舟山到桃花岛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智慧城市系列之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

第二章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ITS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是交通运输领域各种高科技技术系统的一个统称。凡是运用高新科学技术手段组成的、旨在改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问题的各种技术系统,都可称为ITS。相关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改善交通状况主要是指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提高汽车行驶性能;缓解交通问题主要是指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ITS这一国际性术语于1994年被正式认定。在此之前,美国称这类技术或相关研究项目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日本将这类技术称为UTMS、VICS等;欧盟则称之为“道路交通信息技术(RT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ITS设立的专项叫ISO/TC-204,使用的术语是“TICS(交通运输信息与控制系统)”。 第二节ITS在美国 美国在60年代末就已研究开发电子导行系统ERGS(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后来,美国发现欧盟、日本都在致力于研究应用高新技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课题;又考虑到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许多军用高科技成果可转向民用,故中断了相关研究。1989年,由联邦运输部向国会提出了一个研发运用高科技成果改善道路交通的长达30年的战略计划,定名为IVHS,并投资300多亿美元组织全国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产业界(包括众多咨询公司)投入这项研究。 1. IVHS战略计划 (1)1989年IVHS战略计划 1989年美国制定了IVHS的研究总目标、研究的分系统及研究内容等。确定其研究目标是: ①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建立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提高城市道路与城际高速道路网的运营效率。 ②通过车内、车外信息系统,向驾驶员提供交通状况及驾驶所需有关信息及行驶路线导行信息,使车辆可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 ③用车内安全报警系统提高驾驶员注意力,提高交通安全性。 ④用安全报警系统、辅助驾驶系统、车辆辨识系统等提高货车等商用车的运行效率、安全性与可靠性。 ⑤用出行信息系统给旅行者提供各类交通信息,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使出行方便、畅通、舒适。 ⑥改善车辆在道路上的运行状态,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⑦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设施新产业。 战略计划中的IVHS分成四个分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简称ATMS)、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dvanced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在传统的交通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系统,它实现了人-车-路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最终实现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国外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现状;趋势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a new transport system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It realiz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 - vehicle - road,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real-tim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and ultimately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In the paper, the author gav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the cont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ntroduce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TS in America, Japan, Europe and China.On the basis of above conten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ITS was summarized.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需求的日益增加,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各国政府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以及道路使用的舒适程度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智能交通系统(ITS)应运而生,并且已成为公认的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特别是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 2.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指的是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从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可看出,ITS即为信息、传感、通信与控制技术综合运用的产物,其目标是解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与有限道路资源间的矛盾,使道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人的出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 ITS的目标和功能为安全性、畅通性、环保性和舒适性。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保持道路交通畅通;提高运输网络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与传统的提高交通运输水平手段相比,ITS不是单纯依靠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消耗大量能源来实现上述目标和功能,而是在现有或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将

【CN110049468A】一种中高速磁浮列车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3665.1 (22)申请日 2019.03.14 (71)申请人 北京交通大学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 村3号 (72)发明人 刘湘黔 徐洪泽 张文静 岳强  杨光 仲维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代理人 黄晓军 (51)Int.Cl. H04W 4/42(2018.01) H04W 4/44(2018.01) H04W 76/10(2018.01) H04B 10/25(2013.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中高速磁浮列车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高速磁浮列车的车地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车载无线电系统,以及设置 在轨道沿线的分区中的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无 线电基站和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车载无线电系 统通过38G无线电与无线电基站连接和通信,无 线电基站将接收到的列车信号通过光纤网络传 送至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分区无线电控制单元 将接收到的列车信号传输给分区安全计算机、牵 引控制系统和中央无线电控制单元,实现车地信 息传输。本发明的系统通过采用通信分区与运控 分区交错布置,车地通信的跨分区交接和运控系 统的跨分区交接分开执行,降低了因通信连接失 败而导致的运控分区交接失败率,从而降低了牵 引切断和紧急制动次数,提高了线路准点率以及 乘客舒适度。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10049468 A 2019.07.23 C N 110049468 A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经济特性

磁悬浮机车及技术经济特性 魏庆朝,冯雅薇(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翃北京 100044) 施翃翃(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37) 摘要:直线电机已开始在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介绍了直线电机的分类、3种典型的磁悬浮铁路和直线电机驱动的轮轨交通,对上述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上述交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直线电机;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适用范围 The Modes and features of the Transit Systems Driven by Linear Motor WEI Qingchao1, FENG Yawei1, SHI Hong1,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 Beijing Urban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Linear mot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Meglev transit system and rapid rail transit system for years. The transit systems driven by linear motor are classified as Maglev system and wheel-rail system. The typical Maglev system includes Japanese MLX system, German TransRapid system and Japanese HSST system.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tures of these systems are compared and the suitable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se systems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Keywords: linear motor; Maglev;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suitable application fields 1、引言 从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算起,轨道交通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运输方式不仅在诸如速度、密度、重量等性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轨道交通方式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快速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单轨等多种方式。牵引方式历经蒸汽牵引、内燃牵引、电力牵引等阶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又发展出直线电机牵引的交通方式,包括磁悬浮铁路、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磁悬浮飞机等。该交通方式目前正在迅速发展,将来会成为本世纪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本文介绍以直线电机作为牵引方式的新型客运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最后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系统提出发展建议。 2. 直线电机及分类 2.1 直线电机原理 传统的轮轨接触式铁路,车辆所获得的牵引力(或称驱动力)、导向力和支承力均依靠轮轨相互作用获得,电传动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的牵引动力来自于传统的旋转电机。直线电机交通系统不使用传统的旋转电机而使用直线电机(liner motor)来获得牵引动力。可以

…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A (B12057)》课程考核 答题纸封面 姓 名 张威 学 号 14110203054 班 级 交工1402 考 试 科 目 智能交通系统 考 试 时 间 注意:此半页本科生请勿填写

论未来人类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智能交通是由汽车产生,并由汽车产品的需要形成的。现在,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也正在世界各地进行路试。随着汽车的不断进化,政府对于交通的控制、交通的安全以及人的驾驶行为等一系列智能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现代电子通讯控制技术,把交通的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可以解决交通面临重大问题的系统。经过 20多年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那么何为交通的三个要素呢?它包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了解了什么是智能交通系统以后,在网上调查了一系列的资料以后,我谈谈我对于人工智能交通系统的展望,也可以说是一种猜想,也许可能会不符合现实,但是要知道在科技发展如此高速的今天,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那都是不可限量的。 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欧洲、美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做了非常多的规划。 首先我猜想的是道路这一方面。既然提到了交通人工智能系统,那众所周知,道路肯定是最关键的啊,道路的质量会更加的优化,尤其是会增加更多的高科技元素,比如路面防滑系统,这样就避免了在雨雪天气里发生交通事故,这个路面防滑系统是有计算机控制的,等到了雨雪天气计算机就会增大路面防滑系数,即增大了摩擦阻力。再就是还会减少地面灰尘的浓度,因为不会再采用传统的沥青和水泥,混凝土铺设路面而是采用一种可吸附材料,这个在材料领域刚研发出来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路面温度都可以随意控制,不会再出现夏天可以在马路上煮鸡蛋的事情了,对于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路面会设置温度感应器一旦超过某个温度限值计算机就会自动进行降温,这样也避免了很多的意外交通事故。 其次我猜想无人机一定会出现,而且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无人驾驶的汽车一旦出现,首先可以受益于它的就是大众,无人汽车出现,必然会降低了乘车费用,使出行变得更加便利,而且不用再为那昂贵的路费而焦头烂额。而且提高了乘车的安全性,不用担心司机的疲劳驾驶的情况再次出现。但是要想实现无人机的大规模的运行,首先就需要制造出对应的可用于无人驾驶的汽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