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篆刻教案阴阳文

【篇一:篆刻教案】

第一课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印章的起源及其功能,通过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发展

演变来认识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了解印章使用方法的变迁,熟悉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及其名称、用途。初步认识印章艺术的审美原理与审美依据,为以后的技巧训

练和欣赏体验打下基础。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变,概括介绍印章的起源与功能、性质,以及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转换。

第二部分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种类,介绍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发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

第三部分为印章的审美特点,简要介绍实用印章的审美价值及其来源,这是构成篆刻艺术审美原理与技法原则的基础和依据。

3.重点和难点

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演变而来的,篆刻创作的许多审美

原则、技巧标准以及常用术语,也都是从古代印章承袭延续而来。

因此,在学习篆刻的初期,应该首先对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情况有

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重点是古代印章的种类及风格样式。

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式技巧的

要求十分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欣赏标准,基本上是建立在

形式技巧的优劣这一基础之上的。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

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

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

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二、教学资料

词语解释

[印章] 古人对刻有文字并用来压盖痕迹为凭信标记的用品的统称。

印章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印章都称为“玺”,所以印章又称“玺印”;秦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称“玺”,除此之外

的官私印章一律称“印”,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国

家大印仍刻成“中华民国之玺”;从汉代开始,官私印章的名称逐渐

增多,除称“印”外,也有官印称“章”或称“印章”的;唐代以后因印

章改用红色印泥钤盖,所以官印有些称“记”或“朱记”;又由于玺印

一直具有取信证明的作用,因而古代印章中有称为“信玺”或“印信”

的情况;唐宋以来,公私印章经常被用在图画书籍上作为鉴藏标记,于是人们习惯上又将印章称“图章”,但一般用于日常口语中。

[官印] 指政府颁发给各级官吏用以证明身份权力的印章。这一制度

从古到今一直沿用不断。官印的文字内容为官职名称或机构名称,

具体的形制、风格及

制作方法则各时代有所不同。

[私印] 指私人制作和使用的印章。私印从用途上分为两部分:一部

分是日常应用的取信证明;另一部分是作为艺术创作而使用、收藏

或鉴赏的作品。私印的文字内容比较多样,有姓名印、字号印、斋

馆印、收藏印、闲章及图像印(肖形印)等,形制和风格也是丰富多彩。 [篆刻] 在狭义上,篆刻专指元代以来文人艺术家以审美追求为目标

的印章创作及作品,“篆”指对篆书字形的运用塑造;“刻”指制作方

式由镌刻来完成。由于古代的各类实用印章也包含篆字和凿刻这两

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广义上,古代的所有印章也可以统称为篆刻作品。

三、教学建议

本课介绍的内容都是学习篆刻所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即使学生以

后不从事篆刻实践,仅从欣赏古代文物和艺术的角度出发,也是十

分必要的文化历史常识。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同

时与作品相对照,争取能够对教材所介绍的各类印章品种及相关知

识形成比较清楚和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篆书的发展源流,熟悉并能够辨认古代篆书的主要风格种类及

其代表性作品。

认识印章文字与篆书的关系,了解印章文字在创作应用中的灵活性

与基本原则。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篆书源流,概括介绍了汉字早期的发展,以及篆书书体

的主要种类、风格与演变情况。

第二部分为印章文字与篆书,介绍了印章文字与篆书的关系,对于印

章文字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原则也作了概括分析。

3.重点和难点

对于学习篆刻来说,熟悉篆书的不同种类与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了解篆书的结构规律与风格变化,才能比较正确地在篆刻创作

中选择并运用篆字,或者对古今篆刻作品作出评价与鉴别。因此在

本课的学习中,应该把对篆书基本特点的认识理解作为重点。

在对印章文字的认识上,需注意从整体形态和体势上理解印章文字

与篆书在结构上的一致和风格上的差异。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印章

文字虽然变化丰富而且灵活,但有一定法则约束,并不是随意改变

和臆造,学习篆刻必须遵循篆书的自身规律和传统的习惯。

二、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篆书] 篆的本意指器物边缘的条形花纹,有连续绵延之意。秦始皇

废除六国文字,命李斯等人根据原有的秦国字体改造整理,颁市了

一种新的标准字体,其点画延伸婉转,故名篆书,并将秦朝统一前

的各种字体统称大篆,而将秦朝颁布的新字体称小篆。从汉代开始,通行书体变为隶书、楷书,后人写篆书,都脱不出大篆、小篆这两

个类别。

[简牍帛书] 简是用竹子或木头削成的细条,牍是较宽的薄木片,帛

是丝织品的统称。在纸张被用作书写载体之前,简牍、丝帛是供书

写的主要材料,因此,保存至今的春秋至汉代的墨迹,基本都是写

在简牍或丝帛上面的。

[鸟虫书]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长江流域各诸侯国的一种装饰性字体。其特点是结构均衡整齐,字形修长,并且在笔画两端增加龙、凤、鸟、虫、鱼等形象,主要使用在青铜器铭文中。到汉代则在印章中

还有延续使用。

[碑额] 指碑刻上端正中隆起部分,通常刻有该碑的全称。汉代盛行

立碑之风,但碑文绝大多数用隶书书写,而碑额上的全称一般都用

篆书题写。汉碑额题字风格多样,艺术价值很高,而且与汉印文字

有相通之处,体现了汉代篆书的成就水平。

第三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古玺概念及其种类,对古玺的风格面貌与文字特点形成比较清

楚的感性认识。

了解秦代对印章制度与用字原则的规定,熟悉秦代官私印章的基本

特征及形制种类。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古玺的范围、形制、种类及文字特点,同时分析古玺

在章法布局上的处理手法及艺术效果。

第二部分介绍秦朝的印章制度,秦代官私印章的差别,以及秦印在

形制、风格、文字各方面的艺术特征。

3.重点和难点

本课内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古玺和秦印形成比较明确的辨认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述古玺和秦印的差别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由于本课是学生接触古代印章的开始,所以会有陌生感,对印章文

字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版认真阅读和理

解课文,从而对古代印章加强认识,培养兴趣。

二、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官玺] 春秋战国时期由各诸侯国当权者颁发给各级官吏的玺印,用

以证明身份和权力。官玺上的文字多为官职或机构名称,白文、朱

文都有,印面形状也不统一,这种情况与当时诸侯国各自为政有关系。

除了布局的灵活多变外,官玺的最突出特点是文字。当时各国的文

字在结构和使用习惯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反映到玺印中则形成不同

的风格。不过对于这种文字和风格的差异,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专

业知识和攀赏经验才能够辨别和把握,初学篆刻则应当首先掌握古

玺的共性以及古玺与其他时代印章在风格上的差别。

[私玺] 私玺是相对于官玺而言的,除政府颁发给官吏的玺印外,其他皆为私玺。私玺在文字风格和印面形制上都与官玺差别不大,只是

通常要小一些。私玺上的文字多数是姓名和成语,主要用做货物交

易流通过程中的凭证,或手工制作器物(如陶器、漆器)上的署名。

[秦官印] 秦官印指秦朝帝王所用玺印和政府颁发给各级官吏的印章。由于秦朝的文字及制度上承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下启汉代,所以除

了秦朝的印章外,古玺中的秦玺和西汉初期的印章,也都具有秦印

的风格。

秦官印最主要的特征是从形制到文字都具有统一的风格面貌,具有

一种严谨庄苇的秩序感。具体表现为字形方正均衡,布局用界格均分,印面多为方形而且大小基本相同,一般都采用白文形式,朱文

秦印极其罕见。

[秦私印] 秦私印在文字与风格上都同官印相一致,只是内容皆为姓

名或成语,形制上比官印小,印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圆形及椭圆,比官印更为丰富。

2. 作品资料

【篇二: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一、篆刻教案教学目的篆刻教案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

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

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

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

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

--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

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

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

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

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

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

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

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

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

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

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

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

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

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

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

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

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

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

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

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

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

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

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

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

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

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

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

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①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

答所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写印稿: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

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

不是碳素墨水)写印

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

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

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

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

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

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

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

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

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

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的办法。

四、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

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

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

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w_19rsken3hl.html

/w_19rs29v5k1.html

【篇三:篆刻教案】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

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

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

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

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

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

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

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

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

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

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

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

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比较善于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比如我开发的另一校本课题《当寿山石遇见篆刻》。一听这课题,

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福州是寿山石之乡,关于石头的文化就有

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篆刻对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

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学生对个性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篆刻刚好满足学生对自己名字的个性化表现。同时篆刻活动能帮助

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

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审美情趣

得到提高。并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金钱至上,许多民间艺术精华在消亡,全世界都在呼吁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

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

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

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

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

践课。

四、教学过程

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

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

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

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

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

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先尝试用铅笔、

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

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

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

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用

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

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

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

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篆刻校本课程

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

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

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

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

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

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

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

刻刀、印材、印泥、钤印用纸、笔、墨、砚、镜、砂纸和油石、印规、印床和印筋、棕刷和拓包、工具书

四、授课安排:18课时

五、作业安排:

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

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

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

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

(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

(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

(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

(四)篆刻的五个内容4课时

a、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索。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

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

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

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

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

b、章法。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

人寻味。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

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冲刀”

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

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

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

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

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9课时

a 准备阶段,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

b 设计印稿,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

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

c 篆印于石,用“水印渡稿法”上石。

(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

(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

(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 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

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

f 边款的刻制,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六)、交流与评价 1课时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