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

企业简介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我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创新之区。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平方公里。将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通过10-15年的开发建设,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使其成为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体制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发展的先导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1、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的新蓝图

园区土地利用类型图

园区特点

综合分析苏通科技产业园,可概括为“区位独特,规划一流,开发科学,产业先进,生态优先”五个特点。

①区位独特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大桥北翼,是江苏沿江、沿海发展的交汇点,地处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中心点,距上海、苏州一小时以内车程,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的“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路规划上,新增一条线路,在园区内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园区与开发区站

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园区;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全部进入园区。在道路交通方面,具备“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是沿海高速,一横是宁启高速;具有“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这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园区与上海和苏南以及南通的主城区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核心圈。

②规划一流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由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邦城公司坚持区域协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等原则,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创新“延续、整合、联动、覆盖”策略,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整个园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区”。

一核,即中央绿核。

二带,即贯通园区南北,以及斜向由区域绿心延伸而出的两条生态绿带。

三廊,即依托现有河道,分别自西、南、北三个方向汇聚至区域绿核的中央绿荫廊道。

四区,即区域中心、居住生活区、商务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区。

③开发科学

苏通科技产业园由中新股份(CSSD)、南通开发区、省农垦集团,按照51%、39%、10%的股权比例,组建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有限公司,遵循“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远近结合、由西到

东、由北向南,分三期对园区进行开发。一期开发苏通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高科技工业区等功能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为平方公里。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的品质,面积为平方公里。

④产业先进

苏通科技产业园将借助长三角丰富的科技、教育、信息等雄厚资源,发挥毗邻上海、苏南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促进形成与长三角其他产业园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并依托既有的产业基础,围绕“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和较大产业规模”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园区综合实力提升,重点形成“两主三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两主”,一方面是海洋及港口工程装备制造,包括港口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勘探和油气开发技术装备,特种船舶及配套装备,深远海探测技术、救助、运载、作战技术装备,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装备制造,包括风电、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一代储能电池等产业。“三辅”,一是高端电子信息业,包括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包括激光显示、碳纤维、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三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包括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医疗装备等产业。

⑤生态优先

生态型是苏通科技产业园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土地利用方面,倡导“疏密有别”的建设布局,选择承载力较强的地块集中开发,反对蔓延式开发,留出更多自然生态用地,重视水域和滨水利用,开发中将保留80%左右的水体;在交通方面,将公交系统发展与城市开发相结合,开发强度越大的地方,离公交站点就往往越近。设计了完善的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慢行系统,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的短距离通勤交通;在景观系统规划方面,注重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绿地的宽度和面积以保证大多数本地鸟类的活动空间,同时加强垂直绿化,保持绿化体系的延续;在能源利用方面,考虑开源节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在供水上,除了传统的水源,强调了对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包括雨水和再生水。在排污上,强调各类污水的分离,同时利用保持良好的湿地系统,提高水资源自净能力。

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30万,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将用10年的时间,开发建设成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

?规划理念:

2、园区概念规划

园区总体规划图

园区用地规划图

①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以研发驱动产业、以软环境吸引人才的科技新城成长模式

从国际经验看,大学—研究机构—中试、生产—居住—商业—城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新城成长的基本模式,其发展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良好生活环境和设施的

营造来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和大学科研机构入驻,以科研和创新驱动产业,实现城市、科研和产业的互相促进。

②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十"字空间轴线

中国传统城市的设计原则体现在中心轴线,规划继承历史文脉,塑造南北和东西"十"字空间轴线,南北轴线依托团结河布局,没来将直通滨江地区,东西轴线依托沿海高等级公路布局。

③合理利用滨江岸线,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打造滨江新城

滨江岸线是基地的重要资源,应避免全部被工业和生产占据,未来应置换振兴华港机项目,为南通城市保留部分生活岸线,发挥其塑造高品质生态型滨江休闲娱乐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价值,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滨江城市环境吸引全世界人才。

④建立东西两条高科技混合发展带

在东西两翼分别建立高科技发展带、强调大学、科研机构、公共设施和居住的混合,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⑤建设水网生态城市

立足基地水网密集的自然条件,水系整理与开发相结合,同时鼓励中水回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建设水网生态城市。

⑥采用"TOD"模式,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中心结构体系

规划应依托南通规划地铁线和站点,采用"TOD"模式,公共中心于地铁相结合,形成"区域—新镇—邻里"的三级中心结构体系。

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园区用地结构图

园区的自然条件优势

一期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属于亚热带和温暖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其历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其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与江南古陆的交接部。紧靠长江,无暗沟暗塘。另外,一期地层以细砂、粉砂物质为主,夹有薄层粘土,强度较大。工程持力层在20米以下浅范围内,地基容许承载力一般为8-13吨每平方米,深层岩(55米以下)稳定。

园区内功能分区示意图

功能分区

在以上结构框架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形成区域中心、新镇中心、居住新镇、综合科技发展区、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工业园等功能区。

工业用地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产业发展的特性,以集聚布置产业用地于东

西两侧,可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动,保留振华港机已建工业用地。物流园布局在东部工业区中部道路通达,运输方便,实现铁路、公路和水运联运。综合科技发展区设置在居住和工业用地之间,由综合科技园、商务园及教育园组成,亦可视作为过度和衔接之用途。

商业方面,区域中心设置在基地中央,团结河东西两岸,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辐射整个规划区,并往北部与开发中心联动发展;两个水岸新镇中心分别处于团结河与规划整理的景观河河畔,与区域中心形成联动发展,服务于基地规划区,体现本地的生态休闲特色。区域中心的北部分布有行政办公用地。

居住区,则充分考虑了人与居住、人与绿化、人与交通及人与设施的和谐与高校。新镇中心、邻里中心,以及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大部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均衡分布在生活区内,使绿化和商业近在咫尺。江畔的居住以低密度住宅为主,其他地块则为中密度多高层住宅。

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通过上述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升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土地弹性、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使规划区更有活力。

5、园区规划原则,目标,策略

规划原则

坚持区域协调,突出生态经济,发展与南通都市各功能区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科技生态新城;

坚持生态优先,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统筹兼顾,形成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

局模式;

坚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科技创新,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

苏通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示意图

发展目标

1、2015年近期目标

到2015年,发展重点在于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基本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园区产值60%左右,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园区产值40%左右,园区RDP增长速度年均在20%左右。

2、2030年远景目标

2015-2030年,基本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科技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产比重控制在30%左右,三产比重控制在7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发展战略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江苏、新加坡友好合作,苏州、南通跨江合作的成果,是我省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园区。通过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苏通科技产业园致力建成一座“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成片开发、适度超前”“城市功能同步配套”,这是园区合作方的共识。园区规划体系完备,内容详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规划的科学引领下,园区全面开展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项目”的思路,8000多名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在平方公里的“战场”上。首批入驻苏通科技产业园的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

6、园区产业区规划

产业区规划分布图

产业区规划

商务园

基地共布局2处商务园,分别位于东西两翼,靠近住宅区和工业区,以优美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综合软环境来聚集高素质人才和智力资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和产业支援服务的产业集群,吸引各类高科技公司、创意产业、多媒体和动漫公司、国内外公司区域总部入驻,发展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区域性研发、运营中心。

综合研发科技园

在东西两翼各布局综合研发科技园一处,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强调科研机构、公共设施和一定比例居住的混合,不拘形式类似商务园,形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科技研发驱动源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商住开发,提高区域竞争力。

教育园

基地内共布局2处教育园,分别位于东西两翼,用地紧靠综合研发科技园、商务园通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着名大学设置分校和研究机构,为高科技产业储备人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研究终端。

同时也布局为企业培养员工的职业教育学校和服务外籍人士子女的国际学校。

工业园

工业区分为东西两大片区。西部工业片区划分为一个综合工业园和一处高新技术园,依托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园,建议发展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产业,并规划一处商贸物流园;东部围绕新江海河布局一处综合工业园和装备制造工业园,建议发展船舶装备制造业、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并考虑铁路,公路、深水河道的结合,规划一处仓储物流园,形成铁、公、水联运。

观光旅游业

利用苏通大桥在南部苏通大桥两侧滨江地带建设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建设为长三角地区有独特魅力的以旅游和生态为特色的滨江城市公共空间,大桥以西发展世界级的海洋主体乐园,包括海洋世界、海洋主题乐园、飞禽世界、海洋度假酒店、商业和住宅配套等,大桥以东远景将置换振华港机产业用地,发展为围绕内湖和江湾布局的滨水休闲娱乐综合区,包括滨水休闲娱乐、商业餐饮、酒店公寓、低密度特色住宅、湿地公园等。

7、园区中心体系规划

园区中心体系规划图

中心体系规划

根据定位研究,吸取了新加坡规划的成功经验,概念规划中心登记结构为:区域中心—新镇中心—邻里中心/便利中心三级。

区域中心:位于基地中心位置,占地规模约150公顷,服务于包括基地在内的南通都市区南翼地区,同时具备服务更大范围区域性商务中心的功能,区域中心设置零售/餐饮、办公、金融、文化娱乐、会展、政府办公、酒店、公寓、公园、公交换乘枢纽等设施。

新镇中心,沿中轴线北部和规划区南部靠近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各布置新镇中心一处,公共设施规划包括商业,办公、娱乐、文化,社区卫生所,公交转换站等,每个占地规模20-30公顷(包括综合公园用地)服务半径1500-2000米。

邻里中心,共规划10个,服务半径为500米,每个占地规模为2公顷左右。

便利中心,主要为工业区服务,为工人生活提供便利,工规划4个便利中心,服务半径1200米。

8、园区对外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网络图

铁路线路分布图

公路线路分布网

对外交通规划:

①轨道交通对外衔接

1.铁路

在既有"一纵、一横、三支线"铁路网路规划的基础上,建议新增一条铁路专用线服务基地。新增线路由海门西站引入,结合新江海河和周边道路,在基地内发展多式联云,提高基地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

2.城际铁路

上位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纵、一横"的城际铁路网路,在基地内并未设置站点,但考虑到城际铁路对地区具有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议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基地与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基地。

3.城市轨道

规划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进入基地,其中轨道1号线由规划区北部引入;根据基地用地情况,调整轨道2号线由沿江公路北侧至沿江公路南侧,并延

伸至海门城区,加强与海门的联系;在基地内部轨道1号线、2号线交汇处新增一处换乘枢纽。

②道路交通对外衔接

1.高速公路

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形成"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路,一纵是沿海高速公路、一横是宁启高速公路,其中沿海高速公路在基地内设置一处互通立交,本次规划建议对此互通进行优化整,使基地道路与高速公路的连接更为顺畅。

2.快速路

对快速路网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规划形成"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加强基地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3.主干道

规划在南通市中心城区形成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保障基地与南通城区、海门城区及通州的快速联系。

9、园区区内交通规划

区内交通规划示意图

区内交通模式选择

根据国内外经验,"集聚、节约、高效、生态"正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可持续发展和基地内部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发展小汽车交通,同时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将成为基地首选。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在基地内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三级道路组成的干路系统。

快速路:主要承担基地对外交通联系,由东方大道、基地北侧快速路等组成,规划红线70米;

主干道:抓哟承担基地对外交通联系及基地内部主要交通联系,间距一般为800米-12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48米、53米;

次干道:与主干路系统能相互补充,共同组成有利于交通组织的城市干路网络,间距为400-6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8米、36米。

10、公共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示意图

在基地内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同层级的公交线路之间、公交线路与交通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

1.地铁交通

规划南通市地铁1号、2号线进入基地,其中地铁1号线在基地内敷设方式为地下,地铁2号线为高架,共设置13个站点。每个站点基本间距为1000米,辐射半径为500米。

2.轻轨交通

规划在基地内部设置一条环形轻轨交通系统,采用AGT技术,串联基地主要商贸区、产业区及居住点,共设置10个站点,每个站点基本间距为800米,辐射半径为400米。环形轻轨与城市地铁形成四处换乘站点,方便旅客换乘。

3.常规公交

规划形成干支结合的常规公交网络,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满足基地各片区之间以及与外围邻近地区的快速公交联系。

11、园区绿化系统规划

园区绿化展示图

园区绿化系统规划图

绿化系统规划:

规划区的绿地公元系统等级机构为:区域公元—新镇公元—邻里(便利)公园三级。

本地区以区域商业中心内贯穿的“区域公园”和长江岸线畔的"滨江公园"为主要公共绿地;以"新镇公园"和"邻里公园"为主要的社区公园。所有公园都由绿化带与河道联系,贯穿整个居住区和区域中心,使人人都可亲近自然。

2个新市镇内均设有一处市镇公园,其规模约为10公顷;整个生活社区内共有10个邻里公园,结合邻里中心设置,每处规模约为1公顷,其服务半径为500米;工业区内设有4个便利公园,每处规模亦为1公顷,服务半径为1200米。

12、园区生态规划

园区生态景观图

园区生态规划设计图

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格局是生态空间的延续和继承,空间上的连续性可实现生态功能上的依存性。因此应通过水系及道路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连接,把城市生态格局纳入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形成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规划范围内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苏通合作区湿地和水系的生态特征明显。规划设计尊重本地自然环境,即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手段,保留自然湿地、恢复自然水系和植被的生态系统。规划保留现状临江湿地,并结合远期围垦,进一步扩大湿地保护范围。保护湿地,对于抵御自然灾害、抑制海风对绿化树种的破坏有重要意义。

根据与周边自然水系的关系,结合现状肌理,构建与区域生态系统链接的5条生态廊道:沿海高速公路、新江海河、龙庆河、团结河、临江湿地;沿着沿江高等级公路、省道223等对外通道两侧建设防护绿带,形成生态屏障;结合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覆盖广泛范围的绿廊系统。

13、园区分期规划

园区分期规划建设用地示意图

规划遵循近远期结合,由西到东、由北向南,分期滚动开发的原则,将基地分成三期发开。

一期开发苏通大桥两侧的用地,结合起步区布置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面积为平方公里;起步区位于一期建设用地内,是苏通大桥北侧沿海高速公路出口两侧地区,功能区包括西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工业区和住宅区等,面积约平方公里。

二期开发主要开发东部工业区和北部居住区,以及苏通大桥以西滨江娱乐综

合发展区等,结合新江海河布置重装备工业区、东部科技综合发展区、商务园、教育园、配套居住区等,面积为平方公里。

三期以开发中心区和南部滨江娱乐综合发展区为主,结合中心区的建设开发高档次的住宅房地产业,全面提升本区域的品质,面积为平方公里。

14、数字园区规划

建设全国首个最大范围无线宽带信号无缝覆盖系统、最大规模全区域纯光网覆盖工程和高规格园区数据中心项目,着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企业和智慧民生,实现在政务、城管、环保、交通、物流、企业、社区及水电气配套等具体项目上的“智慧”应用。园区将采用先进的光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接入到园区所有大厦、小区的园区光网,覆盖到园区所有角落的无线园区网络和高速互联、吞吐量大、可承载各种信息化应用的园区数据中心,让园区所有单位、家庭、个人都能享受到光接入带来的高速、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服务,无线宽带所带来的便利和丰富的信息以及数据中心所带来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强处理能力的数据存储、计算等服务。

匹配与国际接轨的高起点、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建设全国首个最大范围无线宽带信号无缝覆盖系统;最大规模全区域纯光网覆盖工程;最高规格园区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以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民生为三条主线,编制政务、城管、环保、综治、交通、物流、入驻企业、科教文卫、社区、水电气配套等各类信息化应用方案规划。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将以“三网融合”为切入点,以“城市光网”、“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及“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倾力打造与“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相配套的“智慧园区”,建成信息触手可及、网络畅通无阻、应用丰富多彩的园区通信环境,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及平台支撑。

15、景观设计规划

景观设计展示图1

景观设计展示图2

景观设计展示图3

景观设计展示图4

景观设计展示图5

景观设计展示图6配套功能

主要公共设施图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区规划 苏通科技产业园 企业简介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我省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创新之区。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将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新加坡先进的规划开发理念和和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力争通过10-15年的开发建设,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使其成为苏新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体制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发展的先导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1、高起点规划-科学规划的新蓝图

园区土地利用类型图 园区特点 综合分析苏通科技产业园,可概括为“区位独特,规划一流,开发科学,产业先进,生态优先”五个特点。 ①区位独特 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苏通大桥北翼,是江苏沿江、沿海发展的交汇点,地处沪、苏、通“小金三角”的中心点,距上海、苏州一小时以内车程,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的“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路规划上,新增一条线路,在园区内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装备制造园区的集疏运能力;利用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将园区和开发区站进行衔接,方便旅客换乘进入园区;南通市城市轨道1号、2号线全部进入园区。在道路交通方面,具备“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纵是沿海高速,一横是宁启高速;具有“三纵四横两连”的快速路网结构;便捷通畅的主干路系统,和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效衔接。这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园区和上海和苏南以及南通的主城区的联系更为密切,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核心圈。 ②规划一流 苏通科技产业园的规划由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邦城公司坚持区域协调、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节约集约、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等原则,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创新“延续、整合、联动、覆盖”策略,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整个园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区”。 一核,即中央绿核。 二带,即贯通园区南北,以及斜向由区域绿心延伸而出的两条生态绿带。 三廊,即依托现有河道,分别自西、南、北三个方向汇聚至区域绿核的中央绿荫廊道。 四区,即区域中心、居住生活区、商务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区。 ③开发科学 苏通科技产业园由中新股份(CSSD)、南通开发区、省农垦集团,按照51%、39%、10%

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价值分析

一、地块隐含的三大价值体系: 商业 地产产业 创意产业园

二、产业价值、地产价值和商业价值关系: 如果从运作创意产业 园的思路出发,本项目地 块的各方资源中蕴涵着三 大价值体系:产业价值、 地产价值和商业价值; 这三者关系表述为: 以产业概念为主导经营实 体,将产业概念做大、做 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来带动和提升地产开发价 值与商业经营价值,同时, 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又需 为产业经营提供合理的、 优越的、与之匹配的生活、 工作、休闲、居住等服务 设施,形成产业的”产学 研“与居住、消费、一体 化的运作模式。

三、本案地块存在的决策因子: 宏观市场条件:?城市特性的影响;?政策的限制因素;?创意产业发展基础(人力资源、产 业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市场环境及机遇 等); 项目自身条件: ?地块的区域特征及现有资源; ?交通状况及未来发展; ?地块体貌特征的影响;定位决策产业定位 商业经营 地产开发

四、地块面临几个核心问题: 1、国家政策上对工业性质地块的限制,未来本案将面临如 何入市的问题; 具体问题:仅出让使用权、无法按揭;营销推广限制 2、未来经营过程中,如何平衡“产业、商业、地产”三者 的价值关系问题; 具体问题:产业概念嫁接问题;地产开发、商业引进与产业经营的 互补关系处理;商业与地产的开发比例; 3、区域市场是否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 具体问题:市场可行性论证: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休闲产业等发 展成熟度,以及人力、财力投资力度与相关政策辅助; 4、地块的“产业、商业、地产”的价值解析; 具体问题:地块自然环境的再造和利用;旧有建筑的包装利用;园 区内三大实体的空间布局关系;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苏通大桥简介 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地理位置和意义: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设工程情况: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l、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 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 =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 4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X 48.1米,列世界第一。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2、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 3、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创造四项世界之最

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项目招标公告(2020)

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项目招标公告(2020) 为统筹安排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2020--2022年度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项目,经研究决定,拟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承接公司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业务,特制定本招标文件,具体要求: 一、项目名称: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内容:开展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含下属全资子公司)债券业务法律顾问服务业务,出具债券业务法律意见书。 三、投标单位需同时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成立的律师事务所,具有司法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执业执照,年检合格。 2、本项目服务团队要求至少有两名以上执业律师,其中主办律师(项目负责人)需为投标单位合伙人律师,执业经验在10年以上(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团队律师需有5年以上执业经验。服务团队近5年来未受过刑事、司法及国家债券业务管理等部门的处罚或者律师协会的行业处分。 3、有对债券业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经验,2018年1月1日以来直接办理的债券业务法律顾问项目的成功业绩至少五例; 4、保证有能力完成招标文件所包含的全部法律事务。 5、事务所(含分所)住所地须在南通。 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服务内容: 1、为招标人债券项目涉及的法律事项及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 2、应招标人要求,参与同承销商的磋商、谈判,审查招标人与其他中介机构的合同,维护招标人利益; 3、审查招标人章程和各种专项协议,对存在问题的相关条款、内容提出法律建议或者处置措施; 4、为招标人债券业务进行法律尽职调查; 5、为招标人债券业务出具法律意见书;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合同

委托方: 承担方: 委托方委托承担方承担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条例》。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3.规划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设计项目: 1.项目名称: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 2.项目阶段:园区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三条委托方应向承担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承担方应向委托方交付的规划资料及成果文件: 1.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1)分析园区基本情况,确定园区发展条件。 2)确定规划区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规划区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现状建成区,提出建设控制标准。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8)确定提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园区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交叉口形式,以及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10)确定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 11)确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12)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3)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4)确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要求。 15)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6)提出低碳节能减排要求和措施。 17)确定规划区技术经济指标,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成果文件 总体规划全套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

苏通大桥简介(全)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 1.2 前期工作概况 (1) 2. 主要技术标准 (3) 3. 建设条件 (6) 3.1 地形地貌 (6) 3.2 气象 (7) 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 3.4 水文 (8) 3.5 工程地质 (11) 3.6 地震 (13) 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 4.1 总体设计 (17) 4.2 结构设计 (17) 4.3 施工方案 (24) 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 5.1 总体设计 (28) 5.2 结构设计 (29) 5.3 施工方案 (31) 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 6.1 总体设计 (33) 6.2 结构设计 (33) 6.3 施工方案 (36) 7. 接线工程 (37) 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 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 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 7.4接线工程概况 (37) 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 8.1 管理养护机构 (39) 8.2 交通安全设施 (39) 8.3 监控系统 (39)

8.4 通信系统 (40) 8.6 收费系统 (40) 8.7 限载系统 (40) 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 8.9 房屋建筑 (41) 8.10 景观工程 (41) 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 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 9.1 总体施工方案 (43) 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 附图 地理位置 .........................................................................................................................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 图-6

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建设意见.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建设意见

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建设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行、社、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在推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促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就建设创新型科技产业园制定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次投资”的原则,镇(港区)、经济开发区(镇)、镇、软件园(镇)要凝聚与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企业发展支持体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园区创新环境,建成集科技研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全市创新创业引领区、新兴产业先导区、创新要素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示范区。产业园区整体规划不少于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不少于5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千亿级科技产业园1个,百亿级科技产业园3个。 二、突出工作重点 1.强化招商引资。以创新招商理念为根本,优化招商队伍为手段,开拓招商渠道为抓手,坚持招商引企与引才、引智相结合,吸引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到科技产业园创业发展。突出产业链招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的主攻方向,创新招方式,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争 第 2 页共 6 页

取引进一批超亿美元的旗舰型项目落户,以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 2.完善功能配套。主体功能区要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产业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人力资源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完善产业园内道路管网的建设,提升园区内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各项配套水平,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3.探索合作机制。探索筛选培育机制,对高、新、优、特项目重点支持。探索长效合作机制,加快由单一技术、项目合作向整体性、战略性合作跨越。探索中介服务机制,让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多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风投等支持。探索诚信管机制,使科技对接的频率更高、效率更高、产学研结的成功率更高。 4.提升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一批研平台,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型和成长型创新企业,使更多企业成为国家、省创新型企业。积极扶持核心竞争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骨干型企业,着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带动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三、加强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委、科 第 3 页共 6 页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区规划方案

产业园区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园区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编辑] 为了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在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做园区规划时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关联发展原则 关联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成链发展原则 成链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地区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集聚发展原则 集聚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集约发展原则 集约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合作发展原则 合作发展原则要求:园区规划应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编辑] 园区产业规划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划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 划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建设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沈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沈阳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性城市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目前先进制造在内的技术创新无一不是在IT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发展的。正因如此,IT技术和产业以其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技术扩展性,而被深圳等国内科技创新发达城市列为首选的主导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以IT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转移,二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沈阳IT 先进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浑南,由于浑南发展空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抓住国际国内IT和先进制造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利用沈北高校集中和空间资源优势,为沈阳的IT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沈阳IT和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南北呼应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十一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3、蒲河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IT和先进制造产业,对构建具有蒲河新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蒲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建设,将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化水平的IT产业园区、IT企业和人才孵化园区和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30-50家;国内知名IT 和先进制造企业150-200家;引进、扶持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35)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2018年10月15日,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在贵港市主持召开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委、国土局、水利局、林业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覃塘区经贸局、覃塘区建设局、覃塘区环保局、及规划组织编制单位覃塘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环评单位广西博环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5位特邀专家,审查小组由有关部门和特邀专家共10人组成(名单附后)。会上,审查小组听取了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对《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的介绍及规划环评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报告书有关规划概述 覃塘区产业园前身是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9月,属自治区重点推进园区。2011年5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桂经园区函〔2011〕313 号),园区分为一主四副即石卡临江产业园(主园区)、覃塘林产品加工区、大岭工业园、甘化园区、黄练工业集中区。2010年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出具《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总体规划(2009-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贵环管〔2010〕139号),同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同意批复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总体规划(2009-2030年)(贵政函〔2010〕176号)。 根据《中共贵港市委办公室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区产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意见》(贵办发〔2014〕24号),将石卡临江产业园、大岭工业园划归为贵港市产业园区管辖,覃塘区产业园管辖覃塘林产品加工区(现更名为“贵港市覃塘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甘化园区、黄练工业集中区。2016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同意贵港(台湾)产业园更名为贵港覃塘产业园(贵政函〔2016〕118号)。 经版图变化、名称变更后,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2、规划范围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规划区控制范围为41.65km2,建设用地面积为37.39km2。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由一园四区组成,分别为综合产业中心区(综合产业中心区)、三个副园区(东龙片区、黄练工业集中区、凤凰林场片区)。 (1)综合产业中心区位于覃塘城区东南部。规划控制范围为32.54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8.35km2。 (2)黄练工业集中区距覃塘城区约5公里,324国道东西向穿越园区,规划控制范围为2.32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26km2。 (3)东龙片区位于覃塘区东龙镇镇区西北部,规划控制范围为2.52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52km2。 (4)凤凰林场片区位于覃塘区凤凰林场内,规划控制范围为 4.27km2,建设用地面积为4.26km2。 3、产业发展定位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依托优越的农林资源和交通区位、雄厚的建材工业及甘化工基础和地处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优势,通过搭建完善的空间、服务及政策平台,承接沿海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转移,建设华南大型水泥建材基地、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广西区内甘蔗化工综合产业基地,水泥工业与林产品行业研发中心,最终成为西江沿江地区现代化临港生态工业产业基地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南通市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南通市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优化产业布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现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集聚,优化提升沿海、沿江、沿上海、沿重要通道、沿重要节点的“五沿”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格局,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开创南通“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发展。突出江海联动,坚持“优江拓海”,统筹沿江提升与沿海开发;突出陆海统筹,整体规划、协调推进陆域建设与海域开发;突出港、产、城融合,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 1 / 20

集约发展。坚持依靠空间整合、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水平。以城镇、开发园区为载体,围绕重点产业配置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特色发展。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等,突出产业重点,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主业明确、重点突出、错位发展的格局。原则上每个区域重点发展2~3个产业,每个产业重点布局2~3个区域。 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四化互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并进。 绿色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按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各地区有度、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和谐共进。 三、总体目标 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点、轴、面构架,科学推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五沿”总体空间布局,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基本实现产业布局与主体功能定位一致、与城市空间和谐、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格局。 2 / 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