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

目录

1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3)

2 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念辨析 (3)

2.1乡村旅游 (3)

2.1.1传统乡村旅游4

2.1.2现代乡村旅游 (4)

2.2民俗文化 (4)

2.3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 (5)

3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5)

3.1丰富乡村旅游内容

3.2强化乡村旅游特色

4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5)

4.1增强民族文化吸引力

4.2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产品相结合

4.3民族文化资源需要传承和发展

4.4民俗文化需要多种形式传播

5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特色民俗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6)

5.1国家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7)

5.2传统民俗文化挖掘与开发力度难度大且易商业化 (7)

5.3内部缺少特色,推陈出新的力度不够,易大众化 (8)

5.4经济状况不稳定,基础设施部分并不完善 (8)

6关于解决特色民俗文化开发中问题的对策 (8)

7总结 (9)

参考文献

致谢 (10)

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竹泉村景区为例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逐渐提高,观光旅游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随之应运而生,现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以沂南竹泉村为例,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还存在着开发经营规模小、管理不到位、民俗文化欠缺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发掘当地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应在“显露”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品味、创建“民俗”文化品牌上做文章,利用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当地乡村旅游。本文主要研究了乡村旅游文与民俗旅游的特点和关系,结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对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竹泉村;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旅游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 Folk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Bamboo Spring Villag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people's incomes increase gradually.tourism is more and more can't satisfied with the people's requirements.so there really are tourism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have now become the main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just as bamboo spring village in YIN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it have such as :scale are too small, less the express of the management ,lack of folk culture,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 depth.In order to mining local rural tourism folk culture,should reflect rur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cultural taste,create. national brand to do article,use of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local rural tourism..

Keywords:A case study of bamboo soring village; Characteristic folk culture;Culture 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

1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乡村是指与城市聚落完全不同的一种依托乡土特性的乡村聚落,它不同于大都市的繁华,是最沁人心脾的地方。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包括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域,它既有农村居民点,也有大自然的农田、丘陵、草原、丛林等一系列地方,是一个地域的综合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大背景包括三点:提升的休闲旅游需求,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机遇。

第一,促进休闲旅游需求。在当今社会,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沐日得到愉悦、休闲娱乐以及体育健身的多功能需求,这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闲需求刺激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第二,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和谐发展。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发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2007年国家旅游局提出该年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第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机遇。“中国乡村旅游年”为2006年的旅游主题,使乡村旅游发展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也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玩农家乐”的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引领者。

2 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念辨析

2.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出现在19世纪中期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在“薰衣草的国度”——法国的普罗旺斯,这座以薰衣草作为主题形象定位的城市,用田园风光、葡萄酒作坊、香水作坊作为旅游项目的核心。这种立足于本土、独具魅力并结合生态景观的乡村旅游愈发吸引了国内外的许多游客前来。在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缓慢,它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几年才得到大规模发展,日本借鉴法国、丹麦、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丰富的经验,在1991年制定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日本的许多大型农园规模大、设备齐全,其中的水上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以传统手工作坊作为核心旅游项目,参观者不仅可以在现场观察这些手工艺品的整个制作过程,还可以掌握主人的亲身经历。

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则是指以乡村聚落为活动的地点,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乡村景观、劳动形态,风俗风情、各种各样的资源,如农舍和村庄,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管理活动,如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和度假。

2.1.1传统乡村旅游

我国国内的乡村旅游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村庄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的形式出现,即称为传统乡村旅游。这种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差别,它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节假日进行,游玩时间受到限制,既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没有给当地居民增添许多就业机会,更未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

2.1.2现代乡村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初,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乡村旅游,其旅游动机与传统旅游者明显不同。现代乡村旅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旅游活动不限于节假日,他们将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建设、传统文化等自然资源,不仅为当地的财政增添了收入,并且为当地的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这种形式的旅游还给当地衰退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2民俗文化

民俗其实是指民间群众的生活中的风俗习惯,而民俗文化就是将这些习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进行的总结。通常指的是大国、少数民族、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群众中创造并继承的风俗习惯。这是在普通人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这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

在竹泉古村经营中,非常重视继承文化。“打文化牌,唱生态戏”;铸造良好品牌;通过文艺、文学作品,做隐性宣传热心公益,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好形象。

第一,挖掘整理当地传统民间小戏,使游客感受当地地民俗文化。

第二,挖掘沂蒙民俗人的工作,展示现场,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旅游项目,喜欢土著油、煎饼,,编织竹筐、制作粉皮、做黑陶茶具、纺线织布等等。

第三,设置竞技性休闲项目,如平衡木、滑草、漂流、竞技骑射以及野外拓展训练营等。这种形式的民俗文化在所有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都可以借鉴。

2.3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

之所以说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是因为乡村旅游作为民俗文化的承载者,不仅使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发育成长,并且使得乡村旅游在民俗文化的协助下更好的发展下去。民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是乡村旅游的保护、传承和创造的文化形式;民俗文化将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形式的乡村旅游作为商业文化消费活动。

用乡村旅游为指导方向,充分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实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

3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政府近几年关注的焦点,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点,用乡村中农村生活、农村生产、农村人文遗产等来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如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和度假等。

3.1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民俗文化包含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内容,这是在各个地区、民族不同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民俗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是其他乡村民俗文化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内容的丰富性。竹泉村围绕“沂蒙竹乡,泉上古村”这个主题,突出了生态民俗特色,制造移步易景、四季不同、诗情画意的幽静美丽的意境,并且周围许多如马泉、红石寨、智圣汤泉等游玩的景点交相呼应,更加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这充分体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能够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3.2强化乡村旅游的特色

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到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支持。同时,在开发过程中,经营者注重生产,忽视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开发表层化都是所要面临的问题。乡村旅游既然是人们度假游玩选择的一种形式,就势必要针对旅游者的需求挖掘特色。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能够将这些特融入进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去,使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特色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民俗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成果,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去,既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又能够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保护。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4.1增强民俗文化吸引力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因为这种地域差异的存在形成了现在乡村旅游的多种元素,更在这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旅游的内涵,这也正是民俗文化吸引力所在的地方。竹泉村从古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生活的居民大多都是从外面迁移过来的,也正因为这样了给竹泉村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增加了竹泉村对外的吸引力。

4.2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产品相结合

民俗文化产品既包含有形的民俗文化产品(比如地方戏曲、歌曲舞蹈等),也包含无形的民俗文化产品(比如宗教信仰等)。在民俗文化产品特色上,乡村旅游要做到将乡村的休闲、清新、自然、朴实融为一体,要使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与民俗文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推动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的发展。

4.3民俗文化资源需要传承与发展

比如说地方的曲艺杂谈、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民俗风情的演绎等等,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更好的将乡村旅游推向顶峰,对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在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同时,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使民俗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4.4民俗文化需要多种形式传播

在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民俗文化被人们忽略,不被重视,因此就需要更多的媒介去传播。竹泉村为扩大网络营销,创办竹泉村、红石寨景区企业网站,并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强与在线运营商合作;再利用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加大营销力度,推出“沂南旅游一票通”与同程网、携程网、淘宝、途牛、去哪儿网等知名网站合作,将竹泉村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5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特色民俗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5.1国家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需要相当的资金支撑。然而,乡村的农民却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入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要乡村旅游想得到发展,一是政府投资开发建设;二是由企业投资。目前,政府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较小,由企业投资开发才是主流。大多数情况是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以企业为主体来发展乡村旅游。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多数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政府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甚至是直接的资金扶持,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和运营才是关键。目前,政府在这方面仍有很大不足,还有待加强。

目前看来,现在,人们已经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但乡村旅游发展政府尚未不发展相关优惠政策,旅游、乡村旅游等还没有制定“管理法”、“法”、“农业旅游管理农村民俗文化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政策,没有规定,很难管理,但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2传统民俗文化挖掘与开发力度难度大且易商业化

乡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有别于城市风貌的“乡村民族性”。

首先,对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科学规划以及合理的开发,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乡村旅游地的建设却出现了严重的现代城市化和“千村一面”的倾向,古朴的乡村气息在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景点的面貌和业态都是千篇一律的。其次“视觉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农业文明氛围难以营造以至于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好奇之心,将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搬到该地区所发展的旅游项目中,即便乡村气息十少浓郁,但因缺乏必要的规划与相关的论证,从而极大的破坏了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性与原真性,同时也削弱了当地乡村旅游的魅力。

最后,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当地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更容易激发,引起社会道德退化。

5.3内部缺少特色,推陈出新的力度不够,易大众化。

第一,众多的乡村旅游项项目还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农村农业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仍然停留在观光和采摘,捕鱼等旅游项目,仍然游客满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缺乏必要的旅游氛围.

第二,单一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第三,在人力上面还需逐步增加,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不仅需要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宣传和发展乡村旅游。

5.4经济状况不稳定,基础设施部分并不完善

乡村旅游一般在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下的农村地区发展,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限,基础设施达不到游客的需求;停车场、洗手间、旅游区等公共设施不足;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安全条件有待加强,使游客很难接受,进而难以留住游客。再者说,基础设施尤其是外围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道路、周边环境等)仅靠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政府需要在土地流转、土地征用以及治安环境等方面加大审批力度,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6解决特色民俗文化开发的问题的对策

乡村旅游主要是对城市居民的服务,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就会愈发强烈,发展乡村旅游就会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为广阔的市场。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好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出现纰漏。

国家在民俗文化的资金扶持上加强力度。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企业投资开发是主流,政府只出面招商引资来发展乡村旅游,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甚至是直接的资金扶持,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和运营才是关键。目前看来,现在的人们已经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制定“管理法”、“法”、“农业旅游管理农村民俗文化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政策,没有规定,很难管理,就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加大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使其发展不再商业化。乡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乡村民族性”。首先,对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科学规划以及合理的开发,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科学的规划与合理开发是首先要做的。其次,在古朴的乡村气息在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景点的面貌和业态相似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不同的民俗文化,并且将以往的民俗文化灌输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开发民俗资源的多样性。首先,单一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并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在。所以,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综合性开发。其次,人力上面的缺失使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和大量的人力去宣传。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增添人力,既能保障这方面专业人才足够,又能更好地去宣传民俗文化。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首先,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应当满足游客的需求(如停车场、洗手间、旅游区等),公共设施也虚齐全。其次,加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再者,基础设施尤其是外围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道路、周边环境等)不仅需要企业的力量是完成,政府也需要在土地流转、土地征用以及治安环境等方面加大审批力度,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7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山,看水,记得住乡愁”、“美丽的风景是金山银山,国家迎来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挖掘和保护民俗特色,既可以有效地传承当地文化,又能很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使其拥有更好的市场前景,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HUANGL.Rural tourism revitalization of the leisure farm industry by implementing an e-commerce strategy[J].Joum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16,12(2):232-245

[2]Lepp A.Tourism and dependency:Analysis of Bigodi village,Uganda,Touriam Management

[3]Cawley M,Desmond A.Gillmor.Integrated rural tourism:Concepts and Practi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316-337

[4]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 1000

[6]王曦(1985-),《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开发与保护专业

[7]何非,谈乡村旅游模式发展创新——以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发展实践为例,旅游管理研究,2015-6,下半月刊

[8]李强刘雯雯,古村落开发的“竹泉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2-3-19,第013版,城镇旅游

[9]李初叶《温州乡村民宿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6-04-01

[10李红梁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N].昆明大学学报,2016-02,57~59

[11]《弘扬乡村旅游文化深挖民俗文化内涵》,[J].2007-16,69

[12]刘金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3]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3,18(1):76-78

[14]余利芳,城镇化中湖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战略分析,[J].北方经贸,2012(12):127-128

[15]王洪涛,“沂南模式”: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N].2014(9):74-78

致谢

两年的专升本学习转眼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这两年的时光里,同学之间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亲与母亲的帮助,他们的无私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自己的老师们。感谢导员武老师和论文指导老师慕慧洁老师对我无私的帮助与指导,他们在我的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呵护和关心我的成长,在临近毕业时,两位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祝愿所有帮助过的人们一生平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