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概论课件

第一讲“什么是文学”

一、无法回答的问题

二、关于“纯文学”

一、无法回答的问题

●??? 1、文学作为虚构的(想象的)艺术?

●??? 2、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 3、文学是非实用主义的叙述?

●??? 4、文学作为一种阅读方式?

●??? 5、文学作为一种优秀的写作?

结论?

●??? 文学是与“杂草”相反的东西。(杂草不是一种植物,而是有用的植物之外的所有植物)

●??? 不仅是在众说纷纭的意义上说文学并不存在,也不仅是它赖以构成的价值判断可以历史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价值判断本身与社会思想意识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它们最终所指的不仅是个人的趣味,而且是某种社会集团借以对其他人运用和保持权力的假设。(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二、关于“纯文学”

●??? 1、“纯”文学等于“严肃”文学?

●??? 2、能不能“为艺术而艺术”?

第二讲对文学的“描述”(1)

一、“文学”的历史演变

1、中国文论中表述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文学之名,始见《论语》。《论语?先进篇》讲到孔门四科,有‘文学子游子夏’之语。邢《论语疏》谓:‘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我以为这样解释,比较适合当时历史事实。文章博学在后世可分为二科,在当时则无此需要,可以统摄在‘文学’一词之中。大抵初期的文学观念,亦即最广义的文学观念;一切书籍,一切学问,都包括在内。”“用单宇则称‘文’,用连语则称‘文学’。这样,文学一语,当然兼有博学之义。这是文学观念演进中第一期的见解。——郭绍虞:《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

时至两汉,文化渐进,一般人亦觉得文学作品确有异于其他文件之处,于是所用术语,遂与前期不同。用单字则有‘文’与‘学’之分,用连语

则有‘文章’与‘文学’之分。以含有博学之意义者,称之为‘学’或‘文学’;以美而动人的文辞,则称之为‘文’或‘文章’。如此区分,才使文学与学术相分离。——同上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严羽《沧浪诗话》:诗有词理意兴。

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现代人所用“文学”一词的含义来看,似乎从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开始”,有可能来自日语。日本明治维新后,用“文学”一词翻译literature。

2、西方文论中的表述

λ文学一词原初是“字母”或“学识”的意思。有文献资料和文字著作的意思。λ诗人之能事不在于叙述已发生的事实,而在于叙述或然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历史家与诗人之区别,不在于一者用散文一者用韵语;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

为韵语,却不失为历史,有韵不啻无韵。真正的区别,史家叙述已发生的史实,诗人则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较历史更有哲理、更为重要.因为诗偏

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亚里士多德《诗学》

λ达?芬奇: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λ你们的文学所需要的,不是增强道德感和道德控制,实际上诗歌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诗歌只有写得好和不好的,仅此而已。艺术表现任何道德因素,或

是隐隐提到善恶标准,常常是某种程度的想像力不完美的特征,标志着艺术创

作中和谐之错乱。——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

俄国形式主义

λ艺术从来都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在它的颜色中,从来未反映过城堡上空旗帜的颜色。

λ艺术的技巧就是要使事物变得‘陌生’,在于以复杂化的形式增加感知的困难,延长感知的过程,因为在艺术中感知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必须予以延长;艺术是觉察事物构成过程的一种手段,但在艺术中被构成的事物并不重要。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世界

作品

↙↘

艺术家欣赏者

二、文学作为观念

λ1、意识形态

λ2、“形象思维”

λ3、审美特性

1、意识形态

λ第一,文学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之内的一种意识形态形式,它必然具有其它所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上层建筑领域的共性.

λ第二,文学作为一种情感审美意识形态形式,一种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领域.其特殊性又使它拉开了与其它意识形态以及实体上层建筑部类的距离,从而有了自身更为突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λ对文学意识形态性的一些争论

2、“形象思维”

λ第一,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是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的,也就是所谓神与物游。

λ第二,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

λ第三,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λ从思维方式上看科学与艺术的区分

λ对象、方式、结果

λ对形象思维的争论

3、审美特性

λ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的内在构成具有双重特性。

λ阿多尔诺《美学理论》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一方而,它又属于现实,属于这个社会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

λ①文学是功利与无功利的矛盾统一

λ②感性的“象”与理性的“意”内蕴的对立和统一

λ③文学是认识和评价的对立统一

λ④实践和精神的双重活动

λ理论的作用,一直就在于扩大文学作品可以回答的问题的范畴,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抵制它们那个时代的思想,或者使其复杂化。——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

三、文学作为现象

1、物质形态λ

媒介:人们接触到的文学,总是以口头、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影文学)、电视(电视文学)、互联网络等方式存在并流通、传播的。λ

语言和文字:文学是一种“话语”方式。λ

五个因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λ

研究文学的物质形态的意义:λ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别开来;λ

由于语言有其抽象性特点,所以文学语言的复杂组合,有其自身的意义。λ

赛麦(语言学家)说:λ

λ你难道不明曰,新话的全部目的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义都被消除忘掉。在十一版中,我们距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但这一过程在你我死后还需要长期继续下去。词汇逐年减少,意识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小。当然,即使在现在,也没有理由或借口可以犯思想罪。这仅仅是个自觉问题.现实控制问题。但最终,甚至这样的需要也没有了。语言完善之时.即革命完成之日。新话即英社、英社即新话。——奥威尔《一九八四》

2、言、意、象λ

韦勒克、沃伦:λ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λ

文学语言深深地根植于语言的历史结构中,强调对符号本身的注意,并且具有表现情

意和实用的一面。科学语言总是尽可能地消除这两方面因素λ

文学语言与日常用语λ

文学语言

用生动的感性外观(语表的具体性)和丰富的理性内蕴(语里的多义性)体现文学的审美意味的意象性语言。它的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了明显的距离。λ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赵丽华

λ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爱,我要暗杀你λ

吻,把我谋杀吧!λ

庞大的群马高大的雪茄无穷大的盔甲还有无限大的撒哈拉,在同时自杀着λ

当长头发撕杀时,我要倒下!!λ

我面对着庞大的烤鸭和无限大的青蛙λ

情人是狡滑的λ

哦,群马,天马,和小丽λ

爸爸,把我咒骂吧!λ

妈妈被垂死挣扎得挣扎λ

我要垂死挣扎我要被磁化我要说梦话我要撕杀我还要说梦话呢!(诗歌软件的作品)λ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λ

文学形象的特点:λ

间接性λ

个别性、具体性和生动性λ

强烈的艺术概括性,也就是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和广泛的普遍性,或者说包涵丰一个丰富的意义体系λ

审美性λ

文学之“意”λ

“意”一般被定位为文学的目的所在。λ

“意”来自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等的思考、理解与判断λ

“意”在文学文本构成中发挥着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它以主题身份出现,规范影响着文学从选材、提炼、强化到形诸语言文字的整个过程,因而它有时会被人称为作品的灵魂。λ

言、意、象是不可分割的λ

第三讲文学与世界

一、表现与再现

1、模仿说λ

柏拉图:《理想国》: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德行,或者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λ

亚里士多德:《诗学》: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有一些人(或凭艺术,或靠经验)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摹仿;同样,像前面所说的几种艺术,就都用节奏、语言、音调来摹仿,对于后二种,或单用其中一种,或兼用二种……

2、镜子说λ

达?芬奇:画家应该就像一面镜子,经常把反映的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λ

塞万提斯:(作家)“所有的事都是摹仿自然,自然便是它惟一的范本;摹仿得愈加妙肖,你这部书也愈见完美”。λ

莎士比亚: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λ

镜子说强调并坚信文学能够如实地反映世界,达到真理。λ

3、反映论λ

兴起于18世纪、完善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思想,就是继承了“摹仿说”本真精神的一种主流文论。与那种简单化的“镜子说”相比较,现实主义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和再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反映论”。λ

别林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因此,它的任务不是矫正生活,也不是修饰生活,而是按照实际的样子把生活表现出来。λ

?在艺术中,一切不忠实于现实的东西,都是虚谎,它们所揭示的不是才能,而是庸碌无能。艺术是真实的表现,而只有现实才是至高无上的真实,一切超出现实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切为某一个‘作家’凭空虚构出来的现实,都是虚谎,都是对真实的诽谤……。

4、镜与灯λ

哈兹里特:如果仅仅描写自然事物,或者仅仅叙述自然情感,那么无论这描述如何清晰有力.都不足以构成诗的最终目的的和宗旨……诗的光线不仅直照,还能折射,它一边为我们照亮事物,一边还将闪耀的光芒照射在周围的一切之上……——艾布拉姆斯《镜与灯》。λ

华兹华斯λ: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王尔德:生活对艺术的摹仿远远多过艺术对生活的摹仿。……生活是艺术的最好的学生,艺术的惟一的学生。λ

5、生命冲动、潜意识、直觉λ

柏格森:艺术是生命的冲动?

弗洛伊德:白日梦与升华?

克罗齐: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6、言志与缘情λ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λ

《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λ二、符号与对话

卡西尔《人论》:人是符号的动物λ

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单向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关系。λ

三、文学之真

1、真实性作为政治的要求λ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坛有关“写真实”“真实性”的争论?

80年代后对“真实性”的回避?

不是对真实性问题自身的回避,而是文学自律要求的体现?

文学恰恰是一种不能够接受真实性检验的言语,它既不真实也不虚假,因而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文学作为“故事”,其意义就是如此。——托多罗夫《文学作品分析》λ

2、虚构与真实λ

为什么虚构的东西更真实??

认识论不定完全界定文学性。?

3、文学真实性即客观揭示生活的真相或本来面目?λ

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以诗证史的传统,不是将诗作为诗来读,而是作为文献。?

4、美与真λ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止是由了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保持着原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λ

小结

文学之真,不在于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它更关乎情感,关乎美,关乎生命的意义。λ

第四讲文学与社会

一、文学与哲学、宗教、政治

参见教材第一编第四章文艺的社会联系λ

1、文学与哲学(思想)

1)哲学对文学的影响λ

哲学影响作家认识事物的原则和方法(学诗者以识为主)λ

艺术家常从哲学家那里吸取精神养料λ

创作方法也总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λ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λ

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λ身,而对着太阳说: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λ

λ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若没有我,和我的鹰与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罢。

λ但是,每天早晨,我们等候着你,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2)文学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λ

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映射出的生活哲理,可以成为哲学的养料,启发新的哲学思想λ

历来大作家、大艺术家都是大思想家,他们虽然未必有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但他们的思想却都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他们在思想史上所拥有的地位,可与伟大的哲学家相辉映。λ

2)文学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λ

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映射出的生活哲理,可以成为哲学的养料,启发新的哲学思想λ

历来大作家、大艺术家都是大思想家,他们虽然未必有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但他们的思想却都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他们在思想史上所拥有的地位,可与伟大的哲学家相辉映。(鲁迅、萨特、波伏瓦是大作家,也是大思想家,《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则试图写成百科全书式又充满反思和疑虑的小说)λ

2、文学与宗教

1)宗教利用文学传经布道λ

原始艺术与宗教密不可分λ

宗教经典本身就是文学性极强的作品λ

利用文学宣扬宗教教义λ

2)宗教思想影响文学思想λ

3、文学与政治

1)政治对文学的需求λ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这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λ

2)文学不能超脱政治λ

二、文学与文化

1、什么是“文化”?λ

2、文学作为文化现象λ

3、文学与文化研究λ

1、什么是“文化”?

在文化研究中,文化的概念有一系列的含义,包括高雅艺术和日常生活。λ

除自然科学之外,“文化”这个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上被使用:艺术及艺术活动;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λ2、文学作为文化现象

1)从发生学的角度,文学本与宗教祭祀、道德教化、政治融为一体λ

2)近50年来,文学活动失去了其文化中心地位λ

3)文学的文本包含文化因素(审美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λ

3、文学与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错综关系λ

文化研究是从文学研究中发展而来的,包含文学研究,也是文学研究的扩大化λ

文化研究会运用文学的文本研究方法,文学也会被作为文化现象来加以研究λ

三、文学的价值与影响

(1、2见教材第一编第三章)λ

1、文学对社会的影响λ

2、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λ

3、文学价值的生成λ

1、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1)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λ

2)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λ

2、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1)文学的认识作用λ

2)文学的教育作用λ

3)文学的审美作用λ

3、文学价值的生成

1)生成与实现λ

文学价值观是生活价值的体现(文学的价值在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λ

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文本创造了新价值)λ

文学以审美方式使生活中的审美价值得到艺术化的重新处理λ

文学以审美方式使生活现象的功利价值转化为审美价值λ

通过阅读实现文学价值λ

2)结构与功能λ

文学价值结构是复杂的λ

价值的内涵——真善美的统一λ

价值的时空因素λ

价值转化为一定社会功能λ

3)自律与他律λ

第五讲文学文本

一、语言与修辞

二、形象与意境

三、体裁与类型

四、个性与风格

文本(text)与作品

“文本”是一个从西语中移植而来的词汇,其本义是正文、原文的意思。?

“作品”常视为某些分界清晰彼此独立的因素(如内容与形式等)的组合,因而,考察作品构成的思路往往成为普泛化宏大化的思路。?

“文本”,是一个具体化微观化的概念(或者说人们正是在具体化微观化的意义上使用它)。?

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构成。它包括:(a)语词声音和语音构成以及一个更高级的现象层次;(b)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的层次;(c)图式化外观层次,作品描绘的各种对象通过这些外观呈现出来;(d)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波兰]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一、语言与修辞

参考教材第三编第二章?

1、语言:?

1)文本语言的类型(人物语言、作者助言)λ

2)语境λ

3)语体λ

4)文化性λ

2、修辞(教材第三编第二节“形象性”)?

用语言和思维技巧来建构卓有成效的具有独特表达力的话语方式的技巧,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主要手段。?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反复、对比、排比、通感、对偶等?

1)比喻λ

2)象征λ

二、形象与意境

1、形象?

1)人物关系λ

2)人物性格(扁平人物,圆形人物)λ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扁平人物是性格单一,缺少变化的人物;圆形人物是充满了变化和多样性格的人物。?

3)人物处境(时间、空间)λ

2、意境?

情景交融λ

象外之象λ

两种抒情方式λ

三、体裁与类型

参见:教材第三编第三章?

1、诗歌?

1)抒情λ

2)语言与结构λ

3)意象与意境λ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2、散文?

1)散文与感受的抒发λ

2)自由和自然的形式λ

3、小说?

1)小说与叙事λ

2)故事和人物λ

3)叙事理论λ

4、戏剧文学?

1)戏剧与剧本λ

2)戏剧结构、冲突与情境λ 3)戏剧语言λ

5、不同类型的分类?

韵散之分;λ

抒情、叙事与戏剧λ

小结

体裁规范了文本的语言状态?体裁规范了文本的形象状态?体裁规范了文本的结构特点?

四、个性与风格

教材第三编第四章?

1、风格的意义?

2、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3、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