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作者:叶益平梁艳刘峰翟舒雯朱长浩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5期

摘要通过对温州平阳气象站新、旧站址2012年同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新站气温低于旧站;新站降水量多于旧站;新站年平均相对湿度偏大旧站;风速新站大于旧站。新站和旧站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最差,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点;风速一致性较好,观测数据较稳定。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差异性不显著,表明新站此3个要素资料可与旧站资料续接合并使用,而平均风速因为新站迁移至东门山顶,显著性差异大,与旧站资料不能续接使用。

关键词迁站;气象资料;对比分析;浙江平阳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54-02

由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气象探测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温州平阳气象站于1956年12月建站,并于2013年1月1日由鸣山站址(北纬27°41′,东经120°33′,以下简称旧站)搬迁至东门山顶(北纬27°40′,东经120°34′,以下简称新站),2个站址位于同一气候带,水平直线距离为2 700 m,2012年1—12月在2个站址进行了平行对比观测,新站获取了1年完整气象资料。本文试图利用1年的对比观测资料,对旧站与新站观测数据差异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得出新、旧站观测资料差异大小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新、旧站址资料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正确地运用历史气候资料提供参考。

1 对比观测期资料分析

于2012年进行了新、旧站址全年对比观测,对比观测项目为自动观测气温(包括最高、最低)、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1],2个站所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均为ZQZ-CⅡ型。

1.1 差值及标准差统计

根据公式(1)和(2)分别计算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的差值,并统计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标准差(表1、表2)。

1.2 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1.2.1 气温。气温差值为负值表明,新站气温低于旧站,新站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比旧站低1 ℃以上,其中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新站比旧站月平均气温平均偏低1.3 ℃,夏半年(4—9月)平均偏低1.7 ℃。从各月温度看,各项指标均偏低旧站,

与总体平均情况一致。气温差值标准差表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标准差接近,最低气温标准差相对较大,最低气温数据相对不够稳定,最高气温标准差最小,数据最稳定。

1.2.2 降水。降水差值以正值为主,表明新站降水量多于旧站,年降水量差值平均多1.0 mm,差异不大。大部分月份新站降水量多于旧站,只有7月、9月降水量少于旧站。降水差值标准差相对于其他要素较大,仅次于相对湿度,数据相对不稳定,并集中在多雨月份,这体现了降水的局地性特点,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1.2.3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差值正负变化基本相当,月季变化明显,表明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变化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偏大1%,差值较小。相对湿度差值标准差相对于其他要素最大,数据相对最不稳定,受局地降水和风速影响,产生这种差异是合理的。

1.2.4 风速。风速差值均为正值,表明新站风速大于旧站,年平均风速偏大1.7 m/s,冬季12月、1月和夏季8月偏大最为明显。主要是因为旧站处在平原郊区,而新站位于海拔高度254 m的东门山顶。由于摩擦作用,风速会随高度增加而有明显增加[2],因此造成新站所测风速大于旧站。而在冬季南下冷空气和夏季台风影响时期风越大差异越大。风速差值标准差相对于其他要素较小,数据较为稳定。

2 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

设对比观测次数为n,Ai为旧站某观测要素第i次观测值,则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

根据公式(3),计算新站对旧站的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表3)。新站对旧站的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表明,年降水相对差值11%,差异不大,7月、9月新站降水少于旧站,但数值较小,接近0,其他部分月份多于旧站,其中8月、11月和12月均超20%。这与高山局地降水偏多有关。

3 风向相符率统计

根据要求,只有观测风速大于0.2 m/s时,才统计风向相符率。新站与旧站风向角度差小于22.5°,即认为两者相符。

旧站与新站年风向相符率只有42%,最大相符率在1月,只有53%,最小相符率在4月,仅34%,可见两站风向一致性较差,说明旧站受周边城市化影响较严重,风向受局地环境影响较大(表4)。

4 新旧站址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新站积累了1年的完整观测资料,其是否与旧站所获资料具有连续性,是否来自同一总体,资料能否代表当地自然气候,需要对新站所取得资料与旧站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显著性检验即用于试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2种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选取平阳站近20年气象观测资料为比较对象,认为该时段各要素能反映该站总体气候特征。对新站2012年观测的平均气温F、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F、降水量RR资料进行均值显著性检验。实践证明,这些资料序列总体属正态分布[3-5],同一要素方差相同,可以采用t检验法进行均值显著性检验。假设X为新站观测期的某要素月(年)平均值,假定样本容量为n月(年),这n年旧站观测的相应要素月(年)平均值的序列为

x1,x2,…,xi,…,xn(n=1,2,…)。

从表5可以看出,4个要素中,平均气温6月和8月,降水量1月和12月,平均相对湿度10月超过临界值,差异显著,其他均为差异不显著,表明新站此3个要素资料可与旧

站资料续接合并使用。而平均风速因为新站迁移至东门山顶,风速变化大,显著性差异大,不能与旧站资料续接使用。

5 结语

新站气温低于旧站,平均偏低1 ℃;降水新站降水量多于旧站,只有7月和9月降水量少于旧站;年平均相对湿度偏大旧站1%;风速新站大于旧站,年平均风速相差1.7 m/s,各月份均偏大旧站;风向相符率只有42%左右。新站和旧站气温和风速差异随季节不同程度不同,其中气温偏低明显,特别在夏半年差异相对较大,风速在冬季和夏季差异相对较大。在气候业务中可根据不同月份进行订正。这种差异的季节性变化更证明了旧站受城市化影响十分严重,而新站更具有气候代表性,无城市化影响。新站和旧站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最差,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点;风速一致性较好,观测数据较稳定;风向相符率只有42%左右,与观测场周边状况不同有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差异性不显著,表明新站此三要素资料可与旧站资料续接合并使用,而平均风速因为新站迁移至东门山顶,显著性差异大,不能与旧站资料续接使用。

6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M].中国气象局,译.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3] 吴慧.海南省降水量的正态分布特征及正态化变换[J].广东气象,2005(2):12-13.

[4] 赵佩红.新会气候资料的正态分布检验及正态化处理[J].广东气象,2007(1):27-28.

[5] 何健,杜尧东,蔡玲玲.徐闻气象站迁站前后气候资料序列的均一性检验[J].广东气象,2009(4):14-15.

[6] 屠其璞.气象应用概率统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气象调研报告3篇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8319194985.html,)/工作报告/调研报告 气象调研报告3篇 *目录 .气象调研报告 .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山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山东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XX 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调研组利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气象局,对**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

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类生产区。**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 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XX 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8.16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8.68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

测风数据的处理方法

测风数据的处理方法 测风数据处理包括对测风数据的验证及计算处理。 (一)数据验证 在验证处理测风数据时,必须先进行审定,主要从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着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现场风能资源的大小。 对提取的测风数据进行检查,判断其完整性、连贯性和合理性,挑选出不合理的、可疑的数据以及漏测的数据,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处理,从而整理出较实际合理的完整数据以供进一步分析处理。 完整性及连贯性检查,包括检查测风数据的数量是否等于测风时间内预期的数据数量;时间顺序是否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时间是否连续。合理性检查,包括测风数据范围检验,即各测量参数是否超出实际极限;测风数据相关性检验!即同一测量参数在不同高度的值差是否合理;测风数据的趋势检验,即各测量参数的变化趋势是否合理等,见表2-3~表2-5。

1.数据代表性首先了解现场测点的位置。现场是简单的平坦地形、还是丘陵或者是复杂的地形,而测点在这几种地形下所处的位置。在一个场地测风仪安装在最高、最低或者峡谷口等不具有代表性。因为将来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是几十台或几百台,面积较大,测风点应是在平均地形状况下测得的风速,否则就偏大或偏小。因为建造在经济上可行的风电场,必须有最低限度的风能资源要求,可能在山顶上达到了最低限度的风能资源要求,在谷地达不到要求。 若在预选风电场有多点测风数据,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多点平均。在平均时删除最低风速地形的值。而且以后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时,这些地形也不予以考虑。 此外,在测风点附近有无建筑物和树木,如有,测风点是否在建筑物和树木高度的10倍距

离之外,这也是衡量测风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要素。 2.数据准确性数据序列既然是一种观测结果的时间序列,必然受到风速本身变化和观测仪器、观测方法以及观测人员诸因素变化的影响。对于风电场测风的数据不能只从数据上分析其准确性要从现场测风点作实地考察,如风速感应器是否水平,如某一风电场在40m高处的风杯支臂向西倾斜45°影响风速的记录,某咨询公司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在风洞中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现场测风的数据非常不准确,在0m/s时,实际上已有1.59m/s的风速,在10m/ s时,已有10.82m/s的风速。无疑现场风速测量的准确性差。 风向的准确性关系到确定主导风向,但有的现场测风站仅用罗盘,把北标记对准地磁方向的“北”,没有进行地磁偏角方向找正。还有的风向指北杆各点不一致,在测量塔装多层风向标,上下指北杆有5°-10°的差异,这些都影响风向玫瑰图的精度。

集训综合业务技能竞赛理论试题-答案

2014年县局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理论试题 姓名: 成绩: (闭卷,总分145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说明:所有试题均按要求按次序在答题卡上答题,要求有顺序的一定按先后顺序答。 一、填空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草温观测区域的草株高度超过10cm 时,应修剪草层高度。 2.《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于2012年8月22日通过,自2012.12.01起 施行。 3.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要提高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的核 心任务。 4.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 5.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外形设计呈“凸”字型,具有上窄下宽的特点,其作用是防风和减 少蒸发。 6.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安装高度区间是2.7-2.9米。 7.大气层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将 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8.近地层气温日变化的特征是,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 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9.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中的SURF表示地面观测资料。同一数据文件最多能发的份数为25份。 10.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承水口的面积为314cm2。 11.在大风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 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6级。

12.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首行中有观测方式和质量控制标识,位长分别为1位和3位, 基本站2014年某日11时这两组数正确应为 4、099 。 13. ISOS 软件由 SMO 、 MOI 、 MOIFtp 三部分组成。 14. 基值为大于该要素可能出现最大值的相对最小值,以此来表示要素的正、负号。对 各种温度,基值设置为 100 度。 15.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 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 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 16.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 17.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 电阻应变 技术和 振弦 技术。 18. 能见度自动观测的方式位X= B 。 19. 电线积冰观测中,当所测单纯的雨凇的直径达到 31mm 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最大 重量,以 g/m 为单位,取整数。 20. 使用水银气压表的台站,按公式,1()1h h n g t P P C g t ?λμ+=+??+来计算本站气压,其中μ为 水银膨胀系数 。 21. 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 >10mm 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 22.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23. 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24. 某站1月量得雪深如下表(该月1-18日均未达到观测雪压标准),则该站1月观测 25. 预警信号的发布用语应当遵循 重点突出 、 简明扼要 、 通俗易懂 的原则。 26.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包括两种:一类是对内的客观指导产品;另一类是对外 的服务产品。 27. 设计洪水位为当遇到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水库经调洪后(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区域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2009年10月19日修订稿)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气象台站现状分析 全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置的,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 二、建设规划的编制 1.站网布局原则 (1)平原地区,平均站间距应为20~25公里;经度102°E以东地区每个乡镇均应建立区域站。 (2)丘陵、山地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易发的地域,应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灾害发生情况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设计,站的间距应当适当加密,平均间距应小于20公里。

(3)沿海岸基区域站的间距一般为10~20公里;沿大江、大河、大湖流域和洪涝、地质灾害多发且影响较大地区、重要干线公路沿线的区域站的平均间距一般为10公里。 (4)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区域站应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确定自动观测 要素的项目和站点的位置,平均间距应小于10公里,重点地区可以达到1~5公里。 2.站网气象要素布局原则 各省级气象局区域站的站网布局规划还应根据各气象要素的代表范围,进行不同观测要素站点间距的合理分配。 (1)降水量、雪深、天气现象、能见度、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所需的站间距最小。 (2)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约为最小站间距的2倍。 (3)气压、土壤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最大,约为最小站间距的4倍。 3.站点观测要素设置原则 (1)区域站的自动观测要素至少应该包括降水量。

(2)为开展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为满足乡镇精细化天气预报需要和积累气候资料而设置的区域站至少应包括 降水量、空气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3)为重要干线公路布设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和路面温度、路基温度、路面结冰、路面湿滑程度等道路状况要素。 (4)在沿海陆地、岛屿、海上平台、浮标、灯塔、大型桥梁等地方建立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强)风向、(强)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尽可能布设能见度观测项目;海域站还可增加海温、海盐、海冰等海洋观测要素。 (5)与国家级观测站、临近区域站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要素;或预留气压传感器接口,以备条件具备时挂接。 (6)各区域站均可根据需要增加地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能见度等气象要素。 4.确定建设目标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依据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典型空间和时间尺度特征,结合当地土地面积、地理地形特征、天气气候特征、人口密度情况和上

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四篇)

气象局2023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____县气象局认真贯彻省、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全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以气象现代化建设、基础气象业务、气象防灾减灾、脱贫攻坚、观测站搬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全面开展工作,为____经济建设服务,现就__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着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 建成了高阳镇标准化站点,完成了东陈骨干区域站升级改造。陈庄新站从____年____月开始新站址观测业务试运行,____月____日 ____时正式对比观测。经过一年的对比观测分析,新址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完整率为____%,可用率高,所有指标均达到业务运行要求,目前设备、各项指标运行正常,今年____月____日通过了省局主管部门的验收。业务用房正在建设,拟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2.继续夯实基础气象业务工作 多形式加强业务人员学习培训,成立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坚持____小时业务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开展汛前业务自查工作,对自动站防雷设备进行了检测,对全县区域自动站及气象预警大喇叭进行了巡检维护。修订完善了气象服务责任清单、常规气象服务流程、应急气象服务流程和重大气象服务流程,保证气象预报、气

象服务工作有制度、有流程、有规范、有记录。对气象灾情直报系统3.0版本进行了试用测试,____月份开始正常应用。全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观测数据可用性及各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3.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____月,制定了各类气象服务方案,下发了《____更新全县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用户库____》,更新后气象信息员队伍和直通式服务用户____人。同时,更新了国家____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受众用户及气象信息员网站中信息员信息。针对今年____月____日大风灾害和____月____日冰雹大风天气,及时发布大风、雷电、冰雹等预警信号,灾情发生后及时统计并上报灾情。全年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各镇政府及成员单位下发各类重大天气过程气象灾害防御通知____期。通过手机短信、预警大喇叭、气象微博、____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____万余人次;通过传真、邮箱、送阅件形式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共制作周预报、月气候预测、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等各类气象服务材料____余期。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农事季节____农气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园区等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____余次。先后开展“科技之春三下乡”“3.23”“5.12”等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____次。针对各镇分管气象工作领导和气象专干开展智慧农业气象app推广应用培训____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4.全力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题--文件1

《关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站址迁移有关事宜的通知》气测函〔2011〕89号附件1、2 《关于做好站址变动对比观测资料分析工作的通知》气测函〔2012〕27号 《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气预函〔2015〕58号;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1、根据气测函[2011]89号文附件1: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试行稿)要求,拟迁台站历次站址变动情况说明的数据精度要求为(ACD) A、建站、迁站时间精确到日 B、历次站址坐标必须精确到秒(分) C、拔海高度精确到0.1米 D、如曾用站址无精确坐标资料必须重新测量 2、提供拟迁台站现址周边气象台站的分布图和表要求,国家基准气候站用( B )标出,国家基本气象站用( A )标出,国家一般气象站用( C )标出;区域气象观测站用( F )标出;拟迁台站的现址用( D )标出,新址用( E )标出。 A、蓝色正方形 B、黑色圆形 C、粉色三角形 D、黄色五角星 E、红色五角星 F、绿色菱形 3、对拟迁台站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均一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以下要素的月值和年值:(ACDF) A、气温(平均、最高、最低) B、气压 C、平均相对湿度 D、平均风速(2分钟) E、平均风向(2分钟) F、降水量

4、对于在申请迁址时已经完成( A )对比观测的台站,需在申请迁址时完成对比评估,并随本报告一同上报;对于申请迁址时未完成1年以上(含1年)对比观测的台站,应当在对比观测满( C )内完成对比评估,并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A、1年以上(含1年) B、2年以上(含2年) C、一年后三个月 D、一年后四个月 5、根据气测函[2011]89号文附件1: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试行稿)要求,对拟迁新址与现址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主要针对( ACE ) A、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B、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C、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2分钟)的日值、月值和年值 D、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2分钟)的月值和年值 E、定时观测的2分钟风向。 6、根据《气预函〔2015〕58号文:预报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的通知》,空气湿度的日值统计项有(ABD) A、日平均水汽压 B、日平均相对湿度 C、露点温度 D、日最小相对湿度及出现时间 7、根据《气预函〔2015〕58号文:预报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试行)》的通知》,风向风速的日值

最新关于我区气象区域站建设情况和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气象区域站建设情况和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制约双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一、调研情况 1、调研部署和时间安排。首先2019年9月20日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确定调研课题,部署工作任务,对有关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二是利用秋季区域站巡检的时间,2019年9月26-10月10日由局长带队,带领单位维护人员对所有乡镇区域站进行巡查,统计各雨量站汛期运行情况、检查现场雨量站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 2、我区区域站建设现状:我区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始建于2002年,十几年的时间,共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升级改造,达到现在的建设规模。目前辖区内共建设6个骨干站,分布在联兴、新兴、青岭、兰陵、杏山、万隆,为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自动站,其他17个站为四要素自动站,实现了区域自动站乡镇全覆盖。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3、气象区域站在气象服务的作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使我区地面观测网对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測能力大大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形成,实现了气象多要素连续动态实时监测,显著提高了气象监测时空精确度,大大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使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决策服务更加科学化,同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区域自动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

气象台站环境改变对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

气象台站环境改变对气象要素观测的影 响 摘要:气象台站是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单位,气象站采集的气象数据是一个 地区气候资料统计的主要数据来源。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气象数据是为 天气预报、气候分析、防灾减灾、城市规划等气象服务和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和 依据。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料,不仅在气象学中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极为重要,同 时也对于一个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健康等方面具有重大的 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气象台站环境改变对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 关键词:迁站;环境;气象要素;连续性 引言 气象站所观测的气象要素是极其珍贵的气象资料,气象探测环境的稳定极其 重要,台站的迁移,将对本地区的气候分析评估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气象要素 需要重新进行累计。一个长期稳定的观测环境,对于气候分析至关重要,是获得 稳定连续气象要素观测值的基础,是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规律进行准确评价的前提,因此,气象台站不宜进行频繁的迁移。气象站的迁移,建议新选的站址,应该尽 量与原站址在海拔高度、周边环境近似,与原址距离适当。同时新址的地貌与周 边环境接近为宜,不建议修建较高的气象观测平台,避免若差异过大,使一些气 象要素的观测值出现明显的跳变,对气象资料的连续产生很大影响。 1、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社会发展 构建气象支持系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个生活 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气象支援服务,这些服务提供农业、交通、航空等方面的基本 数据,直接影响着相关产业各种活动的有序进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体

系,不仅可以提高基层气象部门的综合观测能力,还可以提高基层气象部门气象 观测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通过气象服务部门完善气象信息和数据,实现气象信息 和数据的精细管理和控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行动的基础。提高气象观测信 息的采集效率可以为运输、航空、农业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生态气象数据。 因此,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支撑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基 本要求,也是许多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2是气象保障部门的发展需求 在日常气象生态监测中,气象信息影响基本经济活动,气象生态信息的准确 性是国家科技水平的基本衡量标准。气象支援部门应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除了气 象基本预报外,还应做好污染物和寒潮监测等生态监测工作。只有将气象监测业 务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事业深入拓展,提高气象生态监测效率,加快建设综合能 力支持观测系统,才能实现自尊,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2、气象台站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标准化规范不够,气象特色不突出 虽然气象厅在办公楼建设和整体环境改造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树型比较好,但测量预报服务室、预测咨询室、办公用决策服务室、员工活动室的建设并没有 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气象科技特点和气象文化问题也不突出。 2.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当前气象站工作人员太年轻,中高级技术员人数太少,初级技术员人数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级气象站作战能力的提高。缺乏专业人才是气象站无法解 决的常见问题。随着大气探测自动化的发展,观测者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设备检修、维护和运行监测,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测者。观察员的转型是必不可 少的,但目前的观察员中几乎没有电子人员。 3、气象站迁站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影响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许丽景;李海川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年(卷),期】2013(014)008 【摘要】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规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 ℃,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 ℃,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n/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 ~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总页数】6页(P1195-1200) 【作者】许丽景;李海川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河北沧州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彬县气象站站址迁移同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彬县气象站站址迁移同期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韩莹;周敏;张宽洲;王世珍;刘彬 【摘要】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new and old site of Binxi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lowest air temperature of the new site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ite.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daily average wind speed of the new site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it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st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observation data.%本文通过对彬县气象站2014年1-12月份新旧站址同期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址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比旧址偏低;新址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比旧址偏大。分析认为测站周围各类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以上要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3页(P238-239,240) 【关键词】新旧站址;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彬县气象站 【作者】韩莹;周敏;张宽洲;王世珍;刘彬 【作者单位】咸阳市气象局,咸阳712000;陕西省彬县气象局,彬县713500;陕西省彬县气象局,彬县713500;陕西省武功县气象局,武功712200;陕西省彬县气象局,彬县713500

喀什国家基准站迁站前后资料对比分析

喀什国家基准站迁站前后资料对比分析 秦榕;姚作新;王秋香;井立红;胡义成;杨霰;张静;杨华 【摘要】The data collected at the old site of Kashgar Station from 1963 to 2013 was used(the data collected at Maigaiti, Yuepuhu and Jiashi station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as used for references)to compare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at the new site of Kashgar Station in 2013, then T test was made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reference stations and the old and new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poor difference and regional consistency but good uniformity in air temperature, RH and average wind speed between the old site and the reference station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data collected at the new and old sites can be used continuously; the months with discontinuity in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precipitation, and average RH accounted for 50%, the data of average wind speed at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5 was discontinuous from Jan. to Dec.;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sites changed most obviously in winter while relatively little in summer and fall;average RH at the new site was on the high side comparing with the old site, an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winter; average wind speed at the new site was 1.1 m/s higher than the old site, and the deviation was smaller in winter; the wind direction consistent rate was only 34.61%, and the differences was obvious between the months.%利用1963—2013年喀什站旧址各项资料与同期麦盖提、岳普湖、伽师三个参考

太原基本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太原基本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任兆龙王彦红李明任慧龙

摘要:利用2013年太原基本站迁站前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新站月平均本站气压、月平均最高(低)气压、月极端最高(低)气压均比旧站略低;平均气温1—12月新站比旧站低;月平均相对湿度1—12月新站高于旧站;新站的月平均风速、月最大风速高于旧站,月极大风速1,4,9月持平,8,12月新站小于旧站,其他月新站高于旧站,新、旧站风向有显著差异。造成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观测场周围环境、下垫面性质改变,海拔高度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太原基本站;站址迁移;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 P468 :A DOI:10.15913/https://www.sodocs.net/doc/8319194985.html,ki.kjycx.2016.18.024 太原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4-09,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探测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旧站周围建筑物逐渐增加,人口日益密集,观测环境已经不具备地面气象观测要求的条件。探测环境变化一般包括逐渐影响和站址迁移2个阶段,而尤其以站址迁移对资料序列均一性影响最为显著;逐渐影响阶段是渐进过程,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更为复杂。周昊楠等人通过对比观测资料分析认为,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城镇化影响。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改善探测环境,太原国家基本站于2013-01由太原市小店区殷家堡村(称“旧站”,下同)迁至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张花村(称“新站”,下同)。为掌握新、旧站因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两站气象要素的差异,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的要求,于2013-01—2013-12进行了相关要素的对比观测,进而分析迁站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为资料序列的连续性和订正提供依据,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1 新、旧站址观测环境概况及自动站类型 旧站地理位置为112°33′E、37°47′N,观测场海拔高度778.3 m,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779.4 m,风速传感器距地高度11.0 m,地理环境为郊区;新站地理位置为112°35′E、37°37′N,观测场海拔高度776.3 m,气压传感器海拔高度777.3 m,风速传感器距地高度11.0 m,地理环境为乡村。新站位于旧站东南偏南方位,二者直线距离18.4 km。新站为DZZ4型自动站,旧站为CAWS600型自动站。 2 资料与方法 采用的资料为2013-01—12同期气压(月平均本站气压、月平均最高(低)气压、月极端最高(低)气压)、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低)气温、月极端最高(低)气温)、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最小相对湿度)、风速(2 min月平均风速、月最大风速、

泗县新旧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比评估分析

泗县新旧气象站观测资料对比评估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址气象探测环境已不能满足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要 求.2016年7月在新址安装自动气象站,本文选取泗县国家一般站新旧站址2017-2018年对比观测期间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 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的差值,并统计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标准差。结果 显示2017和2018年新址气温低于旧址,平均偏低0.5℃;风速新址大于旧址, 年平均风速相差0.3m/s;相对湿度小于旧址2.1%;2017和2018年降水量总共相 差415.7毫米(新址2017年7月、2018年4月降水缺测),扣除缺测月份两年 共计相差162.1毫米。新址和旧址降水量一致性最差,风速和相对湿度一致性较好,观测数据较稳定;风向相符率有61%。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址和旧址各 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差异;对比;统计;观测资料 引言 泗县国家一般站新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开发区赤山路(郊外),与旧址 梁园路11号中间直线距离为3.63公里,新址从2017年1月1日开始进行对比观测,2019年1月1日正式业务运行。旧址和新址周边大的气象探测环境对比:2016年,宿州市人民政府以宿政秘〔2016〕180 号批复了泗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根据该规划,泗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旧址已处于城市中心,影 响了泗县的城市发展和建设进度。旧址探测环境趋于恶化,越来越缺少代表性; 新址探测环境好,周边无对探测环境有影响的建筑,且由于观测场地在城郊,周 边的环境较为稳定,对今后的探测环境保护相当有利。新址地形、地貌、土壤、 植被与旧址初建站时相似,均处于同一气候区,因此,新址能够代表旧址所代表 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新旧站址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1 差值及标准差统计 分别计算2017、2018年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新址10月超过6日数据缺测,7月统计值缺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 的差值,并统计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标准差,见表1、表2和表3、表4。 表1 泗县站旧址与新址各要素月2017(年)差值平均值表 要素 时段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mm)相 对湿度(%) 风速(m/s) 1月 0.4 0.1 0.7 0.7 -2 -0.2 2月 0.5 0.2 0.7 -2.9 -3 -0.4 3月 0.5 0.1 0.8 -1.5 -2 -0.1 4月 0.6 0.2 1.1 1.5 -3 -0.4 5月 0.8 0.4 1.1 0.4 -3 -0.3 6月 0.6 0.4 0.8 1.8 0 -0.3 7月 0.5 0.5 0.7 - -1 -0.2 8月 0.4 0.3 0.6 13.8 -3 -0.1 9月 0.4 -0.2 0.6 -9.3 -3 -0.2 10月 0.5 0.3 0.5 5.9 -3 -0.3 11月 0.7 0.1 1 -0.9 -4 -0.2

气象站迁站距离及海拔高差对新旧站资料差异的影响

气象站迁站距离及海拔高差对新旧站资料差异的影响 王秋香;刘叶;古丽格娜;胡义成;秦榕;李秦;孔婷 【摘要】One year comparative observational data were used in the paper from 13 new and old stations, which have been changed or are going to change since 2008. W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standard deviation of distanc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elevation difference and change distance for the new and old station. I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difference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to distance and elevation difference for the new and old station,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year wind direction coincident rate to the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site distance on maximum temperature, wind direction coincident rate, and both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assed significance level at α=0.05. While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f elevation difference on mean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al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assed significance level at α=0.05.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nual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mountain area were more than twice in the majority plain region, and wind direction coincident rate wa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plain region. Due to the big difference of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there was larger absolute differences and standard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 行规定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12.11.28 •【文号】气发[2012]93号 •【施行日期】2013.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 的通知 (气发〔2012〕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为落实《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范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迁移、新建和撤销管理工作,现将《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国气象局 2012年11月28日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管理工作,确保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国气象局有关业务技术和管理规

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是指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迁建撤是指迁移、新建和撤销。 迁移是指将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迁移至新的地点。 新建是指建设新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撤销是指撤销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第四条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由省级气象局报中国气象局审批;迁移国家一般气象站的,由省级气象局审批,有关材料报中国气象局主管职能部门备案。 新建和撤销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由省级气象局报中国气象局审批。 第五条批复迁移或新建后,应在2年内(不包括批复当年)完成建设、通过业务验收,并正式启用。未按期启用的,应重新报批。 第二章选址 第六条拟选站址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能够代表该站所在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 (二)符合全国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三)气象探测环境符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标准和中国气象局的有关技术和管理规定; (四)当地人民政府承诺长期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五)占地面积满足观测场地、探测设施、业务用房和附属用房的布局要求,并预留必要的业务发展空间; (六)具有国家法定的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当地人民政府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