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家发展不平衡性的例子

国家发展不平衡性的例子

国家发展不平衡性的例子

第一、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农村整治改造、村道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着境,许多农村变卖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出现现有文化阵地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设施投入不一,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好,领导较重视,交通方便,乡镇文化员齐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有经费投入,能常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农民有一定文化素质,所占比例约为30%左右;二类是一般的,虽然有专职文化员,经费投入较少,文化站没有阵地,活动不经常,只在春节期间才搞一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般,所占比例约为40%;三类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经济基础薄弱,基层领导不重视,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里的文化站名存实亡,没有经费,常年不开展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差,所占比例约为30%,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

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第三、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1)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看电影、上上舞厅、看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有那钱还不如多买点吃的。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2)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拥有的仅是山歌、看戏、舞龙灯活动等,而

这些活动大多与重大农事活动和逢年过节紧密结合在一起。(3)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第四、基层文化队伍匮乏不齐。一些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忽视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乡镇文化干部大多为兼职,有的常年工作不姓文,造成闲时有人问,忙时无人管的局面。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乡镇文化站现今还没有专业文化干部,原来有的文化专业人员纷纷跳槽,在职的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薄弱,大多数村级没有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制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这种不平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还有发展过程中策略选择的人为原因。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发达,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给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十分明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诉求与现实社会生产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个“发展很不平衡”(十六大报告)已经成为导致当前主要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基本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先天的差异导致在适应改革和把握发展机遇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随着优势地方经济的迅速起飞,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呈“马太效应”式的急速放大。有些地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另一些地方则连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在中国社会我们几乎能够同时看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形态并存的奇特的历史景观。据统计,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之多,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显示:全国共分七档。除了位居第一档的香港和澳门不具有可比性外,第二档的上海(5,350元/月)、深圳(5,280元/月)、温州(5,020元/月)、北京5,000元/月),要比第七档的兰州(1,500元/月)、银川(1,100元/月)、西宁(1,000元/月)高出3-4倍。这组数字清晰地反映出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这还仅仅是省会级城市的比较,如果向下延伸,差距将会更大。 第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在我国经济布局上,各类经济要素迅速向城市集聚,特别是向沿海大城市集中,这是市场配置资源在经济布局上的客观反映。点和面的发展不平衡,已使城乡差距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核心问题。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2倍,1995年是2.7倍,③2002年扩大到3.1倍,2007年是3.3倍。 此外,城乡差距的另一个表现是区域的不平衡性,总体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比较迟缓的。2002年,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3.66倍⑤,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差距上,消费及生活质量差距也在扩大,广大农村的公共卫生条件、教育整体水平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差距迅速扩大,是造成“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第三,公民收入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创造了连续二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中国,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将近50%,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为1%左右,80%中等收入的家庭占据了财产总额的另一半。在城镇居民财产中,金融资产呈现迅速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在20万亿元的国内金融资产中,80%为占总人口30%左右的城市居民所拥有,其中近一半又被只占城市人口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所占有。也就是说,占总人口6%的人占有了将近40%的金融资产。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平安保险公司3名董事及高管2007年的税前薪酬都超过了4,000万元,其中董事长马明哲税前报酬为6,616.1万元,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一个国有(控股)公司高管一天的收入足够一个普通农民挣一辈子,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人不禁唏嘘。 目前我国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479万;人均纯收入在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2,841万。另有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接续产业,经济增长乏力,下岗失业人员迅速增加,很多城市有将近1/3的职工处于失业状态。这些问题既影响到当前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也给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带来了困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种平衡与不平衡的互动状态下进行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平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等都产生了长远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因为对新技术应用的态度和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美国和德国都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有较充足的资本、原料和市场,并且美国内战和德国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条件,所以这两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工业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又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并且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这些导致它们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下降到第三和第四位。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对它们来讲,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实行的,能够吸收和直接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因为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它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较低。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跳跃式的状态。在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争夺世界市场,尽量利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本国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而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却防碍着新技术的采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相对停滞的趋势,并且因为这些国家大量输出资本,在一定水准上也削弱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就造成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能够跳跃式地较快地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从而在经济实力的对比上发生急剧的变化。例如,英国在1870年以前一直是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第一位,号称“世界的工厂”。但是,当时英国的工业主要是纺织、采煤等旧的工业部门。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工业部门持续出现,到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引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地赶上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一位。19世纪末,另一个新兴工业强国──德国也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二位。 政治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这个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交错的局面。英、法、美三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翻了原来的封建或殖民政权,对旧势力的冲击较大,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革命的洗礼,造成了观点的根本变化,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因而革命任务完成比较彻底。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间较长,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也比较充分,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例如,英国和美国都形成了典型的资产阶级两党制,法国则形成了多党的政党制度。而俄、德、日三国是通过改革或统一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人民的公民参政意识较弱。这些国家虽然名义上也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仍然存有,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热衷于对外扩张,发动战争。 其次,因为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军事力量和他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处地位的相对应变化,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重新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既相互斗争有相互勾结。 最后,在资本主义体系的不同国家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条件及其成熟水准也是不同的。这种政治条件包括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阶级力量对比情况,阶级矛盾激化情况,阶

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

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工程09-1班傅德威 0905300134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推进,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和策略?有各种主张,如以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从基层民主做起,向上逐步推进,等等。本人认为,从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有先有后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是可取的一种办法。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过去干革命,充分重视并很好利用了这个特点。今天搞建设,也要重视和利用这个特点。 中国的民主革命如何推进?开始时,一些人主张,在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起义,取得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然后取得全国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不顾中国国情的“左”的战略,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符合的,走向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特点。他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他对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作了生动的描述:“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种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由于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就比较薄弱,而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再加上其他条件,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就可以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正是从这样的国情特点出发,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成功把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推进革命的典范。 进入历史新时期,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仍然面临着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特点。二十多年来,我们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点。 邓小平设计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并很好把握了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又设计了“两个大局”的战略布局。他说,沿海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求沿海地区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在世纪之交,党中央依据两个大局的战略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几年来,西部的发展明显加快。实践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很好掌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是成功把握中国发展不平衡特点的又一个典范。 我国的革命是从发展落后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始,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是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然后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使全国都发展起来。二者掌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重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从积极方面把握这个特点,则是相同的。这就是规律性。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的差异例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源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部地区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存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西部地区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等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西部地区,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既不利于人类居住,也不利于农业生产,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2.国家政策制度上的倾向 首先,国家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方面的倾向。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渐进式的改革路径是以点带面,制度创新的试点都安排在东部。中央设置经济特区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具体国情考虑的。我国重大的经济制度变革,是中央在东部先设置经济特区,授予这些特区制度创新的试点权,然后再向全国推广完成。借助制度创新,东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其次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的倾向。1980年到1984年,国家批准广东、厦门经济特区及14个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了制度创新和对外开

放、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已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区域优势,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在财政、资金、投资等方面实行倾斜性优惠政策,使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3.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间梯度推进策略,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和轻加工工业为指向。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在中西部建设了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但大多数属增值程度差的采掘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加工深度和加工层次都很低,产品扩散能力较弱。与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相差悬殊,不利于对农村乡镇企业形成可靠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反,市场化区域梯度推进战略使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使该地区的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东部地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束缚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4.“溢出效益”没有得到公平补偿西部的一些重大开发项目,收益最大的地方不是投资所在地,边际收益呈由弱渐强向远方聚集。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能源、矿产和生物资源等,被专家们喻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然而西部主要是为东部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初级产品(包括初加工产品),这种区域分工带来的不公平实际上是在透支子孙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牺牲代际公平,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畸形,影响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资源价格的“溢出效益”。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西部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建设上

国家发展不平衡性的例子

国家发展不平衡性的例子 第一、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农村整治改造、村道硬化、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着境,许多农村变卖闲置会堂、校舍等集体资产,出现现有文化阵地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设施投入不一,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好,领导较重视,交通方便,乡镇文化员齐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有经费投入,能常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农民有一定文化素质,所占比例约为30%左右;二类是一般的,虽然有专职文化员,经费投入较少,文化站没有阵地,活动不经常,只在春节期间才搞一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般,所占比例约为40%;三类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经济基础薄弱,基层领导不重视,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里的文化站名存实亡,没有经费,常年不开展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差,所占比例约为30%,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

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第三、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1)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看电影、上上舞厅、看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有那钱还不如多买点吃的。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2)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拥有的仅是山歌、看戏、舞龙灯活动等,而

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 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就是为了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 1.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 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 进。 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卫生等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比如,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再比如,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2009年12月下旬,一部名叫《国情备忘录》的电视纪录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形象的手法对我国国情作了深入解读,也生动展现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对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 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 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引言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 在较大差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其中最典型 的例子就是中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二、历史原因 1. 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指一些历史上形成的不平衡状况,如工业化、城市化 等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差距、区域间交通和通讯不便等。这些问题在经 济发展快速的今天仍然存在。 2. 地理环境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北方气候干燥寒冷,适宜工业生产。因此,在经 济发展中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政策原因 1. 政策导向不当 政策导向是指政府对于某一领域或行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方向。如果政策导向不当,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得到过度关注,而其他地区则被忽视。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可能会过度发展重工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而忽略了环保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2. 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配置是指政府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得到过度的资源投入,而其他地区则被削弱。例如,一些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或政策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市场原因 1. 市场竞争不充分 市场竞争是指企业之间在市场上进行的竞争。如果市场竞争不充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得到过度关注,而其他企业则被排挤出市场。例如,在某些行业中存在垄断现象,则可能会导致该行业内部存在着

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2. 市场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息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所拥有的信息。如果市场信息不对称,则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或地区无法获取到足够的市场信息,从而无法 做出正确的决策。例如,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则可能 会导致该地区的企业无法得到足够的市场机会。 五、教育原因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教育资源是指政府对于教育领域内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如果教育资源 分配不公,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的学生得到过度投入,而其他地区 则被削弱。例如,在某些地区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施落后等 问题,则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教育机会。 2. 教育体制不合理 教育体制是指政府对于教育领域内各个环节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 教育体制不合理,则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或学生得到过度关注,而其 他地区或学生则被忽视。例如,在某些地区存在着高考加分等政策,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例子

区域发展有多不平衡?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的表现是多维度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亦是一种。 区域发展协调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关键词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经济体量整体增长之下,区域间发展并不均衡。在地区间角力中,东部沿海优势扩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占全国约20%的土地面积,在2016年贡献了全国40%以上的经济总量。 2016年GDP总量前三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份GDP占所有省份GDP总和的29%。这三省同样也是各省份公共财政收入前三名。然而就人均GDP而言,2016年天津超过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一,达11.5万元/人,而后是江苏、浙江、内蒙和福建。2016年人均GDP最高的天津市是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的4.2倍。 外贸额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沿海,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位列前四。统计至2016年末,广东、浙江、江苏、北京,A股上市企业数均超过300家,位居第一的广东,有550家企业在A股上市。 广东人口数2016年位居全国第一,约有1.1亿人口,山东、河南、四川这些传统的人口大省,人口数在8000万以上。 服务设施方面,快递业务最发达的是广东、而后紧跟“江浙沪”包邮区。城市道路照明,灯盏数最多的是江苏,有339万盏城市道路照明

用灯,而后是广东、山东。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最大的是广东,而后是江苏、山东、浙江、上海。 交通客运量最大的是江苏、四川、湖南、河南和广东。统计中2015年各省份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最高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例子

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 在我国,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差距在义务教育资源 分配上尤为突出。由于历史、经济、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城市地区拥 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这种不均衡的 分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例子 1. 师资力量不均:在城市,优秀的教师资源相对充裕,而在农村,由 于条件的限制,教师队伍大多数由农村本地人组成,专业水平和教学 经验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2. 学校条件不同:城市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的条件往往很差,甚至有的地方学生还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3. 条件差异导致教育质量不均:由于城乡资源分配的差异,城市学生 相对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教育质量更高,而农村学生则往往 面临相对欠缺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4. 教育投入不均:在财政投入上,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远远超过农村,这导致了城市学校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而农村学校一直处于 资金短缺状态。 三、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1. 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城市一直是我国社会的核心区域,政府重点 发展城市的教育资源,而农村的教育资源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这种历史原因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2. 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水 平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3. 政策差异: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不同,政府的教育政 策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分配。 4. 地理原因: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这也成为城乡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 1. 教育机会公平性不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导致了学生接受教育机会 的公平性不足,这反映在城市学生升学率高、就业率高、农村学生升 学率低、就业率低的现象上。 2. 经济社会不公平: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导致了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不平衡,城市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发展依然相对 滞后。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 儿童,这对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五、解决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对策 1.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设施条件等。 2. 实施教育资源下移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教育资源下移政策,向 农村地区下拨更多的教育资源,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

科技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举例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科技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可以将江苏省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苏南、苏中、苏北,近年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具有不断明显的趋势。从科技创新视角来看,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与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所以,从科技创新视角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江苏省近年来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显得十分必要。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江苏省各地区在科技创新层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不平衡的问题。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结果显示,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位居前20名,依次为第4、6、11、16名;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徐州、盐城、连云港市依次为第21、30、33、36、40、45、56名。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这4个城市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指数排名靠前,这4个城市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生态良好,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创新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南京是科教资源富集型城市,拥有的中央级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多,人才、智力密集优势明显,原始创新能力较强。 无锡、常州则是典型的产业技术创新型城市,苏州被定义为开放

协同创新型城市。由此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科技创新能力均较强,其GDP总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较强,但与苏南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苏南地区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全力实施的创新名城建设战略也转化为强劲动能,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样呈爆发性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南京新增企业8.4万家,其中,科创型企业新增2.4万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净增1282家,增幅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苏北地区以徐州为例,徐州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排名第40位,2018年,徐州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徐州区位优势显著,科教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但创新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譬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型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能力弱,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硬件设施不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较低,科技资源优势还未真正发挥出来。而苏中各地级市在科技创新层面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其科技创新后劲十足,在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增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转化创新能力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从以上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排行及能力来看,科技创新成为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且科技创新所产生的这种作用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要想有效缩小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就必须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采取相应的策略。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大湾区的例子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大湾区的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两岸逐渐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大湾区9+2城市GDP排名中后五位全部来自珠江西岸。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如何推动珠江两岸协同发展是实现大湾区建设发展目标的长远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四个战略定位”,其中第四个战略定位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我们认为,合作区通过以点带面的溢出效应,衍生发展出大湾区西岸的发展新高地,为破解长期以来珠江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重大契机。 合作区建设的初心和主线是服务和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打造推动大湾区建设新高地的前提与基础。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建设合作区的初心。众所周知,澳门是一个土地面积仅有30多平方公里、人口却达60多万的微型经济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急需拓展生活就业的空间。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澳门经济遭受的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澳门GDP收缩56.3%,博彩服务出口、其他旅游服务出口分别下跌80.4%、73.4%,整体服务业出口额下跌74.9%。因此,只有首先让澳门练好“内功”,妥善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发展空间受限、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现实问题,才能为大湾区西岸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方案》将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和现代金融等作为深度合作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有效呼应了澳门现有产业基础、创新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这对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将为澳门长远发展打开物理空间,为其产业多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作区建设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这是打造推动大湾区建设新高地的重要引擎。《总体方案》在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助推大湾区建设时代的“琴澳一体化”:一是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破解“琴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粤澳双方已联合组建“双主任制”的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执行机构,并将探索建立合作区收益共享机制,这极大调动澳门推进“琴澳一体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总体方案》主要从物流运输、人员出入境、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与澳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便捷化的系列举措。尤其是,合作区内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货分流,分线管理”的制度创新,对深度推进“琴澳一体化”具有历史和战略意义;三是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一体化新家园。《总体方案》在吸引澳门居民来琴就业创业,加强与澳门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规则衔接等方面作出诸多的制度性安排,将有效拓展澳门居民优质的生活空间,也将逐步消解澳门居民一直担心的琴澳分属两地的心理壁垒。 合作区建设为澳珠双城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是打造推动大湾

结构性失衡的例子

结构性失衡的例子 1.农业与工业的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农业与工业的结构性失衡。农业比重过大,而工业比重过小,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竞争力。农业 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和传统种植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下,无法创造足够的就 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2.城市与农村的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城乡结构性失衡。城市化 进程过快,城市人口过多,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市就业压 力过大,城市住房、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同时,农村发展滞后导致农民 收入低下和贫困问题。 3.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存在投资与消费之 间的失衡。过度依赖投资会导致资源浪费和资本过剩,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过度依赖消费会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缺乏动力。 4.科技和创新与传统产业的失衡: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和创新领域 投入不足,导致传统产业陷入停滞和竞争力下降。没有足够的科技和创新 支持,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级,无法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需求。 5.外贸与内需的失衡:一些国家或地区过度依赖外贸,而忽视内需市 场的发展。过度依赖外贸会使经济过于脆弱,对外部冲击非常敏感。当外 部市场发生变化或出现贸易战时,经济就会陷入困境。 6.资本与劳动力的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资本与劳动力的结构性 失衡问题。资本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手中,而劳动力大量闲置,导致收入 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资本过度集中也会使经济发展受阻,因为只有富裕 阶层的消费能力有限。

结构性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缓慢、就业问题、社会不稳定等。解决结构性失衡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基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率、加强科技创新等。只有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

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

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 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是指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不同领域的革 命发展速度不同,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状态。这些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不仅会制约社会整体的发展,还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不利影响。下面就 对这些方面做一些简要的阐述。 政治领域的不平衡:历史上的革命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领域发 展状况可能会截然不同。例如在清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非常落后,国家治理能力差,而西方国家则已经实行了一定的民主制度,政治层 面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比中国高。这种政治领域的不平衡不仅导致了中 国经济和文化的滞后,还使中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经济领域的不平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领域的不 平衡问题更加凸显。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而一些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巨大的落差给这些国家的 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全球化还使得一些国家财富集中在个 别人手中,这种经济领域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文化领域的不平衡:文化领域的不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内部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例如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妇女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现代文明理念的融入不充分有关,从而导致了文化领域的不平衡。 科技领域的不平衡:科技领域是现代社会最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一个领域,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因为这会直接影响这些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反过来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科技进步。 综上所述,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平衡的趋势趋于加强,但是通过不断地加强合作和交流,人类仍然可以在各领域逐步迈向更为平等和在地位上更加对等的社会。

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例子

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例子举例说明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解释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 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荡,经济衰退,饥荒和战争不断。这是中国政治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但“这是精神史上最自由、最自由、最富有智慧和激情的时代”,“也是最具艺术精神的时代”(见宗白华的《美学漫步》);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德国的物质生产落后,但它产生了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歌德和席勒。19世纪的俄罗斯是文艺的鼎盛时期,但当时经济相当落后,甚至存在农奴制。这些经济和艺术发展不平衡的经典例子值得思考。尽管这一非常著名的观点一直是“艺术独立”倡导者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它也被那些蔑视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人进一步强调,认为这种“不平衡关系”只能证明艺术与经济之间的间接关系。然而,它不能成为否认经济基础和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在限制和决定艺术活动方面的作用的理由。 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 一、西方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史前艺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17-18世纪欧洲艺术、19世纪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

二、原始艺术(从原始社会到希腊时代)、古典艺术(从希腊时代到1860年代)、现代艺术(从1860年代到第二阶段)、后现代艺术(从第二阶段到1980年代)、当代艺术(从1980年代到现在) 三、中世纪艺术可分为早期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自基督教受到迫害以来就存在了。直到313年,后来继承王位的君士坦丁才接受了基督教,为基督教成为国家宗教铺平了道路,从此基督教开始流行。罗马墓穴的装饰工作室是我们研究的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唯一可能形式。早期基督教对图像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圣经中的一些奇迹和旧约和新约中的许多故事。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初期,受资本短缺、传统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使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和相对差距迅速扩大。新世纪以来,为了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如2016年我国省级GDP S、量前三名广东、江苏、山东均在东部沿海地区,三省GDP S 量占全国GDP勺29%天津、北京、上海人均GDP分别是11.56万元、11.47万元、11.37万元,排在我国前三位,人均GDB1高的天津市是人均GDR最低的甘肃省的4.2倍。即使在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如北京中心城区西城区人均GDR为28.8万元,是北京 远郊区延庆区的7.27倍。另外,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如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3361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3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2倍。 二是结构发展不平衡。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使我国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具体体现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的失衡。在需求结构上,拉动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由于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商品积压,进而不得不“畸形”地依赖“扩张投资”和“增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导致需求结构的失衡。在投资结构上,高投资不仅导致资本投资效率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