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财税法概况

中国财税法概况

中国财税法概况
中国财税法概况

中国财税法概况

财税法简介:

财税法不是一部法律,是指财政法与税法的总称。在学术上常常把财政法与税法统称为财税法。

财政法是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意义上的财政可界定为以国家为主体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税务机关及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税的行为规则。

广义的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税法: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在最具体的层面上,财税法学以与财政税收相关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既以部门法意义上的财税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深入到与财税法交叉的其他法律领域,形成诸如财税宪法学、财税行政法学、财税刑法学、财税诉讼法学、财税国际法学等边缘学科。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看,财税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税收制度、公债制度、费用征收制度、预算制度、国库管理制度、财政分权制度、转移支付制度、财政投资制度、财政贷款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财政监督制度等。

如果说过去的30年是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等学科在国家法制建设进程中有所作为的30年,那么,未来的30年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纳税人权利彰显的30年,也必将是财税法等学科为国家建功立业。将中国财税法学的立场归纳为“公共财政、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宪政国家”。用这16个字来指导财税法的发展,财税法学人的命运就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税法制建设围绕财税改革进行,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回顾30年来我国财税法制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财税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承前启后,振奋精神,开创未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财税法制建设30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与财税体制改革相适应,财税法制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下述主要成就: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1978~1993年)

围绕对原有财税制进行调整和改革,财税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引导、促进以向企业减税让利、向地方放权为起点的财税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旧的传统体制,引用物质利益原则来激发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个时期财税法制建设的成就作用主要表现在:

1.引导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健全涉外税法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0年审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修改了《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利改税方面,国务院于1983年批准公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于1984年公布

了《国有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在工商税制改革方面,根据1984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发布有关税收条例草案试行的决定》和1985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先后制定了4个税收条例(草案)和8个税收暂行条例。通过财税法制建设引导了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到1993年,我国共有37个税种,初步建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新的税制体系。这套税制的建立,由原来封闭型税制转变为开放型税制,由单一税制转变为复合税制,注重多环节、多层次、多方面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基本适应我国财经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状况,并与财经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协调一致,促进税收职能作用全面加强,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增强。

2.促进以放权让利为起点的财政体制改革。1979年中央决定对经济体制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并以财税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先行一步,同年进行了试点。1980年在试点基础上,实行“分灶吃饭”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旨在扩大地方财权,加强地方责任,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为了改革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关系,规范财政管理体制,自1979年起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关于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和《关于地方实行包干办法的决定》等。在进行利改税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办法的基础上,从1988年起,又在全国实行各种形式的包干办法。财政包干体制改变了统收统支体制下财权、财力高度集中的状况,扩大了地方的财权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94~1998年)

围绕过渡时期的财税改革,财税法制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有效保障财税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健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发挥财税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个时期财税法制建设的成就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障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在深化工商税制改革方面,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指导思想,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等暂行条例,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特别策划收法规体系。通过税制全面改革,税种设置由原有的37个减至23个,基本实现了税制简化与高效的统一,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制度。

2.促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2年开始进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试点,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起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和范围;同时实行过渡期中央对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调节不同地区财力的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原则要求和财权与事权的最后统一。通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较好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按税种划分收入的办法,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企业间开展平等竞争,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和优化资源配置。

3.规范财政监督管理,着力推进依法理财。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预算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例》,1996年颁布了《关

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通过加强国家预算法制建设,促进国家预算法制体系的健全完善,将国家预算管理过程基本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有力促进依法理财观念和机制的逐步形成,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会计法律制度方面,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由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和协会进行管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了《会计法》,为规范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1991年,国务院制定了《总会计师条例》,专门对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通过会计立法,健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严格会计管理,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时期(1999~2008年)

围绕公共财政框架建设,财税法制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法律体系,在财税领域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促进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与市场、与公众的关系,转变财政职能,重心转向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公共服务,增强财政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这个时期财税法制建设的成就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促进财政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为了配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规范了预算编制、管理监督、调整程序,严格了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对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依法理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规范财政支出程序,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政府和财政转变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修订了《会计法》,严格会计核算和账户管理,有力促进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规范化、法制化,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被誉为“阳光工程”,有效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平均节约政府采购成本10%以上,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国务院2001年颁布了《关于印发所得税分享改革方案的通知》,2002年出台了《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财政支出结构逐步调整,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并通过压缩一般性项目投资,增加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从政策上支持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7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长76%,科技支出增长2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6.8%,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3.7%,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1%,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增长23%。

2.按照国际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促进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了适应国际税制改革“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发展趋势,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储蓄存款利息的免税待遇,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提高了对工资薪金所得税前扣除标准。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税收征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加强了税收征管。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的发展,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止农业税,这标志着对农民征收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终于成为历史。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不同的两套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制,为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法律的制定出台促进了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财税法制建设30年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启示

(一)开展财税法制建设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从本质上看,财税法制建设是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为了保证财税立法正确的政策取向,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如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税

立法要紧紧围绕体制转轨,配合财税改革,以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就要求财税立法不仅要同财税改革相协调,而且要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立法要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得以巩固。但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认识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应当通过法律来规范和指导改革开放的发展,依靠国家的力量排除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阻力,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一些应兴应革的事情,要尽可能先制定法律后行动,可以适当打破一点常规。对于立法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要注重立法协调及时解决,以利于加快立法步伐,尽量避免税收立法滞后于财税改革,滞后于改革开放,避免脱离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需要的状况。

(二)加快财税法制建设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经验

财税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但并不排除我们吸收借鉴国外财税改革的成功经验和财税立法的有益成果。国外财税立法的经验成果,说到底,实质上是我们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凡是国外财税法制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成果、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吸收;凡是他们财税立法的反面教训,我们也应当认真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多走弯路。有些适合我国情况的财税法律内容,可以适当移植过来,在实践中加以充实、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国际性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密切的我国一些财税法律,特别是税收方面的法律,需要与国外的有关法律相协调、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立法步伐,还可以促进我国与国际经济的发展接轨,参与国际合作和经济竞争,促进外资企业走进来、内资企业走出去。

(三)加强财税法制建设必须为改革开放、财税改革保驾护航

我国的财税法制建设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应为财税改革保驾护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税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宪法为统率,以财税法律为主体,以相当数量的财税行政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辅助的财税法律体系框架,不仅对于推进依法理财、依法治税,规范财税管理监督,优化财税收支结构,严格财经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充分发挥财税法制建设对于财税改革的引导作用、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强化财税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促进财税职能的根本转变,起到为财税改革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财税立法质量必须注重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财税立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财税立法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财税法制建设的成败效果。为此,在财税立法中应当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在广泛发扬民主、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集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反复用实践来检验,使财税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心声,不断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快构建科学和谐的财税法律体系必须加强财税法理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构建财税法律体系必须以科学的财税法学理论作指导。财税法学理论是一门综合科学,既涉及到财政税收的基本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又涉及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学理论。目前我国财税法学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快财税法制体系建设,必须加强我国财税法理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税法学理论,并用法理指导财税立法规划和法律起草工作,从而为构建科学和谐的财税法律体系奠定良好基础,这样才能使制定的财税法律规定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才能建立科学和谐的财税法律体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三、对现阶段财税法制建设的主要建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现阶段(到2020年)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奋斗目标。从目前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快财税法制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加快财政法制体系建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现阶段加快财政法制体系建设、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必须理顺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构建政府间和谐的财政关系。为此,要适时制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法:一是按照集权和适当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性的事务,地方政府主要负担地方性的事务;二是按照受益范围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划清由中央政府承办的事务、由地方政府承办的事务、由中央承办地方协助的事务、由地方承办中央资助的事务,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经济管理权限、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方面的权限;三是按照财权、财力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财力,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确保各级财政正常履行相应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

2.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为此,一要制定公共财政法,从总体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确定公共财政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坚持五个“统筹”发展,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促进财政职能转变,加强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二要适时制定财政支出管理法,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管理权限,规范财政支出的方向范围、原则要求、方式方法和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财政支出、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税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严格支出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3.理顺分配关系,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为此,一要全面修改预算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顺预算分配关系,调整预算收支结构,加大对“三农”和贫困地区的投入,运用多种财税杠杆,调节过大的收入差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二要及时制定部门预算法,将部门改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部门预算的适应范围、原则要求,将预算内外收支综合起来,统一编制到部门预算中来,增强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三要及时制定财政监督法,明确财政监督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规范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主要内容和运行程序,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格依法理财,强化财经法纪,整顿财经秩序,堵塞收入流失,严厉打击非法暴富活动,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一要尽快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及时改革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将“基数法”改为“因数法”,采用规范化、公式化的计算方法,测算出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及其差额,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核定各地转移支付的规模,健全规范转移支付办法,减少转移支付的随意性,提高透明度;在规范转移支付办法的基础上,促进财政转移支付的规范化、法制化,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以增强欠发达地区财政的造血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要制定财政补贴法,改革财政补贴管理制度,划分财政补贴管理权限,规范财政补贴的方向范围、原则要求、方式方法和监督管理,调整优化财政补贴结构,加大对“三农”和中西部地区的补贴力度,严格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5.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为此,一要适时制定社会保障预算法,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倾斜力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来源,促进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同时加强人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查监督,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制定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和社会救济资金、失业救济资金、职工养老资金、医疗资金、优抚安置资金等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调整国家在各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管理关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来源,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保证社会保障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快税收法制体系建设,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范围主要包括:一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提供资金保证;二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现阶段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公平收入分配,注重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为了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加大对收入分配不公的调节力度,目前应当重点制定和修改以下税收法律,一要全面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合理调整费用扣除标准、完善费用扣除办法,实行综合与分项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将经常性的主要收入项目合并汇总计算,并课以超额累进税率征收,有效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缓和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二要适时制定物业税法,开征针对房产和其他资产合并征收的物业税,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产税和土地出让金等税费合并集中起来,由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房产保有者缴纳,加大对社会贫富悬殊、居民收入过大差距的调节力度,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三要制定遗产与赠与税法,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增强对继承人继承遗产而获个人所得的调节,同时防止被继承人生前通过赠与方式转移财产非法避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重要补充,不仅加大对社会收入过大差距的调节,而且有效防止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此,一要尽快制定资源税法,推进资源税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分类从价计征,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二要适时制定增值税法,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完善增值税转型试点办法的基础上,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提高企业的有机构成,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要制定环境税法,开征环境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适时制定社会保障税法,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严格规范的税收征管办法取代社会保障费征集办法,切实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高效征收和稳定来源,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4.税收法制建设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改变过去税收偏重于增加财政收入而忽视调节社会经济、分配功能的倾向,要向民生倾斜,进一步贴近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此,一要制定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明确规范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的基本原则;调整确定税制结构,根据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适当增设一些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的税种,扩大资源税的范

围;明确税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税收征管的主要原则,理顺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以法治税;明确修改法律法规的权限,及时修改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法,根据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和改善生活的需要等因素,不断提高起征点,适当降低所得税率,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二要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按照精简效能、优化服务、有效监管的原则,改革税收征管制度,减轻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最大限度地简化办税程序,税务机关尽可能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同时划清税收征管权限,规范征管程序,明确法律责任,以利于严格依法治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税制的全部计算公式

1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 算扣除数 全率累进税率:应纳税额=(销售收入额×销售利润率)×税率 按超率累进计算的税额=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税率-速算扣除率) 速算扣除率也可以用公式的方法计算,即本级速算扣除率=上一级最高销售利润率×(本级税率-上一级的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率。 2增值税:增值额=本期发生的工资+利润+租金+其他属于增值项目的数额 应纳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率 应纳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率-本期购进中已纳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13%或17%) 组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10%)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进口货物:计税价格=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 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档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吊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进料加工免税购进材料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3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方法的应纳税额=消费税单位税额×应税消费品数 实行从价定率方法的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应是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 消费税应税产品的出口退税:应退消费税税额=出口挥舞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委托加工消费品,如果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组成计税价格=(原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进口消费品的纳税人,应在消费品报关进口后,按下列公式计算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纳税人用于本企业基建的自制消费品、用于本企业专项工程和福利设施等方面的自制消费没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4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完税价格(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率) 5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关税税率) 6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项目-允许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中国财税史

正如温家宝在2008年“两会”记者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我们把从秦到清的财政史呈现给大家,或能从中体会到我国历史上财政改革的惊心动魄。以下从古代的几次改革分析中国古代的财税改革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商鞅变法 首先是建立编户齐民、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的制度,其次建立法制思想,为下一步大规模改革创造条件,主张轻罪重刑。商鞅第二次改革,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改革土地分配不公。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税源、役源、兵源分配。改革税赋制度,实行负担公平的原则。商鞅提出“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就是国家按照统一的政策征税,按照收获多少定额征收,旧贵族占地多就要多交税,这样就可使人民的负担公平合理。采取多种重农措施,扶植自耕农阶层。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了旧贵族的顽强反抗。数以千计的贵族来到国都,抗议新法。以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为首的一批旧贵族还唆使太子出来捣乱犯法。 汉代的财税 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厉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形成人民富裕、国库充盈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厉行节约,禁止浪费。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汉代后期财政空虚,增旧税、创新税,犹不能满足浩大的军费,由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首先增加租税,如汉初向15至65岁的成人征税算赋,实行卖官鬻爵、纳金赎罪制度,让富人捐献,创立盐铁专卖制度 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抑制豪强 北魏孝文帝的财税改革 北魏在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学习和实行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日益强大。建国前后,由于全国还没有统一,政治上主要以战争为主,经济上主要以掠夺为主。治国方略的转折:“劝课农桑”,“偃武修文”,“与民休息”在斗争中改革:坚定地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斗争中改革:把汉化运动和四项财税改革相结合1、实施班禄制。采用汉族的惯例,给百官颁发俸禄。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全面实行“班禄”制,剪除各项扰民陋规。2、推行均田制。这对发展农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壮大国家财政起了重要的作用。3、建立三长制。际上是采用汉族传统的什伍组织编制户口的办法,代替了旧的“宗主督护”制度。增加编户增加财政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户口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4、改革赋役制度。北魏前期租调很重,使国家编户齐民大量减少,政府的税源随之萎缩。为了吸引广大隐附和流散的人口重新成为国家编户,同时也为了适应均田制实施后的新情况,北魏政府制定和推行了“新租调制”。由于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北魏财政收入也由前期的军事掠夺、户调杂税和畜牧狩猎为主要财政来源的模式演变为以租调为主要来源的模式,财政支出则由前期的军费为主转而以官俸为主。太和十六年的官职改革,表现为政治上废除了内外官制体制,财政体制上则在均田制和租调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中央财政的管理。太和改制中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强化相一致,这也反映在国家对财赋储藏的具体管理上。 隋唐财税改革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突围策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 市场突围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8)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9) 一、研究原则 (9) 二、研究方法 (9)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突围战略的意义 (11)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2) 第一节财税服务概述 (12) 一、财税咨询服务 (12) 二、代理服务 (13) 第二节我国财税服务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4) 一、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14) 二、主要法规和政策 (15) 三、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8) 四、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地域性特点 (19) (1)周期性特征 (19) (2)季节性特征 (19) (3)地域性特征 (20) 五、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20) (1)产品和服务利润空间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呈现下降趋势的风险 (20) (2)技术人才不足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20) (3)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20)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1) 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财税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3) 一、行业竞争格局 (23) 二、行业壁垒 (24) (1)人才壁垒 (24) (2)服务壁垒 (24) (3)品牌壁垒 (24) 三、行业内主要企业简介 (24) (1)北京普达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25) (2)中天会计(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5) (3)深圳皇嘉财润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25) (4)广东长旺财务股份有限公司 (25) 第五节企业案例分析:河北中浩华财税服务集团股份公司 (25) 一、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25) 二、公司竞争优势 (26) 三、公司竞争劣势 (28) 第六节2019-2025年我国财税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8) 一、行业发展前景 (28) (1)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9) (2)财税服务需求旺盛 (29)

财税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

财税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

财税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讲座) 大家都知道,1994年那一轮财税改革提出的新的改革。二十年前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场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财税体制改革。分税制改变了中央和地方的种种关系,形成了当今财政运行的基础。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的大幕刚刚开启,营改增就是我们参与其中的一项重要财税体制改革,也是我们这批税政业务从事者的责任和光荣。。 一、财税体制的概念 大家对财政及财税体制的概念应当并不陌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非常熟悉它的严谨定义。说到财政,我们是在讲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或者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一样,政府也有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所以,但凡涉及到政府的收支活动,通常用财政这个概念来表述。说到财税体制,无非是围绕着政府收支而形成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了对财政、财税体制一个纯属回归

其本意的特殊定义。在讲到财政的时候,三中全会文件表述的是,它系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此为基础,还对财税体制的功能给予了更宽范围的定义。比如讲到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原先财税的功能定位无非讲的是三件事: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对比三中全会文件关于财税体制定位,我们看到的要远远超出通常所认识到的那样一种定义,它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而且跃出经济领域延伸到了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其它相关的领域。这是一种从更广范围、更深意义上的一种重新认识。 三中全会定义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还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甚至包括党的建设制度在内。这次三中全会文件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改革总目标的概念。那么,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呢?完整的表述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中全会文件中第一次把财政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第一次使用了“现代财政制度”这个字眼。将财税体制的功能定位得到大大的拓展,不仅仅涉及资源配置,而且包括市场统一、社会公平、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几个方面,把它视为重要的制度保障。在这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浪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经验回顾与展望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经验回顾与展望 作者:马海涛,肖鹏时间:2009-01-18 浏览次数:599 次 [摘要]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在上述三大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归纳了我国30年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五大经验: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同步进行、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中强化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预算管理内部的改革也需要坚持同步推进。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在财政体制、工商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经验回顾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30年发展中,财税体制几经变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律的财税体制,基本规范了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财政资金分配管理。30年改革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财税体制改革仍需在总体框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中国3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总结改革得失,并对新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进行前瞻性描述。 一、30年来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回顾 (一)30年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变迁 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明确各级政府间职责划分和财力分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税收早在我国的夏代就有出现,那个时候称之为“贡”,是将国家的土地按官爵大小分封给各级奴隶主贵族,让他们再转分给农民耕种,以用于“制禄”和“制赋”。农民耕种官家土地,应上缴粮食的标准规定为十取其一,即“民耕五十亩,贡五亩”。据悟空财税了解,到了商代,称之为“助”,指种私田所有者必须种一定比例的公田,公田的所有收获归王室。到了周朝,“助”又演变成“彻”,“彻”是“贡”和“助”的结合,即耕种者可以选择“贡”还是“助”。 到了春秋时期,实行“初税亩”,即不在区分公田和私田,采取“履亩而税”,标志着我国的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人成熟时期。悟空财税介绍,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的税收制度发展,唐朝初期建立“租庸调制”,“租”是指田租,“庸”指劳役税,“调”指上交部分土地所得。公元780年,唐德宗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制”,即一律按财产、人丁确定等级,进行夏秋两次征税,之后一直沿用,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即将田赋与徭役合二为一,按亩缴纳。 1840鸦片战争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商业税厘金出现,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民国时期,我国全面引进西方近代税收制度,逐渐建立起了两套税收体系:中央税和地方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逐步走向完善,1994年推行分税制,使得增值税成为第一主税体。至此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

税制改革。 据悟空财税查询得知,2001年以后,中国继续完善税制,分别在2001年,结合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开征车辆购置税。2003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关税条例,自2004年起施行。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取消牧业税和屠宰税,对过去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烟叶产品改征烟叶税。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3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过去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起施行。从2006年到2009年,国务院先后将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为车船税,自2007年起施行;修改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将对内征收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改为内外统一征收,分别自2007年和2008年起施行;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将对内征收的房产税改为内外统一征收,自2009年起施行。2008年,国务院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初步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结合成品油税费改革调整消费税,自2009年起施行。 此外,悟空财税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调整原油、天然气、煤炭、盐、大理石、铜矿石和磷矿石等若干类资源产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并且船舶吨税重新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取消了筵席税,不再提及开征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 至此中国的税制更加简化规范、简洁、公平。

财税服务的分类

财税是财政、税务的简称。财税服务一般包括以下六类: 一、税收筹划(根据客户企业行业性质、公司规模、业务模式来确定税收筹划方案,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做到合法、合规、降低税收风险·。启动未来依托有多年财税工作经验的高级财税顾问为企业提供增值税节税方案、企业所得税节税方案、个人所得税节税方案、股权激励计划、股权转让、税收筹划等多项税收服务) 二、会计到家(主要向企业提供会计上门服务。客户可以自由选择上门服务的天数,与会计面对面交流,减少大量沟通成本。) 三、财务外包(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或某些事项及流程外包给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外包、应收/应付账款流程外包、出纳外包、薪酬管理外包、发票模板管理外包、税务申报外包等模块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整体或部分财务外包,长期或短期项目财务外包。专业化的团队为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节省人力成本和解决本土化"水土不

服"等问题。通过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外包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资产优化、提升财务管理。财务咨询三板咨询记账服务纳税申报财税培训; 四、税务服务(税务登记、税种核定、票种认定、申请税控、税控托管税务登记变更、税种变更、专票代开、专票认证、税务注销、非贸易项下对外支付、税收筹划。) 五、减免税备案:一般纳税人认定、出口退税资格认定、简易征收备案、高新企业税务备案、软件产品即征即退、增值税税收优惠备案、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 六、其他服务:审计服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工商年报、海关年检、图书企业年检、劳务派遣年检、经济普查统计、企业统计申报、医疗自查报告申报、拍卖公司统计申报、影视企业统计申报。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事权与财权对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分税制完善和改革能早日启动,才是中国经济有可能走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前不久表示,我国将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分税财政体制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十多年以来,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大量财力来调控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腰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将在阵痛中开始“破冰”!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十多年来,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财政现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据统计,1999至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至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至10259.8亿元,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0倍,年均增长率39.5%。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款年

中小企业财税服务

中小企业财税服务 中小企业财税服务有哪些?在传统企业中,财务岗位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担负企业节约成本开支、核算成本、利润的重要职能,在新型企业中,经营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选择财税外包,因为这些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一般的财务公司中小企业财税服务有哪些? 中小企业财税服务有哪些 1.代办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手续;代办一般纳税人认证; 2.代办纳税申报及报表报送事宜; 3.提供新财税信息,担任财务顾问, 免费提供财务会计、税务法规咨询; 4.代理建帐、记帐、设计企业财务制度,为企业整理会计原始单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报表分析; 5.代办减税、退税、免税事项; 6. 帮助企业整理会计记录资料,协助管理会计档案; 7. 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公司经营的财务情况说明,并提出必要的建议和意见,解答企业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方面的日常问题;

8.协助企业进行改组、重组及上市前的筹备工作,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苏州中小企业财税服务哪家好?小编为您推荐苏州鼎力会计事务有限公司。 苏州鼎力会计事务有限公司是经苏州市工商局、财政局批准的专业从事会计服务的机构之一。公司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会计师队伍和政策顾问,熟知政府在财政、税收、工商、科技、外商投资等方面的运作和优惠政策,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规范管理,了解政策,科学经营。 苏州鼎力会计事务有限公司以事前控制为核心,深度指导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公司积极倡导稳健经营,科学管理的经营理念。 如果您正需要找苏州财税服务公司,苏州财税服务公司哪家好?这里为您推荐苏州鼎力会计事务有限公司。苏州鼎力会计事务有限公司是专门致力于财务咨询和外包的苏州会计代帐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苏州公司注册、营业执照代办的专门服务,公司配备了有经验的财务专家组成的专业财务团队,以专业的知识和独到的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财务上的各种问题,凭借着在会计代帐和财务咨询领域多

创新财税服务行业模式

《创新财税服务行业模式引领财税大服务》 中国财税服务向何处去?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中航鼎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杰,杜杰先生兴奋的告诉记者,中国财税服务机构改变服务模式的时代到来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依靠互联网模式改造财税服务行业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解决财税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的 收费价格高,服务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路径,打造了一个高效,便捷的瞄财网财税服务平台。 可以说,近年来,可以说“互联网+”模式风靡了中国,各 行各业都在积极融入这一浪潮中,如:饮食行业的美团外卖、饿了么;出行行业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软件;旅游行业的携程网、去哪儿网等;而在财税服务行业领域,却很少看到有什么影响力 的平台化的新秀出现。 瞄财网作为一个财税领域垂直性020一站式服务平台,是由北京中航鼎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一家集税务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四位一体的财税服务平台,也是一个专注于服务不同层次的财税创业者和财税服务需求者的网络 交易平台。相比财税服务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对各财税服务需求者、财税服务机构和创业者来说,瞄财网平台具有四大优势:1. 全方位服务:作为一个财税互联网交易平台,做到了服务一体化,集税务、会计、评估、造价四位一体。 2. 服务与创业的结合。瞄财网是一个服务平台,又是一个创业

者的平台。是服务机构二次创业,进行服务转型的平台,为财税服务个人创业者零成本创业提供了机会。 3. 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平台基于财税服务的特点,在全国各地形成落地服务联盟,使财税服务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 4. 安全可靠,服务便利:机构和个人均能参与财税服务,可轻松完成注册,认证;抢单;客户可快捷下订单;便捷对接事务所。此外,客户实名认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令资金交易更安全,有效避免业务纠纷。 瞄财网作为一个行业的创新性平台一出现便以独特的魅力展现 在财税服务的风口,他的第一个方向就是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实现商业模式的再造。以线下引流创造线上的交易服务。第二个方向是从线上向线下发展,发展线下体验与服务,与线上服务一起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更好地打造瞄财网价值体系,瞄财网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在线下大力开展了渠道建设,目前已经有50多家事务所加盟了瞄财网平台,2016年1月9日,在山西太原,瞄财网组织了20余家事务所召开了座谈会,针对瞄财网平台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座谈研讨,获得了更多事务所的认同。 在将来,瞄财网会建立自有的纳税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信息流、资金流、资源流。瞄财网会从改变客户的价值创造方式入手,建立起独有的平台价值体系。

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县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精神,积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新形势,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从加强预算管理和完善税收制度入手,着力构建体系规范、公开透明、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实现了财税体制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 一、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快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一是健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和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加大“四本”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坚决把政府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对大项目等支出优先使用政府性基金及相关非税收入,如有不足再通过公共财政预算解决。同时,做好将全口径政府预算提交县人大审议准备工作。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出台了县直机关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预算未安排的 。 资金认真梳理、查找原因、分类处理,并将结余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紧密结合,努力消化和压减结余结转规模。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在保证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着力抓好支出调度,及时保障重点支出。督促各预算部门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执行效率。对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的单位,进行深层次剖析,及时查找根本原因,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采取通报、调研或约谈等方式,推动其查找原因并改进工作。注重结果利用,对当年预算执行进度低于平均进度的项目,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对于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取消项目经费;对于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预算单位,适当核减下年度预算。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探索财政绩效管理新路子,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从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办法入手,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项目库管理和绩效管理办法、县本级财政绩效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规范。同时,以重点项目和部门支出管理为突破口,组织预算、投资评审、财政监督、会计科等组成专门班子,建立局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加大预算绩效考核。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扩面试点工作进度,明确规定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覆盖每个预算单位,并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项目,如基本公共卫生、文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等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四)完善税收制度,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全面推进“营改增”工作。围绕做好营改增工作,对已明确的改革事项坚持做到早着手、早研究,及时研判税收制度改革对地方产生的影响。2013年初,组织人员开展了“营改增”工作专题调研,对纳入“营改增”范围的业户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分析税负变化和收入增减情况,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9月底,全县共有营改增纳税人登记1378户,占我县增值税户数的26.6%,其中小规模纳税人845户,占比91%,一般纳税人133户,累计入库增值税1430万元,顺利实现了新旧税制的转换。二是做好资源税改革准备工作。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改革精神,组织专门人员对行政辖区内的三家煤炭企业2011年以来的产销量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据实测算企业税负,为上级拟定资源税改革政策提供了详实资料。 二、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一)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实提高省直管县财政资金分配调控能力。自去年起,省财政

财税服务代办公司

财税服务代办公司 财税服务就是,帮助那些没有财务人员的公司,管理自己的账目.主管税收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整理纳税企业纳税申报数据,包括:“销售收入、销项税额、销售价格、销售数量、进项税额、应缴已缴增值税、税负率等数据”,由此进行纳税企业当期税款缴纳数与上期税款缴纳数、以及与上年同期税款缴纳数的比值分析,找出企业纳税异常所在。通过航天信息纳税分析系统预置的各税种不同纳税指标分析公式,企业在以上这些财务、业务数据完整发生时,系统自动帮助税务会计分析各纳税指标执行情况,为企业提前预知自己纳税情况提供很好的事前风险预测。

针对税务机关纳税评估要求,系统可以结合增值税行业税负率、标准值、数值范围、变动指标对比分析,以及综合指标分析结果进行各项预警提示,税务会计提前关注纳税指标异常变动情况,做好事中控制,有效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由于不同行业评估指标不同,导致企业关注度也不一致,系统预置根据行业整理的纳税评估方案,可以将财税方面数据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和税收筹划建议,尤其对于缴纳税额很多的企业,做好事后分析可为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规避风险,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航天信息ERP 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财政、税务的简称。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不属于此范围,一般包括财政、税务、涉外税收、国际税收等专业。 企业财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和完善,财税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的财税管理。要着重从税务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过加强税法知识学习,从而进一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3341306.html,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会霞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3期 摘要:文章结合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的现状,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基于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落实情况来看,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稳定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需要着力解决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充分协同各方力量,做好财税体制改革实践工作,以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关键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实践性 现阶段,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任务具有传承性、制度性、导向性特点,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营改增”正式开始是2012年,到现在已有5年,就改革的成效来看较为乐观,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财税体制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导向,更是人们观察深化改革的风向标,因此必须要做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定要将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的优先位置,并且通过的《决定》中,有32条决定和财税体制改革相关,基于此能够看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201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有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营改增”全面启动:推进了资源税改革进程;消费税征税范围不断扩展等。 二、财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税改革成效不高 就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间接税改革不断推进,而直接税改革未得到有效的推进。直接税在我国整体税收结构中,所占据的比例近30%,与间接税相比相差较多。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重视调整与优化当前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将重点加强对个人所得说以及房地产税等直接税的改革力度。就2016年财税体制改革情况来看,“营改增”全面推行,但是直接税改革进程不明显。 (二)税收立法需要细化 就我国现行的实体税种体系来看,仅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有正式立法,其余税种实施的依旧是暂行条例,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这是财税体制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营改增”所涉及的范围较广,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深化,使得各界也重点关注税种立法问题。

中国财税史重点

中国财税史重点 (请补充修正,具体细节请看书) (一)名词解释 1.相地衰征;春秋时,齐国管仲实行的按土地好坏的等级差别,征收差额赋税的制度,标志着土地课征制度的开始。 2.初税亩:春秋时鲁国最早开始对井田及井田之外的私人所占有的土地,按亩征收田税的新税制。 3.子口税:外国商品进入内地或外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除在口岸海关缴纳5%的关税外,另缴纳 2.5%的内地过境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地关卡应纳的税,即可通行全国不用再交纳任何税收。 4.复进口税:又称沿岸贸易税,指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贩运土货转口时所纳的税。 5.厘金: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税 6.统税:以大宗机制商品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主要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等主要民族工业厂商所征收的货物出厂税。 7.货物税:是统税的继续和延伸,是对应课税货物的产制人、购运人课征的税,课征对象是各种货物。 (二)简答: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财税 1.齐国改革。 (1)四民分业,编户齐民(2)官山海;(3)相地而衰征;(4)按劳绩定俸禄。 2.商鞅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合法。(2)均平田税,“訾粟而税”。 (3)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打击游惰。 (5)鼓励分家立户,以增加纳税服役和劳动力的人口。 (6)实行按人征收军赋的制度(人头税、口赋)。 (7)统一度量衡。 课后思考题 1.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2、社会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政治条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 2.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

中国十大财税事件

2011中国十大财税事件 来源:财会信报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车船税法 入选理由:由暂行条例升格的第一部法律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并明确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法中,乘用车按排气量划分7个等级,年税额从240元~4500元不等。同时,不需登记挂牌的单位内部作业车也被纳入征税范围。 车船税法是目前中国现有19个税种中第一部由暂行条例升格为法律的税法,同时也是第三部以单行税种命名的税法。 ●注册会计师行业制度建设年 入选理由:2011年注会行业最具代表性事件,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 2011年注册会计师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事件,非“制度建设年”莫属。2011年4月16日,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制度建设年”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南昌召开,揭开年度制度建设大幕。在“制度建设年”活动中,中注协制定(修订)制度59项;32个省区市(含深圳市)注协制定(修订)制度590项;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修订)制度52 132项,已完成47 284项。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入选理由: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参与度关注度空前 2011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启动并在网上征求意见,37天收到了来自82 707位网民的237 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23万条意见创下全国人大修法网络征求民意数量的最高纪录。充分考虑民意后,个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最后定于3 500元,相关税率一并修订。 ●注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 入选理由: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与国际趋同 2011年7月1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方案》,对已实施7年的行业监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实现注会行业监管与国际趋同。 以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果指导业务项目检查,以业务项目检查结果支持质量控制体系检查结论,通过质量控制体系检查把事务所工作重心引导到健全质量控制上来,真正实现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帮助、教育、督促、提高的目的。 ●“假47号公告”事件 入选理由:该事件反映了民众诉求,成为年内颇具特色的大事件 2011年8月13日,《广州日报》刊发了《9月起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避免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对“假47号公告”进行了详尽解读。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也相继对此进行报道。网络上也对此有众多转载。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称47号公告系伪造。这起“乌龙事件”堪称2011年“假新闻”之冠,其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是因为它反映出民心所向。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 入选理由:规划未来五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文件 2011年9月9日,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会[2011]19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提出了会计法制、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会计鉴证、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指数、会计理论研究等重要领域的发展方向。 ●《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布 入选理由:代替《小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中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至此已经基本完成。《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刘晓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相比,目前财税体制仍然存在着宏观税负偏高、财力事权不对称、税制结构不健全、支出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重大问题。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促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甚至会进一步固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产生逆向调节作用。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一、宏观税负偏高,挤压居民收入增长,制约消费需求扩大 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它不仅反映一国政府取得收入的多少,也反映一国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税负的轻重一般以税收负担率来表示,即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衡量世界各国税负轻重的指标,通常用宏观税收负担来加以比较。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基本上有三种统计口径:一是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三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收入、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采用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判断的结论相去甚远。鉴于中国预算制度的不完善性,存在着各式各样庞大的政府预算外收入,且这些数据难以获得,以及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不透明性,要精确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以统一口径与世界各国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但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可获得的相关资料,还是可以做出大致的测算和比较科学的判断: 1、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高达30%以上,比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54219.6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小口径宏观税负,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