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电

生物电

生物电
生物电

生物电

讲课目的:让客人知道电的安全性、电位疗法与其他理疗仪器的区别、使用电位疗法的长期效果。讲课重点在四五两段

1.用三分钟回顾好转类型,总结:虽然好转类型不一样,但每天净化血液、安定神经,每个人身体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阐述自然界和人体都存在电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与电有着直接关系。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清润青免费体验中心。平时当叔叔阿姨净化血液一段时间过后,身体改善时,总会惊喜地问到:太奇怪了,坐上去一点感觉都没有,通通电,就能治疗疾病!那这是什么道理呢?这种电有什麽作用?每天大家在会场治疗的时候我们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电。其实电是由来已久了,大约距离地球100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电离层,它是一种有电压存在,却没有电流流动的特殊电场,这就是自然电场,地球就被这种东西(电场)包围着。人类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始终都受到自然电场的影响,自然电场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你比如这种有益电向大地辐射的时候我们人体能充分得到有益电就会精力充沛,身体特别好。如果接受不到这种电会怎样呢?一片乌云飘过,气象的云团或峰面把自然界的这种有益电给挡住了,它全都射到云团上了没有射到人体,大家得不到这种电了,我们就会发现有神经痛的人神经会痛了,有旧伤口的人旧伤口会发作,有气喘哮喘的人也会发作,剩下就是心脏病、高血压、脑中风的人啊,一到下雨阴天的时候……总之一句话,这些老年病不好过,老年人一到下雨阴天的时候是最害怕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有益电被挡住了,射不到人体了,我们接受不到大自然的恩赐了。于是各种病症就发作了。另外除了地球周围有自然电场,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首先发现。人体内有很多带有正电和负电的离子,也称之为生物电,按特定的规律形成生命电能量(如细胞膜电场、人体闭合生物电流等),根据科学家的测算,人体的电能如果完全利用,可以点亮100W的灯泡。生物电对维持人的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刚刚出生到15岁之前生物电能大约是6伏左右,到了中年大约是4伏左右,等上了年纪大约是2伏左右。随着生物电的下降,人的身体就开始慢慢老化,分解氧气的能力下降,新陈代谢也会变慢等。因为人的生命的本质就是电生命的本质,生物电消失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而变化。(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人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关的效应器官,它会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 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的生物电变化都是很有规律的。)因此,把病人的心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现疾病

所在。比如我们来看心电图,(看图)这个问题不大,如果说这个心电图直了,那说明什么

问题,这个人就要有危险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如果这个人在生死一线间心脏不跳了,这个时候我们采用哪种方法给他抢救啊?用这个电,两个大电极往他身上嘣,给他电一下,

不行再电一下,嘣,再电一下,但怎么电都不行了,那就没有方法再治,把他救过来了。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用电,心脏跳就是跳了,如果这个电的方法不能让心脏跳了,就再也没有方法让人的心脏再跳了,电和人体是最直接的,最微妙的一个关系,是唯一的方法让心脏起搏的方法。所以说电和人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大,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外我们社会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电场被人为的破坏了,城市中的高楼、水泥地面会将一部分离子反射回电离层,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电信号(电波、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的污染,使自然电场(电界)遭到严重破坏,正负电荷分布不平衡,负离子严重匮乏,会加速人体的酸化(酸性体质乃万病之源),各种慢性病由此而生。所以,城市中的人相对来说就没有农村人健康,特别易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各种各样的疾病。

3.通过电的历史让客人知道电的安全性

既然电对人体的关系如此密切,如何用电来治疗疾病,就是很多科学家一致在研究的。我们已经有几代人对电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在遥远的古希腊,有一位叫“耶斯特”的医生。他有一个神奇的发明,就是利用电鳗来治疗痔疮、痛风、失眠等疾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位疗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晚上,通过放绢制的风筝,将雷电收集到莱顿瓶内,从而证明了雷的载体是正电。富兰克林在实验中还发现,他多年的痛风不知不觉地痊愈了。富兰克林研究发现:当人体置于高电压、低电流所形成的电场之中时,能够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目的。据此原理,富兰克林改装德国的手摇摩擦发电机,接上性能良好的发电机,发明制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台电疗机,这个发现奠定了电位疗法的基础,所以这种疗法又被称为“富兰克林电疗法”。1928年,在德国的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长期生活在高压电线下的人们,发病率低,而且高压线下的农作物的生长也很旺盛。20世纪20年代日本医学博士——原敏之根据这个发现,研制出来应用于结核病临床治疗的高压交流电子治疗仪,在当时被称为“健康电离子电极”。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子治疗仪问世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电对人体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而且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运用电位疗法来治疗疾病,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叔叔阿姨要知道,电位疗法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关于这点,这本《静电疗法》就有相关描述。(读安全性那句)

4.奥尔尼的作用机理

所以大家会发现:奥尔尼电子治疗仪虽然使用没感觉,但它跟其他设备相比,(其他设备只是用电工作,但不能将电通到全身,而主要是通过温热振动等起作用)能产生数千伏的高压交变电场能,重建仿生大气自然电场,模拟人体生物电,作用于人体,使电波均匀扩散到人体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这种稳定的电场能集中于人体,由里及表,促使人体失衡的生物能保持平衡,并呈现旺盛状态,使肌体气血畅通,调节人体整体生理机制,净血排毒。科学家在实验当中发现,当人体处在高压交变电场能当中时,在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出现钙离子浓度升高,锰离子浓度下降的奇妙现象,促使血液由酸性趋向弱碱性的健康体制转化,净化血液,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增强矿物质吸收。

在接受奥尔尼电子治疗仪的电场作用于人体,在人体周围受电场的影响还会产生空气负离子,也叫电风,(在此可示范离子风)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舒缓人体由于长期缺乏负离子所产生的精神紧张,植物神经紊乱等,起到安定神经的作用。

5.长期通电的好处,主要从疗效方面来描述。多讲场内重点客最关心的疾病疗效

所以随着大家每天坚持来净化血液、安定神经,很多叔叔阿姨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初期效果(彰显场内治愈例),那如果我们继续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主要列举:疼痛类疾病的长期效果、高血压的长期效果、糖尿病的长期效果(长期效果要描绘出减药停药、并发症减轻甚至消失,要让客人认识到:仪器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方向(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及医学仪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教学、质量管理、维修销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措施 通过以下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及医学仪器领域进行系统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1.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文知识背景; 2.开设高等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课程,使学生具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 4.通过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物医学电子技术和医学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医学信号和医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5.通过公共英语、双语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6.通过课程设计、现场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全方位、多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7.通过公共选修课、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社会活动(创新科技活动、第二课堂、竞赛、社会实践、讨论课等)等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具备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中研发、管理、质量保证、维修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如下: 1.基本素质─通识教育课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英语、体育、医学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2.基础知识─基础课平台:高等数学、物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

生物电的发现

生物电的发现 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路途中,下面列出的几位为生物电的发现和证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从一个科学家所特有的敏感性和理性,早就有人认识到生命与电的同一性,也就是我们开始倡导的生命的电本质论。 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干,虽然肉眼看不出变化,却可引起肌肉收缩,这说明刺激神经引起了神经的兴奋,而神经的兴奋是可传播的,传到肌肉引起肌肉兴奋而发生收缩。这种可传播的神经的兴奋生理学称为神经的冲动(impulse)。肌肉收缩是神经冲动的间接表现。神经冲动的直接表现是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生理学家研究神经肌肉标本的动作电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对生物电的研究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观察到电鳐(Torpedo)在捕食时先对水中动物施加震击,使之麻痹。古希腊古罗马人曾用黑电鳐(Torpedo nobiliana)的震击治疗风痛、头痛。但是直到18世纪电学的一些基本规律被发现以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动物放电的性质。1769年E.N.Boncroft指出电鳐和电鲇都能放电,并将它们的放电力与莱顿瓶组的放电力相比较。1772年J.Walsh发现了电鲇放电的部位。不过那时对动物电的认识只限于少数几种电鱼,并不了解其他的动物体内也有电。1791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Luigi Galvani (1737—1798)出版了他的名著《Commentary》,指出神经具有内在形式的电。1786年Galvani 发现,如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把新制备的蛙的神经肌肉连接起来,马上会使肌肉搐搦、抖动。 Galvani根据这一现象认为,蛙体内存在神经电流体,通过神经使肌肉组织像莱顿瓶一样充电,肌肉内外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可以放电,金属导线只起接通的作用。Alessandro V olta(1745—1827)在1792年成功地重复了Galvani的实验,但他不赞成Galvani的解释。他认为Galvani实验中的电源不是神经肌肉组织,而是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本身,因为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产生了人工电。这两位科学巨人的意见针锋相对,引发了一场有意义的学术争论。V olta认为Galvani发现的每种现象都应该用双金属电流来解释,而Galvani 则相信自己的每一个例证中的电都是动物组织产生的。他们各自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意见。V olta在Galvani实验的启发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金属接触电动势理论,从而发明了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V olta电池,这是人类第一个产生稳定电流的电源。Galvani 为了答复Volta的责难,在1794年设计了一个不用任何金属的实验来证明动物电的存在。他和他的侄子Aldini把一条蛙肌直接与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了肌肉收缩。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身体带电,你或许会很惊讶吧?其实,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命过程的实质就是电子传递过程,特别是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过程均与此有关。尽管200多年前,生物学家就知道神经冲动能传导电子。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关生物电的研究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直到近几年来才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无处不在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是活组织的主要特性之一。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经到达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应的效应器官,从而产生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事实上,不仅是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运算放大器的名字由来是 A.速度快 B.增益高 C.输出幅值大 D.输入电阻大 答案: 增益高 2、运算放大器的 A.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都可以超过其供电电源 B.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都可以等于其供电电源 C.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答案: 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3、普通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为 A.100 B.1000 C.10000 D.100000 答案: 10000 4、 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 A.

1k B. 10k C. 100k D. 1M E. 10M F: >100M 答案: 1M 5、输入电阻最高的运算放大器是 A.双极性 B.结型场效应管 C.CMOS 答案: CMOS 第二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需要 A.选择准确b值的三极管 B.采用深度负反馈

C.限制输入信号的大小 D.增加集电极电阻以提高放大倍数 答案: 采用深度负反馈 2、反相放大器不需要在正输入端加平衡电阻场合是 A.精密直流信号放大 B.微弱交流信号放大 C.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 D.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答案: 微弱交流信号放大,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3、仪器中使用差动测量的原因是 A.可以实现高共模抑制比 B.可以实现高增益 C.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答案: 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4、用运算放大器构成交流反相放大器,以下参数影响不大的是: A.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 B.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C.白噪声 D.电源抑制比 答案: 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5、设计低噪声直流信号放大器选择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是 A.高输入阻抗

酸碱平生物电治疗仪

酸碱平生物电治疗仪 酸碱平生物电dds 渗析按摩器酸碱平生物电dds 渗析按摩器酸碱平生物电DDS 按摩器特色疗法一、揭开人体自然电场的秘密; 在静息的活细胞中,细胞内电位核为负(-),细胞外电位为正(+),人类细胞静息电位约为-90mv(毫伏特)。人体是由大约6 万亿个带电细胞组成的天然生物电池。每个细胞相当于电容器,存有正电和负电(内负外正)这种电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力的象征,即人体生物电。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大脑活动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正常人的心脏、肌肉、大脑等器官生物电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来判断疾病的状态。人体生命中每一秒都有数十甚至上百库仑的电流在体内流过,德国贝尔教授曾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如果电子传递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电子的供应和消耗应该是平衡的,如果消耗大于供应,人体就会趋于衰老或者产生疾病:电足体康,电亏体衰。假如儿童储有 6V 电,按比例而言,中年人应储4V 电,老年人储有2V 电,体弱多病者储电量将更低。人体生物电消失,生命也就宣告结束。二、人为什么要充电及采用酸碱平生物电特色疗法? A、人体"电生命"的本质,决定了人要不断补充电能量。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命运动的本质是"电生命"的本质,生命中的每一秒种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库仑的电在人体中流过,称为人体生物电流。在人生命的过程中,体内电子的消耗和供应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供电放电失衡,就会导致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紊乱,这就是人体产生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 一般人从20 多岁起,就应不断地给身体充电,以补充电能量的不足,这对增进健康,抵抗疾病,延缓衰老是十分重要的。 B、人体疾病产生的机理,决定了人要不断补充电能量。人类生病,除先天带来的或后天的意外伤害,不会超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能转化失衡阶段。症状:经常感冒、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易疲劳、肠胃不爽、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便秘、神经衰弱等,重一点的有局部神经性头痛。在此阶段,用现行的仪器是检查不出病因的(包括化验)。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亚健康状态{即酸性体质}"。在亚健康状态时,人体组织电位失衡,电能量降低,造成了弱酸性体质,人体器官组织没有明显病变。中医拿脉,可以查出人体一些部位的阴阳失衡(即正、负电位失衡酸碱失衡)。在此阶段,如果及时的经常性的"充电" 及采用"酸碱平生物电特色疗法",增加人体的电能量,就可以平衡肌体组织的电位,化险为夷,恢复健康。第二阶段:症状显现,实质性病变阶段。体质进一步酸化,一些肌体组织(细胞)转化为病理电位,出现"水肿"或"脓肿",电阻增大,电流不通(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产生了明显病变,用仪器化验等手段可检测出病理指标。这就是疾病状态。在此阶段,若能及时治疗,方法得当,可转危为安。通过"酸碱平生物电特色疗法",可增加人体电能量、减小病变组织的电阻、通经活络、通气活血、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并逐步修复病理电位,使疾病慢慢康复。例如:中国针炙中扎银针,就是根据金属银电阻特小的性质,来接通病变部位的电流(中医称之"气")。第三阶段--病入膏肓。肝、肾等主要器官大面积的供、放功能衰竭,身体大量细胞储电能量不足。此时已无法可治,最后人体生物电流消失,生命也就宣告结束。由此可知,不断地、经常性地给人体"充电"及"采用酸碱平生物电特色疗法"进行调整,对维护人体健康和康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常性的充电及生物电作用肌体,可以使人睡得好、吃得香、通经活络、气血通畅、精神好、气色好,全身充满青春活力。三、生物电和人体的关系 A、生物电和人体内细胞的关系人体细胞大约由 60 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静息的活细胞都存在细胞膜电位。细胞在膜电位的作用下,使周围的纳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形成梯度排列,并通过离子进行交换代谢活动。通过细胞的代谢活动,我们可以得知活动电位的原理:细胞代谢活动所依靠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各种矿物质离子,而在细胞内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可以产生一种活动电位。通过测定分析可以看到,在细胞内同时有两个离子以0.01 秒一次的速度互相替换。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运算放大器的名字由来是 答案: 增益高 2、运算放大器的 答案: 输入幅值与输出幅值只能在供电电源范围以内 3、普通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为 答案: 10000 4、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 答案:1M 5、输入电阻最高的运算放大器是 答案: CMOS 第二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需要 答案: 采用深度负反馈 2、反相放大器不需要在正输入端加平衡电阻场合是 答案: 微弱交流信号放大,采用CMOS型运算放大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在10k~100k的量级时 3、仪器中使用差动测量的原因是 答案: 可以实现相对测量

4、用运算放大器构成交流反相放大器,以下参数影响不大的是: 答案: 输入偏置电流及其失调,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 5、设计低噪声直流信号放大器选择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是 答案: 失调电压,失调电压温漂与失调电流温漂 第三章 1、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时需要 答案:应用深度负反馈 2、设计三极管放大电路时至少用到 答案:微变等效电路、深度负反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的选择依据是 答案:前级放大器的驱动能力、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流、是否容易受到干扰 4、一般情况下,反相放大器输入电阻范围在 答案:几百欧姆至几k欧姆、几k欧姆至几十k欧姆、几十k欧姆至几百k欧姆、几百k欧姆至几M欧姆 5、一般情况下,反相放大器可以具有 答案:高通滤波器功能、低通滤波器功能、带通滤波器功能 第四章 1、 1/(1+x)在x<1时其麦克劳林级数是 A.交错调和级数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简介 此疗法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创新性的医学成果,专家们经过多年苦心、探索、研究、挖掘出来的一项独特的健康方法。按摩经络穴位,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这是一种神奇的保健方法,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的绿色保健新技术。它为我们与疾病的斗争和保持健康的体魄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更便捷、更环保、更有效、更大众化的健康方法。即可预防保健又能治疗疾病,不仅易于被患者接受,而且还便于开展“人人医学、家家医学”的济世良法。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现处于普及推广阶段,人们对它还不甚了解。但我们坚信,此疗法将以它科学的原理,确切的疗效,创新的疗法,和人们对绿色环保、健康长寿的迫切要求为巨大动力,一定会迅速的发展壮大。 什么叫《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是电疗师将专用“人体生物电平衡仪”输出的电能经过自己的身体调节、控制后,根据经络的走向与病症所处部位,采用适当电量运用各种手法,使电能沿着经络迅速传导,瞬间强迫打通,呈现“通则不痛”的效果。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改变了中、西医看病必须打针、吃药的常规,为人们摆脱药品的毒副作用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特别对不能用药或有药物过敏反应者,采用这种疗法治病非常适宜,也是治疗、保健的理想选择。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原理 《人体生物电脉冲疗法》是把古老的中医文化同现代生理学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以经络学为机理,用电能刺激经络,使人体气血通畅,肌体免疫功能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 的。 我们的人体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有很多能导电的电解质和非导电的物质,如水;酸、碱、盐的离子;碱性金属离子,如钾、钠、钙、镁等;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等;还含有碳、氢、氧、氮、硫、磷等多种元素,它们相互化合构成蛋白质、糖、脂肪、无机盐、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

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促进医学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命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转化应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是指完成临床前研究的,拟作用于细胞、分子水平的,以对疾病作出判断或预防疾病、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恢复健康等为目的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以下简称临床研究),是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转化前,在人体进行试验的活动。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判断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范围,明确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 在人体进行试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直接作用于人体的; (二)作用于离体组织、器官、细胞等,后植入或输入人体的; (三)作用于人的生殖细胞、合子、胚胎,后进行植入

使其发育的。 第五条生物医学新技术转化应用(以下简称转化应用)是指经临床研究验证安全有效且符合伦理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经一定程序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或广泛应用的过程。 第六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有关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有关的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指定或组建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其人员编制、工作经费。 第七条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实行分级管理。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涉及遗传物质改变或调控遗传物质表达的,如基因转移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调控技术、干细胞技术、体细胞技术、线粒体置换技术等; (二)涉及异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包括使用异种生物材料的,或通过克隆技术在异种进行培养的;

人体生物电

人体生物电 1.生物电的发现 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现象,生物电是指生命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首先发现生物电的是一位意大利的生物学家伽伐尼(L.A.Galvani,1737-1798)。1780年11月某天他偶然发现,当金属刀的刀尖碰到被解剖的青蛙腿外露的神经时,蛙腿会发生抽搐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几年后,在伦敦的博物馆,他看到了展示的“电鳗”,当人用两只手同时接触这种鱼的头部和尾部时,会产生一种被电麻的感觉,这说明“电鳗”能放电,于是他立刻想到蛙腿的抽搐,难道这不正反映了青蛙体内存在着一种生物电吗?经过了一系列研究,他证实了生物电的存在。179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引起世人瞩目。实验已揭示,不仅动物,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活动,生物电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电现象。2.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因 目前被公认的一种基本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细胞

是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很复杂,它一方面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同时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某些物质。实验测得在细胞内、外存在多种离子,膜内主要是钾离子(K+)及一些大的负离子基团(A-)(A-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实验测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外部带正电、内部带负电,即膜内侧电位约为-90~70毫伏。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当细胞受外界刺激时,能作出主动反应,称为细胞的兴奋。生理学上将那些兴奋较强的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统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的细胞所作出的主动反应是表现在当外界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突然变化,最后使电位发生改变。细胞内的电位可从负电位突然变为正电位(约20~30毫伏),大约在不到1豪秒的时间内,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这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什么是电击疗法

什么是电击疗法? 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5年07月15日阅读(33088) 最近,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的右下额叶皮质是大脑的“刹车”部门,有抑制冲动的能力,比如,它可以抑制住愤怒时打人的冲动或减肥时想吃甜点的冲动。该研究还发现使用无痛无感的电刺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右下额皮质,就能使人的自制力得到增强。此外,该研究的最大亮点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电击疗法技术,为传统的、备受争议的电击疗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把电极直接贴在受试者的头部,产生的电脉冲极其微弱,受试者根本难以察觉。 在西方的小说、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电击疗法常常“面目可憎”,经历电击疗法的病人要承受极大的痛苦。但真实的电击疗法并非如此,当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之后,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温柔”的真相。 癫痫病启发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又称电休克疗法或电痉挛疗法,简称ECT。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式来诱发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一般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狂躁症等病症。当所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无效时,医生就会使用电击疗法。 电击疗法是1938年由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莱蒂和比尼发明的。他们的研究则是受到匈牙利精神病医生梅杜纳的启发。1934年,梅杜纳在研究中发现,急性期的精神病病人在癫痫发作后精神病症状有所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自发抽搐后其精神分裂病状也会得以改善。于是梅杜纳开始思考,既然抽搐有可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病症状,那么如果能找到一种易引起抽搐又不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了。梅杜纳试验了很多次,最后选用了樟脑作为引发精神病患者抽搐的物质。 他的首位治疗对象是一个长期木僵的43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杜纳给这位病人注射了樟脑,注射之后45分钟,病人突然癫痫发作。在18天内,他为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

《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物医学电子仪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常见的生物医学电子仪器中的典型电路、传感器、信号和处理的问题,提出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训练,学习正确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步骤,熟练使用测试仪器,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以小组方式进行,每组2人,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 题目1:体表心电放大器的设计 题目2:血压测量仪的设计 题目3:脉搏测量仪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1 题目1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1.1 设计内容 分析体表心电放大器原理,完成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3.1.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心电信号特点; 第二步:体表心电放大器原理; 第三步:完成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3.2 题目2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2.1 设计内容 分析血压测量仪的设计原理,进行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

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软件流程图设计。 3.2.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血压测量仪的设计原理; 第二步: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三步:软件流程图设计;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3.3 题目3设计内容及主要步骤 3.3.1 设计内容 分析脉搏测量仪的设计原理,进行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软件流程图设计。 3.3.2 主要步骤 第一步:分析脉搏测量仪的设计原理; 第二步: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 第三步:软件流程图设计; 第四步:总结,撰写报告。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本门课程设计安排在第6学期的第15周进行。 周一上午在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动员;下午进行测量原理或设计原理分析。 周二至周三,硬件设计,包括原理框图, 每部分电路图和器件选型(说明选型原因)。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满足设计要求、尽量避免大材小用。 周四至周五,软件设计,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资料: 1 蔡建新. 生物医学电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余学飞. 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生物电理疗的好处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有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就是说人体的疾病均可通过对经络的调理来使人体得到康复。 生物电经络疗法就是以中医经络学为原理,生理学为基础,把古老的中医学同现代西医反射学、生物电学技术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将专用“生物电疗仪”输出的电能经过人体调控后,根据人体经络的走向与病症所处部位,采用适当电量运用各种手法,用电能刺激经络,使电能迅速传导,瞬间打通人体受损、萎缩的经络,使人体气血畅通,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生物电经络疗法改变了中、西医看病必须打针、吃药的常规,为人们在医疗保健中摆脱药品的毒副作用向前迈出了跨跃性的一步,特别对不能用药或有药物过敏反应者,采用此疗法治疗,更为适宜,此疗法也是保健长寿的理想选择。 该疗法是不打针、不吃药、无毒副作用、见效快的纯绿色疗法,并具有成本低、实用方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疗法原理与作用: 1、疏通经络。体控电疗法是利用电能在人体内的流动,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人体经络畅通,则血脉和利,血脉和利则苛疾不起,精神乃居,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2、促进血液循环。生物电能渗透到人体后,使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及血液粘度降低,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的储氧及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有奇迹般的功效。 3、活化细胞。能够增加人体生命电能,提高细胞粘膜吸收能量,调整人体电位平衡,活化提高多种酵素,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强。 4、活化神经与肌肉组织。应用电流刺激神经、肌肉组织后,可使低落的神经兴奋活跃起来,促使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强化、增减肌肉,复健并修补软化受伤的肌肉。因此用体控电疗法治疗中风、痹症及肌肉萎缩,疗效显著。 5、调节消化作用。电疗对多种内分泌腺体具有调节作用,可调节受内分泌腺体控制之脏器,如消化系统。 6、具有消炎作用。电疗可使白血球的数量增加,使其灭菌能力增强,达到消炎之作用。 7、具有止痛作用。电流注入神经时,可舒缓因神经过度紧张而引起的各类疼痛。 8、消除疲劳。电疗过程中,可促使体内安多分(ENDORPHIN)具有兴奋及愉快感,同时消除疲劳。 9、净化身体。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快速代谢并排除体内酸性物质,使血液碱性化,使粘附在血管壁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物质分解代谢,改善体内环境。 10、美容、瘦身、健体。生物电能对人体产生电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反应,使红血球增加,造氧及供氧能力提升,而氧是人体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能使体内系统器官动作、通畅,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分解体内多余的脂肪细胞,排除毒素,有利于人体对抗和消除自由基的损害,有显著的抗衰老、美容、瘦身、健体的功效。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前沿

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BIAcore) 1.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 core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 BIA技术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物理光学现象的新型生物传感分析技术。 不必使用荧光标记和同位素标记,从而保持了生物分子的天然活性 2.工作原理: 实验时先将一种生物分子固定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将与之相互作用的分子溶于溶液中,流过芯片表面。检测器能跟踪检测溶液中的分子与芯片表面的分子结合、解离整个过程的变化。 传感器芯片:传感器芯片是实时信号传导的载体芯片,是在玻璃片上覆盖了一层金膜,在金膜的表面连有不同的多聚物用于固定不同性质的生物分子。每个芯片表面有4个通道(FC),可以独立做4个不同的实验,为了满足分析各种生物体系的要求,专门设计了多种传感器芯片。每一种芯片都具有良好的品质能提供:稳定的基线,高灵敏度,广泛的再生方法,反复使用性和特别好的重现性。 液体传送系统:微液流盘是一个液体传送系统,通过软件的控制自动地传送一定体积的样品至传感器芯片表面。通过对管道内微型气阀的控制,形成各种液体流动回路,将样品或缓冲液送到传感片表面的不同通道。甚至自动进行样品的回收。 SPR光学原理:当入射光以临界角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将产生全反射,由于在介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后,入射光可引起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振,(从而导致反射光角度减弱,使反射光完全消失的角度称作共振角)。共振角会随金属薄膜表面通过的液相的折射率的改变而改变,折射率的变化(RU)与金属表面的生物大分子质量成正比 3.应用:测定分子复合物的生成和解离的速度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理论: 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是以激光作为光源、采用逐点扫描及共轭聚焦技术,能对样本进行断层扫描,以获得高分辨率焦平面光学图像的荧光显微镜系统. 基本原理:高压汞灯(滤镜分光),紫外、蓝、绿(激发),被荧光探针染色的生物样本(光学成像),被标记结构的荧光图像。 优势: 1、由于采用了逐点扫描及共轭聚焦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采集的样本焦平面荧光图像远比普通荧光显微镜获得的样本全层图像分辨率高 2、由于激光的穿透性强,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对样本进行连续断层扫描而获得序列光学切片,可实现样本结构的三维重建 3、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对于多重标记的样本,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区分不同颜色标记物的能力较普通荧光显微镜强 4、由于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可对厚样本进行光学切片,可用振荡切片机直接对新鲜或固定样本切厚片(50~100 m),避免了石蜡包埋、冰冻等传统切片方法对细胞结构和抗原性的破坏,并可实现活组织检测。 实验: 固定的目的是使构成组织细胞成分的蛋白等物质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并迅速使组织细胞中各种酶降解、失活,防止组织自溶和抗原弥散,保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和所要检测物质的抗原性。 固定方法:侵入法,灌注法 切片方法: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振动切片

人体生物电促进细胞再生

人体生物电促进细胞再生 我们人体是由许许多多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我们机体最基本的单位,因为只有机体各个细胞都执行它们的功能,才使得人体的生命现象延续不断。细胞也是一个生物电的基本单位,它们还是一台台的"微型发电机"。大家知道;植物有植物电、动物有动物电、人体有生物电,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电产生。原来,一个活细胞,不论是兴奋状态,还是安静状态,它们都不断地发生电荷的变化,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件事物的发生、变化不伴随着电现象的产生"。仿生学研究发现,最小的细菌消耗葡萄糖而产生电,这就是所谓"生物电"原理,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一切活动都产生电,电生理学发现"人体横膈肌及其动作神经能产生较大的肌电,这就是人体内的发电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马科伯克博士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的脑内,有神经细胞传递电信号的结构,并且不是单传而是互传。当脑部生长肿瘤时,脑电波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说明肿瘤细胞没有发电能力,那么,正常体细胞是怎样产生电的?细胞浸浴在细胞液中,细胞膜的内外存在许多带电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在安静状态时,这些离子相对稳定,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力发生变化,各种离子便活跃起来,在细胞膜内外川流不息,出现钾钠离子交换,便产生了生物电。 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人体所有器官都会产生生物电现象,并且以电的形式--动作电位,通过相应的神经纤维把兴奋传导到大脑中枢,大脑中枢以动作电位的方式,把神经冲动信号通过相应的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产生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活动。

细胞处于未受刺激时所具有的电势称为"静息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电势称为"动作电位"。而电位的形成则是由于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而细胞膜内侧带负电的原因。细胞膜内外带电荷的状态医生们称为"极化状态"。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也会对刺激作出反应,肌肉细胞更为 明显。细胞的这种反应,科学家们称"兴奋性"。一旦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便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可以向它周围扩散开来,这样便形成了"动作电位"。有一种叫"心电描记器"的仪器,是用来检查人的心脏疾病的一种仪器。它可以记录下心肌电位改变所产生的波形图象,这就是心电图。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一切活动都产生电,"心电图"是心脏跳动产生的电波、"脑电图"是大脑活动产生的脑电波。 医生们只要对心电图进行分析,便可以判断受检人的心跳是否规则、有否心脏肥大、有否心肌梗塞等疾病。由于比起心电来,脑电比较微弱,因此科学家要将脑电放大100万倍才可反映出脑组织的变化,如脑内是否长肿瘤、有否可能发生癫痫病等。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科学家测试:在人体表经络线上电阻比邻近肌肉小,实际上经络就是人体的生物电系统。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气不通,血不通,气滞则血瘀,不通为万病之根源。为什么气不通,就是生物电不通,植物神经不能顺利指挥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气血运行,新陈代谢,所以就慢慢生病了。人体的生物电弱了,会造成气不通、血不通,我们的方法是"用外来电强化人的生物电,"、电动生磁,磁动生电,这是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近代磁疗的兴起,也是应用这一原理,磁和电的关系是表里关系,磁体是外加磁源,穴位是生物电流的触点,经络是传输电流的通道(生物电波)。当磁场作用于穴位,电压、电位就发生变化,激发生物电流产生电磁波,然后传到全身的经络,传到中枢神经形成刺激,对病变部位进行调整。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 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 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 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 官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 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 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 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 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 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 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 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

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 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 很好的解决 会发电的鱼: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 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 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 伏的高压电。 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鳗能随意放电,放 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电鳗可以发电,并靠 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 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鳗一次 发电的电压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 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鳗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 由于电鳐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 电鳗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 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鳗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鳗,利用电鳗 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国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谢丽,马玉龙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产电微生物向阳极转移电子的能力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的主要内因。文章从电子由细胞内传递至细胞表面,再从细胞表面转移至阳极2 个环节介绍了电子传递机制,着重从种类和各自的特点出发全面综述了 MFC 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产电微生物在MFC 系统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04X(2011)07- 0104- 04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状况在未来将难以继续。人类面临能源危机的同时,还要面对因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导致的全球气候恶化等影响。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现于 1911 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MFC)作为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电能的方法,在 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受到关注,研究人员在 MFC 领域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MFC 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和小规模试验阶段,功率输出比较低,这与电池构型、电极材料、膜材料、产电微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产电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并向阳极传递电子的能力是影响 MFC 电能输出的主要内因。因此,选择高效的产电微生物至关重要。 1 MFC工作原理 MFC 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微生物呼吸的代谢产物、发酵产物、污水等作为燃料,通过微生物作用进行能量转换,把代谢产生的电子传输到细胞表面上,然后电子从细胞表面通过电子传递中介体(由人工添加或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或直接接触转移到电池阳极,经外电路,阳极上的电子到达阴极,产生外电流;同时将产生的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PEM)传递到阴极室,在阴极与电子、氧气反应生成水,实现电池内电荷的传递,从而完成整个生物电化学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图1为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造图。 2 MFC 产电微生物的电子传递机制 据研究发现产电微生物向阳极传递电子分2步走,第1步是电子在细胞内产生并向细胞表面传递;第2 步是电子到达细

电子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医学电子学是应用电子技术解决生物医学中的问题,从生命体本身的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显示与记录等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手段。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确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大量的电子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激发了生物医学欧诺工作着与工程师或物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生物医学电子学发展十分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括宽,地位日益重要,展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医学电子学综合应用电子学和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科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1] 电子学由产生的那刻,就注定是为其他学科服务,也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特别是在生物电被发现后,生物医学和电子学更是一拍即合,相互扶持,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和发展着。 1676年,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的世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1895年,X射线的发现,使得医学更上一层楼。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的产生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也因此使医学更进入了更精微的世界。 随着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发展,电子技术逐步深入医学领域:医学的电子设备、人造器官等等。如果这些技术和设备消失了,那么,很多的医疗技术也会随之消失,甚至很多小毛病也会因此没检查出来结果变大病然后死亡。 说到医疗的电子设备,很多人都了解,例如呼吸机、CT、心电图仪器等。下面,就详细讲解心图仪器: 心电图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人体心脏工作产生的生物电流在身体表面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电势,并且随心跳的节律呈现规律性的升降变化,通过电极将变化着的电位差检测并记录下来就是心电图(ECG)。心电信号是一种带宽为0.05Hz 至100Hz(有时高达1kHz),幅度在10μV~5mv的微弱交流信号,并且混杂有人体生物电干扰以及各种外部电磁干扰。如何从环境噪声中提取微弱的心电信号是设计的难点和要点。[2] 低成本低功耗便携式简易心电图仪是设计的最大考量。它顺应了保健电子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常见电池供电,能采集标准导联方式I或II心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得模拟心电信号(ECG),并能利用液晶实时显示或存储回放ECG波形。 分析可知,简易心电图仪系统主要包括输入回路、前置放大模块、后级放大模块、滤波网络模块以及存储回放等模块。设计重点在于前置放大模块,和滤波网络模块和数字化存储回放部分。 在未来,可植入式的装置可能会应用于相性心电图的记录和诊断。这些装置还有可能通过兴奋某些神经(如,迷走神经)的方式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这些装置还可能释放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甚至可以直接对心脏进行除颤。 作为交叉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的研究是双向的:一方面将电子学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方式从定性提高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信息到多项信息;另一方面生命过程中揭示出的许多规律,特别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处理的优异特性将会给电子学科以重要的启示,这不仅会推动电子学的发展,还将会使信息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奇妙的微生物产电 能源利用

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社会 引言: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怎样通过技术等手段开发新的绿色能源,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绿色新能源 一能源发展历史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 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就我国来看,能源消费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省一市能源缺乏。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 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