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时势论文

时势论文

2014-2015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

年级:14级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班指导老师:成敏小组组长:林欢敏

姓名:林欢敏(学号:1407010233)(负责论文提纲)

姓名:何超仪(学号:1407010245)(负责排版)

姓名:陈莉莉(学号:1407010210)(负责撰写论文)

姓名:陈少红(学号:1407010242)(负责查找资料)

姓名:翟家慧(学号:1407010222)(负责校正与核对)

浅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从总体上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是好的,但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经济压力平稳发展改革

一.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

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物价水平不断上涨,虽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物价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一>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一是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

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

三是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二>流动性过剩凸显中国经济失衡

一是经济增长战略过度依赖重工业发展。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经济,我国目前的投资率超过40%,远高于其他国家水平。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增速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过剩的产能必然由国外需求所吸纳,从而导致净

出口不断创新高,并进一步导致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二是投资-消费-储蓄的结构性失衡。数据显示,2001至2006年,代表我国储蓄总水平的国内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合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累计增加值为15.6万亿元,而同期投资累计增加值仅为7.27万亿元。

三是资本回报率与劳动力回报率长期失衡。近年来,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四是资源要素价格失真造成逆向配置。

五是金融低效率阻碍了流动性的传导。

<三>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

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三.近年来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7年12月0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

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六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财政收支形势较好,

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

2012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继续“一积极一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坚持“稳中求进”,努力提高增长质量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加大公共投资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4、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5、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稳定和扩大就业。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资料来源:

1.参考高中政治书

2.《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3.《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