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电信企业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企业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企业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企业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内容摘要 (11)

第一章行业概述 (33)

第一节基本概念 (33)

一、电信与电信业务 (33)

二、我国电信业务分类 (33)

1、基础电信业务 (44)

2、增值电信业务 (55)

第二节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 (55)

一、1979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阶段 (66)

二、1994年—1998年:初步导入竞争阶段 (66)

三、1999年—2003年: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阶段 (66)

第三节电信业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 (77)

一、电信业是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 (77)

二、电信业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88)

三、电信业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 (88)

第四节我国电信运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99)

一、规模与成就 (99)

二、问题与危机 (1111)

三、发展特征综述 (1212)

四、发展趋势展望 (1414)

第五节我国电信业在世界电信业的地位 (1515)

一、国外电信运营市场发展综述 (1515)

1、全球电信运营市场规模及结构 (1515)

2、国外电信运营市场特征 (1818)

二、中国在全球电信市场的地位 (1818)

1、历史和现状比较 (1818)

2、未来规模与普及率比较 (2020)

3、未来发展速度比较 (2525)

第二章影响电信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2727)

第一节国际电信业环境 (2727)

一、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2727)

二、全球电信市场将逐步回暖 (2727)

三、移动化、宽带化、数据化特征并存 (2727)

四、国外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出现新迹象 (2828)

第二节我国电信行业监管政策 (2929)

一、国外电信行业监管政策概述 (2929)

1、资费管制政策 (2929)

2、普遍服务政策 (3030)

3、网间互联互通政策 (3131)

4、市场准入政策 (3333)

二、国外电信行业监管历程与现状 (3434)

三、我国电信行业监管现状 (3535)

1、电信监管部门 (3535)

2、监管法规 (3535)

3、监管内容 (3535)

4、监管特征 (3939)

四、我国电信业监管趋势分析 (4141)

第三节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4343)

一、宏观经济稳步增长 (4343)

二、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4343)

第四节社会文化环境 (4343)

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4343)

二、贫富收入差距扩大 (4444)

三、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4444)

四、消费市场供过于求 (4444)

第五节技术进步状况 (4444)

一、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 (4545)

二、窄带接入业务从铜线接入向移动接入转变 (4545)

三、传送技术从点到点向光联网转变 (4646)

四、有线无线接入都将完成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 (4747)

五、融合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4747)

第六节全球化的冲击——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 (4848)

一、WTO中的电信服务贸易规则 (4848)

二、中国电信业开放电信市场的顺序和层次 (5050)

三、外资进入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挑战 (5050)

四、外资进入为增值电信服务带来巨大商机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我国电信行业运营商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中国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团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团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经营业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户发展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营运收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MOU与ARPU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2003年中报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优势与劣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中国电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团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团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户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基础数据业务使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营收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现金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5、2003年中报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优势与劣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中国网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团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营业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困难与挑战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内部融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南方市场拓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上市...........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中国联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团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团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移动通信业务业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户数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户通话总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ARPU与MOU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2003年中报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CDMA运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CDMA网络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CDMA经营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营业绩...........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困难与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寻呼业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数据业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两网融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优势与劣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中国铁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公司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营业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业务能力及业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优势与劣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中国卫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组织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营业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公司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资源与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机遇与威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战略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电信业务与运营商竞争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移动通信业务与运营商竞争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

义书签。

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特征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几年内发展趋势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

定义书签。

四、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热点问题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移动资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短消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现有竞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竞争力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竞争力未来变数——CDMA VS GPRS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新业务竞争.........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潜在竞争对手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替代业务竞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供应商侃价实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移动设备制造商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手机制造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用户侃价实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固定电话业务运营商竞争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一、我国固定电话业务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固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替代竞争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竞争焦点之公用电话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数据通信业务运营商竞争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一、我国数据通信业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宽带业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全业务竞争.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信竞争必然走向全业务经营竞争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业务经营下的电信运营商经营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经营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固定通信业务运营商经营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第一节我国电信企业融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际资本市场变化的启示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电信企业融资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电信企业投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信业投资的整体分析与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固定资产的业务细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投资热点的分析和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未来新技术和业务的分析与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全文表格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全文图例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行业大事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电信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其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国内投资与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对电信业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与产业重组,以求打破垄断、提升效率。目前我国电信行业呈现出六家运营商共同主导运营市场的竞

争格局。

报告首先对影响电信运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国际电信业大

环境与我国的监管政策法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技术进步、全球化等因素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宽松的监管政策将为电信运营商制订更为合理的游戏规则并搭建更为公平的竞争舞台;稳定增长的国民经济与居民消费水平为电信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城乡、贫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经营战略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要求电信运营商不断更新通信网络从而对企业投资与融资能力提出了考验;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迟早将会降临,国外资本进入我国

电信行业已是箭在弦上。

报告详细地剖析了我国现有电信运营商的组织体制、经营业绩、发展趋势以及优势

与劣势。我国政府于二零零二年对电信业进行重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移动跃居为行业领头羊,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居第二名与第三名,中国联通紧随其后,中国铁通与中国卫通也抢得部分市场份额。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与用户总量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并以优异的经营业绩与稳健的股市表现给投资者以满意的答卷,其品牌与网络优势牢牢支撑着定位于高端的经营战略,但是联通CDMA的冲击、新竞争对手即将浮出水面与ARPU值的持续下滑等因素对中国移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遭受数次分拆与重组后,中国电信终于走上了正轨,成功上市融资、良好的经营业绩与宽带业务的突飞猛进等无一不显现出这家老牌电信运营商的雄厚实力与深厚底蕴,但是中国电信仍然面临着北方市场开拓、移动业务经营、不发达省份资产收购等一系列问题与考验;中国联通放弃了全业务经营战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CDMA运营上,在CDMA业务迅猛的发展态势为中国联通改善盈利能力与客户资源提供强力支持的同时,CDMA运营的未来

业绩、两网融合的进度与效果、小灵通的冲击等因素也将进一步考验着中国联通;内部融合问题让中国网通焦头烂额,吉通的巨额债务、小网通复杂的股权关系使得融合工作直到集团公司成立一年后才有较大的进展,完成融合大业后的中国网通依然面临着上市、南攻北守与移动业务经营等挑战;中国铁通与中国卫通动作频频,但是实力弱小,核心资源不足等先天缺陷使得两家公司举步维艰,日益陷入市场补缺者的尴尬境地。

报告详尽研究了三大基础电信业务的发展现状、趋势、热点问题与竞争状况,并探

讨了全业务经营对运营商的影响与运营商应采取的对策。丰厚的利润与良好的行业前景使得移动通信业务成为电信业务竞争的焦点所在。移动资费、短消息业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状与变化趋势成为消费者与运营商异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该业务呈现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捉对厮杀、小灵通有效分流的竞争格局。实力日益强大的中国联通越来越不满足于市场挑战者的身份,转而利用CDMA、数据新业务与中国移动一决高低。中国电信与

中国网通也利用小灵通业务频频打擦边球,试图打开移动业务的缺口,缺乏合法身份、技术相对落后的小灵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运营商的扶持,即将获得移动牌照的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不得不在小灵通与3G业务之间作出权衡取舍。供应商与消费者侃价还价实力的

不断增强给该行业的竞争格局增添诸多变数。固定电话业务陷入增量不增收的怪圈,中国联

通与中国铁通品尝到固话经营的苦涩后或转或守,市场上呈现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家固话运营商南北对峙的格局,争夺公用电话业务与集团用户成为双方锲入对方领域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大力推动下,以宽带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网络接入业务终于迎来盈利的时刻,良好的行业前景必将吸引更多的运营商投入更多的资本进行市场争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趋势是告别牌照经济,进行全业务经营,六大运营商都将因此获得转型的契机。

最后报告对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尤其是融资与投资进行了详细介绍。我国电信运营商融资策略呈现多元化趋势,纷纷利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活动。电信运营商未来的投资将会更加理智,重点投向有潜力、能盈利的业务领域。

本报告对于电信运营商了解电信业的政策法规与现状趋势,掌握竞争对手的有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历史统计及最新数据,并根据发展预测指标来制定公司的战略设计和经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国内外电信设备厂商全面准确地了解客户的发展动态、产品需求与投资导向,制定准确的市场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该报告还可为电信运营行业的投资机构、行业准备进入者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第一章行业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电信与电信业务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

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其中,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二、我国电信业务分类

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2月21日颁布的《关于重新调整<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通告》,我国把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

具体业务,如图1所示。

图 1 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示意图

1、基础电信业务

(1)固定通信业务

固定通信业务指通信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电缆或光缆等线路固定连接

起来,进而实现的用户间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不可移动性或有限移动性,如普通电话机、IP电话终端、传真机、无绳电话机、联网计算机等电话网和数据网终端设备。固

定通信业务在此特指固定电话网通信业务和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根据我国现行的“电话网编号标准”,全国固定电话网分成若干个“长途编号区”,每个长途编号区为一个本地电话网。固定电话网可采用电路交换技术或分组交换技术。固定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国际通信设

施服务业务。

(2)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

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移动性,并具有越区切换和跨本地网自动漫游功能。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经过由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等设备组成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包括:900/1800MHz GSM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

务、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3)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

卫星通信业务是指经过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的卫星通信网络提供的话音、数据、

视频图像等业务。通信卫星的种类分为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地球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非静止卫星)。地球站通常是固定地球站,也可以是可搬运地球站、移动地球站或移动用户终端。根据管理的需要,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4)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

数据通信业务是通过因特网、帧中继、ATM、X.25分组交换网、DDN等网络提供的各类数据传送业务。根据管理的需要,数据通信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国际数据通信业务、公众电报和用户电报业务。

(5)集群通信业务

集群通信业务是指利用具有信道共用和动态分配等技术特点的集群通信系统组成的

集群通信共网,为多个部门、单位等集团用户提供的专用指挥调度等通信业务。集群通信系统是按照动态信道指配的方式实现多用户共享多信道的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终端设备、基站和中心控制站等组成,具有调度、群呼、优先呼、虚拟专用网、漫游等功能。

集群通信业务包括:模拟集群通信业务、数字集群通信业务。

(6)无线寻呼业务

无线寻呼业务是指利用大区制无线寻呼系统,在无线寻呼频点上,系统中心(包括

寻呼中心和基站)以采用广播方式向终端单向传递信息的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可采用人工或自动接续方式。在漫游服务范围内,寻呼系统应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寻呼漫游服务。根据终端类型和系统发送内容的不同,无线寻呼用户在无线寻呼系统的服务范围内可以收到数字显示信息、汉字显示信息或声音信息。无线寻呼业务经营者必须自己组建无线寻呼

网络,无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经营权的经营者不得建设国内传输网络设施,必须租用具有

相应经营权运营商的传输设施组建业务网络。

(7)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

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

(VSAT)通信业务。

(8)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

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无线数据传送业务。

(9)网络接入业务

网络接入业务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的、与网络业务节点接口(SNI)或用户网络接口(UNI)相连接的接入业务。网络接入业务在此特指无线接入业务、用户驻地网业务。

包括两种具体业务:1、无线接入业务;2、用户驻地网业务。

(10)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国内通信设施是指用于实现国内通信业务所需的地面传输网络和网络元素。国内通

信设施服务业务是指建设并出租、出售国内通信设施的业务。国内通信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光纤、金属线、节点设备、线路设备、微波站、国内卫星地球站等物理资源,和带宽(包括通道、电路)、波长等功能资源组成的国内通信传输设施。国内专线电路租用服务业

务属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11)网络托管业务

网络托管业务是指受用户委托,代管用户自有或租用的国内的网络、网络元素或设备,包括为用户提供设备的放置、网络的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服务,以及为用户提供互联互

通和其它网络应用的管理和维护服务。

2、增值电信业务

(1)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

包括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

网业务、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

(2)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包括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信息服务业务四类业

务。

第二节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

为达到促进有效竞争,提高电信用户福利水平之目的,我国政府在二十几年时间里对电信行业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改革,其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1979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阶段

1979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由于

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政策,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

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

1979年开始,政府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邮电部的请示,同意向用户收取电话安装费用,用于市内

电话建设。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邮电部、财政部、物价总局联合发文,对收取市话初装费

的标准和办法作出明确规定。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物价局、邮电部联合发文,提出了确定初装费标准的

原则,全国指导性标准为3000-5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政府制定。初装费成为支撑

电信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

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但是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低质

高价非常不满意。

二、1994年—1998年:初步导入竞争阶段

1994年,国务院发文批准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1994年1月,吉通通信有限

公司成立。

1995年底,联通公司GSM移动电话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通业务,四年后,联通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74万户,市场占有率为22%。

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

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是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1998年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其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竞争极其不充分,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1999年—2003年: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阶段

1998年3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原邮电部、电子部

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按照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破除垄断、保护竞争与权责一致的原则,对信息产业部的职能进行配置。至此,电信业逐步实现了政企分

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同年12月和2000年1月、6月,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此后,三大集团公司陆续挂牌,中国电信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国务院对联通公司也进行了重组,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公司于1999年5月整体划归联通公司。此后,

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与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

经过改革重组,当时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7家电信基础运营商,我国基础电信各个业务领域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的企业在开展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由于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最终形成。

2002年5月,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原中国电信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覆盖广东、广西、浙江及西北21个省市;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市的电信公司和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至此,中国电信业“五加一”的格局最终形成,即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六大集团公司共同撑起中国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第三节电信业在我国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电信行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业已成为支撑我国国

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地拉动了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电信业以其基础性和规模性,发挥协同效应,带动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电信业是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公用数据与多媒体网、互联网已通达全国,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和宽带业

务网端口能力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总带宽明显提升,网络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带宽对网络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电信企业积极为各个部门、行业及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开展专线上网、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等多样化的服务,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电信企业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务实地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合力,加快了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电信企业以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为全国金融数据通信网、国家口岸电子执法系统、

税务系统信息网络等重点建设提供了优质、优先、优惠的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网络平台支持。目前,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租用电信公网各类电路已达到1万多条,各行业、各部门利用公用电信网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达到187个。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电信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电信业还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其他产业提

高生产效率,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水平。电信业还直接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国家从电话初装费、附加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和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基金。1997年2月,我国政

府开始从电信“两费”中提取水利建设基金,国务院决定从当年开始,每年由市话初装基金(含移动入网费)、邮电附加费中提取3%的专项基金用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此后,

国务院又决定从1999年开始,由市话初装基金中提取5%的资金,用于移动通信技术设备

的研制开发。截至2000年底,提取的提取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基金累计37.9亿元,补贴邮政

资金累计达到140亿元。

二、电信业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1991年至2002年,我国电信业一直以高于GDP增长速度两到三倍的速度在增长。

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0%左右,而同期GDP的增长率则徘徊在10%附近。2002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2%,达5052亿元,远远高于我国2002年GDP的增长率8%。

电信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电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到2.1%,2002年电信业增加值达到243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4%。

2003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前两年。2003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9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近4个百分点(未剔除企业调整统计口径的不可比因素);电信业增加值完成1319.8亿元,增长19.2%,增幅比GDP高11个百分点。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1亿元,增长54.9%,增幅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个百分点。

图 2 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图

三、电信业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

回顾中国电信业发展历程,从1882年开通第一部电话到1992年达到1000万用户,

经历了110年的漫长岁月;而从1000万户到1998年的1亿户、2000年的2亿户、2001年

9月的3亿户,分别只用了6年、2年和1年多时间。2001年新增用户超过了1997年以前

48年的总和。目前全国农村电话用户达到6805.7万户,比重为38%,比1990年提高了17

个百分点;全国住宅电话用户达到1.46亿户,比重达到81.8%,比1990年提高5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预付费用户比重明显上升,已达到3446.9万户,占用户总数的23.8%。IP电话、互联网及数据通信等新兴业务也已成为电信消费的重要领域。

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社会投资的增长,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随着改革的

深化和实力的增强,电信业投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1997年超过1000亿元,1998年超过1500亿元,2000年以来连续两年超过2000亿元。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

已由1978年的0.86%提高到2000年的6.8%。

根据电信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及用户终端销售收入测算,全国信息通信市场总

规模约为7000亿元左右。其中,服务市场3535亿元,设备和建设市场2344亿元,终端市

场(仅以电话机、手机和传真机估算)1000多亿元。如果加上各类网络接入、信息服务、

系统集成等业务,以及各部门、行业和单位的专用信息系统的设备投入,整个信息通信市场

的规模将远远大于7000亿元。按全国人口测算,2001年全国平均每人用于电信服务和购买

终端的消费支出约为369元,其中服务消费281元,终端消费88元。据统计,我国人均电

信消费水平已超过交通等领域。 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消费358.8元,比1996

人均102.95年增长了2.5倍,远远高于同期人均社会消费的增长水平。人均通信消费在社

会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2.63%提高到2002年的5.95%。通信信息消费的增

长对拉动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 3 城镇居民人均年通信消费额占全部消费额的比例

第四节我国电信运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规模与成就

我国电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五年的努力,电

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由垄断经营向开放竞争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基

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

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

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我国,固定电话

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双双稳居世界第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

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2002年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

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发展数据显示,电信业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前两年。虽然非典疫情对电信业务发展、工程建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电信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截止到2003年6月份,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4.72亿户。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99.7亿元。其中,移动通信收入占到电信业务收入的46%,成为推动电信业持续增长的强劲增长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

及率分别达到19.4%和18.3%,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88%。我国电信业在短短十几年时

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世界为之侧目。

以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信息产业部成立为标志,中国电信业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务院的部署,电信业积极推进以政企分开、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使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市场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世界发达国家也要十几年才能完成的改革。

1、集中统一、依法行政的电信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199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要求,信息产业部分离了企业管理职能,对所

属企业人、财、物的管理职能,分别放给企业或移交相关部门,彻底实现了政企分开,从而真正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行业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组建了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以中央为主的电信管制体系基本形成。

几年来,信息产业部在电信法制建设、统筹规划、技术标准、服务质量监督等方面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信息产业部与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规范光缆建设,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遏制了不计成本的恶性价格竞争行为;在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上坚持从国情出发,以积极务实的态度进行引导,采取符合实际的发展政策和技术政策,从而避免了国外电信发展中出现的大起大落和网络泡沫,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国家对无线电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在信息产业部设立无线电管理局;组建国家网络与信

息安全管理中心,使这些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

1998年以来,也是我国电信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等法规,信息产业部也先后发布了

17件有关电信方面的部长令。同时,组织力量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接轨的电信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电信业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随着改革的深化,电信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方有关电信发展的扶持

政策绝大部分已经取消,发展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市场融资来解决。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优惠政策逐渐弱化、资费价格不断调整等新情况,电信部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扩大融资渠道。1997年,以当时的中国电信(香港)公司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为标志,我

国电信业改革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到2000年11月,我国各电信企业先后4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累计筹集资金200亿美元,融资力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利用外资的水平(1998年前我国电信业利用国外贷款累计为100亿美元)。中国移动(香港)已成为亚洲

除日本以外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之一,中国联通也成为我国在海外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上市公司,2002年中国电信成功海外上市,中国网通上市计划正在紧张筹划中。目前,我国电信

业开拓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利用银团贷款以及与外国通信企业进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26T09:25:51.14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杨贻朵[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趋势,产业产品日益创新,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内涵丰富,包括软件、通信、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将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硬件、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过程集合的产业[1]。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强国战略,中国也随即规划出“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政策,希望可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美国以高通、思科、IBM等大型国际公司为代表,位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强国位置;韩国以三星、LG等为代表,位于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第一的位置;日本以索尼、夏普、松下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2016年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约12万亿日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普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8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34万亿美元[2]。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高速发展,并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在很多领域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企业。但从不同层面看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 创新与监管历来是一种紧张关系,需要维持平衡状态[3]。新兴技术的发展,往往面临这法律、制度、政策、伦理等多方面的难以实践的新挑战。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政策规定经常落后于行业发展,例如2017年年底频发P2P暴雷事件。在消费者还未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红利”时,决策者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透支电子信息产业公信力。 (二)技术发展引发安全担忧 随着“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给我们带来快捷的同时,安全隐含也不断突起。传感技术、万物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在网络空间快速传播。2017年,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恶意软件导致信息泄露,诈骗信息、勒索病毒的出现,极大的干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三)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在各行各业的大量劳动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京东已经运行的无人超市将很有可能取代大量收营员;京东无人配送车也正式开启常态化的配送运营,可能会取代大量的快递员;Siri的诞生也让客服行业就业岌岌可危。电话推销员、保险业务员、接线员、前台、打字员、会计等传统行业的就业人员都有可能将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 (四)产业发展不平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虽然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国家大力资助集成电路产业,各企业在基金感召下纷纷追捧这股热潮,虽然产业模式迅速提升、产业链迅速搭建,但在这股热浪退下后,很可能无法实现高端突破,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将会面临困境。 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是要抓住全球化浪潮,二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监管力度的加强与适时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三是加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推进产业创新。 (一)抓住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我们应当利用全球化趋势,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趋势加强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技术跨国交流与联系,壮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实力和全球地位。 (二)加强引导、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市场活力与政府的引导、监管能力。在加强引导方面,政府需要在确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同时,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迭代完善尖酸方式,创新监管模式,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建设 新的生产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造成核心人员的缺失,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尤为重要[4]。首先,国家政策应当鼓励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高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包括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高校、企业应当积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创建综合学界和业界培训课程;高校应当创造出灵活、生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编写前沿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知识与最新实用技能。 四、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市场监管不足、还未处于全球领先的状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性前进,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国家必须加强监管与引导,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完善的法律环境;必须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鼓励跨国技术的交流;同时还需要重视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相关教育机构的构建,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卢明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1(4). 63069 [2] 陶于祥, 袁野, 樊自甫, 万晓榆.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1). 89-95 [3] 张于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3). 53-60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调整中国电信业制度供求的不均衡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信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业绩可圈可点。那幺,通过制度供求的动态调整,现在是否达到了基本均衡呢?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均衡现状 判断制度安排是否达到了均衡点,首先涉及到均衡点的判断标准。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均衡标准,但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和全球电信业的变革趋势,使我们有理由将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作为实现制度均衡的参照系。所谓有效竞争,就是将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适度竞争有机结合的市场结构,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刺激产业技术创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电信产业的帕雷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来评判,中国电信业目前的制度绩效并不理想。 从市场结构看:由于我国仍实行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限制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电信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供给能力的迅速增长及技术、业务和市场创新的步伐,妨碍了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集中度过高,使各运营商难以在同一层次上展开公平有效的竞争;实行分业经营、严格限制各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不准交叉进入,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开展全方位竞争,降低了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从市场行为看:由于国有产权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应有的激励与约束,加之管制不到位,造成运营商之间盲目打价格战,热衷于搞不正当的策略行为;主导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和新进入运营商的不规范经营造成了市场竞争的失序;政府对电信业务的定价干预过多,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远未形成;电信消费者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知情权、参与权、平等交易权常常被忽视,由于电信服务质量改进缓慢,消费者无法及时、充分地分享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福利提升。 从市场绩效看: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的《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电信业的制度竞争力较弱,在所选取的31个国家中居第27位,不但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而按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每主线电信业务收入、每员工电话主线数等6项指标综合评价的中国电信的企业竞争力,在31个国家中居末位。 由此可见,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均衡水平。 制度非均衡状况的成因 在制度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制度非均衡状况是由制度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两个方面。 (一)制度供给不足 ◇供给时滞。对新制度服务需求的产生往往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即对潜在利润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是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主要在大力的发展CDMA技术,包括技术转让、建设网络、推广业务等。而中国移动最早是在1994年时中国邮电集团成立了一个移动通信局,大约在1999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首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1月,再一次对我国电信业进行重新布局,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5+1”格局。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南方21省市的固网业务;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俗称小网通)、中国吉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北方10省市的固网业务,中国移动主要做GSM移动业务,中国联通则同时运营GSM和CDMA移动业务,中国铁通主要做铁路上的通讯业务,中国卫通主要做卫星通信这一块。(业务基本不重叠,也没什么大的竞争,几家运营商各干各的,当然这中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抢占点移动业务搞了些小灵通和大灵通业务等,也赚了不少)。其中小网通就是在1999年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等投资成立的。中国吉通则是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搞的,例如彩虹集团等,公司主要经营IP业务。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家2002年成立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是做北京的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的覆盖呀这些。由于这期间电信市场异常混乱,工信部在2007年将6大运营商重新拆分重组成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叫新联通),中国移动;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将中国联通的CDMA 全面卖给中国电信,将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并向中国电信颁发CDMA2000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同时颁发了WCDMA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并支持帮助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TD-SCDMA3G 技术。使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全业务电信业务运营商(包括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2G,3G业务等)。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近日,工信部公布2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2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459和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和31.7%。其中,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而基础产品出口仍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在电子信息产品8大类别中,通信设备类产品与计算机类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额分别达到219和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和9.4%,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3.0和5.0个百分点,拉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 2月份,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7.0和9.8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额位列前五位,出口额分别是145和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和61.6%。 另外,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等基础产品在2012年1-2月份出口仍在下降,出口额分别为113、93和8亿美元,同比下降3.8%、16.1%和29.8%。2月当月,上述三类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5%、-2.1%和-18.9%,低于同期全行业平均增速6.6、20.2和37.0个百分点。 工信部2011年6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均出现连续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出口成为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前5月通信设备出口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在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二季度以来,该行业出口增速也持续下滑。5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8.2%,比3、4月份分别回落9.5和8.9个百分点。 2011年5月份,各行业出口增速与上月相比均有所回落。电子材料、通信设备和家电出口分别增长5.4%、14.9%和2.3%,增速比4月份回落30.8、15.8和10.8个百分点。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出口增长2.5%、10.0%和20.2%,与4月相比,增速回落6.6、4.1和8. 8个百分点。 不过,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增速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1-5月,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464和311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18.7%和12.5%,分别增长35.3%和28.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8.3和11.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东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 2011年1-9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47598亿元,增长18.7%;出口交货值28107亿元,增长11.5%,二者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和3.6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出口增长较快。1-9月,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7.2%和91.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5和76.7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超过90%,其中,9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6-15 第一章电信行业的经济地位 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1994年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有21家,占总数的%,其中美国企业占了11家。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很落后,在其中榜上无名。 近年来,随着电信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每年3%的份额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图一,这是绝大部分行业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已不在局限于电话与传真,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电视机)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逐渐与电信业融为一体。至此,与电信相关的行业有:家用电器、电脑及电子元件、邮政、橡胶、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橡胶、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决定了电信业的原料来源,邮政与电信在经营上互为交叉,电视与电脑则成为电信业新的终端设备。在我国,互联网的历史尚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对电信业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第二章电信行业中各产业的情况 1995年底职工人数为万人,固定资产净值为万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生产总值3859902万元。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见图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交换机市场紧随其后,也体现出强大的后劲。 二、研究与技术开发

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不仅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已被许多大企业单位视为生产要素。在这总的战略指导下,通信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新技术的革命。 1.通信网正由模块向数字、由窄带向宽带发展。 2.光纤通信实现大容量、高速度、远距离通信。 3.卫星通信正利用各种系统开展业务。 4.移动通信走向数字化、个人化。 5.新业务(图象通信、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不断涌现。 6.终端设备的发展注重多功能、小型化。 三、经营与维修服务 截止到目前,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批准经营并颁发许可证及申报批文的放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共2900余家,其中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2100多家;经营国内VAST通信业务的22家;经营800MHZ集群电话业务的110家;450MHZ无线移动通信业务25家;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近30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229家;电子信箱业务100家;电子数据交换业务8家;可视图文业务11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其维修和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其他行业。通过近两年来引入竞争机制和在部分电信业务上放开经营,电信业多年来的服务方式已基本改观。但是,电信产品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仍处于无规状态。 第三章电信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doc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1.外部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 电信行业由于出身国有,自然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发展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且由于电信经济的垄断特性,虽然早已经公司化运营,但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对运营影响甚大。 1.1.1政治法律环境 基础网络的运营权是国家控制的关键,虽然开放、引入竞争的话题一谈再谈,但基础通道的控制力依然在国企运营商手中。国家希望管道控制内容的想法没有变。 中国加入时做出承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所以中国电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干预力度越来越小;通信业立法速度缓慢;电信业执法体系不健全。 1.1.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和全球接轨,抛开世界经济谈中国经济已经没有意义,而电信经济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推平了。国家之间的屏障,使世界成为一个共同体,世纪当电信产业真正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时,一切都将会和08年底的经济危机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1.1.3社会和文化环境 电信产业原本就是信息传输的承载,各类信号、信息内容的传输之后,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此电信产业与传媒产业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内容文化的传播与监管在中国是个敏感问题,文化部、广电部已经,甚至上升至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都负责着内容的监管,谁接入,谁负责,从互联网,到手机短信,其对民生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电信产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打电话拜年、发短信祝福等等;用户消费意识成熟,越来越理性,用户结构变化大,由高收入人群转向大众化,电信产业还同创意文化产业关联在了一起,动漫产业、网游产业还有一些衍生的增值服务行业被人们报以了更高的希望。 1.2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6年在香港上市。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 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同年12月,在原中国电信133、153号段的基础上,189号段正式启用。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 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概要介绍 中国电信号码:133、153、189 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2008年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电信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电信行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技术密集性等特点。电信网络是电信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电信业务的运营也有其独特的规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对电信行业和电信企业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电信技术发展迅速,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行业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全球的电信企业转型的浪潮始于2001年左右。当时,由于对信息化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3G前景的过度美化,部分运营商大量铺设光缆,造成过度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04年~2005年,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使行业复苏,但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乏力。2006年以后互联网、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1]。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电信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冲击、行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各大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中国电信行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电信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3月31日中国联通财报的发布,国内三大运营商2008年财报已全部出来了,而且是没有太多太大悬念地出来了。中国移动依然牛气冲天——收入增长超过15%,“日进3亿”;中国电信依然步履艰辛——收入增长4%,“年入200亿”;中国联通依然处境艰难——收入“下降0.8%”[2]。如果移动之好,足以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话。那么电信、联通之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理解为之尊敬。我们敬佩中国电信咬牙转型的“坚定”。我们欣喜中国电信转型取得的成果——非话收入占固网收入比重达46%(注意:2007年这个数字是36%),承接CDMA后净增用户272万,核心经营业务保持“坚实”稳定[2]。在全球电信业尤其是固网营收普遍负增长甚至亏损的情形下,中国电信的业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很显然,没有坚定就没有坚实。 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比上年增长13.9%。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4.2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达5000多万户。长途运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行列。2003年,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7.04部/百人提高到21.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07部/百人提高到20.92部/百人[3]。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电信的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数据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话音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但经营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受移动业务分流的影响,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PHS语音业务趋向饱和;受竞争激烈及缺少有效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宽带用户ARPU值偏低,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发展趋缓;增值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中国电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变增长模式,争取全业务经营,加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思考 在我国当前竞争激烈的通信业务市场上,国际通信业务是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表面上似乎是咄咄逼人的全球化之火在通信领域的蔓延,但究其根源,在于各个国际运营商都认为依靠自身在产品管理、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网络建设规划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在国际通信业务市场大展拳脚,所以均不遗余力地采用新技术、新业务,在话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等多个市场上挖掘新的利润空间。 国际上几个主流运营商的国际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10%,如SINGTEL (新加坡电信)、DT(德国电信)和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等的占比都在35%以上,而作为国内固网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仅为2.5%。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提出了在未来5-6年的时间内,将国际业务打造为百亿元级业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介绍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笔者根据北方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实践,谈谈对中国电信发展国际通信业务的思考。 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由国际业务、投资运营和运营咨询3部分组成。国际业务包括国内发起与海外机构两项,其主要战略是立足“三个延伸”,服务“走出去”,巩固存量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投资运营主要通过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海外拓展;运营咨询主要是组织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输出经验、技术和管理,探索海外拓展新模式。在国际通信三大业务中,国际业

务为主,运营咨询和投资运营为辅。要实现国际通信业务“百亿元级”的目标,中国电信需从经营思路、经营范围、营销手段等转型入手,由单一的业务经营转为业务发展、运营咨询、投资运营的全方位推进,由以话音业务为主逐步转向互联网、中文信息服务、各种转接服务等新型服务,由单一的境内营销转向开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由重点满足B端用户转向推广境外电信整体解决方案,由网络资源导向型转为市场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思路。为保证转型的顺利进行,中国电信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总体看来,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趋势较好, 海外市场拓展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业务量和客户数逐年上升, 网络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业务品种日益完善,品牌效应逐渐显露,网络与业务的对外合作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但前景依然十分严峻,海外机构和海外咨询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海外投资运营还没有获得预期收益。 北方电信国际通信业务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在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国“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建立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为北方电信拓展国际通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决策,又及时地为北方电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北方电信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低、服务范围较小等不足。在激烈的国际通信市场竞争中,北方电信扬长避短,有效地整合资源,创新业务发展思路,以宽带带动语音、“一站式”服务及机动灵活的卡类业务等创新举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抢占国际大客户市场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 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行业scp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scp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电信行业重组,由原来的5家合并为现在的3家,电信巨头的实力更加强大。电信行业以其高额的利润,让各家资本垂涎三尺,想分一杯羹。下面就对电信行业进行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 通 中国电 信 总收入4852 1713 2198 总收入增长率7.30% 11.30% 5% 净利润1196 390 157 净利润增长率 3.90% -59.70% 15% 这是2010年三大电信巨头的总收入,净利润以及总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从这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电信行业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很多民营资本垂涎的原因。 下面是具体的市场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市场结构,包括:反映市场买者或卖者对市场的垄断程度的市场集中度,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差异化,以及影响市场结构的进入退出壁垒 市场集中度用HHI进行分析,HHI值应界于0与1之间,但通常之表示方法是将其值乘上10000而予以放大,大于1000为寡占型,2008年HHI 为4050,2009年为4062.2010年HHI为4050,可以看出中国的电信市场是高寡占型的。 产品的产异化分析,中国移动经营固定电话和网络(原铁通并入部分)及传统业务GSM手机业务TD-SCDMA手机业务,中国联通经营固定电话和网络(原网通公司部分)和GSM手机业务WCDMA手机业务,中国电信经营固定电话、网络和CDMA手机业务(原联通业务)CDMA2000手机业务。从大的主营业务上看相似,都经营固话,网络,移动通信,但是进行细分之后又有一些差异,以3G为例,移动为TD-SCDMA。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联通WCDMA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进入退出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网络效应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电信产业规模经济可以达到全国一网的程度,使其单位成本呈单调递减性,巨大的成本效率导致其不断的扩张。电信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成本会不断的降低,而收益会不断地上涨,而且固定资产具有沉淀性。 必要资本量壁垒 截止到2011年的4月,我国3G累计投资达到了289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1419亿元,中国电信798亿元,中国联通673亿元。3家运营商共累计建设3G基站(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大约69.7万个基站,其中中国移动是21.1万个,中国电信是21.8万个,中国联通是26.8万个。三家巨头的投资动辄百亿,这对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