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动物园养了一些鹤和乌龟,已知乌龟比鹤多23

只,乌龟和鹤一共有194 条腿,请问动物园乌龟和鹤分别养了多少只?

2、爸爸的年龄是雯雯的 5 倍,爸爸比雯雯大24 岁,

爸爸和雯雯分别多少岁?

3、2014 年,妈妈的年龄比小涛的 3 倍多 1 岁,妈妈

比小涛大27 岁。这一年,妈妈和小涛的年龄分别是多

少岁?

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28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3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 6 千米,甲乙两

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A、B 两地相距960 千米,甲、乙两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 6 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1.5 倍。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6、两名警察同时从派出所分东西两路追捕逃犯。甲开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前进,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120 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相距110 千米?

7、两个相邻自然数和是97,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

8、在下面的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15 =18

24

9、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

每小时行110km,乙车每小时行80km。经过几个小时

两车相遇?

10、两地间的路程是455km。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

出,相向而行,经过 3.5 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

68km,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675 米长的隧道,各从

一端相向施工,25 天打通。甲队每天开凿12.6m,乙

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1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出发开往青岛。经过18 小时后,甲船落后乙船57.6km。甲船每小时行32.5km,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 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可以怎样列方程。 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未知量可以设为X) 5、教师板书: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X = 36-2.5 X =33.5 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6-x=2.5 X=36-2.5 X=33.5 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 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体重为X。 ③求出方程再检验。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1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 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的3倍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 2.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3.林和涛收集邮票,林收集了126,比涛的3倍少6,他们共收集了邮票多少? 4、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5、果园里有苹果树270棵,比梨树的3倍少30棵,梨树有多少棵? 训练2 列方程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比一座普通住宅楼的31倍多3米,这幢普通住宅楼高多少米? 2、今天促销,售出女装125件,比男装的4倍还多5件。今天售出的男装多少件? 3、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4、华村现有106户装了,比原来装户数的13倍多2户,原来有多少户装了? 训练3 行程问题 1、两地相距6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两人几分相遇? 训练4 和倍问题 1、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共108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学光盘、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二次备课1.阅读例题后,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解 决哪些问题? 2.题目中是怎样说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关系的?你能 用等量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 求的?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回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尝试解答。 二、交流共享

根据先学提纲交流预习作业及例1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吗?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 +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页例1,并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达,并建立形如ax+b=c的方程,进而解决问题,初步体会建模思想。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过程,能将形如ax+b=c 的方程逐步转化成形如x=a的形式,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西安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这两座塔有关的数学问题。研究之前,先请同学们拿出复习单,快速完成复习单上的题目。 二、探索 交流复习单上内容,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看例题。出示例题一齐将例题读一下。 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按照导学单上的提醒,前后4人为一组,合作讨论完成1—5题。 小组讨论…… 师:好,大部分小组已经讨论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2、题目中的哪句话清楚地表明了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3、用一个等量关系式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4、仔细观察这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方程解。 揭示课题:对了,真棒。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隐含的等量关系。下面请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好,同学们等量关系掌握的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并尝试解答,独立完成导学单第6题,记得先写解设哟! 师:好,大部分已解答完了,谁来汇报一下。 生: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64 2x=86 x=43。 师:谁能检验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只要将小雁塔高43米放回原题中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就能知道正确与否。板书:检验:43×2-22=64 检验正确后写上答句。 小结。 师:谁能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用方程解决问题主要经历了哪些步骤? 生1:先找到了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生2:然后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生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检验,最后写出答句。 师:(结合学生口答,板书:找、设、列、解、验、答)你觉得这些步骤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生: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刚才我们所学的内容,就是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教材上的例1,请拿出教材纸,用刚学的解题方法把例1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又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呢?请同学们前后4人一组继续讨论,完成导学单第7题。 交流后,师:同学们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三、训练提升

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有什么,求什么,干什么; 2、设:设未知数,并注意单位; 3、找:等量关系; 4、列: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5、解:解方程(组) 6、验: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题意. 7、答:完整写出答案(包括单位). 列方程组思想:找出相等关系“未知”转化为“已知”.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 .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1)行程问题:(2)工程问题;(3)销售中的盈亏问题;(4)储蓄问题;(5)产品配套问题;(6)增长率问题;(7)和差倍分问题;(8)数字问题;(9)浓度问题; (10)几何问题;(11)年龄问题;(12)优化方案问题;(13)分配问题 (1)行程问题 三个基本量的关系: 路程s=速度v×时间t 时间t=路程s÷速度V 速度V=路程s÷时间t (2)三大类型: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2水速;顺速+逆速=2船速 顺水的路程= 逆水的路程 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是行程问题的常用的解决策略。 【变式】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船在其间航行,顺流用14小时,逆流用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那么两车错车需4秒,如果同向而行,两车错车需16秒钟,求两车的速度 (2)工程问题 三个基本量的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注: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一家商店要进行装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480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应各付多少元?(2)已知甲组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组单独做需24天完成,单独请哪组,商店所付费用最少? 总结升华: 工作效率是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同一题目中时间单位必须统一,一般地,将工作总量设为1,也可设为a,需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选用;工程问题也经常利用线段图或列表法进行分析。 【变式】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住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作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土b=c、ax —b=c、ax ± 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 ± b=c、ax —b=c、ax ± bx=c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 例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棵 松树:15棵 杉树:x棵x 棵x 棵 75棵 科技书:| x本| x本x 本,186本 文艺书:1-------- 1------- 1

例2. 解方程:4 + 6x = 40 4 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 6x = 40 这是一道“ a+bx=c ”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 x + 6x = 40这是一道“ 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 6x =40 4 x + 6x =40 6x + 4 - 4 = 40 - 4(4 + 6 )x= 40 6x =3610x = 40 6x* 6 =36 * 610x* 10 =40 * 10 x= 6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 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 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 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 走60 米,小明每分钟走65 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小明走的路程=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速度x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 分钟相遇。 60x + 65x = 1000 125x = 1000 125x - 125 = 1000 - 125 x = 8 答:两人8 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 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 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50x + 45x = 285 95x = 285 x = 3 答:经过3 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点评:这一类题目的另一个等量关系式是:速度和X相遇时间=总路程。如果按照这个

六年级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1(通用)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三、考点分析: 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四、典型例题 例1、小强的爸爸今年37岁,比他年龄的3倍还大4岁,小强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小强爸爸的年龄(已知)37岁;(2)小强的年龄(未知)乘3再加上4岁和他爸爸年龄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强今年多少岁不知道,可以设为x岁。 小强的年龄×3 + 4 岁 = 小强爸爸的年龄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强今年是x岁。 3x + 4 = 37 3x + 4 - 4 = 37 – 4 ┄┄() 3x = 33

x = 33 ÷ 3 ┄┄() x = 11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强今年11岁。 这道题你还会列其它方程解答吗?(依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点评:实际解答这一题时,还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但是,对于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式,我们在解题时一般用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即顺着题目的意思所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例2、一种墨水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是1.5升,比小瓶容量的4倍少0.9升,小瓶容量是多少? 分析与解: 这个题目包含的信息有:(1)大瓶容量(已知)1.5升;(2)小瓶容量(未知)乘4减去0.9升和大瓶容量一样。 根据(1)(2)之间的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小瓶容量不知道,可以设为x升。 小瓶的容量×4 - 0.9升 = 大瓶的容量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再解答。 解:设小瓶的容量是x升。 4x – 0.9 = 1.5 4x - 0.9 + 0.9 = 1.5 + 0.9 4x = 2.4 x = 2.4 ÷ 4 x = 0.6 这道题你会检验吗? 答:小瓶的容量是0.6升。 点评:在解形如ax±b=c的方程时,要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一个相同的数,变形为“ax= b”的形式,最后再求出x的值。 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根据题目可以得出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例1呈现的是关于西安两处著名的景观——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求小雁塔的高度。教材首先提示学生找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教材给出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第一步,后面有学生自己完成,解出方程后要求检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最后教材提出开放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一练”呈现的是与两座著名的桥梁有关的数学问题,题型和例1相近。练习一的第1题是解方程,第2题是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3—5题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细细品味,本课教材编排打破传统,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真切理解计算的意义,与此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力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以期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目标: 《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研读教材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发展,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交流等学习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抓实际问题的重点词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体会解方程每一步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反璞归真,努力营造一个简洁、高效、灵动、快乐的数学课堂。 教法:充分展开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关注课堂生成,应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其数学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反思解方程的过程与算术方法的联系,以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问题情境自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在集体交流对话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积累研究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用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类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运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积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方程,知道什么是方程,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前的学习中对数量关系强调不够,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准确地找到数量关系。本课的内容只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本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预习内容: 1.解方程: X-20=35 X+4=34 回忆总结解答简单方程的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有什么,求什么,干什么; 2、设:设未知数,并注意单位; 3、找:等量关系; 4、列: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5、解:解方程(组) 6、验: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题意. 7、答:完整写出答案(包括单位). 列方程组思想:找出相等关系“未知”转化为“已知”.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 .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1)行程问题:(2)工程问题;(3)销售中的盈亏问题;(4)储蓄问题;(5)产品配套问题;(6)增长率问题;(7)和差倍分问题;(8)数字问题; (9)浓度问题; (10)几何问题; (11)年龄问题;(12)优化方案问题;(13)分配问题 (1)行程问题 三个基本量的关系: 路程s=速度v×时间t 时间t=路程s÷速度V 速度V=路程s÷时间t (2)三大类型: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 顺水的路程 = 逆水的路程 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常用的解决策略。 【变式】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船在其间航行,顺流用14小时,逆流用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那么两车错车需4秒,如果同向而行,两车错车需16秒钟,求两车的速度 (2)工程问题 三个基本量的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 例1.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 棵 松树: 15棵 杉树: x 棵 x 棵 x 棵 75棵 科技书: x 本 x 本 x 本 186 本 文艺书:

例2.解方程:4+ 6x = 40 4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6x = 40这是一道“a+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x + 6x = 40这是一道“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6x = 40 4x + 6x = 40 6x + 4 - 4 = 40 - 4 (4 + 6)x = 40 6x = 36 10x = 40 6x ÷ 6 = 36 ÷ 6 10x ÷ 10 = 40 ÷ 10 x = 6 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 速度×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分钟相遇。 60x + 65x = 1000 125x = 1000 125x÷125 = 1000÷125 x = 8 答:两人8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50x + 45x = 285 95x = 285 x = 3

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第115页的5-10题 教学内容: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第115页的5-10题 复习内容: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第115页第5-10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会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检验。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有条理地表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抽象能力和符号感得到相应的发展。 3.增强应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利用画图、列表的方法理解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主动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适当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4.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复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需要复习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解方程 1.完成课本第115页第5题。 (1)出示题目后,提问:你能将这些方程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及时指出:这六题中有ax±b=c、ax÷b=c和ax±bx=c这三种类型的方程。 (3)学生任意选择三题进行解方程,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4)教师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同时及时小结这三种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5页第6题和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后列方程解决这两题。 (2)展示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请学生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知道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和如何设未知数。 (3)提问:怎样检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小结。) 板书:设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列方程并解方程;检验并写答案。 小结:像第6题这一类要求“1倍数”的实际问题,一般用列方程解答比较简单;像第8题这一类要求两个未知数量的实际问题,一般可以根据题中这两个未知量的关系来设未知数,也同样可以根据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5页第7、9、10题。 (1)学生完成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及解答过程。 (2)学生同桌之间检查解题情况,及时订正。 小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意思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有些题目列方程解答较简单,也有些题目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都较简单,这时可以用它们互相检验。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补充下列练习: 一、填空。 1.五年级有男生x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2倍,则女生有()人,五年级共有学生()人。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九周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例1.列方程并解方程。 (1) 一个数的1.2倍与这个数的3倍的和是31.5,求这个数。 (2) 78比某数的3倍少6,求这个数。 (3) 8个0.65的和减去一个数的16倍,差是4.4,求这个数。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小明的爸爸今年37岁,比小明年龄的3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是多少岁? (2) 同学们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8个人;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人。你知道有多少名同学去划船吗?划船处当时有几条船? (3) 有两桶油,甲桶油重量是乙桶油的2倍,现在从甲桶中取出25.8千克,从乙桶中取出5.2千克。剩下的两桶油重量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案 郑全虎 学习目标: 1、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会列形如a+x=b或ax=b 的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3、逐步培养自学、合作、展示和质疑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学习重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解方程 X +35 = 77 4.5- x = 3 x- 4.5 = 3

自学: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坐姿,书写。 合作:同桌互相检查答案。出现错误的自己改正,自己无法完成改错的,同桌指导帮助改正。 展示:让学生到教室前面板演。视其完成情况赋分。 质疑:对以上问题有疑问的同学举手提问,由班上其他小队回答,教师给回答的小队赋分。 2、学习新知 知识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1)认真阅读课本P57--58页“信息窗4”,完成后请举手。 (2)阅读以下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①学校今年栽梧桐树128棵,比樟树棵数少22棵。学校今年栽樟树多少棵? 解题分析:等量关系式:()○()= () 列方程并解: ②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120只,是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解题分析:等量关系式:()○()= () 列方程并解:

由以上两个例题可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根据题意,找出(),再根据()列方程。 自学: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视其情况予以指导); 合作:同桌互相检查答案。出现错误的自己改正,自己无法完成改错的,同桌指导帮助改正。 展示:展示几个同学所填情况,其他同学评判或补充,视其回答情况赋分。 质疑:对以上问题有疑问的同学举手提问,由班上其他小队回答,教师给回答的小队赋分。 3、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的1、2题 经过以下环节 自学:自己做(教师巡视,视其情况予以指导); 合作: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巡视,视其情况予以指导); 展示:展示一同学的做题情况,同桌和其他同学评判或补充,视其回答情况赋分。 质疑:对以上问题有疑问的同学举手提问,由班上其他小队回答,教师给回答的小队赋分。 4、学习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5、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的4、5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典型例题 例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棵 松树: 15棵 杉树:x棵 x棵 x棵 75棵 科技书: x本 x本 x本186 本 文艺书: 例2.解方程:4+ 6x = 40 4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6x = 40这是一道“a+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x + 6x = 40这是一道“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 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6x = 40 4x + 6x = 40 6x + 4 - 4 = 40 - 4 (4 + 6)x = 40 6x = 36 10x = 40 6x÷6 = 36 ÷6 10x÷10 = 40 ÷10 x =6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 速度×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分钟相遇。 60x + 65x= 1000 125x= 1000 125x÷125 = 1000÷125 x = 8 答:两人8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50x + 45x= 285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4.3-1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学习内容订正栏学习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比例关系等)的分析, 适当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方程。 一、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解方程: 2.02 x- - 5.01 x =3 二、合作探究 例1 3 ,做一 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3 m 3.83m,共做了多少张桌子? 例2、 (1)月历的同一行上相邻4个数的和是38, 求这四个数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在月历上找出1个数以及它的上下左右四个数,这五个数的和是50,求这五个数. (5)某月有五个星期二,若这五天的日期和为80,求这个月的一号是星期几? 例3、某种三色冰淇淋45g,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比为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 三.达标检测 【基础演练】 1.初二同学有m人,初一同学比初二多25%,则初一同学有_____________人. 2.小麦磨成面粉,重量要减轻16%,如果要得到336千克面粉,需要___________千克的小麦. 3.20%的盐水5千克,要配制成含盐8%的盐水,需加水______________千克. 4.学校买了大小椅子20张,共花去275元,已知大椅子每张15元,小椅子每张10元,若设大椅子买了x张,则小椅子买了_________ 张,相等关系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列出方程__________ _________. 5.小明用50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5角的邮票共4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6.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8元,起步里程为3km(3km以内按起步价付费) ,3km后每千米收2元.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费16元,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六上)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探索解方程的方法——教学例1 (一)在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 1.师谈话进入情境:孙悟空跟随师父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大量经书,藏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中。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著名的古代建筑。(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高度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一部分“西安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暂不出示所求的问题) 2.师让生读出这段文字并提问:谁比谁少22米?让学生明白“大雁塔高度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比,少22米,可以把小雁塔高度的2倍看做一个整体。” 师进一步启发: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出示学生可能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师:经测量小雁塔高度是43米,你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口答出大雁塔的高度吗?学生口答,师板书:2×43-22=64(米)。 4.师:如果知道大雁塔的高度是64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雁塔的高度是多少米?(出示“大雁塔高度是64米”和“小雁塔高度是多少米?”把例1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在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把问题迁移到需要用逆向思维考虑解决的问题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突出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也为他们探索解答作出心理准备。 (二)根据等量关系布列方程,同时唤起有关方程的旧知。 1.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师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这时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我们去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