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SCI投稿经验

昨天刚收到sugrical and radiological anatomy(SARA)的接收函,这是自己的第四篇临床方面的SCI,9个月前一个副主任把他的博士课题资料交给我,让我帮忙写成SCI,主要关于盆腔一个筋膜的解剖,直肠手术中一般不会解剖到此筋膜,其实也是他博士课题的副产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决定写写看,查了查网上的文献,发觉此类报道不多,但有一西班牙学者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由于我们的发现与他略有不同,于是就开始动笔,写成后投稿两次都被拒,主要是觉得没有新意,价值不大,加之有审稿人查到了网上那片西班牙学者的文章,认为要比我们的可信,所以拒稿,7月改投了SARA,一个月左右修回,大修,编辑极度友好,但是有四个审稿人给出了意见,其中一个很尖锐,两个主要是语言和文章结构的问题,还有一个估计是那个西班牙的学者,因为他说“we are involved in the same research” ,他所用的语言和他在那篇文献里的话高度吻合!!,并且说i am not agree with the result but i can accept it。所以我也佩服国外学者对学术成果中争议部分所持的开放态度。修回后一周接受。整个投稿的过程结合自己的以前投稿体会,我想谈谈对临床医生写SCI的看法,与各位挣扎在SCI火海中的战友分享。

1.临床SCI相对投稿交易,笔者是硕士毕业时开始写第一篇SCI文章,几经周折发表了,3分多一点,是基础文章。期间补实验2次,花了大半年,审稿人个个火眼金睛,基础文章你没点真材实料还真不好发高分的,尤其强调其创新性。临床SCI不同,一般笔者都是对在临床工作中一些病例资料的临床特征,诊治体会入手写,投稿后,一般审稿人意见相对好回答,可能他们也是临床为主,不像某些基础研究的审稿人那么较真。我的文章经常的定论是,not novel but of clinical imprtance or interests. 所以直接拒稿的很少,一般都给大修的机会。当然笔者投的临床的SCI一般都是在1-3分不等,可能相对好发。最近刚投了一篇给5分以上的,目前在Review。此外,临床文章一般不会有补实验之说,一般是审稿人要求你重新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者增加部分统计数据,相对容易操作。另外,老外杂志也很强调实用性,对不同的临床见解也很宽容,所以很好中。

2. 做个有心人,国人手中病例资料的量很大,病种繁多,平日里多拍照片,多登记病理号,将一些宝贵的资料留下,以备后来些文章的需要,如果你手上的资料完整,什么CT,标本图片拍的很漂亮,投稿时很容易给编辑及审稿人留下好印象。

3. 精读文献,也有临床医生收集了很多资料,但是就是没有头绪,或者写出来后没什么特点,不容易中,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平时偶尔精读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献,模仿学习,临床医生都很忙,比如笔者是某三甲医院外科的住院医师,每天忙的半死,没什么精力去读很多文献,但是由于每个月美捷登会发给我一些临床基础的权威杂志上的一些经典文章,笔者都会看看摘要,感兴趣的会精读一下,其中会给你不少写作的灵感,这就和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一看是都是看别人的,看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于临床医生,笔者认为大量阅读文献不切实际,精读两三篇才更合理

4. 写临床SCI的好处,相信现在很多医院将文章与升职称挂钩,临床SCI文章不需要你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实验,只要你平时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同时对于同一组病人的数据,可以多角度的分析,写出好几篇文章,关键看你的资料全不全举个例子:

Kim NK, Baik SH, Seong JS, Kim H, Roh JK, Lee KY, Sohn SK, Cho CH (2006) Oncologic outcome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llowed by curative resection with tumor-specific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fixed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Impact of postirradiated pathologic downstaging on local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nn Surg 244 (6):1024-1030

Kim N-K, Kim Y-W, Min B-S, Lee K-Y, Sohn S-K, Cho C-H (200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cal Recurrenc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with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33 (8):1741-1749

上面两篇文献就是对同一组资料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并没有做什么额外的实验,只是拿不同的数据分析一下,发表在不同的杂志上,所以,大家要充分利用手上的病人资源。

以上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希望各位指正,大家一起探讨,另外个人认为对于临床医生来讲SCI文章只是手段,如果你写基础文章,去做实验,那只是舍本求末,而临床SCI文章可以拓宽你的眼界,对自己的业务也有帮助,希望个人体会对各位临床医生有帮助

临床医生写SCI并非遥不可及:关于SCI综述

2014-08-20 11:53 来源:丁香园点击次数:167 关键词:临床医生SCI 2年前,个人发了一个关于临床医生写SCI的帖子,参见

https://www.sodocs.net/doc/8714519773.html,/bbs/topic/21214740,引来大家许多讨论,感谢大家的热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楼主写SCI综述的一些经验和经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个人在丁香园见过不少有关综述书写的经验,但对于SCI综述的讨论不是太多,尤其是临床方向的SCI综述,更是凤毛麟角,楼主本人是临床医师,以下经验主要倾向于临床,基础研究的同志们可是当参考。

首先,为什么要写SCI综述,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回答,我觉得结合目前的国内形势,写SCI综述至少有这样几个优势,1)写SCI综述能够拓展你的知识面,深化你的专业知识,在大量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你本专业的知识和最新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有全面的认识;2)SCI综述基本不需要你做实验,收集数据,采集样品等等,需要的是你大量阅读文献和总结,对于临床医生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没有条件做大宗临床分析研究的医院。3)出于功利的考虑,SCI综述有些单位也能当指标混晋升等,而且SCI综述只是对别人文献的述评,不会有造假之忧。这点一说,很多人肯定会来喷我,说什么为了写文章而写SCI等等,楼主是个实在人,帖子仅为了提供经验分享,给广大饱受SCI煎熬的临床一线医生做参考,所以那些高大上的基础研究牛人,不要打着道德的旗号来喷我,口下留情吧。

其次,谈谈我对SCI综述的书写经验。

1)综述的来源或idea。目前为止,楼主发表了4篇SCI综述,分值均在2分左右,个人第一篇SCI综述大概是2009年写的,当时由于正在帮主任完成胃癌方面一个临床课题研究,包括标书的书写等等,就某一领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自然而然对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于是突然想到是否能写一篇SCI综述,由于之前没有这方面经验,就非常冒昧的给美捷登夏老师发了邮件,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夏老师的积极指导,于是动笔开始书写,一个月后投给Surgical oncology,一个月后得到回复,大修,前后两个月修回2次接受。这次的经历是对我非常大的启发,国内许多研究生或临床医生在做某一课题或者写SCi时,往往会查阅参考大量的文献,在你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哪怕是其中某一方面,这就是SCI综述的idea的来源,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去看看那些高分值SCI论著的讨论部分,往往参考文献达15到20篇,而讨论的内容就是篇小小的mini-review。作者往往会对既往研究做总结,分析自己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的相同及不同点,进行深入讨论。那么我们既然做课题或写文章时查阅了那么多文献,看了那么多文献,为什么要浪费,何不挖掘出可以探讨的问题写成一篇SCI综述呢?有时不用刻意挖掘,自然会有想法,只要没人写过,你就可以写!

2)综述的书写方法,楼主所发表的4篇综述,不是meta-分析,而是述评性质的综述,这类综述的写法个人体会是切忌报流水账,也就是单一罗列别人的研究结果。与国内不同,国外SCI综述往往是大牛写的(国内至少一半是研究生写

的),都是本专业的顶级牛人,他们的综述分析非常透彻,旁征博引,而我们许多的综述都是简单罗列结果,至少楼主做研究生时发表的综述是这样,不知大家是否一样,例如这样的句型“XXX等人发现AA蛋白在肝癌中表达升高,YYY等人发现AA蛋白与肝癌转移有关,因此AA蛋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与转移有关等等”。SCi综述绝对不能这样写,个人感觉分析必须透彻,如果研究结果不相同,那么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样本量还是试验方法?,哪些结果更可靠,为什么?如果研究结果一致,又说明什么问题,既往研究的缺陷在哪里,有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论证?这些都是你必须探讨的,而这些必须要求你大量深入的阅读文献。

这里最典型的就是个人第3篇SCI综述,是针对新辅助化疗到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问题,当时也是偶然在外面听讲座,发现老外列举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研究中,时间间隔都不尽相同,于是自己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对于这种时间间隔的研究非常少,只有13篇,而且有些是观察研究,有些是回顾分析,只有2篇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个人觉得这些研究虽然有统一的地方,但也各有不同,且各个研究也存在缺陷,于是楼主凭借对这13篇文献的分析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综述,投给Digestive surgery, 当时真是没报太大希望,因为楼主觉得13篇文献是否太少,篇幅是否太短,另外,虽然分析的很透彻,但书写格式非常随性,和国内那些规范化格式的综述没法比。一月后,收到编辑的意见,出乎我意料的是,minor revision, 只要求修改语言,当时审稿人就是编辑本人,他告知我他也是这个研究领域的,认为我的综述非常有临床意义,所以建议我修改语言后直接接受。由此我得到的启发是,这类综述不在于你引用多少文献,写多少篇幅,而是在于你对既往研究结果透彻的分析,并且给出你独到的见解。

3)从case-report到一篇SCI综述,个人第4篇综述纯粹机缘巧合,当时一位主任将一篇case-report给我,让我帮忙投稿SCi,这篇Case是关于临床一种比较特殊的转移性肿瘤,众所周知,case发表非常难,投了2个杂志都不成功,于是我查阅了文献,发现这种病例临床报道从1950开始约有60篇左右的文献做过Case-report,于是我就大胆的建议主任我帮他改成review来投,我将这60篇文献所有资料提炼出来,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分期,治疗结果等等,甚至绘制了生存曲线,不得不说,这个查找文献以及提炼数据的过程是相当乏味,去年年底写完,投给Surgical Oncology,一个月后大修,4月份正式接受,主任非常高兴,不仅原来毫无希望的一篇文章发表了,同时还是以review 的形式发表,比Case上档次多了。我之所以将此次经验分享,是因为很多战友问我Case能不能发表SCI,我想说的是Case很难发,你可以尝试我这种形式。

以上就是我对SCI综述写作的一些见解,纯属个人意见,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分享两篇SCI发表的经历(cover letter、response letter)

分享两篇SCI发表的经历 三年前对于我来说SCI就是天书一样,在我踏进博士的门槛后我以为自己进入了地狱,也纠结也彷徨,整天刷虫友们对于博士、SCI的帖子,我选择了虫友们鼓励的那一部分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当然那是积极的坚持。在好几月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今天早上收到第二篇的接收通知后,我便想今天一定要在小木虫上谢谢那些给予我帮助的虫友们。 话不多说,我把自己这两篇投稿的经历与大家共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用处。 第一篇发表在Fitoterapia Cover letter Dear Editor Verotta: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manuscript entitled "××××××题目" by ××××××所有作者姓名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of Fitoterapia. All authors have read and approved this version of the article, and due care has been take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work. Neither the entire paper nor any part of its content has been published or has been accepted elsewhere. It is not being submitted to any other journal. We believe the paper may b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e readers of your journal as it is the first time of ××××××研究的精华所在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considering our revised manuscript for potential publication in Fitoterapia.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inhui Yu at the following address, phone and fax number, and email address. 地址、学院、学校名称 Phone: + 86×××××× Fax number: + 86571××××××

SCISSCI 投稿过程总结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修稿处理、拒稿后对策及接受后总结等(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 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SCI审稿及写作经验

第一次在这里发帖,和大家交流一下SCI审稿经验,希望能对大家论文写作和投稿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前以为审稿都是盲审的,没想到居然能看到所有信息,包括作者名、manuscript I D、s t a t u s、t o t a l t i m e u n d e r r e v i e w等,非常详细的信息。首先来看一下整个审稿流程:首先登录c l e a n-s o i l主页,看到如图1,选择r e v i e w e r c e n t e r,看到的界面如图2:注意3所指的红色字体,编辑要求审稿人严格控制文章质量,有70%的文章要遭到淘汰;点击1所指的view submission可以看到该文章的全部内容;点击2进入审稿意见编辑页面如图3:注意箭头1处的提示,编辑好审稿意见以后要及时保存,特别是长时间没有操作以后系统就会自动推出,没有保存的话,编辑的东西就没有了;箭头2处instructions下面可以看到操作指导;箭头3处details下面是文章基本信息;箭头4处score sheet下面是编辑审稿意见的地方;注意箭头5处,点击HTML可以看到网页形式的论文,点击PDF可以看到pdf格式的论文,点击supplementary files 可以看到supplementary files(如果有的话),点击original files可以看到作者提交的原始doc文件或其他格式的图表等(这里提醒大家尽量提交不带原始数据的图来保护自己的数据,例如origin做的图最好以期刊接受的形式导出来直接提交,或导出来后粘贴到word里再提交,不要直接复制page粘贴到word里,因为这样的话双击你的原始图片就能看到你的数据信息了)。

SCI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以下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 known work, 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 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题问度谨严、10.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 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 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 correct. 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 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SCI投稿初级入门

SCI投稿初级入门 作者: 2000sym(站内联系TA)发布: 2009-02-24 根据网络多个版本整理: 奉献给大家§1. 1 投稿的方式 投稿主要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 AIL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EMAIL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WORD文件,以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纸质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电子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国外的没遇到过,有知道的请告诉我。EMAIL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细加工技术》,国外期刊比如有“IEEE ELE CTRON DEVICE LETTERS”。网上投稿的期刊国内还比较少,如《半导体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期刊,国外就比较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国内邮寄纸质文章用什么方式寄好呢?我以前用平信邮过的,没丢过,挂号和EMS当然安全迅速了,不在乎费用可以挂号和EMS的。 §1. 2 如何投稿 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一是稿件内容和质量;二是找到适合的期刊;三是熟悉投稿要求和流程;四是经验的积累。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

SCI投稿全攻略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拒稿后处理对策及接受后期相关问答综合荟萃目录 (重点是一、二、四、五、六):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二)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 (三)问答综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一稿两投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等) (四)如何处理审稿意见(回复意见、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作图及调整、申辩及其他)(五)Reject 或者Reject and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 (六)稿件接受后期相关问题(作者信息、地址版权、单行本、彩图费、版面费、如何汇款、清样相关等) (七)进阶篇(如何选投SCI杂志、各专业方向期刊选择、SCI写作经验)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 介绍几个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 ⑥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 ⑦若是团队序贯研究,斟酌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 PS: 如果有熟悉的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推荐一两位为宜(若你全部推荐熟人也无可厚非,但编辑基本不会全部考虑,可能对你还有点特殊“眼色”了)。考虑推荐自己文章的参考文献作者较为常用,当然,如果你是负面引用的话,务必慎重了。

SCI投稿状态

SCI投稿状态自己查-投稿术语名词解释 1. Submitted to journal 刚提交的状态 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3.1 A 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Editor assignment 是把你的文章分给另一个编辑处理了。 3.2 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检查你的文章符合不符合期刊的投稿要求 3.3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编辑接收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4. 随后也会有2种状态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到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就会挂了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 4.2 Review(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 Under review 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审稿人的意见已经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 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受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 Minor revision/ Major revision 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0 Accepted 恭喜了 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签版权协议 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你校对样稿 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 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 15.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

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 1.Submittedto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新手请看这里!!! 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网上投稿-Submita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paper 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ArticleType、EnterTitle、Add/Edit/RemoveAuthors、SubmitAbstract、EnterKeywords、SelectClassifications、EnterComments、RequestEditor、Attach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it。? 总结提示语:对于投稿之前和提交确认投稿过程,这里还需要对投稿新手强调以下几点。因为这些小问题被编辑评个低印象分不划算,被打回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条条说来: 1)大多数系统是要求word投稿正文内容的,pdf多不为接受格式。但也有很少数要求用pdf格式的,务必注意细看稿约。 2)文献格式是否按拟投杂志标准要求核准?有的投稿系统是可以直接检查的。 3)引用文献条数是否符合该杂志要求?有的杂志不特别要求,有的还是非常重视的。如我之前投shock杂志,编辑和一位审稿人都提到参考文献不要超过35条。如果你文章写完后,能够适当精简文献条数,那么,请删减几条吧。 4)很多系统要求勾选同意一些如伦理道德的声明文件 5)提交后可能会有一个小栏目提示对提交图片的质量做了初步审查(不合格的最好重新作图再上传) 6)绝大多数投稿完成后需要viewsubmission和最后确认(approvesubmission)。viewsubmission 就是要求你再整体看看投稿填写的这些资料信息+coverletter+正文+图片表格,所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满意、合格,也是你投稿完成前最后一次检查的机会了。 PS:有的新手可能不注意这点,提交后就不管了,还开开心心以为自己投稿成功,殊不知结果邮箱里一直没有收到投稿后的邮件回执和稿号,直到最后纳闷几天了才回去看系统状态。 2.ManuscriptreceivedbyEditorialOffice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Witheditor?若投稿时未要求选择编辑,则先到主编处,主编会分派给副主编或者其他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I)AwaitingEditor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 II)Editor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III)EditorDeclinedInvitation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总结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投稿(submit)状态后一个星期内会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editor)这个状态。很多老外编辑很不能理解中国人喜欢催稿,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像国内某些期刊一样能拖上一年半载再给屁大点修回意见。要适当给编辑一点时间处理,他们也很忙的。不要轻易催稿,也有人因为催稿而立马收到杯具消息——不知是编辑不耐烦了,还是一种巧合。当然,如果submit四个星期后网上投稿系统还没出现witheditor状态信息,就要询问主编了,要注意委婉用语。不过要注意,也有期刊没有witheditor状态。

分享两篇SCI论文被接收心得!

分享两篇SCI论文被接收心得! 做为研究生,不可否认sci论文在大家心目的地位,三年的硕士,或者再三年的博士,我们一直开为之奋斗着,痛苦着,快乐着.而一些诸如submit,under review,reject,minor revision or major revision的字眼则时刻牵动着我们那脆弱而且不自信的心.当稿件投出以后,想必你也像我一样每天不停的刷新邮件,而最害怕的莫过于看到"i regret to have to inform you that......."这样的消息了. 回想自己的点滴,以及最近小小的成功,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义务向各位朋友们分享. 硕博连读的第三年,具体说来是XX年初,我的两篇sci论文先后被接收了,下面我想回忆一下两篇论文投稿以及被接收的过程.第一篇: 杂志:talanta(2.8分) received at editorial office: 18-sep-XX article revised: 15-jan-XX article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18-jan-XX 专业:生物分析化学类 说起这篇文章,可是让我痛苦了一整年,实验很多,做的很辛苦,数据相对繁多,由于这是我第一篇文章,写作方面也是摸石头过河,逐句的模仿.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仔细研读了该领域的大约100篇文献,对别人写的好的句子,类似的句子都做了标记,在写作的过程中想起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马上随时翻阅,这样下来,每天写一小段,有时候甚至每天就写那么几小句,大约一个月后,我发现一篇包含abstract,intrduction,experiment,results and discussion初稿居然完成了.

SCIcoveringletter及投稿经验总结

Dr. XU Jianhe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reacto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Tel: +86-21-64252498; Fax: +86-21-64252250 Elsevier 投稿各种状态总结 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 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3. Editor assigned 4.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5. Reviewer(s) invited 如果审稿人接受那就会是以下状态: 6. Under review 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 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7.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 8.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 9.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10.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1.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 还有个状态是Rejected。希望不要出现。 其他库的状态,基本是大同小异,供参考: In the Rapid Review? system, your manuscript has a different status assigned to it at various stages in the process. Below is a list of the status descriptions used

SCI论文投稿经验!

SCI论文投稿经验! 2009年,我代表本课题组共投递7篇SCI论文(主要是生殖和神经方向),分别投往IF2.5—10分的杂志,经历了许多坎坷。不过,现在可喜的是已经accept了5篇,均在3分左右,revised 了2篇。在修稿和投稿过程中,本人学习了不少相关知识和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各位战友 分享,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清单: 1、本人2009年SCI投稿经验总结(含SCI投稿程序) 2、本版众多投稿相关精华帖汇聚 3、众多战友的2009年投稿经历汇总 一、本人2009年SCI论文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 (一)投稿程序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Choose a journal。结合专业知识、2008或2007年度影响因子 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 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 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5、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 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相关材料。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 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SCI投稿 经验

最近刚收到一篇SCI杂志的文章让评审,结果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这几年我已陆续评审了18篇SCI稿件,涉及聚合物、环境治理等领域,共8个杂志。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美国、加拿大、土耳其、马来西亚、埃及、突尼斯等许多国家,稿件水平可谓参差不齐,下面谈一点我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1。英语应用水平。 总体来看,欧美的英文写作水平明显要高于其它地区,亚洲的写作水平最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评审美国作者的稿件,明显感觉英文写地很地道(甚至地道地很多地方的写作手法我从未见过,当然这也可能理解,毕竟英语是人家母语),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人写的文章总让人感觉很汉语化,读起来生硬,不连贯,每个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显得很分离不融合。当然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弱势,我想只有多练才能提高,没有捷径可走。 2。文章的创新性。其实如果你搞过科研已有一定年头,你知道一篇文章要有完全的创新性是不太可能的。但现在的SCI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会哄骗评审人上当,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当然不是完全一样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的,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来。这其实就是一种能力。我发现我所评审的稿件中,有一些较为相似的领域,有的作者写得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而有的作者写的很简单。 3。文章的完整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评审人大不了让你修改时删掉一些内容(至少你有可删的),如果太少就麻烦了。 4。文章的书写细节。这一点是很多投稿人不怎么重视的,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说严重点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你这篇文章是否能录用。如果说语法错误还是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常用单词的拼写错误是绝对让我无法容忍的。至少在我看来你这个人是很不严谨认真的,连这么简单的词都能拼错,只能说明你没有把这篇文章的写作当回事。既然你都不把自己的文章当回事,我何必浪费自己的时间呢?比如我最近刚评审了一篇文章,实验部分本来是要说材料在60摄氏度烘干。结果我看了半天也没发现60后面的那个温度符号(晕死!)。另外,我发现很多稿件中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也经常不统一,比如公式中的符号是斜体的,可到了讨论中又变成正体的了,让人感觉很无奈!这些都能反映出作者的一种很不严肃的科学态度。如果一旦让评审人产生了这种感觉,那你的这篇文章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最科学的选择期刊发表你的文章的方法是根据你的文章的学术水平而定,我不想在此方面赘述,因为学科各不相同,期刊浩如烟海,实在无法总结出有用的东西。 其实,实验工作结束,写文章之前,你就应该规划你的文章的去向,当然有许多牛人在计划实验之前就定下了文章的去向,也就是说这些文章是为特定的期刊“量身定做”的,当然录用几率非常之高!然而,对于新人们,比如我自己,多数情况下是先做了一个自己觉得有意思的课题,做完了实验才想着如何介绍给大家。因此,在你平时看文献的时候,最好对本学科的期刊有所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也许对你将来投文章有很大帮助。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在投文章时关注,这些比较容易做到,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因此推荐给新人们:

(完整word版)分享SCI写作经验和一些工具

分享SCI写作经验和一些工具 这是一个一年三篇IF大于7的牛人说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一、研究生必备四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二、论文写作要点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

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 审核1. 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模型上,观察…指标,以探讨…(目的)。 2. M & M ⑴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⑶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⑵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⑶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与两组资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Δ值,变化%;联合×、÷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4. Discussion ⑴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⑵本实验结

辑思编译:SCI论文投稿步骤

辑思编译:SCI论文投稿步骤 当科研新手们写出一篇论文准备投稿SCI时,往往却为怎样遵守SCI论文的投稿步骤以及如何避免发表SCI论文的主要问题而发愁,在此小编参考多方资料特此总结出以下SCI论文投稿步骤,与您一同分享。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Choose a journal。结合专业知识、2018或2017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并进入该期刊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 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经济学也有借鉴意义哦

我一年来的5篇SCI投稿经历和经验 时间过的好快,想想明年就研究生毕业了。回想这两年多的小硕生涯,感到欣慰的是,已经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就等着明年的答辩了。到目前为止,本人已在J Chem Phys,Int J Mass Spectrom,Chem Phys等杂志上发表了5篇SCI论文,下面就详细谈一下我的投稿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学的是Quantum Chemistry,主要研究的是Molecular Spectroscopy。大家都知道,研一主要是上课和查文献,一般到研二才真正进入课题。记得我第一次练手是从去年9月份帮我师兄修改文章开始。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投稿到J Mol Struc (THEOCHEM)。一个月后收到回信,minor revision。当天revision返回后第二天中午就accepted。由于文章很短,是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的。 我真正开始写文章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的。我1月31日(农历大年初六)从家里返回学校,开始整理数据,到2月底学校开学时,两篇文章已经写出来了。让老板看过后(说实在的,他都没怎么看),3月初开始投稿,一篇投到了Chem Phys上,另一篇投到了J Mol Spectrosc上。4月初收到Chem Phys的回信,也是minor revision。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好后,4月中旬收到结果,accepted。马上打电话给老板,说CP的文章被接受了。为此还 高兴了好几天,毕竟是第一篇处女作呀,三天后收到J Mol Spectrosc的回信。Editor said: “The reviewer has made substantive criticisms and recommends that a major revision be carried out.” The review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finally said: “Recommendation :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JMS in present form. Very heavy revision required, to be reviewed again.” 幸运的是,这个体系并不大,算起来比较快,半个月后就把所有的修改工作完成,文章也在5月初顺利地accepted。Reviewers' comments: The authors have responded to the referee's previous suggestions reasonably well and publication of the paper in JMS is now recommended. 从3月初到5月初,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两篇文章发表,感觉自己很lucky,就因为这个还获得了今年的奖学金。紧接着整理出的一篇文章也在J Mol Struc (THEOCHEM)上顺利发表。有了这三篇文章之后,自己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想发一篇上档次的文章,于是在7月底往J Chem Phys上投了第四篇文章。本以为会很快rejected,于是每天都查看状态,准备改投。Fortunately,5天之后状态变成了Securing Referee(s), 15天后改成Under Review,25天后收到回复。The first referee pointed out five main problems,and advised major revision;he said: “The calculat 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t a reasonably high level of theory to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spectroscopists. The paper reports key elements of the calculations but does not attempt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to a sufficient degree.” However, the second referee said: “This paper cannot be published in JCP because it lacks the amount of new insights necessary, i.e. the interest and impact of this contribution is limited. Although some of the experimental assignments are challenged here, the discussion mainly deals with detail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Therefore, I recommend to submit this contribution in a purely theoretical journal, such as IJQC or TCA.” 好的方面是,Editor还是给了修改的机会。于是按照two referees的建议对文章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并请一位大牛帮忙修改了一下,补充了几个结论性的观点,20天后投递修改稿。这时候反而很紧张了。两个星期不到就又收到回信,看到minor revision后,仅仅是三个很小问题,心里长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天上午修回后晚上10点收到通知,accepted。立马给老板发了个短信:JCP被接受了。从submit到accepted,前后经历了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