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1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机械五班

作者:李顺

学号:20121003148 摘要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原理

传统的铁路列车都是依靠诸如蒸汽、燃油、电力等各种类型机车作为牵引动力,车轮和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运动导向,由车轮沿着钢轨滚动而前进的。而磁悬浮列车则是一种依靠电磁场特有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将车辆托起,使整个列车悬浮在线路上,利用电磁力进行导向,并利用直线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推进力,来推动列车前进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的分类

(1)按电磁铁种类磁悬浮列车根据所采用的电磁铁种类可以分为常导和超导两大类

(2)按悬浮方式磁悬浮列车分为电磁吸引式悬浮(EMS)和永磁力悬浮(PRS)及感应斥力悬浮(EDS)。

EMS 该方式利用导磁材料与电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绝大部分悬浮采用此方式。

PRS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利用永久磁铁同极间的斥力,其缺点是横向位移的不稳定因素。

EDS 依靠励磁线圈和短路线圈的相对运动得到斥力,所以列车要有足够的速度才能悬浮起来,大约为100km/h,它不适用于低速。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常导磁吸式(EMS) 利用装在车辆两侧转向架上的常导电磁铁(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线路导轨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吸引力使车辆浮起。车辆和轨面之间的间隙与吸引力的大小成反比。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使直线电机有较高的功率,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使磁场保持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车体与导轨之间保持大约10mm的间隙。通常采用测量间隙用的气隙传感器来进行系统的反馈控制。这种悬浮方式不需要设置专用的着地支撑装置和辅助的着地车轮,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可以稍低一些。

常导式磁悬浮列车示意图

超导磁斥式

日本磁悬浮铁路ML系统使用低温超导技术。它用液氮作为冷冻液,当线圈绕组达到-269摄氏度的温度时车载线圈绕组即进入超导状态。为了提高磁悬浮车辆上超导材料的稳定性,日本使用铌钛合金作为线圈绕组材料。低温超导

原理如图

日本超导磁悬浮系统的悬浮力来自于车辆两侧。在导轨两侧的侧壁上,排列着一组组的导向绕组。当车辆高速通过时,车辆上的超导磁场会在导轨侧壁的

悬浮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控制每组悬浮绕组上侧的磁场极性与车

辆超导磁场的极性相反从而产生引力,下侧极性与超导磁场极性相同同而产生斥力,使得车辆悬浮起来,见图

由于导轨产生的悬浮磁场为感应磁场,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则悬浮力越大。当列车运行速度低于120km/h之后,所产生的悬浮力较小,不足以支撑车辆悬浮。故当运行速度低于120km/h时,日本的超导磁悬浮车辆需依靠安装在转向架底部的车轮支撑行驶,见图

当速度高于120km/h时,车辆就自动悬浮起来。车辆以500km/h的速度运行时,其悬浮高度约为10cm。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EMS

1 基本原理

德国Transraipd 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磁悬浮技术, 主要原理是基于EMS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悬浮和LSM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s) 技术驱动。德国从1969 年开始研究发展常导磁悬浮车辆技术,以Transrapid 型系列磁悬浮车辆为代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的电磁吸力将列车悬浮起,产生驱动导向力使车辆向前运行,并通过导体通电励磁产生电磁悬浮,速度每小时可以达到400 ~500 km/h , 悬浮气隙(Airgap) 一般是10 mm 左右。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是世界上首条采用TR08磁悬浮技术的商业运行线路[2 ] , 其悬浮原理如图所示。

2 结构分析

磁悬浮车辆结构主要是由车体(也称为车厢)夹层结构和悬浮架组成。车厢与走行机构的悬浮架之间通过二系悬挂以及牵引拉杆相互连接。夹层要连接车厢和安装走行机构,以及安装信号和电力设备等。悬浮架是车辆的走行机构,其作用是装载电磁铁,且将悬浮力、导向力、牵引力和制动力通过二系悬挂系统传递给车厢。结构如图所示

3 载荷分析

磁悬浮车辆的整个模型可以认为包括 6 个自由度, 即车厢的 3 个位移自由度和夹层结构的3 个位移自由度。通常体坐标系定义如下: X 轴代表磁悬浮车辆沿轨道前进的方向,相切于轨道的表面;Y 轴在导轨平面内,从车辆的右向左,相切于轨道的表面;Z 轴完全是遵循右手法则,垂直于导轨的表面。vB = (u, v , w) B 和ωB = (p , q, r) B 分别代表车辆车体结构的速度和

角速度(这里主要用车体说明,夹层结构的速度和角速度也可以如此表示,如vC 和ωC。)下角标B 表示体坐标系。

在体坐标系统中根据牛顿的第二法则,车辆车体的惯性加速度可以表达为

式中:u, v , w 分别为速度在x,y,z方向上的3个分量;p,q,r 分别是与速度和曲线轨道相关的参数;(F) B = FX , FY , FZ是作用在车体上的矢量力;m 是质量。

3.1夹层作用力

悬浮车辆的夹层结构主要承受电磁牵引驱动力、导向力和磁悬浮力等。

1)沿X 轴的作用力

式中:F p1为直线同步电机产生的驱动力;G x为重力加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主要取决于夹层重量以及车辆的侧滚角等因素;F CB-X为夹层和车厢之间沿X轴方向的耦合作用力;F P2为车辆和前车之间的耦合作用力,首车没有;F f为车辆和跟随车辆之间的耦合作用力,尾车没有;Fa 为气动阻力,它和车辆前进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沿Y 轴作用力

式中: GY 为重力加速度沿Y 方向的分量;侧导向力F G=F G/Ri - F G/Le,F G/Ri和F G/Le分别是由车辆夹层结构右侧和左侧的侧导向系统产生的导向力;

F CB-Y为夹层和车厢之间沿Y 轴方向的耦合力。

3)沿Z 轴作用力

悬浮力

式中:G Z为重力加速度沿Z 方向的分量,主要依赖于夹层结构的重量以及

车辆的滚动;F CB-Z为夹层和车厢之间沿Z 轴的耦合力;其他变量的具体含义见文献[1]。

3.2车体上的作用力

作用在车体上的力基本是由重力(含安装的设备)、空气阻力以及车厢和夹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力等组成。可以简单的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通过分析结构载荷受力状况,在进行磁悬浮车辆多体动力学研究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如何准确简化系统多体模型。一般在结构设计中,除了弹性部件外,当结构部件的弹性变形和刚性位移量级相当时, 需将其中某些实体(车体、夹层或悬浮架的挠曲)视为弹性体来研究,而且在一个真实典型的情况中, 对于载荷、应力、材料疲劳、振动或噪声的分析都应考虑结构的弹性变形。这就要求在复杂多体系统研究时,有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弹性问题。

在磁悬浮车辆多体系统中,车体和夹层结构一般作为刚体考虑,并根据它们的质量和几何特性分别进行定义。在行驶过程中,空调等动力源由于高速回转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将成为激励源。如果不忽略这些动力源引起的振动成分,最后得到的磁悬浮车辆激励源就是轨道激励和动力总成激励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各部件的振动与整个车体振动很容易产生耦合,从而会产生复杂结构的振动非线性的变化,系统就很难识别。因此在磁悬浮系统的一般动力学研究中,常假定空调这些动力源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振动,只视为刚度较大的刚体。

技术系统介绍

概述

磁悬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尽管可以使用与磁力无关的推进系统,但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设计中,这三部分的功能均由磁力来完成。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介绍。

悬浮系统

目前悬浮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德国所采用的常导型和日本所采用的超导型。从悬浮技术上讲就是电磁悬浮系统(EMS)和电力悬浮系统(EDS)。图4给出了两种系统的结构差别。

磁悬浮列车

(EMS)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是结合在机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排斥产生悬浮。常导磁悬浮列车工作时,首先调整车辆下部的悬浮和导向电磁铁的电磁排斥力,与地面轨道两侧的绕组发生磁铁反作用将列车浮起。在车辆下部的导向电磁铁与轨道磁铁的反作用下,使车轮与轨道保持一定的侧向距离,实现轮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无接触导向。车辆与行车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为10毫米,是通过一套高精度电子调整系统得以保证的。此外由于悬浮和导向实际上与列车运行速度无关,所以即使在停车状态下列车仍然可以进入悬浮状态。

(EDS)将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电流。由于机车和导轨的缝隙减少时电磁斥力会增大,从而产生的电磁斥力提供了稳定的机车的支撑和导向。然而机车必须安装类似车轮一样的装置对机车在“起飞”和“着陆”时进行有效支撑,这是因为EDS在机车速度低于大约25英里/小时无法保证悬浮。EDS系统在低温超导技术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超导元件在相当低的温度下所具有的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超导磁铁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线圈构成,它不仅电流阻力为零,而且可以传导普通导线根本无法比拟的强大电流,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制成体积小功率强大的电磁铁。

Linear Motor 原理图解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车辆上装有车载超导磁体并构成感应动力集成设备,而列车的驱动绕组和悬浮导向绕组均安装在地面导轨两侧,车辆上的感应动力集成设备由动力集成绕组、感应动力集成超导磁铁和悬浮导向超导磁铁三部分组成。当向轨道两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与车辆速度频率相一致的三相交流电时,就会产生一个移动的电磁场,因而在列车导轨上产生磁波,这时列车上的车载超导磁体就会受到一个与移动磁场相同步的推力,正是这种推力推动列车前进。其原理就像冲浪运动一样,冲浪者是站在波浪的顶峰并由波浪推动他快速前进的。与冲浪者所面对的难题相同,超导磁悬浮列车要处理的也是如何才能准确地驾驭在移动电磁波的顶峰运动的问题。为此,在地面导轨上安装有探测车辆位置的高精度仪器,根据探测仪传来的信息调整三相交流电的供流方式,精确地控制电磁波形以使列车能良好地运行。

推进系统

磁悬浮列车的驱动运用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车辆下部支撑电磁铁线圈的作用就像是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地面轨道内侧的三相移动磁场驱动绕组起到电枢的作用,它就像同步直线电动机的长定子绕组。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当作为定子的电枢线圈有电时,由于电磁感应而推动电机的转子转动。同样,当沿线布置的变电所向轨道内侧的驱动绕组提供三相调频调幅电力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承载系统连同列车一起就像电机的“转子”一样被推动做直线运动。从而在悬浮状态下,列车可以完全实现非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是一种测向力来保证悬浮的机车能够沿着导轨的方向运动。必要的推力与悬浮力相类似,也可以分为引力和斥力。在机车底板上的同一块电磁铁可以同时为导向系统和悬浮系统提供动力,也可以采用独立的导向系统电磁铁。

发展历史

国外大事记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首次考虑电磁悬浮铁路。

1934年,赫尔曼·肯佩尔获得制造磁悬浮铁路的基本专利。

1935年,赫尔曼·肯佩尔运用试验模型证实了磁悬浮。

1939年-1943年,赫尔曼·肯佩尔在格丁根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进行电磁悬浮铁路的基本研究工作。

1953年,赫尔曼·肯佩尔写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

1969年,大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研究会开始基础性研究。克劳斯-马菲公司制造出电磁悬浮模型TR-01。支承和导向系统按赫尔曼·肯佩尔原则设计,由一台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1971年-1974年,先后制造了TR02、TR03、TR04号试验车。

1975年,开发、研制和试验第一台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功能的设备。由蒂森·亨舍尔在卡塞尔厂区内用试验平台MB1进行。

1976年,生产第一台用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的载人试验车HMB2,在卡塞尔由蒂森·亨舍尔在厂区内进行。采用电磁式支承和导向系统,有10毫米空气间隙,车重为2.5吨,4个座位,最大速度为36公里/小时。

1977年,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作出有利于发展电磁悬浮驱动系统的决定。筹建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赫尔曼·肯佩尔工程师逝世(1892年4月5日-1977年7月13日)。

1979年,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5月17日投产的TR05号并引起轰动。

1980年,开始建造TR06号。

1984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投产,用TR06号开始作行车试验。8月17日达到302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6年,在蒂森工业公司(亨舍尔)开发TR07号样车。

1987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第二期施工最终完成并投入使用。TR07号开始组装。11月11日TR06号达到406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8年,TR06号的速度于1月22日达到412.6公里/小时。在慕尼黑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TR07号。

1989年,在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上开始检验TR07号。磁悬浮铁路快速列车技术已趋成熟。

2000年6月30日,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开展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运营线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2000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项目建议书;同月,上海申通集团等6家公司联合出资20亿元注册成立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后扩股为8

家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

国内大事记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的列车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该系统设有三个车站,长度1.6公里,用的是无人驾驶列车,于1989年8月开始试验载客,1991年7月正式服务。由于政治原因,柏林墙倒塌,该线于运行两月后改为普通轮轨列车行走。

美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2000年,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

2001年1月23日,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蒂森快速列车系统公司和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供货和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12.93亿德国马克;

2001年1月26日,又与德国线路及轨道梁技术联合体(TGC)签署《磁悬浮快速列车混凝土复合轨道梁系统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使用德国政府赠款共1亿德国马克。

2001年3月1日工程正式开始。5月专用道路全线贯通。7月轨道梁生产基地投产。

2002年2月28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线下部结构工程全线贯通并开始架梁。

磁悬浮经过浦东30公里的商业运营,历经两年多的考验,应该可以得到逐步的延伸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轿车费。

日本现在的山梨县试验线使用低温超导磁铁,可容纳更大的缝隙,该线列车的最高速度达每小时580公里,成为世界纪录。

最近,中国成功研制一种新技术──永磁技术MAS-3,其造价比德国及日本的技术还要低。

2005年5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华06号”吊轨永磁悬浮列车于大连亮相,据称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 2005年9月,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500公里,预计会于2006年7月在上海试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公布。

2006年4月30日,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利用常导电磁悬浮推动。

我国磁悬浮列车发展现状

现状

由于磁悬浮列车具有快速、低耗、环保、安全等优点,因此前景十分广阔。常导磁悬浮列车可达400至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列车可达500至600公里/小时。它的高速度使其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的旅行距离中比乘坐飞机更优越。由于没有轮子、无摩擦等因素,它比目前最先进的高速火车省电30%。在500公里/小时速度下,每座位/公里的能耗仅为飞机的

1/3至1/2,比汽车也少耗能30%。因无轮轨接触,震动小、舒适性好,对车辆和路轨的维修费用也大大减少。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发出的噪音很低。它的磁场强度非常低,与地球磁场相当,远低于家用电器。由于采用电力驱动,避免了烧煤烧油给沿途带来的污染。磁悬浮列车一般以4.5米以上的高架通过平地或翻越山丘,从而避免了开山挖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磁悬浮列车在路轨上运行,按飞机的防火标准实行配置。它的车厢下端像伸出了两排弯曲的胳膊,将路轨紧紧搂住,绝对不可能出轨。列车运行的动力来自固定在路轨两侧的电磁流,同一区域内的电磁流强度相同,不可能出现几辆列车速度不同或相向而动的现象,从而排除了列车追尾或相撞的可能。

面临的困难

磁悬浮列车虽然具有这么多的好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真正投入商业运营。尽管日本和德国已经有了实验路线,尽管2005年上海浦东机场到市区30公里长的线路将投入正式运营,但磁悬浮列车要想如同现今的普通轮轨式铁路那般,成为民众日常交通工具,似乎还遥遥无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安全方面。由于磁悬浮系统必须辅之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因此在断电情况下列车的安全就不能不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在高速状态下运行时,列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长期的实际检验。还有,则是建造时的技术难题。由于列车在运行时需要以特定高度悬浮,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等的要求都很高。而且,如何避免强磁场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也一定要考虑到。

参加修建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的电力专家介绍,敷设在磁浮工程全线的电缆,是德国进口的一种普通铝芯制高压电缆,受电后将产生20KV高压。专家提醒有关部门,要注意工程沿线周围施工安全,并加强对沿线电缆的保护力度,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磁悬浮列车

即便有解决以上技术难题的手段,但是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钱。上海段约30公里的线路设计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而德国的两条线路,一条36.8公里长,将耗资约16亿欧元;另一条长度78.9公里,则将耗资32亿欧元(1欧元约等于10元人民币)。实际施工中,根据地形、路面及设计运送能力的不同,当然造价也会相差较大。但无论如何,一公里的路线至少需要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也就是说,1厘米线路就得花上3000元!

国产磁悬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在2000年研制的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世纪号”以及后来研制的载人常温常导磁悬浮列车“未来号”等受到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据介绍,早在1994年,西南交大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但那是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的。

磁悬浮列车

2003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车费。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磁悬浮列车在磁力作用下,使车辆浮起,并沿着特殊的导轨运行。有速度快噪音低费用低等特点。

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设计时速430公里/小时,实际时速约380公里/小时,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为我国发展磁悬浮列车积累了经验。

世界首创商业运营

上海磁悬浮列车时速430公里,一个供电区内只能允许一辆列车运行,轨道两侧25米处有隔离网,上下两侧也有防护设备。转弯处半径达8000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小的半径也达1300米。乘客不会有不适感。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

上海磁悬浮列车

这列当今世界上最酷的列车,带车头的车厢长27.196米,宽3.7米。中间的车厢长24.768米,14分钟内能在上海市区和浦东机场之间打个来回。置身其中,您将亲身体验到这架“陆地客机”所带来的奇异感受。

它是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磁悬浮列车。目前,中国和日本、德国、英国、美国都在积极研究这种车。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过载人试验,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运行时速可达500 千米以上。

乘坐感官情况

乘客不会有不适感。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磁悬浮列车的车窗是减速玻璃,乘客可以更好的观赏窗外的风景。减速玻璃在与车体接触的边缘处有弧度变形,正因为这个弧度可以使车外景物在透过弧度时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车内乘客的视觉,产生减速的效果。并且在挡风玻璃边缘都有渐淡的点状黑色装饰边,同样也起到一定效果。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段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仅次于飞机飞行速度。

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

引进与研究

首先将真空管道磁悬浮概念引进中国的科学家,是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张耀平,在2007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真空管道高速磁浮交通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0678152)后,他的研究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资助。在陕西省有关方面支持下,他目前调至该省西京学院,专门组建了真空管道运输研究所,正全力推进这一“运输革命”进入现实。

最早提出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概念的,是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真正将这一运输方式落实为图纸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机械工程师戴睿·奥斯特(Daryl Oster),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设计,戴睿于1999 年在美申请获得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发明专利。

2001年,与戴睿相识并成为密友的张耀平将这项技术首次引进中国。2002年,戴睿和妻子前往中国,帮助张耀平和同事在西南交通大学组建了专门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努力,张耀平的研究获得了中国学界和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他认为,目前这项技术所需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院士大会上专家们提出的每小时600-1000公里时速,是一个保守的对外口径,实际上所有研究者一开始就把这一运输方式的常规运行速度定位为每小时4000公里,经过技术改进,每小时6500公里是一个中期目标。虽现在不宜提得太高,但只要磁悬浮列车改进之后,克服技术障碍,那就相当于一颗卫星。

作者在与一名长江学者及其研究生座谈时,他们提出,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理论极限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要达到每小时2万公里是可以实现的。”

张耀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目前在各国研究者中研究进度最快。如果国家能将这项技术上升到三峡工程、长征火箭这样的国家高度,统筹资金、技术,就能在21世纪运输革命中占得先机。

时代变革

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的意义,类似于当初蒸汽机取代马力,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民航、铁路运输将被大面积取代,人类将进入更清洁、高效的旅行时代。

为了解决建造和运行中的难题,张耀平和他的团队日以继夜地工作,“真空管道中的隔离室”、“一种真空管道运输系统中磁悬浮车与车站间的对接装置”、“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系统中的密封门”、“真空管道高速交通运行抽气系统”等专利相继问世。

张耀平认为,目前科研项目唯一的需要,就是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建造第一条实验线路,“要有建设三峡大坝和开发大飞机、长征火箭项目的魄力,这个项目无法由某一高校、公司或单位单独完成,但一旦完成,中国将在技术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

磁悬浮的优缺点

磁悬浮列车优点

磁悬浮列车有许多优点: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不但运行速度快,能超过500 千米/小时,而且运行平稳、舒适,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可节省建设经费;运营、维护和耗能费用低。它是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磁悬浮列车。目前,我国和日本、德国、英、美等国都在积极研究这种车。日本的超导磁悬浮列车已经过载人试验,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运行时速可达500 千米以上。

到目前可以讲,磁悬浮列车轨道技术在中国,磁悬浮列车技术仍在德国,引进产品是引进不来技术的。我国的轮轨铁路技术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专门从事机车设计、科研创新的产业大军,拥有数十年设计、制造、运营、维修配套的四十多万人的产业链。磁悬浮技术掌握在少数专家、教授手中,是不具备应用条件的。磁悬浮列车需要高架,高架梁的挠度必须小于1毫米,因此,高架桥跨一般要小于25米,桥墩基础要深30米以上。因此,在上海到杭州的地面上要形成一道200多公里的挡墙。此外,由于

运行动力学的影响,轨道两侧各100米内是不允许有其他建筑物的。修建沪杭磁悬浮,占地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

磁悬浮列车缺点

2006年,德国磁悬浮控制列车在试运行途中与一辆维修车相撞,报道称车上共29人,当场死亡23人,实际死亡25人,4人重伤。这说明磁悬浮列车突然情况下的制动能力不可靠,不如轮轨列车。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没有轮子是很危险的。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如果突然停电,靠滑动摩擦是很危险的。此外,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1] 施翃、魏庆朝.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直线电机地铁系统[J].地铁与轻轨,

2003(4):18-22。

[2] 施仲衡等.降低地铁造价及工程建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高级技术论坛.2003.4,北京。

[3]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直线电机系统在首都机场线应用的研究报告,2003.5,北京。

[4] 魏庆朝、孔永健.磁悬浮铁路系统与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吴俊全.温哥华Skytrain 快速轨道交通.广州:地铁科技[J],2002(1)。

[6] 魏庆朝.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方式及技术经济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设备国产化论坛论文集,2003.12,广州。

机械类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类专业导论论文 【摘要】 机械类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机械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数控加工技术;以及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机械CAD/CAE/CAM等反映现代设计制造学科前沿的重要课程。【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大学生活 一.概述 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1) 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 (2 )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三.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姓名: 学号: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我来说,对机械知之甚少,但谢峰教授带着我们徜徉于机械的历史长河里,一路走来,让我们大概地了解了世界机械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的机械历史有了相对更深的了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微电子技术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与控制或流体传动与控制活模具成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等。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下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一、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一)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

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二)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 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导论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WOMENBANDETONGXUE 姓名 ABCDEFGHIJK 任课教师那那个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100________________ 2015年12月

我所了解的先进制造技术 班级:机自152班姓名:李福江学号:2015040086 摘要:本文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它是何等的重要,它的发展趋势,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差距,并阐述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现状特点趋势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夺取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体现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沸腾的环境里,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你掉队了,最后的结果就像泰戈尔说的那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和飞鸟的距离,一个翱翔天际;一个却深潜海底。”怎样才不掉队,应该去了解先进的东西。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和它所制造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制造出的先进武器,用于战争,用于生活,让国家变得富强。在这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不困难,困难的是怕我们失去斗志,在此我们应当自强、自信,不畏惧、不退缩。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每个人的素质,需要的是知识,可更需要的是先进的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作者:南宫桃源(南宫飞狐)班级:2013机械四班 几个月以前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心情,我跨进了上海理工大学,可是我失望迷茫了,因为我不知道机械这个专业以后能干什么,机械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跟我了解的竟然完全对不上,我懵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事实是我多虑了,因为不久以后我将得到一个非常全面的答案。 不久以后室友告诉我我们即将上一门叫做机械导论的课程,它会回答你的所有答案,从后面的结果来说,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我不得不说,朱老师的课太精彩了。 那天我清楚的记得,朱老师首先从大方向上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机械,机械是干什么的,机械的现状和趋势,“精”“极”“绿”“快”“省”,笔记本的第一页就是这个字。机械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至今我脑中都还能呈现“盾构”那个圆形的家伙。 机械实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见证,它代表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制造业水平,国防水平。与该国国民的生活现状息息相关,现代生活无处不机械。卡特皮勒卡车的笨重的身影又出现了,我记得朱老师说机械主要涵盖的有“工程车”“医疗器械”“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机械手机械”“机械加工”。其中数控机床是重中之重,是生产其他东西的工具。我国的数控机床精度不够高,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机床厂是德玛吉,德国的机床目前比较尖端,但是这也是发达国家制约我们发展的一个咽喉,他们的技术不给我们看,我们只能向他们买产品,价格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 机械涉及的范围还有很多“动态金属制建筑”将打破人们对建筑的常规认识,“交通运输设备”汽车、铁路、飞机、轮船……无一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总之机械就是为可再生能源社会应用提供装备解决方案,设备向低碳化经济转化迈进,为社会创造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产品,为国防设备提供极端化支持。机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一点也不夸张。 机械制造的突破将催生社会重大经济变革。通过上面的举例有理由相信这句话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进一步的讲解我知道了科学理论是: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融合,将产生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技术,进一步导致重大工程技术的变革。而且这一变革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变革。最前沿的技术之一便是——生物制造-人与机械。人造系统和生命系统的融合,想想都感觉很牛,要是我有一只机械手可以像真手一样灵活的操纵,那就不得了了,工作效率将提高多少倍,加上脚趾头恐怕都不够数。 纳米信息材料的制造是一个国家机械高度的证明,高精度硅片的生产表明了一个国家机械实力。因为这些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精密仪器的制造。目前机械的研发的重点是高精度数控机床,而高精度数控机床的研发又在测量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上。有个基本的开发思路:把旋转运动转化为其他运动。为此我还做了些思考,想到了螺纹和齿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1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 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 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状职业规划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行业。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综合利用,其趋势是四化:即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再也不是以20世纪20~40年代发展起来的机械学科自身的成就——凸轮及其它机械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缺点是严重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妨碍采用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从20世纪到21世纪,我们身边的制造业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特征的传统制造业已变为融入了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现代制造业。20世纪的制造业以技术为中心,实行专业分工,生产组织则是按功能划分的固定工作小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采取顺序作业方式。而21世纪的制造业则以人为中心,实行模糊分工,一专多能,工作小组也已变为具有自主管理功能的“团队”,企业的组织结构已普遍采取能更加快速响应市场的“扁平型”和“网络型”,采取并行作业方式。21世纪的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已不是规模经济,而是快速响应市场和技术创新,企业的质量观从符合性质量观变为满意度质量观,企业将更加重视产品和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从以往仅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生产方式不再是同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而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生产。企业的组织模式逐步从“橄榄型”转为“哑铃型”,加强原先薄弱的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这两头,通过大规模的定制生产和网络化制造以追求自身成本的最小化和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二、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CIMS 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 实验工程中心和7 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 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 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 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结构的差距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赶超型发展战略,加之中国劳动力丰富而资金相对短缺,致使机械制造业的科技开发明显滞后。虽然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比较少。2000 年,中国汽车生产超过200 万辆,但是关键技术都来源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很多关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论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我选择机械因为我有着对汽车疯狂的热爱,所以机械工程为我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机械工程导论课我从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始了解:明白制造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简史,现状,战略等等。明白了制造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影响,明白了制造的新理念,如何让制造更好的造福人类。我相信这是制造最开始的初衷。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信息。但是这些支柱不可能单独存在,这就需要制造对它们进行整合。所以制造是代表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制造业的发达程度。 从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上看,制造业是贯穿始终的行业,制造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其中制造业的机械制造业尤为重要。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先进制造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的领域。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国制造的很多产品,数量上是世界前列,但高科技产品上却没有任何优势,大部分的高新技术需要进口。这也是发展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性。 人类的文明开始于制造,从第一把石刀开始,人类就开始比其他动物更加先进了。在制造中制造工艺不断更新,这是制造工艺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人逐步从对制造过程诸环节的直接参与中解脱出来。即首先是从加工执行中,其次从检测中,最后是从直接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伴随这一解脱过程的是,制造赖以进行的基础由本能与经验逐步转移到理性与科学上来,可以说,制造过程发展的历史也是人们对制造过程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 从制造业角度来看,我认为人类经历了:从物理制造阶段到化学制造阶段再到生物制造阶段,最后到达综合制造。人类通过不断学习,先从大自然的现成的事物,到植物,最后到动物,然后到人类自己,人类利用双手到利用机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这也许是制造最大的魅力吧,不断创新,不断便捷人类,不断让社会革新。我相信制造是人类从万物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制造发展的主要线路:首先是对制造过程片面的局部的认识,发展到系统的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只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来认识,发展到作为一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来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静态的定性认识,发展到动态的定量认识。人类正是遵循着这一个个独立的环节到关联到一起的大体来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的每一次革新,都或多或少的地并且不可忽视地促使制造过程,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尤其是制造思维朝着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方向买进,促进制造的发展与变革,并逐步减轻让人的体力,脑力劳动和挖掘人的聪明才智,使人更多的机会与精力来驾驭制造。当然,没有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就没有材料科技,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等一切科技的发展。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国能改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东方的。 下面说说为什么机械制造对我国如此重要: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装备水平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把发展机械制造工业作为振兴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 机械制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之一,一般包括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冷加工技术和机器装配技术三部分。 我国的制造发展历史:在14世纪以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之后便慢慢趋于落后

机电工程导论论文

1 / 5 机械电子工程导论论文 班号: 学号: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融,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也同样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 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程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和工程领域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进入“机电一体化”发展阶段。光机电一体化包括产品和技术两个方面。 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包含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其技术原理和使用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 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它们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器,接口,微处理器和执行机构等五部分组成,如果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比做一个人,则计算机就是它的头脑,传感器是它的五官,软件就是使驱体能发挥效能的手段,所以,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就是具有头脑和五官,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

作出响应的机器或机构,机器人就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典型代表。 三.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点 3.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要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都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2 / 5 3.2功能增强.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 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洒用使得控制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运行。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非常完善,可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值.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3.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 智能化程度提高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行维修或自我诊断 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谈对“机械工程专业”的认识 什么是机械?在机械原理中,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经过大学的三年学习,经过各种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熏陶,我也愈发认识到机械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甚至对人类社会的非凡意义。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上是站在整个世界的宏观角度看待机械工程,但对于仅仅只有大三的我,也只是听听而已,还不能正真理解机械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落实到个体,针对我今后读研,出国还有工作以及将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来谈谈我自己对机械工程的认识。 一、我的认识

我读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我父亲是一名大学老师,所以早就听过这个专业,但并不明白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学了之后又能干什么。我上高中时关注的是像销售或服务之类的,因为这些行业钱来的快。填报志愿那几天同学们都相互通电话讨论一下什么专业好一点,那时候说的最多的好像是机电一体化,电气类的,还有一些新闻中说到的所谓“就业率高的专业”。高一高二的时候本打算将来学电气工程,但后来受到父亲的影响,最终还是选择了机械专业。 我对这个专业最初的认识就是与制图有关,因为我们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机械制图,我以为就是根据需要画出图纸这么简单,但随着专业科目的增多,还有专业可老师的介绍知道,这个专业不是这么简单的就是制图就完了。我们当时学机械制图也是很机械的学,开始时是学手工制图,所谓制图其实是依葫芦画瓢,图纸上是什么样我们就怎么画,就连一些标注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照着画就行了。后来的变速箱体,油泵等测绘实习也是一样照着画就行了。? 后来就有了机械原理,从中认识到一些机械零件工作的理论基础。再到这个学期学的机械设计,我才略微感觉到我们这个专业和设计有关,而且相当有关,这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想想其实也是,如果我们这个专业仅仅是照着图纸画图的话,那也太简单了吧,机械设计过后还有一门非常重要的就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是一门连接设计和制造的一门课程,让我认识到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的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我还学过工程材料,材料成型以及单片机和编程方面的相关课

机械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专业导论论文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导论论文 刘汇鑫机械143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微电子技术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港口起重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与控制或流体传动与控制活模具成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等。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大学生活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下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一、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一)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二)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有了较大调整,用微电子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及重大成套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通过技术改造,一批先进的新型、高效、高精度制造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九五”、 undefined “十五”期间是机械制造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机械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大批重要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一些重

机械电子专业导论课论文

机械电子专业导论课论文机械电子是当今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队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及个人爱好,我选择了机械电子这个专业。 对于机械电子工程我之前的认识还是很少的,自从听了老师上的几节导论课我对这门专业的认识多了许多。老师在课上给我们介绍这门专业的内容,就业前景,关于机械的知识,等等。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具备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能够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方面的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经营销售与教学科研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系列、机械制造系列、计算机系列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子技术、微机应用技术、检测、控制与伺服驱动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综合能力、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在产品制造中进行技术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专业能力:1.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采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 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 3.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 4.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电子学、微机应用、机电传 动控制、机械原理设计、数控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机电

机械工程导论感受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上完这几节精彩而生动的机械工程导论课,让我对机械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回首四年,我充充实实地、丰丰富富地走好大学这珍贵的四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机械工程的知识。,留下任何遗憾。我国现在已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而我们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工艺装备的落后,低水平生产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和技术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基础元器件和基础工艺不过关,劳动生产率低下,科技技术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等。我承认我们的劣势,但我们绝对毫无气馁,我们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改变我们的劣势,让我国的机械在质与量上都屹立于世界先进制造之林。 大家都知道,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机械工程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之一,并且能量和材料的生产还必须有机械的参与。任何现代产业和工程领域都需要应用机械。 各个工程领域的发展都要求机械工程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都需要机械工程提供所必需的机械。某些机械的发明和完善,又导致新的工程技术和新的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大型动力机械的制造成功,

促成了电力系统的建立;机车的发明导致了铁路工程和铁路事业的兴起;内燃机、燃气轮机、火箭发动机等的发明和进步以及飞机和航天器的研制成功导致了航空、航天工程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起;高压设备(包括压缩机、反应器、密封技术等)的发展导致了许多新型合成化学工程的成功。机械工程就是在各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的压力下获得发展动力,同时又从各个学科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无不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不论服务于哪一领域,机械工程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六个方面。 1、建立和发展可以实际地和直接地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工程理论基础。这方面主要有:研究力和运动的理论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的工程材料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等的材料力学;研究热能的产生、传导和转换的热力学;研究机械中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的机械原理;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成形和切削加工的机械制造。 2、研究、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不断改进现有机械产品和生产新一代机械产品,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这方面包括:调研和预测社会对机械产品的新的要求;探索应用机械工程和其他工程技术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必要的新产品试验、试制、改进、评价、鉴定和定型;分析正在试用的和正式使用的机械存在的缺点、问题和失效情况,并寻求解决措施。 3、机械产品的生产。包括:生产设施的规划和实现;生产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重庆大学,着实让我感到欣喜。既是对大学生活初次触摸的快乐,亦是对美好未来的一份憧憬。我绝对不会因为选择机械而后悔,相反我还会感到自豪,因为机械是好专业,有美好的前景。再说我很喜欢机械信我以后会有一丁点的成就。 说实话我开始对机械知之甚少,所以我满腔热情地走进机械工程导论的第一堂课。一开始陈小安教授带着我们徜徉于机械的历史长河里,一路走来,让我们大概地了解了世界机械的发展,更是对中国的机械历史有了相对更深的了解。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一路机械辉煌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我国的机械就与世界机械脱轨,落后啦!看着故人们创造的机械产品如指南车,地震仪等,在那时可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机械水平。再看那指南车的设计图与工作原理,其中的创造性和制作水平的精湛深深地折服了我,又听陈教授说现在还未能复原指南车,更是让我慨叹啊!慨叹先人们的超强智慧,慨叹我国古代机械的先进。如此,新一代的我们只能不增强自信心,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之伟大崛起而奋斗! 看如今,虽然我现在已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而我们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工艺装备的落后,低水平生产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和技术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基础元器件和基础工艺不过关,劳动生产率低下,科技技术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等。我们承认我们的劣势,但我们绝对毫无气馁,我们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改变我们的劣势,让我国的机械在质与量上都屹立于世界先进制造之林。随后陈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与研究的缩影。特别是当我看到机床的机械手和刀具自动的、灵活和有条不紊的运动时,我心中很少兴奋。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量与字符发出指令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我了解到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现将加工的需件有关的信息,即弓箭的工件与刀具的想到轨迹的尺寸参数,窃削用量以及各种辅助操作等加工信息用规定的文字和数字以及符号组成代码,按一定的格式编写程序,然后将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经过数控装置的处理和运算,按各个坐标轴的移动分量送到各轴的驱动电路,经过转换和放大,用于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带动各轴的运动,并进行反馈控制,使刀具、工件和辅助装置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轨迹参数有条不紊地运作,从而加工出所需的工件。这让我深刻地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敬畏和向往,有了向往就有了动力。 第二堂课始终洋溢着幽默与活跃的气氛,足以看出张根宝教授的幽默天赋和高于八斗的才华。然后就讲到了一些机械的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的生命周期。看着那张生命周期的简练的树状图,可以看出它的丰富内涵。从社会的需求和灵感开始,到设计、制造、检测、运作、销售和维护,最后到这件机械产品的死亡以至到报废 后的回收再利用,包含了多少的专业知识啊!当时我就想象未来的我和他人合作完成一件机械产品,而后体验我们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历程,这不也是在享受生命吗?也许它看起来很小或很不起眼,但是你可以看出它背后的心血和包含的丰富知识吗?心中又是一阵热血沸腾啊! 其后张教授又谈到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和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现代机械朝着巨型化、微型化、高速、高载、高精度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他着重强调他研究的绿色化方向。的确,自从上个世纪工业的发展,现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日益加重,我们的机械是绝对脱不了关系的。再者现在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地球的各种资源不断的减少,有些资源甚至已经开发殆尽了,资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故此机械业应尽一份义务,应和世界的需要,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有了绿色理念,绿色创想,绿色设计,绿色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机械电子学、微机原理及数控加工技术;以及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机械CAD/CAE/CAM等反映现代设计制造学科前沿的重要课程。 概述 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从技术上看: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 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

机械专业专业导论论文

专业导论论文 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2010级学号: 机械工程材料 摘要在机械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机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材料的选择。本文从宏观上对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它的发展有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一.概述 机械工程材料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人类最先利用的材料是自然材料:石头、木头、泥土、兽皮,发明火以后,可以使用陶器和瓷器,青铜是金属材料的最早使用,炼铁和炼钢丰富和发展了机械材料,钢铁是机械材料的主要材料,提高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是19世纪20世纪21世纪材料专家的主要研究内容,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和现代陶瓷是21世纪材料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改进用以制造工具的材料。最早是用天然的石头和木材制作工具,以后逐步发现和使用金属。中国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考工记》中就有“金之六齐”的记载,这是关于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最早的阐述。人类虽早在公元前已了解金、银、铜、汞、锡、铁、铅等多种金属,但由于采矿和冶炼技术的限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很多器械仍用木材制造或采用铁木混合结构。 机械工程材料涉及面很广 1.按属性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 属和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用量虽只占金属材料的5%,但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比强度等,而在机械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前者除传统的陶瓷、玻

工程导论论文

摘要: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同时机械制造业也是各国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息息相关。机械工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经济腾飞。机械富则国家富,机械强则国家强。因此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关键点重要组成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机械工业属于基础产业中的“手段性”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手段。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装备,而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要提高工业素质,制造技术上不去是不行的。当前国际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竞争,尤其是制造技术的较量。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只有生产技术跟上去了,我们的机械工业才能立足于世界,国民经济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人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机械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是后三种科学必须依赖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生物科学的发展。所以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虽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但仍旧离不开机械,没有机械它们的价值也将无法体现。 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年代初,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奏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美国人对机械工业的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农机化学科导论学习报告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学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之多,自己已是一名大二学生,假如再仔细把后面日子掐指一算,真的有点感觉毕业就在眼前,自己马上也就要面临考研与工作的抉择。不过回想自己大一的一年历程,感觉还算充实、满意,至少通过这一年自己的努力,在大一即将结束时自己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转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虽说之前对农机化专业有些了解,但通过这一学期对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两位老师的讲授,发现自己之前对农机化的了解也就只能称上一了解而已,如今通过学习,我不仅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目前现代农业工程的发展形势和相关问题有所触及。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作为现代社会的主人翁,深感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同时,通过老师的讲授,也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对这门课程简单总结如下: 一、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不管是生活、学习等等各个方面。而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即使是填报志愿时自己所报的,但就我本身而言,现在真的感觉自己那时候对专业的认识真的很浅很浅,也只是看专业名称然后对专业本身有一遐想而已。所以,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开始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前,几乎都会对要学的专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如果能够对本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学科前沿等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增强我们的专业使命感和归属感,还能够使我们更好了解各学科专业及其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面,尽快适应大学学习。 虽说在大一一年自己针对农机化专业领域查阅了一些资料文献,但自己还是会无意识的就会把专业与拖拉机挂钩,可是当看到国外先进的挤奶设备时,我顿时明白:原来我们专业的研究方向不只是拖拉机,它包括了好多的研究方面,不仅有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等典型机械,还包括一些自动化的方向,比如自动养殖、自动挤奶、自动化温室栽培蔬菜等。这样我就逐渐对我学的专业感兴趣了。在其中一节课的学习中,当看到国外农业机械最新研究动态时,我首先被幻灯片上面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折服,但随后我感触颇多,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与包括美国、日本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着巨大差距。我的专业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就要靠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了! 二、课堂所学 刚开始是郭老师给我们讲授,他先讲了学科与专业的问题,包括: (1)什么是学科?如何分类? 学科的第一个含义,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等。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的第二种含义: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我国目前普通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