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按1982年以来各县、地区植被调查的不完全资料,根据优势种作划分的结果,本省有如下常绿

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

(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大都是壳斗科树种,其中又以壳斗科栲属树种为主。森林高度大多在15~20米,高者可达25米以上。树木胸径一般在20~50厘米,少数达70~100

厘米。以上数值按森林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群落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不同

而有差异。现将其主要群落类型的建群种(一般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如甜槠即甜槠林的建群种)

高度、胸径、调查样地中的树种数与主要伴生种等列于表2-2-2。

表2-2-2福建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

注:采用中点四分法调查12个测点。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分述如下:

1.甜槠林

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海南与云南的诸省份,南至广东南岭山地。本省中亚热带各县山地丘陵均较常见。甜槠林是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它在南亚热带北缘(如戴云山南坡)海拔约9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步云、古田、溪口、茶地、太拔,连城县的铁山、罗地、宣和、庙前、赖源,永定县的上山、高山、大埠、汉阳、古龙、陈正,漳平市的吾祠、灵地、易坪,延平区的土堡、大洋、夏道、太平,建瓯市的玉山、小桥,宁化县的横锁,浦城县的富岭、濠村,政和县的星溪,武夷山市的三港等乡、村以及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均有分布。此外,如松溪、建阳、邵武将石、屏南、周宁、三元、永安天宝岩、清流、大田、德化、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龙岩、长汀、武平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甜槠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2-2-3。

图2-2-3 甜槠、青冈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引自《福建植被》)

2.米槠林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但南部可达海南岛。米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江主流以南的闽中、闽西、闽东地区,闽北则较少见。本省中亚热带南部海拔约800米以下山地较为常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新罗区的万安,永定县的高陂、堂堡、丰市,连城县的朋口、李屋,漳平市的溪南、新桥,延平区的西芹、夏道、大洋,建瓯市的房道,建阳市的小湖,松溪县的祖垱,政和县的铁山,武夷山市的下阳、星村,宁化县的安乐,清流县的长校,武平县的民主、下坝、永平,屏南县的屏城,周宁县的七步,福安市的上白石,邵武市的将石,三元区的莘口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将乐、永安、大田、沙县、德化、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某些山地也有出现。

3.栲树林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大致同甜槠相近。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为常见,南亚热带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白砂,永定县的抚市、合溪、湖雷,连城县的新泉、宣和,武平县的永平、东留、民主,漳平县的溪南,

延平区的陕阳、大洋、巨口、太平,建阳市的崇雒,浦城县的濠村、临江、石陂、下山、水北、古楼、富岭、仙阳,松溪县的渭田,政和县的东平、石屯,武夷山市的洋庄、下洋,宁化县的曹坊,清流县的温家山,永安市的天宝岩,周宁县的玛坑、礼门,屏南县的屏城,福安市的赛岐等乡、村均有分布。此外,如德化、将乐、三元、梅列、大田、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长汀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

4.苦槠林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向南至闽、赣北部。苦槠林在本省主要分布于闽北,南界大致为福安、建瓯、沙县、将乐、宁化等县(市)一线。它同米槠、甜槠树种相比则生态习性较偏温性,立木高度较矮,其林中常见散生一些温带的落叶树种如栎、栗、桦木等属。如浦城县的仙阳、水北、古楼、忠信、莲塘、石陂、临江,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房道,宁化县的安远,松溪县的陈坑、栗坑、渭田、祖垱、城关,政和县的星溪、石屯,周宁县的泗桥,武夷山市的洋庄、星村,福安市的社口,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和沙县等地均有分布。

5.红勾栲林

红勾栲(Castanopsis lamont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其分布北界大致同苦槠林的分布南界相近。红勾栲林在本省常见于闽江以南约海拔800米以下山地,于闽北较少见。如上杭县的古田、步云,永定县的岐岭、共星、高丰、榕蛟,连城县的庙前、莒溪,武平县的万安,漳平市的象湖、长塔,延平区的峡阳、太平等地均有分布。另如清流、沙县、新罗等县(市)也有小面积出现。

6.南岭栲林

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浙中、赣南、湘中一线以南的东南沿海几省。南岭栲作为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而较普遍分布,但以闽

江以北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南岭栲林目前则较少,如建瓯市的小松,建阳市黄坑,延平区的王台等地有零星分布。

7.闽粤栲林

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的分布较普遍,但以该地带中、南部较多而北部较少见。它较偏阳性,常出现于受干扰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一般成为伴生或散生树种。闽粤栲林目前相对较少,如延平区的太平、赤门,永定县的仙师、峰市、洪山,漳平市的灵地、文山等地星散分布。

8.大叶槠林

大叶槠(Castanopsis tibetana) 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区为北至长江流域南侧,南到南岭山地一带,性较偏温。大叶槠林多见于本省闽北、闽中与闽西而少见于闽南山地。如延平区的大洋、夏道、赤门,建阳市的书坊,松溪县的渭田,宁化县的治平和闽西梅花山区北部有少量分布。

9.青冈林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是壳斗科青冈属树种,在本省中亚热带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较常见,但以该地带的中、北部相对较多。目前青冈林比栲属森林为少,一般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或散生树种。如浦城县的古楼、忠信,建阳市的黄坑,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外屯,松溪县的花桥、旧县、祖垱、渭田,武夷山市的洋庄,宁化县的安远,永定县的岐岭、下洋,上杭县的古田,武平县的中山,清流县的沙芜,福安市的湾坞等地均有小片青冈林分布。

10.木荷林

木荷(Schima superba) 是山茶科木荷属树种,它广布于本省海拔1000~1500米以下丘陵山地,是较典型的阳性树种,常见于受破坏而次生化的阔叶林中。木荷也常与阳性针叶树马尾松组成针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受皆伐的迹地上前期发展起来的次生林。如浦城县

的富岭、山下、宫路、管厝、水北街、忠信,建阳市的麻沙,建瓯市的小松,政和县的星溪、外屯,宁化县的济村,永定县的坎市、抚市,上杭县的太白,漳平市的双洋,周宁县的咸村、李墩、泗桥、七步,屏南县的棠口,福安市的潭头等地有木荷林分布。

此外,还有壳斗科的赤枝栲(Castanopsis kawakamii)林,分布于三元区莘口林场的瓦坑、小湖(上万亩面积的近乎纯林),永定县高陂乡许佳、抚市乡上寨等,上杭县步云乡、中都乡等地;乌楣栲(C.jucunda)林,分布于建阳市的小湖,建瓯市的小松,延平区的巨口等地;罗浮栲(C.fabri)林,分布于宁化县的曹坊乡双石,建阳市的麻沙乡溪头,屏南县的寿山乡普岭等地;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夏道乡洋头,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地带等;石栎(Lithocarpus glabra)林,分布于延平区太平乡的曾厝等地;硬斗石栎(L.hancei)林,分布于建阳市的黄坑乡新历等地;樟科的刨花楠(Machilus pauho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土堡林场等地;

闽楠(Phoebe bournei)林,分布于延平区的大洋乡头等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林,分布于永定县的岐岭乡榕蛟,浦城县的濠村乡仑下等地;辣汁樟(Cinnamomum tsangii)林,分布于建瓯市的房道乡大富山等地;金缕梅科的蕈树(Altingia chinensis)林、细柄蕈树(A.gracilipes)林,分布于延平区茂地乡宝珠、峡阳乡安科,建阳市的李家墩、闽西梅花山等地;杜英科的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林,分布于永定县的歧岭乡外坑,将乐县的金溪两岸等地;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林,分布于上杭县的步云乡兴隆至古田乡郭车一线,延平区的大洋乡聪坑等地。以上的森林群落除赤枝栲林较集中分布且面积较大外,其余均属小面积而分散的风水林或残存林。

(二)南亚热带雨林

本省闽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属于南亚热带,气温与热量较高,降水量除近海狭带较少且常风较大外,靠大陆内侧山区均较高,土壤也较肥厚,发育着南亚热带雨林。因历史上长期受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南亚热带雨林绝大部分已退化成灌丛、草丛,仅在内侧山区保存有小面积的

风水林。现将保存相对较完好的几个群落的代表类型分述如下:

1.红栲、乌来栲、大叶赤楠林

本类型森林仅存于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附近,现已设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森林群落的植物种类较丰富且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乔木层通常有2~3个树种占优势。群落的结构较复杂,而垂直层次不太分明,林冠外貌不平整地波状起伏。树干较高大、通直。林内阴暗潮湿而热带雨林特征明显(图2-2-4)。这些群落特征在前述阔叶林群落的基本特征中已叙述,它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如甜槠林等有显著的不同,因而它在自然区划等方面可作为一项重要科学依据,这也是对它设立自然保护区以作人工保护的主要目的。倘使它受到外力干扰破坏而退化为灌丛,那么本省目前就无较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了,其科学价值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注:1.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2.乌来栲(C.uraiana)3.大叶赤楠(Syzygium hancei)4.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5.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6.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ensis)7.翅子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8.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9.毛茜草树(Randia acuminatissima)10.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 lucidum)11.毛嘉赐树(Casearia villilimba)12.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13.狗骨柴(Tricalysia viridiflora)14.墨氏山胡椒(Lindera metcalfiana)15.茜草树(Randia densiflora)16.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17.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18.斜茎粗叶木(Lasianthus wallichii)19.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20.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21.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22.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23.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24.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25.单叶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26.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27.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28.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29.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图2-2-4 南靖县和溪六斗山亚热带雨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

这里将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雨林(包括闽东南地区的次生性南亚热带雨林)

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在世界上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布区类型)、叶子面积的大小级别作比较(表

2-2-3)可见,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植物地理成分中,热带性成分(热带分布与泛热带分布成分之

和)占科、属总数的比率都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别高37.8%与15.5%;相反,其温带

分布成分则仅分别达后者森林的46%与39%。再从叶子级别看,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中型面积叶

子占植物种数的比率高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占的比率则仅达后者群落的65.6%。

中叶是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而小叶是典型北亚热带(向华北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常绿阔

叶林群落叶子的一项特征。以上说明,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

区系中的地理成分与叶子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表2-2-3福建省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成分、叶级比较表单位:%

注:引自《福建常绿阔叶林》(丘喜昭、林鹏,《武夷科学》第8卷,1991年)。

南亚热带雨林在南靖和溪乡历史上曾分布有近4000亩面积,但自50年代后期因大量砍伐用于烧炭、制风箱等,至今仅存乐土村的一片风水林,其余均成为群落残迹或退化成次生灌木林或灌草丛。昔日如和溪乡的虎形山海拔约260米低丘山地,分布有红栲、大叶赤楠林;狮后山海拔200~400米沟谷地和石观音(山)海拔300~400米低丘地分布有红栲林;柳斜山和狮形山海拔200~440米山地分布有米槠、红栲林;大宗山海拔200~280米低丘分布有大叶赤楠、厚壳桂林等。以上各地的南亚热带雨林群落的林下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种类,都与乐土村的雨林群落大同小异。

2.厚壳桂、红楠林和米槠、红栲林

这两类型群落,分别分布于安溪县西南部的龙涓乡东庵圳山与崎畬炼铁坑口,海拔均在400米上下,都是小面积残存林。因当地纬度已较偏北,其森林群落特征比前述南靖县和溪乡的南亚热带雨林较不典型,而具有向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其乔木层分别由樟科的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 、红楠或壳斗科的米槠、红栲占优势。森林高度分别在9~18米与16~21米,参差不齐。乔木层都仅有两个亚层,林下植物种类也较少,因而群落结构与种类成分都较简单。但林中仍含有较多(如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雨林群落)的热带性植物成分与某些雨林特征。

3.米槠、栲树林

本类型群落地处莆田县东北部的大洋乡南岭村五仑山、海拔约300米处沟谷地,属小面积残

存林。当地纬度更偏北,故亚热带雨林群落特征又比前述南靖县与安溪县的雨林更不典型,而更

接近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性质。森林乔木层由壳斗科的米槠、栲树占优势,高度15~

20米,也仅有两个亚层。但林下仍具有较多热带性种类与板状根等某些雨林特征痕迹。

兹将以上三个类型的南亚热带雨林的建群种、主要伴生种的一些特征值列于表2-2-4。

表2-2-4福建省南亚热带雨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

此外,本省南亚热带一些地区还分布有小面积次生亚热带雨林与暖性阔叶林,它们通常是亚热带雨林受人工砍伐后发展起来的,如能加以保护而使其自然发展,最终将形成林相与结构都比

较完好的森林群落。如长泰县东部吴田山南、北坡海拔450米以下的沟谷、坡地,分布有木荷、

鹅掌柴林,鹅掌柴、重阳木、水冬哥林,坂里乡高层村的闽粤栲、鹅掌柴、围涎树林等;诏安县

官陂乡五通村等地的木荷、卷斗青冈林,木荷、米槠林;云霄县火田乡火田村的木荷林,下河乡梅林村的闽粤栲林,和平乡安吉村的樟树林;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和同安区莲花乡内田村的黄杞林等。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 (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

(一)、植被分布水平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在地球表面,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 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1)北半球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赤道的雨林,大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

2)欧亚大陆中部与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臵、地形、洋流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我国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1)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2)西部由于地处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度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但由于青藏高原、北部寒潮和东南季风的影响,使得主要植被分布的方向,从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三个基本植被地带。 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 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 在这里具体描述一下东南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在东南半部森林区,自北而南,随着热量递增,植被的带状分布比较明显,它们依次为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带、赤道雨林带。除上述植被的纬度变化外,由于受夏季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出现近乎经度方向的更替。而且北部的温带及暖温带地区较南部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 2.经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地球纬度的高低不同,地球表面从赤道向南、向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植被也随着这种规律依次更替,故称为植被的纬度地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

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

福建植被划分

1植被分区的主要原则 植被区划就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因此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植被分区的首要原则。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反映高级植被类型单位与气候,特别是热量和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作为划分高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植被分区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考虑植被分布与地貌类型、地质状况、地表组成物质以及土壤类型等局部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它可作为划分中级或低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福建位于祖国东部的森林带,在进行植被分区时,首先应考虑森林植被类型,同时参考较为稳定的灌草丛植被。在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结合人工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以及农作物的耕作制度等来划分。 2植被分区的各级单位及分级原则 根据目前的植被状况与复原植被的理论,并遵循上述植被分区主要原则,拟订出划分本省各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本区划的分区为4级制。其单位系统采用《中国植被》(1980)的3级制,并增加“区”以下的“小区”一级。 植被区域植被分区的最高一级。福建隶属于中国3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 植被地带植被分区的第2级。按植被本身的标志,即以区域内典型的优势植被类型地带性的综合体而划分。主要按具有相对稳定性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参照建群层片的区系组成中一定的特征种,同时考虑到与其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带等的相关关系而划分。本省分为两个植被带,即南亚热带雨林地带与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 植被区植被分区的第3级。划分依据按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植被类型及主要种或其伴生种的数量与生态习性。植被分布的规律性,包括植被类型及地方性生态环境特点;区内的耕作季节与制度。据此,本省南亚热带雨林地带内典型植被类型基本上一致,因而仅划为一个植被区;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植被类型均以照叶林为主,但闽西、闽中、闽东、浙江省东南部,以及粤赣交界以东与闽北地区植被在树种成分上有差异,故在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可划分为两个植被区。

树木种类介绍

树木种类介绍 (1)银杏 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 拉丁名:Ginkgo biloba L. 中文名:银杏 拉丁科名:Ginkgoaceae 中文科名:银杏科 保护级别:2 海拔下限300 米海拔上限1100米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特性: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雾日可达248天。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银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栽培要点: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2)雪松 名称: 雪松类别: 裸子植物乔木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Cedrus deodara 生态习性:雪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广,从亚热带到寒带南部都能生长,在年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较好。雪松耐寒能力较强,年1995南京绝对最低温度达-15.9摄氏度,未出现冻害现象,但对湿热气候适应较差,往往生长不良。雪松为阳性树种,在幼龄阶段能耐一定的蔽荫,大树则要求较充足的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杜萎。雪松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适应瘠薄多石砾土地,但怕水,低洼积水或地下水位过高和不透水的地方,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雪松抗风力较弱,抗烟害能力较差,对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比较敏感,在嫩叶展开期如空气湿度高,嫩叶易受二氧化硫危害,遇害时嫩叶迅速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鳞片状裂;大枝不规则轮生,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期末地理试题【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期末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问,距今已有600余年,古木建筑保存完好,为国家4A援景区。回龙场是青未川老衡的传统称谓,民国时期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左图示意青木川镇位置,右图是回龙场老街景观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轫期,青木川古镇先民的选址主要考虑 A.河宽永深,便于航运 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C.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D.位置优越,便于陆运 2.民国时,回龙场商贸鼎盛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支持,政策推动 B.民族杂居,交流频繁 C.毗邻三省,经济活跃 D.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3.当前,回龙场古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主要防范 A.洪涝 B.地震 C.滑坡 D.火灾 通辽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图)建设占地500亩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村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图)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试验基地发展沙地衬膜种稻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技术先进 B.劳动力充足 C.日照时数长 D.土壤腐殖质多 5.该试验基地的水稻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 B.生态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沙地衬膜种植水稻会 A.加剧盐渍化 B.抑制土地沙化 C.改善地下水质 D.造成生物人侵 2016年4月厄瓜多尔西北沿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毁坏。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援建竹屋,安置灾民,并积极指导当地人学习竹墙家具等手工艺。厄瓜多尔是世界主要竹子产地之一,但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下图是厄瓜多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福建阔叶林基本植被类型

按1982年以来各县、地区植被调查的不完全资料,根据优势种作划分的结果,本省有如下常绿 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 (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的优势种大都是壳斗科树种,其中又以壳斗科栲属树种为主。森林高度大多在15~20米,高者可达25米以上。树木胸径一般在20~50厘米,少数达70~100 厘米。以上数值按森林群落的发育阶段、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以及群落受外力干扰的程度等不同 而有差异。现将其主要群落类型的建群种(一般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如甜槠即甜槠林的建群种) 高度、胸径、调查样地中的树种数与主要伴生种等列于表2-2-2。 表2-2-2福建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建群种及伴生种表

注:采用中点四分法调查12个测点。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类型分述如下: 1.甜槠林 甜槠(Castanopsis eyrei)是壳斗科栲属树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除海南与云南的诸省份,南至广东南岭山地。本省中亚热带各县山地丘陵均较常见。甜槠林是本省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主要的群落类型,它在南亚热带北缘(如戴云山南坡)海拔约9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分布。如上杭县的步云、古田、溪口、茶地、太拔,连城县的铁山、罗地、宣和、庙前、赖源,永定县的上山、高山、大埠、汉阳、古龙、陈正,漳平市的吾祠、灵地、易坪,延平区的土堡、大洋、夏道、太平,建瓯市的玉山、小桥,宁化县的横锁,浦城县的富岭、濠村,政和县的星溪,武夷山市的三港等乡、村以及将乐县的金溪两岸,均有分布。此外,如松溪、建阳、邵武将石、屏南、周宁、三元、永安天宝岩、清流、大田、德化、沙县、尤溪、建宁、泰宁、龙岩、长汀、武平等县(市)的一些山地也有出现。甜槠林群落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2-2-3。

福建自然植被

一、自然植被 (一)南亚热带季雨林 季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分布在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以东、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本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次生季雨林保存较完整的也仅限于南靖县境内,但区内季雨林的种属则屡见不鲜。根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在南靖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进行多年调查的结果,该山季雨林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属于80科、145属。按植物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28种,草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4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80种,单子叶植物22种。因此,季雨林以木本双子叶植物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相同的。季雨林中含属种较多的科有茜草科(Ru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蔷薇科(Ros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等,这些科既反映出群落热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群落古老性的特点。在乔木树种中,樟科和大戟科占明显优势,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所不同。 季雨林的林相,以六斗山为例,林冠浓密而凹凸,外貌常年呈绿色,每当春末夏初,大多数乔木树种相继开花,林冠黄绿相间,十分迷人。垂直层次较多,其中乔木有3层,灌木有2层,草本有2亚层。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其建群种红栲(Castanopsis hypargyreus)、乌来栲(C.uraiana)的大树常有3~6个明显的板根,以支撑其高大的躯体,尤以红栲最为注目。林内多藤本植物,其中不少为木质大藤本,如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扁担藤(Tetrastigma paniculata)等,其中密花豆藤径粗可达52厘米,实属罕见。藤本植物在林间四处攀悬、穿插、飞架,使林内更显纷繁缭乱。榕属(Ficus)的绞杀现象和水筒木(Ficus fistulosa)、水冬哥(Saurauiatr istyla)的茎花现象都很普遍。蕨类植物构成的林冠层附生植物到处可见。林下有生姜(Alpinia japonica)、金粟兰属(Chloranthus)、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秋海棠属(Begonia)、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等具滴水叶尖的植物。兰科植物较多,以鹤顶兰(Phaius grandisfolius)、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等为常见。沟谷旁常见有密生的钩毛草(Pseudechinolaena polystachya),沟谷湿地分布有巨型草本植物如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野芭蕉(Musa balbisiana)以及高约3米的树蕨如多种桫椤(Gymnosphaera spp.)和多种省藤(Calamus spp.)等。上述诸多雨林特征构成较明显的湿热性雨林景观。 红栲、乌来栲和大叶赤楠(Syzygium hancei)是福建南亚热带季雨林中保存较原生性的地带性树种。红栲和乌来栲株数虽不多,但长势突出,高达22~28米,树干粗大,可达70~85厘米。季雨林乔木层主要成分除红栲、乌来栲外,还有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毛茜草树(Randia ocuminati ssima)、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硬壳桂(Cryptocarya chingii)、米槠(Castanposis carlesii)、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 lucidum)、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茜草树(Randi densiflora)、围涎树(Pithecellobium clypearia)、刨花楠(Machilus pauhoi)等;灌木层主要成分有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灰色紫金牛(Ardisia fordii)、鲫鱼胆(Maesa perlarius)、杜茎山(M japonica)、走马胎、木姜子(Litsea pungens)、五月茶(Antidesma gracite)、柏拉木、毛冬青(Itex pubesceus)、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朱砂根(A.crenata)、百两金(A.crispa)、山桔(Fortunella hindsii)等;草本层植物有单叶新月蕨(Pronephrium simplex)、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蛇头草(Amorphophallus sinensis)、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凤尾蕨(Pteris nervos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等。 南亚热带季雨林的演变规律,内陆山区与沿海地区有所不同。在内陆山区,季雨林遭受破坏后,如果地被层保存较好,迹地上就很快长满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荻属(Miscanthu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dulus)等禾草,并有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山鸡椒(Litsea cubeba)、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等先锋性小乔灌生长;继而有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鹅掌柴、亮叶围涎树、围涎树、木荷(Schima superba)等阳性或偏阳性树种的苗木和幼树侵入;随着群落郁闭度的提高,逐渐有红栲、米槠、厚壳桂、杜英、黄杞、山矾(Symplocos caudata)、冬青等较耐荫的季雨林主要树种生长,恢复成原生的植被。在沿海地区,季雨林遭到破坏后迹地又不断遭受砍伐、放牧或垦植等外力干扰,表土层受侵蚀,土壤变薄变瘦。在这些地方,一般是耐瘦瘠的先锋树种马尾松首先侵入生长,发展成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疏林,间或混生一些木荷、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ma)等阳性树种,林下生长着较多的大叶赤楠、石斑木(Rhaphiolepis imdica)、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油茶(Camellia oleifera)、乌饭(V accinium bracteatum)等小灌木及芒萁、黑莎草(Gahnia tristis)等多种禾草。此时如果实行封山育林,停止外力干扰,任其天然更新,群落就朝向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当然,演替的速度要比第一种模式缓慢得多。 季雨林中一些树种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栲、厚壳桂、杜英、黄杞等是建筑和制作家具的优质用材;青果榕(Ficus variegata var.chlorocarpa)是造纸原料;花皮胶藤可以提炼橡胶。此外,还有不少药用植物,如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等。 (二)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也称亚热带照叶林,是我国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福建境内的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的以北、以西是其分布地区。 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林冠较紧密,呈暗绿色。林相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也较分明,通常可分为乔木2个亚层,灌木2个

园林各个树木种类表大全

园林植物种类表 序号中名科名株高(m)及叶形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适用地区 常绿针叶树 1 油松松科25m、叶2针一束(10-15cm) 强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土树冠伞形;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林华北,西北 2 马尾松松科30m、叶2针一束(12-20cm) 强阳性,喜温湿气候,宜酸性土造林绿化,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3 黑松松科20-30m、2针一束(6-12cm) 强阳性,抗海潮风,宜生长海滨庭荫树,行道树,防潮林,风景林华东沿海地区 4 五针松松科5-15m、五针一束,长3-6cm 中性,较耐阴,不耐寒,生长慢针叶细短、蓝绿色;盆景,盆栽,假山园长江中下游地区 5 雪松松科15-25m、针叶灰绿色弱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污染力弱树冠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风景林北京、大连以南各地 6 南洋杉南洋杉科30m、叶针形、三角状钻形阳性,喜暖热气候,很不耐寒树冠狭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行道树华南 7 杉木杉科25m、叶条形(2-6 cm) 中性,喜温湿气候及酸性土,速生树冠圆锥形;园景树,造林绿化长江中下游至华南 8 柳杉杉科20-30m、叶钻形(1-2.5 cm) 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土树冠圆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9 侧柏柏科15-20m、小枝扁平,全为鳞叶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抗污染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绿篱华北、西北至华南 10 千头柏柏科2-3m、阳性,耐寒性不如侧柏树冠紧密,近球形;孤植,对植,列植长江流域,华北 11 柏木柏科25m、小枝下垂,鳞叶中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钙质土墓道树,园景树,列植,对植,造林绿化长江以南地区 12 圆柏柏科15-20m、有鳞叶、刺叶中性,耐寒,稍耐湿,耐修剪幼年树冠狭圆锥形,园景树,列植,绿篱东北南部、华北至华南 13 龙柏柏科5-8m、全为鳞叶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有害气体树冠圆柱形,似龙体,对植,列植,丛植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 14 鹿角柏柏科0.5-1m、阳性,耐寒丛生状,干枝向四周斜展;庭园点缀长江流域,华北 15 铺地柏柏科0.3-0.5m、阳性,耐寒,耐干旱匍匐灌木;布置岩石园,地被长江流域,华北 16 刺柏柏科12m、叶全为刺状,长2-3 cm 17 罗汉松罗汉松科10-20m、叶条状披针形半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树形优美,观叶、观果;孤植,对植,丛植长江以南各地 18 竹柏罗汉松科20 m、叶革质,似竹叶阴性,较耐寒,喜酸性土,不耐水湿枝叶青翠,树冠浓郁,宜作庭荫树,行道树. 长江以南各地 19 红豆杉红豆杉科30 m、叶二列,条形喜暖湿气候种子红色, 长江以南各地 20 三尖杉三尖杉科叶二列,线状披针形,微弯曲耐荫,不耐寒种子紫色或紫红色华西、华南、西南 21 柽柳柽柳科5-7m,叶披针形,长1-3mm 喜光,耐寒,耐热,耐干又耐水湿姿态婆娑、枝叶纤秀;可作绿篱,防护林全国大部分地区

图文并茂:枫树的种类

` 黄金 黄金枫是从日本枫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品种,它叶色金黄,在众多枫品种独树一帜,是极为珍贵的园艺树种,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上等材料 . 红舞妓 新叶鲜红色,叶片光洁有腊质感,枝条细密,是红叶类比较优秀的品种。 七彩 七彩枫是叶色最为丰富的枫树彩叶品种之一,粉红、纯白等明亮的色彩在它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枫树品种。 赤丹 赤丹枫是树姿比较高大的品种,它抽枝力强,分枝性弱,所以生长势强,可作为小型乔木种植.

紫焕 紫焕的分枝性强,叶色深暗,株型较小,是一种不错的灌木品种. 红鹤 红鹤的叶片蜡质层较少, 光泽不强, 株型适中,新叶有点点细茸毛,夏季叶片会向绿色转变,是一个春季红叶型的品种. 珊瑚 新叶出现橙黄色转向鲜绿色.秋天为金黄色或桔红色,有着粉红色树皮。横向分枝习性,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与半阴的环境。耐寒性非常强。 千岁山 生长旺盛,叶对生,掌状5裂,新枝条红色,新叶粉红色,极为艳丽多彩,夏天转变成绿色,能接受强日照,适合于我国大部份地区种植。 染波岭

初春时新叶鲜红,夏天转变成暗红或绿色,秋天再次转变成深红色,树高4米,生长旺盛,枝条密集,适合制做小型盆栽。 蝴蝶锦 小型的灌木,新叶带粉红色,成熟后转变成白色,叶形独特,斑叶品种,树干直立性,生长强健,喜阳,耐旱,耐寒。 金色梦想 新叶金黄色,夏天变为黄绿色,秋天再次转为金黄色,生长强劲。可作为小乔木栽培。 织锦 新叶展出后,慢慢变化出各种彩色斑纹,树干直立性强,生长快速,彩色斑会随着的增强而更丰富,在阴暗处多显示出白色。 桑戈贺 新叶黄绿色,夏天为鲜绿色,秋季出现灿烂的桔黄色,落叶后枝干展现出鲜红色,树高5米,适合于院落种植。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反映了某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及它们的起源和历史,植物区系的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揭示和解决植物地理学的一些疑难问题,还能为一个区域内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某一地区的植被类型,不仅能够为该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以为生态恢复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达坂城区是干旱区的典型代表,该区的荒漠植被是乌鲁木齐的重要生态屏障。 近些年来,该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干扰,保护与恢复达坂城区生态环境是乌鲁木齐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明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物种类、分布、区系成分,掌握植被类型、群落组成及分布特点,为达坂城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全面踏勘法、典型样带和样地法,对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陆地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24个群系。 荒漠是该区域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主要成分。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草甸带。柴窝堡湖湿分为20个群系,其中,湖的北岸主要为布顿大麦群系、细叶沼柳群系、芦苇群系等,湖的西岸主要为盐穗木群系、盘花乳菀群系、盐角草群系等,湖的东岸和南岸只有多枝柽柳群系。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有维管束植物51科194属316种。在科级水平上,植物寡种科占优势,共20科,占总科数的39.2%;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共137属,占总属数的70.6%。表明研究区寡种科、单种属突出。 科的地理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有13科,占总科数的72.2%;在属的分布

(完整版)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2007-04-27 11:42:50) 转载 标签: 关于山西植被 一、自然条件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侧,黄土高原东缘。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省境四周山河环绕,东和东南绕太行山和河北、河南相邻;西、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相毗连。疆界轮廓约呈一由东北向西南华侨的平行四边形。南北界于北纬34°34.8′~40°43.4′,东西界于东经110°14.6′~114°33.4′之间。总面积156 266平方公里。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制约植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地貌 山西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占40%,丘陵占40.3%,平川、盆地占19.7%,最高五台山,海拔3058米,最低垣曲黄河谷地,海拔185米,其最大高差28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东侧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和西侧海拔1000米左右的黄河峡谷两岸的高原相比,显示出山西高原整体隆起的地形。 在整体隆起的高原中,由北向南排列着一连串断陷盆地,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中部的断陷盆地将整个高原分割成东西山地。东部以太行山为主,由北而南,包括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海拔大部分在1500米以上。西部以吕梁山为主,由北向南,包括七峰山、洪涛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石千峰及龙门山,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南北长550公里;管涔山以南统称吕梁山。 晋西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以西,北起内长城,沿黄河东侧与吕梁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地面覆盖着10~13米厚的黄土层,局部地区黄土层厚达70~80米。由于长期流水冲刷,把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晋西北高原是一个凹陷的沉降区,起伏较和缓,为一高原丘陵区,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为省境内的高寒区。

树种类介绍

紫叶小檗 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喜阳,耐半阴,耐寒,耐修剪。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绿篱或色块布置。 黄栌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漆树科黄栌属。落叶灌木或亚乔木,喜阳、耐旱、耐瘠薄、怕淹。叶片秋季变红,秋色叶树种。 石榴 石榴(Punica granatum L.),石榴科石榴属。落叶乔木或灌木;花期6月,果熟期9-10月,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喜水、耐旱、耐寒性差,中国传统文化石榴为吉祥树种,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银杏 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高大挺拔,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又名白果树、公孙树。喜水怕淹,喜欢透气土壤,秋季叶色金黄,是著名的色叶行道树。 连翘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木樨科连翘属植物。落叶灌木,花期3-4月,早春先叶开花,满枝金黄,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喜阳、耐旱、耐瘠薄、怕淹。 刚竹 刚竹(Phyllostachys),禾本科刚竹属。常绿树。喜水、耐阴,抗寒性好,但忌排水不良。杜梨 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花瓣白色,花期4月,果期8-9月。抗旱、耐寒、耐水湿、耐盐碱,通常作梨的砧木,园林常做孤植树。

水杉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裸子植物柏科水杉属。落叶乔木,中国特有植物。水杉适应性强,喜湿润生长快,怕干燥空气,树姿优美,为庭园观赏树。 五角枫 五角枫(Acer mono Maxim. ),又名色木槭,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稍耐阴,深根性,喜湿润肥沃土壤,在酸性、中性、石炭岩上均可生长,不耐水淹。北方重要秋天观叶树种,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秋又变成橙黄或红色,可做园林绿化庭院树、行道树和风景林树种。 朴树 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榆科朴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秦岭淮河以南树种,朴树多生于平原耐荫处;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区。喜光,适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肥沃平坦之地。耐干旱亦耐水湿及瘠薄土壤,适应力较强。 鸡爪槭 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至西南等省区。喜湿润、较耐阴、忌西晒,北方干燥气候易焦叶。其中有红枫和羽毛槭叶形美观,入秋后转为鲜红色,色艳如花,灿烂如霞,为优良的观叶园林树种。 山楂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蔷薇科山楂属,又名山里红,核果类水果,落叶乔木。药果兼用树种,健脾开胃、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山楂内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喜肥怕淹。 油松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喜光、抗瘠薄、怕水淹,在土层透气、排水良好的酸性沙砾土上生长良好。积水盐碱,松针脱落、枝梢枯焦。园林中常整成景松,配山石高地,寓迎客长寿之意。

园林树木种类表

序号中名科名识别要点习性观赏特性及园 林用途 适用地区图片 1 五针松松科叶针状,长 约3厘米至 5厘米,细 弱而光滑, 每5枚针叶 簇生为一小 束,多数小 束簇生在枝 顶和侧枝 上。中性,较耐 阴,不耐 寒,生长慢 针叶细短,蓝绿 色;盆景,盆栽, 假山园 长江中下游 地区 2 雪松松科。常绿乔木, 树冠尖塔 形,大枝平 展,小枝略 下垂。叶针 形,质硬, 灰绿色或银 灰色,在长 枝上散生, 短枝上簇 生。弱阳性,耐 寒性不强, 抗污染力 强 树冠圆锥形,姿态 优美;园景树,行 道树 华南地区 3 圆柏柏科常绿乔木, 幼树树冠尖 塔形,老树 宽卵球形。中性,耐 寒,稍耐 湿,耐修剪 幼年树冠狭圆锥 形;园景树,绿篱 东北南部, 华北至华南

4 铺地柏柏科高达75cm, 冠幅逾2m。 枝干贴近地 面伸展,小 枝密生。匍 匐枝悬垂倒 挂。阳性,耐寒丛生状,干支向四 周斜展;庭园点缀 长江流域, 华北 5 刺柏柏科树皮灰褐 色,纵裂, 呈长条薄片 脱落;树冠 塔形,大枝 斜展或直 伸,小枝下 垂,三棱形。中性,耐 寒,稍耐 湿,耐修剪 树冠圆锥形;列 植、丛植作风景林 长江流域、 华北 6 罗汉松罗汉 松科树冠广卵 形。叶条状 披针形,先 端尖,基部 楔形,两面 中肋隆起, 表面暗绿 色,背面灰 绿色,有时 被白粉,排 列紧密,螺 旋状互生。 半阴性,喜 温暖湿润 气候,不耐 寒 树形优美,观叶、 观瓜;孤植、对植、 丛植 长江以南各 地

7 红豆杉红豆 杉科 小枝秋天变 成黄绿色或 淡红褐色, 叶条形,雌 雄异株,种 子扁圆形。 喜暖湿气 候 种子红色长江以南各 地 8 金钱松松科树干通直, 树皮灰色或 灰褐色,裂 成鳞状块 片;具长枝 和距状短 枝。 阳性,喜温 暖多雨气 候及酸性 土 树冠圆锥形,秋叶 黄金;庭荫树、园 景树 长江流域 9 水杉杉科落叶乔 木,高达 35~41.5 米,胸径达 1.6~ 2.4 米;树皮灰 褐色或深灰 色,裂成条 片状脱落; 小枝对生或 近对生,下 垂。 阳性,喜温 暖,较耐 寒,耐盐碱 树冠狭圆锥形;列 植、丛植作风景林 长江流域、 华北南部

中国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从气候的角度论述我国植被分布规律 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山体众多,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中国的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本综述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论述我国植被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地形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地形结构特别复杂,具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湿润到极端干旱的不同气候带(区)。同时,我国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的地理配置使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与环境的显著特点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而由此导致的我国植被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又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还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很大的影响[1]。 从广东湛江北上至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从南到北,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是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会降低,平均纬度每增加1度,温度会下降0.5℃~0.6℃。由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就使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种类因无法适应低温而不能分布到纬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就在从南到北的方向,由于温度的不同,便形成了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在不同的气候带下就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但是从上海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却穿越了东部的森林区、中西部的草原区和西部的荒漠区。也就是说,从东部至西部你经历了中国的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干旱区3个气候类型。 1 中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1.1 中国植被经向地带性分布 我国东南部和东部濒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则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像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东到太平洋3500多千米,西离大西洋6900多千米,北距北冰洋3400多千米,南至印度洋约2500千米。再加上四周被高山包围;北有阿尔泰山、西有准噶尔界山、南有昆仑山、东有北山等,使上空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又很难到达新疆上空,因此形成了东西地区水分巨大的不同。导致水分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深入的过程中,降水越来越少,夏季温度越来越高,大陆性气候越来越强,从而使植被发生了变化。这种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的分布格式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1.2 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地带性植被是指能够最充分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植被。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侵入我国的寒流大致有三条主要路线;第一条是由西伯利亚西北部出发,向南由新疆或蒙古侵入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内地;贯穿中国大陆;第二条是由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过我国东北、内蒙古到达华北平原,遇到泰山阻挡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山东半岛北部入渤海,另一支在大陆南进时又受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阻碍,再次分为二股气流危害我国南方地区;第三条是由西伯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