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渔民的生活风俗

渔民的生活风俗

渔民的生活风俗
渔民的生活风俗

沿海渔民的生活风俗渔民的吃、穿、行无不表现出特定的海上渔家风俗习惯。渔民特定的生活习俗,就是一切都围绕“海洋”、“海岛”、“海味”,而且体现出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活特征。

一、渔岛海鲜食俗

自古以来,渔民的生活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一个“鱼”字。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现在有不少鱼和海鲜的吃法,就是由古传今。当时海边人家食鱼,最喜欢的还是用烩法,不仅制作更为精细,而且添以佐料。鱼乍鱼,其实就是现今的醉鱼。先将鱼肉切成薄片,在醉鱼的坛或甏内撒入盐、香料,浇以酒,然后,一层鱼片一层佐料,待鱼片层层叠满后密封坛口或甏口,置月余或二三月即可食之。制食鱼鲞,古今皆颇盛行。剖晒鱼鲞,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吴地记》载,吴王在海上作战时曾令兵士大量捕捉石首鱼充军食,吃剩剖晒后带回。“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并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鱼羹,是渔家海鲜饮食中一大风味食品。鱼、蟹之肉,皆可为主料做羹。有黄鱼羹、鲳鱼羹、鲈鱼羹和蟹肉羹等。正因为鱼羹是海岛渔家的家常菜肴,又比较容易显露烹饪者的技艺,因此从古至今,渔姑、渔嫂总是把做鱼羹和织渔一样,作为自己必须要掌握的手艺。渔家新媳妇在夫家,脱去新嫁衣,就要为公婆做一顿鱼羹。要是谁家的新娘子鱼羹做得好,很快就会传遍渔村,受到渔家乡亲的赞扬和尊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鱼羹成为岛民一道美味佳肴。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喜宴,都有一道精制的鱼羹。鱼粥、鱼饭,也是海鲜风味美食。制作鱼粥和鱼饭,一般选用新鲜带鱼。冬季带鱼汛,每逢头水带鱼上市或到冬至节时,东海一带渔岛上的渔户人家,总喜欢做满满一锅带鱼粥或带鱼饭,让家人尽情品尝。做鱼粥、鱼饭,通常是选用0.5 公斤至 1 公斤重的中条鲜带鱼,去头尾、内脏、洗净后,用利刃“批”下鱼肉,放进煮得八成熟的粥锅或饭锅,再加入些许葱花或青菜,这样,雪白的米粥,晶莹的鱼肉,还有葱香,异香醉人,令你食后永世难忘。“鱼打冻”和年年有余(鱼)。每逢年三十,渔岛上家家户户的食橱里,都有数碗或十数碗打成冻状的鲜鱼,这是渔家所特有的一种海鲜饮食风俗,叫“年年有鱼(余)”。在旧岁、新年相交替的除夕之夜,每户渔家都要红烧一锅鲜黄鱼、鲜鱼免鱼或鲜带鱼,盛满碗,一碗一碗存放于食橱中,由于春节前后海岛上气温较低,碗中鱼都会结冻,数天内不会变质,将上年留下的鱼,新年中一碗一碗慢慢地吃,寓有“年年有鱼(余)”之意,寄托了渔家人企盼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

二、渔民饮酒习俗

海上渔民一生以酒为伴,这是渔民生活风俗之共性。但苏沪闽渔民喜喝白酒;舟山列岛的渔民爱喝黄酒,渔民俗呼老酒。渔民喝老酒,有许多名堂,体现出独特的俗趣。喝祭海神酒。祭海神酒又分为开洋酒、谢洋酒。每逢春汛、夏汛、秋汛和冬汛的第一天出海之前,渔家总要聚集港湾滩头,举行祭海神仪式,以酒、鱼和三牲供奉。祭海神仪式结束后,渔民就在海滩上大碗大碗地饮酒,以壮开洋征海之行色,以求一汛之丰收,此为开洋酒。而谢洋酒,则是渔民为庆贺一个渔汛的丰收,也为感谢海神的护佑,在海滩举行祭海神仪式。此仪式后,渔民将船抬上岸搁置安全处,然后开怀畅饮,一时港湾海滩上酒碗高举,酒香四溢。喝庆贺“木龙”赴水酒。即在新的渔船造好,举行祭海神、祭船官菩萨仪式之后,渔民在自己新入海的渔船上,

喝的祈求吉祥、平安的喜庆酒。东海渔民有两处家,一处是海上以船为家,而且捕鱼人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劳作,从时间观念上讲是以船为家更多;再则没有渔船,就无以养家,因此,渔民更加爱船、敬船,将新船入海即“木龙赴水(谐音富庶)”仪式作自己的盛大节日,即使再贫困,此时也要置办水酒鱼肉,邀来乡亲父老和船上伙计,开怀畅饮一番,以求出海一帆风顺,返港鱼虾满舱。喝年节酒。先说喝过年酒。渔民身居海上孤岛浮洲,时时与大海相伴,出没风涛,他们把过年这个节日看得更重,因而也以饮酒相庆。一则因常年劳作海上,难得家人团聚、亲友相会,在漫长的使用木帆船的年代,春节前后半个月是不出海了,许多渔村,渔家就相互请吃“岁饭”,欢聚喝酒。有的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就开始互请,大多是从正月初三四开始互请,直到十月初十外出海捕鱼。吃“岁饭”之风,在渔岛自古即有之,至今还十分流行。有的渔老大喝酒兴起酣热之际,干脆脱了鞋袜,光脚踏泥地,不仅浑身酒热透过脚心通体散发,而且酒量不减,久喝不醉。往昔在渔岛,除了正月初一舞龙和调鱼灯这种大规模的喜庆活动,吃“岁饭”喝酒,就是渔民过年的最为热闹和开心的事。再说喝其它的节酒。渔家节日喝酒,有许多名堂,体现出独特的风俗。按渔岛习惯,正月初六就要开始做春汛生产的准备,如张渔户要打桁缉,扎窗;拖虾捕春鱼的,就要补修船。因此,无论是有船工具的渔民为自己备汛,还是受雇于船东的渔民上工,都有“初六开架”即开工之说。所以,无论是穷人家,还是有钱人家,都要在正月初五或提前一天,做“新年羹饭”,再次祭祖,同时也借此备些酒菜,让即将又要开始一年辛劳的丈夫或父兄再畅快地喝顿酒,这叫“新岁酒”。冬至节后,捕带鱼的渔船就要上南洋,渔民也要离家外出下半汛。因此,渔岛上,渔家主妇们,把做冬至羹饭作为一桩重要的大事,精心准备酒肴让将远征的亲人畅饮。既有冬至阴极阳生,初生之阳不很强壮而每人需“扶”,喝“扶阳酒”之意,也有为冬至后即将离乡赴南洋的亲人饯行,祝愿平安丰收而归之心。

三、渔家饮食中的殊风异俗

在东海各渔岛,在渔港、渔家,特别是在出海捕捞作业,或是正在航行途中的渔船,鱼鲜食俗乃至日常饮食习俗中,都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是东海渔岛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殊风异俗。这些殊风异俗,不仅世代相传,而且约束甚严,无论是岛上、船上渔家自身,还是外来之客,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被认为是大不尊,或是不吉利。

1.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鱼身。

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或是石斑鱼,虎头鱼等各种鱼类,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鱼内脏,而保留“全鱼”,鱼体中间划几刀,以使油、酱之类佐料渗人鱼肉入味。烹饪熟了之后,端上桌来也是全鱼。吃鱼时,一般是主人先以筷指鱼示请,请客人尝第一筷,然后宾主一道食用,甚为好客、热情。但这一面鱼体的鱼肉吃净后,却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不仅主人自己不会去翻鱼身,也不让客人去翻鱼身。总是由主人预早持筷,从上一面已用过的鱼体的鱼刺空逢里将筷子伸进去,再细心地拨拉出整块的针肉,请客人食用,以此示范,以后客人即会自动按主人的方法食用骨架下未用过的鱼肉,而不去翻鱼身。吃鱼时不仅筷子不能拨翻鱼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主人总是在作示范动的同时说:“顺着再吃!”身处东海外海的渔民,素以豪爽、好客闻名于世,而在吃鱼这件事上为何有如此严格而细致的规矩和习惯呢?归根结底,是为了避免一个“翻”字出口,或有“翻”的动作出现。这个反映在鱼身上的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是绝对不愿有船“翻”的事发生。再则,渔民视船为“木龙”,而龙又是鱼所变,所谓“龙鱼”、“鱼龙”之说,即是此意。由船不能翻,到“木龙”不能翻,到鱼不能

翻,皆因“鱼”和“龙”紧密相连,且又事关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一家生计所在,故而“吃鱼不能翻鱼身”也就成为一道俗定的规矩,被所有渔家人所认同和严格遵守。无论是在渔民家里,或是渔船上,这个习俗都不能违反。因此,若有老客带新客上渔岛,进渔家作客,总是首先把这个特殊的风俗习惯告知新客遵行无误。若客人主动遵守渔家这个习俗,渔家会对客人更加敬重、客气。光”、“吃完”、或“吃尽”。吃鱼不能说“吃在大陆城乡,不管是家庭或是饭店、餐馆,碗里、盆中的鱼吃完了,就说鱼吃完了,或是鱼吃净了。可在海岛渔村,无论是在渔船上,还是在渔民家里作客,甚而在饭店和渔家人一起聚餐,都不能说“鱼吃光了”、“鱼吃完了”之类的话。种种忌讳,也颇具渔岛特色。渔家饮食中还有其他羹匙不能背朝上搁置。在渔船上或渔家作客,你会看到,渔家人在吃羹或汤食中,所用羹匙,都是背朝下平放在桌上或碟中,而决不会将匙背朝上搁在羹汤碗沿,男女老幼皆遵循这个习俗。这是因为渔民及其家人最忌讳“翻”船之类现象。羹匙形状像船,渔家人从心理上不愿意看到羹匙倒置的现象,反映了渔家人祈求海上平安的心愿。筷子不能横搁碗上。和羹匙不能背朝上搁置一样,在渔船或渔民家里,筷子横搁碗沿上,也是一大忌讳。渔民海上捕捞航行,船触礁搁浅,是最忌讳的事之一。筷子横搁碗沿上,近似船搁礁状,因而就在渔村形成了筷子不能横搁碗、盆沿口上的习俗。渔船上或渔民家里打水的吊桶不能叫“打水桶”。在渔村,特别是在渔船上,渔民洗鱼、烧饭、做鱼羹,总要用打水的小木桶往淡水舱打水,或往大海里打水。但渔民却称呼这打水的小木桶为“吊亮桶”,而忌讳叫“打水桶”。渔岛方言,“水”与“输”谐音,渔民盼望出海生产年年有盈余,忌讳输,因而就产生叫打水桶为“吊亮桶”之习俗。

2.婚宴上特有饮食——芋艿

在渔家婚宴上,你还能看到一道唯渔岛特有的饮食风景线:宴席上,会端上一大碗带皮烤熟的整个芋艿。一席婚宴,只要少上一道烤芋艿菜,就算你大鱼大肉、全鸡全鸭,婚宴也不被认为是丰盛的。而一道婚宴上,上两道烤芋艿菜,吃喜酒的人就会夸奖东家客气,婚宴特别丰盛。就是在日常饮食中,渔家也将芋艿当作上等大菜。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客,总有一道红烧芋艿。“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渔民对奉化芋艿头更是珍视。

四、渔民服饰习俗

1.渔民衣着由来

舟山列岛,古时处吴越海上交界之处。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属;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章县地。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岛渔民服饰,势必要受吴越古风影响。吴越地处海滨,为谋生常年出没风涛,诚是“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同时,吴越之地除了冬季稍冷,春夏秋均较暖热,不仅于越先民,吴人也喜著紧身短衣,即为“短绻不结,短袂攘卷”。而且其衣襟一般都是朝左边开,即为“左衽”。这种左袄衫袖口窄小,且腰间系丝带或短裙。

2.渔民衣着款式

东海列岛渔村,自古以来,直到清朝、民国时期,乃至20 世纪50 年代前期,渔民冬季穿的多为粗布大襟衫,开左衽,为夹衣,初春、秋末为单衣;就连棉袄,也是左衽大襟式,棉背心,则是左袄大襟无袖;而夏季,大多为对襟无领无袖衫。襟上以布质钮攀。裤子则为裤腿肥大的龙裤。腰系布质“撩樵”,即为腰带。而渔妇服饰,除也是左衽大襟衫和“兑裤”外,一般均在腰际系一条长及盖膝或短至膝上的裙裾,俗呼“布褴”。这种服饰,十分明显地展示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先人服饰遗风。只是根据海洋生产的特点和

生活的需要,作了不少改造,但主要特征未变。东海渔民喜爱的十字裆龙裤,就是吴越古风在渔民服饰习俗上的集中体现与发展。清末民初,渔民中盛行用蓝色或青色斜纹花其布料,制作十字裆龙裤。这种龙裤,裤腰两边有七彩丝线绣上“八仙过海”图案,或是绣上观世音菩萨的莲台祥云,或是绣上青松白鹤,还有黄龙飞禽等图样;腰身前后裤子上,再分别绣上“顺风得利”与“四海平安”等祈求平安丰收的字样。明清两代及民国早期,渔船上服饰穿着,还有等级分别。如春秋汛渔船上不管是船老大、还是船员,都穿单裤,但到夏汛,老大穿长的薄质布料裤,而船员则穿短裤。这是因为老大一般只管操舵等,下、拔和起鱼货等活,都是船员承担,海水、鱼腥容易沾湿沾污衣裤,故而船员大都穿短裤。随着时代变迁,渔民服饰习俗上的这种现象也渐渐消失。变3.渔民衣着演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外层保护性服饰,旧时是用龙头细布或帆布,制成长布褴、袖套,然后用桐油抹几遍,有防水渗透作用,渔汛劳作时系戴。橡胶和塑制品面世后,逐步改用橡胶或塑制布褴、裤和袖套、手套,渔捞服饰条件大为改观。渔民出海,原本是不分春夏秋冬都打赤脚,只是在下雪结冰天,带双芦花蒲草鞋到船上,返航上岸时才穿上。六七十年代以后,也逐步改穿“半截靴”、“长统靴”,均为橡胶制。现时也有连裤带靴,船上再看不到打赤脚拔操作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渔民的生活不断改善,穿着起了很大变化。运动衫、T 恤衫、夹克衫、闲暇装等已很风行。

五、渔民交通习俗

1.渔民交通习俗

渔岛的交通习俗,可说是离不开一条船,围绕一个“海”字。渔岛交通便利在于海,交通阻隔也在海,取决于用于交通的船的大小与条件优劣等等。海上交通又免不了要与风涛搏斗,舟船对于海岛人的性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冶铸作用。渔岛交通习俗,不可避免地受到吴越古风的熏陶与影响。古吴越沿海地区,是中国舟船的发源地,早在史前时期已通舟楫用以交通,即有“越人便于舟”之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沿海造船与海运已很发达,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而吴民则素称“不可一日废舟楫”。舟山列岛地处吴越海上交界处,对内可达长江、钱塘江,对外可通四海大洋,周围岛屿之间又各自孤处,内外交通,唯有船楫行于海。《越绝书?记地传》之“东海”“外越”,应指东海岛上之越人。而舟山列岛地处东海外海,其岛上先民,乃是“东海外越”人无疑。东海小岛上之“外越”,应是所有越人中最善于驾驶海浪的弄潮儿,也是海上交通的强者。

2.渔民交通

渔岛先民交通,先是用独木舟,后随着造船业发展,船舶逐渐扩大,航海技术也不断改进,但总还是渔航合一,长期没有专门用于交通的客航船。渔民要进出海岛,要么用自己的渔船载送,要么搭乘他人之船。至明代以后,出现了渔行、冰鲜船,由于其往来于海岛与大陆之间,可为渔民对外交通提供便利,渔民便俗称“乘便船”。以后出现专门的客航渡轮,乘客轮外的所有船,统称“乘便船”。

3.渔民交通工具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渔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习俗不断转变。最明显的一变,是千百年来渔民交通一图省钱,二图方便,而不问舒适与否,对安全也并没考虑那么周到。如今有了重大变化。不管是渔民,或是其家眷,或是渔村中做生意的人,进出海岛,或是岛际往来,既要讲安全,又要讲快速,还要求舒适。总之,祖祖辈辈生栖在海岛上的渔民,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山中,孕育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为海洋文化、海洋渔文化增添了光彩。东开放的沿海城市

生活中的习俗4篇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籍仪式。能力目标: 1.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 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 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课时建议:10-12课时 1、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2、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春节、元宵节的体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节日,领会民族的传统文化,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传统节日活动,并能理解各个国家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第一课时辞旧岁迎新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走进节日大观园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节日越来越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大观园,再次感受节日里的浓浓的气氛。(课件出示课题) 二、走进春节 1、创设情境,引出春节(课件播放) 2、学习春节知识 (课件出示)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春节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后来影响到其他国家,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有过春节的习俗。 学生读读。 3、交流春节风俗 教师导语:春节年年过,那你们在过年时都做过哪些开心的事呀? (1)吃团圆饭。 是啊,在这一天,无论是远在国外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家过年,与亲人一起团聚在一起,吃一餐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即使是实在是无法回家过年的,他们也会打个电话,或者是发个短信之类的问候自己的亲人,道个平安。(2)拜年。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一年忙到头,平时有很多亲友难得有机会见面,春节走亲访友,互相百年,正是亲人间加深感情的最好时机,也是我们孝敬长辈的最好机会。 (3)张贴春联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贴春联是有讲究的,它都是从右边到左边的,学生读读教师张贴的一幅春联后欣赏一组春联。说说春联里都透露着什么? (4)贴“福”字也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它是怎么贴的呀?是呀,人们在贴“福”字倒着贴,也是为了图一个“福倒(到)了”的吉祥。 (5)放鞭炮 过年时放鞭炮等风俗习惯也是有来历的,放鞭炮,是为了什么呀?

慢生活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要慢下来(Slow),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意大利出现后,便风靡世界。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像心脏一样工作,有忙有闲,尊重科学;像蜜蜂一样生活,有劳有逸,懂得生活。心脏的设计之妙,耗能之少,优于任何一种高科技,它是节能的榜样,是慢生活的典范。再看看蜜蜂,更神奇了,2亿年的自然进化,同时代的恐龙早死了,它还活的很好,家族庞大,人丁兴旺,而且天天蓝天白云,清风送行,和百花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蜜蜂从不加班,在规律有序的生活中,以勤劳和智慧用普通的花粉和花蜜酿出高科技含量的蜂蜜和蜂王浆,创造出几十倍的科技附加量。反观蚂蚁,加班加点,早出晚归,风里雨里,却只是机械搬运,满头大汗却效率很低。 85岁高龄,精神矍铄、潇洒从容的金庸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华,而是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在北京798艺术区,有一家“熊猫慢递”店,专门提供信件投递服务。但是,它不讲究“快”,强调的是“慢”:投递的时间由寄信人自己决定,可以是1个月后、1年后,甚至10年后或者更晚。慢递小店开张后,已经有两万多封信被郑重地托付在这里,等待着投递它们的那个特定日期的到来。 当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约翰·列侬曾 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中国人却开始为了账单、房子而忙碌。发展节奏过快,诸多负面问题也初露端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化发展太快,城市的房价产生了巨大泡沫;社会进入“汽车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拥堵不堪,空气质量受到威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 圣者有言:欲速则不达。所有的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为我们要慢下来的充足理由。 是时候停下脚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艺术、旅行、读书等精神上的补给。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实现慢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人大都喜欢陶渊明这个人,尽管他没当过大官,更没什么钱,除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和几篇零星散文外,在文学历史上也不曾留下什么了不得的著作。但他的田园诗中所描绘的内容至今仍为人们所向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里,因为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变得从容淡然,竟然连时间都忘记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提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道:“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知识要点

二单元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知识要点 一、填空题 1.不同地区的( 气候、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而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农作物生长又深受( 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地区饮食各具特点。 2.江浙等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稻谷),饮食多以(米饭)为主食。丘陵盛产(茶叶),(饮茶)也成为江浙地区的日常习俗。 3.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以放牧(绵羊)、(牦牛)为主,(青稞)和(牛羊肉)是当地居民的主食,(酥油茶)在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 4. 陕西、山西等地的农作物以种植(麦子)为主,形成了当地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俗。那里有众多睇番特色的面食,如岐山的(臊子面)、凤翔的(擀面皮)等。 5. 四川、贵州等地气候(潮湿),自古有(食辣)的习俗,在川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6. 东北地区由于地处(寒温带)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居民以(面粉)、(杂粮)和(大米)为主食。由于(蔬菜)种植困难,当地居民还有吃(冻梨)、(冻豆腐)、(冻饺子)等习惯。 7.春节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按古代计时法,夜里十一点至次日一点为(子时),是(旧年)与(新年)相交的时刻。交子的交加食字旁谐音成了“饺”字。 8、民风民俗之所以能一代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是:它适应了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9.湖南、四川等地由于多山,民居一般(依山凿岩立柱架建),,俗称“吊脚楼”。这种建筑的特点是少(占土地),又(干燥通风)。 10.江南民居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显得格外重要,民居多用(木架)承重,屋脊(高),(防热通风)效果好。 11.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建起的一种(房屋)。由于,蒙古族人民经常要(转场放牧),因此,蒙古包的材料都是做成(装配式)式的构建,可以随意(拆装卸),便于游牧的蒙古人们(迁移)。 12、窑洞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等地,是在(黄土)沟上挖掘(水平洞穴)而成。门窗(较小),以避(风沙),内多设(土炕)取暖。 13、福建西部的客家(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考虑而采取得一种(自主)式的居住形式。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特点使(单体)建筑,(中轴)对称,以(厅堂)为中心,(通廊)贯穿,适合(族居),易(守)难(攻)。14、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形式,很有名。自(元)代就有了这种建筑。特点是(四面围合),暗含(井)字格局。 15、人们总处在种种民风民俗(规范)之中,衣食住行等诸方面,都会受到当地习俗文化的(制约)。 16、孔庙的祭祀,通常为每年(两)次。分别在(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 17、民风民俗对群体的每一个人释放出的是一种特有的(向心)和(凝聚力),这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那种(统一)群体行为与思想的潜移默化、(约定俗成)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关于慢生活的演讲稿

关于慢生活的演讲稿 首先呢,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阻碍成功,现在最可怕的拦路虎是什么呢?” 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掌握自己的人生。 拖延症之所以在最近成为时髦词儿,跟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试想上溯到我们八辈儿祖宗那儿,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很可能如下安排:天亮起床,早饭,种地,午饭,种地,晚饭,愣神儿,天一黑就睡觉了。这种农业社会的主流生活模式简朴自然。人们不必为水电煤气手机上网之缴费发愁,不必为电脑杀毒重装特意找人上门服务,几个月洗次澡,更完全没有洗车瑜伽接送孩子上下学这类琐事儿。这正是如今提倡的所谓“慢生活”,想必大多数时候,拖延都不是一个问题。只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化分工与竞争加剧,随性自然倒成了一种病症。乃至于“慵懒”成了一个奢侈的名词儿。 于是科学工作者开始关注“拖延症”的起因,并发现拖延与注意力涣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这一点并不新鲜,因为拖延与注意力涣散自古有之,下面看看拖延或者注意力障碍是怎么影响达芬奇的。 李奥纳多·达·芬奇是最多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伟人。这位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一生写了大量笔记。据估算,传世的6000多页手稿只是全部的三分之一。在这些笔记里面,达芬奇成为西方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第一个绘制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的人,绘画创

作方案更是不计其数。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也是由于这种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具体的目标上。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画了三年,并且都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Dimmi,dimmisemaifufattocosaalcuna."(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就是遇事明明已经计划好、考虑过、甚至已经做出决定了,却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采取行动。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而陷入失败的境地。 自然的,我们都不想失败。所以有的人喜欢写计划,在周密、工整的计划中获得部分满足。然若不能变为行动,便只能是一张纸,仅此而已。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很简单,四个字,立即行动!形成这样的好习惯,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习惯是一直拖延,直到时代超越了他们,结果就被甩到后面去。 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今天情绪不好,这件事就等以后再说吧。”或者是说今天状态不好,条件不好,这样那样不好,

北朝民歌中的生活风俗

北朝民歌中的生活风俗 [内容摘要]北朝民歌中不乏生活风俗的信息,它的内容是精彩的。在本文中,着重对北朝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服饰、饮食和爱情婚姻风俗进行了研读,从而使我们了解到北地人民的衣着主要有裲裆、袴褶、袍、裳等,并且他们以肉和乳酪为主要食物,除此以外,还有少数民族开放的婚俗及其成因。北朝民歌是中古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民族历史的储存处,它是开放的,有巨大的容涵性。 [关键词]北朝民歌;生活风俗;服饰;饮食;婚俗 一、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所歌唱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北人直接用汉语创作的,有的则是经过了南方乐工的加工润色,它总体上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最初是可以和乐歌唱的。《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横吹曲辞五”之“梁鼓角横吹曲”,计有《企喻歌辞》四首、《琅琊王歌辞》八首、《钜鹿公主歌辞》三首、《紫骝马歌辞》六首、《紫骝马歌》一首、《黄淡思歌辞》四首、《地驱乐歌辞》四首、《地驱乐歌》一首、《雀劳利歌辞》一首、《慕容垂歌词》三首、《陇头流水歌辞》三首、《隔谷歌》二首、《淳于王歌》二首、《东平刘生歌》一首、《捉搦歌》四首、《折杨柳歌辞》五首、《折杨柳枝歌》四首、《幽州马客吟歌辞》五首、《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一首、《陇头歌辞》三首、《高阳乐人歌》二首,加上《木兰诗》一首,共计67 首;另有《乐府诗集》卷第七十八“杂曲歌辞十八”之《阿那瓌》、卷第八十五“杂歌谣辞三”之《陇上歌》、卷第八十六“杂歌谣辞四”之《咸阳王歌》、《敕勒歌》以及《魏书》列传第四十一《李孝伯、李冲传附李安世传》所载的《李波小妹歌》,总计72 首。 二、北朝民歌中展现的生活风俗 风俗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长期形成较为固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历史的沿袭和发展过程,是由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步积累发展而约定俗成的。风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时无刻地呈现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特有的生存状况。包括于其中的生活风俗,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十分重要的普遍性风俗,如职业、服饰、饮食、语言、医药、居住、器具、建筑等等。北朝民歌, 正是中古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民族历史的一个储存处。北朝民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民族性, 它不但是当时鲜卑族、羌族、羯、敕勒等民族的诗歌, 而且也以当时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生活作为反映的中心。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广泛涉及了北朝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环节, 展现了北朝大动乱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各民族的生活场面。它不但是我们了解北方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文学作品, 也是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的材料。本文试图从服饰、饮食和爱情婚姻等方面研究各民族的这笔文化遗产, 以进一步挖掘它的社会习俗意义。 服饰与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读,我们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从而管窥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模式。 (一)服饰 据《唐书·乐志》记载,北朝民歌多出自鲜卑、吐谷浑和部落稽等少数民族,他们长期活动的地域,主要是在辽阔的蒙古高原,史书常称之为大漠或瀚海的大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引导语: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谈谈新年风俗作文500字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的扫尘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腊月二十四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正月初一,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新年风俗作文500字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_1500字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_1500字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

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

希腊基本生活习俗

希腊,一个邂逅爱情又浪漫的国家。希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西方文明摇篮”之称。紧邻海边,空气湿润,环境清新。自然的也成为中国女性选择国际婚姻的理想之地。 走进希腊首都雅典,仿佛时光尚停留在当年的亚历山大时代,雅典卫城、苏尼翁海神庙遗址、古城普拉卡、哈德良拱门……岁月流逝、风雪侵蚀、灾害毁损,丝毫未暗淡其恢弘的气势,留给后来者的仍是深深的震撼,郁金香国际婚恋网觉得国际婚姻在那里既浪漫又美妙。 然而,希腊又是年轻的。街头车流如水,行人西装革履,处处流露出现代的气息,而所有生活和工作在希腊的华人华侨,或者国际婚姻而移民过去的华人,更为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果你通过国际婚姻移民希腊,生活在希腊,下面这些又是必须要注意的细节: 1.与希腊人交往,如果请客人喝东西(一般为咖啡或希腊烈酒),不要贸然拒绝,否则会被对方视为羞辱; 2.希腊多数人信奉希腊正教。女士进入教堂,一定要身穿长裙(胳膊不能外露),不可走到圣坛后面。 3.古希腊由于是四大文明古国制衣,所以现今希腊人和具有同样有着历史的中国深有好感。因此,中国人与他们交谈,会有很多话题。不过,话题虽然很多,但仍要避谈一些内容,例如希腊的国内政治以及希腊语塞浦路斯的关系。 4.希腊人不使用招手或者摆手的动作,因为招手或摆手对他们来讲,是鄙弃人的行为,有让人“下地狱”的意思。他们表示告别,通常将手背向对方招手。 5.在希腊拍照,绝对不能旁若无人地立着三角架。因为希腊政府有规定,立三角架必须经过官方同意。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希腊当局认为用三角架拍摄的人,必定是职业摄影家。他们顾虑职业摄影师立三角架“隆重”地拍摄,很有可能将图片用于商业目的。 6.希腊人忌打喷嚏,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若清晨起床时听到喷嚏声,有的还要立即上床睡卧,以此来躲避晦气。 7.希腊民间崇拜蛇,并喻其为神,还把盐视为圣物。在祭神的时候,忌缺少盐。 8.希腊人忌讳“13”、“星期五”;忌讳猫,认为猫会把人引至阴间;忌讳黑色,认为其象征死亡。 9.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猪肉和使用猪制品。

《慢生活》心得体会

《慢生活》心得体会 毕淑敏说:“当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我们平日感觉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感觉枷锁的时间甚多。打开枷锁享受自由的滋味,有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他们无所不在夸大了枷锁的力量,忽略了自己的主动。其实只有自己才能化解生命故事中那么多的伤痛和矛盾,让自己日趋圆满。因此,不妨出去走走,给自己自由,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 即使只是慢慢吃饭,也像慢慢行船一样,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感受更多的美好滋味。因为只有你,才能清醒地知道,此刻在干什么,才能品味出这时刻独有的滋味。把一颗枣囫囵吞下去,你第一口碰到的就是核儿。如果你慢慢地品尝,会有温润甘甜的清香长留齿间。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落下。稻谷成熟,都慢的很啊。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比如火山爆发,比如飓风骤雨,比如山崩地裂加上海啸,身体也是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慢的,要很久很久。 学会慢下来,享受自由的生活。人往往很多时候非常浮躁和急躁,希望一件事情马上就能成功,希望自己马上就有钱,马上获得一份爱情。事实上,很多东西的获得,都

需要慢慢来积蓄,积累。天下雨也要积蓄一定的水蒸气,加上适宜的温度。 慢生活是一种心态,为自己的心灵放松的心态。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心缩得很紧,甚至很容易冲动,浮躁。往往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控制住自己。 学会冷静是一种智慧。做事情冲动的人,往往做事情不全面,容易一意孤行。思考一件事,做一件事,要学会跳出来思考,冷静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和结果。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慢生活,并不是要你做事慢慢悠悠,不遵守时间观念,而是要学会给自己安排生活忙碌并不是圣湖偶的全部。腾出时间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出去走走,你会有另外一番收获。 慢生活,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慢慢积蓄能量,等到适当的时机才释放出来。慢,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需要用心去实现。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 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 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 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 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 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 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 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 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 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 “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 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 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 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 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 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 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 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 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 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 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 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 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有灯 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 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 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 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民风民俗作文4篇

民风民俗作文 4 篇 导语:民风,汉语词汇,指民间的风尚,风气,一般指好的方面。下面是小 编为你分享的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篇一:民风民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 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 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 在当地被称为“着物”, 因和服的图案 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 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 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 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 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 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 和韩国人起坐习 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 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 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 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无不展示着各个 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二:民风民俗作文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 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 效。 那么, 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 “三国 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 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 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 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 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 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 让我回味, 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 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

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习俗

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习 俗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在中国: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寿诞礼,祭祀礼,征战礼……处处都都是礼文化,这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俗话说“若要好,大敬小”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首先就是行走之礼——在古代,最常见的就是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的原则就是“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这句话意思就是走路靠边,不走路中间;站立靠边,不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了解这些礼仪在行走过程中同样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是见面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

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特别是商务上握手礼更是常见。 再次是入坐之礼——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再来说说饮食之礼——在先秦时候就有“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

申论范文:慢生活 且行且慢

申论范文:慢生活且行且慢 贵阳白云区乡镇事业单位笔试辅导:https://www.sodocs.net/doc/881158596.html,/general/178/17773/“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限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及批改: 慢生活且行且慢 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偶有看到,马路上穿梭的是上班族急匆匆的背影,电视上播放着大同小异的节目,只见得生活是愈演愈快,愈过愈薄。在这样的“加急时代”,不妨放缓奔波的脚步,过上一种积极健康的慢生活。(积极、健康点题比较好) 慢生活,并不代表懒惰,它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自然,是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和谐意境,也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生活方式。(这一段抄得比较准确,前两段恰当的引用奠定了文章没有偏题的基础)古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虽然土,但是和文章核心观点“积极”对接得恰到好处)然而电视选秀的跟风热一波跟着一波,文化汲取更多演变成快速阅读,若是跟不上潮流,说不定还会被界定为落伍。慢一点没有关系,他并不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冲突,飞人刘翔,不论是在平时训练还是在比赛的赛道上都要以快制胜,但生活中的他,却喜欢慢慢吃饭,慢慢生活,享受慢生活的意义。(刘翔的例子来自材料,建议写一点有深度的,比如马克思,资本论写了二十年,流传千古;比如曹雪芹,一辈子写一本书……,比起那些快餐文化,这些经典的价值……) 慢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你职场失意时的避风港,是你解放自己束缚的束带。它反对过度繁忙的时代,而向我们发出了心灵健康的劝告。如今,大家都在拼命的追逐物质和金钱,没有停歇的时候,而灵魂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跟不上身体的步伐。我们要学习的,不是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12、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能力与方法:学习并传承民风民俗。 3.知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来历与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了解传统习俗蕴含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体会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1课时 一、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传统习俗的资料。 2.准备视频:过年的热闹场面、赛龙舟的场面。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春节的热闹场面)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习俗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年的热闹场面,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对民族风俗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二)走近春节,感受年味 1.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过节前后忙忙碌碌。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压岁钱、年夜饭、包饺子、守岁、舞狮舞龙) 2.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春节习俗背后都有流传已久的传说和美好的寓意,你知道哪些?(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3.分享交流。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讲述春节的来历、过年的故事。 压岁钱:说说压岁钱习俗的小故事。 包饺子:说说饺子的寓意。 4.我们刚才交流的是汉族的春节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少数民族是怎么过他们的“春节”的? 5.春节的这些习俗,让我们的年味儿十足。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人人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感受着团圆的喜悦。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最熟悉的春节,用典型生动的事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过春节的一系列活动,领略春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传统习俗,研究交流 1.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慢生活的唯美句子

都市生活,匆忙而压迫,我们总是匆匆赶路,却忘了为什么赶路,蓦然回首,不知灵魂已经落在了半道,想起了慢生活,是否有一种缓慢和宁静,让我们歇歇脚,让灵魂跟得上。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慢生活的唯美句子,供大家参考选择。 慢生活的唯美句子 1、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林徽因 2、慢生活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每一杯茶的滋味,享受每一次的相聚。专注于每一个当下,以平静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慢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3、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4、奔跑的时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时候也不代表你慢,不要让脚步跟不上灵魂 5、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6、从前,人们若是想念一个人,就会走上三十里路,只为牵一牵那人的手 7、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8、所谓梦典,就是如梦一般的经典,需要仔细品味每一丝细腻、纯净与柔滑。停下来,仔细感受。 9、所谓纯护,就是放弃复杂,舍弃化工味,回归自然的纯净,清纯的守护,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需要一次纯护的涤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慢生活的唯美句子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快乐。人生在世,也不过百年,不快快乐乐地过,却忧愁悲伤地活,这有什么意思呢当你钱包掉了,不要悲伤,你只要想到,如果捡到你的钱包的人把它送回了,那你又多一个朋友了;当你病倒时,不要为躺在床上而厌烦,因为你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关爱;当别人借了你钱却不还时,不要气恼,因为你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总之,当你遇到麻烦时,只要想着好的一面,那么你的生活就快乐了。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

第二单元 中华民风民俗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单元总体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民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建议: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