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自考传播学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传播学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传播学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传播学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自考传播学概论

第1章—第4章

一、填空,选择和名词解释

1.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4.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7.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不尽相同。

8.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比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9.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10.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11.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

12.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地调查法)进行的受众的调查。

13.伯洛提出略称为S—M—C—R(即来源—讯息—渠道—受者)后传播过程。14.传播学模式的类型有: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字模式其中最长用的是图像模式。15.控制研究是研究传播学的第一个W。

16.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名词解释

17.反馈:原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8.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民用工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9.社会控制论是传播学模式研究中的第三次飞跃,是由社会系统模式完成的。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被称作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份“清单”。22.传播为研究的基本观点:①历史的观点②机率的观点③系统的观点。

23.调查问卷所要依循的原则是:先易反难。

24.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送方式是访员面访。

25.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了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地研究方法。2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比较模式。

27.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它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控制”。

二、简答以及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

答: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学院”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到课。③但是导

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立下功勋。

2.施拉姆的贡献

答:①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曾从事新闻实践及新闻教育工作,自30年代起开始研究传播学,并发费了几乎毕生的心血。②他的历史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学科出发,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整理使之完整化,系统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③先后在伊利落?斯坦福等大学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编辑,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施拉姆并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了传播学的新鲜信息,刺激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3.传播学的诞生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认识能力有了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为之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在此背景下,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科学的认识,终于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高度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和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终于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高度重视。

4.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

答: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在传播领域也不例外。①媒介情景:这里所指的传播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并发展为复合型传播媒介。a.从美国的历史角度看,美国在传播学上是后起之秀。但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的巨大成功。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

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并拥有美联化、合众社等一批全球闻名的媒介。

b.从政治角度上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美国总统杰弗逊甚至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政治家不得不依赖媒介引导舆论,争取民心,战争时,媒介对民众的发动,对士气的鼓舞,使媒介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c.经济上,美国的广告业绝大多数业务由媒介承担,成为资本主义大厦的支柱之一。

d.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得到充分的显露。②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在二战的影响下流之美国,培育了大批新国思想、新学科之硕果,这些成果与传播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传播学,被人们称为多科性边缘学科。

5.内容分析的长处与局取

答:长处:①在调查和试验中,由于被查者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是人为设置的,而内容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已经记录在案的讯息,所以能真实地表现信息的特征。②内容分析的研究内容来源于报刊、书籍、录音、录像,大多可以从相关的图书馆、资料室得到,因而所需的费用低。局限:无法单纯以内容分析为根据来作为某一内容对受众影响程度的结论。他一般只能得出内容讯息,较为表层的、直接的效果方面的结论,如能否吸引受众,是否使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至于较为深层的、间接的效果研究结论,只有在与其他传播学研究方法相配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5章—第8章

1.传播功能研究缘起于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学派。

2.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

3.环境监测功能施拉姆曾把它比喻为“雷达功能”。

4.环境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发出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等各种警告。

5.对社会解释和评论属于社会协调联系功能。

6.娱乐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

7.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探讨中的一个主要领域。

8.最早提出把关这一概念的是库尔特?卢因。

9.把关:传播学奠基人卢因在有关群体传播的研究中提出,指在信息的流通与循环网络中,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抑制与疏导的环节,通俗地讲,是传播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

10.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形象化词概括为潜网。

11.《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问世,由美国人赛伯特、彼德森、施拉姆合著,是研究西方传媒体制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所说的“报刊”实际上是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包括“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自由论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观。

13.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研究取向相反,前者主要关注的是传播链上的受众一方,向者研究焦点则在于传播者一方。

14.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着重考察,“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分析各种权力集团对媒介的操纵,利用与控制。

15.媒介控制的形态: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

16.吹风,试探性气球,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属于政治控制。

17.某些“小道德”不而走,造成误传或混乱的信息是信息的扩散性。

18.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在《传播的数学原理》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一般传播系统模式。19.较早对信息种类作出概括的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20.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21.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媒介包括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和用于社会公从进行公开传播的工具。

22.西方传播学界常把谷登堡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1456的称为大从传播开始的年代。23.马可尼于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信号传递。

24.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民论占,根据他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25.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二.简答及论述

1.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答: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巴斯认为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虽然很多,每个参与传播的人都可以看做把关人,但最关键的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因此,他专门研究了传媒的把关活动,指出这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步骤或两个阶段,也就是“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现实事件进行取舍和提供新闻稿件。第二阶段是新闻加工,把关人主要是编辑。传媒输出的所有的

信息,都得经过这道重要关,因而这一阶段的把关活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2.大众传播四种控制理论与控制体系

答:①集权主义理论。思想诣是: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控制和垄断,体现了君主独裁式。②自由主义理论。基本主张有:a.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

b.之所以允许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辨别真理。

c.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③社会责任理论。可以说是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和完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自由,不受约束,而社会责任理论则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社会责任论认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的社会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注:对新闻事业的积极意义应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作答。)

3.简述传播的四种基本控制形态

答:一、政治控制集中欲体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政治控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登记检查等手段对传播媒介进行控制。二、经济控制是最根本的控制形态,关键在于媒介的所有权上,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化为垄断与广告两个方面。三、受众控制,受众总会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传播者,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四、自我控制是传播者对自身主动施加的约束,也称自律。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介组织以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

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如何控制信息流量

答:一方面要考虑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因素是什么。首先最根本的是整个社会对各类信息的普遍要求,以及各阶层、各行业不分年龄、性别对信息的多种需求。其次,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道德意识倾向也有影响。第三,传播环境对信息流量也有影响。第四,信息流量和个人因素也有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社会系统的反馈机制去调节和控制信息流量。具体的说,当信息超量时,要实行负反馈,相反,低量时要实行正反馈。

5.四大传媒在竞争中采取什么对策?

答:(1)报刊。报刊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易于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2)无线电广播。广播的竞争对策是一方面在节目安排上场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电视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向专栏化节目发展;另一方面收听工具已走向小型化、轻便化、更利于受众随时携带、收听。(3)电视。电视与原有媒介的竞争中主要以集声像之美取胜,以丰富多彩,图声并茂的娱乐节目受到观众青睐。(4)网络。信息容量大,不受时间影响,有着高速传递信息的惊人能力,信息形式多样。网络还具有自己的特征:①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②自由互动性强,通过网络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反馈环节较强。③传播活动多种多样等。

6.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一、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媒介即讯息”又是他的媒介理论的中心观点,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如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耳朵的延伸。英尼斯则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三、“冷媒介”和“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像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到人体某一感觉器官,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第9章-第13章

一、填空、选择及名释

1.受众: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是传播过程的要素之一,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对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听众的总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不仅是大众传播信息到达的目的地。而且也是媒介信息的积极主动的“觅信者”受众还是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

2.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

3.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

4.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

5.实验对象较易回忆起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印证了可获得性(易得性论的解释)。

6.传播效果研究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为第一个时期,40年代至60年代为第二个时期,70年代至现在分为第三个时期。

7.“魔弹论”观点的出现与当时西方流行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有密切的关系。

8.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9.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及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

10.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

11.《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可以说是“传播流程”研究的三部曲。

12.J?T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和《个人影响》的传播进行总结,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

13.对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的是霍夫兰。

14.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1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16.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中提出“拟态环境”这一观点。

17.“沉默的螺旋”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论文。

18.“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里所反映的“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识阶段,而且包括了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

19.“培养分析”最初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分析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20.J?S?艾蒂玛和F?G?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假说。

21.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是葛兰西。

22.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代替“大众文化”。

23.《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比作人体内的DNA的“比特”。

24.美国在《1996电信法》中针对电视,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和电脑网络通信内容制定了具体规定,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

25.随着大众传播机构对电脑网络的积极运用,受众成员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信息进行筛选,组织的“把头人”。

二、问答及论述

1.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

答:①广泛性。大众传播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传播活动,并非专门为某些人服务的活动。②混杂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复杂的、异质的,由特点各异的受众组成。③分散性。大众传播是通过媒介工具进行信息传递活动,受众与传播者没有直接的接触,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隔开的。④隐匿性。大众传播机构对受众成员既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其进行的传播是隐匿的。

2.受众的选择性因素

答:(1)选择性接触(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3.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答:(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4.《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包括哪些?

答:(1)政治既有倾向性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

(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况

5.简述“使用与满足”的概念

答:大众传播是效果问题,可以从两种视角进行考察。一种是从传播的角度去考察传播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者给予了受众什么样的影响;另一种是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传者的媒介接触动机或者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动上的效果。后一种视角构成了“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基本内容,“使用与满足研究”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以后受到人们的肯定,再次复兴起来。

6.“沉默的螺旋”理论包括哪些要点?

答:(1)舆论的形成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识。(3)这种环境认识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7.用“知识沟”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弱势群体

答:松伯格为“知识沟”假说绘制模式图的中心意思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长,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造成“知识沟”原因还有以下几点:①传播技能的差异。②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③社交范围的差异。④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⑤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对中国的弱势群体的分析则要同学们结合以上知识,与社会实际,再自己作答。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_浙江省7月自考试卷_1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_浙江省2003年7月自 考试卷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3月14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4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是_______、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发展性。 2. 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包括语言传播革命、书写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_______和互动传播革命。 3. 信息侵略一旦突破了_______的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4.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的横向方法指的是控制论方法、_______、系统论方法“三论”方法。 5. 区别和认识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可以运用_______、参与程度、传播速度、保存时间、媒介威望、传播过程等六种尺度和标准进行分析。 6. 广播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被人们称为_______媒介。 7. 求新求快、求实重尊、求知得趣、求富重乐、求近重软、求曲重奇、求深重活、求真重美是受众_______的八种表现。 8. 中国大陆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值得重视的研究倾向是重复性、依赖性、_______、实用性。 9. 运用赞扬法要注意四点:真心诚意、明确具体、符合实际、

_______。 10. _______、符号、信息是传播媒介的三个构成要素。 11. 媒介信息的主要特征为新闻性、_______、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2.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有补充作用、_______、强调作用、否定作用、重复作用、调节作用。 13. 对于传播者和决策者,在传播谋略策划中,最困难的不是做决策、想主意,而是充分地占有、正确地把握_______。 14. 因为新闻报道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现实中完全没有成见、像白纸一般的_______报道是不存在的。 15. 意见领袖的形成因素包括价值、信源、知识面、_______、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符号用来代表什么,叫做( )。 A. 符号的形式 B. 符号具 C. 能指 D. 所指 2. 亚历山大·戈德所说的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属于传播的定义的( )。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自考《传播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一、传播学基础知识 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 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卢因的代表作是《解放社会矛盾》,并最早提出了“把关”的概念,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是《人民的选择》,并在此书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创立了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验调查法,他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 霍夫兰的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他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曾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并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对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考证。(卢因和霍夫兰一样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到传播学领域) 施拉姆的代表作是《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男人、女人、讯息与媒介——

自考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B. 议程设置论 C. “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 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 B. 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 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B.编码C. 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信息 C.冷、热媒之分D.全球一家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D.可获得性(易锝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 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 20世纪初到30年代 C.20世纪初到40年代D. 20世纪初到50年代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 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 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从单项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项性B.双项直线性C.单项循环性D. 双项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受控B.操控C.施控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B. 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A)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A)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D)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B) A.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A) A.编码—解释者—译码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B) A.证真B.自变量 C.证伪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A) A.信源的特征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C)A.托尔曼B.拉斯韦尔 C.皮亚杰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A)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C) A.巴斯B.怀特 C.卢因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 A.社会责任理论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集权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D) A.语言是生成的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B)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真题

2019年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真题(4)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上世纪70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 A、麦克卢汉 B、霍夫兰 C、布雷多克 D、梅罗维茨 3、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福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受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 A、信源 B、传播单位 C、信宿 D、反馈机制 5、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6、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 A、控制组 B、实验观测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7、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怀特 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9、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 A、记者 B、广播电视 C、编辑 D、传播媒介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ll、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抽绎的 C、语言是有限的 D、语言是归纳的 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

4月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64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上世纪 70 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 受信、 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 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l 、 A 、 施拉姆 B 、卢因 C 、 拉斯韦尔 D 霍夫兰 A 、 麦克卢汉 B 、 霍夫兰 C 、 布雷多克 D 、 梅罗维茨 3、 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A 、 拉斯韦尔模式 B 、 德福勒模式 C 、 布雷多克模式 D 、 申农—韦弗模式 A 、 信源 B 、传播单位 C 、 信宿 D 反馈机制 5、 A 、 客观、系统、定量 B 、全面、准确、完整 C 、 客观、系统、定性 D 全面、准确、规范 6、 A 、 控制组 B 、 实验观测 C 、 实验组 D 、 实验条件 7、 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丹尼尔 B 、 赖特 C 、 麦奎尔 D 、 怀特 8、 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2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ll 、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 、 工具说” B 、“游戏说” C 、 社交说” D “麻醉说” 9、 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 、 记者 B 、广播电视 C 、 编辑 D 传播媒介 A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 、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 、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 、 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A 、身体语言 B 、 类语言 C 、自然语言 D 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生成语言 A 、语言是静态的 B 、语言是抽绎的 C 、语言是有限的 D 语言是归纳的 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A 、兹活里金 B 、费森顿 C 、尼普科夫 D 波波夫 14、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 文字印刷传播时期又称( A 、部落前文化时期 B 、部落文化时期 C 、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 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5、有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选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该 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A 、个人差异论 B 、社会分类论 C 、社会关系论 D 选择性因素理论 16、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最后一关是受众的 A 、选择性注意 B 、选择性暴露 C 、选择性记忆 D 选择性理解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有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答案】C 【解析】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答案】A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法兰克福学派广泛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传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答案】C 【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 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答案】B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1

简答题 1.简述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施拉姆被称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是历史功绩,不是从某个相关的学科出发,为传播学做出某个方面的贡献,而是集大成将他人的成果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门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具体说,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间就中心建立了四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的许多人称为当代传播学界的佼佼者。他还出版编辑了近30部著述,约500W字,其中《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的过程和效果》至今仍是初学者的必读文献。他的代表作有《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的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2.简述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各自的特点和不足 传统学派又叫经验学派、实证学派,是起源于美国,并历来由美国学者执牛耳的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法,重视从实验出发的微观研究,强调一切杰伦都要来源于精确的实验。缺点在于,一是过于偏重微观研究,而是过分依赖定量方法,三是维护现行体制,缺乏批判的眼光。批判学派是在60年代接起的以欧洲学者为主的研究派别。它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于批判,换句话说,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媒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它的缺点是滑向了另一端:过分轻视微观、中观研究和定量、实证方法。 3.简述“沉闷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或“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简述传播学间就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现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三:科学性、操作性、综合化与定量化。其表现分述如下 (1)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2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3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4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2)操作性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 1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 2解释,即对研究对象和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做出的解释 3预测与控制 (3)综合化于定量化。综合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5.梅罗维茨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4月传播学概论自考试题

2010年4月传播学概论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4月自考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上世纪70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A、麦克卢汉 B、霍夫兰 C、布雷多克 D、梅罗维茨 3、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福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受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A、信源 B、传播单位 C、信宿 D、反馈机制 5、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6、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A、控制组 B、实验观测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7、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怀特 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9、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 B、广播电视 C、编辑 D、传播媒介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 (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 (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 (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

全国2020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无关的信息干扰,可看作是() A.信息匮乏 B.信息反馈 C.信息低量 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认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传播媒介所担负的职能是() A.思想控制 B.社会控制 C.外部控制 D.内部控制 3.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效果也称() A.示范效果 B.心理归因效果 C.视野制约效果 D.累积效果

4.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A.不固定的把关人 B.重要把关人 C.次要把关人 D.主要把关人 5.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 A.他律 B.内律 C.自律 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指定法 B.日历法 C.系统抽样法 D.等距抽样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费用相对来说最低的是() A.问卷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控制实验法 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9.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缺乏批判精神 C.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学术观点过时 10.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 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

11.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社会传播 12.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13.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 A.授予地位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传递信息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14.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A.网络传播 B.跨文化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