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的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教学设计

安亭中学彭朴

一、内容分析

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问题,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问题不仅与三角自身的所有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前面复习过的函数、不等式、联系密切,综合性强,解法灵活,能力要求高,在复习完三角公式后,把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作为专题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求最值和值域的方法,综合能力得到增强。

二、教学目标制定

1.会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和单调性求简单三角函数的最值和值域;

2.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变形、换元等方法转化为代数函数求其给定区间内的值域和最值。

3.通过对最值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提高运算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三角最值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求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为了突出和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课前布置了学生整理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方法,设计了一些知识检测题给学生做,在上课之前,老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掌握程度。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方法,然后交流作业,通过例题和习题的训练、讨论、分析、归类、方法总结,学生能比较系统掌握求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常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析

求三角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方法多样,针对题目,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灵活选取不同的方法来求三角函数的最值和值域检索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不妨采取“实践---方法———在实践”的策略,即在讲评作业和例题时,对每一道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完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规律,然后让学生动手训练,加深印象,化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提问:求函数最值与值域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学生:换元法、配方法、借助基本不等式、借助函数的图像和单调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对方法进行迁移,不过需要提醒学生在用换元法时,要注意新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

2反馈学生做知识检测题的情况

(1).在下列说法中:(1)函数x y sin 2-=的最大值为3;(2)函数x x

y 22sin sin 4+=最小值是4;(3)函数x y cos 1=的值域是]1,0()0,1[?- ;(4)存在实数x ,使得tanx+1tanx

=2成立.正确的是 ( ) A .(1)(2) B .(2)(4) C .(1)(3) D .(1)(4)

(2).函数]3

2,6[,sin ππ∈=x x y 的值域为( ) A . [-1,1] B . ]1,2

1[ C . ]23,21[ D . ]1,2

3[ (3).函数x x y 2cos 2sin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4).=x _________时,函数)4sin()4sin(π

π-++=x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5).函数2sin sin 1y x x =++的值域为

(6).函数b x a y +=cos (b a ,为常数,且0>a )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7-,则函数x b x a y cos sin +=的最大值是

设计意图:这6道检测题难度不大,但涵盖了三角函数求最值和值域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的薄弱点和盲点做好准备。

3例题分析

例题1 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2,0[),62cos(π

π∈-=x x y 设计意图:本题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最值 ,也可作代换,把括号内看作一个整体t ,用单调性求,前者画图不如后者简单,但后者一定要注意t 的取值范围,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分析,掌握换元法及其注意点。

(2))cos y x x π=-+

设计意图:此题较第(1)题复杂,但不难,通过此题解决帮助学生总结y =a sin x +b cos x 型函数最值的求法:只要利用辅助角公式,转化为y =

(x +?)或y cos (x +?)求最值。

(3)x x x x y 22cos 6cos sin 3sin 5++=

设计意图:此题属于22sin sin cos cos y a x b x x c x =++型函数求最值或值域,利用降次公式221cos 21cos 21sin ,cos ,sin cos sin 2222

x x x x x x x -+===即可转化为y=asinx+bcosx 型函数求最值。设计此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降次公式、辅助角公式。

(4)cos 2cos y x x =+

设计意图: y=asin2x+bsinx+c 或y=acos2x+bcosx+c 型函数求最值或值域函数求最值或值域,借助二倍角公式,结合换元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求最值或值域,注意新的变量的取值范围。

(5))cos 3)(sin 3(x x y ++=

设计意图:此题难度较大,不同于以上题型,感到无从下手,如果展开,注意

到sinx+cosx 与sinxcosx 的关系,令sinx ±cosx=t(t ≤≤,将

sinxcosx 转化为t 的关系式,从而使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但要注意换元后变量的取值范围。

(6)tan 4cot ,(0,)2

y x x x π

=+∈ 设计意图:此题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题2 2π()2sin 24f x x x ??=+ ???,ππ42x ??∈????

,. (1)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不等式()2f x m -<在ππ42x ??∈????

,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此题是一道高考题,第(1)问的解决需要用到降次公式和诱导公式,借助换元法求出最值,第(2)问的解决需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通过分离参数,求出m 的范围。此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公式的掌握情况,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学生通过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巩固练习题:

1.函数2()2cos sin 2f x x x =+的最小值是 。

2.若4x π

≤,2()cos sin f x x x =+的最小值是 ( )

A .

12- B .12+- C .-1 D .12 3.设函数b a x x a x a x f ++-=cos sin 32sin 2)(2

()0≠a ,]2,0[π∈x ,若)(x f 的值域是[-5,1],求实数b a ,的值。

设计意图:这3道题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求三角函数最值或值域,强化学生对方法的灵活运用,第3题是一道逆向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

七 、小结

本节课着重研究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几种方法:

1、辅助角公式法:x b x a y cos sin +=

2、配方法:c x b x a y ++=cos sin 2

3、函数图像法(利用单调性):通常用于给定角的范围类型的三角函数

4、换元法:含有sinx ±cosx ,sinxcosx 的函数

5、基本不等式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总结求三角函数最值或值域的常见题型和解法,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体会转化、换元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3课时) 复习引入 教师提问: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正弦、余弦、正切值是怎么定义的? 在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再复述一遍,提出新问题: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是多少度?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提醒学生:求时可以设每个三角尺较短的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出这些三角函数值. 探究新知 (一)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学生在求完这些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后教师加以总结. 30°、45°、60°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教师讲解上表中数学变化的规律:对于正弦值,分母都是2, 2, 分子按角度增加分别为.对于正切,60?度的正切 ,即是下 一个角的正切值. 要求学生记住上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师强调:(sin60°)2用sin 260°表示,即为(sin60°)·(sin60°). (二)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79页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60°+sin 260°. (2)cos 45sin 45?? -tan45°. 教师以提问方式一步一步解上面两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1)cos 260°+sin 260°=(12 )2+2=1 (2)cos 45sin 45?? -tan45° 2.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80页例4:教师解答题意: (1)如课本图28.1-9(1),在Rt △ABC 中,∠C=90, ,,求∠A 的度数. (2)如课本图28.1-9(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a .

教师分析解题方法:要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可以先求它的某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如果这个值是一个特殊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角的度数. 解:(1)在课本图28.1-9(1)中, ∵sinA=3 6 BC AB = 2, ∴∠A=45°. (2)在课本图28.1-9(2)中, ∵tana=3 AO OB OB =3 ∴a=60°. 教师提醒学生:当A、B为锐角时,若A≠B,则 sinA≠sinB,cosA≠cosB,tanA≠tanB. 随堂练习 学生做课本第80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 1、学生要牢记下表: 30 ° 45 ° 60 ° sinα1 2 2 2 3 2

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方法

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方法 三角函数y=sinx及y=cosx是有界函数,即当自变量x在R内取一定的值时,因变量y有最大值y max=1和最小值y min=-1,这是三角函数y=sinx及y=cosx的基本性质之一,利用三角函数的这一基本性质,我们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三角函数求最值的问题得以简化.虽然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出现不多,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练习和历年高考试题中却频频出现,学生也往往对这样的问题颇感棘手.笔者根据日常的教学积累,对三角函数求值域或最值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1 配方分析法 如果所给的函数是同名不同次或可化为同名不同次及其他能够进行配方的形式,可采用此方法. 例1求函数y=2cos2x+5sinx-4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为 当sinx=1时,y max=1; 当sinx=-1时,y min=-9, ∴原函数的值域是y∈[-9,1]. 注:此种方法在求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问题中较为常见.但在最后讨论值域时,往往容易忽略自变量(例1中以sinx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出现错误应该引起注意. “cosx”,再求已知函数的最值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值,并求出相应的x值.

y=asinx+bcosx或可转化为此种形式的函数,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y max= 3 求反函数法 如果函数的表达式中仅含有某一个三角函数名,我们可考虑此种方法,用因变量y表示出该函数,再利用该函数的值域求对应的原函数的值域.

∴原函数的值域是 4 应用函数的有界性 上面的求反函数法实际上就是在应用函数的有界性求最值,在此只不过是为了更加突出一下. 解由原式可得 (3y-1)sinx+(2y-2)cosx=3-y, 则上式即为 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有 ∴原函数的值域是

高中《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三角函数
第一教时
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
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
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
来定义的。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
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
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
隘”
2.讲解:“旋转”形成角(P4)
突出“旋转” 注意:“顶点”“始边”“终边”
“始边”往往合于 x 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记法:角 或 可以简记成 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 角有正负之分 2 角可以任意大
如: =210
= 150
= 660
实例:体操动作:旋转 2 周(360 ×2=720 ) 3 周(360 ×
3=1080 )
3 还有零角
一条射线,没有旋转
三、关于“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
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 x 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 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
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如:30
390
330 是第Ⅰ象限角
300
60 是第
Ⅳ象限角 585 1180 是第Ⅲ象限角
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
2000 是第Ⅱ象限角等
1.观察:390 , 330 角,它们的终边都与 30 角的终边相同
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 0 到 360 的角与 k(k Z ) 个周角的和
390 =30 +360
(k 1)
330 =30 360
30 =30 +0×360
(k 0)
1470 =30 +4×360
(k 4)
1770 =30 5×360
(k 5)
3.所有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 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S | k 360 , k Z
(k 1)
即:任何一个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 与整数个周角的

4.例一 (P5 略)
五、小结: 1 角的概念的推广
用“旋转”定义角 角的范围的扩大
2 “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第二教时
教材:弧度制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弧度制的定义,学会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并进而建立角的

第2讲: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第2 讲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概述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知识点 教学目标
北师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2.由特殊三角函数值求角 3.三角函数值计算 1.掌握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2.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
初中三年级 120
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能进行相关的
运算,能由三角函数值倒推一些特殊的角。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易错点的点拨,在解题时,要帮助 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直角三角形模型,为下一节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打下一定的模型铺垫。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三个方面感到困难: 1. 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2. 特殊三角函数值的混合运算。 3.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函数值的运用。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建议】 有关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常见的考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考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相关 运算;一种是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中,与非特殊角结合在一起考,这种题几乎是中考数学的必考题。 在教学中,一要抓好学生的记忆关;二是要给学生储备典型的直角三角形模型(如:背靠背型和母子型 等)。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30
45
1 sin a
2
2
2
60
记忆方法
3
一二三
2
cos a
3
2
1
三二一
2
2
2
tan a
3
1
3
示意图
3
三九二十七
正弦与余弦的分 母都是 2,正切的 分母是 3,,分子 是根号对应的 数.
注意:对于正弦值,分母都是 2,分子按角度增加分别为 1 , 2 与 3 .对于余弦值,分母都是 2,分子
按角度增加分别为 3 , 2 与 1 .对于正切,60 度的正切值为 3 ,当角度递减时,分别将上一个正切值
除以 3 ,即是下一个角的正切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重点)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重点) 3.能够结合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 )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是怎么定义的? 问题2: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各是多少度?设每个三角尺较短的边长为1,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类型一】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 计算: (1)2cos60°·sin30°-6sin45°·sin60°; (2) sin30°-sin45° cos60°+cos45° . 解析: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 解:(1)原式=2× 1 2× 1 2-6× 2 2× 3 2= 1 2- 3 2=-1; (2)原式= 1 2- 2 2 1 2+ 2 2 =22 -3.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取值范围 若cosα= 2 3,则锐角α的大致范围是() A.0°<α<30°B.30°<α<45° C.45°<α<60°D.0°<α<30° 解析:∵cos30°= 3 2,cos45°= 2 2,cos60°= 1 2,且 1 2< 2 3< 2 2,∴cos60°<cos α<cos45°,∴锐角α 的范围是45°<α<60°.故选C.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类型三】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度 若3tan(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A.20°B.30°C.40°D.50°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最值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和最值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最值 一 知识点精讲: 1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1)r y =αsin 定义域为R. (2)r x =αcos 定义域为R. (3)x y = αtan 定义域为 ? ?? ???∈+≠Z k k ,2|ππαα. (4)y x =αcot 定义域为 {}Z k k ∈≠,|παα. 2 三角函数的值域 ① )0(,sin ≠+=a b x a y 型 当0>a 时,],[b a b a y ++-∈ ; 当0

教案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8.1.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记30°、45°、60°角的各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重、难点 重点: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熟练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教学过程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n30°、sin45°、sin60°和cos30°、cos45°、cos60°.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 刻.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安排六个小题: (1)sin45°+cos45;(2)sin30°·cos60°;

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 殊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猜测一下,sin20°大概在什么范围内,cos50°呢?”这 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为查正余弦表作准备. 三角函数/0°/30°/45°/60°/90° 三角函30?45?60?90?数?0 1 1A sin32222 1 1A cos32222 tanA cotA 请同学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图6-1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巧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巧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计算,求值,解直角三角形和今后的学习中,常常会用到,所以一定要熟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巧妙的方法加强记忆.这里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明白和掌握这些三角函数值是怎样求出的,既便遗忘了,自己也能推算出来,切莫死记硬背.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记熟它们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三角板”记法 根据含有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你手里的一套三角板,就可以帮助你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不妨称这种方法为“三角板”记法. 首先,如图所标明的那样,先把手中一套三角板的构造特点弄明白,记清它们的边角是什么关系. 对左边第一块三角板,要抓住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是斜边的一半的特点,再应用勾股定理.可以知道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邻边、 斜边的比是掌握了这个比例关系,就可以依定义求出30°、60°角的任意 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如:001sin 30,cos302== 求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还应抓住60°角是30°角的余角这一特点. 在右边那块三角板中,应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锐角为45°,则此三 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两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1∶1 住:00sin 45cos 452 == ,00tan 45cot 451==。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简单、易记,同时巩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 二、列表法:

说明:正弦值随角度变化,即0? →30?→45? →60? →90?变化;值从 0→2 1 →22→23→1变化,其余类似记忆. 三、口诀记忆法 口诀是:“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弦是二,切是三,分子根号不能删.”前三句中的1,2,3;3,2,1;3,9,27,分别是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分子根号内的值.弦是二、切是三是指正弦、余弦的分母为2,正切的分母为3.最后一句,讲的是各函数值中分子都加上根号, 不能丢掉.如tan60°= =tan45°1=.这种方法有趣、简单、易记. 四、规律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可总结为下列记忆规律: ①有界性:(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即当0°<α<90°时, 则0<sin α<1; 0<cos α<1 ; tan α>0 ; cot α>0。 ②增减性:(锐角的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当0<A <B <90°时,则sinA <sinB ;tanA <tanB ;cosA >cosB ;cotA >cotB ;特别地:若0°<α<45°,则sinA <cosA ;tanA <cotA ;若45°<A <90°,则sinA >cosA ;tanA >cotA . 例1.tan30°的值等于( )

完整word版,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直角三角形简单朴素的边角关系,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进行自然地推广而得到简明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地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多组诱导公式、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定义必然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本节教材的重点就是定义本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容易和顺畅。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三、设计思想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包括这二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 4、通过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加深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理解。 5、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求三角函数值域及最值的常用方法+练习题

求三角函数值域及最值的常用方法 (一)一次函数型 或利用:=+ =x b x a y cos sin )sin(22?+?+x b a 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或单调性求解; (2)2sin(3)512 y x π =-- +,x x y cos sin = (3)函数x x y cos 3sin +=在区间[0,]2 π 上的最小值为 1 . (4)函数tan( )2 y x π =- (4 4 x π π - ≤≤ 且0)x ≠的值域是 (,1][1,)-∞-?+∞ (二)二次函数型 利用二倍角公式,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的一元二次式,利用配方法、 换元及图像法求解。 (2)函数)(2cos 2 1 cos )(R x x x x f ∈- =的最大值等于43. (3).当2 0π <

(三)借助直线的斜率的关系,用数形结合求解 型如d x c b x a x f ++= cos sin )(型。此类型最值问题可考虑如下几种解法: ①转化为c x b x a =+cos sin 再利用辅助角公式求其最值; ②利用万能公式求解; ③采用数形结合法(转化为斜率问题)求最值。 例1:求函数sin cos 2 x y x = -的值域。 解法1:数形结合法:求原函数的值域等价于求单位圆上的点P(cosx , sinx )与定点Q(2, 0)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的范围。作出如图得图象,当过Q 点的直线与单位圆相切时得斜率便是函数sin cos 2 x y x = -得最值,由几何知识,易求得过Q 的两切线得斜率分别为3 3 -、 33。结合图形可知,此函数的值域是33 [,]33 - 。 解法2:将函数sin cos 2x y x =-变形为cos sin 2y x x y -=,∴22s i n ()1y x y φ+= +由2 |2||sin()|11y x y φ+= ≤+22(2)1y y ?≤+,解得:3333 y - ≤≤,故值域是33 [,]33- 解法3:利用万能公式求解:由万能公式2 12sin t t x +=,221cos 1t x t -=+,代入sin cos 2x y x =-得到2 213t y t =--则有2 320yt t y ++=知:当0t =,则0y =,满足条件;当0t ≠,由2 4120y =-≥△,3333 y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是33[,]33-。 解法4:利用重要不等式求解:由万能公式2 12sin t t x +=,221cos 1t x t -=+,代入sin cos 2x y x = -得到2 213t y t =--当0t =时,则0y =,满足条件;当0t ≠时, 22 113(3) y t t t t = =---+,如果t > 0,则2223113233(3)y t t t t ==-≥-=---+, x Q P y O

高中数学学案: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学案: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1. 会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求三角函数的最值和值域. 2. 掌握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常见方法,能运用三角函数最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阅读:必修4第24~33页、第103~116页、第119~122页. 2. 解悟: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什么?②三角函数y =A sin (ωx +φ)(A>0,ω>0)的最值及对应条件;③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什么?辅助角公式是否熟练?④二倍角公式是什么?由倍角公式得到的降幂扩角公式是什么?必修4第123页练习第4题怎么解? 3. 践习:在教材空白处,完成必修4第131页复习题第9、10、16题. 基础诊断 1. 函数f(x)=sin x,x ∈? ????π6,2π3的值域为? ?? ??12,1__. 2. 函数f(x)=sin x -cos ? ?? ??x +π6的值域为3]__. 解析:因为f(x)=sin x -cos (x +π6)=sin x -32cos x +12sin x =32sin x -32cos x =3sin (x -π6), 所以函数f(x)=sin x -cos (x +π6)的值域为[-3,3]. 3. 若函数f(x)=(1+3tan x)cos x,0≤x<π2,则f(x)的最大值为__2__. 解析:f(x)=(1+3tan x)cos x =cos x +3sin x =2sin ? ????x +π6.因为0≤x<π2,所以π6≤x +π6<2π3,所以sin ? ????x +π6∈???? ??12,1, 所以当sin ? ?? ??x +π6=1时,f(x)有最大值2. 4. 函数y =2sin 2x -3sin 2x 范例导航 考向? 形如y =a sin 2x +b cos x +c 的三角函数的最值

1.2.1 三角函数线 教案 (1)(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 三角函数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角的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之间的联系,并在角的变化过程中,将这种联系直观地体现出来.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在一些旅游景地或者在公园中见过大观览车,大家是否想过大观览车在转动过程中,座椅离地面的高度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有怎样 的相依关系呢? 思路2.(复习导入)我们研究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学习了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0°—360°角的三角函数的一组公式,前面还分析讨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这些内容

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之上的,这些知识在以后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内容时,是经常、反复运用的,请同学们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记忆.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对于角α的各种三角函数我们都是用比值来表示的,或者说是用数来表示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我们知道,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方向有关.因此自然产生一个想法是以坐标轴的方向来规定有向线段的方向,以使它们的取值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问题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思考: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否用 几何中的方法来表示,应怎样表示呢? 问题②:回忆初中学过的线段,若加上方向会怎样呢?什么是有向线段? 活动:指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单位圆,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x 轴的正半轴与单位圆相交于A(1,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A 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平行于y 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设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教师点拨学生观察线段的方向与点P 的坐标.显然,线段OM 的长度为|x|,线段MP 的长度为|y|,它们都只能取非负值.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我们可以把OM 、MP 都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 如果x>0,OM 与x 轴同向,规定此时OM 具有正值x;如果x<0,OM 与x 轴正向相反(即反向), 规定此时OM 具有负值x,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OM=x. 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同向,规定此时MP 具有正值y;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反向,规定此时MP 具有负值y,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MP=y. 引导学生观察OM 、MP 都是带有方向的线段,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于是,根据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就有 sin α=r y =1 y =y=MP, cos α=r x =1x =x=OM. 这两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 类似地,我们把OA 、AT 也看作有向线段,那么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 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有tan α= x y =OA AT =AT. 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α的正切线.

专项复习16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高三数学理科复习十六——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一、【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1)2sin cos ;3 y x x = (2)y = (3)212sin 1;2y x ??=-++ ??? (4)2515sin 416y x ??=-+ ?? ? 2.(1)若4x π≤ ,则()2cos sin f x 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2)若 2x π ≤,则()sin f x x x =的值域是 3.(1)函数2cos sin x y x -= ()0x π<<的最小值是 (2)函数2cos 12cos 1x y x +=-的值域是 二、【例题精讲】 例1、已知1sin sin 3x y += ,求2sin cos 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2、求函数sin cos sin cos y x x x x =++的最大值. 例3、已知函数()22cos sin sin cos 3f x x x x x x π? ?=+-+ ??? ,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值时的x 的值。

【矫正反馈】 1.(1)已知()0,θπ∈,函数23sin 13sin y θθ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0,x π∈,函数2sin sin y 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223sin ,sin y x x k k Z x π=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当0,2x π??∈????时,()f x 的最大值为4,则a =_____________ 3.函数()2sin cos 36y x x x R ππ????=--+∈ ?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函数sin 2sin x y x =+的值域为 ;函数sin cos 2 x y x =+的值域为 5.函数sin 2sin y x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 6.若()22cos 2cos 22sin 136f x x x x ππ????=-+ -++ ? ?????,则()f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7.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应用】 8.已知函数()22sin 23sin cos f x a x a x x a b =-++的定义域是,2ππ?????? ,值域是[]2,5,求,a b 的值. 9.求函数()24sin cos2f x a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 R ∈)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口述的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并用幻灯片展示. 问题1: (1)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什么?(只讨论正弦、余弦、正切)(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公式一的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问题2:已知如何求的值. 教师引导:能否再把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我们熟悉的 0°~9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样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对于诱导公式记忆起关键作用.提出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探索开发新结论 教师引导: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看,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探究一: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问题3: ①(+)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②与(+)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则点P1与P2位置关系如

何?(关于原点对称) ③点P1(x,y),那么点P2的坐标怎样表示?(P2(-x,-y)) ④sin与sin(+),cos与cos(+),tan与tan(+)的关系如 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公式二 【设计意图】公式二的三个式子中,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由于方法及思路都是未知的,所以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办法.通过脚手架式的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诱导公式二,让学生体验证明猜想的乐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试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传递“由宏观到微观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后两个均由学生类比讨论完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 问题4:公式中的角仅是锐角吗? 【设计意图】课前提问的问题是以引入的,之后的讨论只是用代数方法换成了一般形式的角,有些同学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就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师生活动:演示几何画板课件,首先作出第一象限的任意角,之后得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拖动其终边上任意点,再让学生观察每一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对称关系,从而验证了猜想,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个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发现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类比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再来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观察,由公式一知的终边与的终边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探究二:任意角与(-)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与值域及最值

高中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第5课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 【考点导读】 1. 能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 函数在[0,2 ],正切函数在(一,一)上的性质; 2 2 2. 了解函数y Asin( x )的实际意义,能画出y A si n( x )的图像; 3. 了解函数的周期性,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基础练习】 动的最小正周期T _____L_;初相 —- 2. 三角方程2sin(_ - x)=1的解集为 4. 要得到函数y sin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y cos x ______ - ____ 个单位. 【范例解析】 例 1.已知函数 f (x) 2sin x(sin x cosx). (I) 用五点法画出函数在区间 ——上的图象,长度 为一个周期; 2’ 2 (H)说明f(x) 2s in x(si nx cosx)的图像可由y si nx 的图像经过怎样变换而 1. 已知简谐运动 f(x) 2sin (3X )( 2)的图象经过点(0,1),则该简谐运 3.函数 y Asin( x )( 0, 尹R)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为 y 4si n( x ) 8 4 的图象向右平移

分析:化为Asin( x )形式.得到?

列表,取点,描图: x 335 88888 y11逅1 1 V21 故函数y f(x)在区间[-,2]上的图象是: (U)解法一:把y sinx图像上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y sin(x ) 4 4 1 的图像,再把y sin(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丄(纵坐标不 4 2 变),得到y si n(2x —)的图像,然后把y sin(2x —)的图像上所有点纵坐标 4 4 伸长到原来的倍(横坐标不变),得到y 2 sin(2x -)的图像,再将 4 y . 2 sin(2x )的图像上所有点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得到 4 y 1 - 2 sin(2x -)的图像. 1 解法二:把y sinx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 2 到y sin 2x的图像,再把y sin 2x图像上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 8 解:(I)由f(x)2sin2x 2sin xcosx 1 cos2x sin 2x 2(sin 2x cos — 4 cos2xs in ) 4 2sin(2x 4 ).

第一章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用来描述客观世界的周期现象,也,是刻画这种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利工具,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将通过单位圆的性质,归纳、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 1.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 y = Asin(ωx+φ) 的图象;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应用。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构成高中“三角”知识的主 体。“三角”部分的知识是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学习三角函数是对函数模型的丰富、函数概念的深化。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是高中函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 (1) 突出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作用。 (2)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对三角函数图象的直观性认识。 (3) 重视三角函数的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4) 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 4.本单元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1) 任意角和弧度制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cos sin 22=+x x ,x x x tan cos sin = (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απ±2,απ± 的正弦、余弦、正切 的诱导公式。 (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画出 x y sin =,x y cos =,x y tan =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2,0[π,正切函数在区间

【原创】三角函数求值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求值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运用三角函数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2)能力目标:对于遇到角、函数名及其整体结构的分析,提高公式选择的恰当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的变换体现出将未知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这是解决三角中关于角的变换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三、教学难点: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及一些常规技巧的运用.角度范围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问题一(给角求值) 50sin80(13tan10) ++ . 解:原式 2sin 80132sin 50(cos10sin10)cos102cos5+ +=2sin 80 2sin 50cos(6010 ) cos10cos5 +-= 250cos50) 22cos5+= 2cos(5045)2cos5-== [点评] 观察非特殊角的特点,找出和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实现函数 名与角度的统一。 问题二(给值求值) 已知tan(45°+θ)=3,求sin2θ-2cos 2θ的值

解:法一:由已知 21 tan ,3tan 1tan 1=?=-+θθθ sin2θ-2cos 2 θ=θθθθ222cos sin 2cos -sin2+=5 4tan 12tan 22 -=+-θθ 法二: sin2θ -2cos 2θ=sin2θ-cos2θ -1=-cos(θπ 22 +)-sin(θπ 22 +)-1 =5 41) 4(tan 1) 4tan(2)4(tan 1) 4( tan 1222-=-+++-+++--θπθπ θπθπ [点评]法一:弦化切;法二:角度的配凑 问题三(给角求值)(1)已知A 、B 均为钝角且5SinA = ,10 SinB =。求A B +。 解:cos()cos cos sin sin A B A B A B +=-,2A B ππ<+<, 74 A B π∴+= [点评]选取恰当的函数名。 (2)已知11tan()tan (0)2 7 αββαβπ-==-∈,,且,,, 求2αβ-的值。 解:tan 2()tan tan(2)tan[2()]1tan 2()tan αββ αβαββαββ -+-=-+= --?, 又22tan()4tan 2()1tan ()3 αβαβαβ--===--,4137tan(2)141137 αβ- -= =+?, 而tan()tan 1 tan tan[()]1tan()tan 3 αββααββαββ-+=-+===--?,(0)αβπ∈,,,所以 04π α<< ,所以13tan 202724 ππ ββππαβαβ= -<<-<-<-=-,所以,,所以。 [点评]注意角度范围控制。 2.课堂练习 (1)11cos(2),sin(2)14αβαβ-=- -=已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