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选址和设

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

3.2 路内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on-street 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

3.3 停放周转率parking turnover rate

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

3.4 V/C比值v/c ratio

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

3.5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rate of parking spaces on-street

路内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

4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4.1 一般要求

4.1.1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遵循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

4.1.2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处理好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关系,保障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全。

4.1.3 停放周转率应以停车需求调查和预测为基础,合理确定路内停车泊位数量,集约利用道路资源。

4.1.4 路内停车泊位可依所在地区、道路编号,可建立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并可与路外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衔接。

4.1.5 人行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应满足承载要求。

4.1.6 路内停车泊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应按GB5768的规定执行。

4.1.7 路内停车泊位与服务对象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

4.1.8 距路外停车场出入口200m以内,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4.2 设置条件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如下:

a)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见表1;

4.3 不应设置停车泊位的路段和区域

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停车泊位:

a)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主道;

b)人行横道,人行道(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c)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m以内的路段;

d)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m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

e)距路口渠化区域20m以内的路段;

f)水、电、气等地下管道工作井以及距离上述地点1.5m以内的路段。

5 停车泊位设计

5.1 停车泊位平面空间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要的安全间距组成。

5.2 停车泊位设计分大、小两种尺寸。大型泊位长15600mm、宽3250mm,适用于大中型车辆。小型泊位长6000mm、宽2500mm,适用于小型车辆。条件受限时,宽度可适当降低,但最小不应低于2000mm。

5.3 停车泊位排列形式分为:平行式见图1 a)、倾斜式见图1 b)、垂直式见图1 c)。

5.4 路内停车泊位的排列宜采用平行式。大型车辆的停车泊位不应采用倾斜式和垂直式的停放方式。

5.5 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时,每组长度宜在60m,每组之间应留有不低于4m的间隔。

5.6 路内停车泊位应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量应不少于停车泊位总数的百分之二。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发表时间:2018-05-16T14:59:09.6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段惠姗1 李文娟2 [导读] 摘要:笔者参与过多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的方案和设计。 1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2天水孚嘉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笔者参与过多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的方案和设计。本文结合笔者工作中项目实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两者设计理念、方法的不同,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异同 一、引言 公路和城市道路从功能定位、服务需求、设计思路、技术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后,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异同 1.功能定位 公路主要是以汇聚地方交通,疏散主干交通,连接城市之间节点,起到连通性的作用;城市道路一般不用于吸引大量车流,主要起到连接城市内各分区的作用,以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 2.参照标准 公路的设计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规范号一般以“JTG”打头;城市道路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设计指导,规范号一般以“CJJ”打头。 3分级 公路按照行政管理等级可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按照技术等级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城市道路等级则有四个: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设计理念 选线:公路路线方案的选择一般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主要是以项目所在的省、市公路路网规划为依据,受路线经过区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质、农田保护用地、河流、饮用水源区、铁路、高压铁塔、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果园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路线选取的时候需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方案作为比较,从而选择出一条安全、经济、合理的线位。在沙漠区、戈壁区、盐渍土区、冻土区、泥沼区等特殊地质区,更应根据区域特点,合理采用曲线、绕避、尽量选择最短距离、采用较高指标等措施布线。 城市道路一般则不存在选线的说法,通常是依照当地规划局颁布的城市总规、控规,甚至详规的要求,在道路红线范围内确定道路的起终点坐标和基本设计参数。 纵断面:在遵照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公路纵断面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土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尽量减少取弃土数量;其次可通过纵坡、竖曲线等调节将公路路面上的水排至公路外,如果处在低填或长路堑等排水不畅地段时,可设置边沟和横向排水辅助等措施;最后还应注意起终点的设计高程和纵坡应与两端公路做好衔接,避免出现错位、错台等接不上的问题。由于城市道路基本位于城区,其纵面的起伏较公路则平缓的多,且高程一般比道路两侧低:一是将收集到的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篦子和管道排走,二是考虑与道路两侧用地的衔接,尤其是有车辆出入口、居住区和机关单位的出入口等房屋建筑;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还应考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交专用道等附属设置对纵断面参数的要求;另外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较多,则需要单独对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 横断面:公路横断面的设计应秉承安全第一、经济节约、断面合理等原则同时需结合公路所处的位置、等级、功能、设计速度、交通量、地形地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根据项目特点也可采用高低错位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两者横断面具体组成部分详见下表:表格 1 路基横断面组成表 二、项目列举 1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非示范段主、次干路市政道路工程(二期工程)—濠江路本项目是典型的市政道路,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内的一条次干路,道路长度6.8km,起终点明确,设计速度为40km/h,横断面组成包含管廊带、人行道、分隔带、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断面下方还敷设有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电力电信管道等。 2莞番高速公路桥头至沙田段工程本项目是典型的公路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Km/h。在寮步至东坑段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现状民房、厂房、安置地、华源玩具有限公司、富港工业区、高英村等控制因的限制素,此段就提出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且方案间摆动幅度较大。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68、2-xx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 68、3-xx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 3、2 路内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on-street 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 3、3 停放周转率parking turnover rate 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 3、4 V/C比值v/c ratio 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 3、5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率rate of parking spaces on-street 路内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 4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4、1 一般要求 4、1、1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遵循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

4、1、2 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处理好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关系,保障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 全。 4、1、3 停放周转率应以停车需求调查和预测为基础,合理确定路内停车泊位数量,集约利用道路资源。 4、1、4 路内停车泊位可依所在地区、道路编号,可建立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并可与路外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衔接。 4、1、5 人行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应满足承载要求。 4、1、6 路内停车泊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应按GB5768的规定执行。 4、1、7 路内停车泊位与服务对象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 4、1、8 距路外停车场出入口200m以内,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4、2 设置条件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如下:a)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见表1; 4、3 不应设置停车泊位的路段和区域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停车泊位:a)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主道;b)人行横道,人行道(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c)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m以内的路

市政道路施工规范-铺砌

11铺砌式面层 11.1料石面层 11.1.1开工前,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料石。当设计无要求时,宜优先选择花岗岩等坚硬、耐磨、耐酸石材,石材应表面平整、粗糙,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料石的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1.1.1-1的规定。

角整齐,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 2料石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1.1-2的规定。 表11.1.1-2料石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11.1.2砌筑砂浆中采用的水泥、砂、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中规定的水泥。 2宜用质地坚硬、干净的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5%。 3搅拌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11.1.3铺砌应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虚铺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11.1.4铺砌控制基线的设置距离,直线段宜为5~10m,曲线段应视情况 适度加密。 11.1.5当采用水泥混凝土做基层时,铺砌面层胀缝应与基层胀缝对齐。 11.1.6铺砌中砂浆应饱满,且表面平整、稳定、缝隙均匀。与检查井等构 筑物相接时,应平整、美观,不得反坡。不得用在料石下填塞砂浆或支垫方法找平。 11.1.7 伸缩缝材料应安放平直,并应与料石粘贴牢固。 11.1.8在铺装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应及时灌缝。

11.1.9铺砌面层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当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11.2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 11.2.1预制砌块表面应平整、粗糙,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块的弯拉或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砌块边长与厚度比小于5时应以抗压强度控制。 2砌块的耐磨性试验磨坑长度不得大于35mm,吸水率应小于8%, 其抗冻性应符合设计规定。 3砌块加工尺寸与外观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1的规定。 注:①同一砌块的厚度差。 11.2.2混凝土预制砌块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和混凝土原材料、配 合比、弯拉、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资料。铺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与强度试验抽样检验。 11.2.3砌筑砂浆所用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1.1.2条的有关规定。 11.2.4混凝土砌块铺砌与养护应符合本规范第11.1节的有关规定。 11.3检验标准 11.3.1料石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CJJ《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目录 1 总则 2术语、符号及代号 3 基本规定 4施工准备 5 测量 5.1一般规定 5.2 平面控制测量 5.3 高程控制测量 5.4 施工放线测量 6 路基 10 6.1 一般规定10 6.2 施工排水与降水10 6.3 土方路基10 6.4 石方路基12 6.5 路肩13 6.6构筑物处理 13 6.7 特殊土路基 13 6.8 检验标准 16 7 基层 22 7.1 一般规定22 7.2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22 7.3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24 7.4 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 25 7.5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26 7.6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 27 7.7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 28 7.8 检验标准29 8 沥青混合料面层 34 8.1 一般规定34

8.2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39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43 8.4 透层、粘层、封层43 8.5检验标准44 9 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47 9.1 一般规定 47 9.2沥青贯入式面层47 9.3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49 9.4 检验标准49 10 水泥混凝土面层51 10.1 原材料51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3 10.3施工准备56 10.4 模板与钢筋 57 10.5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58 10.6 混凝土铺筑59 10.7 面层养护与填缝 60 10.8 检验标准60 11 铺砌式面层63 11.1 料石面层63 11.2 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63 11.3检验标准64 12 广场与停车场面层 66 12.1施工技术66 12.2 检验标准 66 13 人行道铺筑68 13.1 一般规定68 13.2 料石与预制砌块铺砌人行道面层6813.3 沥青混合料铺筑人行道面层69 13.4检验标准69 14 人行地道结构7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中国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标准 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中国的车行道路一般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内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道路为城市道路,城市总体规划区以外的道路为公路。 一、公路的分级标准: (一)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二)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3、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三)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2、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但不同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过渡应顺适。 3、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 4、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二、城市道路的分级标准: (一)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的功能,保证城市中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的主骨架。 3、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 4、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解决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连接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城区道路停车管理方案

城区道路停车管理方案 一、停车现状: 随着城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停车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行路难、停车难”的情况日益严重,正常的交通秩序,道路设施的安全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群众对解决停车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依据: 为规范城区道路的停车的秩序,实现长效管理,缓解日益严重的停车矛盾,区城管局会同区交巡警大队在前期对道路停车状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苏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苏州市市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改革意见》、《苏州市城市道路机动车泊车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拟在吴中城区部分道路范围内增设停车泊位,并逐步实行停车服务收费管理。 三、具体方案: (一)加强宣传,赢得社会支持。 依托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平台,通过悬挂横幅、标牌、发放资料等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宣传。引导市民自觉合法停车、规范停车;积极配合停车位划设工作;支持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制度的实行。让他们认识到停车服务的改革符合全区市民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争取领导重视,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召开人大、政协座

谈会,征求意见、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争取支持。(二)、挖掘潜力,合理增设停车泊位。(附表、附图)理由:1、停车供需矛盾客观上要求增设停车泊位和停车场地,特别是新村小区周边道路,停车需求增长很快,路边停车较多,经常造成道路阻塞。这一情况急待改变。2、宝带路改造完成,东吴北路中远大厦、新苏国际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条件重划、增设一批停车位。3、原先已划设停车位的道路和区域,还可增加部分停车位。 方案:1、交警部门已对东苑路(吴中东路至苏苑街)、公园巷、苏苑街一弄、湄长路实行单向行驶。在此基础上拟在上述四条道路的一侧增设50个机动车位。对水香街、龙西路、月浜街、东苑路(吴中东路至宝带东路)、县前街统一规划停车位。2、区城管局拟在东吴北路、宝带路、吴中路符合条件的人行道上增设241个机动车位。同时对已划的停车位,车位线模糊的进行更新。对车辆停放量大,且停放集中的人行道(如银行、超市、电信窗口、行政服务中心前),停车位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设置、统一管理。3、对规划道路红线或现状道路边线与建(构)筑物外缘之间的公共开放式场地拟依法申请改造建停车场以增加停车位。如宝带西路282号、284号前;迎春路宝带一村西侧,太湖西路海事处前的空地。4、拟在城区各主次干道重新划设和增划非机动车停车线和在重点路口增建一批自行车停车架。另外根据城区人力客三轮停放现状,划设8个人力客三轮停车点。(三)、统筹兼顾,逐步实行停车服务收费管理。 理由:1、城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停车服务收费管理成必然趋势。2、苏州市区已实行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多年,

市政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oc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加强城镇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施工要求,统一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工程和大、中型维 修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检验、验收。 1.0.3 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 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1.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及代号 2.1 术语 2.0.1 工程施工质量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反映城镇道路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质量、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2 工程验收 constructional acceptance 城镇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检,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0.3 水泥混凝土面层 cemen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2.0.4 沥青面层 bituminous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道路面层的统称。 2.0.5 沥青混合料面层 bituminos mixed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矿料拌制的特粗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的总称。 2.0.6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城镇道路工程中的对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7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8 抽样检验 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城镇道路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2 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相见表2.2。 表2.2 符号及代号 符号或代号意义 A 道路石油沥青 PC 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BC 拌和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PA 喷洒型阴离子乳化沥青 BA 拌和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城市道路与公路区别

城市道路与公路区别 公路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部门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连接城市间、城乡间、乡村间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道口。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 道路是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修建的,提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包括相关的桥梁、隧道和渡口。 (1)规划定位及设计理念不同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必定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是为城市自身服务,更强调的是沿线的服务功能及到达功能;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不一定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其功能定位是为区问的交通联系服务,主要强调交通功能。由于公路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动车,公路的分级考虑交通量大小,技术指标主要考虑汽车的荷载及动力特性,因此,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主要指汽车,足一种”以车为本”设计理念。城市道路位于人口集中、稠密的地区,其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要求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强调人的安全舒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设计标准不同 公路设计主要考虑线型的流畅性、土质问题、桥涵构造,相关的技术

标准一般由国家交通部颁布,由于公路主要是联系区间的交通,因此公路建设时一般不敷设管道;而城市道路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线型受到很大的限制,与周围建筑和构造物的衔接成了设计的一个重点,相关的技术标准由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道路要求与用地衔接的要求更为紧密,包括竖向,市政管线及管线的相关设计。? (3)分级标准不同 公路技术标准中按照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城市道路则分为四个等级。 规划建设部门不同 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规划归属于当地的规划部门,建设归属于当地建设局或建委管理,城市道路的养护由当地的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处负责,建设资金主要由城建资金以及房产开发项目交纳的市政配套费,还有一部分城市道路的建设资金来源于融资渠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一般相应地由当地的交通部门负责,建设资金一般视公路等级以及立项的主体单位即建设单位而定,主要以下拨资金为主,但仍有部分资金为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1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1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ICS 03.220.20 R84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 850—2009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Code for setting of on-street parking spaces 2009-10-26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小翔、毕衍蒙、莫新静。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选址和设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停车泊位 parking spaces 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 3.2 路内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on-street 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 3.3 停放周转率 parking turnover rate 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 3.4 V/C比值 v/c ratio 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 3.5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 rate of parking spaces on-street 路内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 4 路内停车泊位设置 4.1 一般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3(J)55-2005)

2市政大、中修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城镇道路工程质量,促进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辖区内的改扩建、翻建的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工程的质量验收。大、中修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工厂厂区、生活小区、社区等内部道路工程施工可参照本规程使用。 1.0.3 城镇道路工程中采用的工程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 1.0.4 本规程应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配套使用。 1.0.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0.1道路工程的材料与施工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 3.1节、第3.2节的规定执行。 2.0.2道路工程质量验收及其验收程序和道路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的规定执行。 2.0.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拟采用的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可按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2.0.4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2 一般项目中的实测(允许偏差)项目抽样检验的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等控制资料。 2.0.5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执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 2.1 一般规定 2.1.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检查验收。 2.1.2 施工测量所使用仪器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

市政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总则 1.0.1 为加强城镇道路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施工要求,统一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工程和大、中型维修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检验、验收。 1.0.3 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凡本规范有规定者,应按照执行;无规定者,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1.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及代号 2.1 术语 2.0.1 工程施工质量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反映城镇道路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质量、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2 工程验收constructional acceptance 城镇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检,根据相关

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0.3 水泥混凝土面层cemen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2.0.4 沥青面层bituminous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道路面层的统称。 2.0.5 沥青混合料面层bituminos mixed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矿料拌制的特粗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的总称。 2.0.6 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城镇道路工程中的对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7 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8 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城镇道路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2 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相见表2.2。 表2.2 符号及代号

城市道路和公路道路的区别

城市道路和公路道路的区别 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本文只涉及城市道路和公路。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道路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公路则是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两者同属于道路的范畴,但是服务功能不同,城市道路服务的是人和车,所以在细部的设计中应该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公路服务的主要是车,则主要强调驾乘感受。 设计人员要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很好的把握两者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进行道路设计。下面就在概念层次浅谈一下城市道路设计与公路设计的区别。 道路分类与分级方面的区别 城市道路按照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

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相应的计算行车速度通过分类按照相应的规范选择,再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在平面设计方面 城市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大多根据城市规划的路网设计,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中已经确定,红线外的用地都有相应的规划用途,总体上看平面线形的设计受城市规划的严格限制,相对简单。 公路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以公路网的规划为依据,但是公路网的规划在线位上没有具体要求,一条公路一般里程较长,路线摆动的范围和幅度较大,要经过选线工作,选择一条经济合理的线位。 如果在山岭重丘区进行公路设计,复杂的地形致使平面线形设计也较为复杂。 纵断面设计方面的区别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新区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先考虑整个规划区的场地平整,尽量使土方平衡,确定道路两侧用地高程,城市道路要收集道路两侧用地的水通过管道排走,所以大多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要比道路两侧用地标高低。 公路则要把路面上的水排到公路外,所以公路设计高程大多比道路两侧地面高程高,即使低的话也要设置边沟及截水沟排水。另一个区别就是城市道路交叉口比较多,交叉口竖向设计比较多,公路由于交叉口较少,交叉口竖向设计就相对少一些。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标准[详]

城市道路路停车泊位设置规(GA/T 850-2009)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选址和设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路汽车停车泊位的设置。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 3.2 路停车泊位parking spaces on-street 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

3.3 停放周转率parking turnover rate 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 3.4 V/C比值v/c ratio 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 3.5 路停车泊位设置 率rate of parking spaces on-street 路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 4 路停车泊位设置 4.1 一般要求 4.1.1 路停车泊位的设置应遵循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 4.1.2 路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处理好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关系,保障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全。 4.1.3 停放周转率应以停车需求调查和预测为基础,合理确定路停车泊位数量,集约利用道路资源。 4.1.4 路停车泊位可依所在地区、道路编号,可建立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并可与路外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衔接。 4.1.5 人行道设置路停车泊位,应满足承载要求。 4.1.6 路停车泊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应按GB5768的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