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方案-解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方案-解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方案-解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解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xa0\xa0\xa0\xa0\xa0\xa0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动因

1、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出现的直接原因

“安然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相继爆发;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达,我国针对上市公司和注册

师的“诉讼爆炸”在人们毫无准备时悄然而至;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使得审计风险实实在在摆在了注册会计师

界的面前。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审计

的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重视产生风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高风险项目,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2、传统审计方法的内在缺陷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为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转而将审计资源投向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但企业是整个

生活

中的一个细胞,所处的经济

、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考虑会计报表背后的东西,就不能对会计报表项目余额得出一个合理的期望。而且当企业

当局通同舞弊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因此,随着企业财务欺诈案的不断出现,国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20世纪90年代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3)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自身生存和

的需要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一旦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遭受损失的一方必然想方设法弥补损失,将注册会计师作为第三责任人要求连带赔偿。现代审计的发展是建立在客户的要求为中心的基础上,一旦这样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使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恶化,注册会计师业的生存面临威胁。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只有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弥补这种差距的途径才是明智之举。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

1、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的需要,就在于其原有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ing and Application 【摘要】在审计执业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被寄予化解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执业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审计风险的重任。国外研究和实践己经表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正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帮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面系统地规避审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有极大的区别,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应用参考价值,并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中有效使用这种新的审计方法达到预期规避审计风险的效果。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模型Abstract Following the trend of the broadening audit risk, the method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has been taken to resolve the complicated audit risk for th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nd auditors.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by the forEign studies that the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is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会计审计>> 审计>> 论文正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作者:王秀丽发布时间:2006-12-13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内容提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和区别,并对现阶段我国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模式;适用性分析 随着国内外重大审计失败事件的不断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审计职业界和学者的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4年10月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如果审计风险准则一旦正式生效,将使我国的审计风险准则与国际接轨,并引导中国注册会计师实务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因此,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解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审计方法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目的是为了促使受托责任人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审计方式是详细审计。审计的重心在资产负债表,是对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accountingnumber-basedauditapproach)。二是从1950年代起,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审计方法重点在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环节,注册会计师通常将其涉及交易和账户余额作为审计的重点,甚至进行详细审计;对于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环节,通常将其涉及的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抽样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审计费用。从方法论的角度,这种审计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system-basedauditap proach)。三是1970年代以后,由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显露缺陷,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逐渐兴起,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 proach)。 回顾审计方法的发展历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了作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一)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第315号国际审计准则对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修改,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这就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了以下特点: 1.审计重心前移,经营风险的评估是起点和重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将审计重心前移至风险评估,一定要从评估企业战略经营风险入手,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其经营环境,注重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考虑及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进而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当然,在审计过程中也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分析性复核全程化和多样化。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试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分析性复核的运用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并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对象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数据,也包括了非财务数据。同时,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之中。 3.审计证据重点向外部证据转移,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各种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延伸到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经营环境的取证等,并且取证重点向外部证据延伸。由于外部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大于内部审计证据,这就提高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揭露因管理舞弊所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 4.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转为间接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从了解和评估经营风险入手开展工作,而经营风险是通过经营分析获得,可见风险评估实际上是间接性评估。此外,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的是综合风险评估,是对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有机联系的分析和评估,风险评估是结构性评估。 5.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重心转移,由原来以会计、审计知识为重心转为以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重心。 6.提倡两条线并行作业,即大胆应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并大量采用战略分析和系统分析等先进工具以及技术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具有内在的固有功能,在评价内部控制、协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有诸多优势,在有效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参与企业风险管理。随着对风险管理的日益关注,探讨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间的联系,就成为探讨风险导向审计无法回避的理论问题之一。 2.促进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属于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方式之一。在风险理念的作用下,企业内部控制已扩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趋于融合。因此,可以说对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得到改善和促进的基础之上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3.强化和促进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对满足和大体均衡情况下,增加企业价值,从而使股东长远价值最大化。而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它更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关联。可见,公司治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是一致的。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2)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2)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审计方法 (3)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特征 (3) (一)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 (3) (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4) (三)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计划工作受到重视 (4) (四)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 (4) (五)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 (4) 四、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4) (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5)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加快新的审计方法的发展 (5) (三)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的不断出现需要新的审计方法 (5) 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特点必要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 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 2006 年2 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 件。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虽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但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 新的审计方法。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研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拓展的新领域,必然要符合审计基本理论结构框架,本文将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开始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业务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业务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靳建堂(2005)在《风险导向审计初探》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度、关键风险衡量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高岩芳、魏哲妍(2005)等在《新COSO报告影响下的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内容与方法的构建》中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审计组织,还可以是内部审计机构,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纵观上述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定义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更多的是从审计技术、流程和内容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李璇(2007)指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企业各层级审计主体在优化配置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权、利,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视角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公司各职能机构的有机协调为路径,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传播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它是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的资源、能力、战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结构优化、目标协调的集成系统化的结果。简言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的一种管理监控模式。它既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核心内容,也是其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系统发展方向的集成表征,更是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结果。它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生成和运行机理,而且特征显著。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以管理层的风险承受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企业关键风险管理、确保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水平之内为目标,通过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经营者履行受托风险责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风险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控制机制。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吸收了其他几种审计方法的优点,同时也考虑了关键经营目标、管理层风险承受水平以及关键风险计量和绩效指标。 1.系统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在企业核心能力的生成和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生成是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和环境有效整合的连续一体化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身有其组成要素、结构及目标,具有复杂系统的显著特征。跨职能合作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该审计理论是在传统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强调会计师对企业经营坏境的理解和专业判断。其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帕玛拉特公司案例为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浅谈其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启示,论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提出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但是,该理论更多关注的是控制风险,有一些固有的缺点难以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孕育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特点 第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关注经营风险,以经营风险驱动审计风险,并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从计划审计到完成审计自始自终贯彻下去。 第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倾向于将公司企业置于大的经济环境中,并且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从公司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经营方式以及企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立体观察,然后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全方位的对企业已经存在和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评估,使审计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二、帕玛拉特――企业环境缺陷,未树立风险导向审计思想 (一)帕玛拉特案舞弊手法 意大利的帕玛拉特公司进行财务欺诈,主要是为了是弥补公司巨额财务亏空。具体手段包括以下几种:通过伪造银行文件虚构银行存款。前财务总监伯奇坦承他伪造了其分公司Bonlat在美洲银行有49亿美元存款的文件;利用财务报表及金融衍生品工具,掩盖负债。帕玛拉特公司通过美林银行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将借款化为投资,以掩盖公司的巨额负债;通过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审计成本。 (三)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支持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审计规范体系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浅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问题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程序,它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通过战略系统分析-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具体审计目标分解-实质性测试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程序上主要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真正理念。 (2)风险导向审计采取以分析程序为中心,辅助使用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等其他手段的方法。风险评估的分析对象也由财务信息扩展到了非财务信息,且分析方法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 (3)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侧重于管理层的舞弊风险,审计人员

采取更为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对于错报风险和员工舞弊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很可能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配合,因为这同时也是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审计人员和管理层之间没有必然的利益冲突。而对管理舞弊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不可能真正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4)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师的知识结构达到一个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审计师不但需要精通审计知识,而且要熟练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学工具,同时要关注行业和管制环境的动态、市场经济的规律、国家的财政、贸易、货币政策及法律的变动等领域的知识信息,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 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1)传统模式因为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使得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逻辑上不能一贯,这使风险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把控制风险评估得比较低就可以大大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于是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控制测试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因为控制测试得到的是内部证据,因为其证明力比较差,并且内部控制在防止无意的错报以及员工舞弊方面虽然有着积极意义,但在防止管理当局舞弊方面,内部控制无能为力。因此,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 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审计实践中产生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风险环境,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作为现代审计的新思路,风险导向审计肩负着弥合审计期望差距,降低审计职业风险的重任。风险导向审计代表了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该模式的出现对审计理论与实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对这种新的审计模式运用严重不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有些事务所按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操作,把审计的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交易事项或期末余额的细节测试上,许多审计人员进入审计现场后往往都试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也有些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当然还是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风险导向审计,但是选择的也多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一种植入审计风险模型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少之甚少。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成果回顾。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情况,认为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审计模型演进、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模型及评价。第三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本部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风险。 第四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部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现

浅析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

浅析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 发表时间:2009-12-22T16:50:47.00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林怡丽 [导读] 随着经济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社会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 林怡丽(珠海华天会计师事务所) 摘要:随着经济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社会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现代社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问题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并且在我国推行的步骤也在不断加大。本文就是针对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的部分浅论。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运用推广 0 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会计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在2005年正式发布了已修订的新审计风险准则,同时,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这一准则的联合推行,确定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和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的必然选择,并且它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1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在制度基础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系统、控制行为和监督。由于内容的扩展,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这相对于原来的系统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步了很多。 1.2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以风险为导向,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1.3 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这样审计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1.4 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2 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及问题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审计,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的前提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在现阶段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是用分析性测试程序作为主要的获取审计证据手段,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在数理统计广泛运用的前提下,为了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具有合理性和可验证性,要求根据数理统计估算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达到相应规模的审计证据。而在我国,还有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这一能力。 2.2 政府监管及执法问题。各级政府的监管部门,在对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检查中,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审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所要求的全部常规审计程序,而在审计失败事故的检查处理中,更是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重要方面。但是这种只重视审计程序的形式化的检查方法,必然会制约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开展。 2.3 审计程序软件的开发。我国的大部分注册会计师都缺少大量的审计程序软件,数据电子化程度不够,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并依据软件构建模型,从而经过电脑自行检查和核对,这就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减缓,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 2.4 成本的增加。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所关注的范围也将必然扩大,而程度的加深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随之增加,然而在激烈化的行业竞争中,这些成本并不能增加到业务收费中,这就形成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实际性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避免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前例,而在我国这一理念还不是十分成熟,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这证明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还不全面,缺乏很多因素,实际推广中也不完善。 3 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 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的有效方法,我国注册会计师按目前的职业水准和审计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运用: 3.1 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我国的审计准则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系统化的分析和评价,较之过去的制度基础审计有很大的进步。在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中,是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制度,并对发现的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账项审计,从而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大为推广,经济全球化也要求我们随之进行审计理念的进一步加强和学习。 3.2 健全法律制度。我国很多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产生的审计事故已经出现过不少。注册会计师是当前会计、审计制度执行的法律主体,现有的《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大都是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辅助,这样就导致很多的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健全法律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从而可以减免由此发生的审计事故。 3.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鉴证职能时,必须要了解顾客所在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

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

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自“安然事件”后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职业界在充分认识到了现有的制度基础审计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后,研究发展了一种新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也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三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并从2004年12月15日或之后开始的期间财务报表审计起执行这三个新风险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于2004年10月对已修订的4个新审计风险准则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计划于2005年内正式发布。本文拟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职业界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本文将上述风险模型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揭露,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弊端日渐暴露出来,首先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模型不合理。尽管审计人员在计划中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都是非常主观的,最多只有大体上的可信性。其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符合系统理论,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它采用简化主义的观点,只关心企业的内部控制,认为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各个账户层面的认定进行审计就可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以没有充分关注企业与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为零。最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资源上分配不合理。由于它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思路,在审计资源上面面俱到,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便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客户置于一个人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因素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将客户的经营风险植入本身的风险评价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1、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的需要,就在于其原有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直接评估发生重大错报的概率,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现代风险评估小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之所以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有几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持续经营的考虑;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失败;二是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可能性就越大;三是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很有可能失真。 3、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运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只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 4、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RBSSAA的两大贡献是:审计重心前移,将战略分析引进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及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及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及运用 随着“安然事件”和“银广夏事件”等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相继爆发,使得审计风险实实在在摆在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面前。风 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审计风险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 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重视产生风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高风 险项目,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风险导 向审计方法的发展至今分为三个阶段: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为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 的评估,但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风 险都将对会计报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果不结合考虑这些因素, 就不能对会计报表项目余额得出一个合理的期望。而当管理层参与 舞弊时,内部控制也将会是失效的。因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存 在固有的缺陷。 (二)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 职业界在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改进过程中,创造出风险基础战略 系统审计。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首先,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将 审计学、系统理论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更加重视企业面临的风险。其次,审计起点前移,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起点为企业的经营战 略及其业务流程。再次,采用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有利于节省审 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的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但风险基础 战略系统审计仍存在固有的缺陷:使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实施的 实质性程序有限,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或测 试内部控制不充分时,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评估 审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风险评估程序、控制 测试、实质性程序,其中风险评估是基础和前提,通过风险评估来确 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 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根据新的审计准则,总体审计风险包括重大 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有的重 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缺陷及具体认定本身固有缺陷也会 造成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的最根本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的设计也从企业经营风险和控制风险上来实行设计。会计报 表风险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和相关经营风险的副产品,①其审计风 险=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二)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 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 1.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可能 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产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 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环境。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 织结构不恰当或存有缺陷,就有可能造成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3.经营活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会产生经营风险,而多数经营风 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对 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 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以及为实现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关 键经营流程。 4.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 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歪曲 财务报表。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因素包括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趋势、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能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差错和舞弊,如果内部控制不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 性就会大大增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 下面的审计风险评估中,我们采用了因素分析法、①审计风险模型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 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 的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传统的风险评估注重于对账户余额和交易 层次风险的评估,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是从经营风险的评估入手,评估企业可能产生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当前审计人员的一般做法是: 在各种情况都比较好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水平应该高于50%;反之,如果有某种迹象表明有可能存有重大错误,就应该将企业经营风险定 为非常高的水平,甚至100%。评估企业经营风险的3个具体步骤如下:需要考虑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指标;各要素 所占的权重以及各要素本身风险值的大小;最后将各要素风险值与其权 重加权平均计算出企业经营风险值。即企业经营风险=∑xiyi/∑Pyi,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本文就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对策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 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 确定剩余风险, 执行追加审计程序, 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风险为导向, 根据对战略风险的评估及随后各步骤的评估测试,逐步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从而执行相应的实质性审计程序。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它将企业的整体战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来进行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完善的审计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战略观、系统观和风险观。它将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与企业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以及所处的经济系统联系起来, 以利于审计人员从会计报表错报产生的源头着手, 分析、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广义经营风险透视—业绩评价—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路径, 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全新模式, 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 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这一点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得到体现,SSA重点是风险评估。传统审计方法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需要就在于其原有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在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