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软基处理控制程序

一、工程概况:

本分部K178+400—K181+400不连续地分布大量软土、软弱土,其物理力学指标一般为:W=30.3~43.6%,e=0.903~1.312,I l=0.66~1.41,a1-2=0.34~1.12。特点是天然含水量较大,孔隙比较大,为高压缩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低,大部分进行地基处理。本项目主要应用了掺灰拌合、排水预压、水泥搅拌桩等处理方法。排水预压法主要用于处理软弱土体分布连续性较强的路基段;对于大中构造物桥头及小桥、板通桥头两侧,主要采用复合地基的形式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当处理深度不超过10米,且在处理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并无厚层松散砂土时,采用较经济的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处治,在其它情况下,选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处理。

共计处理长度1805米,处理面积99275m2 ,土工格栅74092m2,沙砾垫层18731m3,灰土垫层10990 m3,水泥土搅拌桩149865米,塑料排水板154811米。

二、施工前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测量人员、施工员进行图纸会审,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施工规范、检测项目等。闭合复测导线点、水准点,为施工方便加密导线点,引设水准点。

三、施工工艺

(一)、砂砾垫层

(1)砂砾垫层的设计标准

砂砾垫层的材料为中粗砂及砾砂,含泥量不大于3%。在砂砾垫层与地表面间或在砂砾垫层中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

(2)砂砾垫层的施工

①按图纸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砂砾垫层,分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20cm。

②将砂砾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95%),加密的方法有振动法(平振、夯实、插振)、碾压法等。

③砂砾垫层要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cm。

④砂砾垫层宽度宽出路堤坡脚0.5米,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的破坏影响垫层的有效作用。

(二)、灰土垫层

(1)灰土垫层的设计标准

灰土垫层的土料宜用粉质粘土,掺灰量6%,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在灰土垫层顶部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

(2)灰土垫层的施工

①将灰土拌和均匀,控制含水量,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以达到灰土最佳含水量。

②分层摊铺,松铺厚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30cm,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③采用碾压或夯实方法,压实灰土,压实系数要达到0.95。

④灰土垫层土料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消石灰颗粒不得大于5mm。

⑤灰土垫层宽度宽出路堤坡脚0.5米。

⑥压实后的灰土应采取排水措施,3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三)、竖向排水体

(1)设计标准

根据该项目软土、软弱土分布区段的地层结构特点,配合堆载预压的竖向排水体采用B型塑料排水板,其断面尺寸为10cm×0.4cm,按正三角形布设,间距为1.5米,深度一般穿透软土、软弱土层,有条件时,排水板底部至透水层为宜。

(2)塑料排水板的施工

①整平原地面并铺设下层砂砾垫层。

②插带机就位,调整导架垂直度,空心套管中穿入塑料排水板,对中桩位。就位时板距偏差小于等于15cm,竖直度偏差不大于1.5%。

⑧将塑料排水板端部穿过预制靴头固定架,对折带子长约10cm,固定联结。

④松卷扬机,将套管和排水板激振入地下至设计深度后关机,板长不小于设计,施工时配臵能检测其深度的设备。插入过程中导轨垂直,钢管套不得弯曲,透水滤套不能被撕破和污染;排水板底部有可靠的锚固措施,以免拔出套管时将芯板带出。

⑤启动卷扬机,拔出套管,当下口露出地面,既可移位。同时将带子剪断,塑料排水板顶部伸入砂砾垫层至少50cm,使其与砂砾垫层贯通,并将其保护好,防止机械、车辆进出时受损。然后铺设10cm砂砾找平,再铺设土工格栅及上层砂砾垫层。

⑥施工现场堆放的塑料排水带盘带加以覆盖,防止暴露在空气中老化。

⑦塑料排水板搭接采用滤套内平接的方式,芯板对扣,凹凸对齐,搭接长度不少于20cm;滤套包裹并固定。

⑧施工中防止泥土等杂物进入套管内,一旦发现须及时清除。

施工质量标准

(四)、水泥土搅拌桩

(1)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标准

部分桩基础两侧、箱形基础下部及两侧采取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的处理方法,搅拌桩按正三角形布臵,桩径0.5米,桩间距1.2~1.5米,桩间距由密到疏进行渐变,固化剂强度等级为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质量的15%,即每米桩长水泥掺入量不得小于58kg;水灰比0.5。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90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kN,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一般路段容许工后沉降为30cm,涵洞或箱型通道处容许工后沉降为20cm,桥台与路堤相邻处容许工后沉降为10cm,设计采用变桩距的方法,即加固区靠近非加固路段一定范围内加大桩距,来实现非加固区与加固区间的沉降渐变,桥后处理长度一般在50米左右,小构造物两侧处理30米左右。

(2)水泥搅拌桩的施工

①施工前须平整场地,清除地上及地下障碍物,遇有池塘或洼地时首先清淤,回填粘性土料并予以压实。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并布臵水泥土搅拌桩所需要材料的储存棚和机具安装地点以及水电供应和排水沟位臵。

②钻机技术性能和指标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相匹配,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

次以上的搅拌,地面以下桩长的1/2且不小于5米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复搅复拌,以保证水泥与土拌合均匀。

③水泥搅拌桩施工前须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少于5根,对软弱土、软土层须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掺灰量。并根据工艺性试桩确定施工参数(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水泥用量、桩长及复搅深度等)及施工工艺。

④钻机就位,应符合图纸要求。施工中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垂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

⑤施工时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停浆时间、搅拌速度、复搅深度。为确保质量,应全程复搅。桩身上部1/2的桩长范围并不小于5m,必须进行重复搅拌。

⑥当检查发现喷浆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喷浆中断时,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1m。

⑦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上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⑧已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拌制水泥浆液的灌输、水泥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须有专人记录。泵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的部门认证的检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⑨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有专人记录。

⑩施工时,搅拌水泥土桩施工停浆面高出桩顶设计标高500mm。在进行上层施工时将设计桩顶标高以上的桩段用人工挖除,桩顶面须水平完整。

⑾为保证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必须用带电脑自动记录的桩机进行施工。

(3)质量检验

为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可以选用下述方法进行加固质量检验:

①施工原始记录:详尽完善、如实记录并及时汇总分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纠正。(由监理检查)

②开挖检验:深度1.5米左右,观察成桩情况。(由监理检查)

③取样检验:整桩钻孔取芯检验桩身长度,并制成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由专业检测队伍检测)

④荷载试桩:(单桩与复合地基各半)。(由专业检测队伍检测)

⑤检测工作须在成桩28d后进行。

未做规定的须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l3(J)39-2003)标准执行。

(五)、夯实水泥土桩

(1)夯实水泥土桩设计标准

部分桩基础两侧、箱形基础下部及两侧和少量路基段采用夯实水泥土桩的处理方法,夯实水泥土桩按正三角形布臵,桩径0.4米,桩间距1. 2~1.5米,桩间距由密到疏进行渐变;水泥与土的实方比为1:6;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90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60kN,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2)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

①施工参数

水泥: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

土:采用粘性土或粉土、粉细砂、渣土,土料中有机物质含量不得超过5%,使用时应过10~20mm筛。

水泥掺入比:水泥、土体积比(实方比)为1:7。室内击实试验后28d无侧限抗压强度≥3Mpa。

②施工工艺

a、施工前须平整场地,清除地上及地下障碍物,遇有池塘或洼地须首先清淤,回填粘性土料并予以压实。

b、放线布桩位:根据定位控制点、轴线及桩位布臵图,用钢尺量距定出桩位,并用Ф16的钢钎打200mm深孔,灌白灰以作标记。

c、成孔: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成孔工艺。挤土成孔可选用沉管、冲击等方法;非挤土成孔可选用洛阳铲、螺旋钻等方法。成孔完毕后记录好桩端、桩顶土质并测量实际孔深。成孔过程中质量不合格的土料不能用于成桩并应及时清理出场。

d、混合料配制:将土料与水泥按配合比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泥土用人工拌和一次,再由粉土机粉碎、拌和,然后过筛。在成桩过程中,要对混合料含水量(允许偏差±2%)进行测定,现场采用经验法测定,即以“手握成团,掉地即散”的标准。混合料应随拌随用,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在2h内用于成桩,超时即为废料,不得用于成桩。

e、成桩:采用夹杆式夯实机成桩,夯锤为犁型锤,锤的直径为280mm,锤重100kg,落距为800mm。夯机就位后要固定并保持机身稳定,然后检查孔深及孔内有无杂物,如孔深不符或有杂物及遇到缩径、塌孔等情况必须处理,符合要求后使夯锤中心正对孔中心。混合料回填之前先夯底五次,如孔底太软可填加碎石,孔底夯实后即可填入混合料并夯实,要求采用一填两击的连续施工方法,桩顶下1.0m时增加一击。当桩顶夯至距地表下0.5m时再连续夯5击。填料频率与落锤频率要协调一致,并均匀填料。每次投料厚度约50mm,严禁突击填料。

f、桩孔直径允许偏差为±20mm;桩孔中心点允许偏差为100mm;桩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填料厚度须根据夯锤质量经现场夯实试验确定,桩体的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夯锤的直径桩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g、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桩顶夯填高度应大于设计

桩顶标高200~300mm,垫层施工时应将多余桩体凿除,桩顶面应水平、完整。

h、位移:经技术人员确认桩顶标高符合要求后,再移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i、成桩步骤:夯实孔底→填料→夯实→填料→……→封顶→夯实。

(3)质量检验

为确保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质量,可以选用下述方法之一或几种方法结合进行加固质量检验。

①实时检测贯穿于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成桩质量。

②可采用圆锥轻型动力触探在成桩后2h内检测,以检测夯实质量,试验须位于桩体中心部位,触探击数N10不小于40击为合格。

③压实试验检测,采用环刀取样检测其干密度,参照填料的配比和含水量进行击实试验,压实系数大于0.93为合格。

④试块抗压强度试验,试样边长100mm,直接取自桩体,成桩28d后进行抗压试验,试样极限抗压强度须大于或等于桩体设计强度2~3倍。

⑤载荷试验,测求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单个试验点结果为承载力基本值,在满足级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为承载力标准值。试验一般须在成桩15天后进行。

未做规定的须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标准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l3(J)39-2003)执行。

(六)、土工合成材料

针对软土、软弱土分布发育的情况,土工格栅采用聚丙烯TGSG30-30型双向拉伸土工格栅,每延米纵横向拉伸屈服力大于等于30KN/m,纵向屈服伸长率不大于13%,横向屈服伸长率不大于16%,纵向2%伸长率时拉伸力大于等于11KN/m,横向2%

伸长率时拉伸力大于等于13KN/m,纵横向5%伸长率时拉伸力均不小于15KN/m。土工格栅幅宽不小于4米,长度按实际需要定制。

(1)土工合成材料的施工

①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须将强度高的方向臵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沿路基横断面方向铺设,沿路纵向搭接长度30cm,沿搭接区域每50cm打入一枚U型钉;横向搭接长度2m,每50cm 按梅花形打入U型钉,其他非搭接区域每1m按梅花形打入U型钉。对两层或多层铺设的土工格栅,下层土工格栅应于路基两侧预留3m,待上层土方施工后反卷至上层土方顶面,与上层格栅连接。路基边缘反卷区应是超宽碾压刷坡后的密实土方,并保证反卷拉力。施工完成后路基边坡应回覆土方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密闭外露格栅。

②土工合成材料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cm。

③铺设土工格栅时,不允许有褶皱,要用插钉法固定。

④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先将场地平整好,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⑤铺好后的土工合成材料两天内须覆盖。

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料摊铺压实时,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臵式装载机。当己填筑压实的厚度大于60c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

⑦采用后卸式卡车沿加筋材料两侧边缘清卸填料,形成施工便道。再由两侧向中心平行于路堤中心对称填筑。填料必须卸在己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以不大于lm为宜。

(七)、预压

1、作用机理

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措施,针对路堤

工程:对软土地区的天然地基或竖向排水体地基,利用路堤填土预压并不需要移去土体,预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分级加荷,每级加荷的稳定性依赖于前一级预压后强度的提高。该情况下,软土地基总沉降量并不减小,只是大部分的沉降在施工期完成,可有效减小工后沉降。

为加速软土地基固结,一般预压法与砂砾垫层及竖向排水体相结合,构成排水固结的两个要素,即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加压系统是起固结作用的堆填路堤荷载,它使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缩短排水距离。该系统由水平砂砾垫层和竖向排水体(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构成。

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果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反之,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改善土层的排水条件,则不能在预压期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

2、施工速率与预压期的控制

1)通过对沿线软土、软弱土分布区段硬壳层的厚度,软土、软弱土的厚度以及其下部压缩影响深度范围内土体地质力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物的结构、基础类型、路堤设计高度等相关影响因素,施工速率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保证路堤稳定,不产生侧向滑移;

②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宜大于1.0cm;

③坡角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宜大于0.5cm。

2)采用砂砾垫层+土工格栅+竖向排水体+欠载预压,预压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预压期准确取值依赖于沉降稳定观测。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测沉降过程观测曲线来推算最终沉降量,校正设计误差,并以此作为下道工序的依据。

推算最终沉降量时,要加强对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推算方法采用双曲线法。

3)预压填筑荷载的构成

预压填筑荷载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预压路堤(路堤填方,含0.5米砂砾垫层)

施工期预压沉降厚度

预压路堤(路堤填方高度)

砂砾垫层(一般取0.5米)

4)预压填土的施工

堆载预压部分宜用细粒土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并压实。具体要求与路基相同。顶部须修整使具有3%的横坡,以保持预压期内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预压完成后,将路槽底(路面底)以下的路堤表层15cm深度的土层压实,其压实度大于95%。

预压土方卸载后应考虑充分利用。

预压处理地基期间要加强监测,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地基失稳。对地基稳定性较差的路段,荷载要分级施加,每段荷载量要与地基强度相对应,同时根据设计速率和水平位移观测情况控制加载速度。当发现地基有超过加载控制标准的异常表现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暂停加载或卸载,待正常后再恢复加载。

5)沉降与位移观测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进度,并为后期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必须设臵观测断面,观测沉降与位移,掌握软土区段路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分析检验软土变形,实行信息化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5.1仪器设备及埋设

(1)沉降板

一般路段沉降板设臵于路基中心,沉降板为600×600×lOmm的钢板,沉降板埋入地下10cm。

沉降观测板中央焊接直径25mm钢管(壁厚不小于36ma),钢

管每节长300mm,钢管接长采用外接管箍丝扣连接。钢管外用50mm镀锌圆管保护,每300mm一节螺扣相接,不与钢管相连。沉降板埋臵时先用砂找平,沉降板放臵后必须水平,且钢管平行于垂线。

(2)位移桩

位移桩埋设于路基坡脚内侧0.5米,并加以防护。位移桩为φ10×150cm的圆木,下端削成楔形,上端桩头中心钉有小铁钉作观测标记。每组3根,间距1.5米,入土深度100cm,桩顶标高相同且在同一轴线上。

(3)分层沉降仪

分层沉降仪由分层沉降管、磁环、波纹管和分层沉降仪组成。测点设臵在路基中心,每一软土层设臵一个磁环,在软土层厚度较大时该层设臵两个磁环,磁环的埋设深度根据埋设点的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埋设时,在路基中间用钻机钻孔至持力层,根据地质情况在相应的深度处安装磁环,下好沉降管后,用膨胀土封孔,以使磁环与地层同步沉降。用分层沉降仪测量各磁环的位臵,分别计算各地层的沉降量。

(4)深层土体位移计(测斜)

深层土体位移是测斜管设臵在土体中,用测斜仪测试土体的水平位移,测斜管埋臵于路堤坡脚,埋设深度视地质情况而定,底部穿透持力层5~8米。埋设时,坡脚处用钻机打孔,将测斜管下到钻孔中,管与孔之间用砂充填。现场用测斜仪测定任意深度处管的倾斜度,然后计算土的位移量及其方向。

(5)孔隙水压力

该方法要运用孔隙水压力计和频率计,在路基中心钻孔,用导线将孔隙水压力计放至预定深度,用膨胀土封孔,导线引至路基坡脚并加以保护。用频率计测量各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每个测点在不同深度上埋设3~6个孔隙水压力计。

(6)水准点

水准点设在路基坡脚外不少于40m且不易被破坏扰动的地方,保证其稳定性。水准点桩采用10cm×10cm×100cm的钢筋混凝土桩,桩顶预埋钢筋测头。桩周顶部50cm现浇混凝土固定,并在地面上浇注 1.0×1.0×0.2m的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0cm。所有水准点需用图表形式呈送监理工程师。水准点桩的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25。

5.2观测点位的布设

一般路段纵向每100~200m布设一观测断面,每一个路段不少于3个观测点,桥头段设臵2~3个观测断面,桥头纵向两侧坡脚处各设一个观测点,沿河每5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特殊路段如软土层厚度大于5.0m、路堤高度大于5.0m,及软土层横向有倾斜的软土路基,纵向每50~100 m设一观测断面,在路堤中心及两侧路肩布设3个观测点。

5.3精度要求

位移观测误差小于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小于2.5″,沉降高程观测误差小于lmm。

5.4观测频率

施工期:路堤连续填筑时,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但至少两天一次;路堤填高超过极限高度之后,每天需观测一次,如果路堤不是连续填筑,施工期间每两天测一次。

预压期:第一个月每三天观测一次,第二个月起每7天观测一次,第四个月起每15天观测一次,直到预压期结束。

施工过程中沉降及位移的控制标准如下:

沿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宜大于1.0cm;

坡角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宜大于0.5cm。

施工中超过界限值时,须停止填筑加载,直到观测值小于界限值时方允许重新加载。预压期根据实测沉降量采用双标准控制:

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

连续两个月月平均沉降值小于5毫米。

观测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按记录表格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观测期间,由观测单位保护好所有观测点和观测标志,施工过程中决不允许有任何理由将观测点破坏。正常情况下,每月向监理及总监办报送一次观测资料及分析报告,当出现界限值时须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5.5侧向位移(稳定)观测

侧向位移点及其基桩的布设:侧向位移点布设在软土层厚度大于5.0m,路堤高度超过最小极限高度或存在其它稳定问题的路堤两侧的坡脚处,基桩必须布设在坡脚外路堤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一般情况下布设在离坡脚20m以外。侧向位移点纵向间距每50m路基两侧各设臵一处。沉降观测点及断面亦可用来稳定观测。

观测及其频率:测向位移桩和基桩设臵好以后,采用钢尺量测位移桩与基桩之间的距离,量测钢尺的拉力为5公斤(或由量测人自定),有条件时也可用红外测距仪量测。观测工作在路堤填高接近最小极限高度时开始,其频率为每天观测一次,直至路堤达到设计的施工标高。

施工时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及路堤填高,对软土深厚和路堤3.5m以上的桥头路段改用测斜管进行侧向位移观测。

不稳定状态的判断标准: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若中心日沉降量达到1.0cm/d,或日侧向位移量达到0.5cm/d以及边部日沉降量大于中心沉降量时,标志着不稳定状态的出现,须立即停止加载。

观测工作结束后,观测单位向总监办提供观测段总体观测结果分析报告;各点观测数据整理图表;原始记录合订本;相应的曲线分析图件等。

6)预压段施工要求及工期安排

对于采用预压措施处理的路段,尽可能地提早组织预压段的施工,以保证足够长的预压时间,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若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既定工期安排不能贯彻实施,则新的工期安排须顺延,以确保足够的预压期,使预压效果能达到设计要求。

7)过坑路段及新旧路基衔接段

深坑段采用挖台阶的方案进行处理,每0.8米厚挖一级,台阶宽度2.0米,每层台阶均做成3~4%的内倾坡,并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在新旧土体上各搭接2.0米,分层压实并做好填筑界面的结合,坡脚外超填压边土,以减小搭接处的不均匀沉降。施工时取土坑路段提前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加载速率,并做好沉降观测。对于新旧路衔接部分的过渡,也采用挖台阶的方案以减小不均匀沉降。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工序施工技术措施内容

众鑫建设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工序施工技术措施 众鑫建设生产科

目录 一、土石方工程 (3) 二、排水管道工程 (5) 三、沟槽回填土 (9) 四、检查井质量通病控制 (11) 五、道路基层(土路基) (11) 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2) 七、沥青路面 (14) 八、混凝土路面 (15)

市政工程关键工序施工技术措施 一、土石方工程 1、挖土前,有阻碍施工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上及地下有关的管线(包括电力、 通讯、给水、排水、煤气、供热等)、树木、坟墓等要取得详细资料,并安 排拆除或搬迁。 2、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机械上下设施等应事先勘查,做好必要的 加宽、加固工作。 3、在施工现场修筑汽车行走的便道,坡度不应大于1∶5.5,其路面应填筑适当 厚度的碎(砾)石或石粉。土方工程机械,其施工坡度最大在控制在1∶3 之内。 4、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制定。考虑使用时间长 短,根据工程地质、地下水位、挖方深度和地面荷载情况,通过计算并结 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注:1、本表适用于时间较长(超过一年)的临时道路、临时工程的挖土。 2、岩石边坡坡度根据岩石性质、风化程度、层理特性和挖土深度确定。 5、大型土方机械开挖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在高度超过3m或在 不稳定土体之下无坡脚或负坡脚(掏空)作业。深基坑每挖1m左右即应检查 通直修边,随时修正偏差。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危岩、孤岩、古滑波等土 体或导致岩(土)体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应及时清除和采 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岩(土)体崩塌与下滑。 6、在滑坡地段挖方时,应详细了解地质资料,从挖土的方向和手段制定方案,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 目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仅包括铝合金门窗安装和卫生间防水工程。 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内容: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作为加强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的管理工具,要求项目工程管理部门对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的各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存档。同时将系统记录的电子文档上传集团总部管理平台。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 2、施工验收记录表; 3、过程监控照片记录。 三、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的使用说明:(详附件一中的二层铝合金门窗工程质量控制平面图.doc) 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由甲方代表在施工前准备,

质量控制平面图应包含检查验收所需的必要内容,如验收部位的楼层平面位置、验收对象的指示编号,验收对象必要标注的示意或说明等; 2、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要求链接对应检查的验收记录附表; 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平面图制作时应考虑施工验收的程序及计划,尽量对验收对象按类别、户型、进度、部位进行合并以便于质量控制资料的整理。 四、施工验收记录表使用说明:(详附件一记录附表中的施工验收表-二层铝合金门窗 1 表.doc) 1、施工验收记录表格的具体填写方式见附页的填表说明; 2、表格的验收内容可根据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总部颁发的施工验收标准进行调整,以求符合项目实际施工情况,但表体格式及验收标准不得改动; 3、验收记录表格应与质量控制平面图及相关照片记录链接对应; 五、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的拍摄、编辑说明:(详附件一

中的监控照片-铝合金窗 1 .doc) 1、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应与被验收的对象对应,并与施工验收表格对应链接; 2、过程监控照片的内容应能够如实反映该道工序质量控制点隐蔽之前情况,如卫生间防水工程主要反映面层施工之前各层做法施工过程的情况,铝合金门窗工程主要反映洞口抹灰收口前的隐蔽情况; 3、过程监控照片由施工方质量负责人现场拍摄,拍摄时要求在图像内表明验收的时间、部位及对象名称、编号,并有监理工程师及甲方代表在场; 4、过程监控照片记录文档由一张或多张过程监控照片嵌入组成,照片的格式要求为jpg格式,分辨率为640×480像素。 六、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整理与上报: 1、关键质量控制系统的验收记录及监控照片等原始资料由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各整理一份,工程部资料员应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纸面文档和电子文档)存档备查。 2、关键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电子文档由甲方代表随原始资料的积累及时整理、编辑而成,质量控制系统资料的电子文档

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

目录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三)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四)砼质量控制措施 (五)预留埋施工措施 (六)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七)防治粉刷及地面起壳的措施 (八)防治楼地面起砂的措施 (九)防止外墙面砖脱落措施 (十)防治屋面漏水的措施 (十一)防治外墙涌水措施 (十二)防治楼地面、阳台地面、落水口和立管洞处渗水的措施(十三)防治管道漏水的措施 (十四)防治装饰粗糙的措施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1、本工程测量人员是具有丰富施工检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曾在多个大型工程施工中任专业测量。因此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2、我公司在本工程中使用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平仪,铅垂直仪均为进口仪器,设备先进,精度高。 3、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研究同意后实施。 4、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可继续施工。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焊接质量;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证;正式施焊前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

重点(关键)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doc

重点(关键)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冬季施工安排 冬季施工,因地冻路滑,施工比较困难,应做好防寒解冻的工作。部分施工材料在低温下易碎裂,作业时应注意安全。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温度低,一般应停止树木的移植工作。栽植好的苗木必须做好防寒措施,南方树种可将用草绳或蛇皮戴包扎。 冬季要结合修剪清除越冬虫卵、虫囊和病虫枝等,减少来年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入冬前要对树木进行刷白,刷白高度不低于1.2米,上部应等高一致。整形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弯曲畸形枝及过密枝等,提高苗木的景观效果。 2、雨季施工安排 雨期之前,要组织电气人员认真检查现场所有的电气设备和电闸等,都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现场做好排水措施。雨季施工时,各种建筑材料应尽量堆放在较高的地方,四周做好排水沟;水泥、木材应放在材料仓库和加工棚中,并经常检查是否漏雨。机械的电动机部分,必须做好严密防雨防潮工作,电源开关必须安装在防雨箱内,露天照明灯具须有防雨罩。雨期开挖土方应设排水沟,准备好排水设施和机具,防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或基坑内; (二)减少扰民噪音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如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不得随意排放,以免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生活区实行统一管理,搭设厕所。根据需要,适时给施工现场和道路清扫垃圾和喷洒水,以减少

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施工弃渣与生活垃圾派专人管理,集中堆放,及时清除,保持场容整洁。车辆进出场时,应将车子外表(特别是轮胎)冲洗干净,避免二次污染。由于施工区附近有居民区,应当对产生噪声施工机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噪声扰民。同时,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治理区空间大,作业产生的粉尘和噪声采取上述防护措施,一般规划要求作业人员佩带防尘口罩进行个体防护。 企业应对治理施工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了解矽肺职业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一)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我们将全面运行IS0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1、环境保护目标 确保施工期间周边设施的完整,道路、场地的清洁并尽量降低施工噪音。 2、环境保护方针 生产目的为优化城市环境;施工组织中考虑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控制环境污染;竣工交付时满足环境要求。 采取如下具体措施切实保障施工环境。 (1)尽量选择低噪音、低污染的施工设备,控制施工噪音; (2)车辆进出工地,作好保洁和冲洗工作; (3)施工过程中用洒水车洒水,注意防止扬尘污染。 (4)施工过程中保护周围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5)对该存留的树木必须实行定位管理,专人负责。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一、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定义; 1.1原材料入库验收,机械性能测试,定义为关键工序。 1.2焊接、热处理入库验收、定义为特殊工序。 二、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 2.1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以“人员、机械、过程、方法”要素进行。 任何环节出了差错势必使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故在关键过程控制中,对生产活动的几大要素的质量环节予以明确落实。 2.2人的因素;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其素质责任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输出质量。 因此对于人的因素质量保证措施是,要有计划的进行培训。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持续培训,并且每年要进行年终考核,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安全带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岗位要求进行资格认可.。 2.3机械设备因素;合理高效的工装夹具,完好的设备是更好的完成产品过程的有力条件,故必须保证机械处于最佳状态,要有计划的进行保养、维修。 2.4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因素加以控制,依据产品特性的要求,对流程进行分析并确定特殊过程的范围,按《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的规定要求实施确认,规定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对过程参数实施连续的监控。 当材料、过程参数改变、设备更新等情况下,应对过程再次确认。 2.5方法在特殊工序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生产任务。

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和监管体系,才能按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 三、原材料入库验收 3.1原材料是产品的基本单位,故材料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 材料入库前必须进行如下项目的检验。 3.2金属材料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杂。钢板不得有分 层。 如还需要后期处理,加工后的表面不应有上述缺陷。并应保证尺寸在公差范围内。 且平滑过渡无棱角。 3.3织带类材料外观不允许有破边,带子无破边、断线、织疵、混纱、散丝、面料歪斜等有害缺陷。 具体按《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进行。 3.4原材料入库需有质量证明书,对未附有质量证明书或虽有质量证明书,但内容与实物不符的材料,应拒绝接受。 3.5每批材料(A3级以下的钢除外)必须有第三方化验合格后才能投产。 3.6对于抽样的项目,入库检验不合格时,拒绝接收。对于供方有异议时,加倍试样进行复试,如果复试合格,复试试样取代原试样可判定为合格予以接收。 如复试仍不合格拒收。 具体可参照《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 3.7机械性能测试;有强度要求材料含织带类,按《抽样检验规范%比》抽查数并依据图样进行划线取样,在进行机械加工成型后的试样表面不得有刀痕、机械损伤、裂纹及肉眼可见的冶金缺陷。 试样测试合格后填写《进料检验报告》并发邮件通知各部门,材料可以使用。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崇启长江公路大桥(江苏段)跨江大桥工程 施工项目CQ-A1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编制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崇启CQ-A1标项目经理部 主编人:韩振飞(工程师) 参编人员:王华南(助理工程师) 林烁(助理工程师) 陆宁海(技师) 审核人:汤涛(高级工程师) 编报日期:2009年3月10日 1结构耐久性的施工控制 本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作充分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控制严格达到设计耐久性要求是工程耐久性保证的两个支柱。 本工程耐久性设计包括钢筋砼结构和钢管桩等2种结构,钢筋砼结构包括混凝土性能和混凝土保护层等2点,钢管桩采取了涂层防腐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方案。以往施工实践表明,施工过程对工程耐久性影响主要是施工预埋件的处理。 1.1钢筋砼结构耐久性施工保证 (1)混凝土工程 本标段混凝土耐久性性能要求为:

同时承台和标高10m以下的墩身混凝土添加适量钢筋阻锈剂。 对于混凝土工程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耐久性: 错误!混凝土正式拌和前,必须先进行试拌,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结构设计强度,并至少高于耐久性要求的最低强度一个等级;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Cl-扩散系数不大于耐久性最低要求的80%。对于承台砼和墩身10m标高以下砼,掺加钢筋阻锈剂进行试拌,在结构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2混凝土拌和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满足招标规范要求和我局企业的规范要求,拌和物的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 错误!每次混凝土浇注完成,除留出常规抗压强度试块外,还留置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的试块,及时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检测。 (2)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本工程各结构净保护层厚度为: 保证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措施如下: 错误!垫块全部采用高强砂浆定制保护层垫块,垫块高于相应部位保护层厚度2~3mm。高强砂浆垫块在我局有限公司所属崇明航环预制厂采用定制模具进行生产。该预制厂近年一直在研究垫块预制工艺,已形成系列商品,商品预制垫块形状合理、稳定,强度高,得到上海市港口工程质量监督站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推荐,在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 错误!钢筋制作和绑扎时,所有结构钢筋、架立钢筋都必须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底层架立钢筋下必须垫止水垫块。 错误!钢筋绑扎时,扎丝一律向内侧弯进,禁止扎丝伸入保护层。 1.2 钢管桩的防腐和施工保护 钢管桩的防腐设计为涂层防腐和阴极保护相结合。钢管桩外表面伸入承台内的距桩顶0.8m范围不需进行防腐涂装,在距桩顶0.8m~30m范围内,涂敷加强型双层环氧粉末涂层,厚度不小于800μm桩身其余部位涂敷普通单层环氧粉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xx/G007-2013 受控状态: 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年8月26日编制2013年8月26日实施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管理,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和提供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 3.2技术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3生产车间配合做好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 4.程序 4.1未通过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不能转序。 4.2过程测量和监控应按该产品有关标准和检验规范作为依据。 4.3过程测量和监控所用的检验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4过程检验和试验 4.4.1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分为操作工的自检和检验员的首检及巡检。 4.4.2每班开机后,操作工生产的产品,按相关的过程产品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 自检,若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工应立即调整工艺参数或模具,使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自检合格后,检验员应及时到生产车间进行首检,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首检主要是检产品的结构、表面质量,重要的性能试验由检验员抽样回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 4.4.3进入正常生产后,检验员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巡检,并按文 件的规定做好巡检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结论明确,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名盖章。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例外转序的控制 在所需要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如因生产

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技术措施

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技术措施 一、关键工序和系统安装调试 1.本项目关键设备和系统消防报警、消防给水系统及气体系统。 2.关键设备和系统的特点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中人的因素是关键,在工程一开始应在各施工人员思想上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点。明确提出工程质量目标“创优良工程”,特别在关健工序、复杂环节上要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釆取技术措施,把工程“做精、做细、做好”。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关健工序、复杂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防治办法 2.1.1 配管缺陷:导管在敷设中弯曲半径不够或弯扁、在焊接接地线时焊穿导管外壁。 防治措施:检查管材质量,如管材质量符合要求的,应对现场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安装人员领会配管的技术要求,并更换已形成缺陷的管材。 2.1.2 系统综合布线缺陷:导线在管路内或金属线槽内积水,导线未理顺,接头处不在接线盒内,导线线色混乱。 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力度,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不清除干净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穿线。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布线必须在导线理顺后,确认长度接头部位做在导线盒内,导线的线色或标记应符合安装要求才允许布线施工。 2.1.3 报警区域或探测区域划分不当:报警区域未按防火分区进行划分;探测区域未按独立工作使用房间进行划分。 防治措施: (1)、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应由建设单位进行总体协调工作,发现问题或是有局部修改,应及时制定修改方案,办 理设计变更手续,并经消防监督部门同意后再施工。 (2)、需保证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的几个防火分区组成。探测区域的划分应注意其独立房间、特殊房间、区域面积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消防规范的规定。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定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 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一、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1、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工序),主要包括: (1)、工程(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检验,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工程(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只有通过复杂、成本很高的方法才能检验、试验,或只能通过间接监控的工序; (3)、仅在工程(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2、关键工序:处于重要工程部位,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过程,包括: (1)、对工程(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操作者的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二、过程要求 1、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施工过程中,工长应进行旁站监督,并填写工长旁站记录。 2、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质量员应进行巡检,填写日常质量检查记录,有隐患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证。 3、关键工序的重要质量特性(如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模板平面度、模板顶面标高等)应由实测实量小组进行实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

三、过程识别 1、关键工序: 本工程初步确定测量放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幕墙工程等为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2、特殊过程: 依据《施工控制程序—质量》规定,本工程地下室防水为特殊过程,即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和两道卷材防水,须按特殊过程控制进行施工。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要点及措施

建筑工程重点监控要点及预控

1.土方工程 .1.1 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 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 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 .1.4 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 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 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页脚内容1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①、试桩前砼级配应通过试验合格,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做砼试块一组。 页脚内容2

第六章、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六章、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一节、装饰装修工程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室外改造部分包含: 1.1院内甬道剔除面层,重新铺设面包砖。 1.2院内、围墙重新粉刷外墙涂料,院内部分砖砌围墙更换为可透视铁艺围墙。 1.3操场铁艺护栏刷防锈漆。 1.4院门更换电动推拉门,重做校名墙,校名墙做法为500 厚砖墙地上。 1.5米高,外檐干挂石材,做法参照05J1 。基础详见结构专业图纸。 1.6车棚2 屋面更换为0.8 厚单层彩钢屋面,检查原有钢构件,如锈蚀严重予以更换。 1.7场地排水及室外管网改造详水施图。 2、改造项目及改造内容: 2.1教学楼:教学楼建于上世纪80 年代,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166.74 平方米(原设计)。 2.2附房1:原有传达室及休息室,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 3.22 平方米。 2.3附房2:原有公厕、器械室,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4.57 平方米。 3、改造范围: 3.1外檐粉刷:对原建筑外墙面进行修补,基层面的缺损、孔洞填补密实;开裂起鼓砂浆予以清除,对原有面砖外墙进行清洗,对破损处进行修补。不平表面抹平;原有涂料尽可能铲除,之后刮柔性腻子,刷丙烯酸外墙

涂料,颜色同原有外墙颜色。 3.2更换建筑外窗黑色铁艺护栏,确保护栏安全牢固,原有白色造型半栏不更换,仅涂刷油漆 3.3110UPVC雨水管,雨水斗周围应按原屋面排水坡度,确保排水通畅。 3.4楼地面工程:综合楼除卫生间外,其他部位清理原有地面,清扫干净找平后铺设PVC整体地胶。 3.5门窗更换:走道内原有门均更换为实木复合门,所有窗更换为塑钢单玻窗,外檐门更换为不锈钢框玻璃门(玻璃采用钢化夹胶安全玻璃)。其洞口尺寸及相对位置不变。具体详门窗表。 3.6卫生间改造:更换原有卫生器具,按原有位置不变。卫生间楼地面重新铺设防滑地砖及防水层,内墙重贴瓷砖,重做轻钢龙骨条形扣板吊顶的吊顶,增设洗手池,洗手池上方安装镜子(选用5 厚镀铝膜,背面涂镜背漆一道)。首层增加无障碍蹲位。 3.7内檐粉刷:原有内墙涂料铲除,重新刮腻子,刷乳胶漆。瓷砖内墙重贴瓷砖。原有瓷砖墙裙进行修补。 3.8楼梯栏杆:拆除原有楼梯栏杆更换为不锈钢栏杆。 3.9主楼入口增加无障碍坡道一个;美术教室增加洗手盆一个。 4、教学楼平面图内多功能厅、音乐教室: 4.1外檐、内檐重新粉刷,同主楼做法。拆除内墙装饰,重新做舞台及背景墙。 4.2地面做法:原首层地面铲除,重新铺设PVC卷材地胶。 4.3吊顶:对原有吊顶拆除,安装矿棉板吸音吊顶。 4.4门窗:更换原有门窗,门选用成品防盗门,窗选用塑钢单玻推拉窗,洞口位置尺寸不变。 5、附房1(原传达室、休息室): 5.1外檐、内檐重新粉刷,同主楼做法。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关键控制点辨析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关键控制点 辨析 1、术语定义: 1、关键过程: 定义:对产品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或者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质或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者控制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发生偏离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 未见关键过程的明确定义,在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要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控制环节”的内容。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对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或产品关键特性进行质量控制,并应在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还有“关键控制环节”一说,与关键质量控制点相似。 2、特殊过程: ISO9000标准的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该过程为特殊过程。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中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特殊过程,应事先进行设备认可和人员鉴定,并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过程参数监控。 未见特殊过程的明确定义。 3、关键控制点(CCP点): ISO22000标准的定义:(食品安全) 能够施加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3.3)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综上所述,仅有关键控制点有ISO22000标准的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特殊过程无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只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未处现在ISO9000标准中,特殊过程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9000标准中(未明确其称谓)。关键控制点在HACCP标准中无明确定义(GB/T27341)。 2、针对性: 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主要针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情况而言: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而言,或者该工序控制的难度和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言。 特殊过程:主要针对该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可能性或者经济性而言:或者是不能测量、或者是不能经济的测量、或者是测量结果过晚,失去应用意义。 关键控制点(CCP):主要是针对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而言:HACCP针对识别的显著危害,ISO22000针对显著危害和实际控制情况。 综上所述,关键过程针对产品质量;特殊过程针对监视和测量;关键控制点针对食品安全 特殊说明:按照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22000标准,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CCP),只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是生

重点关键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重点关键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 措施

重点(关键)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冬季施工安排 冬季施工,因地冻路滑,施工比较困难,应做好防寒解冻的工作。部分施工材料在低温下易碎裂,作业时应注意安全。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温度低,一般应停止树木的移植工作。栽植好的苗木必须做好防寒措施,南方树种可将用草绳或蛇皮戴包扎。 冬季要结合修剪清除越冬虫卵、虫囊和病虫枝等,减少来年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入冬前要对树木进行刷白,刷白高度不低于 1.2米,上部应等高一致。整形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弯曲畸形枝及过密枝等,提高苗木的景观效果。 2、雨季施工安排 雨期之前,要组织电气人员认真检查现场所有的电气设备和电闸等,都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现场做好排水措施。雨季施工时,各种建筑材料应尽量堆放在较高的地方,四周做好排水沟;水泥、木材应放在材料仓库和加工棚中,并经常检查是否漏雨。机械的电动机部分,必须做好严密防雨防潮工作,电源开关必须安装在防雨箱内,露天照明灯具须有防雨罩。雨期开挖土方应设排水沟,准备好排水设施和机具,防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或基坑内;

(二)减少扰民噪音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粉尘、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如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不得随意排放,以免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生活区实行统一管理,搭设厕所。根据需要,适时给施工现场和道路清扫垃圾和喷洒水,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施工弃渣与生活垃圾派专人管理,集中堆放,及时清除,保持场容整洁。车辆进出场时,应将车子外表(特别是轮胎)冲洗干净,避免二次污染。由于施工区附近有居民区,应当对产生噪声施工机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噪声扰民。同时,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治理区空间大,作业产生的粉尘和噪声采取上述防护措施,一般规划要求作业人员佩带防尘口罩进行个体防护。 企业应对治理施工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了解矽肺职业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一)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我们将全面运行IS0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1、环境保护目标 确保施工期间周边设施的完整,道路、场地的清洁并尽量降低施工噪音。 2、环境保护方针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 D 修订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5.1.1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 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 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 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 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 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 注意事项等要求。 b.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和过程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施工员和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并填写 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措施 第一节工程测量监控要点 一、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校验事前监控 根据国家《计量法实施细则》,测量仪器和钢尺在使用前7天─10天应送当地计量器具检定部门进行检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检验合格证的复印件,并要求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1、经纬仪和水准仪的检定 (1)检定依据:《经纬仪检定规程》、《水准仪检定规程》 (2)检定周期:经纬仪1─2年。 2、钢尺的检定 (1)检定依据:《钢卷尺检定规程》 (2)检定周期:1年 二、测量校桩过程的监控 校桩是依据设计、规划红线等,对现场新建建筑物的定位,包括位置和标高。 1、校红线桩 由政府规划部门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定位的依据,是法律约定的建设用地。 2、校测水准点 由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是现场引测标高的依据。因此,水准点的正确性是直接影响建筑物标高的直接因素,一般设计单位给两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商进行两点之间校测,确定其标高不超过±20m/m,经设计单位确认,保证水准点的正确,方

可使用。 三、场地测量过程的控制 场地测量包括场地控制网测量和场地平整测量,场地控制测量是整个场地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平面、标高定位以及高层建筑。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场地平整测量是实测场地地形,按竖向设计规划进行场地调整。 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检测承包人的方格网及各方格点的标高,并在图纸上签署意见:监理工程师还要监督承包人保护好场地控制网。 监理工程师首先审查承包人的场地测量方案,然后在承包人控制网测定,自检合格、申报后,进行验线。 1、场地控制方案的审查 (1)场地控制网应均布全场,控制线间距要适宜。 (2)场地控制网定位点的起始点和起始边要定位准确。 (3)场地控制网各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丈量。 2、场地控制网的检测 (1)场地控制网的检测承包人要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测设控制网。 (2)要以规划红线定位按制点和控制线。 (3)承包人测定控制网后应自检,合格后申报,同时交付控制网的闭合校验资料。 (4)监理工程师根据闭合校验资料进行分析,认定后,到现场验线,签证认可。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 支座节点紧固 1.出现的问题:节点有松动或过紧现象,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异常响声。 2.产生原因:幕墙支座节点调整后螺栓没拧紧,引起支点处螺栓松动;或多点连接支点上螺栓上的太紧及芯套太紧。 3.解决方法: 3.1在幕墙立柱安装调整完后,对所有的螺栓必须拧紧,按图纸要求采取不可拆的永久防松,必要时对有关节点进行焊接,避免幕墙在三维方面可调尺寸内松动,其焊接要求按钢结构焊接要求执行。 3.2在双支座的情况下,副支座型材上必须设长孔,且螺栓应上紧到紧固而铝材又不变形为原则。 3.3立柱芯套与立柱的配合必须为动配合,并符合铝材高精级要求,不能硬敲芯套入立柱内。 (二) 测量放线定位 1.出现的问题:安装后幕墙与规定位置尺寸不符且超差过大。 2.产生原因: 2.1测量放线时放基准线有误差; 2.2测量放线时未消除尺寸累计误差。 3.解决方法: 3.1在测量放线时,按制定的放线方案,取好永久坐标点,并认真按施工图规定的轴线位置尺寸,放出基准线并选择适宜位置标定永

3.2放线测量时,注意消除累积误差,避免累积误差过大; 3.3在立柱安装调整后,先不要将支点固定,要用测量仪器调整 完后的立柱进行测量检查,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后,才能将支点固定。 (三)玻璃及铝框 1.出现的问题:下料、加工后的零件几何尺寸出现偏大或偏小,达不到设计规定尺寸要求,超出国家行业标准的尺寸规定。 2.产生原因: 2.1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2.2设备和量具达不到加工精度; 2.3下料、加工前未进行设备和量具校正调整; 2.4下料、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没有做好自检工作。 3.解决方法: 3.1严格执行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禁用不合格的材料; 3.2必须使用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设备和量具,且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计量认证; 3.3确保开工前设备和量具校正调整合格,杜绝误差超标; 3.4真看图纸,按要求下料、加工。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自检。 (四) 胶缝质量 1.出现的问题:胶缝宽不均匀,缝面不平滑、不清洁,胶缝内部 有孔隙。 2.产生原因:程中随时参照使用; 2.1玻璃边凹凸不平; 2.2双面胶条粘贴不平直; 2.3注胶不饱满;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D修订 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就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就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就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就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 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5、1、1 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 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注意事项等要求。 b、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与过程特性进行监视与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与质量要点。施工员与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与质量要点,并填写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控。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特殊过程应在进行前对过程、材料设备、人员予以鉴定,鉴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并填写特殊过程能力预先鉴定记录。 ①施工过程的鉴定,应鉴定认可特殊过程的施工工艺方法与参数能否满足控制特殊过程作业的要求并评价控制风险、后果及对顾客的其它相关方面的影响。 ②使用材料设备的鉴定,验证认可用于特殊过程作业的材料就是否已经检验合格,设备与生产设施就是否处于完好运行状态,就是否满足特殊过程的作业要求。 ③操作人员的鉴定,鉴定认可从事特殊过程作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如:上岗证,执业资格等级,工作经历、资格的确认等) ④特殊过程应使用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方式程序进行控制。 b、特殊过程实施过程中,质量检查员必须在现场进行持续旁站监控,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并填写特殊过程主要技术参数旁站监控记录。 c、特殊过程因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条件的变化或发生问题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