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做会计只是一个死板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懂得经过数据管理来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效益的话,那会

很吃香的。

财务管理跟会计是两个专业,按当时我们老师的说法,会计是管钱的,财务管理是管会计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实跟会计专业差不多,一般就是比会计专业多学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有限的几门课程,除了数学等基础课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的有财务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还有国际贸易类的一些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讲的内容应该侧重财务分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提出建议,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会计学: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说白了,就是做账,把企业的发票等票据做成会计凭证,再登记入账,然后编制报表!其实质是,把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系统的核算一遍,以便报表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各项资产的金额,已经本期实现的收益!

(二)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管理、重在“理”。相比较与会计,倾向于对资金在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当然也包括使用后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学习如何使用企业的资金,如何筹集企业的资金(钱不够花的时候),用完以后,反思下这么用是否合理!

二、两者的联系

(一)会计做的帐以及报表,是财务管理者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财务管理分析大部分就是使用报表的数据!

(二)学会计的必须得懂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的必须要懂会计。因为,两者很多时候是互补的!

(三)目的都是提高企业效益;指向的对象都是企业资金。实务工作中。两者往往相互交叉,不分彼此。但是,两者的职能、内容都是不同的.

三、关于两个专业的其他问题

(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必定会设置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定也会设置会计课程。(二)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们找的工作基本是互通的。也就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找的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以找;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找的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找。

四、如何选择这两个专业

如果你更喜欢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核算每一笔业务,那么去学会计专业。

如果你更喜欢思考如何使用一笔钱,如果凑集一笔钱,如何从银行贷到款,如何让企业少花一点钱,那么去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对内会计,做的是内帐,这种报表的作用是帮助经营管理者采取正确的经营决策,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会计是对外会计,是给投资者,税务局看的报表,重要的吸引投资和对外界负责。现在我们中国的会计还并没有把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严格的区分开来,财务管理还没有真正的作为一个职业存在于中国,但是在外国,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在中国,财务管理也将越来越中重要,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财务管理学的最基础的也还是会计的

基本知识,所以出去以后还是可以做会计的,因为你如果连最基本的会计都不会的话,那怎么更深层次的学管理呢、。管理是会计的更深一层,在企业里,做会计只是一个死板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懂得经过数据管理来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效益的话,那会很吃香的。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本论文从现实经济状况、衡量标准、企业治理结构等角度阐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对立点,从而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演进是必然趋势。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近年来,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没有统一,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对其现实目标的选择加以分析。现就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来谈谈看法。

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财务管理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4、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市场化较早的国家一般都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但是该目标存在重大缺陷:(1)使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2)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克服了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在对以上几个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分析可知,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对其界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范围。就我国而言,更加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通过借鉴以下两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1、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制度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

(1)美国模式:企业的个人股东居多,股权比较分散。

①劳动力市场比较发达,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比较关心当前的工资和奖金的高低。②美国债权人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经营业绩不好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美国政府认为,管的越少就是管的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规、法律。

(2)日本模式:

①日本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以法人为主,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②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决策。③日本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80%左右,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债权人在企业出现展示困难时。一般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研究表明:美国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各利益关系人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在美国,美国公司的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

目标.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的上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又转化为股票价格的最高。在日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重要作用,财务决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得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同时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最明显的区别。

2、影响我国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经济现状

(1)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总体来说还不规范,信息传递速度慢,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力较差。

(2)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借款占绝大多数.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会产生一种程度的影响。

(3)中国政府目前还不可能向美国政府那样对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预。在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且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必然的,只是应当尽可能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而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地发展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控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科学设定薪、息、税和净利等权数的前提下,谋求其加权和的最大。即用相关者利益为指标所衡量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

三、从企业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

1、两种企业治理结构的对比

从企业治理的主题角度来说.美国模式可称为“股东至上”模式。日本模式可称为“共同治理”模式。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理财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为股东利益服务,还是为利益相关者或当事人的利益服务。“共同治理”的逻辑是强调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这种企业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符合契约主体机会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及理财目标的发展变化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由于这种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因此,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

3、“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财目标是企业合理的选择

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的逻辑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个人利益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有所增加,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更有利于协调处理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1)-

-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单独凭借企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多方的合力。一方面政府从立法、金融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社会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监督体系,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4%,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

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

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

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加快了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

业的促进作用,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向区县延伸分支机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则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

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为此,应

从以下几个制度上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 2 人或2 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支出及保持支出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3.财务分配活动的创新。在工业时代,物质是第一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物质资本,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享有收益的分配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因此,按“知”或按“智”

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网络财务

知识经济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经济,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将逐渐向网络式财务管理变化。网络财务系统突破了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在网上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节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实现,例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强化了主管单位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网络财务的远程处理和协同业务能力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跨进。网络财务在时间上,实现了会计核算动态化、实时化,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极大地增强了财务处理活动的及时功能,提高了会计的价值。我国中小企业应牢牢把握住网络财务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机遇,使企业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经营更上一个台阶。

五、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及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由于上述原因,迫切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

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

六、信息披露的创新

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对外公开,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大部分进

行了审计,从增加企业社会信用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有必要建立如下披露体系:

1.小型企业可自行选择是否对外披露,若披露,对外披露的报表必须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披露时间比中型企业可更长,此外,还应加强企业社会信用的宣传,造成披露信息的企业具有良好信用的氛围,给予纳税或银行信用方面的便利或优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披

露。

2.建立地方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媒体和渠道,如工商、税务系统的出版物或网站,可供社

会公众随时进行查阅。

3.强调对成长性的披露。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板的公司通常盈利现状不太理想,但成长潜力较大,同时公司的风险也大。为了减少风险,必须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进行披露。通过对成长性披露,也可以让一批质地真正好的公司受到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青睐,求得发展。

七、财务监管活动的创新

中小企业约占40%的比例都是兼职会计,还有约10%的比例是会计记账机构记账,大多仅限于简单记账的财务管理。这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中小企业自身财务总监管理的基础上,应设立政府管理的公共财务总监机构(第三方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分类,由专门的财务总监(专家团队)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社会化监督管理,参与中小企业重大投资、经营的决策,进行行业性的财务分析,提出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方案。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必然选择。浅谈企业如何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

系(1)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 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中,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

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财务与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审计和财务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理顺二者关系对我们为解决会计处理中的弄虚作假、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建立了可以与国际标准相提并论的会计和审计制度。我国审计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权利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会计处理中的弄虚作假、保障内部审计职能,人们寄希望于审计人员发挥监督作用。但现实却并不尽人意,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理顺财务与审计的关系。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三)监督内容不同 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一)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二)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盈余管理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地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立即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该准则对一些资产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有以下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将不得转回:(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新准则的实施将使得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保持相应的谨慎态度,有利于进一步地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及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地验证。 (二)选题意义 新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做了相关的改进,但是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具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依然还存在有待该井的地方,不可能完全避免盈余管理,所以,盈余管理仍需要规范。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试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探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何规范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旨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为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合理的意见。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财务和会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都是对资金进行管理,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是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和报告,财务管理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的运用。 简单地说,会计士,而不会招应届毕业生。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要从基层做起,比如先当出纳或会计,优秀者再成长为财务经理(财务主管),财务经理中的出类拔萃者可以成为cfo(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 如果考生非要在这两个专业里二选一,不妨参考以下说法:“如果你更喜欢思考如何使用一笔钱,如何从银行贷到款,如何让企业少花一点钱,那么去学财务管理。如果你更喜欢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核算每一笔业务,那么去学会计专业。” 财务管理是什么在2012年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类,相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 财务管理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国内所说的财务管理,一般是指企业的财务管

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 财务管理专业学什么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基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熟悉国家法规和财经政策,系统掌握会计学、财务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规则,具备较强的中外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及相关业务工作。 在本科教学中,学校往往会结合课程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撰写财务分析等各类研究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企业财务学、财务诊断与决策实验、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等。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 方向二: 专业财务公司 方向三:

浅析盈余管理

内容摘要: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并比较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别,在总结前人关于盈余管理的主动性(主要是动机)的基础上,提出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得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盈余管理观,不能刻意制止,也不能放任自流的观点。 关键词: 盈余管理;动机;客观性

目录 一、引言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获取报酬动机 2、政治成本动机 3、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股票首次发行) 和SEO (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季节性股票发行)动机 4、.避免亏损动机 5、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动机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IPO动机 2、配股动机 3、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 四、盈余管理的客观性 (一)、盈余管理的作用对象是客观的。 (二)、盈余管理产生也有其客观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2、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必然。 3、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全 和滞后性要求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

4、从盈余管理的作用来看,也有其存在的的需要。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浅析盈余管理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研究问题,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很多人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偏差,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会计欺诈。作者从自身的理解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盈余管理,但应将其控制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要了解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连其定义也是人们长久以来争议的对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Willian.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Leviit,Goel and Thakor 认为盈余管理是使有关盈余的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而国内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的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是以公司理财为主体,以金融市场为背景,研究公司资本取得与使用的管理学科。 2、工作结果、作用、要求的区别 (1)、工作结果:会计在期末时,需要编制财务报表,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做财务报告。 (2)、作用:会计的财务报表是对外报送的,为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决策帮助的;财务管理的报告是内部的,是为经营者做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的。 (3)、要求: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财务管理人员要熟悉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好财务计划,创造性的完成各项工作,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益。 3、目标的区别 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表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所要求的信息和信息范围;财务管理的目标分为四类:①利润最大化 ②每股收益最大化 ③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④每股收益最大化 4、职责的区别 会计的基本职责是反映与监督,; 财务管理的职责:①分析:企业有用款需求; ②申请:根据银行的条件,提供可行性报告及申请等;③监控:对款项的使用进行监控; ④维护:满足银行的后续要求,维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5、针对时间的区别 会计是针对过去的事项,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项做会计处理;而财务管理是针对将来要发生的事项提前做财务预测、财务预算等。 1、货币价值的区别 会计无需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在财务管理中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中货币的价值又称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影响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因素有3个:①通货膨胀②风险③利息。 2、现金的区别 会计中的现金是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具体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会计中的现金主要强调:①现金的使用范围 ②库存现金数额的管理 ③现金的内部控制 ④现金的序时核算 ⑤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11会计学财务管理课后练习题

11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课后练习题 第6-10章1.某人参加保险,每年投保金额为2,400元,投保年限为25年,则在投保收益率为8%的条件下,(1)如果每年年末支付保险金25年后可得到多少现金?(2)如果每年年初支付保险金25年后可得到多少现金? 2.某人购买商品房,有三种付款方式。A:每年年初支付购房款80,000元,连续支付8年。B:从第三年的年开始,在每年的年末支付房款132,000元,连续支付5年。C:现在支付房款100,000元,以后在每年年末支付房款90,000元,连续支付6年。在市场资金收益率为14%的条件下,应该选择何种付款方式? 3.大兴公司1992年年初对某设备投资100000元,该项目1994年初完工投产;各年现金流入量资料如下:方案一,1994、1995、1996、1997年年末现金流入量(净利)各为60000元、40000元、40000元、30000元;方案二,1994——1997年每年现金流入量为40000元,借款复利利率为12%。 请按复利计算:(1)1994年年初投资额的终值;(2)各年现金流入量1994年年初的现值。 4.某投资者拟购买一处房产,开发商提出了三个付款方案: 方案一是现在起15年内每年末支付10万元;方案二是现在起15年内每年初支付9.5万元; 方案三是前5年不支付,第6年起到15年每年末支付18万元。 假设按银行贷款利率10%复利计息,若采用终值方式比较,问哪一种付款方式对购买者有利? 5.李博士是国内某领域的知名专家,某日接到一家上市公司的邀请函,邀请他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指导开发新产品。邀请函的具体条件如下: (1)每个月来公司指导工作一天;(2)每年聘金10万元;(3)提供公司所在A市住房一套,价值80万元;(4)在公司至少工作5年。 李博士对以上工作待遇很感兴趣,对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也很有研究,决定应聘。但他不想接受住房,因为每月工作一天,只需要住公司招待所就可以了,这样住房没有专人照顾,因此他向公司提出,能否将住房改为住房补贴。公司研究了李博士的请求,决定可以在今后5年里每年年初给李博士支付20万元房贴。收到公司的通知后,李博士又犹豫起来,因为如果向公司要住房,可以将其出售,扣除售价5%的契税和手续费,他可以获得76万元,而若接受房贴,则每年年初可获得20万元。假设每年存款利率2%,则李博士应该如何选择? 6.时代公司有三种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三方案的年报酬率以及其概率的资料如下表: 假设甲方案的风险报酬系数为8%,乙方案风险报酬系数为9%,丙方案的风险报酬系数为10%。 时代公司作为稳健的投资者欲选择期望报酬率较高而风险报酬率较低的方案,试通过计算作出选择。 7.某公司产销量与资金需求量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若预测2006年产销量为7.8万吨。要求:分别用回归直线法和高低点法预测某公司2006年资金需求量。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盈余(Earnings)是从西方会计理论中引进的会计术语。对于这一概念。经济学与传统会计学存在不同的理解。经济学上的盈余概念一般称为经济收益概念,和会计收益的差别主要是缘于其计量原则和计量属性的不同。会计学上的盈余概念称为会计收益。即现行会计实务中的净收益,又称为净利润或者盈利,通常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盈余是关于企业价值信息的重要来源。盈余管理是从早期寻机性会计演变而来,是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它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IncomeSmoothing),后来则是秘密准备(SecretReserves)。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完善。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理论和实务。在现行公认会计准则下,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公司财务报表是合乎准则的。但从2001年以来,安然公司(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美国著名大公司接连爆出财务丑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意义 由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掌握了公司真实盈余、未来现金流、成长能力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信息,而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来对公司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判断。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原则的,是可能损害股东利益的。我国盈余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盈余管理给出过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孙铮、王跃堂。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彭数学将盈余管理划分为效率性盈余管理和非效率性盈余管理,并认为效率性盈余管理会促

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区别与联系

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区别与联系 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区别与联系 栾煜徐忠胜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岗分公司:100036) 【摘要】认识事物的关键还是要弄清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 的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往往使人对它们之间的若干名同实异的概念弄之不 清,本文仅就这个问题加以归纳与探讨,供用之者参考. 【关键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筹资活动 1,企业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也是资 金运动.但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曾经有一一种学术观点,认 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质的管理,而会计则是对资金运动量的 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我认为是有深刻道理的.财务管理侧重 于资金运动的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对资金运动未来的预测,计 划,预算以及现在按照什么要求,规则去运动.会计则侧重于资金 运动的轨迹的描述,运动结果量的记录与报告,为财务管理提供重 要的过去已完成的资金运动的信息.财务管理对资金运动的管理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而定性的多于定量的;而会计对资金运动 的管理侧重于定量方面.企业会计在论及资金运动的表现形式的 时候,分为七个方面,即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物资的增减变 动与使用顺权债务的发生与结算;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的计算:财务 成果的计算与分配;资本基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它活动;而财务管理 在论及资金运动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则分为五个方面,即筹资活动, 营运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和其它活动. 2,会计讲投资,财务管理也讲投资.但会计上讲的投资是狭 义投资,即企业对外投资,即企业对外购买债券,购买股票,联营投 资等;而财务管理上讲的投资是广义的投资,即不仅包括对外投资, 还包括对内投资.对内投资是企业把资金投放于购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经济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计 报表中现金流量表所列的投资项目则是广义的投资. 3,关于成本费用,会计与财务管理教科书上都有成本费用名 字相同,但实际上有区别: (1)会计上所讲的成本是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即包括为生产 某种产品,某批产品,某类产品或某步骤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分配米的制造费用等.而财务管理上 所讲的成本多数是完全成本,即在制造成本基础上再加上营业费 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f2)会计上对成本费用的分类认识侧重于科目式的,对成本组 成式的或项目式的,而财务管理则侧重于成本费用的变动是否与

浅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浅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1121519 殷毅超引言 从具体的方面与深层次的联系关系分别解析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门学科目前都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而成为经国济世的显学。经济学是一门在社会学科中科学性最强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经常会同时选择它们作为理论工具,进而形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混淆的局面。在我国经常出现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管理指点迷津、管理学家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现象,因而有的学者认为这两门学科正在逐步融为一体。这种相互混淆的局面和含糊不清的认识非常不利于两门学科的独立发展和繁荣,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仔细甄别两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认清两门学科之间紧密关联的必然性。严格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是经济学与管理学能够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条件:严格的区别使两门学科从学科之林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互补之势;相互取长补短的紧密联系使两门学科在学科之林中不断发展繁荣。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亚当·斯密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主要探讨的就是国家财富的起源和如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

学习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导论心得(1)

财务管理与生活 ——学习“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导论”心得体会 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三节课,但是从老师对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大体介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门学科的大学问和重要性。财务管理做得好坏大则可以影响一个企业财务预算、存亡发展,小则可以影响个人理财、生活质量。 通过孙教授的讲解,首先我从学术方面谈谈我对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会计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予以记录和计算,还要通过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来谋求经济效益。特别是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运,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财务

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它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作, 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环节(职能)主要有:财务规划和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其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我不仅对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对财务管理在生活中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发现财务管理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运用财务管理思想可以规划个人的财务情况也叫你“理财”。在规划前要对财务管理有个客观的基于自身的认识,对于个人财务规划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从经济的角度讲就是个“极大化的精神”,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第二,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就是通过财富流量和存量的记录;第三,从财务学角度讲它是一种运作方式或手段,即提供最佳的策略和方法。又要问了,为什么要做个人理财规划呢?财务规划有那么重要吗?有句话讲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个人理财就是让你时刻保持有钱的状态,规划好怎样用钱才不至于缺钱,还可以从中懂得如何开源、节流,让你不仅能赚钱更知道怎样让钱用得长远。因此积极的理财目的就是“不虞匮乏的丰富人,而消极的理财目的是“晚年之际,工作能力丧失,生活准备金生”

经济管理学院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毕业论文

1盈余管理概述 1.1盈余管理的内涵 1.1.1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或安排交易和事项等方式来实现其期望盈余,并通过财务报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欺诈行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的管理当局。这里的所说的管理当局主要是指懂事会、经理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或事项的安排等的最终决定权都归属于高层管理机构或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公司的管理当局是盈余管理的主体。当然,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有非管理人员参与,如一般会计人员等,但他们只是盈余管理的执行者,不属于盈余管理的主体。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披露的会计盈余。从长期(可能是几年或几个营业周期,也可能是公司的整个存续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实际盈余,但是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也就是说,盈余管理只是影响披露会计盈余,而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盈余。 3、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也就是说,人是自私的,在交易过程中总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盈余管理领域,可以认为,作为经济人的公司管理层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总是谋求自身的利益(效用)的最大化。当然,公司管理当局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多数情况下,其动机并不直接表现为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而是表现为债务契约、股权融资、避免摘牌、避税等中间目的。而管理当局的最终目的与这些中间目的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相关关系,通过这些间接目的实现其最终目的。 4、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合规但不合理的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盈余进行控制和调整,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手段。虽然它是在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但是它是通过财务报告欺诈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所以,它具有不合理性。 1.2盈余管理的基本类型 1.2.1利润最大化 管理当局为了奖金会尽量使报告盈余达到最大,只要盈余不会超过奖金计中规定的盈余上限。当关键管理人员聘期即将到期时,他们会尽可能使报告盈余最大化,一方面为了

精编【财务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财务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区别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做会计只是一个死板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懂得经过数据管理来使企业达到更好的效益的话,那会 很吃香的。 财务管理跟会计是两个专业,按当时我们老师的说法,会计是管钱的,财务管理是管会计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实跟会计专业差不多,一般就是比会计专业多学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有限的几门课程,除了数学等基础课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的有财务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还有国际贸易类的一些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讲的内容应该侧重财务分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对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提出建议,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会计学: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说白了,就是做账,把企业的发票等票据做成会计凭证,再登记入账,然后编制报表!其实质是,把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系统的核算一遍,以便报表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各项资产的金额,已经本期实现的收益! (二)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管理、重在“理”。相比较与会计,倾向于对资金在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当然也包括使用后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学习如何使用企业的资金,如何筹集企业的资金(钱不够花的时候),用完以后,反思下这么用是否合理! 二、两者的联系 (一)会计做的帐以及报表,是财务管理者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财务管理分析大部分就是使用报表的数据! (二)学会计的必须得懂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的必须要懂会计。因为,两者很多时候是互

人大第五版(孙茂竹)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一、思考题 1.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2.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 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享有独立的人事分配权和劳动用工权,管理会计人员对于“老板”是不具有监督职能的,充其量只具有建议功能。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上的缺欠,但主要不是管理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缺欠,而主要是比管理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单位负责人道德缺欠造成的。这会导致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两难的尴尬地位。 3.经济理论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古典组织理论特别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 为适应企业管理重心由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西方管理理论出现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理论,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管理的理论有了长足发展,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点。因而,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协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 从中得到的启示:管理会计的历史证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及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这种要求得以实现。管理会计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无不体现着这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只有新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发展了,才能满足新的管理理论实践的需要。在经济理论与管理会计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经济理论历来揭示经济的本质及运行目标,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摘要: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过去,此类研究的关注焦点几乎都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上,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除了应计盈余管理外,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已大量存在于实务之中,并逐渐受到了更多企业管理人员的青睐。本文对比分析了企业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操作手段、影响因素及实施后果,并针对如何抑制企业的总体盈余管理水平提出了一点建议。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概念 盈余管理经验研究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自此盈余管理研究作为国内外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备受关注。过去,学术界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上,然而近年来,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应计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和实务之间逐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使研究者逐步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经常被忽视的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 在过去,会计准则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力度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应计盈余管理通常比真实盈余管理更容易实现,成本也更低廉,往往更受企业管理者的青睐。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应计项目操控的空间缩小,成本升高,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已有大量证据证实,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选择隐蔽性更强、灵活性更高的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真实盈余管理已大量存在于实务之中。 一、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概念界定 在会计研究中,会计盈余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尚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另一则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已经实现现金流入的盈余。据此,盈余管理也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大量研究表明,管理者不仅会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选择或会计估计的方式来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财务机构,实行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统一操作;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能。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整日里忙忙碌碌地伏案制证、记账、结账、报表;月底、年底适逢节假日,还得牺牲休息日,按时结账、报表。整个工作时间都这样重复地做这些繁琐的工作。只是财务部门设置个别人员或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投入的人力少,精力不够,财务管理的效果和层次都得不到提高;而财务部门大量的工作人员只是做账薄记录工作或辅助性参与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财务管理,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探讨,如何能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职能,更谈不上参与企业的预测、决策。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如企业的原燃材料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反映、监督和管理。因此,作为财务部门不能仅限于会计核算、“记死帐”、“算死帐”、事后反映经济活动的结果。这种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会计人员的附带工作,不利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企业内部模拟市场管理的机制改革也逐步形成,财务管理摆在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再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不能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更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使其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好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助推器。 一、财务与会计的概念不同 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一般是指财务管理,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而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的,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财务与会计的目的不同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2002答案

武汉大学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会计学与财务管理 科目代码:564 一、解释下列相关的会计名词(先解释,再比较,每小题3分,共9分)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 2.费用与营业外支出 3.负债与或有负债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要回答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关系。 2.简要回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计算的直接法与间接法的优缺点,然后说 明为什么多数重要国家及其会计组织鼓励企业使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三、业务题(第1题7分,第2、3题各6分,共19分) 1. 江城公司于2000年12月1日库存A商品200件,单位成本105元。2000年12月 发生以下与A商品有关的购销业务: (1)15日,向某公司购买A商品500件,单价100元,起运点交货,货款尚未支付。 (2)18日,支付上述A商品购货运旨388元。 (3)18日,上述A商品运达江城公司,经验收发现其中6件质量不合格,决定退货,销货方已同意退货。 (4)22日,销售A商品600件,单位售价120元,款项尚未收回。 江城公司采用永续盘存制下的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的收发业务,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请写出与上述业务有关的全部会计分录。 2. 某项设备原价32000元,预计残值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1000元,预计使用寿命 为5年,请分别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3. 某公司1995年至1997年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应付账款的平均 付款期的数据如下: 财务指标的名称1995.12.31 1996.12.31 1997.12.31 存货周转率 6.3次 6.2次 5.6次 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 41天 42天 43天 应付账款的平均付款期 41天 41天 42天请根据上述资料评价该公司1995年-1997年经营活动的效率,并对该公司的发展提出 你的建议。 四、论述题(10分) 企业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常常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什么是会计政策?为什么会出现 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企业处理会计实务时需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常见领域有哪些?企 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会计政策? 财务管理部分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有何区别?如何计量股票的不可分散风险? 2. 谈谈你对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之作用的认识。 3. 作为公司财务主管,你会建议董事会采取每股支付固定股利还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为什么? 4. 与存货有关的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资本成本对财务经理有什么主要意义? 二、计算题(共三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