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勤奋好学的童第周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勤奋好学的童第周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勤奋好学的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由于家里农活比较多,对学习有点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便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世不忘。”童第周慢慢长大了,家里人将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里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却是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陈老师被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说:“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接着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说:“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七十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时曾感慨地说过:“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小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孝敬父母,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其中的关怀和爱心,决非金钱可比拟。联想现在,有些人并没有对父母尽到关心的责任,而只是按时给父母生活费,平日借口没工夫,根本不去看望父母。这样的“孝心”,并不是最好的孝心,只是尽一下义务而已,做父母的并未从中得到真正的温暖。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对于义的解释,古代以一种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接下来搜集了关于义的名人故事,欢迎查看,希望帮助本次课题。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管鲍之交》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已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

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4、《汉武帝深明大义》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热爱祖国的故事

热爱祖国的故事 爱国故事,歌颂了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儿童少年的爱国热情,分享了爱国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2、《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鲁迅的读书故事

鲁迅,原名周树人,后改为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曾写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而已集》。人称“文思革”。 鲁迅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少年时代,鲁迅的父亲身患重病,小小年纪的他便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他一面上私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因为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在尽力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同时,争分夺秒、勤奋刻苦地读书。鲁迅从六岁开始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鲁迅每天从三味书屋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收拾完餐具,把桌子擦抹干净,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书来,一页一页翻着阅读。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他不仅反复阅读,而且把书上的画全部临摹下来。后来,他到了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自己特别喜爱的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为了给父亲看病,虽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他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读书。 鲁迅十三岁那年,因他祖父科场案发,他曾一度在大舅父的岳父秦家避难。秦家有丰富的藏书,在半年多的逃难生活中,鲁迅趁这个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秦家的大量书籍,尤其是《红楼梦》等著名的古典绣像本小说。 鲁迅十分喜爱读书,但又没钱买更多的书,于是他就学习古人,借书来抄。他小时候就抄了许多关于草木虫鱼之类的读物。后来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又抄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到了晚年,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的虚弱,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为了读更多的书,争分夺秒地跟时间赛跑,他这种学习的精神是无人可比的。

新整理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爱迪的故事 爱迪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趣味的实验.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二):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样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三): 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

与老子相关的故事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佛像与台阶的故事 山民打算在山顶上建一座庙宇来供奉神佛。庙宇建好后,山民选择了一块非常大的花岗岩,切割后,一部分用来做庙宇门前的台阶,另一部分用来做佛像。寺庙建好后,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旺。 一天夜里,台阶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对佛像说:“你我本都是一块石头上的,为什么我要做台阶让人每天踩踏,而你却高高在上,受人供拜”。佛像叹了口气对台阶说:“你只经历了两刀便成了台阶,而我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被雕刻成佛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有时也许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微;有时也许我们付出全部却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当然这个世界上理想与现实没法统一,但是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自己,梳理自己,不能畏惧任何苦难。就像故事里的,做成佛像的石头也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受人供奉的。人生在世,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不能将经历看作一种包袱和负担,它只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完善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只是凡人,凡人就有凡人的凡俗。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但同时也要去原谅自己,关键只是看如何去正视自己,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机会。如若不想成为台阶,那么就要接受现实对自己的考验。 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诚信和道德的故事

诚信和道德的故事 导读: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企业家。节目接近尾声时,按惯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请问:你认为事业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沉思片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没多久,他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他的思维方式看来是个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他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 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上车。他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我还是个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因为他知道,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

向,在排斥中国人。 最后一次,他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才。” “那为什么你们不收下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呢?”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优秀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 “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我改还不行吗?”

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

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

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 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

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车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五颜六色的伞把雨天的世界装点得别有一番yun味。公交车上的人们都懒洋洋的,安静的气fen使人发困,但没多久就被打破了。随着一声响亮的开门声,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车门前,不知是因为下雨天人多,还是到了繁忙的街区,门一开,大批的人涌上了公交车,几个年轻的小伙,身子轻轻一挤,三步并作两步抢先跃上了公交车,后面紧跟的人口中骂骂咧咧,但随即也上了公交车,很快,座位就全被坐满了,最后上来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一手吃力地抓着扶栏,一手拖着一个大袋子,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因为没有位置,她只能靠在我们座位附近的栏杆上。不一会儿,车开动了,坐在我身边的表妹却起身,抓着扶手,轻轻地对她说:“奶奶,你坐吧!”不知怎么,我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那位老奶奶也愣了一下,随即充满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姑娘,你真好!”然后靠到座位旁,慢慢地坐了下来,她又对我妹妹说:“小姑娘,真不好意思,我就坐一站,下一站就下去了!”妹妹摆摆手说:“没事儿的,奶奶,我站着不累的,你坐吧。”时间过得真快,下一站到了,老奶奶轻轻起身,笑着对我妹妹说:“你真好!”然后拎着她的大袋子慢慢地下了公交车,这站一次性下了好多人,公交车上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车窗外,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灿烂的阳光透过车窗投射了进来,温暖了车内所有人,也照亮了我妹妹那颗乐于助人的心。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我妹妹那样,时刻拥有一颗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心,那在道德的人间还会有“雨天”吗? 跟大家分亨一条安全小常识: 骑自行车时,不要骑速过快,要小心避让,要骑在自行车道上。未满十二岁的,不可以骑自行车上路。

(崇尚品德的故事)热爱祖国的故事_王亚南的故事

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发现了数学奇才陈景润,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王亚南小时候勤学苦练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王亚南从小就胸怀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想了很多办法来刻苦读书,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天,王亚南的同学到他宿舍来玩,没等他打招呼,那位同学就一屁股往床上坐去,没想到“轰隆”一声,床突然翻倒了。那位同学大吃一惊,连连向王亚南道歉:“亚南,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劲,一下就把你的床坐塌了,真是抱歉得很。”没想到王亚南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同学不得其解,王亚南说:“你把自己想得太美了,你哪有那么大的神力啊,是我这床有点不结实。”那位同学一听,赶紧去看床,天哪!原来王亚南睡的床是三条腿。同学赶紧拉着王亚南的手说:“走,走,我陪你去买张新床,再艰苦也不能睡三条腿的床啊,这让你晚上睡不好觉,影响休息呀!”王亚南笑着阻止了同学的好意,说:“这是我自己特意锯的。”同学感到莫名其妙,便问:“什么,你脑袋出毛病了,好好的床你干嘛锯它?”同学们也非常不理解,大声地喊起来。 王亚南不好意思地跟同学讲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觉,当他睡到酣甜时就会迷迷糊糊地翻身。这一翻身,床就会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床这样猛地一倾就会把他从梦中惊醒,他就下床,伏案夜读。同学听了,敬佩地叹了口气。王亚南就这样天天如此。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长大之后,王亚南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更别提看书了。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后来,王亚南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勤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王亚南在学校睡三脚床,在摇晃的船上把自己绑在柱子上看书。他的这种精神是没人可比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作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红领巾中国梦讲故事

放飞中国梦主题小故事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三年级(2)班的学生. 从小我就有个梦想,有一天能插上一双美丽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上学后,我才真正懂得了飞翔也可以插上梦的翅膀,这里的天空会更加的辽阔。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柔弱的翅膀逐渐地强大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懂得了,自己的梦想无时无刻地和祖国的梦想是紧紧相连的,那就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梦,牵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所追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寻找的中国梦!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叫《滴水穿石》,里面的小主人叫童第周,他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童第周小时候由于农活比较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十分差。有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童第周心想: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就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于是他开始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石中学,但是成绩却是倒数第一。他不灰心,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年以后,童第周竟然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光有梦想是不够的,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需要我们勇敢执着地去追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承载者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有一个梦,并且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我们拥有雄伟的理想,我们有着坚实的臂膀,我们有着灿烂的希望,我们将勇于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发挥正能量,从小事做起,点燃激情,报效祖国,一定会让梦想腾飞! 谢谢大家,我的故事讲完了。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导读: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一: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二: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

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篇三: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 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关于古代道德的经典小故事】 1.古代关于道德的格言 2.古代经典小故事 3.关于古代的言情小故事 4.中国古代关于道德的名言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我最幸福

打开电视,手中的遥控器无意中搜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女孩儿在讲述她的经历。 女孩儿身材小小的,脸上带着微笑,眼里却闪着泪光。我还没听清她在说什么,就被她的微笑和泪光吸引住了。女孩儿正在讲述她上学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是冬天,特别冷。我趴在教室外的墙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我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怎么都不会呢?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把答案喊了出来。教室里的老师一直没有发现我,听我一喊,感觉非常惊讶,推开门出来看。我吓坏了,就从墙上掉了下来。老师被我的行为感动了,就把我领进了教室,对同学们说,咱们就收留她吧,每天让她和你们一块儿上课,不告诉学校。就这样,我上完了小学。” 女孩儿小学毕业考试成绩是他们全县的第一名,可是却没有一个中学录取她,因为她没有双手。讲到这里,我才发现女孩儿的两个袖管空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女孩儿的母亲脑子出了毛病,隔一段时间就要出走一次。在她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又一次出走,她的双手就是因为母亲的出走失去的。具体怎么失去的,因为我是中途打开电视的,没有听到。 我听到主持人问她:“你的双手是因为母亲的出走失去的,你恨没恨过她?”她说:“没有。从来没有。我爱她,我总是觉得对不起她。” 一天,她的母亲又一次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在结了冰的河里,找到了她的母亲。女孩儿讲到这里泪流满面,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母亲。”以后的日子里,女孩儿一想起不幸的母亲,就感到深深的自责。 没有了双手,失去了母亲,上不了中学,可是女孩儿却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最幸福》。作文在全县的一次征文中,获得了一等奖。主持人只念了开头的两段儿,里面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全是对生活的感激。 我的心里好像有一口大钟,被女孩儿这篇作文的题目,还有她对生活那种感激的态度,撞响了。回声在我的体内久久地、久久地震荡。 女孩儿辍学在家,除了给父亲、哥哥做饭,还自学了中学的课程。电视里有女孩儿用两只脚切土豆的画面,她切得很细,脸上带着坚毅自信的笑容,可我却看得心惊肉跳。我赶紧把妻子叫来一块儿看。儿子已经睡着了,我没敢把他叫醒。第二天,当我给他讲述这个女孩儿的时候,他说:“你怎么不把我叫醒呢!” 女孩儿说,她什么饭都会做,米饭、炒菜都是简单的,她还会蒸包子和包饺子呢。女孩儿不仅用双脚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画画和书法。电视里展示了她的绘画作品,在我这个外行看来,水平绝对不低。她还现场表演了书法,她写的还是那四个字:我最幸福。字体端正大方。我虽然不太懂书法,但我觉得那四个字写得比任何一个书法大家的作品,都更能征服我。 如果哪一天,我有幸见到这个女孩儿,我一定请她给我写这四个字。我要把它装裱好,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向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介绍这四个字的出处。 能载人飞行的热气球,里面不过是空气而已。当你在人生的气球里注入冰冷的埋怨和悲观,你的人生气球永不能飞行;当你在人生气球里注入热烈的感恩、希望和满足,你的人生气球

热爱祖国名人故事

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 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

勤能补拙的3个小故事

勤能补拙的3个小故事 1、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所有人公认的一个小笨蛋,笨到同学们见到他就议论纷纷,笨到老师也觉得他无可救药了。可是,爱因斯坦却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奋! 在手工课上,别的小朋友都交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却交了一个工艺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话他。老师也讽刺他:“我看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可是爱因斯坦却拿出了两个比这个更加糟糕的小凳子,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也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是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奋,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新的看法。长大以后,爱因斯坦更加勤奋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诺贝尔奖、以及许多数都数不清的奖项。 2、贝多芬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努力! 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勤奋,这么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都是因为勤奋! 3、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含情脉脉。 勤能补拙的意思: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完整版)道德小故事

又是一年果香时 溧阳市实验初中八(4)班陈子诺 在一个苍翠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 正午的阳光把每一片叶子照得射出油绿的光来,红艳的苹果挂在枝头,鹅黄梨子,黄中带青的柑橘,还有在阳光下仿佛能渗出汁的水蜜桃,在果园里以一种旺盛的姿态生长着,它们汲取着养料,吮吸甘露,沐浴阳光,努力使自己更鲜艳饱满。果园里弥漫着淡而清新的果香,静得连果树的拔节都似乎可以听见。 这座果园属于刘老伯,黝黑的面孔,一笑露出两个憨厚的板牙,穿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布鞋上点着一圈泥渍,他对果树呵护至极,仿佛这些树就是他的子女一样。他每天披星戴月地伺弄果树,浇水、剪叶、除草、培植小树苗,就像一个转不停的陀螺。为了这个果园,小学都没毕业的他甚至都买了本插图书。无奈的是,他的水果不仅不鲜亮,口感也不怎么好,根本没有隔壁果园里的果子那么招人喜欢。原因也很简单,他从来不施化肥,而隔壁果园的化肥不仅施的多,有几样还超出了国家标准。每年到了水果收获季节,看人家施化肥的水果格外硕大和鲜艳,自己的却还很小,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 终于,在一个阴沉的午后,山坡来了一个年轻人,向他推荐一种化肥,据说效果神奇,种出的水果极为大而且鲜艳。他疑迟着,看了看自己的的果园,在大朵大朵的积雨云下,果子藏在树叶里边,看起来小的可怜。他想起了卧病在床的老伴,因为没钱进不了医院;去年刚考上大学的儿子,欠了政府一大笔贷款,儿子腊黄的脸不停地在老伯脑海里晃荡。他多么想接过这能改变一家命运的“神奇之肥”啊!他茫然地望着果园,在厚重的云朵下,果树林甜蜜而清澈的果香交织着风的气息,被叶子沙沙地摇散开,风吹树叶的声音回响在果园里,似一声又一声沉重、缓慢的叹息。 刘老伯摇头了,是呀,他知道自己一辈子勤勤恳恳,本本份份,端着一颗善良的心找饭吃,可不能为了多挣钱,灭了咱庄稼人的良心。每到金秋十月,虽然自家园子里来采摘果子的人并不多。但是刘老伯总能在他们脸上看到一份信任,看到城里娃子摘了果子没有洗,就连皮吃,穿着鲜亮的年轻妈妈不但不没有制止,还微笑着叫孩子多吃点。刘老伯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娃儿,咱苦就苦些吧,做人就要像咱家的果子,实实在在,放心。”刘老伯拍拍果树自言自语道。 又是一年果香四溢时,刘老伯的果园里传来了阵阵笑声,多像一口咬下去的果子,嘎嘣脆! 指导老师:邹启燕 一个孤独寂寞的老人 溧阳市实验初中八(4)班吕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窗外朔风惊雷,雨落如顷,碧液池畔,垂杨匝地,邂逅菡萏,残败荡漾。面前老人骨瘦如柴的背影仿佛是雨中一道刺眼的风景线,在我眼前渐行渐远。

热爱祖国的小故事【六篇】

热爱祖国的小故事【六篇】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 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 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 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不过,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 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 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 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 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实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 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 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 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

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 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 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理应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理应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 们理应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理应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 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实行 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 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6、黄继光 黄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 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 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 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 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 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黄继光生前 的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 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