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七章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七章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七章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七章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过程,即资本跨国界、到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方面或金融方面的投资或者投机活动,有时也称国际资本移动。国际资本流动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其账面反映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作为一国国际收支账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资本流动对开放经济的运行有着深刻和影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集中反映着该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同他国(或地区)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由于资本既可表现为货币形态,又可表现为实物形态(如生产设备、技术、劳动力为生产要素),故从广义上讲,国际资本流动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交易而引起的货币资金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在资本流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是相互转化的,但本章所涉及的资本一般是指货币或现金资本,而不包括纯属贸易往来的商品或实物资本(但与投资活动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则包含在内)。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国际间经济交往的一种基本类型,不同于以所有权的转移为特征的商品交易,它是从使用权的转让为特征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

正确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可从下述五方面入手。第一,从资本的流动方面看,可分为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前者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即本国对外输出资本,它包括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增加、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等四种方式。后者是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包括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减少、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等。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者相抵后的净额,即为资本项目的差额。第二,从资本流动的规模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的流出(入)总额以及流出(入)净额等指标可直观地加以反映。第三,从资本流动的方式看,有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等。第四,从资本流动的性质上看,有政府间、私人间资本流动。第五,从资本流动的类型看,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同时,弄清国际资本流动与各相关概念的关系,也有助于理解其含义。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的关系。两概念一般可以通用,但资本输出入通常是指与投资和借贷与金融活动相联系并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流动,因而不能涵盖资本流动的全部内容。例如,一国用黄金、外汇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显然,这部分资金外流只是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而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因此不是资本输出。第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资产负债的关系。资本流出反映了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资本流入则正好相反。可见,一国资本流动总是同其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密切相关的。第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国际金融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被纳入国际收支的考核之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资本流动的总体情况,主要反映在该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账户中。此外,还反映在经常账户单方面的、无偿支付的资金移动。官方储备项目则表明有关国家政府之间为结算国际经济交易差额而发生的金融资产转移的金额。另外,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控制,可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第四,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流动的关系。就经济学意义而言,资本流动和资金流动是互有区分的。资金流动是指一次性的,不可逆转性的资金款项的流动和转移,相当于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的收支,如进出口贸易到期货款的支付是一次性的转换,属于经常项目的支付。资本流动即资本转移,是可逆转性的流动或转移,如投资或借贷资本的流出伴随着利润、利息的回流以及投资资本或贷款本金的归还。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进出口贸易项目下的资金融通(如延期付款),应属资本流动的范畴;而投资利润和贷款利息的支付,并非投资资本或贷款本金自身的回流,应归属于资金移动或经常项目支付;政府或官方的无偿援助或捐赠,一般列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不属于资本流动范畴。

一般而言,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第一,取消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轻松。国际资本能否在各国间顺利实现流动,流动的范围、方式、规模等都要受各国外汇管制条例的制约。只有在外汇管制轻松或无外汇管制的国家,才可能发生资本的流出与流入;第二,必须有健全、完善、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因为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的,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长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资本市场,是用国际资本流动得以顺利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对这一阶段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回顾,我们可以以第一、第二次在世界大战为临界点来进行分析。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当时的工业国家,如英、法、德等国,就已有一定规模的资本输出。英国是当时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每年资本流出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10%,法、德次之。就资本的流向而言,资本输出多集中在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澳洲(占一半以上),对东亚、中东和非洲等殖民地附属国也有一定比例的输出,法德在俄国、东欧、北欧等地区也有少量资本输出。就资本输出的方式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私人股票、债券的证券投资,且主要投资受款国的公用事业部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也加入了资本输出国的行列,由原来的债务国跃升为净债务国,资本流向以拉美、加拿大和西欧等国为主,资本输出方式则主要是政府借贷取代了私人资本借贷,大体上讲,截至二战前,世界长期资本输出的规模不大,地区流向、部门结构和资金流动方式等均较单一。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从量上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空前膨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取代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如世界出口

贸易量曾因世界经济的周期衰退至1979—1982年水平,出现下降或徘徊,而国际资本流动却未受影响,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1973—1979年期间,发达国家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1%,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8%,80年代后半期,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平均增长率约为34%,相当于同期国内产量增长率的四倍和国内投资增长率的两倍多。从质上看,资本流向输出方式、资本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资本流向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中,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间的相互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的投资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次,就输出方式而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资本输出中直接投资取代间接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而20世纪80 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证券化的趋势,国际证券投资进入繁荣时期;再次,就资本结构而言,二战后制造业成为各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对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而对采掘业、石油业等传统部门的投资所占比重迅速下降。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期国际金融发展的重大影响,使得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资金供给相对趋紧,且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迅速回流发达国家,加大了资金不均衡的发展趋势,投机性资金的流动伴随私人资金融入资本市场趋势上升。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资金需求上升

主要发达国家(欧盟、美、日本)资金需求的上升,使得发达国家既是对外投资的大国,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球4万家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对外投资已占世界直接投资的90%,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已经渗入各国各地区的几乎所有领域和部门,从而带动资金的迅速流动。美国从1985年起,从近一个世纪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外债总额从1990年的6000亿美元上升至目前的1万多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5%—20 %,贸易赤字从同期的1000亿美元增长至3000亿美元,唯有财政赤字由3000亿美元下降至226亿美元。美国既是世界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尤其是近几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经济地位和金融实力不断上升,投资环境日趋好转,促使资金大量流入,美国成为高负债与高流入兼顾的区域。

而欧盟国家则由于经济复苏的乏力,对资金的需求也有所加大,由主要投资国变为资金需求国。其中德国由于内部原因以及欧盟统一货币达标的需要,在资金上作了较大的调整,被迫损失了部分资金而解决和调整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德国对外资金的供给能力。

日本虽然在80年代中期凭借经济及金融实力,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从1984年到1989年,日本海外贷款以每年25%的速度膨胀,到1990年海外债权余额达2万亿美元,日

本银行业的海外贷款已经占到全球贷款总额的40%,成为世界最大的资金供给国。但90年代以来的日本泡沫经济使得日本政府被迫将挤占国际市场的战略变为从国际市场收缩的战略,股票债券总额也逐年下降,明显的表露出股票市场国际地位的下降。而日本采取资金收缩的原因在于国内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私人消费和国内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因而国内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尤其是银行业为适应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努力增加资本金而收缩放款业务,加之银行不良贷款的负担沉重的拖累,使日本明显收缩减少对外资金的供给。

2.转轨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地区资金需求旺盛

俄罗斯及东欧等转轨国家因经济调整和改革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中东欧国家都是中小国家,本身市场容量小,国内生产总值的1/3甚至1/2靠外贸实现。外贸状况的变化以及外债的增加,使该地区丧失了1993—1996年吸收外资的良好势头,1999年以来,由于科索沃问题的影响,吸收外资更加困难。1998年,俄公布的外债约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65%;1999年初,Fitch IBCA已将俄政府所发行的欧洲债券行定为CCC级,俄几乎很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到外汇资金,1993—1998年流入俄罗斯的国际投资仅为92亿美元。2000年起流入俄罗斯的外资开始增多,仅2001年上半年,俄共吸引外资66.8多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40.5%。非洲、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流入从1990年的231亿美元猛升至1995年的1041亿美元,但 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以至发展为亚洲金融危机,整个地区经济金融的恢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流入资金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受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危机的影响,流入拉美的国际私人资本1998年也下降为876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投资阴霾中少有的亮点之一。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利用外资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2002 年前八个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1[1]。

3.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地区分布有所变化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达1.5万亿美元。

由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兼并热潮的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继续扩大,到1999年底,其累计余额已超过5万亿美元,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长了2倍多。从流量指标看,年流量经过暂时下降后,大幅回升为2108亿美元和2013亿美元,此后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1991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为2108亿美元和2013亿美元,1993年以后,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开始恢复性增长,并于1995年首次超过了3000亿美元,较1994年增长40%。90年代下半期,虽然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的增速有所减缓,但仍呈持续增长态势,1999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

1[1]《经济参考报》2002年9月14日

达865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7%,而2000年则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i[i]2[2]。2001年开始国际直接投资流量有所下降,其中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为7350亿美元,流出规模为6210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51%和55%。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存在短期波动的现象,但从长远看,考虑到以生产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和投资政策日趋自由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仍大有余地。

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特征一向十分突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30个最大东道国和地区吸收了全球外资流量的95%,而最大的30个最大对外投资母国和地区占全球外资流入量的99%。欧盟、美国和日本在全球外资流动中显然居于主导地位。2000年,全球近8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这些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是吸收最多的地区,达到6170亿美元,美国则以3080亿美元成为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是进入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大约为5100亿美元左右,比2000年下降49%,这样在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到67%左右,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其中美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仅为1310亿美元,比2000年减少了57%,为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3]。2002年,发达国家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2/3,但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2002年上半年吸引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仅占17%,欧盟的国际投资能力也呈收缩状态。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区域金融危机的缓解,特别是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投资环境保障的协调与合作,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备受资本的青睐,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其他方式的投资都在大幅度的上升。1996年,流入发展中国家投资金额达810亿美元,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41%,比1995年增加9.4%,其中亚洲占56%,拉美占30%,非洲占9%,东欧占7.8%。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4000亿美元,其中流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达到1489亿美元4[4],这意味着流向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总额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17%提高到1997年的37.2%,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的增强和发展中国家总体地位优势的提高。1999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达到19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由于受经济私有化的强劲推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99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32%,达到970亿美元,尤其拉美私有化进程吸引资金流入加大,1998年拉美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比重比上一年增长5%,达到710亿美元,在1999年达到创造记录的1050亿美元,尽管2000年下降到880亿美元,2001年续减到800亿美元,但其中10%的下降幅度同全球直接投资40%的下降幅度相比,情况要好得多5[5]。

2[2]联合国贸发会议:《关于2000年世界投资、跨国购并和发展的报告》,纽约和日内瓦,2000年

3[3]经合组织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8c2656844.html,

4[4]联合国《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

5[5]新华社联合国2002年7月2日电

图 1 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表1.2制作。

4.国际资本证券化趋势加强,债券和股票作用明显增强

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证券化融资方式在融资总额中的比例越大。证券化融资既能满足企业对高回报项目长期占用资金的需要,又能向投资者提供高流动性,顾此而不失彼。

随着发达国家逐渐放松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加快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向深度和广度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科技运用于金融市场的推动力,融资证券化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证券融资的比例日渐上升。据统计,1970年美日德三国超越国界的股票、债券交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5%以下,而到1996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到152%、83%和197%。1990-1995年期间,国际证券发行净额已从164亿美元增加到313亿美元6[6],国际银行贷款规模则相对有所下降。1998年国际债券和长期票据市场发行额高达11425亿美元,1999年则达12303亿美元,2000年证券市场融资仍相当活跃,保持1999年的水平并略有上升,约12346亿美元7[7]。进入2002年后,由于美股表现欠佳,利率下调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蜂拥而入债市,推动美国国债利率不断下降;另外,由于商业票据发行标准更加严格,许多公司更多的依靠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其债务结构也更偏向长期。在新兴市场,由于亚洲经济增长情况相当不错,许多投资评级机构调高了亚洲国家债券的级别,与此相反,对拉美地区债券的需求大大下降,反映了投资者对拉美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

全球股市发展中,美股的领头羊作用十分明显,美股上涨,全球股市则普遍向上,而美股下跌,全球股市则疲软波动。1999年,全球股票市场股价实现了创世纪的高水平,然而进入2000年,尽管欧洲大陆市场相对平稳,但美国市场大幅度下跌,美国股市的震荡直到2000年中期才开始稳步回升,到2000年8月底,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接近1999年底的

6[6]

国际清算银行1996年年报 7[7] BIS Quarterly Review, June 2001

其他

欧盟 44% 1%

17%

峰值水平,纳斯达克指数走平并有微升,与此同时,亚洲的香港恒生指数也走了个V形,在经历3月到5月的升幅下跌之后,到2000年7月,恒生指数上升到与3月的历史峰值相差无几的程度。全球股票市场在经历了2000年的剧烈震荡之后,在2001年3月份出现全面的大幅度下跌,随后在小幅度的恢复中震荡,到8月份再度出现全面的回落,到8月份为止,全球股市仍看不到熊市逆转的希望。 2001年美国“9.11事件”以及“安然事件”之后,美国人对自身安全的信心以及人们对美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信心均产生动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加剧,投资者对美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均持观望态度。受经济增长的刺激,美国股市在进入2002年后一度上扬,但在公司丑闻和对公司利润出现怀疑的压力下随即下滑,日本和欧洲股市的变化与美股基本一致,但美股的下跌并没有引起亚洲股市的普遍下跌。

5.国际资金结构的变化,私人资本挑战于多边机构的贷款和国际援助

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官方发展融资和外国私人资本两种形式。在战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国际资本的流动曾以包括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在内的“官方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官方发展融资总量尽管还在增加,但其地位和作用大为削弱。私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80年代由于债务危机受到较大的影响,但近几年在国际金融环境大为改观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市场中的私人资本开始复苏和回升,并且已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投资已经从1990年的444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2540亿美元。同期的官方援助8[8]资本却从55.96%降至14.05%,私人资本的比例则从44.14%上升至85.65%,其中73%的私人资本主要投向12个经济发展较快、回报率较高的国家,如墨西哥和泰国等等。私人资本的投向大都为银行贷款、债券出售和对工厂设备的直接投资。而199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大幅增加至666亿美元,其中拉美所占比重高达51%,为338.97亿美元;其次是欧洲和中亚为165.37亿美元,占25%;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103.85亿美元,占16%;撒哈拉非洲和南亚分别为23.48亿美元和17.94亿美元,各占3%;中东和北非为16.12亿美元,仅占2%。2000年私人投资维持在总融资额的80%左右,且以金融机构融资为主,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基本为50%以上,而公司部门的融资在2000年第二季度一些大电讯公司合并和收购的推动下有显著增加。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的预测,由于美国“9.11事件”,2001年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动由2000年的1670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1060亿美元,其中净直接投资额由2000年的1300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1240亿美元9[9]。

私人资本中发展最快的又数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会、捐款基金,以及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1985

8[8]“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最早出现于1965年OECD下属的发展援助委员文件中,1972年该委员会规定了ODA三个条件:(1)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部门及其执行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或金融机构提供的援助;(2)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3)赠与成分在25%以上。

9[9]但是,应该指出,不同来源的国际资本流量的统计差别很大。见UNCTAD, Global E economic Trends and Prospects,Oct.1,2001

年,美国10个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掌握的资产价值9690亿美元,10年后,其所管理的资产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共同基金的增长尤其突出。在主要工业化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90年代中期就已超过其GDP,而在80年代初,没有一个国家的机构金融资产超过其GDP。机构投资者掌握的金融资产急剧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居民家庭储蓄行为的多元化和金融业的开放,如储蓄的机构化管理、居民家庭将银行账户转移到共同基金等等。

6.国际游资规模日益膨胀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跨越国界大量快速流动,由此也就产生相应的负面作用,对金融市场和国别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国际游资,又称热钱(hot money)或短期投机资本,是一种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求高额短期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行投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资本。它包括现金、银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各种衍生产品如期货与期权合约、各种基金及其他流动性很强的资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上这类游离于商品和劳务之外以谋利或保值为目的的巨额“游资”已超过7万亿美元。这类资本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所运用的各类基金;另一类是专业投资者从事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交易所掌握的资本。

国际游资的存在和发展固然有利于调剂资金余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打破资金市场的垄断,但由于其不择手段的逐利性以及极强的流动性,其对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破坏性影响可想而知。

7.国际资本流动部门结构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服务业的日益兴旺,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非制造业领域。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工业和基础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因而也增大了投资风险,而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等非制造业却由于高盈利而使投资者趋之若鹜,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日益成为投资的热门行业。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按照资本的来源以及用途可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按照资本的特性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前者以跨国公司为典型形式,后者则以长期证券投资为主。

下面对以期限为标准将国际资本流动划分为长期资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进行分析。

(一)长期资本流动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是长期资本流动,它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在境外经营企业、开办工厂或收买当地原有企业,或为当地企业合作取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的投资。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参与资本,不参与经营,必要时也可派员担任顾问和指导;(2)开办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这种形式下可派

遣人员进行管理和参与经营;(3)买入现有企业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部分经营权。

直接投资实际并不仅限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它还包括企业的管理权限和方法、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渠道、专利专买以和商标等多种无形要素的转移。另外,直接投资的实现有时也不需要资本在国际间的实际移动。比如投资者可以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或者用公司的保留利润进行再投资,或用专利、商标等无形要素入股等等。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某些政治风险比较高的国家,这种类型的直接投资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直接投资形态。

2.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也称为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外国的公债、公司债、金融债券或公司的股票,以收取利息和红利或获取买卖差价的一种投资方式。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间接投资除了投资股票外,投资者无权干预被投资对象对这部分投资资金的具体运用,资金运用也较为灵活,同时为获取更大的收益还可随时更换其他资产,也可以减少国际形势或本国政局变化而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

证券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作用有加强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融资手段证券化的趋势,国际间接投资膨胀,以至于超过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原因是国际间接投资组合出现超前大整合,即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银行大量介入非银行金融业务,这必然推动国内金融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超现实增大,反过来,促进前者更加脱离现实发展,形成“高度膨胀循环”。在种类上,国际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外汇交易,债券、股票交易和一些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如1986—1998年12年间,世界金融市场日平均外外汇交易额增长了7倍左右;全世界所有国家发行的国债总额增长了6倍;1998年参加场内期权期货交易的金融机构名义本金是世界GDP的2.16倍。

3.国际贷款

国际贷款主要是指1年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

政府贷款指一国的政府利用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一般由各国的中央政府经过完备的立法手续批准后予以实施,通常应建立在两国政府政治关系良好的基础之上,故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贷款具有官方经济开发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主要对发展中国家发放。政府贷款按是否计息,可分为无息贷款和计息贷款;按贷款使用支付的村的不同,可分为现汇贷款、商品贷款和与项目相结合的贷款;按政府贷款是否与出口信贷相结合支付使用,可分为纯政府贷款和混合贷款。由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参与提供政府贷款,当今政府贷款已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并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信贷活动的重要内容。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指联合国下设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对会员国提供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也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具有援助

的性质。贷款利率视其资金来源以及贷款接受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而定,通常要比私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低,期限也相对较长。与特定的建设项目相联系,手续非常严格,按规定逐步提取。且在提取和使用过程中,有国际金融机构派出的专门人员监督。

国际银行贷款指一国独家银行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借款人或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是一种非限制性贷款,采用货币资本形态,一般不指定用途,借款人可自主地运用。国际银行贷款按借款期限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一般是1年以内)和中长期贷款(一般是1年以上)。按贷款形式国际银行贷款则可分为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独家银行贷款又称双边贷款,系指由一国的一家贷款银行对另一国的银行、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提供贷款,并签订书面的贷款协议;银团贷款又称为辛迪加贷款、多边贷款或集团贷款,系指由一家贷款银行牵头,由牵头银行所在国的或几个国家的多家贷款银行参加,对另一国的银行、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提供的一笔长期巨额贷款。此外,国际银行贷款者按保证性不同还可分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

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所提供的利率较低的贷款。出口信贷是用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贷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专款专用的限制性贷款;贷款利率低的优惠性贷款;由国家承担信贷风险的中长期贷款。出口信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福费廷、信用安排限额、混合信用贷款、签订存款便利协议、向对方银行存款等。出口信贷解决了进出口商资金的短缺,加速了资金周转,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其运用容易加重出口国的财政负担,同时国际贷款与进口设备相结合,也不利于进口商展开价格竞争以降低进口成本,若使用不当,还会加重进口国的债务。

(二)短期资本流动

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是短期资本流动。一国对外短期资本流动,大多借助于各种票据等信用工具,以及电话、电报、电传和传真等现代通讯手段。按照资本流动的不同动机,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式可分为贸易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

贸易性资本流动是最传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通常不要求进口商立即支付全部贷款,而允许进口商有一段时期延期支付。当出口商或其开户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短期延期支付信贷时,进口商的对外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这就形成了贸易融资通性的短期资本流动。

金融性资本流动也称银行资本流动,是指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这种资本流动主要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服务的,其形式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拆借等。因为它金额大、流动频繁,而且涉及外汇业务,银行资本流动对利率、汇率的短期变动有一定的影响。

保值性资本流动是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为了资金的安全或保持其价值不下降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某国家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可能引起其国内资本或国内的外国资本外逃。一国经济情况不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那么其货币必定趋于贬值,于是国内资金会向币值稳定的国家流动。另外,国家如果宣布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资金外逃或增加某些征税时,也可能引起大量资本外逃,形成突发性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动。

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在不采取抛补性交易的情况下,利用汇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变动,伺机买卖,谋求高利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种资本流动完全以获取差价收益为目的的,而能否盈利全凭投资者对形势的预期或判断是否正确。若预期错误,必遭损失。比如,一国暂时性国际收支逆差会对汇率产生下浮的压力。由于人们认为这种下浮是暂时性的,投机者便按较低的汇价买进该国货币,等待不久汇价上升后再卖出,这样就可以从汇率变动中牟取投机利润。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第三节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摆脱了经济衰退,经济开始复苏,保持低的通货膨胀率,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较低;苏联解体,东欧各国面临经济体制的转轨,这种转制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资金短缺异常突出;国际债务危机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后有所减缓,但仍存在隐忧;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收入锐减,贸易出现逆差,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1990-1994年间,资本流入量是其同期经常账户赤字的两倍。1996年,泰国资本流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3%。而且,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是持续性的,不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比如,世界出口贸易量曾因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衰退在1979-1982年及1990-1993这两个阶段中出现下降或徘徊,而国际资本流动却在上述两个时期未受影响,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的势头。另外,一大批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出现在经济和贸易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诸如巴哈马、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阿联酋等。国际资本流动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已经摆脱了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 二战后发达国家不仅保持着资本输出主体国家的地位,而且成为最大的受资国,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OECD国家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80%左右,其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左右也被其他OECD成员国所吸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资本输入国,对外大量投资与大规模吸收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而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但又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普遍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集团化、金融国际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 第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变化大大决于实物经济的变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因此,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80年代以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则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据

统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占20%。1997年以购并方式实现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58%,价值高达3420亿美元。欧元启动后,欧洲资本大市场的形成将迫使欧洲的企业、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资本追求利润和投资安全的双重属性,在跨国流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外国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投资地的安全和增值可能性进行评估和权衡的过程。从流向上看,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且集中在少数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完善宽松、经济发展较快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1990、1995、l997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高达79.3%、70.6%和68%,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分别为20.6%、28.l%和30.2%,且主要集中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非洲的份额极小。 第四,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功及其持续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便捷而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本地智力和社会综合资源(相对于自然国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是否具备丰富资源而言)来加强其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东道的知识、智慧和信息等

国际投资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一阴历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沈村冰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

第十章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金融-厦门大学 王艺明)

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资本流动的原 因、方式和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学者采用宏观结构和微观行为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资本流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节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分别对 目前依然颇有影响的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及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进行重点阐述。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是由西方经济学家麦克杜格尔(G·D·Macdougall)首先提出来的,亦称为麦克杜格尔模式。此后,西方学者肯普(M·C·Kemp)、琼斯(R·W·Jones)均作了更为细致的论述。 该理论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模式研究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之间存在差异。在各国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充裕国流向资本短缺国,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可以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麦克杜格尔提出的这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但是,这一模型假定各国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这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同时,这一模型只是笼统地提到国际资本流动,而没有把差异较大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区分开来。所以下文理论的阐述将着重从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 .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 传统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沿袭了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的思想,将间接投资从国际资本流动中单独列出来。所以在本节中不作重点阐述。 2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托宾—马克维茨资本流动论亦称托宾-马克维茨(Tobin-Markowitz)模型,是由西方 经济学家托宾与马克维茨通过数学模型而建立的。 定投资者仅将资本投资于两种国际金融资产,在各种投资收益、方差以及相关系数确定的条件下,投资者可以通过调整两种资产的购买比例来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减少投资风险。托宾、马克维茨通过计算得出:如果两国资产的收益不完全相关,则两国的投资者通过互换一定量的资产,双方均可减少投资风险,这就是资本从实际利率较高的国家流向利率较低的国家的原因。当投资者面临多种资产与多个国家可供选择时,上述模型仍然适用。 托-马理论对于解释二战后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交叉性资本国际间流动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忽视了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该理论认为,若两国的资

国际金融简答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什么?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3、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现行国际收支账户构成与原有国际收支账户构成有何不同 5、确定外部均衡的标准有哪些? 6、简述内外均衡冲突 7、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在不同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或下降的涵义怎样理解? 8、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9、我国《外汇管理条例》是如何对外汇进行表述的? 10、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什么? 1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哪些? 12、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13、远期外汇交易的目的有哪些? 14、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有哪些? 15、外汇期合约的内容有哪些? 16、什么是外汇风险?它有哪些类型? 17、防范交易风险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18、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19、防范企业经济风险的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20、简答外汇管制的目的和内容。 2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有何关系? 23、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如何? 24、国际储备有何作用? 25、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6、为何要进行外汇结构管理?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27、国际储备政策与其他政策如何搭配? 28、非贸易结算及其特点。 29、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 30、承兑及其作用是什么? 31、背书及其主要方式有几种? 3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 34、什么是保险单及其作用? 35、汇款及其三种具体结算方式是什么? 36、国际结算的特点有哪些? 37、海运提单及其作用是什么? 38、国际金融市场及其作用?

39、什么是亚洲美元市场? 40、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 41、欧洲货币市场有哪些特点? 42、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 43、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因? 44、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45、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46、二次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7、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及对外投资策略有哪些? 48、产业性资本流动与金融资本流动有何区别? 4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有哪些? 50、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51、简述流量理论,存量理论和货币分析法理论? 52、什么叫货币危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3、货币危机是如何传播的? 54、货币危机的影响是什么? 55、国际债务的内涵是什么? 56、国际债务是怎样构成的? 57、国际债务的偿还方式有哪些? 58、简要回答国际债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9、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60、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1、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有几种? 62、我国外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63、国际银行信贷和银团信贷的特点各是什么? 64、国际银团信贷的当事人有哪些? 65、欧洲货币市场中长期信贷的各项费用有哪些? 66、欧洲货币市场中长期信贷本多的偿还方式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 67、外国政府和政府混合贷款的特点各是什么? 68、外国政府、政府混合贷款的作用有哪些? 69、IMF的资金来源有哪些7 . 70、IMF贷款的特点有哪些? 71、IMF贷款的种类有哪些? 72、IBRD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贷款政策各是什么? 73、IBRD贷款的特点是什么? 74、中国银行外汇贷款的特点是什么? 75、现汇贷款和买方信贷外汇贷款各包括哪些贷款? 76、简述外汇贷款的条件? 77、外汇贷款的对象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从有利的一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使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通过借人外国资本弥补本国国内储蓄的不足,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国内外投资者获得新的投资机会,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实现资本或资金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还加快了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现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大带来的还有不利的一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尺量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带来投资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冲击。如80年代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又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墨西哥、泰国、韩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均遭受过金融危机的冲击。 教训之一:资本流入国必须要有良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框架以控制有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如明确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金融与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等等。 教训之二: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开放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的选择和正确的开放次序。与此同时,还必须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 教训之三:要加强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双方的风险管理。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资本输出人方面存在两种形式的错配,一是货币币种错配,二是时间错配。东南亚国家一方面从国外引人大量短期的外币贷款,另一方面将这些资金投向了国内长期的投资项目,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或者国内投资项目失败,就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教训之四:强化国际金融制度的协调与安排,防止未来出现金融危机或减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如1999年成立的金融稳定论坛,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交流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降低系统风险。该论坛制定并推广了与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相关的12项核心标准,内容涉及到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会计及审计方面的信息披露等问题。通过采用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这些标准能够得以贯彻执行,才会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制度,避免资本流动引发市场波动,甚至造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姓名:张瑞芝 学号:201322040141 班级:13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一、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很多,有根本性的、一般性的、政治的、经济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剩资本的形成;2.策略的实施; 3. 利润的驱动; 4.汇率的变化; 5.通货膨胀的发生;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7.国际炒家的恶性炒作; 8.其他因素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资本流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这种状况又与经济全球化交相辉映,彼此呼应。总的来

说,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而且,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是持续性的,不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另外,一大批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出现在经济和贸易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国际资本流动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已经摆脱了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二战后发达国家不仅保持着资本输出主体国家的地位,而且成为最大的受资国,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资本输入国,对外大量投资与大规模吸收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而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又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普遍加大。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发展水平较高,能带来较高收益且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如巴西、新加坡、墨西哥、韩国、泰国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在资本流向上,体现了各个国家传统的关系和利益所在。美国的资本主要流向了拉丁美洲国家,日本流向了亚洲,西欧各国的资本主要流向了欧洲,独联体国家吸引外资较少。 3、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作用举足轻重,跨国公司并购日趋活跃。当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获得国外新市场和进入生产要素市场而对外大量投资,并将对外直接投资视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

国际金融 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长期资本流动: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 资和国际信贷。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私人资本或垄断集团在国外投资开办企业,并取得该企业的 经营管理权。 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国际证券投资,是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证券,所形成的 资本国际流动。 4、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 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 5、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 债务,致使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它们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6、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 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 ~20%)。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国货币,进而导致该国外汇市场持续动荡,固定汇率制度走向崩溃的现象。 7、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相对是一国所具备的抗拒金融风险,免遭金融危机的 能力。 8、债务率:是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是衡量一国负 债能力和风险的指标,国际公认数值是100 %,即债务率应小于100 %。 9、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广义的世界银行集团还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 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它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成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 10、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于1956年7月设立的专门对成员国私人企业提供贷款 的国际金融机构。 11、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通过了关于国 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简称《牙买加协定》。同年,基金组织采纳了牙买加协定的基本内容,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自此国际货币制度进.了牙买加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是以浮动汇率制与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相结合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填空 1.资本国际流动按期限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按投资主体分又可分为 (私人国际投资)与(政府国际投资)。 2.邓宁认为,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3.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4.(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体系的内在不稳定和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5.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新阶段。 6.所谓的(“国际债务危机”)的开端始于1982年8月的墨西哥外债的无力偿还。 7.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 8.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有(外商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发行国际债券)(利用中国银行 的外汇资金)等。

第七章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在性质上是生产要素的国际化配置和配合。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规模发展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以及对国际经济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般地讲,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即有积极的作用,也不乏消极影响。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 在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时,我们分别从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的影响以及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国际经济的影响来谈。 1.长期资本流动的利益 长期资本流动的期限长、数量大,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较大,并且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影响各有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经济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一般来说,资本输出国的资本相对过剩,资本的边际效益递减,预期投资利润率较低,同此,将其输出到资本短缺或投资机会更多的国家或地区能够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长期资本流动不是简单的货币资本流动,而是包括货币资本、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经验在内的总体转移,因此,这级助于扩大资本输出国的出口规模,并推动国内的发展;(3)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存在的今天,向国外输出长期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是绕过壁垒的有效途径;(4)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和经济影响力。向国外输出长期资本,一方面可以增强输出国的经济实力,且巨额利润汇回,对扩大资本积累及改善国际收支等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直接影响输入国内经济、政治,甚至整个社会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输出国的国际地位。 长期资本流动对输入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表现在:(1)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资本输入国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资金短缺,通过输入外国资本,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可以解决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并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发展;(2)提高工业化水平。长期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资本输入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改善生产技术设备的落后状况;(3)扩大产品出口数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4)增加了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2.短期资本流动的利益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贸易性流动和金融性资本流动比较稳定,并且其影响相对有利。而以投机性资本为主的国际贸易则最受国际金融界和各国货币当局所关注,原因在于其流动规模巨大,变化速度快,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造成的影响深刻而复杂。因此,在分析短期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时,我们更侧重分析短期投机资本或国际游资的影响。 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有利影响表现在:(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能调节暂时性国际的收支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暂时性逆差时,该国货币汇率会下跌,若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不确定D.越高 C.不变 B. A.越低 )D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套期保值C.套利 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人民币D. B.日元 C.美元 A.英镑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特别提款权变动D. C.B.A.进出口利息收支直接投资 )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14.D 无穷大D.大于需求弹性C.小于需求弹性B.零A. 15.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联合浮动制 16.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B) A.印度尼西业 B.泰国 C.日本 D.韩国 17.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出国(D)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第六章

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 一、概念题 1.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中央财大2008研) 答:(1)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在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2)金融危机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主要表现是: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剧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现钞,部分金融机构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发行锐减;货币饥荒严重,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本币币值下降。 (3)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非常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发生在外汇市场上,体现为汇率的变动;而后者的范围更广,还包括发生在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常常会导致该国货币危机的发生。 2.投机性资本流动 答: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货币的利差以及预期汇率的变动,买卖金融资产,甘冒风险损失,而不采用任何对称的抵补性交易,以牟取高利而产生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即投机者向利率较高的货币金融资产投资,以谋取高利息收益。 (2)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国货币汇率暂时性下浮,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因为投机者此时按低汇率买进这种货币的金融资产,待汇率反弹后再卖出,就可从汇率变动中获利。 (3)迟收早付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如果预期结算货币将要升值,进口商就会设法加速完成付汇,而出口商则会设法推迟完成收汇;反之则反之。这种做法是基于当事人对货币汇率的预期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 (4)国际市场股票、黄金和某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促使投机者伺机买进或卖出,以便从价格变动中获利。 二、简答题 1.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人大2006研) 答:(1)国际资本流动即国际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一国居民向另一国居民贷款或购买资产所有权的活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媒介是国际长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资本市场。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以依据资本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的关系分为两大类型:①与实际生产、交换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②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性资本的国际流动,即国际资金流动。 (2)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会产生如下的影响: ①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资本形成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引进外资是促进不发达国家资本形成的一条有效途径。巨额的外资流入,为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特点 1.1、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从性质或主体结构看,大致分为政府(官方)和私人两大部门。二次大战后,政府部门的流动(主要是官方发展融资)曾在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战后欧洲的恢复重建和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更是如此。而近年来,官方发展融资逐年减少。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私人资本扩展与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公司盈利能力和水平,为增加资本积聚和积累创造了条件,从而出现大量资本过剩,而世界经济-体化发展则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跨国投资和盈利机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对资本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而使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进-步加强。 1.2、长短期资本互相快速转换,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

察,而且,人们往往着重考察其规模、方式和流向。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等方式。而短期资本流动则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等项目。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一年。显然,这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毋庸讳言,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人们对长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是肯定、支持、欢迎和鼓励的,而对短期资本流动则往往是关注、警惕甚至设法限制。但是,随着近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1.3、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国经济发展方面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而-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

国际投资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一)国际投资(二)公共投资(三)私人投资 二、填空题 (一)比较成功的投资,应该是产出量大于投入量及其应得到的()之和。 (二)广义的国际投资包括()等内容。 (三)国际投资以资本的特性区分界限,可分为()和()。 (四)国际投资学研究对象是()。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一)投资的本质在于(C)。 A.承担风险 B、社会效用 C.资本增值 D.确定 (二)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是指(D)年以上的投资。 A.三年 B.八年 C.一年 D、.五年 (三)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是(B)。 A.两个相同的概念 B、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C.相互包含交叉的两个概念 D、无法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 (四)经济学家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把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A)。 A.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B、经常项目和非经常项目 c.顺差项目和逆差项目 D、贸易项目和劳务项目 (五)经济性质的投资(ABCD)。 A.其本质在于获利性 B、其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 C.其风险与利润成正 D、其客体可以是有形资产,可以是无形资产 (六)广义的国际投资包括(ABCD)。 A.国际直接投资 B、国际证券投资 C.中长期国际贷款 D、国际灵活投资 (七)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CD)。 A.国际投资的跨国性 B、国际投资的政府性 C.国际投资的风险性更大 D、国际投资所体现的民族性 (八)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ACD)。 A.国际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控制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而国际间接投资则不能 B.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者拥有所投资企业的10%的投票权,而国际间接投资的投资者只 掌握低于10%的表决权 C.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来得复杂 D.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要大于国际间接投资 (九)(AC)都属于公共投资。 A.某国政府投资为第二国兴建机场 B.某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到某一国家兴办合资企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某国贷款以开发该国的矿业资源 D.香港某共同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市场 (十)短期资本流动包括以下内容(ABC) A.暂时周转用的相互借贷 B、.国际存款 C.六个月内到期的汇票 D、二年期企业债券 四、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一)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区分在于它们的投资对象不同。 (×)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动对流入国和流出国的经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通常是双重的。 1.对资本输入国来说: 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资本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资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③资本流入还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本流入也可能带来如下消极影响: ①短期的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的混乱,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②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并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③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2.对资本输出国来说 资本流出的积极作用是: ①资本的流出,可以为相对过剩的资本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利润。 ②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资本流出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3.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1 实行外汇管制; 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例题11:单选,课后题第4题】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是( )A.资本过剩 B.资本不足 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利益 D.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带来收益 答案:D 【例题12:多选—课后第7题】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 A.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B.加重外债负担 C.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D.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E.导致经济停滞,减少就业机会 答案:ABCD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7. 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 A. —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 再投资 C ?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 别在于( ) A. 是否从买卖价差中获利 B. 是否获得股息 C. 是否获得红利 D 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 A. 援助他国建设 B. 贸易结算需要 C ?规避风险 D. 获取较高的利润 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A. 贸易性资本流动 B. 投机性资本流动 C 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 A. —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B. 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 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 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A. 墨西哥 B. 美国 一、 名词解释 1. 国际资本流动 2. 外债 3. 流动性理论 4. 清偿能力理论 二、 单选题 1 .再投资是指( ) A. —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 —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C 一国投资者不将其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所投资企 业, 或在东道国其他企业再进行投资 D —国投资者通过对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股息或红 利, 而不能获得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2. 3. 4. 5. 6.

C. 巴西 D. 阿根廷 8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A. 清偿能力理论 B. 支付能力理论 C ?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9. 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A. 有利的国际环境 B. 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 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 汇率的波动 10. 我国对外债实行的管理机制是( A.统一领导, B ?分级领导, C ?分级领导, D.统一领导, 1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若 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为( ) A. 汇率下跌, B. 汇率下跌, C. 汇率上升, D .汇率下跌, 12. 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是由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Min sky Kin dieberger Fisher Krugma n 13.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 B. C. D. 14. 在属于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的“政府的政策权衡”理论中, 卫固定汇率制的原因( A. B. C. D. 15.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资本流入的原因( A. B. C. D. 16. 19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发源于( 分工负责,加强管理, 分级负责,加强管理, 统一负责,加强管理, 分工负责,加强管理, 资本外流 资本内流 资本内流 资本内流 A B C D 信息不对称 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的不协调 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 金融体系的自身不稳定性 ) 严格控制 严格控制 严格控制 统借统还 北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则该国货币汇 ) 有利于增强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可信性 有利于国际贸易与融资 减轻实际债务 有利于国家信誉与国际合作 国内货币需求的自发性上升 国内资本的生产率的上升或预期上升 国内资产的收益率下降 国际利率的下降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扞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 2.外债 3.流动性理论 4.清偿能力理论 二、单选题 1.再投资是指()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一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C.一国投资者不将其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所投资企业,或在东道国其他企业再进行投资 D.一国投资者通过对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股息或红利,而不能获得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2.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再投资 C.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3.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 A.是否从买卖价差中获利 B.是否获得股息 C.是否获得红利 D.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4.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A.援助他国建设 B.贸易结算需要 C.规避风险 D.获取较高的利润 5.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A.贸易性资本流动 B.投机性资本流动 C.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6.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A.一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B.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A.墨西哥 B.美国 C.巴西 D.阿根廷 8.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A.清偿能力理论 B.支付能力理论 C.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9.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汇率的波动 10.我国对外债实行的管理机制是() A.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B.分级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C.分级领导,统一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D.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统借统还 1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为() A. 汇率下跌,资本外流 B.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C. 汇率上升,资本内流 D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12.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由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 Minsky B Kindleberger C Fisher D Krugman 13.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 信息不对称 B. 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的不协调

第七章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过程,即资本跨国界、到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方面或金融方面的投资或者投机活动,有时也称国际资本移动。国际资本流动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其账面反映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作为一国国际收支账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资本流动对开放经济的运行有着深刻和影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集中反映着该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同他国(或地区)资本流动的综合情况。由于资本既可表现为货币形态,又可表现为实物形态(如生产设备、技术、劳动力为生产要素),故从广义上讲,国际资本流动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交易而引起的货币资金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在资本流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是相互转化的,但本章所涉及的资本一般是指货币或现金资本,而不包括纯属贸易往来的商品或实物资本(但与投资活动相联系的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则包含在内)。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国际间经济交往的一种基本类型,不同于以所有权的转移为特征的商品交易,它是从使用权的转让为特征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 正确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可从下述五方面入手。第一,从资本的流动方面看,可分为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前者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即本国对外输出资本,它包括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增加、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等四种方式。后者是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包括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减少、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等。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者相抵后的净额,即为资本项目的差额。第二,从资本流动的规模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的流出(入)总额以及流出(入)净额等指标可直观地加以反映。第三,从资本流动的方式看,有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国际信贷等。第四,从资本流动的性质上看,有政府间、私人间资本流动。第五,从资本流动的类型看,可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同时,弄清国际资本流动与各相关概念的关系,也有助于理解其含义。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的关系。两概念一般可以通用,但资本输出入通常是指与投资和借贷与金融活动相联系并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流动,因而不能涵盖资本流动的全部内容。例如,一国用黄金、外汇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显然,这部分资金外流只是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而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因此不是资本输出。第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资产负债的关系。资本流出反映了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资本流入则正好相反。可见,一国资本流动总是同其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密切相关的。第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国际金融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被纳入国际收支的考核之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资本流动的总体情况,主要反映在该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