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记文学特点

传记文学特点

传记文学特点
传记文学特点

传记文学(biographical literature)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

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章。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正史所不能道﹐作家的感情和倾向也更鲜明强烈﹐有许多优秀篇章。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传﹑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的文体演变。因为需要新的探索﹐也因为新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得比较沉寂。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张居正大传》﹐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象鲁迅的自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后》﹑《创造十年》﹑《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陆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人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传记文学》自一九六二年六月创刊,至今届满三十八年,是民国以来最丰富的史学宝库,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民国史长城」美誉。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北大毕业,得其业师毕生提倡传记文学胡适博士传承,独负编辑重任。

《传记文学》独自经营,且一向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超党派、超政治,摒弃旧有「完人思想」与「偶像崇拜」的框框,为现代史与传记文学开拓一个宽阔的领域。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比较海峡两岸传记文学发展有「一人敌一国」(梁启超评李鸿章语)之评语,而耕耘逾三分之一世纪的刘绍唐先生也被誉为「野史馆馆长」。

(一)传记文学常识

(1)定义: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性质:

1、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

2、文学性、艺术性。

功能:

1、社会功能;

2、教育认识;

3、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

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考据性传记回忆录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

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

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

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

7、普通人物传。

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孟丹青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传记;真实性;相对性;历史叙述;历史话语;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2-03 传记是一门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文体,它必须记录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人真实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性格,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就像胡适所说的:“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传记所传的人最要能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1]传记作者为了真实地还原传主形象以及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总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使传主形象与其在历史中的存在尽可能一致。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 一、传记是一种对历史的叙述 首先,任何历史著作都是历史叙述的产物,传记也不例外。历史叙述的主观性或者说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导致历史著作中客观真实的相对性。历史分为历史本体和历史认识,前者是事件的历史,后者是叙述的历史。历史本体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改变,无法再现和重演;而历史认识则是主观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历史构图与历史想象不同,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阐释和认识。历史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本来面貌却永远达不到历史本体的过程。“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因为这个缘故,客体就具有永远被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2]。 其次,历史话语具有修辞性。人生活在语言构成的世界之中,语言具有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性:一方面语言具有命名的力量,是思想展开的发轫点;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它又构成人类思想的牢笼,语言规范了人类意识的基本框架和范围。人们常常将语言视为实在本身,而忘记语言符号是通过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与客体之间只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转嫁关系。解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语词的所指与能指是任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分裂的,语词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受到普遍质疑。他们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欺骗性,由于语言的修辞性,真理也不过是骗人的假象和谎言。作为符号的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人类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反映客观事物,事物精微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历史真相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法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完全统一。所谓客观如实地描绘对象,再现历史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语言无法穷尽客观世界,历史是话语实践的产物,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历史话语和小说与神话的话语一样,并不享有真实性的特权。由于语言的相对性,历史真实与历史再现之间必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历史学家不可能穷极一切事实,他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整理,而任何选择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进行的,于是历史真实性就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

传记知识点总结

传记知识点总结 导读:(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

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传记知识点总结】 1.传记诗歌 2.同学传记作文

【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通过学习《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这门课程,我体会到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传主与作者是传记作品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如果说,传主是一束灿烂的阳光,那么,作者就是各具特色的棱镜,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传主不同的灵魂风貌。 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必须要凸显人物,首先要紧紧抓住传主形象,在作品所截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和行动中,透过作者精当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审视传主的一生,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教材所选的传记类文章,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简详略,因情而定。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高尔基曾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梳理传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有时还需要教师适时补充、适当拓展。“重视对作品形象的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以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分析而言,如果仅以《鸿门宴》一文而论,不少教师则习惯性地将项羽概括为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等武夫形象,看到的更多是他的性格缺陷。其实,司马迁在《项羽本记》中突出写了项羽三件大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教授《鸿门宴》,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选读其他相关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巨鹿之战写项羽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鸿门宴写项羽天真坦率、优柔不忍、以至轻纵敌手,养虎贻息的坦荡胸怀;垓下之围写项羽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刈旗,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单凭个人之勇,终于陷入四面楚歌,因而不得不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通过这三个场面,突出他喑呜叱咤、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斗智的性格特点。注重传记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人物活动的基础上,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2)在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中分析人物情感。例如,《苏武传》中苏武面对卫律的逼降,厉声斥责,岿然不动;面对李陵的劝降,镇定自若,不为其情所动。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文学常识 1.《》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 的诗歌305首,先秦时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为《诗经》。分为 “”三部分。多采用“”的手法。《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论语》,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言行的 一部书。是语录体散文,共20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所写,是一部史学名着和文学名着。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4.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家、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并尊为“亚圣”。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晚年与弟子着成《孟子》一书。现存7篇。南宋朱熹把它和《》、 《》、《》合为“四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鱼我所欲也》选自《》。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末年编订的一 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6.曹操(155——220),东汉末年家、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的第一章。 7.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8.陶渊明(约365——427),着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选自《》。 9.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三峡》选 自《》。 10.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次北固山下》选自《》。 11.王勃(约650——676),唐代着名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有《王子安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 1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人,后迁蒲州。唐代着名诗人,又 称“诗佛”。世称“王右丞”。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选自《》。

悄然勃兴的传记文学(一)

悄然勃兴的传记文学(一) 最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了第二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从近五年出版的数万部长篇传记文学中选出十二部作品获奖。不少关心文学创作的同志认为,传记文学收获丰富,有新的开拓,是文学门类中很有成绩的一个品种。这次获奖的十二部作品大体反映了近几年传记文学的前进步伐。下面结合个人的阅读体会,谈谈对近期传记文学创作的几点看法。 作家着手传记文学创作的时候,无疑都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立传,这些人物值不值得立传? 应当说,传记文学没有什么禁区,社会上各色人等,古今中外各种人物,都可以成为描写对象。如果把《史记》当作我国传记文学的源头的话,太史公笔下的人物是很宽泛的。他既给“成功的英雄”刘邦立传,也给“失败的英雄”项羽立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的主角并不是达官贵人,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辈。太史公甚至也给反面人物立传,“佞幸列传”勾勒了不少丑恶的画像,对后世很有警示意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传记文学特别需要把目光投射到“小人物”、“普通老百姓”的身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和《梓人传》都是写小人物的,前者刻画一位“种树模范”,后者刻画一位木工。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柳宗元勇敢地冲破世俗观念,满腔热忱地歌颂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显示出不凡的思想境界。但传记文学在关注“小人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大人物”和“成大事业者”的

关注,这两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这次得奖的传记文学作品,涵盖面很宽,有写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张爱萍传》;有写普通干部群众的,如《你是一座桥》、《高原雪魂——孔繁森》;有写科学家的,如《钱学森》;有写文化人的,如《田汉传》、《赵超构传》、《赵无极传》。有两部作品很特殊,都是写女性的,而且都是传主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和《无悔的岁月——我们姐妹的人生道路》。曾志是著名的红军女英雄,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坎坷的人生道路。浦代英、雷迅、卓琳也是成绩卓著、饱经风霜的优秀共产党员。四位传主都生于二十世纪初,几乎都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只有雷迅逝世于“文化大革命”中)。她们是二十世纪民族苦难和民族振兴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次获奖的十二部作品题材宽泛,反映了各条战线各种性格的人物,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写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地位有高低,影响有大小,秉性各不同,却都有着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传记文学应当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物,但首先要关注民族和人类的优秀分子,要为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功臣树碑立传。十二部获奖作品涵盖不了近几年全部传记文学的题材范围,但它们说明了,我们的传记文学没有冷落更没有忘却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这是令人欣喜的。 目前的传记文学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近似于报告文学,完全写实,其中的优秀者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另一类带有某种小说的色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分课归纳整理

判断正误,错了的打波浪线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自《呐喊》。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台湾作家。选自《城南旧事》,文中的小英子正是作者本人。 3、丑小鸭(安徒生)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他不仅是奥地利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5、伤仲永(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前部分议论,后部分叙事。 7、最后一课(都德),法国作家。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10、木兰诗,由明代郭茂倩编成 ..。《木兰诗》与《采莲曲》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臧克家,诗人。《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歌德(1749—1832),德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长篇小说《前夜》、《父与子》。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代表作品:《小酒店》、《娜娜》《萌芽》。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写的编年体通史。 16、社戏(鲁迅)选自《故乡》。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17、安塞腰鼓(刘成章),《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18、竹影(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19、观舞记(冰心)选自《冰心全集》,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20、口技(林嗣环)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虞初新志》是清人张潮的笔记小说。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21《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美国文学常识文档

☆美国文学名家名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殖民地时期唯一的一位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的作家。“光阴一去不复回”(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自助者,天助之”(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都他作品中的名言。他一生没完成的自传算得上是第一本真正的美国作品,也是第一本用英语写的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 写作的传统。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创造性地书写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他的《纽约外史》(1809)可以说是荷兰人在曼哈顿岛的生活写照。欧文在这部著作中为美国塑造了第一位虚构英雄—灯笼裤老爸。在《瑞普·凡·温克尔》( Rip Van Winkle)和《睡谷的传说》(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中,欧文甚至创造了美国早期传奇文学中影响更为深远的人物:瑞普·凡·温克尔。欧文以自己的创作来表明:美国作家既要保持爱国主义者的身份,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取材于美国本土。 费尼莫·库拍(Cooper,1789-1851)显示出他对开创西部文学的兴趣。库拍的小说《间谍》(1821)描写了独立革命期间发生在纽约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间谍活动故事,但库拍直到出版《拓荒者》(The Pionerrs,1823)之后,才正式以作家身份从事创作。《拓荒者》是组成《皮袜子故事集》的五部浪漫主义作品的第一部。描写了传说中的森林猎手—纳蒂·班波。班波,后来成为美国小说及电影中所有英雄的森林巡逻员、猎熊者及牛仔的先驱。《最后一个莫希干人》(1826)和《杀鹿的人》(The Deersplayer,1841)跟踪追述了班波的前后经历—从最初的热血汉子一直到老死在西部平原。《皮袜子故事集》调整了自然与 文明的价值冲突—披露出文明的匾乏。 18世纪的作家们一直强调大脑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Emerson,1803 -1882)却强调心智的作用。这位真正的天才不仅擅长运用理智和聪慧,他还具有深刻的感知力,五种官能对奇妙的生活异常敏感。爱默生相信灵感,他创作的散文不只是理性的运用,而是灵感的倾诉。他的《论自然》、《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论自助》、《超验论》等著作在很多方面动摇了日常思想行为准则的根基。《论美国学者》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爱默生常将事实与想像、美国人的共同感觉与精神欢乐相结合,给予听众撼人心弦的信心:即每个美国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爱默生强调要“相 信你自己。伟大的人总是要遭人误解。” 亨利·大卫·梭罗(1817一1862)使爱默生的上述思想创意形成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梭罗宁愿坐牢也不愿付税给政府去支持一场他并不赞同的墨西哥战争。他在《论公民的不服从》(1849)一书中坚持认为,个人的抗争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力量。这种抗争比政府采取行动能更快、更彻底地带来社会的公正。梭罗一生中最著名的活动是退隐沃尔登湖畔的简陋小屋。梭罗在那儿独自住了2年。《沃尔登》(Walden,1854)是梭罗这段生活的记录,也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几乎没有人像梭罗这样,对贴近大自然生活的乐趣描写得 如此令人神往。 纳撒尼尔·霍桑(Hawthorne,1804一1864)的《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是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他在这部杰作中挖掘了两个犯戒恋人-海丝特·白兰和牧师犹姆斯台尔的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的内疚,虚伪和憎恨的外部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发表的《白鲸》(Moby Dick)是美国最伟大的关于海洋的故事,也是最著名和谈论最多的英语作品之一。该小说以梅尔维尔本人十几岁时在开往利物浦的船上做船舱服务员的经历为素材。他随捕鲸船抵达南太平洋,下船后在马吉萨斯群岛上住了一段时间。最后,他来到夏威夷。

传记文学的特点

传记文学的特点 一、传记文学概要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章。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正史所不能道,作家的感情和倾向也更鲜明强烈,有许多优秀篇章。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传、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的文体演变。因为需要新的探索,也因为新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得比较沉寂。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张居正大传》,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象鲁迅的自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后》、《创造十年》?《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陆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人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 《传记文学》自一九六二年六月创刊,至今届满三十八年,是民国以来最丰富的史学宝库,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民国史长城」美誉。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北大毕业,得其业师毕生提倡传记文学胡适博士传承,独负编辑重任。 《传记文学》独自经营,且一向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超党派、超政治,摒弃旧有「完人思想」与「偶像崇拜」的框框,为现代史与传记文学开拓一个宽阔的领域。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比较海峡两岸传记文学发展有「一人敌一国」(梁启超评李鸿章语)之评语,而耕耘逾三分之一世纪的刘绍唐先生也被誉为「野史馆馆长」。

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从传记文学的翻译角度来论述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以breaker/juhan family history这本家族传记性纪念册英汉翻译为例,研究传记文学翻译的策略。传记文本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而且传记翻译跨学科性明显,不仅涉及历史与文学,还涉及艺术、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和神学等。因此翻译时要选取尽可能准确、贴切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原文的含义和语言特色,灵活地运用翻译策略才能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传记文学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一、词汇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一致性。对于约定俗成的译名,应遵循规范性和历史性要求,找出其替代词语;如果是纯外来词,没有明确的性质类别,可适当采用音译。广义上讲,音译也是一种直译。 意译强调“神似”,要求灵活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形式将源语言形式进行阐释性说明。当原文在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上与译文有较大差异时,就不能拘泥于原文,应当采用意译的方法,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主旨。如: 译文:他对对外传教事业的不懈努力为他赢得了荣誉,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栋建筑1915年落成时,以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思裴堂。 分析:此句中,顺序上与汉语表达习惯有较大出入,如果直译效果会相差甚远,翻译时必须打破其原有的顺序,灵活地处理每一个字词,按照汉语表达习惯进行优化处理,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比如将“be honored”翻译为“为了纪念他”,翻译时适当采用增词法,把原文中隐含的词在译文中补上去,以便更清楚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分析:“pursue this”在此句中采用转性翻译法,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将动词结构转换为名词性结构,意译为“进行深入的了解”,便一目了然,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原文意思。 译文:在每个港口她都会受到以前主日学校学生们和传教士朋友的迎接,被称赞为“船上美女”。 分析:在英文中,“belle”是美女的代称,翻译时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翻译为“船上的贝尔”,而应根据上下文的风格,译为“船上的美女”。这样既能表达出长相的漂亮,又从客观意义上赞扬其传教事业的崇高之美;同时带有其航行所到之处给当地带来了美好之意。 直译有助于保持原文格调,带有“洋味儿”,而意译则要符合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调和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的矛盾,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不是生搬硬套、逐字照译。直译强调‘留其形’而‘达其意’,意译不是任意增删,不是胡译乱译。意译强调‘传其神’,不需要‘留其形’。两者要求不同,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黄成洲,刘丽芸,2008:29)。在传记文学中,本文语言形式较为随意,再加上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差异较大,译者不能自始至终坚持直译,应根据需要灵活采用意译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句子结构对译文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种形合语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倾向于外显;而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在更多情况下是隐含的(杨林,2007:序言)。分句法与合句法、正译法与反译法、从句译法与长句译法等翻译手段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句子结构对译文的影响意义在于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译文:她做针线活儿时总是在祈求着什么;她努力地工作,恳求能实现自己祷告中的愿望。 翻译的前提是要准确、深入地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灵活地处理上下文的关系,适当地改变句子结构,尊重原作的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原文的美感。 三、文体风格的塑造 翻译的基本任务就是忠实地再现原文,所以译者对原作风格的追求是必需的且必要的。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五传记阅读[学法――围绕传主,多向思考] [考题位置――第12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东润自传 (1)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2)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4)《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5)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6)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7)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

人物传记作为一种常见文体汇编

人物传记作为一种常见文体,在高考中常涉及三个层面和九个考点的考查。通观目前所见的传记类命题形式,涉及较多的是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因此,抓住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利于考生迅速进入解题佳境。 下面,笔者就分两个层面介绍人物传记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1.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它必须真实地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反映传主的精神品质。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涉及传主本人的言论。因此,答题时要注重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2.人物传记主题多元,但基本方向明确。 作者在为传主作传时一定会渗透进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些创作意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二是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钦佩之情;三是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 二、积累人物传记的具体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从目前所见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上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一般分成三大题,共15分。 第一大题一般为分析综合题,多侧重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用原文原句作答或在原文原句基础上整合而成。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概括传主人生阶段——紧扣传主身份特点,留主删次切分人生阶段进行作答。(2)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抓住传记叙写的事件和文中的细节描写。(3)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受了那些方面的影响——找准答题区间,分层概括。(4)文中从哪些角度体现了传主的个性特点——把握文章写作层次并逐层概括。 第二大题一般为鉴赏评价题,多涉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某一细节描写的用意——应从文章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反映时代特点)、体现传主的个性等角度作答。(2)简答某一段文字的作用——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作答。(3)为什么选择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来详细记叙——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或这一阶段最能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4)对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重要句子的理解——应多从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入手去理解(这和对传记的主题理解密切相关)。 由以上归纳可以看出,第二大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关,而答题的角度则应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主题(创作意图)入手。 第三大题为探究题,一般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安排是否恰当——多从真实性和是否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作答。(2)某个人物成为伟大人物或某部作品产生的原因——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如何评价传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不可凭主观印象片面作答。(4)从传主身上得到什么启迪或受到什么教益——结合题干问法中暗含的答题方向,紧扣文本作答。 总之,答传记类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观点要先行,即在答题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答题前要审清题干的问法,根据问法层层深入逐层作答;第三,答题时应注意结合文本作答,不能无限制地开放。

论述类文本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可以说这是传记文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是,在对真实的具体理解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也就是说,传记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历史史实作为叙述和描写的依据,既不能杜撰任何人名、地名,也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关系、传主的人生经历,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传记文学。任何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无中生有的虛构,都可能使传记文学失去真实而改变其写作的性质。对于这一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人们是有争论的。 从史学意义上讲,传记文学的叙述要求符合历史真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传记文学与一般的史学不同,它在把握宏观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它所叙述的重点不在于传主人生的一般成就,而在于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特点的细节的挖掘和描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那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总是非常模糊或者鲜为人知,虽然有关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微观的历史史实的阙如与模糊,这就应该由想象来填充和弥补。 “想象”既可以从现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翅膀飞翔,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翱翔。就传记文学来说,由于其史学的基本属性,作家既不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传主参与的事件过程具体化、详细化,其艺术想象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作家根据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晴天,他可以结合传主当时的心情和季节,可以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或者“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而姿态各异的云”。 在传记文学中,作家不仅要在具体事件中细致地描写传主的动作、表情、谈话、场景氛围,而且还要充分揭示传主此时此刻的情感波动、内心感受、沉思默想乃至潜意识、回忆、联想、憧憬、错觉、幻觉、梦境等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传记文学作家虽然可以搜集到一些史实材料,但是他所能得到的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少而又少,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就是空白,永远不可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时,这些空白就应由想象来填朴。 传记文学的想象之所以没有走向那种天马行空的相当自由的境界——虚构,是因为其想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应该与那个特定情境中传主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传记文学可以展开想象对所描写和叙述的对象作补充性的想象和推测。所以,传记文学的想象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借用闻一多的一句话,传记文学作家的想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摘编自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公共基础文学常识考试题及答案(2017整理)

公共基础文学常识考试题及答案 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A、《春蚕》 B、《子夜》 C、《秋收》 D、《残冬》 E、《骆驼祥子》 正确答案:A、C、D 2、鲁迅是著名的 A、政治家 B、文学家 C、思想家 D、民主战士 E、革命家 正确答案: B、C、D 3、《三国演义》分为哪几部分 A、黄巾之乱 B、董卓之乱 C、群雄逐鹿 D、三国鼎立 E、三国归晋 正确答案:A、B、C、D、E 4、关汉卿约1220--1300,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杂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 A、《窦娥冤》 B、《救风尘》 C、《望江亭》 D、《拜月亭》 E、《离骚》 正确答案:A、B、C、D 5、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 A、爱情 B、豪侠 C、神怪 D、历史四类 E、神幻 正确答案:A、B、C、D

6、【多选】题目: 属于“田园诗派”的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杜甫 D、王安石 E、陶渊明 正确答案:A、B 7、建安诗人主要是 A、曹操 B、曹植 C、曹丕父子 D、陶渊明 E、王安石 正确答案:A、B、C 8、汉诗包括 A、乐府民歌 B、文人诗 C、诗 D、民歌 E、喜剧 正确答案:A、B 9、史称“四大赋”的是 A、《吊屈原赋》 B、《甘泉赋》 C、《河东赋》 D、《羽猎赋》 E、《长阳赋》 正确答案:B、C、D、E 10、下列属于汉大赋有 A、《七发》 B、《甘泉赋》 C、《河东赋》 D、《长门赋》 E、《汉赋》 正确答案:A、B、C 11、秦汉文学上古期第二阶段主要文学体式有 A、赋

B、散文 C、诗歌 D、人物传记 E、札记 正确答案:A、B、C 12、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阶段以为的代表作是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E、《战国策》 正确答案:A、B 13、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其中哪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 A、《病妇行》 B、《长歌行》 C、《陌上桑》 D、《孔雀东南飞》 E、《诗经》 正确答案:C、D 14、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 A、苏淘 B、苏辙、 C、王勃 D、王安石 E、曾巩 正确答案:A、B、D、E 15、下列哪两个作品-起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楚辞》 B、《诗经》 C、《离骚》 D、《天问》 E、《论语》 正确答案:A、B 16、诸子散文是指春秋到战国这-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代表作有 A、《论语》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以及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所谓真实,一是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来记述;二是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三是善于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文本解题的基本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项链,从而有明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 ?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第一遍速读文本,理清脉络,整体把握。具体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看清作品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第二步,整体领会文本内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弄清文段写了传主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意叙述以外的其他议论性、阐发性的内容。强调两点: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二是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①关注时间和地点,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②关注传主的成就与影响。③关注关于传主的重要事件,事中见人。④关注传主的直接描写的内容,描写见性格⑤关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侧面见人物。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起来。对文本内容做深入思考,对传记人物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等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对试题具体问题思考分析时,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问什么,答什么。在表达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传记类)题库

文言文传记专题复习及阅读技巧 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 一、分析历年真题: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一、客观题部分 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 3. 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从近几年来看,大多数是考查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等)的特点,省略句式的补充成分等方面。 4. 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的设题技巧相对较多,近几年来看常用的技巧有: (1)断章取义。也就是说对内容、中心的概括片面。 (2)张冠李戴。此类题目的迷惑性较强,选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原文中有所体现,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3)无中生有。此类题目往往是把没有关联的事件用看似很正常的手段联系在一起,这类题型的设计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留心。 从试题考查项来看,大多数试卷注重对原文的“人物才智品行的分析归纳与内容分析理解与概括”的考查,另外还要注意对作者观点的评价这类题型。 二、主观题部分 这部分表面上只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因为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要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有较充分的理解。 「技巧归纳」解决信息筛选题 1.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 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