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战略管理定义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整合性管理理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三)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节战备管理的产生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时代

第二阶段:经营管理时代

第三阶段:战略管理时代

图1-1

出发点中心手段目的

工厂产品推销和促销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a)推销观念

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b) 市场营销观念

未来投入投入产出未来产出

图1-2

第三节战略管理在西方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60年代学起、70年代形成热潮、80年代回落、90年代重振与发展。

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

图1-3

第四节.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初创时期、推进时期、发展时期

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战备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制胜利器

(二)战略管理——延长公司寿命的长青之术

(三)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管理的基本方法

1、它帮助你建立一个固定坐标

2、它迫近使你向前看

3、它能使各级管理人员集中注意主要经营业员所

4、它引导经理们按时间表完成任务

第二章战略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第一节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一、企业战略的内涵

(一)、安德鲁斯的定义

(二)、魁因的定义

(三)安索夫的定义

(四)明茨伯格的定义

二、企业战略的特征

1、高度的全局性。

2、长期的目的性

3、竞争的对抗性

4、经营的风险性

5、切实可行性

第二节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1、产品与市场的X围

2、增长向量

3、竞争优势

4、协调作用

二、霍弗和申德尔的观点:

1、经营X围

2、资源配置

3、竞争优势

4、协同作用

三、伊丹敬之的观点

1、产品与市场群(向谁推销什么)

2、业务活动领域(自己做些什么工作)

3、经营资源群(应具有什么能力)

第三节环境——战略——组织

一环境的湍流

四种测量尺度:

●环境和组织“结合的强度”

●预测不可能性

●新奇性

●必要的反应速度

二战略模式

●稳定型

●反应型

●先导型

●探索型

●创造型

三组织(为环境服务的组织)

组织特性:

●组织的开放性(信息视野、活动视野)

●能力(最高经营者能力,各部门能力)

●文化修养

●渴望或目的(满足标准、追求目标标准、最大化标准)

●权力结构(专制结构、分权结构、分散结构)

●战略领导

四结论

●环境、战备模式和组织的组合类型

●三个要素一致企业效益提高,反之则降低效益。

第四节战略管理原则

一.适应环境原则

二.全过程管理原则

三.整体最优原则

四.全员参与原则

五.反馈修正原则

第五节战略管理层次

一.公司战略

1)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务(经营业务选择)

2)我们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资源分配)

3)公司战略的侧重点

二.事业部战略

1)确定竞争战略,怎样在特定产品市场组合X围内建立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事业部战略的侧重点

三、职能战略

1)如何在特定职能管理领域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

2)职能战略的侧重点

三个层次战略的比较

表2-2

第六节战略管理过程

图2-4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一、企业战略规划阶段

1、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2、确定企业的宗旨

3、设置企业的战略目标

4、制定企业战略

5、制定企业政策

二、战略实施阶段

1、建立战略计划系统、制定中间计划

2、编制战略预算

3、确定工作程序和工作重点

4、进行实施战略所需要的组织调整或创新

5、组织实施战略

三、战略控制阶段

1、确定评价标准

2、掌握战略实施进程

3、评价实施绩效

四、战略修正阶段

1.滚动修订

2 .近细远粗、以变应变、滚动前行、提高连续性、主动性、适应性

图2-4

第三章战略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管理者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

一 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三个基本战略

二 高层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质量(做对的事情)

三 企业管理者在战略管理层次和过程中的责任

企业管理者和战略管理层次

表3-1 企业管理者与战略管理过程

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第二节 战略管理者的构成

一.董事会(The Board of Directors )

董事会在战略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程度

二 高层经理(TOP MANAGER )

●领导战略规划

●领导战略实施

●各级管理者在短期和长期计划活动上的时间分配

表3-3

三.中层管理者

四.非正式组织的领导

五.战备管理部门

六.智囊团

图3-3 董事会的参与程度

第三节 战略管理者观念和能力

一.战略管理者的观念

1. 个体偏好理论偏好、经济偏好、美学偏好、社会偏好、政治偏好、XX 偏

2. 对风险的态度

PAEI 3. 思维惯性 成熟期

4. 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PaeI 最佳期

5. 历史文化传统 ——成熟前期 —— A_I 官僚初期

二.我国企业领导的错误的战略观念 ——青春期

三.战略管理的能力 ——活泼期 ——A 官僚期

(一) 三能力论 ——婴儿期

(二) EAPI 能力模型(如图3-4示) ——求爱期 ——死亡期 (三) 四能力论

(四) 马基雅维里原则

表3-4战略管理者的观念

第四节.战略领导班子的组建

一、组建原则

1、慎重选择总经理

2、总经理组阁(帕金森定律、武大朗开店)

3、能力匹配

4、和谐合作

5、优化组合

二、组建方法

1、利用现任班子或改组现任班子

2、吸收外人组建全新班子

三、经理人员的奖酬激励

1、变革评审经理人员业绩的方法

2、鼓励经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长期行为

第四章

第一节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图4-1 第二节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与利润

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新加入者威胁

·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替代品的竞争

·购买者和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图4-2 迈克尔·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某一项得分越高,就说明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或认真对待。

●波特模型的局限性

三、行业素描

行业素描指公司对所在行业一些关键因素或状况的刻画与分析。

“行业素描“所要回答的问题

历史状况

1.该行业的市场特征是什么:垄断,垄断竞争或其他?

2.该行业正在萎缩,成长或是保持稳定。

3.是哪些独一无二的特点使该行业中的企业获得了成功?

4.该行业中企业的业务是地区性的,全国性的或多国性的?

营销实践与市场结构

1.该行业产品或服务对商业周期波动的敏感性如何?

2.该行业产品或服务对顾客购买意愿的突然改变有多大的敏感性?

3.该行业运用的营销渠道有哪些?

4.该行业是否已形成了某种商标,它们都是哪些?

5.该行业实行的价格政策是什么?

6.该行业产品有没有特殊包装?

7.该行业花费在广告和促销活动上的开支如何?

8.过去五年内该行业有哪些主要的新产品被开发研制出来?

9.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是拥有大量顾客还是只拥有有限数量的顾客?

10.新产品开发在该行业是否关键?

11.该行业的进入或退出是否容易?

12.该行业产品或服务有无替代品?

财务状况

1.该行业的资本要求如何;

2.该行业的企业能获得的投资利润有多大;

3.该行业中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

4.该行业下列财务比率的平均数据是多少:流动比率,酸性试验比率,存货周转率,

净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及其他:

竞争状况

1.该行业中主要竞争者使用的价格政策,广告政策和促销政策都有哪些?

2.该行业中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企业各执行过哪些战略?

3.谁是行业领导者?

4.该行业中各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如何?

5.该行业的竞争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服务基础上,产品易获性基础上,还是产品质

量基础上?

6.该行业是否有国外的竞争者?如果有,那么它们来自何处?对该行业有何影响?营业条件

1.要参与该行业内的竞争,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哪些技巧和能力?

2.该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联合情况如何?

3.该行业产品或服务以什么原材料生产?这些原材料分布于哪些地方?它们的供应

是充足还是短缺?是否已有可用的替代材料;

4.为该行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的特性和结构如何?

生产技术

1.该行业运用何种生产方式?

2.这些生产方式是陈旧的还是现代化?

3.生产设施有没有一个最小规模限制;

4.过去五年内该行业的生产技术有没有重要的革新?

5.该行业的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存在剩余生产能力?行业环

境还受到它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

技术因素。

四、行业特征的评价

在进行了竞争结构和行业素描分析的基础上,便可以对行业的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表4-2 影响行业特征的一般因素

行业特征评价

第三节经济状况的战略分析

一、宏观经济状态

。经济高涨

。经济衰退

。经济复苏

二、市场需求

1、市场细分化

。细分标准

A、地理因素

B、人口因素

C、经济因素

D、心理因素

2、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

A、经济发展趋势

B、人口

C、购买力

D、科技进步

E、季节

F、政府政策

三、竞争形势

2、横向和纵向透明度(表略)高

图4-3

3、竞争状况的演变与影响

厂家数目

图4-4

4、 协同竞争——新的思维方式

当大家在一起做馅饼时,商场上是合作 当大家在一起分馅饼时商场上是竞争 成功秘决

在于塑造自己参与的游戏 在于制造自己期望的游戏 在于不被动地接收游戏

5、 破解竞争对手

(1) 识别公司的竞争者

图4-5 (2) 识别竞争者的战略 (3) 确定竞争者的目标

(4) 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5) 估计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A 、从容不迫型

B 、选择型

C 、凶猛型

D 、随机型

(6) 设计竞争性的情报系统

A 、 建立系统

B 、 收集信息

C

D (7)A B (8)A B C (9)

图4-6

第四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技术一、战略环境要素评价模型

二、行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

三、关键战略要素与企业现状分析蜘蛛图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发展的相关经济学支撑、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理解: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营销的内涵、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一)战略依据 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城市发展的环境,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情况和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等,它们需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来确认,这也是定位城市性质的基本依据。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历史分析方法、优劣机威(SWOT)分析方法,政经社技(PEST)分析方法和竞争—合作分析方法获取。 (二)战略愿景 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经济发展指标;(2)社会进步指标;(3)生活质量指标;(4)生态环境指标。 (三)重点战略

2020年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2020年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目的 (2) 第二条适用范围 (2) 第三条定义 (2) 第四条部门职责 (2) 第二章发展战略制定的程序 (3) 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内容 (4) 第四章发展战略的实施、评估和调整的程序 (5) 第五章附则 (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促进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和加快发展的需要,规范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程序,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并实行实质性管理的子公司参照执行。 第三条定义 发展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第四条部门职责 (一)董事会 1、负责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的审议; 2、负责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总体监控工作。 (二)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具体职责范围和议事规程详见《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实施细

则》。 1、组织开展研究公司的战略问题,就发展战略、投资战略等问题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公司发展战略和有关战略规划、重大投资项目方案或战略性建议等进行研究论证,向董事会提交议案,提供书面参考意见; 3、跟踪审查由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的经营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根据情况需要向董事会提出调整建议。 (三)企业管理部 1、负责对公司内外环境的充分调研、分析、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为领导的宏观战略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2、负责向战略委员会提供公司有关战略方面的资料; 3、负责拟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草案)》; 4、将发展战略规划按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及战略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 (四)董事会办公室 1、作为战略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会议组织等工作; 2、负责战略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 第二章发展战略制定的程序 第五条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综

战略管理的四种分析方法

战略管理的四种分析方 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I F E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IFE矩阵),是一种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工具,其做法是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找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权数,再按对各关键因素的有效反应程度对各关键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出企业的总加权分数。通过IFE,企业就可以把自己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汇总,来刻划出企业的全部引力。 IFE矩阵建立的步骤 IFE矩阵可以按如下五个步骤来建立: (1) 列出在内部分析过程中确定的关键因素。采用10~20个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和弱点两方面的。首先列出优势,然后列出弱点。要尽可能具体,要采用百分比、比率和比较数字。 (2) 给每个因素以,其数值范围由(不重要)到(非常重要)。标志着各因素对于企业在产业中成败的影响的相对大小。无论关键因素是内部优势还是弱点,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就应当得到较高的权重。重之和等于。 (3) 为各因素进行评分。1分代表重要弱点;2分代表次要弱点;3分代表次要优势;4分代表重要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优势的评分必须为4或3,弱点的评分必须为1或2。评分以为基准,而权重则以产业为基准。 (4) 用每个因素的权重乘以它的评分,即得到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5) 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得到企业的总加权分数。 无论IFE矩阵包含多少因素,总加权分数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到最高的,平均分为。总加权分数大大低于的企业的内部状况处于弱势,而分数大大高于的企业的内部状况则处于强势。IFE矩阵应包含10~20个关键因素,因素数不影响总加权分数的范围,因为权重总和永远等于1。 下表是对瑟克斯.瑟克斯公司(Civcus-civcus Enterprises)进行内部评价的例子。 瑟克斯.瑟克斯公司IFE矩阵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动态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城市竞争的范围和程度。而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下,城市要获得长远的、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多变的环境进行长远的谋划。我国现有的以城市物质形体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体系已难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有效的指导,引入为城市长远发展而制定的城市战略规划,可以解决形体规划指导作用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情况下城市发展等问题。 城市战略规划目前尚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框架,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战略规划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于是选择城市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更能指导城市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模式。主要任务是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在充分论证城市企业化趋势的前提下,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构筑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城市各个组成部门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对战略的概念与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活动的战略定义,认为战略是针对人类各类活动,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人类活动,城市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城市发展具有长期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战略的特征,所以也能应用战略规划的手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而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本研究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城市战略规划结合,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战略规划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战略规划的模式:即城市战略规划的内容可以划分成城市总体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战略远景与战略目标);城市竞争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竞争力及在竞争环境中的策略选择);城市部门战略(包括城市经济战略、城市社会战略、城市建设战略和城市生态战略)。编制的基本程序可分为:资料调查——资料分析、问题诊断——战略分析、战略制订——战略实施——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研究提出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应将原有重视的城市性质定位的规划模式,改变

1.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规范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提升战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制定股份公司及子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基本要 求。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发展战略是指公司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 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分解实施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等的活动。 第四条公司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战略管理机构 第五条股份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机构,负责明确提出公司的使命 和愿景,确定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第六条 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 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组织制定战略实施方案,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 进行监控,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适时调整 战略的建议,并审核调整后的发展战略草案。 第七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组织落实战略 实施工作。 第三章战略制定 第八条 公司要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和 竞争状况、自身优势与劣势和能力现状等因素,充分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基础 上制定战略目标。 公司应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明确发展的阶段性 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董事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汇总各部 门收集 的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信息, 并进行分析(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 产业信息、公司所属行业与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等),并在与 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 第十一条 总经理办公会将“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上报公司总经理办 公会审议;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订。 第十二条 战略委员会对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核通过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 草案”,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必要时,可聘请中介机 构和外部专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 经修订,并由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发展战略规划书” 上报董事会审核、股东大会审批。 第十四条 总经理办公会将审核通过后的战略规划文件予以正式发布,并根 据战略规划分解为年度经营计划与预算计划,严格落实到股份公司及子公司。 第九条 和发展程度, 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第十条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战略管理制度

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编号: 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战略管理制度 和君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战略管理的组织及职能 (1) 第三章战略规划内容 (2) 第四章战略管理过程 (3) 第五章附则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战略管理工作,确保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保证各下属子公司与公司本部整体战略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的战略制定遵循“科学、客观、可行”的原则;战略实施遵循“快速、高效、务实”的原则。 第三条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进行制定、选择、实施和控制、评价,直到达到战略目标的全过程。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第二章战略管理的组织及职能 第四条公司的战略管理组织分公司本部、子公司两个层次。 第五条公司战略管理职能 (一)公司董事会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机构,负责明确提出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确定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审批和签发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 对公司发展战略部拟订的公司战略规划和子公司拟订的业务发展战略进行质询、提出修改建议,讨论并确定公司战略规划、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报请董事会审批;具体落实并分解经董事会批准的公司战略规划、业务单元战略规划;对公司和子公司执行战略规划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发展战略部

负责收集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关的行业、竞争对手、宏观环境等信息;收集公司各业务单元的信息,并为制定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向公司高层提供缜密的市场环境分析和有条理的建议;协助公司高层制订公司的远景发展目标和致胜的公司战略规划;制订高效率的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程序,主持公司年度战略规划制订程序,确保业务单元战略规划制订工作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收集各项战略规划和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分析业务单元战略规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供分析报告和评估建议。 第六条子公司战略管理职能 子公司是业务单元战略规划的制订和执行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在公司制订整体战略规划时,提供相关业务信息和建议;依据公司确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子公司业务单元战略规划,接受公司高层的质询并进行修改完善;执行战略规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章战略规划内容 第七条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三年至五年)和中期(一年至三年),公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的分析内容包括: 1.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2.房地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研究; 3.竞争态势研究、标杆研究、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 4.区域市场发展态势、区域竞争态势、、区域产品运营模式、 区域商业模式选择; 5.公司现有内部资源和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分析。 第八条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及业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因此,战略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战略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战略研究与经济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融,以及研究方法上多种理论的有效整合是它的未来研究趋势。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1〕。显然,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有关战略研究的论著是十分丰富的,但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人们需要的是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讨论了它的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

路、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1965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从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安索夫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6年)和《战略管理论》(1979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霍弗的《战略制定》(1978年)和W.R.金与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1978年)则代表着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研究的新发展。从80年代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随着8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新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从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转折期,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知识等崭新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 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著作主要特征或贡献 萌芽期(30 巴纳德:《经理的职能》(1938) 首次在企业管理中引 年代末到60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入战略思想,开创战略研 年代中期) 业史的考证》(1962) 究之先河

如何制定公司战略管理办法

*******公司战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下称“公司”)的战略管理,提高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战略执行力,防范战略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公司的战略管理组织机构、战略研究工作、战略规划的内容、规划编制流程和周期、战略规划的执行和战略绩效管理、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与规划调整等重要事项做出规定,是公司开展战略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以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5月颁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颁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号—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本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公司战略发展和管控要求。 第二章战略管理机构 第四条公司战略管理机构包括公司董事会、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及公司管理层。 第五条公司董事会战略管理职责包括: 1、决定公司战略规划;

2、审议公司战略规划方案和战略规划年度修订方案; 3、审议有关战略管理的政策和制度; 4、决定重大战略事项等。 第六条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是董事会战略管理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对公司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按照《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工作条例》开展工作。战略委员会主要战略管理职责如下: 1、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2、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调整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3、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七条公司管理层的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向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汇报; 2、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调整方案,向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汇报; 3、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形成意见; 4、组织实施公司战略规划及战略决策。 第八条公司战略管理的牵头工作机构为投资发展部。 第三章战略研究 第九条战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环境和政策研究,行业研究,公司自身资源能力研究,标杆企业研究,专题研究等等。 3

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绩效指标手册 联合国人居署福冈办事处 金京焕 首席顾问 韩国汉城Sogang大学经济学教授 兼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房地产与城市土地经济学客座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感谢Young-Joon Park对此项研究工作的协助

目录 一.前言 (3) 二.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3) 2. 1 指标的概念 (3) 2. 2 政策性指标体系范例 (5) 2. 3 开发绩效指标体系: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 (5) 三.指标列表及指标定义 (6) 3.1 选择标准:城市发展战略项目的重点 (6) 3.2 指标列表 (7) 3.3 指标定义 (12) 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指南 (37) 4.1 数据收集 (37) 4.2 展示和分析数据 (38) 4.3 指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8) 参考文献 (39) 附件 (41)

一.前言 世界银行已经通过“城市联盟”,对长沙地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和贵阳市的城市发展战略(CDS)拟定工作提供了援助。城市发展战略是当地的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制定并拥有的一种过程,旨在通过全民参与的过程,制定本地城市的发展远景。这一过程包括描述和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确定投资和发展援助的重点,通过基于合作的方法实施这一发展远景。因此,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旨在提高各自城市的竞争力、适于居住性、管理和银行可贴现性。通过先前的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的沈阳”项目和正在实施中的欧盟“可持续沈阳城市规划项目”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之上的联合国人居署的“城市管理项目”,沈阳市(辽宁省)也接受了类似的援助。 这些城市的发展战略拟定工作使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决策人和管理人意识到,需要对照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城市管理加以监控,以便在城市发展形势发生变化时能够对城市的投资政策和发展战略作出适当的调整。除此之外,发展战略决策界越来越认识到,在制定城市战略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并重视开发和应用绩效指标的程序。 由“城市联盟”资助的城市发展战略指标项目的目标是帮助长株潭城市群、贵阳和沈阳开发一套绩效指标,启动指标的应用,并且为这一指标体系建立一套长期的机制。这项支持工作旨在推动一种基于需求的方法,针对通过这些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程序而确定的优先战略和运作问题,开发并使用相应的指标。该项目的重点是帮助这些城市考察他们当前在确定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方面的实践以及城市管理中关键领域的表现。此外,该项目还要求对这些指标作为一种工具在帮助城市管理人员调整其政策、计划、项目投资计划和管理实践,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的预期目标方面所具备的价值进行论证。. 本手册是该项目的两大成果之一。本手册旨在介绍绩效指标的概念框架,作为管理工具的指标体系的开发程序,并且为指标体系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指南。除前言部分外,本手册共包含四章。第二章介绍了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第三章提供了指标列表以及各指标的定义。第四章解释了有关指标的数据收集程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程序,以及这些指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二.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2.1 指标的概念 指标一词源于阿拉伯文的“点”一词。它是一种衡量标准,可用作进行比较的参照或标准。作为一种指示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我们在哪里,我们想到哪里去,以及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指标与数据、统计和指数是关联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以下图1“数据三角”所示。数据是指实际信息。它们可以是历史信息,也可以是经计算或实验得出的信息(Fairfax 2002a, ii)。统计是大量数据的集合。指数则是由不同指标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数字。例如,联合国人居署的城市发展指数指的是五个分指数(城市产值、基础设施、废物、健康与教育)的简单平均数,其数值范围是0至100。每一个分指数又是数个指标的集合。(Auclair and Karl 2002)

1.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主要拟定部门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规范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提升战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制定股份公司及子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发展战略是指公司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分解实施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等的活动。 第四条公司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战略管理机构 第五条股份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机构,负责明确提出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确定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第六条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组织制定战略实施方案,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适时调整战略的建议,并审核调整后的发展战略草案。 第七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组织落实战略实施工作。 第三章战略制定 第八条公司要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状况、自身优势与劣势和能力现状等因素,充分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 第九条公司应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第十条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董事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汇总各部门收集的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信息,并进行分析(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产业信息、公司所属行业与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等),并在与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 第十一条总经理办公会将“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上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订。 第十二条战略委员会对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核通过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必要时,可聘请中介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总经理办公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经修订,并由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发展战略规划书”,上报董事会审核、股东大会审批。 第十四条总经理办公会将审核通过后的战略规划文件予以正式发布,并根据战略规划分解为年度经营计划与预算计划,严格落实到股份公司及子公司。

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报告 西藏农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二章经营目标及机制 第三章目标市场 第四章业务规模 第五章盈利能力与利润分配预案第六章内控机制及控制目标 第七章经营团队

第一章基本情况 西藏农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全部股东由2个自然人股东和1个法人股东组成。地址位于拉萨市当热路52号。公司主营业务为:在西藏地区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固定资产贷款担保,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履约担保,工程担保及其他担保业务(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项目除外);与担保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第二章经营目标及机制 一、经营目标 公司以融资担保为主业,积极开展融资性金融服务业务,在政府部门支持和各金融部门的配合下全面提升、深入创新、有所作为,其主要经营目标: (一)融资性担保总额为人民币3亿元;银行授信担保额度运用率确保95%以上;各类担保业务收入1000万元;(二)其他金融类服务性收入200万元; (三)企业融资顾问、企业重组、企业兼并及企业上市辅导顾问类收入500万元; (四)担保业务合作银行不低于四家,小贷公司合作确保

两家; (五)企业信用等级达A级以上; (六)无重大违规和责任事故发生; 二、经营机制 (一)信用考评机制 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客户信用考评指标,包括个人客户信用考评指标和企业客户信用考评指标两个部分。个人信用考评指标主要应包括月收入、家庭财产、负担系数、学历、职业、职务、职称、户籍、年龄、过往信用记录等。企业信用考评指标主要应包括净资产、净利润、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贷款按期偿还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比以及企业法人代表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客户按信用考评结果分四个等级:得分在85分以上的为一级客户,是担保公司需要重点联系的业务对象;得分在75分以上85分以下的为二级客户,是担保公司需要积极争取的业务对象;得分在60分以上75分以下的为三级客户,是担保公司可以接受的业务对象;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为四级客户,担保公司对这类客户一般不予提供担保。 (二)风险防范机制 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风险评估是根据对客户资信状况和反担保财产状况的调查,对担保项目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风险系数越小,担保的安全性就越高;风险系数越大,担保的安全性就越低。因

(完整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了解+评价观点和核心思想 初次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76年在其所著《从朕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产业集群。 1、五力模型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认为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2、三大战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的利润将取决于五力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波特总结出了三种具有卓越成效的通用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业务聚焦战略,并指出了三大战略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线路。 3、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借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联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联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联结关系,制定一套适当的协调方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4、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1、生产要素2、需求状况/3、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 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和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 5、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

1.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1.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制度名称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主要拟定部门总经理办公会制度版本 2017年X月X日审批说明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规范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提升战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制定股份公司及子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发展战略是指公司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分解实施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等的活动。 第四条公司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战略管理机构 第五条股份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机构,负责明确提出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确定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第六条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负责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组织制定战略实施方案,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适时调整战略的建议,并审核调整后的发展战略草案。 第七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组织落实战略实施工作。 第三章战略制定 第八条公司要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状况、自身优势与劣势和能力现状等因素,充分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 第九条公司应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第十条由总经理办公会根据董事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汇总各部门收集的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信息,并进行分析(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产业信息、公司所属行业与相关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等),并在与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草案”。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Porter)教授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的主流理论。波特提出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方法和模型,受到战略管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并且成为外部环境分析和战略制定最为重要和广泛使用的模型。波特认为,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产业的盈利能力,即产业的吸引力;二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竞争战略的选择应考虑以下两点:(1)选择的产业是否具有潜在利润的吸引;(2)如何在选择的产业中获取竞争优势。为了正确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以及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对将要进入的一个或几个产业结构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1)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2)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3)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二)19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把战略重点从外部环境分析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强调企业内部条件对于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作用。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提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理论,该理论假定企业具有异质资源,且资源不能在企业间相互自由流动;对于企业独特的资源,其它企业无法得到或模仿,这些独特的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巴尼(J.Baney),科林斯(DavidJ.Collins)和蒙哥马利(CynthiaA.Motgomery)被认为是企业资源学派的代表,他们把企业看作是各种资源的集合。所谓企业资源,是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组合。其中,那些与企业预期业务和战略相匹配的资源最具价值,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拥有资源的价值。资源学派认为,企业应将自身置于所处的产业环境,通过与竞争对手资源的比较,才能发现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1997年,祶思(Teece),皮萨罗(Pisano)和肖恩(Shuen)把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模型和资源学派的观点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战略观和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分析框架。90年代后期出现的战略联盟,强调企业间的“竞合”,即合作中的竞争与竞争中的合作,认为竞争优势是构建在自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相结合的基础之上,至此,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速化,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为了增强自身能力,还是为了拓展新市场,企业都应努力营造共赢的局面,通过与其它企业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经济群体,企业才能从中获得比单打独斗或一味竞争所能获得的更多利益。(三)2000年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动荡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信仰。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传统的战略理论对此又无能为力,反叛传统战略理论的呼声便日益高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不可预测性、系统复杂性和发展非均衡性为基础的“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应运而生。“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其实并不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目前尚处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之中,很不完善。之所以称为“后现代”,是因为在哲学和社会学中,“后现代”意味着对理性、必然性、确定性的反叛和解构,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所强调的,正是不确定性、随机性、直觉性、偶然性、试错性、应急性、学习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等特征,其主要观点如下。(1)战略是不断试错和学习的结果现实的战略往往不是理性和计划的结果,而是不断试错的结果。环境的不确定必然导致企业不断尝试与修改自己的对策,这些应试对策的逐步积累就形成了战略。尤其是当企业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不妨摸着石头过河,从试错中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既然外部世界如此复杂多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是程式化地制定战略,而是管理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企业才能应对不确定性,才能在一种

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层面参考文本

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层面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层面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 面上的战略管理;一是专业层面的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 理。在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领域存在的 诸多问题当中,关键问题在于战略的缺失。文章从城市公 共安全管理的战略理念、战略定位、管理体系、战略保障 和安全文化等五个方面,对战略层面的内容构成进行论述 和阐释。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就是城市政府及社会为预防和控 制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学

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和因应策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上的战略管理;一是专业层面的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由于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巨系统,与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种类繁多的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威胁面前,如何改变传统的应急响应型的公共安全管理的被动状况,改变原来就安全论安全、就灾害论灾害的局面,如何探讨威胁城市安全的各种深层原因,这就更加需要城市政府要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公共安全战略思维,从战略层面整体协调处理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内部系统的关系以及公共安全问题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关系,确立城市公共安全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公共安全进行全局性的谋略。 我国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