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宣讲稿

宣讲人姓名:袁国华

单位:碧海办烧杠小学

职务:教师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地点:烧杠小学二年级教室

参加教师数:5

参加学生数:54

参加人数合计:59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宣讲内容的主题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刘备临死前给他儿子刘禅留下的遗嘱。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不严重而去做。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道德的人,他们小小年纪,好吃懒做,在校不遵守纪律,在家欺骗父母,有的还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同学敲诈勒索,在学校拉帮结伙,恃强凌弱。这些看起来,都不是大错,没有构成犯罪,但他们如果从小不改正,不以犯小错为耻,长大了就会犯大罪。想想,有好多犯人都是从小错犯起,最后却越犯越大,被抓到公安局里去的。当他们第一次做坏事时,一定觉得这不重要,没有什么关系。可他们是否想过,这就是使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到那时,那些人只能流下悔恨的泪水,悔恨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可那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时间只能向前走,“人生不售来回票”。

所以,我们从小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时候,在生活中去做些小小的善事也是件很开心的事。例如,在公共汽车上遇见老人和孕妇,给他们让座;在路上捡到钱后,交给老师;在同学遭到恶人欺负时,勇敢地出来伸张正义。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向雷锋叔叔学习。雷锋叔叔一生中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一些像送老爷爷回家,车上让座位、帮别人补衣服等等的小事。他没有因为这些事很小而没有去做,可是他的小事做多了,渐渐也就变成了大事。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意中忽视了一些小事,如在教室翻窗户、乱丢垃圾、讲脏话;在花坛摘花、踏草坪,这些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反应了一个人的公德、素质。可见,美化我们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重视和努力,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人去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

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再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要让我们的祖国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就要在我们小学生当中褒奖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伸张正气,抵制邪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题班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题班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抑恶扬善,主动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善和恶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状况进行评价的方式,以此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善恶观是人们对善恶总体上的认识,它包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何进行善恶评价,如何弃恶扬善,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1、善、恶定义 善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思想观念、行为和事 恶则指违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思想观念、行为和事。 2、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是通过同学们的表演,评判一下在我们生活中的善恶之举,以使我们的同学都能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二、小品表演 (一)小品《恶行》 1、小品表演

甲:(小品大意)星期天,父母带孩子逛公园。在公园里,甲随手把冰糕纸丢在地上,边就是垃圾箱。当母亲说甲时,甲说:小事一桩。当到凉亭时,甲又拿出小刀在上面刻画。当父亲制止他时,甲说:小事一桩。 乙:(小品大意)表演的是在学校所发生的恶行。乙清晨到学校,忽然想起了什么,随手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写着什么,发现写错了,将纸撕下丢在地上就走了。当同学出面批评他时,乙却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是小题大作。 丙:(小品大意)表演的是在家里的表现。丙在家里写作业,感觉到渴了,他就到电冰箱里拿了一罐饮料,喝完后跑到窗前,向楼下看了一眼,就把易拉罐扔下去了。当楼下有人指责他时,丙说:我看到没人才扔的。 2、讨论 刚才所演的3个小品应该说都是小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小事会带哪些社会危害性? (二)善举 1、小品表演 (人物:小兰、爷爷、阿姨、同学。小品讲的是小兰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小兰:妈妈,我上学走啦! (一出门碰到楼上老爷爷拄着拐杖艰难地下楼,小兰主动上前). 小兰:爷爷,我扶您下楼。

《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18.5 18.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文言现象; 2.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内涵;(重点、难点) 3.能从历史的高度认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中国人 现在最大的病根,就是没有信仰”。(梁启超) 人,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一起走近《知其不可而为之》,再次去寻找这位圣人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18.5和18.6章。(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尽可能读出情感。其他同学注意听清读音、句读。) 2.齐读课文 三、研习文本,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1.快速浏览文本,思考: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在文中找到你的依据。 明确:天下无道(板书)(社会政治混乱,“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依据:18.5“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18.6“滔滔者,天下是也”(桀溺)——正面指出“天下无道”; 18.6“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侧面指出“天下无道”。 2.面对无道的社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世态度,那么,从处世态度而言,文中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明确:仕—为与隐—不为(板书)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思考:以接舆、长沮、桀溺为代表的“不为”者是如何看待孔子师徒的“为”的?(提示:这些隐者们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言行来表现的,请大家认真揣摩其言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明确:接舆:“凤兮!凤兮!(有同情、理解)何德之衰!(讥讽,认为孔子的行为是道德衰微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劝告孔子避乱归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不满社会现实,劝孔子知难而退)”;(请几个学生诵读,让学生读出接舆的情感。对孔子) 长沮:“是知津矣”(讽刺孔子周游列国,无处不到,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替长沮重新说一遍,明确地表达出长沮的态度。比如:你到处游历,无所不知,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啊?) 桀溺:“滔滔者,天下是也,而谁以易之”(讥笑孔子自不量力,也侧面反映出孔子的孤立无援)“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对自己处世方式的自信,对孔子行为的不屑。)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高中800字议论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中800字议论文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够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持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持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所以,对世间人来说,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能够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升公司的业绩、促动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能够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对修行人来说,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发,也就更有水平去协助一切众生. 这种由小因而成大果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例来说,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灾难需要援助时,大众尽己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善款、救援物资、救援人力,即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兴建道场也是同样的道理.道场的设立不但能够圆满佛、法、僧三宝住世的因缘,还能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远离身心的痛苦,确确实实是件大功德.所以大众如果能够贡献心力,即使是微小的布施,乃至劝发他人发心,或者随喜赞叹,都能聚沙成塔,成就人类宗教、文化、历史、艺术、精神生活的无价堡垒,其利益是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是广荫千秋万代子孙. 佛经中也有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持续的被雨水冲回去.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无虞后,才继续他的旅程.七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富有人生哲理名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富有人 生哲理名言 导读:本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富有人生哲理名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富有人生哲理名言 1、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查理二世》 2、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3、光荣的路是狭窄的,一个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你应该继续在这一条狭路上迈步前进,因为无数竞争的人都在你背后,一个紧随着一个。——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4、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4、最漂亮的聘礼就是才干。——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5、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6、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雨果《悲惨世界》 6、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戏剧集》

7、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8、明天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9、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上走路。——高尔基《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 10、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11、奶奶发明了妖怪来吓唬小孩,也发明了耶和华来吓唬大人。——雨果《悲惨世界》 12、劳动是一种创作。——高尔基《苏联的文学》 13、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高老头》 14、名气就像某些特别的鲜艳的花儿一样含有毒*物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15、愚者用*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 16、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惨世界》 17、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18、要想战胜它,就得先了解它。(《雨果传》) 19、一个人,快乐舒畅地作了今天的工作,同时快乐舒畅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应该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鼓励的。——狄更斯《游美札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题班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公德的事例和好人好事,并在班会课上讨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主持人:大家知道在1971年,罗马尼亚政府把一对棕熊作为回赠礼物送给了我们祖国,如今中国有了许多棕熊大使的子孙们.众所周知,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竟然有人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灵敏,毫无人性地用火碱、浓硫酸去残害它们.你们看,有的棕熊的舌头已经被烧成了重伤,有的棕熊的前脚掌也烧得血肉模糊.大家知道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吗?他竟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 主持人:是啊!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刘海洋竟然做出如此缺乏公德的事情,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不让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日常行为中做起,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道德规范知多少:(媒体辅助:展示题目) 学生活动:分四个组,每组必答4题,抢答10题,评出优胜组. 三、文明,就差这一点 主持人:或许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见惯的,已是熟视无睹了,甚至麻木了.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事里有着许多与文明不合拍的东西.文明,就差这一点! 媒体辅助:展示几幅发人深思的漫画图片,指出社会上一些缺德的事例.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联系实际列举我们生活中一些缺乏公德的例子. 四、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文明始终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流.相信大家在平时也见过不少体现了我们良好道德素质的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积极发言,谈谈你见过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出你对道德方面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者谈谈你有何感受,或者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踊跃发言. 主持人: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同学的精彩发言,可是,老师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就请老师们也从老师的角度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主持人邀请老师参与讨论. 主持人:我们的经济生活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充裕起来了.但是,你是否认为一个民族的进步含义就是指人们脱下破衣裳穿上了洋装了呢?是否不仅吃米饭,还吃麦当劳的中国人就与世界接轨了呢?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能走向世界了呢? 主持人:当然不是.一个穿洋装却随地丢垃圾的人还是遮不住他的猴子尾巴,一个能讲一口流利外语却道德败坏的人依然是社会渣滓.同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除了要有先进的物质文明,还要它的国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主持人: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们都希望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可是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文明的现代人,我们的社会才是个文明的现代社会. 主持人:俗语有云,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同样的,我们随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可能就在世界人民面前折射出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解题: [问题]“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怎么翻译呢? 【明确】知道自己这件事(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实现但还是要去做。(强调“其”指孔子的政治理想) [问题1]孔子在他生活的时代也是被当时的人看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课文中哪一章 直接提到这一点? 【明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宾语前置)?”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一)字词 1. 子路宿于石门:状语后置 2. 奚自:自奚,宾语前置 3. 与:通“欤” (二)分析 1.生读,重点揣摩语气及蕴含的情感。重点揣摩句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晨门对孔子做法是带一种怀疑的,不以为然的看法。揣摩语气:“哦,就是那个明知事情不能做成功还一定要去做的那个人吗”。言下之意,不是傻瓜,便是疯子,有挖苦之意。 2.当时孔子很有名,人人皆知。这位看城门(看管人进出的,阅历很丰富)的话,大约颇能代表当时流俗对孔子的看法。 补充资料:课本P83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丧家之犬解释: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孔子于55岁离开鲁国,带着一帮弟子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先后到了6、7个国家,遍求十几位国君,但是终不被用,于68岁回到鲁国。历经14年。用“丧家狗”比喻孔子确实有些相似。在世俗人看来,孔子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即“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知其不可”。 二、分析“知其不可” 【问题2】孔子知道“不可”这个现状吗?(分析14.21) (一)字词 告于哀公:状语后置,于哀公告于,向 夫:fǘ那,那个 以:因为 之:到,往 省略句:之三子告,不可。(孔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 (二)分析 1.弑君: “弑”的理解(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春秋末期,由于公室衰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力的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弑君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当属晋、齐,在齐国这次政变中,孔子弟子宰我死于难。 2.在得知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之后,孔子为何要“沐浴而朝”?

小学四年级品德教案2

1、诚实是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品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2、知道诚实有多种表现:有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 3、懂得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够真心悔改、敢于承认错误、勇于面对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勇敢诚实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1、诚实是做人之本。 2、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同样是诚实的孩子。 教学难点:将“诚实”落实在行动上。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故事《精神癌》、组织学生表演小品 2、学生准备:收集与“诚实”有关的古今谚语、格言和故事;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棵大树。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诚实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品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2、知道诚实的表现有: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格言:“言必信,行必果”,请学生说明其含义。 2、过渡:向学生说明说话要守信用,办事要果敢,这是我国的古训,也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关键在于要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3、出示课题 二、讲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精神癌》的故事,让学生讲述有什么样的启发。 2、读课文中许衡的故事,说说他的成功与他诚实的品质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联。(诚实的做人和诚实做学问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四人小组内交流从课外收集的与“诚实”有关的故事。 4、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5、听了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 三、小组合作,交流诚实的表现 1、刚才我们了解了许多诚实的故事,也了解了“诚实是金”,那你们知道诚实有哪些表现? 2、小组讨论,把诚实的表现写在自己的“诚实树”的树冠上(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具体表现为拾金不昧……) 3、全班交流。 四、联系生活,树立榜样

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开课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味孔子为政治理想而百折不挠而特立独行的坚韧品质。 2、感觉隐士“邦无道则隐”的不同人生追求,比较他们和孔子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外貌看着挺大气,精神却有些萎靡,看着像是丧家之犬,为什么而劳累着? 推行他的主张,施行德治,礼治,然而他成功了吗?他放弃了吗? 大家看幻灯片,孔子的一生 ●孔子一生(前551—前479年) ◆55岁之前,仕于鲁国====努力恢复鲁国的君臣之礼====计划失败 ◆55—68岁,周游列国====努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 ◆68岁以后,返回鲁国====努力收徒授业整理典籍====培养治国贤才,让理想表于后 世 孔子的一生可谓悲剧的一生,然而,令我们佩服的是,虽然他一直处在失败中,却坚定着,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探究文章 1、请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地读一遍,考虑一个问题。“知其不可“具体表现在那件事情 上。 对陈成子弑君这件事情上。孔子把这件事情报告哀公,但是鲁哀公没有权利,问三子,曰,不可。但是作为大夫的职责,却不得不告,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重视礼仪,可引申到颜渊死时,他的父亲叫孔子把车卖了买棺椁的事。 2、其实,在鲁国当官,或是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在推行主张的这条路上,像三子这样 的权贵不采纳他的建议是很平常的,然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除了这些达 官显贵,他还遇到一些什么人呢? 有才华的人,避世的人,楚狂,长沮桀溺,丈人,荷蒉者,隐士 3、他们对孔子的评价以及对态度是怎么样的?速读全文,找出类似的人并找出他 们对孔子或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组讨论:适当的分角色朗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机电1001班黄鹏辉 指导老师:雷燕群 摘要:老酸奶,工业明胶胶囊,都折射出诚信问题,然而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人文观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古至今,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向青年灌输这种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一个好的人格需要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之举积大义;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出成大害!社会和谐需要它。 关键词:和谐;积少成多;教育;社会道德 引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1]这句话放在当今社会,照样有其教育意义,现就一些事例来分析之。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之举积大义;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出成大害!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 前不久在微博中看到这样几条博文,网友甲:以后我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网友乙:等我有了钱,我买两双皮鞋,穿一双,吃一双。对,这就是进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工业明胶事件,如果此事尚未揭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1)中队辅导员:张淑玲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好习惯的具体内容,理解好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努力养成好习惯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放眼未来,自信自强,勇敢前进,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活动形式:综合表演。 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知识,整理相关资料。 2.排练节目。 3.布置会场。 活动过程:(片1) 甲:尊敬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 合:大家好! 甲: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大地才充满勃勃生机。 乙:因为有了父母的养育,我们才如此幸福安逸 甲:我们有幸走进了幸福的校园 乙:我们有幸踏进了知识的殿堂

甲: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最好的老师 乙: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同学 甲:当你陶醉在幸福的愉悦中时,同学你做的好吗? 乙:当你面对父母、老师、伙伴时,同学你做的好吗? 合:四(1)中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队会——现在开始!(片2) 乙:全体起立!出队旗,敬礼!(片3) 甲:有一支歌,伴随少先队员走过硝烟,在斗争中给孩子们增添勇气。乙:听,这是多么熟悉的旋律,唱起它,我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甲:全体起立,唱队歌!(片4)歌词:(片5) 乙:全体请坐! 甲:亲爱的队员们,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努力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 活动开始:(片6)班训(片7) 一:猜谜语(片8) 甲: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 乙: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 甲: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乙: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 甲:我到底是谁?

《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案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首先一层意思是“知”,“知”也就是明察世态、洞悉政局。“知其不可”是孔子与当时的隐者、智者的共识。然而,在别人“知其不可”明哲保身的时候,孔子挺身而出,急流勇进。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做疾风中挺立的劲草,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是孔子的独特之处,故而不同凡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固然是对孔子政治实践的评说,但又毋宁说是对孔子忠于理想的精神的描述;因为孔子的全部政治实践都渗透了忠于理想、坚持理想的执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给予孔子的政治实践以独特的光彩。 孔子当了两千年的“至圣先师”,不能算是他的成功;一生追求理想而始终四处碰壁,也不能算是他的失败。因为孔子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正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当时的人们,也激励着后人。孔子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却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1.字音识记 (1)殆.(dài)(2)桀溺.(nì) (3)接舆.(yú) (4)怃.然(wǔ) (5)耰.而不辍.(yōu chuò) (6)黍.(shǔ) (7)击磬.(qìnɡ) (8)荷(diào) 2.重要词语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追,及 (2)趋.而辟之:快步走 (3)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改革 (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扛,担 (6)不仕无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7)果哉!末.之难.矣:末,没有,不;难,辩驳

(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完了,结束 (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语气词“吧”;殆,危险 3.通假字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通“避”,逃避 (2)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 4.“与”字的用法 (1)是鲁孔丘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 (3)不得与.之言:介词,和、跟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动词,参与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5.词类活用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止,使……停下来,留;食,让……吃;见,让……拜见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洁,使……洁 6.特殊句式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 (2)晨门曰:“奚自?”:介词宾语前置 (3)有心哉,击磬乎:主谓倒装 (4)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宾语前置 7.成语积累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2)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成而偏要去做。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不勤,不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8.名句积累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公开课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开课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任课教师:二、授课班级:高三年(5班) 三、授课时间:2013-10-29 四、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专题的必读材料之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④背诵经典文段。 (二)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②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不解处在课堂上交流,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③加强诵读。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涵咏“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难点: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八、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孟子》一书充满了一种凛然正气,这种正气对人们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就好像春风化雨一样。那么,相隔两千余年,再次捧读《孟子》,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哪些启示呢 多媒体显示孟子图片及课题。(副标题:孟子的养气说) 多媒体显示学习流程图。(检查预习f通晓文意f具体研习f深入探究f吟咏背诵f课堂小结) 二、检查自读(未雨绸缪) 1、记字音 恶乎长不慊于心馁也揠苗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2、识通假 不慊于心(惬) 而勿正(证) 无若宋人然(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悯) 戒之曰(诫) 往之女家(汝) 曾益其所不能(增) 衡于虑(横) 法家拂士(弼) 3、思异义 今日病矣(疲累,倦困) 丈夫之冠也(男子) 无违夫子(丈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这个) 4、辨活用 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 丈夫之冠也(名作动,加冠礼)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_演讲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 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感谢您的阅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演讲稿(一)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朋友们,我是来自城区四中的老师——马念凤。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首先,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冥想这样两幅画面:一位潇洒哥兰花指轻轻一弹,冒着黑烟的烟头地"嗖"地一下就飞卧在了人行道上……而另一个画面是,一位双斑白的老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时,手指被碎玻璃划得鲜血直流…… 朋友们,这位潇洒哥潇洒吗?看似潇洒,实则会被我们厌恶,因为我们会问,您的素质在哪?而这位环卫工作的鲜血,也让我们心里隐隐作痛,他们冒风雨,犯寒暑,不容易啊! 咱们邵东人凭着一身闯劲、干劲,走遍大江南北,却也感慨万千,为什么我们邵东的大街小巷总不如人家的干净整洁?是因为绿化面积少,还是因为外来人员多?是因为气候干燥还是人口拥挤?都不是,是因为我们的卫生习惯不好,是我们思想意识太差!看吧,一场演出过后的体育广场,狼藉满地,垃圾横飞;一场大雨过后的胜利街,污水横流,脏乱不堪;短短几百米的文体路,夜市过后,清理的生活的垃圾足足三大车!习惯啊!素质啊! 我们都有一个理想,我们渴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倘佯于清洁美丽的街上,相处着谦和礼让的人们,我们也希望我们邵东是最美宜居城市,这些能实现吗?这些真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吗?不,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提升自己的卫生素养,一切的美好马上就会来临。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禅,这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朋友,今天您的垃圾入箱了吗?你在公众场所抽烟了吗?家长老师们,今天你教育孩子吗?与孩子一起义务做保洁员了么?厂矿企业,今天你的工业生活三废任意排放了吗?监督部门,您严格监督落实了吗? 现在全县上下一条心,正在开展创文创卫活动,我们就应拿出十分的热情参与,十分的真心践行,十分的恒心坚持起来,"邵东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大力宣传,积极行动,让卫生文明的理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翻译题目(知道行不通还要去做) 2、出处(孔子评价别人还是别人说孔子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选读中的第四专题,知其不可而为之。大家说说这个题目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这句话既然出自《论语》,肯定与孔子有关。那位同学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评价别人的话还是别人说孔子的话呢?(学生回答) 回答是否正确,答案即将揭晓。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0页。我们来看“子路宿于石门”这一节。 二、“子路宿于石门”章节学习 1、学生个别朗读。 2、翻译、理解句子(两个提宾句) 3、“知其不可而为之”褒贬猜测 Xxx,请你把这段话朗读一次。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简短的话。首先是子路宿于石门,子路在石门过夜,这是一个什么句型呢?(学生答)早上进城,守门人问他:“奚自”从哪里来。和前面的句子一样,这也是宾语前置句。奚是哪里的意思,自翻译成“从”我们翻译成“从哪里来”就是“自奚”。所以也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子路回答,从孔氏那里来。接下来注意,“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答)谁说的?(学生答)现在证实了刚才xxx的回答是right or wrong? 好的,xxx,你也来猜一猜,守门人的这句话是讽刺孔子还是夸奖孔子呢?(学生猜)。答案暂不揭晓,让我们便学习课文边找答案。 请大家看第一段“陈成子弑简公”。 三、“陈成子弑简公”章节学习 1、全班齐声朗读 2、分析主要内容: ①起因。陈成子弑简公——弑君谋权,以下犯上,有违天理人伦 ②过程。孔子沐浴而朝——古今异义、原因 ③结果。无功而返,“不敢不告”——原因、第一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请大家把这一段话齐声朗读一次。这段话说了些什么呢?(学生回答)陈成子杀死了他的国君齐简公,拥立了齐平公,自己因此担任了齐国的相国。孔子对此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高中800字议论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中800 字议论文 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对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发,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 这种由小因而成大果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例来说,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灾难需要援助时,大众尽己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善款、救援物资、救援人力,即可形成一

股强大的力量.兴建道场也是同样的道理.道场的设立不仅可以圆满佛、法、僧三宝住世的因缘,还能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远离身心的痛苦,确确实实是件大功德.所以大众如果能够贡献心力,即使是微小的布施,乃至劝发他人发心,或者随喜赞叹,都能聚沙成塔,成就人类宗教、文化、历史、艺术、精神生活的无价堡垒,其利益是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是广荫千秋万代子孙. 佛经中也有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不断的被雨水冲回去.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无虞后,才继续他的旅程.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师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增进其信心,令发广大心量而行大善;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患而成大罪.如《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就是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想谈一谈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可能都听说过,字面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句话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它是由一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的讲出来的,而且是他临终前对子女的最后教诲和期望,这个就是刘备,所以大家都记住了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刘备在去世前给他的儿子刘禅(也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遗诏中,用这句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死时对儿子刘禅的期望是多么的殷切。但是,刘禅做到了没有呢?显然没有,否则历史上怎么会有扶不起的阿斗呢?为什么刘禅没有做到刘备的嘱托呢?史书上分析了很多原因,我认为史学家们分析的原因都对,但是,却遗漏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那就是刘备的这句话讲晚了。我觉得,如果刘备不是在死前作为遗嘱讲这番话,而是在刘禅少年成长的时候就不断地用这些道理去教育他、鞭策他,也许历史就会改写! 当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能枉自去推测历史。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了解,从古至今,所有的圣贤、长辈,包括帝王,在教育子女时都崇尚扬善弃恶,而扬善弃恶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建立健全的人格。善和恶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一个人人格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哲学都出现过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论战,但是,在现实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人性本善始终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成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教案之一 doc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能提炼概括孔子孟子的教学态度、原则和教育方法 2、比较说出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 重难点: 1、概括孔孟的教学方法 2、由孔子的教学思想理解当代社会的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24、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5、7·2 子曰:“默而识(记住)之,学而不厌,诲(教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26、7·7 子曰:“自行束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评析】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27、7·8 子曰:“不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不启,不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不发。举一隅(隅:音yǔ,角落)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识记名句)【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28、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爱护校园保护环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你踏着晨光走进我们花园般的奋中校园时;当你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学习时;当你在平整宽阔的操场上运动时;当你在绿荫如盖、鸟语花香的后生物园休息时;当你在曲折悠长、典雅古朴的文化长廊下漫步时;你们可曾想到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了我们能够更加健康活泼地成长,学校花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力量?老师同学们尽了多大努力?你们可曾知道我们学校值勤、值日的同学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花了多少时间在做清洁工作吗? 可是有些同学却不懂得珍惜。请同学们放眼校园仔细看看,是谁把洁白的墙壁打上了鞋印、球印?是谁在墙壁上、桌椅上乱涂乱画?是谁开着水管,让水肆意流失?是谁在草坪、花圃上留下无情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又是谁把塑料袋、包装盒、果皮纸屑扔得满地都是?还有谁把花坛当成了嬉戏的乐园?甚至在校园的角落大小便呢?有谁为了自己打乒乓球挡风护球能舒服些,把球案一次次地立了起来?曾有哪些男女生不顾校园内众目睽睽而耳鬓斯磨、交臂贴面,说出中学生不该说的话,做出中学生不该做的事?也曾有一些人总是在别人午休、晚休的时候,在宿舍内外高声喧哗?这些现象与优美的校园环境多么不协调啊!就是这少数的几个人,让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努力付诸东流!孰不知,长期如此,将形成一种可怕的陋习,不仅会使美丽的校园遭到破坏,我们的文明和品德也随之丧失!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奋中的一名学子,我们谁不渴望校园中能有郁郁葱葱的草地?谁不愿坐在整洁干净的教室里?谁不希望住在舒适温馨的宿舍?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将在这里学习、生活、长大。保护环境靠大家,我们每位同学都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名成员,都有维护校园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立即行动起来吧,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堆垃圾,我们打扫。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此我向奋中全体同学

主题班会教案之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主题班会教案之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二()班班主任刘惠萍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公德的事例和好人好事,并在班会课上讨论。 活动过程(查找教学资源?快到中国备课网:://!各科教案完全免费!):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主持人:大家知道在年,罗马尼亚政府把一对棕熊作为回赠礼物送给了我们祖国,如今中国有了许多棕熊大使的子孙们。 众所周知,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是,竟然有人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灵敏,毫无人性地用火碱浓硫酸去残害它们。 你们看,有的棕熊的舌头已经被烧成了重伤,有的棕熊的前脚掌也烧得血肉模糊。 大家知道这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吗?他竟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 主持人:是啊!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刘海洋竟然做出如此缺乏公德的事情,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了不让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日常行为中做起,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道德规范知多少:(媒体辅助:展示题目)学生活动:分四个组,每组必答题,抢答题,评出优胜组。 三文明,就差这一点主持人:或许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已是司空见

惯的,已是熟视无睹了,甚至麻木了。 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事里有着许多与文明不合拍的东西。 文明,就差这一点!媒体辅助:展示几幅发人深思的漫画图片,指出社会上一些缺德的事例。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联系实际列举我们生活中一些缺乏公德的例子。 四我们怎么办?主持人:文明始终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流。 相信大家在平时也见过不少体现了我们良好道德素质的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积极发言,谈谈你见过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出你对道德方面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者谈谈你有何感受,或者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踊跃发言。 主持人: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同学的精彩发言,可是,老师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就请老师们也从老师的角度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主持人邀请老师参与讨论。 主持人:我们的经济生活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充裕起来了。 但是,你是否认为一个民族的进步含义就是指人们脱下破衣裳穿上了洋装了呢?是否不仅吃米饭,还吃麦当劳的中国人就与世界接轨了呢?是否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能走向世界了呢?主持人:当然不是。

《天下之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

《天下之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 2.了解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品质,理解其积极入世的政治追求。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 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理解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联系现实,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样的话题,探讨孔子勇于担当社会 责任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谁像他那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也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远,他的思想直到今天还闪耀着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论语》选读的《天下之道,丘不与易也》这篇文章,一起走进孔子的人生。 二、预学反馈介绍孔子及其作品《论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二、听范读,正字音见《新新学案》 三、研学前两节 (一)研学第一小节 1.翻译(齐读本节---提出疑难----解决疑难----展示) 2.思考问题:本节借仪封人之口要说明什么?这一处是什么描写? 明确: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对孔子崇拜、佩服至极。侧面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