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近年来,“闪婚”、“裸婚”等与婚姻相关的词已是屡见不鲜,可见在新时代新理念的冲击下年轻人们的热情与冲动也表现在了婚姻上。这些与父辈们所持有的“马拉松”式的婚姻观念有很大的偏差。纵观各个时期恋爱婚姻观的主流的发展,不难发现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积累着量变。

女性在恋爱婚姻方面往往有着比男性更为细致的思维,暂且就从女性角度来分析古代至近代各个时期恋爱婚姻观的主流的发展。

一:古代恋爱婚姻观

(一)封建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给中国古代的婚姻爱情观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史记"外戚世家序》:“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它的意思是,夫妇之间的事是人类最重要的伦常。礼的作用,唯独在婚姻上要特别持慎重的态度。夫妻的爱情超过了一切。这种爱,君主不能从臣子那里得到,父亲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地位比君、父卑下的人呢?既然夫妻间相爱而结合,有的不能生子育女,能生子育女的人又不能白头到老。这岂不是命运作怪吗?

司马迁的这段话贯穿着两种思想:他既肯定夫妻间的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感情,不能用其他感情来代替;同时他又把夫妻能否生育和能否白头到老的问题看成是受神秘的命运支配。

一说到古代的恋爱婚姻,往往联想到的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封建的想法。而这句话所反映的便是古代有些父母以子女终身大事为代价,攀龙附凤、谋取钱财的现象。

当然,这里所提及的婚姻的观念,说白了,就是物质化的婚姻,与恋爱很难搭上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非烟传》中的步非烟,步非烟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曹性情耿直,粗犷且心思不细腻,与她的才貌双全形成了对比。步非烟的才情到了他那儿完全是对牛弹琴。尽管他对妻子宠爱有加,步非烟还是红杏出墙,直至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对于步非烟的行为,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人对此则是叹息步非烟的命运。可见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制度,终究有它突出的弊端。

封建婚姻关系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过于物质化的婚姻缺少情感的滋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封建使得他们不得不烙上这样的印记。封建制度中的买卖婚姻、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等等的使得女性恋爱婚姻受到极大负面影响的现象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

(二)自由恋爱

虽说古代恋爱婚姻观中封建思想占据着主流,但是也不乏有着自己主见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人。对于那些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人,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的勇气所打动。

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追求自由恋爱的例子。《卫风·氓》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描述了自己的感情历程与深切体验。婚前她冲破礼法的束缚,用一颗炽热之心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她的坦荡而又热烈的爱,与封建制度中禁锢着的苍白无力的“情感”有着根本的区别,也是古代自由恋爱中的一个典范。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固有观念便与自由恋爱相违背,也注定对爱情的追求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古代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便是其中一个原因。《卫风·氓》中所展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便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也暗示了她婚姻上所经历的痛苦。“士

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也表现了封建社会环境对人追求自己真实想法的阻碍。

这个封建的大背景对自由恋爱的思想会进行无形的抹杀。

(三)挣脱封建,追求自由恋爱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封建社会环境对自由恋爱会起到阻碍的效果,但有些文学作品也描写了追求自由恋爱,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达到圆满的故事,以此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便是《梁祝化蝶》。祝英台男扮女装远去杭州求学,邂逅同是赴杭求学的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并撮土为香、义结金兰。祝英台爱上了梁山伯,但梁山伯不知她是女儿身,始终以兄弟之情相待。恰逢祝父催促英台回乡,英台便谎称家有九妹,愿替山伯做媒。待山伯去祝家提亲时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马文才。山伯忧郁成疾,不久去世了。在听到这个噩耗之后的英台在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并跃入坟中。两人化为蝴蝶,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传为经典的故事可谓是百听不厌。一路曲曲折折但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挣脱了封建对自己的束缚,以蝴蝶这一美丽的姿态抹去了梁山伯忧郁成疾的遗憾,美好而圆满。二:近代恋爱婚姻观

(一)封建

到了近代,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开放起来,对女性的约束也开始减少,比如说裹小脚的传统渐渐被抛弃,但是封建思想长时间的主导地位不能一下子被全部抹去,也存在着一些残留。可以说,近代这个过渡时期中遭受封建思想残害的女性还是不在少数的。

就拿我们在高中教科书中学习的《祝福》为例,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能生存下去就行,但是这样可怜的要求也被封建文化和冷漠的社会所拒绝。祥林嫂也有享受到爱情的时候,在来到鲁镇前她有过一段婚姻,而后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但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使得她在这个封建思想仍有残余的社会中遭到了排斥,最后到了在祝福之夜里冻死在漫天大雪中的悲惨结局。

仍有封建思想残余的近代,追求自由的爱情却仍会面对很大的非议,这也是近代女性在恋爱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二)自由恋爱

自由恋爱正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上升而趋向于主流化。思想的解放正是一个潮流,而随着这个潮流,近代的女性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并有了去追求的动力。

拿《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为例,翠翠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且又纯洁美丽的少女。她是美丽的,这种“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从刚开始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到了两年后翠翠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当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明白了许多。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从开始的爱情萌芽到最后的坚持等待爱情,翠翠对爱情的追求有着像现代女性的主见和热情。这体现了近代女性恋爱婚姻观的逐渐解放。

三:现代恋爱婚姻观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封建意识还没浓厚之际,广大少男少女勇于追求爱情,追求真爱。《诗经》中一则则动人的缠绵的爱情故事牵动人心。再到封建越来越根深蒂固的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残害了多少女性的一生。幸而社会在进步,自从封建王朝被推翻,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后。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自由平等的机会。

(一)从“三从四德”到“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三从四德”成为了女性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增强。表现在婚姻关系上,就是男女婚姻角色的平权化发展。现代女性与男性一样,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平等的社会地位,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己被彻底颠覆。都市女性更是在家庭生活之外拥有一份独立的事业,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独立的交际圈。家庭己不能把女性牢牢地束缚住了,女性不仅在事业地位上与男性平起平坐,在家庭生活中也取得平权化的地位。

(二)“从一而终”到“多元化”的爱情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白头到老不仅是人们对他人和自己婚姻的美好祝愿,更是一种

婚姻价值观念。婚姻的恒定久远被人们和社会所褒扬着,“从一而终”的婚姻观念贯穿

着每一个传统中国人婚姻生活的始终。尤其是对于女性,这种要求尤其深刻。但在现代社会,婚姻并不意味着白头偕老,而仅仅是人们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而己。对于不幸的婚姻,现代都市女性往往选择勇敢放弃,继续寻找下一段幸福,这在传统看来是不道德的,违反了“从一而终”这一中国女性传统妇德的重要原则。女性从传统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勇敢的寻找自己婚姻幸福,使婚姻的理念和方式相较于从前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

观念上,己经由“从一而终”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二)以物质为中心的爱情观

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传统女性虽然对于婚姻的态度限制在相夫教子上而没有选择的权利,但物质基础却是不能忽略的。这对物质上面的满足没有从传统女性自身追求和行为上体现,却转化为了长辈对这一物质方面的看重。另一方面,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女性,为了物质可以出卖自身,却不要求婚姻的完整,也是促成一夫多妻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今天,现代社会的很多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一切以物质为中心,金钱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是金钱至上,爱情首先建立在物质的满足上。很多人都认为没有金钱去维持婚姻,再美丽的爱情之花也将枯萎,因为它失去了最基础的水分和养料。现代女人对婚姻的选择是不否认爱情至上的选择,但更肯定婚姻是数着米粒过日子的事实。从最初的氏族社会结交异性是为了繁衍后代,到今天冠以各种原因来达到异性结合的,在婚姻问题中的现代女性几乎都

很现实,金钱观念很强,物质条件在婚姻中的分量太重,金钱是凌驾于爱情之上,相当的女性看不起屋檐下世俗而亲切的平淡生活,灵魂深处涌起的是波涛汹涌的金钱欲望,盘算的是如何利用美貌与青春,利用婚姻作为女人的变身术,妄想着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只要有钱,就可以利用自身青春的资源,期待能迅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社会纷繁复杂,物欲横流,很多年轻人受此影响,造就了变味的“金钱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在经历的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落伍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恋自由的要求。它已很难使两性之间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真挚的感情。爱情是一个民族充分发挥潜能的保证和体现,中国文化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位的爱情观。需要一种能够保证两性共同感情基础的爱情。

(三)不变的“门当户对”和“婆媳关系”

“门当户对”这种传统的婚姻理念在至今仍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并使许多相爱的男女迫于家庭和现实条自古以来件的压力无缘相对。通往任何成功的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婚姻之路也不例外。社会地位、财富以及名望,自古以来就是择偶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关乎着两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也关系到两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命脉。两个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相同的价值观,在面对一些重要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出相同的取舍,不至于引发大矛盾。

婆媳关系作为人与人关系中的一类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虽然在近几年这类问题己成为

老话题不再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青年女性在与人沟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婆媳关系、姑嫂关系还是与双方父母的关系,都是影响青年女性婚恋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她们步入婚姻生活最为担心的事情,很多人提及:“毕竟婚姻是两个家族的结合而不单单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的结合。”因此总的说来,爱情虽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但是当爱情走向婚姻时,有些当事人对待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浪漫无忧的恋爱生活转向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这本来就是一个理想向现实的过渡。因此有些年轻女性选择不婚,这正是对现实婚姻生活的一种排斥态度。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都市,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或是对现实困难的逃避。

纵观婚姻观的特征来看,每个时代的两性交往模式和婚姻模式,其背后总有一个价值与观念体系作为支撑。时代发展带来的文化观念转变引起了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婚姻观多为责任的确立,它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也变得简单许多,不用像以前那样考虑那么多的利害关系,不再强调责任,也不要求建立终生婚姻关系。现代社会婚姻变成了一种个人行为,婚姻成为一种男女双方的自主决定行为,婚姻开始偏向感情而不再是责任,它是双方自己的感情选择的结果。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不是几十年的变革就能完全覆盖的,中国传统文化己经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尤其是在婚姻观领域,都市女性既作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其内心传统与表面开放的矛盾特点必定在体现在其婚姻观领域,呈现出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特点。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戦後日本女性结婚観の変迁(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 テーマ:戦後日本女性結婚観の変遷论文题目: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一、论文主要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1、用日文写作,5000字以上。 2、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A4纸型,1.5倍行距。日文用MS Mincho,中文用宋体字。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为5号字。论文封面格式按学院要求统一设计。 论文包括:1) 标题 2) 作者署名 3) 摘要(150—200词,中日文均要) 4) 关键词(中日文均要) 5)目录(中日文均要) 6) 正文 7) 参考文献 8)致谢 3、按以上格式用A4纸打印装订,按规定时间上交。 4、严禁从网上下载或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二、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第1 周(2013年3月10日前) 2、论文提纲第2 周(2013年3月17日前) 3、完成初稿第3--5周(2013年4月7日前) 4、完成定稿第6 周(2013年4月14日前) 5、上交论文第7周(2013年4月21日前) 三、毕业论文题目: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来源 B 类型X 。 备注:(1)来源:A—教师拟订;B—学生建议;C—企业和社会征集;D—实习单位提供(2)类型: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四、毕业论文内容: 目标任务: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随之而产生的老龄化高龄化和少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源在于日本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通过研究战后女性婚姻观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对于高龄化和少子化的影响.。 途径:通过查阅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一些书籍,观看一些专家对于女性婚姻观变迁的讲解视频。 方法:(1)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时期的女性对于婚姻的看法。 (2)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女性婚姻观念体现婚姻观念变化的过程。 成果形式:从女性婚姻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婚姻观的变迁和高龄化,少子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本篇论文。附:论文提纲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绪论 第一章现代日本女性的婚姻概况 第二章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2.1 1960年—1970年代开始自由的恋爱观 2.2 1980年—1990年代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婚姻观 2.3 2000年代以后多元化的婚姻观 2.3.1 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持有晚婚或者独身的观念 2.3.2 婚姻不是女性的终身目标 2.3.3 结婚后不要孩子的女性近年呈递增趋势 第三章日本婚姻观念变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1 女性婚姻观念变迁造成少子化 3.1.1 女性地位提高晚婚晚育的增多 3.2.2 女性工作压力大 3.1.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3.2 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导致老龄化 3.2.1 少子化间接导致老龄化

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

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 当代青年人是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和践行者,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们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婚恋观作为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而备受关注。婚恋观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自己未来伴侣和婚姻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且是当代青年人内心价值观体系的直接体现。当代青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而婚恋观正确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于当代青年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地意义。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晚婚,出现大量的剩男剩女,追其原因,有很多种,女生要求太高,要“有钱有车有钞票”;想先发展事业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者因为目前的高离婚率而对婚姻不抱希望等等。为了准确的了解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的问卷调查(见附件)。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通过朋友圈传播问卷,截止五月十五号为止,一共有228人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5人,女生93人,对于调查结果结合当今青年的婚恋观以及社会现状我们做了大量研究与分析,结果如下。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1.青年人的择偶标准多样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因此,正确的择偶观是正确婚恋观的开始,也是婚恋观的基本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的择偶观呈现出时代特点。在过去,往往是一种择偶标准占主导,“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就反映了当时每个时代的不同的择偶标准。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们处在多元的文化中环境中,当代青年人的择偶标准趋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标准。当代青年人在择偶的时候会考虑伴侣的性格品行,教育程度,身高长相,性格,健康状况,职业和收入,年龄,地理位置,家庭条件等诸多方面。在调查中,我们

【开题报告】从相亲节目透视当代女性的婚恋观

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 从相亲节目透视当代女性的婚恋观 一、选题的意义 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不同的价值观,社会信仰形成了各时代不同的婚恋观。从一定程度上看,一个时代的婚恋观就是当时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现代化程度,因此,女性婚恋观的变革带有强烈的时代印痕。进人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人们对人生阶段的重要环节——择偶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女性表现的尤为突出。当代女性在择偶的标准和对待婚姻的态度方面的改变和观念上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 相亲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友方式,为未婚男女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交友平台。 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这些荧屏相亲节目的“火热登场”,背后折射出当代女性婚恋观的变化。也是当代女性择偶观的缩影。与此同时,场上女嘉宾的雷语和对待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难道现代女性就变得如此的拜金主义和现实取向性吗?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代女性婚恋观的变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因此,通过相亲节目透视当代女性的婚恋观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引导现代青年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婚姻的真正内涵。倡导健康的婚恋观有利于引导当代女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意识,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婚恋观。从而使当代女性更好的面对婚姻生活,使幸福贯穿于恋爱与婚姻的始终,并通过建立美满的婚姻及和睦的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相亲节目中我们可以透视当代女性婚恋观的变化。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已由传统的单一性转化为多元化的择偶观,而拜金主义和现实趋向性的存在是与该时代的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拜金主义和现实趋向性的存在,并引导现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物质在婚姻生活中并不代表全部。当然,婚姻生活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婚姻生活应该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张骋

中国刑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张骋 年级、专业:2013级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学号:2013200375 指导教师:杨玉环 2015年11 月8 日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 20132011区队张骋一.摘要 在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更是日新月异。本次调查通过对沈阳地区20至30岁的人群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230名青年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以便了解当代青年婚恋观,探讨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二.数据分析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及统计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获得数据后,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提高本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明晰度。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该问卷共20道题。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93.04%。其中男生119人,占55.6%,女生95人,占44.4%;独生子女103人,非独生子女111人;年龄20-24岁80人,25-27岁62人,27-30岁72人。专科生123人,本科生9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恋爱观从调查结果可知,现代青年人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选择“正确引导”和“任其发展”的学生占93.66%,男生和女生的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大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正确引导”的比例大于男生。总体而言,选择“正确引导”的学生为80.60%,大于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选择“禁止”“限制”的学生共占6.34%。以上数据显示,现代青年不论男女对大学期间谈恋爱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谈恋爱是正常的,但需要正确引导。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较高,反映了男生普遍恋爱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把对方看成自己将来组建家庭的另一半,只是为了一时的心理或生理需要。恋爱动机选项中有27.99%的学生选择“寻求精神寄托”,有39.18%的学生选择“找一个伴侣”,男女生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寻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所有学生采取分年级整体随机概率抽取法,抽取275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以便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择偶观;性观念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其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都有明显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宽松的环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和婚恋观念日渐开放,据不完全统计,一些男女学生比例接近的学校,恋爱率高达80%~90%。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及变化,本次调查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设置3个相关部分,即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对陇东学院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陇东学院在校生的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作初步扫描,为高校性知识课程的开设提供客观依据。 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该问卷共33道题,最后2道题分别是男女选做题。内容包括大学生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3个部分,各部分设置了数目不等的小题。

2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考虑到本次调查的现实意义和各院系男女人数的差别,我们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15个院系的本、专科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5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97.45%。其中男生91人,占33.96%,女生177人,占66.04%;大一86人,大二75人,大三51人,大四56人;文科128人,理科140人,理科生略多于文科生;来自城市41人,乡镇75人,农村152人,农村学生占多数;独生子女24人,非独生子女244人;年龄17~20岁53人,21~24岁206人,25~27岁9人;专科生23人,本科生245人。 3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及统计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获得数据后,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提高本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明晰度。 4调查结果分析 4.1恋爱观从调查结果可知,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选择“正确引导”和“任其发展”的学生占93.66%,男生和女生的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大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正确引导”的比例大于男生。总体而言,选择“正确引导”的学生为80.60%,大于选择“任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摘要:战后,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日本经济的完善发展,女性的自 我意识逐渐提高,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转移,开始追求自由的生活,日本女性的婚姻 观念逐步改变。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不婚、晚婚已经成为日 本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了日本“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 日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姻观;晚婚;不婚 前言 日本女性从传统的婚姻观到现代婚姻观之间的变化,深刻地反应了现代日本 社会的现状以及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此外,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造成了“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日本女性的婚姻观的变化,对了解日本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田晓红认为,现代已婚的年轻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超越了传统意识的范畴。 她们的结婚观从以前的以经济第一,家庭第一服从他人的形态转变为以爱情第一,个人第一的自我意志型。她们反对绝对的夫妻角色,认为家庭应该是夫妻共同搭 建的暖巢。现代日本女性的观念的确变了。在她们的观念中,家庭的和谐是靠夫 妻双方共同维护和稳固的。傅紫琼认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束缚自身发展的,日本 女性逐渐摆脱这种束缚,寻找新型婚姻观,探索新型家庭模式。而这些变化也成 为了女性在社会上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成就了女性在意识上的巨大飞跃。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日本女性结婚观念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日本女性的传统婚姻观及现代婚姻观 1.1婚姻观的内涵及婚姻形式 婚姻观是组成人生观和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它 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要求和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观点,作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它主 要指人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婚姻的基本态度。《现代女性知识辞典》将婚姻观 定义为对婚姻行为的总观念。其中包括爱情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择偶观念、夫 妻义务观念、以及生育观念等。 在不同的时期下会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也就会有不同的婚姻观念。日本的婚姻制 度总体上经历了四个变化过程。日本女性在不同的婚姻制度下的家庭中,权力和 地位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访妻婚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在各个方面都是绝对自由的。女性成为婚姻的主体,女性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也有权利支配和继承家庭财产,还享有领 导和监护子女等家庭成员的权利。这种婚姻习俗反映了日本古代“女尊男卑”的社 会现象。 日本的大化改新活动完成后,原始氏族社会形态下的访妻婚逐渐被招婿婚这 种新的婚姻制度所取代。婚姻的决定权掌握在女方父亲的手里。女性逐渐失去了 婚姻的自主决定权,同时,指挥家庭的话语权也被剥夺。但是家庭地位还是比较 高的。 日本进入武家社会后,男权至上,招婿婚被嫁娶婚所取代。在嫁娶婚中,男 性统治整个家庭,女性在家庭中一切都听从丈夫。女性始终把婚姻视作自己的终 身归宿。直到1947年,日本政府大幅度修改了《明治民法》,明确了在继承和 婚姻等问题上夫妻双方都享有平等权。越来越多的人才走上了自由恋爱的道路。 1.2日本女性传统的婚姻观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

当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摘要: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近代女性;家庭地位;婚姻价值观

社会转型直接影响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性别制度,改变着传统的两性关系,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是近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区别的标志(杜芳琴、王政,2004)。自古以来,无论是具有叛逆人格的女性还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男性,都曾以各种方式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示过强烈不满或进行过抗争,却始终无法动摇传统的性别制度。只有到了近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动,把对人的关注提到了重要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制度才开始受到严重挑战。女性角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发生了逆向转化. 一、妇女生活史的研究是了解女性的重要环节,而婚姻家庭又是女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近代以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婚姻领域的选题来看,学者多有论述,但大多是对此作现象的描述,而且对其深层次的原因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上描述,主要涉及到择偶观,生育观、家庭观,性观念、结婚离婚观念等方面,而且所引用的事例大多千篇一律,例如湖南长沙的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在迎亲的花轿中自刎身亡的事件经常在一些论文中出现。缺乏新意,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婚姻价值观研究的时间段而言,学者们对唐代、宋代及五四时期的女性婚姻价值观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对而言,学者们比较关注开放的唐代,以及各个朝代交替时的女性婚姻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而言多一些。清末民初这段历史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很少强调这一转型时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贲小丽,2006). 二、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几千年来,建统治者以各种手段控制妇女,从肉体到精神对妇女极尽摧残,导致妇女于愚昧、软弱、无知无识、任人摆布的状况。因为长期被愚化,她们绝大多数处于蒙昧麻木状态,反而成为旧秩序的捍卫者。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解放运动兴起,而女性自身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

浅谈当代青年婚恋观

浅谈当代青年婚恋观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恋观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择偶标准的改变和家庭社会的稳定,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初婚年龄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未婚比例不断增加,大龄未婚青年的择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未婚群体择偶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未婚群体择偶研究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内容。湖南省汝城县妇联就这一现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青年进行访谈的方式,以全县适婚青年为例,浅谈当代青年婚恋观,重点透析了当代青年人婚恋观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2份(包括2名青年觉得本次调查有着重要意义主动复印完成问卷的)。其中,男性219人,女性283人;城镇户籍人口占28.7%,农村户籍人口占79.3%。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呈现以下特点: 1、影响当代青年择偶的两大因素:一是择偶方式,二是择偶标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找对象占43.8%,其次是朋友、老乡或同学认识的占 21.1%,而通过家长、亲戚介绍占 18.3%,或者其他相亲的比较少分别占16.8%。按男女性别来统计,结果和总体趋势大体一致,不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男性通过“自己找对象”自由恋爱的比例要高于女性,高出了约16%,这说明男性选择配偶自主性要高于女性,而在其他几个选项上,女性所占比例则要高于男性,特别是“通过朋友、老乡或者同学认识”这一项里,高出14%,这说明女性虽然在择偶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但与男性相比,还是比较依赖亲友。总体来说当代青年已从传统的父母亲友主导,较单一的模式逐渐迈向自主开放,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从调查数据看,在择偶标准上,有64.5%的人选择了“人品”,其次是“健康”(占15.4%),第三位是“经济收入”占5.9%。说明择偶

《诗经》女性视角下的婚恋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f7381197.html, 《诗经》女性视角下的婚恋观 作者:李亚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3期 摘要:《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融各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于一炉, 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之滥觞。《诗经》是各种题材交织、风格集一身的经典,其中风诗、雅诗中的婚恋诗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探析女性视角下婚恋观,不仅可以发现这些诗歌所反映出来的婚恋思想,还可进一步透析周代先民对待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诗经;婚恋;女性 作者简介:李亚玲(1990-),女,山西大同人,广西民族大学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先秦两汉文学方向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诗经》中有很多以女性口吻进行描写的婚恋诗,表现的不仅是周代时期女性独立的主体意识,更多的是将女性与男性放在平等的地位。 一、热烈奔放的情感表现 《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无意看见梅子落地,勾起自己对青春将逝的伤感之情,希望马上同人结婚的急切心情,由“梅”起兴,进而写“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诗中女子急切“求士”,并且要趁着“吉”,最好是“今”。“谓之”是“会之”的假借,指仲春会男女,不必举行正式婚礼,便可同居。这种热烈的程度在古代其他时期基本是没有的,即便是有,也会被冠之以“淫”。《卫风·氓》一诗描写的女性结果虽然是悲惨的,但此之前她也曾体 验过恋爱的幸福,也是无数热烈追求所爱的女性之一。对一个老实巴交的“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女子直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将自己的家当以及自己都托付给“氓”。《郑风·子衿》中天真烂漫的姑娘坦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我不去找你,你怎么也不来找我呢? 如果说以上诗歌过于大胆激烈,那下面所述的诗歌在追求自己所爱时可以说是热烈之余不失矜持。 《邶风·简兮》前三章在描写舞师精彩表演的客观事实的同时,隐隐透露出自己对舞师的赞美,最后一章更是直接坦露对舞师的爱慕: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日语毕业论文)从日本女性婚恋观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

关于倭寇称呼的研究 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关于日语中表示原因的表达方式分析--以から?ので?で?に为中心 从福利?服务看日本的养老机构 浅析川端康成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 浅论日语的暧昧表现和其原因 [毕业论文](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及其特点 从名片文化看日本独特的礼仪 浅论日语敬语 从路易威登看中日两国奢侈品市场的变化 关于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 たら、なら、と、ば的用法分析 日本妖怪文化的变迁-以天狗为中心 有关村上春树的恶的研究--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 从日剧《半泽直树》看日本人性格倾向 从企业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甘え” 从化妆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关于现代日本女性的继续就业 婚外情心理的中日比较――以《蜗居》和《失乐园》为例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精神世界 从和色看日本人的色彩感觉 关于情态副词「やっと、ようやく、ついに、とうとう」等的意义与用法的研究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中的人性的意思 母语干涉下的词汇误用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色彩美学 关于上田秋成和泉镜花的怪异文学分析 关于日本的“少子化”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方面看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看“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区别 从“落语”看日本人的幽默 关于日本啃老族的分析 关于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考察 从雇佣制度看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松下公司看松下幸之助的灵魂 浅论“こと” 关于伊坂幸太郎作品中动物的作用 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 中岛敦作品与中国古典原著的对比—以《名人传》与《李陵》为例 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从铁路便当看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论日语中的外来语 中日高学历穷忙族的比较研究 浅析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素质教育的分析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从社会学第十三章家庭制度第三节婚姻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继《奋斗》、《蜗居》之后,《裸婚时代》再掀争议狂潮,引发了无数人对婚姻的讨论,对裸婚的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快节奏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婚姻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越来越来开放,也越来越充满人性化,个性化。 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再也不是今天的女性。也许她们依旧可以是伟大的母亲,善解人意的妻子,但却不再是只能依靠男人唯唯诺诺的小女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独立和成功的追求造就了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她们甚至超越了男人获得了成功,她们不再需要依靠男人来养活。也正是这越来越独立的女性发展趋势导致了今天越来越多的“黄金剩女”、“单身贵族”。于是,婚姻成为了她们事业成功外的最大难题。 第一篇剩女时代 随着湖南电视台《我们约会吧》、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的热播,"剩女"一词引来人们的热议,教育部更将其作为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龄女青年逐年增多?她们的心态和生存状态如何?如何让好女不剩?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及分析整理,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组来自扬州的数据显示扬州女性适婚年龄在1999年是26周岁,而在2009年却是28周岁。也就是说,10年间扬州女性的适婚年龄提高了2岁,10年间大龄初婚多了150%。在扬州婚姻登记处的抽样调查中,以2009年9月份300对初婚女性作为抽样对象,初婚年龄在28周岁以上的有25对;而1999年,同样条件的初婚女性只有10对。 为什么会出现十年后的“晚婚”现象呢? 从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来看,2009年的25对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相当比例;从她们的工作性质看,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与此不同的是,1999年的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分布较广,有高中的,也有大专、中职;而她们的工作单位也五花八门,有工厂的,有居委会的,还有来自农村的。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历的的深造,以高学历谋取高工作。而资料显示,大部分“剩女”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知识女性,大专及本科以上比比皆是,硕士及博士也是屡见不鲜。而这些女性在受教育期间因学业压力重,读书期间侧重学业,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少。而又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她们对异性伴侣的学历程度要求也较高,基本上不接受异性伴侣的学历比自己低,而男性由于思想观念原因,大部分男性不希望伴侣的学历比自己高,结果便造成找男友比找工作难的局面,沦为了“剩女”。由于“剩女”自身收入不低,经济独立,不再要求男主外,女主内的经济依赖,应此对异性伴侣的收入门槛提高,而收入金字塔必然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少,造成“剩女”可选异性

当代高学历女性婚恋观探析

当代高学历女性婚恋观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 的提升,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女硕士、女博士等高学历女性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她们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成就, 但是很多人的感情世界却一片空白,所以她们的婚恋问题也成为社会 各界关心的话题。国内外关于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成就。国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父母偶像理论”,认为人类会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作为择偶的参照,西方很多学者还认为婚恋观与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家庭环境等关系密切。国内关于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研究始于1999年马 建青和严立芬对浙江高校女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之后的很多学者 也有很多研究成果。随着高学历女性婚恋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本论题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深入,很多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从不同 的角度对高学历女性的婚恋观展开了研究。纵观上述研究成果,大多 将研究限定在一定的背景或者理论视野下,多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北京、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的在校女硕士,而甚少涉及女性博士和高学历 在职人员,故研究有效性不够高。本文采用访谈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地处中国内部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的山西省高学历女性为研究对象,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数据 价值,探讨山西省高学历女性的婚恋观。本文从以下几点来研究山西 省高学历女性的婚恋观: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并对高学历女性的恋爱观、择偶

观、婚姻观及贞操观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探讨山西省高学历女性婚恋观出现问题的社会原因、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及学校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山西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教育对策,要优化社会舆论氛围,提高自身素养和认识,创建和谐家庭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引导;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做出展望。从理论上说,本课题以山西省高学历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解读,让社会大众对高学历女性的婚恋观作出正确的阐释,并纠正外界对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误读。此外,本课题能够更深入详细地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对于和谐家庭的建立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时代、身份与婚姻 ——试论《伤逝》、《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中的婚恋观 江春艳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指导教师:傅华 摘要:中国现代婚恋文化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婚恋史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现代中国距离当下不过七八十年,许多那时存在的婚姻现象在今天仍然以本色或变相的形式延续着。本课题将以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差异来探讨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三个阶层不同的婚恋观,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婚恋观的嬗变。 关键词:时代;身份;文化;婚恋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Identity and Marriag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rriage of ,, JiangChun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10 Instructor: FuHua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soci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marriage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flecting the society. Modern China is just 70 or 80 years from the moment, many marriage phenomenona exist in that time still continue in form of the true nature or disguised form.LuXun’s ,ZhangAilin’s ,ZhaoShuli’s are entry point to this topic, to combine era,identity,valu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marriage of intellectuals 、urban public and rural farmers, to review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marriage from May Fourth to Anti-Japanese Wa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Key words:age;identity; culture; concept of marriage 中国现代婚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婚姻史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门,对于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的研究,本课题将从不同阶级、不同时期的人物的婚姻现象来论析,改变了以往的研究对象的单一,从多个维度来理清婚姻史的走向。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登记》、《小二黑结婚》这四部作品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婚恋类型,但立足文本来说,它们问世于不同时期,分别展示了五四知识分子、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以来,婚姻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子女的婚恋问题是长辈时刻牵挂的,有些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将来的婚恋做准备。由此可见,说婚恋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不为过。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婚恋观念在不断的改变着。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人们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就是说年轻男女的婚姻大事都是有父母做主,请媒人说媒,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没有多少自主权,尤其是女子。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明以后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古代女子对丈夫要从一而终,“一女不侍二夫”。而且古时候男女的婚恋讲究门当户对,意思是说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地位、经济状况等条件要相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到我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解放天性,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年轻男女的婚恋观念开始发生改变。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观念已被大部分国人所接受。婚恋自由的时代也开始了。 现代社会讲求自由恋爱,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一旦男女双方相互倾心,便有可能踏上婚姻的殿堂。 现代社会,年轻男女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婚恋问题的观念也在发生极大的改变。近期网络上一份关于年轻人婚恋观念的调查问卷显示,将近一半的年轻人对于爱情地位的看法是以事业为基础。一多半的人认为爱情应已精神为基础,很多人坦言会忠于爱情,一旦与对方确立关系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当中。 在调查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当事业与爱情有冲突时会怎样取舍?”66.67%的人表示会选择事业。由此可以看出,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状态下,年轻男女不再以婚姻爱情为重。在问及是否会为心爱的人而改变时,77.78%的人表示会做出理智的改变,同样有一小部分人表示不会改变。他们认为既然对方连原本的你都不会喜欢,即使改变了也不会有太大成效。 对于近来离婚率高的问题,近乎一半的人表示不应该轻言放弃,夫妻双方应当彼此包容,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并不理修复。也有人认为既然彼此不合就分了。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人的自我意识很强,同时对于婚恋也不像古时候那样看重。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也导致了年轻男女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年轻男女对另一半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今年新兴的一种名为SOHO的职业使得大部分年轻男女在家就可以工作,他们与人交往越来越少。在这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剩男剩女,在这个时候相亲这种古老的婚恋方式再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你打开电视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电视节目都是与相亲有关的,比如说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还有其它的一些诸如《爱情连连看》、《非诚勿扰》之类的都是这一类节目。许多参加相亲节目的男女表示,参加相亲可以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资料告诉别人,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的资料,有助于自己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太赞成相亲这种方式。在相亲的时候,虽然别人也会将自己的资料公布出来,但是那只是一小部分,并不能判断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在当时感觉对方不错,但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在相

从《简·爱》看19世纪英国女性的婚恋观

从《简·爱》看19世纪英国女性的婚恋观 摘要: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标志着19世纪英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主人公简爱反叛社会传统观念,同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作斗争,勇敢地追求自由和自足。她的成长历程就是她作为弱女子在一个父权社会里不懈地追求 自己独立的过程。当激情和个人的独立、自尊相冲突时,简?爱选择了后者。她与罗切斯特最终的结合建立在彼此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夏洛特?勃朗特通过简?爱传达了女性的婚恋观,即:妇女只有保持独立才能在父权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从而得到内心的幸福和安宁。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的中国女性的婚恋观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婚恋;独立;自主;父权;女权 19世纪的英国是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时期,许多女性冲破旧习俗的束缚,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文学领域,英国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女性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她们的作品代表着19世纪女性意识的觉醒。而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传递出“觉醒的”19世纪英国女性的婚恋观。 玛格丽特?奥利芬特(Magre Oliphant)早已提出《简?爱》是一部“女权主义宣言”的作品,许多评论家把简爱看作是现代要求解放的妇女的“原型”。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孩

子,简?爱战胜了世俗偏见和性别歧视,凭借个人奋斗,在一个父权社会中取得了她在性格和经济上的独立。这部小说也描述了简?爱和罗彻斯特的爱情故事,她主动表白了自己的感情,并最终赢得了罗彻斯特的爱。简?爱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大胆追求同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行为礼仪几乎是背道而弛。小说中,她对罗彻斯特的爱同她所追求的独立和平等相冲突,当在婚礼上发现了罗彻斯特的疯妻后,这种冲突发展到了高潮。简?爱的离开充分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妇女的独立和同男性的平等。 一、独立――早年苦难生活磨练出来的优秀品质 简?爱不幸的生活遭遇,即童年时期的孤单无助,少女时期的苦难生活磨练出她的反叛和要求独立自足的个性。 里德家对简爱的虐待唤醒了简?爱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承受了里德家对她无尽的羞辱之后,她开始奋起反抗。简?爱的反抗导致了她被关进“红房子”的可怕经历。房间里的一切甚至连桌布都是红色的,这红色是血的颜色,是母亲子宫的颜色。它把简?爱带进了幻象中,诞生了一个新的自我。从昏厥中醒来后,简?爱变得坚强、勇敢了,埋藏在她内心里强烈的感情和愤怒爆发了。她的指责甚至吓坏了里德太太,简?爱在里德家的反抗是她迈向自己的独立、寻求自由的第一步。 简?爱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的生活是她成长的一个新时期。

日本女性婚姻观

要旨 女性に対して婚姻は人生の最も大事なことである。しかし、政治、経済、文化や教育の進歩によって、日本女性の家族観、結婚観も相応に変わった。だから、本論文に、まずは日本女性の婚姻観、生活観を分析したい。其の婚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現象を説明するために、調査数字を出す。その結果、DINK家族の割も顕著に伸び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た。生活観に応じて、結婚も恋愛結婚、見合い結婚、国際結婚、既成事実の結婚などの各方式が顕示した、だから婚姻観も変わり続けてくる。筆者は日本女性の婚姻観の変化が「三高」、「3C」や「三低」三つの段階を見分ける。 本論文の第二部分において、婚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背後の原因を究明し、筆者の研究では経済、政治方面の地位の高くなることと密接した。資本主義の経済は低迷期や増長期があるで、避けられない。婚姻観の変化と女性が社会に入り込みことが相互に影響して、婚姻観の変化した結果、社会活動を参加することを促進する。社会の進出で女性の結婚年齢が高くなった。しいては、未婚女性の率も上昇した、それで、尐子、老齢化の社会を加速した。日本の経験によって、中国政府に啓示作用があるで、中国の政府は相応の法律を出台し、男女の婚姻観を導い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婚姻観、生活観、DINK、三高、3C、三低 I

摘要 对女人来说,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但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进步日本女性的家庭观与婚姻观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因此本论文首先对日本女性的婚姻观与生活观进行分析,为了对婚姻观与生活观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作者给出了相关的调查数字。结果是DINK家庭的比率逐渐上升,与生活观相对应,结婚形式有着恋爱结婚、相亲结婚、国际结婚、即成结婚等方式,婚姻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作者将婚姻观的变化分为“三高”、“3C”、“三低”三个阶段。 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婚姻观变化的背后原因进行探究,根据笔者的研究这与经济变化、政治上的社会地位提高等有着密切关系。资本主义的经济有着低迷期、高涨期等不可避免的阶段。婚姻观的变化与女性的社会进出相互影响,所以也可以说婚姻观变化的结果将促进女性社会活动的参加,继而结婚年龄也随着增高。甚至可以说未婚率也逐年在提升,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少子、老龄化。有着日本这一经验,对中国政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响应的新婚姻法出台,引导着中国男女的婚姻观。 关键词:婚姻观、生活观、丁克、三高、3C、三低 I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