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错题中的反思

错题中的反思

错题中的反思
错题中的反思

错题中的反思

在教学的这一个学期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很容易错的题目,在这些错题中我学到了很多,感悟到很多。

题目1:蛋糕上有一些蜡烛,吹灭了7支,还剩5支,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

这一题中有这样一些词:“吹灭了”,“还剩”,每个词语都再暗示我们用减法去做,但是这题偏偏是用加法去做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题显得非常困难。很多小朋友会选择用减法去做。

这道题,我通过从问题出发,师:什么叫做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生:就是蛋糕上所有的蜡烛都要算进去。师:那蛋糕上有几种类型的蜡烛?生:两种,亮着的和吹灭的。师:那要求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就是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生:把亮着的和吹灭的蜡烛合起来。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什么办法?生:加法。师:那怎样列式呢?生:5+7=12师:12是什么意思?生:是蛋糕上一共有12支蜡烛的意思。

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孩子从加法的意义上充分理解题目意思。避免了学生看到吹灭,还剩这些词就不假思索用减法去做。

这道题也警示教师千万不要出现:看到还剩用减法这一类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貌似学生的正确率提高了,但实际上孩子并不理解题意,他对题目的理解只停留在工具性理解的层次上,但想要孩子真正掌握知识,必须要使孩子对知识点有关系性理解,从而使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题目2:图文结合的题:跳绳的有( 5 )人,踢毽子的有( 5 )人,参加运动的一共有()人。

这道题小朋友会数出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也会根据题意列式5+5=10,但是一共有()人的这一空却常常填错,换句话说他们不知道,列式的答案就是问题要求的。这也许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不可逆的阶段。他们只会顺向思考,但回过头让他说一说10代表的意思,就会出现困难。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回过头来,让他们说一说各个数据代表的意思。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

题目3

这道题中,看到虚线要列减法算式,并且要用总数去减,这看起来像是一条规定,如果跟孩子这么说,孩子是不可能理解为什么看到虚线要用减法,为什么要用总数去减,即使在后来不断的练习中孩子会做这一类题目了,也只是会把它看成是一条规定,不能理解,多年后也会逐渐忘记。

但是如果你多多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包装袋,让学生观察包装袋上的虚线,虚线上方还会有一把小剪刀,告诉学生生活中虚线就是代表去掉的意思,所以看到虚线要用减法做,并且我们总是从整个包装袋上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总数去减。这样孩子就能理解为什么看到虚线列减法算式,记得也就相对比较牢了。

题目4:

一共有()个,一共有()个,一共有()个,一

共有()个。

这一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只要知道各个图形是什么图形,一般不会出错,但实际上,出现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依次填的答案是:9,2,3,3。原来孩子把这题看成了:

一共有(一共有()个一共有()个一共

有()个,。

很明显在这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读题时从左往右开始读,对题目只有局部的把握,他们不注意观察“,”的位置,或者说不理解“,”的意思,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对于题目没有整体的一个把握。

从这一题以及上一题中我体会来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知道各个标点符号代表的意思,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

题目5:2连续加4:2 , __ ,__ ,__ ,__

在刚开始做这一题时,全班非常多的同学都做错了,倒并非是计算不会,而是压根就没理解题意,在这里孩子们主要遇到了2个问题:

(1)对于标点符号“:”的困惑,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冒号,冒号是什么意思,放在那是干什么的,从而影响了他们理解题意。

(2)对于“2连续加4”这句话的不理解,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短,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首先,学生要搞清2连续加4,是谁在连续加4,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个数就是2。其次,要理解什么叫做连续加4。什么叫做连续加4?学生要指出:是不断再得到一个数后对其进行加4。

通过这两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一题是什么意思,是要他们做什么。从这题中我们看出学生在学数学时,题意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带领他们去慢慢学会读懂题意非常重要。

题目6:写出下列各数

()()

这题错的人不多,但是我还是觉得值得一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写了3,8。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这位学生。原来他理解的题是这样的:写出下列个数。他以为题目是让他写出个位上的数。“各”与“个”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一年级小朋友认字不多,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看来要想正确理解题意,真是非常困难,因为防不胜防,总会有这些“意外”。

难怪黄校长一开始就对我说,数学课是边上数学,边上语文的课,我在教学中慢慢的开始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数学上也一样可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会读题,因为我们长时间的经验导致我们在读题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将重点词句读重,孩子在听的时候就能体会的到,这些题目并不是因为孩子不会做,而是孩子们不会读题,无法找出重点词句,所以只是他们不理解题意而已。

我们如果一直这样帮孩子读题,他就很难学会读题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教孩子自己独立读题,找出孩子理解题意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我们得孩子才会真正学会自己读题,准确理解题意。

数学错题案例反思

数学错题案例反思 [背景描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要犯错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错误,可能是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整合时产生的错误信息,也可能是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整合时产生的困惑。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题资源。它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也可能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共同症结。但它们都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发扬苦干精神,端着饭碗也还在帮助学生一道题一道题的补救。机械、反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学生对学习数学依然没有兴趣,差生依旧是差生。那么,在教学中该怎样扭转这种不良的局面呢?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巩固,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自我纠错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着意于学生出现错误的研究,让学生对照错误进行学习过程的反思,从而真正把错误作为课堂的资源。 下面是我在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学中,针对错题情况,依循“展示错误――分析原因――出谋划策”的思路而得,也是我自己的一些个性化思考。 [错因分析]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巩固正数与负数的认识,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进一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材中采用的生活材料大多是:行程方向、商店的盈亏额、家庭收支、存取款、上升与下降等。有部分孩子对于家庭收支和商店盈亏的理解还不够,导致练习中会出现用错正负数的情况,但这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所犯的错误。例如:补充习题中水电费、稿费、伙食费这些费用,学生对此的理解不透,少数同学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哪些费用对于家庭来说是收入,哪些费用对于家庭来说是支出。通过课后讨论交流,此问题就可以得到顺利解决。 本单元大部分的错误集中在:根据正负数判断数据的实际意义时,学生往往仍带上正负号。例如:收支表中+260元和-250元应该表示 收入260元,支出250元,而学生会填成“收入+260元,支出-250元”。这是对题目的表达理解还不够清晰。学生看负数画图时还会出现一种错误:温度计上的零下的温度,学生难以准确理解。零上的很容易理解了,有些学生对零下的就是从下往上来数数的。 [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是因为已有的认知水平让他们习惯了从左往右、从下往上的来数数,学生对负数这个概念始终还是比较模糊的,再加上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也许不够等。针对这些原因,我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利用+8

提高高中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的实验研究

提高高中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做题时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甚至不愿意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导致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数学反思是认知者对自身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让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反思.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多次强化.既有效地堵住了知识掌握上的漏洞,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从失败中学得到的经验最珍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高中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教学策略及教学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水平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题研究的方案 (1)被试选择:某高中两个教学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控制班.通过对两组学生数学错误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异的比较来说明实验的效果.(2)实验的模式:采用的是不等控制组前、后测准试验设计 (3)自变量:促进学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及具体措施. (4)因变量:学生的数学错题反思水平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无关变量的控制: 1、该校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上无显著差异; 2、实验班和控制班均由同一教师任教,学生作业量一致,教学时数相同; 3、为避免“霍桑效应”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未告知实验班他们是实验对象; 4、为避免测试题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对测试题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四、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的是自然实验法.在实验班采用以促进学生数学错题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控制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1、准备工作 实验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学生平时作业和考试试卷,并通过与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听课,观察学生的课上表现与反应,了解教师授课进度及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 2、前测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数学错题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以便了解两班的原有水平.使用数学阶段考试、期中、期末考试试卷,测试学生的数学错题反思水平,自编应用题测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验

反思错题 培养能力

编号: 反思错题培养能力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和行为,形成了只重视答案而忽视解题过程和思路的弊端。在教学中,我们设立的错题本是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整理成册,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源库。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产生反思错题的原需求,优化反思的原材料,激发反思的原动能。增强责任心、自信心,由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与同学分享错题本,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错题培养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错题后,一般只让学生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学生做题过程中错误的成因及学生的思维过程。至使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错误,从而缺少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利用错题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做错题是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看做错题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换一个角度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因为它不仅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是学生正确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数学素养最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之一。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写错题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学生的错题,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从反思的结果中再认知,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单设错题本,整理错题资源,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模仿、记忆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并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通过错题引发思考,通过错题促使再思考,通过错误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发现错误后只知知道让学生纠正答案,而不注重让学生反思错误的成因,从而因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我尝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结题报告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结题报告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 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进行自觉有效地学习,从而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使自己的学习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训练和培养。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依据 1、课题界定: 关键词:巧用错题即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笔者认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有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2、理论依据:

错题集样本及反思总结范例

错题集范本 错题本是被公认效果最好,提高学习成绩最快的一种方法。不少中高考状元都有自己的错题本。一般错题集包括四部分:1、错题的原题。2、正确的答案。3、自己做错的答案。4、错题的具体分析总结。下面仅提供语数外三科的参考样本。

考试后反思总结范例 本次期中考试我数学考了83分,卷子的多数为原题,但因为我的马虎所导致考了83分,首先一些疑难的基础题和选择题理解不够透彻还没审完题目,就着急下笔做题,结果一错千里。还有,以后要多温故而知新、上课集中思维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这样就能牢牢记扎实了,也更加理解透彻了。其次画图题,因为没有认真看题,所以出现了应该胜券在握的却一无所获,以后一定要反复审题。最后对于计算题来说,在草稿纸上验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移到卷纸上就变成了另一个答案了,以后要仔细一点。不过分题类和应用题我还是掌握的挺好的,以后多加强自己弱项的训练。 本次曝露出来的知识弱点如下: 1、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错题第三题,公式不熟) 2、x轴、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x轴上的点的坐标y值为0,即:(x ,0)y轴上的点的坐 标x值为0,即:(0 ,y)(错题第15题,记忆不牢,理解不深刻) 3、(14题,公式未完全理解) 4、第五章证明题,找不到思路下手。 5、第六章计算题,遇到去括号就出错,去绝对值也经常出错,这俩错误是本次考砸的最大敌人。 其他还好。 6、… 补弱计划安排: 1、到期末考试还有58天时间,错题一共积累了40页,每天雷打不动的看两页复习三页,预计20天能够保证错题集上的错题,不再犯错! 2、5.4-5.11利用一周时间,复习第五章证明题,把同步配套试卷上的错误证明题重新演算一遍,保证做过的每题必会! 3、5.12-5.15利用四天时间把第六章所有的数学公式背熟背会 4、5.16-5.22利用一周时间,把第六章所有的错题看一遍,保证做过的题必会,保证期末不犯同样的错误。 5、5.23-6.1每天保证两道计算题,练练练,绝对不饿能再犯类似错误,我能行的!

最新如何运用数学“错题集”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运用数学“错题集”进行教学反思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时,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每位数学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中都要遇到学生的错误.大多数教师为学生的错误而烦恼,特别当错误率高的时候,更是怨声载道.我也常常质疑学生的能力,有时也抱怨学生上课的听课效率之低.我们教师的目标总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百分之百的学好,但事实并非如此,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掌握.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学生出现的错题,让学生在改正错题中成长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收集学生的错题并运用错题进行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错题集不但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且更能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反思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勇于反思,善于反思,从而解决存

在的教学问题,完善我们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难免的,通过收集学生的数学“错题”,让教师明确每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缺憾的地方,从而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错题本这一资源,让“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宝贝”. 一、利用错题集备学生 岁岁年年“生”不同,年年岁岁“错”相似.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初中毕业生后,来年的教学,学生共性的错误处常常在我预料之中,由此可作为备课、教学的刻意强调之处,做到有的放矢地告诫学生,此处是同学们常常出错的地方,进而分析指出怎样避免之,怎样得出正确的答题,这样就减少学生的错误率,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而对于个性的错题往往与学生本身的个性有关:那些好动、调皮的男生易犯审题不清或计算上的差错;比较文静的女生,由于逻辑思维不够缜密,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的是非之错,表现在答题不严密,不完整.对此,我常作个性化的辅导,予以纠错. 二、把错题变成例题 根据信息的传递与保持规律,教学中的反馈必须留出时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想要学好物理,且有效的学习,必须讲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没有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而学生的“错题”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但这些“错题”往往还会再次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许多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也多数属于依赖性的改正。所以我想我们有必要记录这些“错题”并记载它们产生的原因,因为我想借助“错题”及时提醒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我想这样做不仅能及时帮且学生改正错误,还能优化他们已有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1.收集错误、形成错题集 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所问非所答、半对半错、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等问题,教师则把这些错误进行整理和收集。同时教师也会同组其它数学教师进行交流,更多地收集全年部同学产生的错误及原因,以便及时修改教学过程,及时备课、及时调整学案。这样做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也减少了学生的似非之错即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对不清不解知识点而产生的错误。 学生方面:学生在写作业、回答问题、考试等都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则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错误分三类进行整理,形成错题集。 第一类———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有的同学经常出现这类错误,甚至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为这一类,其实是不正确的,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让学生认清问题所在,加以区别。 第二类———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学生很容易把第二类和第三类错误都归成第一类错误,教师则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改正,并避免以后再犯。 2.分析错误,收集易错点 老师把自已和学生总结的错题集从数学知识、认知结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方面,对每个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即在所教班级中,对研究结论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效果,检验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调查、实验的结果,对研究结论进行改进。 3.针对每个错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即将所有的错误及其原因、解决方案,按照出错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较好的学生易错题、中等学生易错题、较弱学生易错题三类。以方便使用该研究成果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快速的找到其需要的容。也将所有的错误及其原因、解决方案,按照其是否具有共同性进行

数学教学反思: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

数学教学反思: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 数学教学反思: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的作业中总会出现重复的错误,而很多错误是"无意识"的,如看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等,即所谓的"粗心大意"。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样的错误反复出现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辨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而教师也缺乏对学生在知识点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以及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分析,从而不能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对常见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面对种种重复的错误,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错误呢?面对这一现象我不断寻找原因,通过平时的观察、交流、实践和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造成出错的原因有: 1、思维定势的影响: 比如在做单位换算题时出现的错误 3.25立方米=()立方分米 46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5平方米=()平方分米 5.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很多同学在做第三道题的时候很容易被惯性,定势思维影响,同一种类型的题做得多了,会让他们在解题时比较随意、麻痹、瞟一眼题目,就顺着之前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下笔了。 2、大意引起不必要的错误 有些看似简单题目学生错误率却不低,主要是因为对于一些没有什么难度,一看就会百发百中的题目,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稍不留神就被题目给"忽悠"了。像 25×4÷25×4其实很简单的一道计算题,但做错的同学却不少,他们在观察中杜宇题目不会有太多思考而是比较片面的关注到了一些特殊的数据,负面影响也就随之而来了。 3、囫囵吞枣出错 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只注意整体不关注细节,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从

语文考试错题反思800字

语文考试错题反思800字 语文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是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认真总结错题反思,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校对答案之后,再仔细翻阅了一会儿。 仿句,本来就是对的,也不能这么说,对参考答案来说,它是错的,开始复习的时候,谁都知道是九年级的老师来批改,但是谁知道七年级的人数多得要命,竟然比九年级的人数还要多两三百人。我无奈地叹息,这几分本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加入我语文分数这个队伍,要是这道题不扣,我也可以跻身在一百分之上的队伍中了。 阅读短文我还是败在这里了吗,说真的,阅读理解和思想品德几乎一样,都是在文章中找出正确的句子再加分析就ok了,可惜的是,无论我怎么去“理解”,我的思路总是不能和出题人的思想一致,这使我进入了一个相当冷漠的世界,出题人似乎偏偏要我难堪。对于做阅读理解来说,我就是一个“菜鸟”,这没什么好说,即使我博览群书到别人都达不到的境界,尽管我和阅读理解之间的“摩擦“也不下六年,但是我和他的距离依旧很远,我读懂了文章意思,但出题人

这种客观的想法,总是会让我所写的答案,和我心灵上的”答案产生很大的差距,我只好再去背那一些“正确”的解题方式,这是我突破阅读理解这道“大关”的唯一出路。 最后一个扣分最严重的,无疑就是。 算一算,扣了9分呢。小学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为什么?还用说么,为了作文,为了这个占尽风头的考试必考题目,作文在这次期中考试里占了40分呢,占了三分之一的分数。 “改卷的老师是九年级的老师,他们是按照中考的标准情况改的,作文至少要被扣掉6分。”看上去总是“经验老成”的小学语文老师曾经这样海阔天空地说到我们中学时会出现的某某情况,说的最多的,就是古文和作文。 古文可以,至少在这次考试里我没丢一分,除了平时的背诵,我还记得小学时代那段“痛苦”的经历:“周而复始”地读论语,“周而复始”地读宋词,背诵知识大全里234首古诗,重新再背;期间一直在背《小学生必备古诗文78首》,六年级 背世说新语背了整整65首,印象深刻,只不过班上的人除了王佳颖以外别的人都没饱尝过这种滋味。 说得都心酸,因为我即使是这么辛苦地学习,还终究是不如意。 因为我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还能在班集体中跻身前

错题教学反思

巧用“错误”诠释“精彩” 泰戈尔哲理诗中有:“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同样也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智者能巧妙利用失败从而孕育成功。在教学上,有许多教师也经历过失败,但仁者能巧妙利用失败从而孕育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种“美丽”。教师捕捉学生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教法教学理念,而使今后的教学更精彩,“错误”也因此而“美丽”。 一、善待“错误”——春风拂面露华浓 错题教学反思 错题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

学生典型错题分析与反思

学生典型错题分析与反思 富盛镇中心小学娄田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题目老师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出错而进行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订正,而万万想不到学生还是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与解答。这样我们教师就在批改、辅导中反反复复地忙碌着,学生也在作业与订正中努力学习着。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完成作业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外加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而造成这样的现状。而比较少的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事实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错题,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与探究,尽可能的去找到出错的症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作业中少出错。 学生出错方方面面,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学生出错也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下面我就举简便计算中学生比较普遍出现的一个错例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错例 简便计算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认为没有什么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看似相当的简单。几个运算定律一学就会。可是想不到等到批改学生作业时学生的错误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例:用简便方法计算32×25部分学生就进行这样来计算的:(4×8)×25=(4×25)×(8×25)=100×1000=100000. 分析 这是学生从这一貌似乘法分配律而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而出现的错误,误把乘法结合律当成乘法分配律运用。从中也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运算定律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因为乘法分配律是对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的连乘,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对策 针对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比较,加深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这两个运算定律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进行计算: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王建芝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王建芝《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红河小学王建芝 2011年11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 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进行自觉有效地学习,从而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使自己的学习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训练和培养。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依据

1、课题界定: 关键词:巧用错题即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笔者认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有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2、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无疑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矫正,使之内化,把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渐进性原则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XXX小学 XXX XXX年XXX月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 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进行自觉有效地学习,从而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使自己的学习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训练和培养。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依据 1、课题界定: 关键词:巧用错题即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笔者认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有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财富”,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2、理论依据:

从错题中学会反思

从错题中学会反思 棋盘中学 张慧颖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反思,通过学会从不同类型的错误中展开反思是学生规避错误的一条有效途径,对解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正确的知识,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关键字:理解概念 审题条件 思想方法 阅读能力 高效课堂的教学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紧密配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看重题目的做法和结果,而忽视了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哪些方法这样做,这一重要步骤,也就是反思。笔者认为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否则就像猴子掰玉米,最后只剩一个。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课上听懂了,练习也能做对,但课后做同类型的题目时又会出错,甚至不会做了,这些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我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学生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反思,不知道应该反思些什么。学生做错题目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错题往往印象很深刻,教师应充分利用错题这一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如何反思,反思什么,从反思的结果中再去认知,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通过几种典型的错题来探讨如何反思、反思什么。 一、概念模糊致错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解题时常会出错,是常见的错误之一,如集合、函数、概率、向量等概念需要学生们用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运用。 【例】如图,点P 是单位圆上的一个顶点,它从初始位置0P 开始沿单位圆按逆时针方 向运动角?? ? ?? <<20παα到达点1P 动 3π到达点2P ,若点2P 的横坐标为5 4 -,则αcos 的值等于 . 错因 正解 因为点2P 的横坐标为54- ,所以2P 的纵坐标为53,故有=+)3c o s (πα 5 4 -,= + )3 s i n (π α53,则αc o s =10 4 333)3cos[(-=-+ππα. 反思 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对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中,已知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y x ,,它与原点的距离( ) 022>+= y x r r ,就 可求αc o s 、αs i n 、αt a n 的值。此题中由单位圆易知P 2的纵坐标及距离r 的值,简化了解题的难度。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能熟练用于求值、化简、证明。 . 二、审题性错误 学生在审题时常会出现忽略条件信息、误解题意、遗漏条件等错误,看似是小毛病,

做错题反思

第一篇:《错题反思》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1)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小心出错,可以不要立即宣布错误或者回避错误,而是可以给点暗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找出错误。(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题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错题进行改造和转化,使学生体会下出题者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进行创造型思考,从而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待错题的态度 对于学生而言,错题就像放在太阳光下的多棱镜,它能折射出学生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错题本是个宝,每一道错题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正确对待,错题将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而对平常出现的错题,你应该庆幸、高兴甚至惊喜。首先,你要庆幸错题不是出在终考的试卷上;你之所以闻过则喜,是因为你研究这个角度来看,有些学生面对错题时感到沮丧、悲哀、烦恼是多么愚蠢可笑啊。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二、帮助学生养成改错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错题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那么作为学生,也要反思。现在的学生没有好的学

习习惯,最基本的改错习惯都没有,学生对于错题无动于衷,错了就错了从来不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针对错题,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建立错题集。 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错题集。 首先,错题集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老师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卷子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 1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多设陷阱,频繁出错,给出错误的结果,提起学生的警惕性和动脑过程。 2写错题反思,如我们教师改试卷后写反思一样 浅谈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 作者陈莎莎? ? 出处阅读数次更新时间2011-01-22

错题反思与分析

错题反思与分析 又要临近期末考试了,在平时的考试中我总会因为不仔细读题、审题而考砸,为此感到内疚。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几个我曾经做错的题目,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例题1】选择 易错题目:用6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如图`1 ) a 24平方厘米 b 22平方厘 c 36平方厘米 错解:我把题目看完以后心想:不就是求表面积吗?太简单了!三下五除二,列式1×1×6×6=36平方厘米,选择了答案c 分析:我太小看这道题了,我以为只要求出1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乘6就行了。其实把6个小正方体叠起来,仔细考虑,中间还有14个面叠起来。长方体的表面积较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 正确解答:方法一: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2厘米,因此列式为(3×2+1×2+3×1)×2=(6+2+3)×2=11×2=22平方厘米,应选择答案b 方法二:还可以这样考虑,没有拼成长方体之前6个小正方体。表面积是36平方厘米,拼起来以后少了14个面,因此用36-14=22平方厘米,也能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试一试: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那就动手试一试吧,如果把

图拼成(如图2) 长方体的表面积又是多少呢? 【例题2 】判断 易错题目: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错解:因为我在看题目时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看一看题,经常少读了字或多读了字,结果把题目做错了。 分析:判断题题目一般不长,而且只有两种答案,或错或对,所以做题时容易放松警惕,以至做错,为此,还经常挨批评。看到题目,想也没想就打了√。 正确解答:这题应该是错的。因为“两个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而题目中没有“相邻”这两个关键字,说明可以是两个不相邻的进率,如立方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是1000000。哎,我真是粗心大意啊! 【例题3 】应用题 易错题目:把一块棱长是0.5米的正方体钢坯,锻成横截面积是0.05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的钢材有多长? 错解:我想只要求出体积再除以横截面积就行了,可是在我列式时少乘了一个0.5,导致做成了0.5×0.5÷0.05=5米分析:多怪自己做题时不细心,做完没认真检查。不该错的也错了,真可惜! 正确答案:应该是0.5× 0.5 ×0.5÷ 0.05=2.5米 试一试:同学们,同样类型的题目可以千变万化,审题时一定

错题反思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1)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小心出错,可以不要立即宣布错误或者回避错误,而是可以给点暗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找出错误。(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题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错题进行改造和转化,使学生体会下出题者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进行创造型思考,从而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待错题的态度 对于学生而言,错题就像放在太阳光下的多棱镜,它能折射出学生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错题本是个宝,每一道错题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正确对待,错题将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而对平常出现的错题,你应该庆幸、高兴甚至惊喜。首先,你要庆幸错题不是出在终考的试卷上;你之所以闻过则喜,是因为你研究这个角度来看,有些学生面对错题时感到沮丧、悲哀、烦恼是多么愚蠢可笑啊。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二、帮助学生养成改错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错题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那么作为学生,也要反思。现在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最基本的改错习惯都没有,学生对于错题无动于衷,错了就错了从来不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针对错题,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建立错题集。 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错题集。 首先,错题集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老师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卷子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 1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多设陷阱,频繁出错,给出错误的结果,提起学生的警惕性和动脑过程。 2写错题反思,如我们教师改试卷后写反思一样 https://www.sodocs.net/doc/9013792894.html,/n17361c31.aspx https://www.sodocs.net/doc/9013792894.html,/html/2014/0321/6795907.shtm 浅谈错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莎莎 ?出处: ?更新时间: 2011-01-22 ?阅读数:次 摘要:

错题研究结题报告 (5000字)

小学数学错题暴露学生数学思维状况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学生在课堂的巩固练习,家庭作业里、考试中错误是会时常发生的,很多时候学生考试考的不好,总认为自己太粗心错了,把错的责任推到了粗心,而没有反思错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如知识理解不透、知识负迁移、思维定势等。但“细心”了就一定能避免错误吗?把错因笼统地归结为“粗心”,不作具体分析,其结果只会“粗心”照犯,错误不断,掩盖了真正的原因。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要研究错题暴露学生思维真实状况,分析学生数学思维状况,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状况研究有利于了解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等,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其次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反思,把学生的错题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发展学生思辨思维、逻辑思维、有效途径。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收集五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和测试中的错题,进行分类,并研究错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学生错误中暴露的数学思维状况。 2、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形成的原因。针对学生在错误中暴露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心理,研究应对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引导学生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二)研究内容 1、.收集五年级学生平时练习或测试中错题并进行整理、分类。 2、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对错因归类,分析。 3、研究在错误中暴露数学思维状况及应对教学策略。 4、研究学生对错题追因意识、反思能力。 5、错题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作用研究,如认真思考,细心检查,反思错因,完善认知结构等。 6、关于学生树立正确错误观研究。 (三)研究方法 1.个别访谈法:通过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做题的真实的想法,思维状况。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后期采用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错题及类型,统计主要知识点错误的概率。 4.文献法: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上网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等方面对小学数学错题暴露学生数学思维状况及对策研究有用的内容,提高理论修养。 5.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了解典型错题错误原因及学生思维状况和不同学生错误差异性,并根据错因和学生思维状况,研究应对策略。 三、研究实施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 搜集资料,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阅读理论书籍,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错题中的反思

错题中的反思 在教学的这一个学期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很容易错的题目,在这些错题中我学到了很多,感悟到很多。 题目1:蛋糕上有一些蜡烛,吹灭了7支,还剩5支,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 这一题中有这样一些词:“吹灭了”,“还剩”,每个词语都再暗示我们用减法去做,但是这题偏偏是用加法去做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题显得非常困难。很多小朋友会选择用减法去做。 这道题,我通过从问题出发,师:什么叫做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生:就是蛋糕上所有的蜡烛都要算进去。师:那蛋糕上有几种类型的蜡烛?生:两种,亮着的和吹灭的。师:那要求蛋糕上一共有多少支蜡烛?就是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生:把亮着的和吹灭的蜡烛合起来。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什么办法?生:加法。师:那怎样列式呢?生:5+7=12师:12是什么意思?生:是蛋糕上一共有12支蜡烛的意思。 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孩子从加法的意义上充分理解题目意思。避免了学生看到吹灭,还剩这些词就不假思索用减法去做。 这道题也警示教师千万不要出现:看到还剩用减法这一类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貌似学生的正确率提高了,但实际上孩子并不理解题意,他对题目的理解只停留在工具性理解的层次上,但想要孩子真正掌握知识,必须要使孩子对知识点有关系性理解,从而使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题目2:图文结合的题:跳绳的有( 5 )人,踢毽子的有( 5 )人,参加运动的一共有()人。 这道题小朋友会数出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也会根据题意列式5+5=10,但是一共有()人的这一空却常常填错,换句话说他们不知道,列式的答案就是问题要求的。这也许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不可逆的阶段。他们只会顺向思考,但回过头让他说一说10代表的意思,就会出现困难。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回过头来,让他们说一说各个数据代表的意思。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