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教学内容: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一、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三、介绍“花儿”“信天游”

二、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什么地区拍的。

生:略

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

生:略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二、新授课

(一)知识回顾

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

而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

(二)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介绍“花儿”

在西北民歌中以“花儿”、“信天游”“山曲”最有代表性。

那么,有谁知道“花儿”是什么意思呢,

生:略

师:“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2.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下面呢,我要请大家对照着歌词来听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3.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大家都听完了,有没有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啊,

生:略

师:老师给你们画了下划线,现在发现了吗,对了,歌词的格式是223.,

332,223,332,这种格式称为“双字双句尾”。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第二段意在抒情,从表面上看呢,是一位男子将自己心中的女子比作了牡丹,表达了自己对心中的女子的倾慕之情,但是,实质上是揭露了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师:那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啊,

生:略

师: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列,并以“”这一四度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真假声

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多使用假声和真假结合的演唱方法,非常的富有西北民歌的特点。

(三)欣赏《脚夫调》

1.介绍“信天游”

我们听刚过了一首青海“花儿”,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信天游”体裁的歌曲,同学们对“信天游”有什么了解么,

生:略

师: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的一种山歌。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另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起伏较大的。

2.介绍“脚夫”

由于时间关系呢,今天我们就听第二种类型的信天游,《脚夫调》。那同学们

知不知道“脚夫”是什么意思,

师:在陕、甘、内蒙、山西、青海一带,过去有靠赶着骡、驴、马等牲畜帮人

运输的人,这种人称作“赶牲灵”,或“脚夫”。“脚夫”的生活很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

口。因此,他们在路途上总是靠着唱歌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忧愁。

3.带着问题聆听

现在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谈感受

我们都听完了,就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压抑、愤懑、低沉……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基本上采用了上下句的单乐段结构。上句呢,旋律起伏较

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立刻低沉下去,并且呈下行状态结束在调式主

音上,表现了一种压抑、愤懑的心情。

(四)欣赏《刨洋芋》

1.介绍《刨洋芋》这首歌曲

接下来要听的就是第三种了,山曲,《刨洋芋》,你们知不知道洋芋是什么啊, 洋芋其实就是土豆。《刨洋芋》这首歌,歌词是采用比兴的手法,先以“土溜

溜的蚂蚱”做起兴,而后引出主题——刨洋芋,生动的描写了刨洋芋的动态、神

态,表现了农民看到了自己丰收的来动成果时的那种满腔喜悦的自豪的心情。现

在,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试着去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2.欣赏并感受

师:听完了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刨洋芋》和前面两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刨洋芋比较轻快、活泼,前两首比较高亢,深沉,自由。

(五)总结

师:那你们觉得西北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总结:西北民歌的旋律很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自由。歌曲的内容大都表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和劳动等方面。

(六)问题探究:形成了这种高亢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西北民歌这种高亢的、自由的风格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生活和地形等方面去思考。

老师总结:同学都知道,西北地区的地貌主要都是黄土高原,这高原都是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的,而当地的人民也经常站在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着,为此,他们常常把声音拉的很长,因此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而当地人民的性格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就是他们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与渴望。

(七)介绍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

师:其实,现在又很多的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都加入了民歌的元素,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呢,

生:略

师:《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三、课外拓展,《茉莉花》和西北民歌的差异

师: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听一首你们非常熟悉的歌曲。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

生:《茉莉花》

师: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哪个地方的民歌呢,

生:知道,江苏;不知道。

师:若学生知道:啊,同学们真的很棒。若学生不知道:不知道啊,那我来告诉大家,这是江苏民歌。

上节课呢,同学们也都学习了音乐要素,我们就从音乐要素上将这首《茉莉花》和西北民歌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在旋律上,《茉莉花》是怎样的呢, 生: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师:那么西北民歌呢,

生: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在音色上呢,《茉莉花》是什么样的,西北民歌又是什么样的,

生:《茉莉花》是优雅甜美的,西北民歌是粗犷有力、音域宽广的。

师:速度上呢,

生:《茉莉花》是缓慢的,抒情的。西北民歌是缓慢的,自由的。

四、课堂总结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正是所有艺术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歌曲中,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体会民歌所表达的真、善、美,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其他地域、风格特点的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授课: 蒋凝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2.《刨洋芋》 3.《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自己演唱一首民歌,新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茉莉花》 b、学生欣赏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引用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导入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第1 页共2 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案新人教版

1位置与方向(一)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适当降低了难度,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着较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作基础,教科书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点,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

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1.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时,要让学生指出对应参照物,注意描述时往往以自身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让学生说说东、南、西、北分别在哪个方向,是怎么知道的。 2.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科书情境图更换为本班学生熟悉的场景。例如将例1~例3的校园场景图更换为本学校的示意图;将例4的动物园导游图更换为本地动物园或公园示意图。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方位,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指指校园的各个方向,说说自己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高中音乐_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师听课记录表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高亢的西北腔》班级:高一、14听课人:时间:第6节地点:高一、14 2.听课后及时将此表反馈给备课组。 教师听课记录表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高亢的西北腔》班级:高一、14听课人:高莲时间:第6节地点:高一、14 2.听课后及时将此表反馈给备课组。 教师听课记录表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高亢的西北腔》班级:高一、14

听课人:高莲时间:第6节地点:高一、14 2.听课后及时将此表反馈给备课组。 《高亢的西北腔》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范唱引导法、创设情景法、问题聆听法、视觉图像法、对比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主要采取:主动学习法、问题生成法、讨论探究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

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诱导学生探究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西北民歌文化艺术价值。 效果分析 经过随堂练习,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基本都能回到知识点上,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1. 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认为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树立健康第一、终身健体的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能有效地促进同步教学中的分层练习 学生学习了新的内容后,要把获得的新知识加以巩固、加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设计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练习,由学生按照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的进行选择性回答。 3. 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音乐课堂利用多媒体将因为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加入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宽阔的音乐自由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引导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西北地区两种不同形式民歌体裁“花儿”和“信天游”,通过两首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的欣赏,让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 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探究 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提高欣 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2、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聆听法、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拓展法等)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配上 一些西北风情的视频,从而营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2、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 地方民歌?然后请几个学生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 律特点。 (学生各抒几见) 然后我来给学生总结:,西北民歌之所以旋律高亢、辽阔、悠

长,是因为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 平川)的感觉吧。 3、完整的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让学生集体朗诵歌 词,从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像到 了什么?然后分小组讨论: 4、下面我来介绍“花儿”。“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 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 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5、接下来再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 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然后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歌,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 为生的劳动阶层),《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同学们 带着问题去聆听歌曲。然后我再介绍“信天游”。 6、“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 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7、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 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

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 课题: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朴质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探究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法:聆听法、欣赏法、演唱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这三首民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解的西北民歌,了解的“花儿”与“信天游”这两种体裁的风格特点。在这高亢开阔、跌宕起伏、自由舒展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西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顽强坚韧的性格。透过一首首“花儿”与“信天游”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苍茫西北大地的众生相。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手段,通过视、听、唱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老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法设计:情境法启发引导 学法指导:谈话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导入课题,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

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 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板书: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设计意图: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应用与拓展。 1、说一说,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 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

【精品】人音版高中(全一册)《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 6 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音(⑤书上第 8 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1、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学生快速指出。 2、你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吗?学生试着指一指。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展标激趣,突出课标。 出示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导学探究。 1、学习儿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⑴、边说方向歌,边指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⑵、让学生转一下身体,改为面朝北方,再让学生指指看,在他的右边还是南吗?如果面向西呢?如果面向南呢?……你发现了什么? ⑶、学生自由交流,全班汇报,(发现东方和西方是相对的,南方和北方是相对的。) ⑷、小结:当我们转动身体面向某个方向时,虽然我们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始终没有变。只要我们知道一个方向,就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⑸、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各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⑹、说一说操场的东、南、西、北方各有什么?(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联系实际,认识平面方位。 ⑴、刚才我们认识了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在平面图上吗? ⑵、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方向对应的物体一样,但标出的方向不同,有的东在上,有的西在上……) ⑶、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规定地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四个方向的。

高亢的西北腔

高亢的西北腔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节的课题是“高亢的西北腔”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我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有的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有的直接反应社会现实,有的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西北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作用:通过欣赏西北民歌,认识西北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进而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欣赏能让同学们意识到应该对祖国的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理解三首歌曲的内容、情感及风格。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让学生对“花儿”、“信天游”有较明确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知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民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讲解结合,让同学对比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音乐风格,通过启发引导同学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探究民歌的风格及成因,了解西北民歌的体裁,尤其是“花儿”和“信天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在那遥远的地方》导入。 教师提问: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西北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世代代用苦难凝成的歌,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 2、欣赏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根据同学反应教师提问: (1)既然大家觉得民歌太难听!那么旧的民歌为什么能得以流传?为什么民歌风格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让同学根据西北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地貌特征讨论。 教师总结:民歌反映了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内容也反应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民歌是口头相传,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在传唱中依各人各地情况再进行加工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字。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qhai0972. 陕北民歌网址:.ylei./sbmgg.htm及.zgya./zgya/sbmg.htm等。 (三)影视音乐中的陕北民歌。如:《 * 》、《信天游》等。 (四)教师能亲自演唱的西北民歌。 (五)学生搜集到的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展现个人专业技能,直观给与学生感受 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多给与学生提供民歌的信息 资料,逐渐形成对民歌的情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建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或问题导入,在此 基础上去多听、多唱、多想、多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用对比赏析法与体验法。 4.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如: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 4题,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写上简称;探究的 环节可直接用书后的第二题与第四题,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用第 一、三题等。 (二)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尽量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带 着书后相关问题去体验、探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过程:

西北课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信天游》教案 扬中市新坝中学周庆 学习目标: 1、以聆听、比较、模唱、交流、探讨等方式,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了解以 “信天游”为主的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成因。 2、尝试自信、投入地演唱信天游歌曲,通过歌声表达对信天游风格特点的感悟 和理解。 3、学习与探究西北民歌,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进而喜爱民歌,激发 在课外自主欣赏和探究民歌愿望。 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信天游的风格特征。 2、探究信天游的音乐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师生合作演唱扬州小调《拔根芦柴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中国民歌及风格 特征的探讨。 2、介绍中国民歌的八大风格色彩区,引入西北“花儿”欣赏。 二、欣赏西北“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学生整体比较不同地区民歌风格的差异,对西北民歌风格产生初步印象。 三、“信天游” (一)自主体验“信天游” 1、歌曲《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片段 教师采用有特点的方言歌唱,学生了解: (1)“信天游”语言特色。 (2)“信天游”内容特点。 (3)“信天游”结构特点、比兴手法。

2、歌曲《天下黄河水朝天》 学生感受、体验歌曲,了解: (1)“信天游”演唱风格。 (2)“信天游”中“甩腔”唱法。 3、歌曲《脚夫调》 学生感受、体验歌曲,了解: (1)“信天游”节奏特点。 (2)“信天游”旋律特点。 (3)“信天游”情感基调。 (二)合作归纳“信天游” 1、明确分组要求。 2、学生合作讨论,总结。 3、展示讨论成果。 (三)自信表现“信天游” 1、学唱歌曲《圪墚墚》。 2、引导学生把握“信天游”歌曲特征。 3、学生自信的演唱《圪墚墚》。 (四)拓展升华 1、感受小调特色“信天游”歌曲《满天的花,满天的云》 拓展信天游歌曲的理解。 2、探究影响“信天游”风格的内在原因 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激发起对西北“信天游”作品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本课

《认识东南西北》练习活动课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练习活动课教学设计 “祥和如意乐羊羊与你同游羊城新八景”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第六册 〖教材简析〗认识东南西北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但又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远些,进一步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名词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方向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简单的路线图,通过这节练习活动课,感觉练习活活实践中,能较好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相信孩子们学起来不会太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众◎ 1.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和的应用意识。 2.通知网上参观“羊城新八景”,渗透爱羊城,爱我们的美丽文明的广州教育。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与指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高一年级音乐说课稿范例

高一年级音乐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 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 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 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 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 达到提升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水平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 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 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实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 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选 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 彩三绝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 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3、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 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 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准确的 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5、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 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 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 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 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 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会 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 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 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 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 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 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 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 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 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 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很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 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 活动的设计不但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 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 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 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

高中音乐鉴赏高一第二单元《高亢的西北腔》说课稿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货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 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四,教学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二段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

2012年高中教师资格证音乐说课全套题答案

一、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说说你是怎样以本章节《草原放牧》和《第六交响曲(悲怆)》为重点聆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会分析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调性,音色)在音乐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限时15分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时间艺术是情感艺术)基本特征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根据大纲要求,本课的教学内容以琵琶曲<草原放牧>和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掌握音乐的基本特征.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学习音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音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二,教学目标 1、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做对比,感受有哪些音乐要素。 2、引导学生说出音乐要素在两首曲子中的作用。 3、分析两首曲子来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介绍两曲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产生的作用、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难点:认识音乐基本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在作品中的作用。四、说学法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1、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来进行教学。2、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尽量的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想,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中学习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及作用,音乐的基本特征. 五、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两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内容和作用,以及体会音乐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对比聆听法:鉴赏<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问: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 2、谈话法:问:说出<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讲授法)着重讲琵琶协奏曲和交响曲是什么。(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了解两曲子的体裁形式). 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 3、练习法: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编写了“高亢的西北腔”说说你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你的课堂教学感受、体验、理解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以及审美价值,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限时15分钟)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 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 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 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2、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3、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四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教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精品教案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看懂平面图,并结合平面图正确表述各自的方向;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每个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 1、师: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听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刚才的音乐中都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呢?(生汇报,师板书:左、右;上、下)男孩子们:这首歌你们喜欢吗?老师心里可有点不是滋味……你们就真的认为班上只有“女孩子才不简单”你们就……那课堂上证明给她们看,我们男孩子也“不简单”。 (学生的学习激情决定着学习的成败。借助“听音乐,做表演”激发起学习的学习热情,为了证明:到底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不简单?得用事实说话——在课堂上证明给大家看。使之唤起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比拼、展示的欲望。) 2、师小结过渡:生活中,只有这几个表示方向的词语吗?你还知道哪些?(生思考作答:前、后、东、南、西、北……) 3、师:你对东南西北有哪些认识?(生作答、交流) 小结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倾听学生课前获取知识情况,不仅能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也有助于确定教学起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课件) 师:你们会看地图?这是我们祖国的疆域。地图上,海南、内蒙古在哪儿?(课件闪烁)谁能说出它们各自在祖的哪个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闪烁)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北、南)看,上海又在我国的哪一方呢?(课件闪烁)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剩下的那个方向就是……?(板书:东、西) (2)师小结,从这张地图上我们知道,它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请孩子们翻开47页,看看例1。(出示课件)这张平面图是用这种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北)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联想到其它的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你是以哪儿为中心区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呢? (通过寻找“如何区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帮助学生认识到确立观测中心的重要性,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3)请大家在书中的平面图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小结结论(课件)→生齐读。 (5)在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A、比比谁的反应快:面向地图,师边说边指出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并指出与之相反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