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_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_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_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_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

)))罗宗强先生的学术思想

卢盛江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罗宗强先生比较早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学科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并以自己的文学思想史研究实践,结合文学创作倾向和士人心态研究文学思想,为这一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把士人心态研究作为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注重结合政局变化、社会思潮变化、现实生存状况等研究士人群体,在士人心态研究领域走出了自己开阔而独特的学术之路。他注重历史还原,注重理论思辨和探索,强调文学本位,注重审美把握,融入浓厚感情,达到了很高的学术境界。

关键词:文学思想;士人心态;历史还原;理论思辨;文学本位;审美把握

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4-0236-06

罗宗强先生1931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县榕城镇。1956

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留校师从王达津先生读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赣南师

院任教。1975年春返回南开大学工作至今。1985年晋升

教授,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文学批评

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历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

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获全

国模范教师称号。1996年至1997年,受聘为新加坡国

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2、2004年两次受聘为日本

大谷大学客员教授。2004年从南开大学退休。2006年至

2008年,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唐代

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白研究会副会长、杜甫学会副会

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

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

员会主任。现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论

学会顾问、5文学遗产6杂志编委。

1

近30年来,罗宗强先生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与古代士人心态史方面。在国内,他较早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思

想史学科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并以自己的文学思想史研究实践,为该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开始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研究的是文学批评和理论自身,忽略了文学创作实际所反映出来的文学思想倾向。宗强先生注意到了这一点,1978年在5李杜论略6中就提出:/一种普遍的审美趣味常常伴随着相应的理论主张。作家和评论家们在创作上普遍追求某种倾向时,也在理论上进行着同样的探讨。理论上的探讨,既是对创作实践的总结、提高,又反转过来影响创作实践。因此,探讨一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有必要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作出评价,特别是对当时的代表人物的研究尤其必须如此。011979年底,他又提出:/中国古代许多文学批评范畴的出现,都和创作中某种文学思想、文学思潮有关。也就是说,研究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离开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文学思想、文学思潮,都难以作出更接近历史原貌的解释。研究文学思想的演变,可能是研究古代文学观念的一条较好途径。0o

1986年,宗强先生5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6出版,书中指出:/文学思想不仅仅反映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里,它还大量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于文学思考,例如,他对于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它的艺术特质的认识,他的审美理想,他对文学遗产的态度和取舍,他对艺术技巧的追求,对艺术形式的探索,都可以在他的创作中反映出来。某种重要的文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236

时可能并不是文学批评家或文学理论家,有时甚至很少或竟至于没有理论上的明确表述,他的文学思想,仅仅在他的创作倾向里反映出来。一个文学流派的文学思想,就常常反映在他们共同的创作倾向里,而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演变,大量的是在创作中反映出来的。因此,研究文学思想史,除了研究文学批评的发展史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便是研究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文学思想倾向。离开了对文学创作中所反映的文学思想倾向的研究,仅只研究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对于文学思想史来说,至少是不完全的。01如傅璇琮先生为宗强先生5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6一书所写的序所评价的,5李杜论略6之后,宗强先生/从这一可贵的思想萌芽出发,坚韧不拔地前进,终于对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格局有了成熟而明确的思考0o。1996年,宗强先生5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6出版。他进一步提出,要结合士人心态研究文学思想。这样,研究视野更为开阔,文学思想发展面貌也展示得更为生动壮阔。

这时,宗强先生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学思想史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科0,不但与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和文学史也不一样。/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而文学思想史则是文学思想的历史0, /同是研究一种文学现象,文学史研究的是这种现象本身,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是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文学思想0,/从总体风貌上看,文学思想史较之文学史,必然更富思辨色彩,更具理论素质0。?

宗强先生指出,文学思想史的研究,要注意处理文学思想的个别现象与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向的关系。他说:/离开个案研究,文学思潮的描述就失去了基础,就无法描述整个的文学思潮。但是,如果仅停留在个案上,就会陷于琐碎,难以把握文学思潮发展的大趋向。0其原则是/着眼于文学思潮的大趋向,而舍弃个案中的若干枝节0。?他同时指出,/文学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要往细部做,往深里做;要做得很细致0。/要加强对流派文学思潮、地域文学思潮的研究0。地域文学思想与主流文学思潮发展的关系,地域文化对文学思想的影响,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此前,中日包括台湾学者关于中国文艺思想史、断代文学思想史的著作,研究范围宽泛,目的、对象不明确,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宗强先生的贡献就是为这一学科做了系统的奠基工作。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它和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文学史的区别,它的方方面面,还有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都已经描述得非常清楚。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实际已经形成。宗强先生就是这一学科体系的规划者、创立者。

2

宗强先生对士人心态研究领域也作了深入的开拓。宗强先生的士人心态研究,是其文学

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部分。1980年出版的5李杜论略6和1986出版的5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6,实际已把文学思想的研究和士人心态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到写5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6时,他进一步发现,/哲学思潮、文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文学思想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0。建安诗人在战乱和人生短促的感喟之中,慷慨悲歌,但我们却对从一尊儒术到思想多元这种思潮的演变在文学思想发展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如停留在一尊儒术的局面,没有思想的多元化,就不可能有自我的发现和文学的自觉,文学也就不可能从功利走向非功利。玄学思潮起来之后,改变了一代士人的生存状态,改变了他们的志趣、行为甚至品格。这一点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宗强先生说,就在这个时候,他产生了研究士人心态的兴趣。他觉得,/文学思想中的许多问题,都和士人心态的变化有关。政治的、社会的种种外部因素,是通过士人心态的中介影响到文学思想上来的0。宗强先生于是对魏晋时期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作了比较认真的研究,写了5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6。在这本书里,宗强先生试图说明,/玄学思潮和士人心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士人心态的变化如何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影响他们文学题材的选择,甚至影响文体之演变0。?宗强先生注重士人群体的研究。他说:/我的研究对象,是士人群体。我要研究的是士人群体的普遍的人生取向、道德操守、生活情趣,他们的人性的张扬与泯灭。0?他也研究个案,但目的也是为了说明群体的状况。他要研究的是动向和这种动向与文学观念变化的关系。对士人心态,他着力研究的是他们的情感世界、人生价值认同、理想追求、生活趣味、精神风貌、审美情

237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

1o?罗宗强5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页。

傅璇琮:53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4序6,载罗宗强5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6,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罗宗强:53宋代文学思想史4序6,载张毅5宋代文学思想史6,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趣。因为正是这一切变了,士人群体的人生旨趣变了,审美情趣变了,文学创作的主题和艺术风貌就变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潮就变了。

怎样研究士人心态,宗强先生有深入的思考。他说,他研究明末士人心态,涉及事件,而不着重事件本身;涉及思潮,而不着重思潮之内在理路;涉及政局,往往亦不着重于政局面貌之全面省察;涉及社会风貌,亦只在于考察其对于士人心态的影响。1研究士人心态,当然注意其/言0。诗文书信,就明末来说,还有理学家讲学的纪录,都是研究其时士人心态的文献依据。但是宗强先生提出,研究士人心态,更要看其/行0,要把言和行结合起来考察、鉴别。他说,/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行为,包括他们的行踪、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来与他们的作品印证0。o宗强先生注重士人心态形成原因的分析。他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的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政局的变化。出仕入仕,是多数士人必由的人生之路,因此,政局的变化就与他们息息相关。再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思潮。比如,两汉儒学独尊的思潮、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这些思潮如何进入士人内心,影响他们的人生取向,融入他们的感情世界,通过什么渠道,轻重浅深,如何开始,如何了结,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再一点,是士人的生存状态,现实的生存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的心境的非常实在的因素,考察他们的生活出路,有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绪。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家族的文化传统,社党的组合、交往、婚姻状况以至个性等等。这些都是士人心态研究的内容。宗强先生同时指出,如果研究一个时期士人的主要心态趋向,就只能视其大同而舍其小异。

宗强先生研究士人心态,目的在于说明文学思想的变化。在他笔下出现的是不同时代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是群体士人生动的内心世界,是和政局变化、思潮变化融为一体的历史画面。在士人心态研究领域,宗强先生实际上走出了自己开阔而独特的学术之路。

3

历史还原是宗强先生又一重要学术思想。

1985年,宗强先生明确提出,要使古文论的研究成果具有历史实感,第一步而且最重要

的一步工作便是还原。?1986年,宗强先生5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6出版。这部著作正是对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历史原貌的生动描述。1989年,宗强先生批评40年来存在过的在古文论研究中把古人现代化的现象,指出,凡如此者,率皆留下失败的纪录。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必须有历史实感。他指出,许多古文论的理论命题,理论范畴,由于年代绵邈,古今心理素质、思维方法的差异,它的原貌如何,今天已不甚清楚,需要经过史的研究,窥测它的本来面目。?1991年,5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6出版。他说:/我的原则,是竭己之所能,描述历史的真实面貌。0?1995年,为张毅5宋代文学思想史6作序,宗强先生对此作了更为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文学思想史的研究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极重视历史的真实面貌。他说,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的第一位的工作,应该是古代文学思想的尽可能的复原。复原古代文学思想的面貌,才有可能进一步对它作出评价,论略是非。这一步如果做不好,那么一切议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历史还原,涉及一个研究目的问题。宗强先生认为,我们的古文论研究有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服务的目的,有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服务的目的,有为培养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服务的目的,也有为文化承传服务的目的。它不仅留给今天,而且也留给将来,不仅是给从事文学理论建设者的遗产,也是给整个民族的遗产。因此,/有时候,对于历史的真切描述本身就是研究目的0,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意只在于弄清历史面貌,于今日并无实用的意义,但亦依然有其学术价值在。?

还原历史,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当代意识与历史实感的关系。宗强先生指出,古文论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带着当代意识的烙印。古今的理论衔接点,重要的一点就是古文论的历史还原。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运用理论思维和现代文学理论成就,是为了更确切和严密的阐释和评价古文论,还它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决定取舍,而不是以现代面目去改装它。

历史还原还涉及一个经典著作解读的问题。宗强先生指出,我们只能用当代人严密的思维能力,据原典文本、据史料,尽力把它读懂。但是,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用古人的思维方法,与古人持相同的看法。我们对原典的解读也就不可能与原作者的理解完全一致。由于

238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学术名家

1o?罗宗强:5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6,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43-544页。

5当代意识与历史还原)))访著名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专家罗宗强先生6,5人民政协报62006年9月25日。罗宗强:5并存、拓展、打通6,5文学遗产61985年第3期。

古今思维方法、价值标准的差异,我们对于原典也存在

误读的可能,但是有时误读也有可能是深化和丰富了原典所蕴含的思想。这是因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遗产,由于它的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它的巨大的理论涵盖力,它就存在着巨大的充填空间,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可能对它作出更为深入、更为丰富、更为具体的阐释或者论证。1

宗强先生还注意到,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对文献的可信度进行考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就士人心态研究对这一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存留下来的史料,未必就能够反映出历史的真实。历史上发生过无数事项,而记录下来的仅是极少的一部分。此极少一部分的记录,是否为当年之主要事件,是否为该事件之关键所在,我们都不得而知。另外,传播过程也常常走形。因此,对于历史的解读,存在着巨大的空间。o宗强先生说,/对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这两部分来说,历史还原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原文的正确解读0。这有一个训诂的问题,但有许多批评范畴,仅看文字训诂是无法正确解读的。即使那些在文字上看来并不难懂的地方,也往往存在着解读困难。/一种批评与一种理论的出现,有它的具体的环境。它是针对什么说的,它的原意是什么?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就无从索解0。他说,有时为了一句话,可能要求清理一大段历史。离开了细心的大量的史料的清理和历史面貌的追寻,我们便有可能对看来明白而其实甚为复杂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原文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从这个角度说,原文的正确解读不仅仅是文字本身,也包括着更为广阔的历史事实的清理,复原历史的原貌0?,而这,就是理论索原的问题。

历史还原,就意味着一切要从第一手材料出发。这是一个学风的问题,也是历史还原的必然要求。宗强先生谈到他的5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6和5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6等几部著作的成就时说,/研究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思想,我的想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0,/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决不取巧,不相信和转引二手材料。当我没有看过大量原著的时候,在没有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梳理之前,我是不敢动笔的0?。

4

与历史还原相联系的是理论思辨和探索。

这是宗强先生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

宗强先生很重视文学思想史研究中的理论把握和理论素养。他在谈到文学思想史的撰写时说: /文学思想史的撰写,对于撰写者有三个基本要求,即:国学基础、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没有必要的国学基础,就会陷入架空议论。没有必要的理论素养,就会把文学思想史写成资料长编。0?他指出:/对于研究文学思想史的人来说,只停留在史料上同样不够,还有一个理论把握和理论表述的问题。0?他为张毅5宋代文学思想史6作序,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他说,对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来说,不仅仅涉及文字训诂和原文的正确解读,更重要的是要理论索原。需要更为广阔的历史事实的清理,需要清理影响文学思想的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思潮和士人心态的变化,要研究影响士人心态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思潮、生活时尚、生存状态、地域文化环境以至个人的遭际等等,研究政局的变化,研究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情况。弄清这种种因素,清理出文学思想的发展面貌,需要对各种各样的史料/辨别思索0。就是说,要进行理论思辨。?在某种意义上,文学思想史面貌的清理过程,士人心态的研究过程,也就是理论思辨理论把握的过程。

他善于从纷繁的史料和复杂的现象之间发现和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梳理出清晰的史的发展脉络。他分析杜甫重兴寄,写生民疾苦与缘情如何统一,杜甫重写实与重传神的关系,分析韩愈不平则鸣说与明道说的关系,分析经学束缚解除之后建安思潮变动不居,多元存在与其时非功利、主缘情、重个性、求华美的关系,正始玄风下士人心态变化与其时创作中表现老庄人生境界,表现哲理化的倾向的关系,西晋士人纵欲、求自全自适、求名的心态和他们娱乐的文学观的关系,东晋士人偏安心态和他们审美趣味变化的关系。他分析嵇康,既把庄子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厌恶仕途,又伴随一个执著而切直的性格,处处以己之执著高洁显名教之伪饰,这就使他走向悲剧。分析阮籍从感慨无常人生,厌恶污秽世俗,鄙薄当权者,极度孤苦,惧祸自全,终至浮诞玩世。分析向秀改节等事件如何使西

239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

1o??5当代意识与历史还原)))访著名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专家罗宗强先生6,5人民政协报62006年9月25日。

罗宗强:5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6,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41-543页。

罗宗强:53宋代文学思想史4序6,载张毅5宋代文学思想史6,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罗宗强、张毅:5/自强不息,易;任自然,难。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0)))罗宗强先生访谈录6,5文艺研究62004年第

3期。

晋士人走向新的精神天地。在宗强先生的著作里,史料和史料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史料的排比,而是清晰的史的发展脉络。

他还善于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的趋势。他说,隋代文学创作处于过渡期的状态,而其时重功利的文学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他概括盛唐文学思想为三点:崇尚风骨,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追求自然的美。他敏锐地把握了大历诗风的特点,提出大历文学思想过渡期问题。他指出,中唐诗歌思想,一派是尚实、尚俗、务尽,一派是尚怪奇、重主观。他分析刘勰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和实质,是站在其时文学思想的发展潮流之中,而比同时的其他思想家更冷静地思考问题,既接受、认可其时文学思潮发展的许多实质问题,又要把这个思潮引向雅正。关于东汉中后期的士风,有人提出这是士人的群体觉醒,但宗强先生指出,这时士人心态的基本特点是对于政权的疏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思想多元发展。东晋士人,一般史书描述为宁静、高雅、飘逸,宗强先生则说,这时士人其实是一种偏安心态,是半壁江山偏安政局的一种自慰,是一种狭小心地的产物。这种把握,处处让人感到一种理论思辨的力量。

他善于对历史作深刻的价值阐释和理论分析。他指出,隋代仅有的两次改革文风的主张,之所以没有完成指导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是因为没有正确反映文学发展趋势,在认识论上,又表现出形而上学的特点。他指出,东汉中后期的两次党禁,对于政权和士人来说,都是悲剧。士人的悲剧在于他们明知朝廷腐败到无可为的地步,却以一片忠心,强扶持之。他认为嵇康的人生悲剧是玄学理论自身的悲剧,从现实需要中产生而脱离现实,最终为现实所抛弃;这当中还纠结着士人与政权的种种复杂关系,他的被杀是司马氏在权力争夺中的需要,借一个有甚大声望的名士的生命,以弹压名士们不臣服的桀骜。他分析玄学的产生,分析阮籍何以受到司马氏的特别保护,分析明代身陷囹圄的谏臣杨继盛对当时衰颓士风的愤慨等,都体现出理论思辨的深刻。

他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理论问题。他分析文学思想,指出,唐代300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一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学思想发展到另一种文学思想,是通过逐渐的、漫长的演变完成的;一种文学思想发展到另一种文学思想,中间常有一些短促的过渡期;不同文学思想之间还有复杂衔接现象;唐代文学思想还提出一个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其发展主流是淡化文学与政教的关系,文学自觉有帝王引导的原因,更主要的在于个性觉醒,它意识到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应该抒情和形式华美,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创作过程,在理论上表现为关于文、笔的讨论;这时文学思想提出的又一个理论问题,是不同地域文化在形成不同文学思想倾向上的巨大作用。他分析士人心态,指出,从魏晋时期来看,每一个历史阶段,士人的心态都有一种总的大体一致的趋向,促使士人心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有政局和哲学思潮。就明代后期来说,影响其时士人心态走向的,有政权运作与生存状况,思潮变化,生活的条件、环境和风尚变化等因素。政权的力量已无法改变思想多元的局面,士人心态也走向多元格局。都是在宏观审视中体现一种整体的理论把握,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眼光。

这种理论把握,又表现为平实的描述。宗强先生说:/我非常不喜欢摆理论面孔,特别不喜欢把简单的问题作深奥的表述。我在描述文学思想现象时,力图把理论色彩淡化,把它藏在描述的行文之中,藏在行文的内在逻辑里,让思辨的力量从行文中自然表现出来。01这是宗强先生著作的特色,也是他的重要学术思想。从历史还原而走向理论索原和思辨,走向复杂事物的内在联系、总体趋势和史的脉络的清晰而准确把握,走向深刻的理论分析,这些都具有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5

强调文学本位,注重审美把握,融入浓厚感情,是宗强先生学术与思想的又一重要特

点。文学研究要回到文学本位,问题是从古代文学研究多学科交叉提出的。宗强先生看到,古代文学研究应该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需要弄清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比如,当时士人的仕途状况,当时文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宗教、社会思潮与文人的关系,各种艺术门类与文学的关系,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人、文学的关系等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问题在于,研究完那些问题之后,一定要回到文学上来。他说:/假如不回到文学本身,那就不是文学研究,而是历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或别的什么研究。0o他说:/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如果没有用来说明文学现象,那就又可能离开文学这一学科,成了其他学科的研究,例如,成了政治制度史、教育史、思想史、民俗史、宗教史、音乐艺术史、社会生活史,或者其他什么史的研究。这些-史.的研究,研究古代文学的人

240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学术名家

可以用来说明文学现象,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是文学本身的研究。我们既然是研究古代文学,多学科交叉当然最终还是要回到文学本位。01

何为回到文学本位?宗强先生认为,不仅仅指对于文本的训读,不只是鉴赏、风格之类,也不只是单个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它要宽泛得多。/从文学现象、作品的人文内涵、地域色彩、形成因素、承传关系、发展脉络到作品自身的内在结构、意象、境界、词采、声律等等,总之,是文学自身的问题0o。文本研究,回到文学本位,在思路上、方法上要有大突破。/我国古代文学的最为主要的艺术上的贡献是什么,一种文学现象、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艺术上的成就到底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们的文学传统的主流,哪些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文学作品,哪些应该把它们剔除在文学作品之外,一种文学文体为何产生,如何演变,一种文体与另一种文体存在着何种联系,每一种文体有没有它自身体式上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及作品本身构成的一系列的-如何.。0?这些都是回到文学本位需要研究的问题。

强调文学本位,因而注重审美把握,注重感性接受,以至感情注入。宗强先生把审美能力看做是文学思想史撰写者的三个基本要求之一(还有国学基础和理论素养)。他说:/对于文学思潮发展的敏锐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具备审美能力。一个作家、一个流派的创作,美在哪里,反映了什么样新的审美趣味,乃是文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一点都把握不到,那写出来的就不会是文学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史。如果把一篇美的作品疏漏过去,而把一篇并不美的作品拿出来分析,并且把它说得头头是道,那就会把文学思想史的面貌写走样了。0?回归文学本位,正确解读作品很重要。正确解读作品,往往被理解为词语与事典的训释,这样理解并不全面。他说,/能不能真实贴切地解读作品,还包括对于作品的总体把握,如审美感受、艺术追求、艺术技巧的特点等等0。在这里,审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他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首很好的诗,一篇很好的散文,被解得味同嚼蜡,关键就在于研究者缺乏艺术的感受力0。?/文学本身离不开感情,作者因感情而兴发,读者因之感发而动情。文学史撰写者假若心如死水,毫无爱憎,那么,他对于文学现象如何评价呢?他对于作家、作品如何取舍呢?文学史撰写者如果真做到不感动,而能有所选择,而能撰写文学史,那文学史会是什么样子呢?0因此他说:/不论是文学研究专题的研究,还是文学史的编写,感性的接受是第一位的0。?

宗强先生的学术正体现了这一特点。他说,他在研究中注意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真诚的面对历史,/再就是对作家的衡量以人性作为标准,看其在作品中如何真实表现他的性情、他的个性,如何表述他的人生感悟,当然,也看他艺术表现的特色与成就。从这些来推测他在创作中的崇尚,理解他的文学观念。0?他说,审美感悟,可能跟个人气质、经历和素养有关。他自己就重情善感。他较早受到古诗词的熏陶,十五六岁就爱写诗,自幼习画,爱好欣赏书法碑帖。他的人生经历也坎坷多艰。他说:/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特别是文学研究,里面包含着很多人生感悟的东西,含有对人性的理解在里面。真切的人生体验对文学研究很有好处。人生多艰,人生不易!但是多艰的人生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感悟,各种各样的生存境遇和体验,使人对文学作品可能会有更真切的感受,对人性也会有更深的体会。0à他的文学思想史研究著作,处处是审美的把握和美的境界的描述,使人处处感受到诗人般的生命感发和激动。这是宗强先生学术的显著特点,也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方面。既展现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又充满浓厚的理论思辨色彩,更有对古代作品艺术风貌、审美境界细腻准确的把握与生动重现,这是罗宗强式的学术境界,是一位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规划者独有的学术境界。

责任编辑:王艳丽

241

中国文学思想史学科体系的规划者

1o????罗宗强:5目的、态度、方法6,5天津社会科学62002年第5期。

罗宗强:5回顾与展望6,5文学遗产61999年第2期。

罗宗强:5目的、态度、方法6,5天津社会科学62002年第5期。

罗宗强:5我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6,载5学林春秋6三编,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年,第123-124页。罗宗强:5文学史编写问题随想6,5文学遗产61999年第4期。

罗宗强:5文学史编写问题随想6,5文学遗产61999年第4期。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工业革命至二战前城市规划发展史纲 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 19世纪初,欧文和傅里叶 欧文: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l817年提出了“新协和村” 方案。人口为300—2000人(以800~1200人为最好),耕地每人0.4公顷。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全村的产品集小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布。 傅立叶:1829年发表了《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小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 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 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 1898年十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个基本方面:社会、经济地理和城市建设。 城乡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换。 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d.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1904年发表《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的演讲 1919年《生物学和它的社会意义:一个植物学家对世界的看法》 观点: 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需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他还创造了“城市科学” 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进化中的城市》: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历史贡献: 1.城市研究的综合馆: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这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2.深切的人文关怀观: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 3. 勤奋务实的实践观: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 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 世纪波斯 侵入亚欧, 造成名族 的迁徙和 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 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 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 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 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 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 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 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 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

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 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 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各个城邦 与波斯军 队展开决 战,在希波 战争中获 胜。 2.建造了雅 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撒战争造 成希腊城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点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2.职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是有专门的分工,第二是比较稳定,从事某种工作达到一定时间,第三是有一定的合法收入。 3.职业的特点:专业性,多样性,时代性。 4.职业的作用: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由重要作用。第一,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 第二,职业是我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重要渠道。 第三,职业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 第四,职业是我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途径。 5.职业生涯的定义: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职业的全部经历,即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活动的发展轨迹。 6.职业生涯的5个阶段:职业准备、就业与择业、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 7.职业生涯的特点:独特性,发展性,阶段性,终身性,互动性。

8.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第一,进取心,责任心与自信心。 第二,自我表现认识和自我表现调节。 第三,情绪稳定性和社会敏感性。 第四,社会接纳程度和社会影响力。 9.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既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又为我们提供了走向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并帮助我们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让我们少走或不走弯路。 事实证明,有很多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取得事业的成功,原因并非是他们没有知识和才能,而是没有设计和采用最适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设计和规划,就是将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的统筹安排,把对未来事业发展德尔预期转变为明确的行动步骤。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个人就业、择业、从业、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0.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生的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一,帮助我们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鞭策自己努力学习。 第三,引导我们发挥潜能。 第四,提升我们应对竞争的能力。 11.职业生涯规划能为你做什么? 定目标,找优势,查距离,明定位,抓机遇,促学习。 12.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体现主体性,突出专业性,注重实践性。

培训体系建立方案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为了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计划建立基于业务快速成长和高素质团队塑造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2015年的培训重点将放在企业文化的宣导及关鍵岗位的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建设培训和中高层管理培训。 培训体系的主要构成如下: 根据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关键岗位员工面谈以及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制定2015年时代培训管理体系的落地计划步骤如下: 1、建立各项基本的管理制度及应用表单; 2、初步建立内部培训讲师队伍(5~10人); 3、做好2015年度的培训调研工作; 4、制定2015年年度的培训计划及培训预算; 5、设计档案系统表格及管理流程; 6、设计及完成要求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系列课程(如中高层管理人为重点的经理人加速培训系列、关键岗位重 点培训,基层员工的部门级培训); 7、组织并完成部分基础培训课件; 固化入职培训教材(部分如企业文化,公司历史、入职指引、OA使用等形成电子文件,半年度为更新周期)。 一、培训组织 为了保障培训体系的有效运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公司的培训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员工培训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基层可设置兼职培训员组织协调培训工作。 三级培训组织分别为公司决策层、人力资源部经理,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另外增加说明人力资源部培训方面和培训讲师的职责)如下: A.公司决策层: 1、对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工作进行总体的监督工作; 2、负责审批和下发培训管理的相关制度,并监督实施; 3、负责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指导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 4、负责各项培训费用的审批工作; 5、审批各培训负责部门上报的各类文件和计划。 B.人力资源部: 1、培训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制定培训工作年度发展规划, 2、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3、负责汇总、制定培训费用预算和年终培训费用总结并上报审批; 4、培训需求分析、汇总、制定整体年度培训计划,并报送总裁审批后执行; 5、负责起草各类培训制度、文件并报批;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论文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论文哲学、道与城市规划

哲学、道与城市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的论述,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与城市规划的联系,针对当前城市规划所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古代哲学与道家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城市规划;启示 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人类由依附利用大自然的状态转变为全面征服与控制大自然的局面。但随之带来的是人口的爆炸、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人类来自于大自然终究还要回到大自然中,但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人类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评价尘封多年的中国古先哲老子“畏天、畏地、畏道、畏自然”的哲学观点。东方传统文化中长期被忽视的“人法自然”的智慧被重新发现, 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分离”必将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复归。 一、中国古代哲学 (一)何为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智慧的学问。人类的哲学智慧犹如生生不绝的源头活水,滋润和启迪着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国哲学又称为中国哲学史,它与中国农耕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从儒家“复礼”与“归仁”、到墨家“兼爱”与“尚同”,从道家“无为”与“自然”、到法家“变法”与“专制”等诸子百家争鸣,无不反映了中国哲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哲学是人们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智慧之果,在千百年来形成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内在逻辑体系。 (二)中国古代哲学精髓 中国古代哲学重整体、重系统。运动变化、全面联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 1、和合与中庸 “和合”意味着和谐和多样性的统一。西周末,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而不同的观念。“和合”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自考本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张羽桐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与 管 理 (任正臣主编) 课程代码:10052 [2012年版]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职业:职业是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分层:是指通过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对应的经济收入,权力地位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从而对多种职业进行排序的分层方法。

3.职业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4.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社会评价,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5.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种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 6.职业价值观: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 7.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8.职业生涯:是指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职业历程 9.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的过程。 10.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11.职业机会:是指个体在求职或职业发展中分析各种因素后判断可实现职业目标的程度。 二、填空 1. 2. 3.

某大型制造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公司培训现状、问题分析 (一)员工流动大,人力成本高 据信息系统初步统计,自2016年1月1日截止到2016年5月26日,xxx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人员流动共4061人次,其中入职新员工2466名人次,离职员工1595 名人次。根据传统制造业人力成本数据分析,入职前1-3个月的工作、生产效率均比较低,80%的新员工无法做到工作、生产的输出能够大于薪酬成本。且人力的招聘成本、办理员工关系、缴纳五险一金等人力成本均随着人员流动量增多而增大。人员流动量大,直接或间接都增大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二)培训需求大 1、直接培训需求分析 一是自2016年1月1日截止到2016年5月26日,共入职新员工2466名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直接需求大。二是截止目前公司员工共计3200多人,车位工、指导工、基层主管等重要岗位的胜任能力急需提高,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需求大。 2、隐形培训需求分析 据服装制造企业最新离职原因调查数据,31.6%的员工因技能培训缺失,无法胜任岗位而导致离职。也就是说从2016年1月1日自2016年5月26日离职的1595名员工中,约有500名是急需培训的员工而又无法得到有效培训的员工离职。 3、潜在培训需求分析 (1)基础车位工效率低 以重点岗位车位工为例,截止2016年5月26日,公司员工共计3212人,其中车位工1444人,结构占比45%。下图是2、3、4月份的车位工根据入职时间段的平均效率统计(以下柱状显示为平均效率值):

从表中数据中可以对比出,不同入职时间段的车位工平均效率,根据入职的时间增长而效率也呈递增的趋势。为进一步确认数据,找准培训需求点,以公司4月份车位工为基准,4月份低于平均效率值的车位工共计887名,占车位工数量的60.2%。 下表是低于平均效率值(56.1%)的人员数量与入职时间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于人均效率的车位工无论是占比,还是数量总和都比较大,而且参照的效率标准值还较低(56.1%),远远低于目标效率。人员数量和提升的培

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明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更深入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本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思想史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机制及其思想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的原因,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体系及其演变,城市发展认识、城市规划发展的认识和方法论的演变。 四、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等课程有紧密联系。 五、教材与重要参考书 1.Hall, P., Cities of Tomorrow 2.郭彦弘,1992,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Hall, P., 1975,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邹德慈和金经元译,1985,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Howard, E.,1898,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邹德慈和 金经元译,1987,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所5.McLoughlin, J. B., 1968,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Systems Approach, 王凤武译,1988,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Mumford, L.,1961, 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1989,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六、任课教师 1、孙施文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2、张冠增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七、学时分配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形态 比较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 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 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 本轮廓(图1)。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 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 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 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 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 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 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 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 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 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 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 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 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 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 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点知识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点知识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知识重点18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重点如下: 一、职业的特性 1社会特性 2经济特性 3技术特性 4同一特性 5差异特性 6发展特性 二、职业的一般要求 a沟通能力 b专业能力 c 表达能力 e动手能力 f组织管理能力 g 创新能力 h情感智商 三、性格:也称人格,一向被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行为与态度的总称。 四、影响职业兴趣形成的因素 1家庭环境 2社会舆论 3受教育程度 4职业需求 5职业兴趣的培养 五、技能:是经过学习和练习发展起来的能力。 六、能力:是成功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 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发展的保障 2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完成职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4职业生涯规划为应对变化而制定 八、职业生涯规划按时间长短划分的类型

1人生规划 2长期规划(5-10年) 3中期规划(2-5年) 4短期规划(2年以内) 九、按照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人格及与其相对应的社会职业可划分为六种类型 1现实型 2常规型 3研究型 4艺术型 5社会型 6企业型 十、舒帕对人生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1成长阶段(0-14岁) 2探索阶段(15-24岁) 3确立阶段(25-44岁) 4维持阶段(45-64) 5衰退阶段(65岁以后) 十一、职业选择原则 1适合原则 2喜欢原则 3向往原则 4优势原则 5交集原则十二、职业观的含义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 十三、大学生科学职业观的培养方法 1调整就业期望值,进行科学的择业定位。

城市的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微商培训体系规划方案

微商培训体系规划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二〇一六年九月八日

目录第一部分培训计划说明 第二部分培训工作重点 第三部分培训实施流程 3.1、培训目的 3.2、培训原则 3.3、培训职责 3.4、计划制定 3.5、培训实施 3.6、效果评估 3.7、培训流程管理 第四部分培训课程计划 4.1、《培训课程计划》 第五部分培训相关附件 附件《培训总结改善报告》

第一部分培训计划说明 1.1 微商业务事业部门刚成立,针对业务拓展的培训刚刚起步,同时由于现在部门的讲师来自不同的行业以及经历阅历,授课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产生的培训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课程重新梳理,系统华符合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 1.2 微商客户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对微商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客户有可能需要最基础的微商知识,有的微商客户可能需要相对高端的微商实战技能,因此需要规范系统化培训课程,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客户,以便符合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以便使得培训课程更具针对性及系统性。 1.3 针对前期开课的频次以及反馈的学习效果,有的学员参与性不高且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为提高培训学习效果,针对培训的效果开展考核、评估。 1.4 后续为提高讲师的授课水平及效果,逐步开展对讲师授课效果评估以及对讲师开展定级定职,以便更好提升讲师的授课水平,进而提升授课效果。 1.5 因微商团队相对都为新人,新进员工对公司的流程、产品、文化等掌握相对薄弱。1.6公司领导倡导员工通过不断学习与培训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力求在公司内 部打造学习型企业,形成学习型团队。 第二部分培训工作重点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公司微商战略发展规划及销售计划,培训计划工作重点如下: 2.1 微商培训工作力争全面覆盖,重点突出,要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优化培训流程,明确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果。 2.2 随着新员工的加入,要做好上岗前,上岗中,工作后各项培训与培养工作计划,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 2.3 针对微商客户的不同需求,逐步开设覆盖初级、中级、高级微商课程,以满足不同客户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逐步开展多层次梯队化的课程体系覆盖,逐步形成公司内外部全覆盖的微商课程体系。 2.4针对目前许多客户紧迫需要掌握的微商流程及吸粉招商的实战技能,特加强这类课程的开课频次及课程内容。 2.5 因微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每位微商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及技能提升,因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相互影响 【摘要】: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的互相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主要城市规划思想多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现代工业技术的推波助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是建筑师与社会学家寻找理想的城市形态以医治“城市病”的乌托邦和物质形象等思想。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田园城市理论引入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中国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

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中国为保证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在欧美先进的市政理论对中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合力”作用下,田园城市理论在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局部片段式的“田园城市”印迹,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新村建设、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辟等方面。就总体影响而言,一是城市新区的规划,这与霍华德避开日益膨胀的伦敦市区,在郊区进行莱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做法如出一辙;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城市规划多主张分散主义,这又显然与田园城市理论及源于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市、有机疏散、邻里单位等分散主义的规划理论密切相关。而民国时期各地所进行的“新村建设”和城市“模范住宅区”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详细规划和布置及其取得的一定成效,则是时人对田园城市模式进行了局部解读和仿效的结果。 当前,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之后,开始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总结和反思,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据弃自然、毁坏自然,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并尝到了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恶果”,如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调等等。然而,人毕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调控自己,世界各国围绕“人与环境”这一命题采取了种种对策。19世纪末,美国“城市美化运动”,英国“田园城市”的思潮,所有的这一切都反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题库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题库 1.super定义的生涯是指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他统合 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2.生涯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 休者、家庭成员、公民的角色。 3.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历程。 4.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再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 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 5.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 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6.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 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7.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 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语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8.帕森斯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 9.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论的内涵是职业选择要在清楚地认识、了 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

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最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职业。 10.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提出CASVE循环来表述个体如何做出决策。 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价和执行,沟通再循环。 11.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 12.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 包括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和衰退期(65岁以上)。13.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我、人事工作 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六个步骤。 14.性格也称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他人、对事、对自己、 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应对方式。 15.我们可以通过MBTI心理测评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性格。 16.M BTI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外倾和内倾,感觉和直觉,思考和情感, 判断和知觉。 17.内倾(I)─外倾(E)维度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 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外倾型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客体,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信息,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向外的转移。外倾型个体需要通过经历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并偏好于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思考,在语言的交流中对信

培训体系方案计划

陕西创源(长兴)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部 2013.12.15

目录 一、总则 (4) 1、培训目的 (4) 2、培训原则 (4) 3、培训流程 (4) 二、培训组织管理 (4) 三、培训种类和形式 (5) 1、培训种类 (5) 2、培训形式 (5) 四、受训者的权利和义务 (5) 1、受训者的权力 (5) 2、受训者的义务 (6) 五、培训需求分析 (6) 1、培训需求分析内容 (6) (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6) (2)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7) (3)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7) 2、培训需求分析职责分配 (7) 3、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 (7) 4、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7) 六、培训计划与实施 (8) 1、培训计划 (8)

2、培训实施 (9) 七、培训成果呈报 (9) 八、培训评估 (10) 1、评估的目的 (10) (1)评定成果 (10) (2)分析问题 (10) (3)改善措施 (10) (4)发现需求 (10) 2、培训评估的内容 (10) 3、培训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 (11) 九、培训经费、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11) 1、培训经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培训设施和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培训资源的管理 (12) 十一、员工培训出勤管理 (13) 十二、附件 (13)

一、 总则 1、培训目的 企业培训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具体表现为:(1)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工发展;(2)改善绩效,从弥补员工知识不足、提供职务发展能力、提供观念变革的动力、保证有效工作的手段等方面改善员工和组织绩效;(3)进行人才储备,人员知识、技能结构的优化和后备人才及战略人才培养;(4)企业文化的培育。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最终成为学习型组织,实现公司与员工价值和发展的统一。 2、培训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遵循战略性原则、培训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专业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培训兼顾的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投资效益原则。 3、培训流程 培训体系是处于特定市场环境中,由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成果呈报→培训评估→培训结果反馈等环节构成的闭环系统。 培训流程简图 二、 培训组织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知识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知识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重点如下: 一、职业的特性 1社会特性 2经济特性 3技术特性 4同一特性 5差异特性 6发展特性 二、职业的一般要求 a沟通能力 b专业能力 c 表达能力 e动手能力 f组织管理能力 g创新能力 h情感智商 三、性格:也称人格,一向被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行为与态度的总称。 四、影响职业兴趣形成的因素 1家庭环境 2社会舆论 3受教育程度 4职业需求 5职业兴趣的培养 五、技能:是经过学习和练习发展起来的能力。 六、能力:是成功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 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发展的保障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完成职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4、职业生涯规划为应对变化而制定 八、职业生涯规划按时间长短划分的类型 1人生规划 2长期规划(5-10年) 3中期规划(2-5年) 4短期规划(2年以内)

九、按照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人格及与其相对应的社会职业可划分为六种类型 1现实型 2常规型 3研究型 4艺术型 5社会型 6企业型 十、舒帕对人生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1成长阶段(0-14岁) 2探索阶段(15-24岁) 3确立阶段(25-44岁) 4维持阶段 (45-64) 5衰退阶段(65岁以后) 十一、职业选择原则 1适合原则 2喜欢原则 3向往原则 4优势原则 5交集原则 十二、职业观的含义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 十三、大学生科学职业观的培养方法 1调整就业期望值,进行科学的择业定位。 (1)全面认识自己 (2)具有良好的择业心态 (3)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 (4)深入基层大有作为 (5)自主创业天地宽2注重物质利益,更要做到实现人生价值。 3以自我为中心,更要考虑国家的利益 4 靠社会关系,更要靠自己的实力。 十四、职业理想的实现的条件 1了解自己——你能做什么 2了解职业——要你干什么3了解社会——让你干什么 十五、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学生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浅谈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进程及相互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变化和改革。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一家。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的方面发展,促进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关系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临安等。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1、唐长安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复习重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职业: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 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2.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从事的职业,不仅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实际观 察到的职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见解和期望。(P111) 3.职业能力: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景中进行类化迁 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P170) 4.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 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72) 5.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6.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生涯 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的。 二.简答题 1.罗伊理论(需求取向理论) 如果需求获得满足,就不会变成无意识的动力来源; 如果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不能获得满足,那么这种需求将会消失而且不再发展; 如果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未获得满足,将驱使人们去满足此类需求来维持生存,并间接地妨碍了高层次需求的发展; 如果需求的满足受到延迟,就会无意识地驱动人们去满足这些需求,而且延迟其他的需要; 个人心理能量的运作会影响个人需求的满足状况,而心理能量的方向又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特别是早年所获得的挫折和满足的体验和经验对个人心理 需求的发展会有重大影响。 2.帕森斯理论(职业选择理论) 清楚地认识自己,包括态度、能力、兴趣、资源限制和其他特质,即探究个人特质。 了解不同种类工作的要求、成功的条件、利弊、补偿、机会和前途,即探索职业可能。 联系和平衡以上两点,真实推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即匹配二者。 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条件匹配 2.特长匹配 3.马斯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推进) ?生存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最底层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理需要;其上是安全需要,即人需要一个安 全的可预测的环境;再上一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 自我最终和尊重他人;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潜能实现,高峰体验等) 4.职业成功法则(P158)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目的 为配合创业计划的落地,以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为对象,开展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创业团队全面了解公司、产品、销售政策、市场策略及工作流程,使创业者在较短时间内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创业;也让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实现职业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双项提升,实现企业与创业者共同盈利。 第二部分培训体系分类及简介 一. 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五大类:

二. 培训体系简介 (一)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二)销售指导培训 以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企业赢利为目的,注重研究现状和需求,着眼业绩和发展,把注意力放到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上,通过提高销售人员的个人绩效来达成企业的销售目标。 (三)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以职场必修素养的“职业观念、商务礼仪、职业能力”三大版块为基础,从培训的角度指导职场人员如何进行意识改变、行为修正与能力提高。 (四)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提升培 训 提高中层人员的知识、技能、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创新意识等通过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中层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五)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 领导力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发挥企业家和经营者的创新和变革精神。企业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激发高层卓越的情商,面对变革带给内心的巨大冲突,突破自己,迎接挑战。 第三部分培训体系课程内容 一、新员工培训 (一)企业经营简介; (二)公司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权力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服务协调网络及流程, 有关部门的处理反馈机制; (四)本职工作业务培训; (五)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产品、市场定位、目标顾客、竞争环境等 等; (六)介绍企业的安全措施; (七)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目标的传达; (八)介绍企业以员工行为和举止的规范。 二、销售指导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