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生活育德

摘要: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就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进行初步实践,提出小学德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生活德育。生活德育要以课堂教学活动、校内延伸活动、家庭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施途径,以“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为实施理念,将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连,并最终达到知行统一这一具体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内涵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生活化的德育能给每个孩子以激励、鼓舞和呼唤,使他们自觉地追求更为丰富的内在生命,为自己拓宽更为广阔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的空间。德育从空洞说教向生活世界回归,就会在悄然间浸润儿童的心田。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内涵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者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之进行道德教育。它以生活教育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生活、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中经历、感悟、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现实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握好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学活动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恰当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1.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使学生克服“只听不动”、“只说不做”、“只在课堂上学,不到实践中做”的弊端,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身体验,使学生通过活动强化行为训练,并将课堂中的道德观念与个人实践行为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我也能行》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材料,具体创设诸如“谁来洗

小手帕”、“看谁的书包收拾得最整齐”、“谁系鞋带又快又好”、“谁的小手最灵巧”等活动场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将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

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应该明理和导行紧密结合,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密切相连。赞可夫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的高涨而达到的。”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归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

2.树立榜样,贴近生活。

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模仿学习的结果。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榜样所起的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的形象要比抽象的理论更易让其接受。树立学生身边同龄人的榜样,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能增强说服力,更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决心。

《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小伙伴分享物品与心情。教师采用“树立榜样,贴近生活”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玩具带来给同学玩。然后,教师让最受大家欢迎的学生谈一谈把玩具给别人玩,自己是什么心情。该学生说,把玩具给大家玩,看到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教师通过该学生良好的形象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让所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分享快乐的教育。泰戈尔说:“不是棒捶的

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而来,而是来自于他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而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时,其道德认知才会更为深刻,行动欲望才会更为坚决。

(二)校内延伸活动学校是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必须和学校其它德育工作、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晨会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德育的实效性。

1.结合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6—9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可以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和“执勤中队”(即“执勤班级”)的双向评比活动。通过设置“爱校、礼仪、节俭、卫生、守时”

等评比内容,由一个中队担任一周的执勤任务,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有醒目的执勤标志,人人都是执勤员,都有自己的岗位和检查内容,都有机会体验为学校服务、为同学老师服务的苦与乐。在执勤中队进行检查的同时,各班也要相应地开展评比活动,班内同样设班级执勤员。一周执勤结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换岗交接,宣布下周执勤中队。此时,学生心中定然充满:

“我们终于可以为同学服务!”“我们一定要公正评比!”的

快乐信念,也定然意识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的深刻含义。这能使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高,道德认识提升。

2.通过“体验教育”活动成果展进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由此可以肯定,当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会产生愉悦的体验。体验教育活动成果展可以把学校漂亮的宣传窗作为展示区,定期展示学生的创造成果:模型设计、手工制作、书法美术、小发明、小创造……还可结合“ 科技特色证书”的考章活动,让学生现场展示才艺,琴棋书画,动静结合,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多一次锻炼的机会,多一个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体验成功的快乐、交往的快乐。活动后通过总结、反思、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内化为学生的认识。

二期课改提出任何教育最终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任何有效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中进行的。所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延伸、学校展示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和充盈学生的生活世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知行的和谐发展。

(三)家庭教育活动陶行知认为,儿童不是孤立的,而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把学校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学生在

课堂上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还需要通过各种延伸活动加以巩固、深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对儿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请家长配合学校用各种方式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常重要。可以把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列在《家校联系册》里,让家长明确,并根据每条要求,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如教师布置学生在父亲节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给爸爸准备一份礼物,让在家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给老师送喜报。这种鲜活的实情施教,把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诚然,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更具影响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无论是到饭店就餐,还是清明去扫墓,亦或是做家务这样的小事,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庭活动中,只要他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些教育对他们将来成为一个社会人也是极有帮助的。

(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提出,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德育同样要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

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

如教师可以组织“雏鹰假日小队”的学生们到街道上打扫卫生、

清除“牛皮癣”等服务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公益劳动”的理解,强化了劳动技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自我体验,增强自我劳动教育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实现。我国的社会生活涌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求知锻炼的大课堂。如果学生不去参与,或有所见闻却没有深刻感悟,学校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便仍旧不能上升为道德行动和道德意志。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家庭、社区等校外生活中全方位地开展生活德育,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总之,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生活的教育价值。当然,我们更推崇的是“学以致用”,即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奏响扣人心弦的德育乐章。

孟庄镇三旺马小学

曹智魁

2013年9日

浅谈如何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浅谈如何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实现德育工作创新 广德县卢村乡中心小学龚传志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德育体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认识。 一、确立德育目标,营造育人氛围。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因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培养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新世纪学生”为学校德育总体目标,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对不同年级分层次确立具体目标。学校还编写了浅显易懂的“好习惯三字歌”,并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吟唱,让德育目标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使之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里。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警示牌、墙壁等来进行宣传,营造育人氛围,使无声变为有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个人素养。 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要靠班主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班主任。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班主任队

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专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班主任还要学会研究、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不断积累、勤于思考。正因为如此,关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制定好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请进来,走出去”,为提升班主任个人素养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为塑造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构建德育课程,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德育,因此,学校应积极地创造性地构建德育课程,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搭建平台,使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体验,从而完成人格的塑造。 1、学校要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及班会、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主题教育。 2、认真上好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针对学生实际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聆听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与此同时,我校在学校期刊上还专门开辟了“心灵驿站”版块,设立了“心灵驿站”信箱,学生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及时地给予解答。这样,大大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以活动化的课程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活动是生活体验呈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创新各类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优美育人环境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优美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育人作用已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长期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拟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育人环境方面谈几点思考,与教育界同仁商榷,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一、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静宁县实施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就是一次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校园环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宏观环境”,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校园文化载体,后者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创建优美校园环境为目标抓起。 第一、物质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体现出“五

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校园区域特色;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结合,富有艺术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富有地域特色,但却不可一味的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经济,又实用;五是功能性。学校建筑物应合理构建功能性文化小区,如教学区、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师生公寓区、食堂服务区、体育活动区和多媒体科技园区,根据各功能小区的特色,设置宣传牌或标语,让师生置身于文化特色小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彰显特色文化小区的育人功能。 第二、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六化”,即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文化广场或文化走廊要培植盆景花卉,并设计张贴学校成就展和学生习作,培养师生的成就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精心打造花园式学校。融绿化、美化、文化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的美化决不应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设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

优化育人环境_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人在塑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现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现代育人环境的创设。持续优化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宜人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除了知识育人、服务育人外,还要增强环境育人。要优化育人环境,应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校园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布置与建设,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校园环境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可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是指校内的各种设施、空间布局和规划设置等。软环境是指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文明状况、人与物的和谐、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优化校园环境,既要增强硬环境建设,也要重视软环境建设。 增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必须精心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对应的宣传栏、读报窗、艺术园地、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图书角、卫生评比栏等。净化校容校貌,设置绿化带,保证绿化面积。统一校服,指定校歌,佩带校徽。让学生在文明、纪律、卫生、美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利用校园广播、局域网、形成网络校园。即时传播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实现人机互动学习,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师生学习视野。多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和锻炼机会,积极展开活动,让校园活起来,突出校园新亮点,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升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 必须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种设施所营造的育人功能。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校园中的教师、学生是人的因素,校舍及各种硬件环境设施是物的因素,要实现人与物的和谐,创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一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通过文化活动突显育人效果。 一、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 学校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在母亲节的“我为妈妈洗次脚”活动、五四青年节到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六一儿童节的文艺展演活动、教师节组织的“老师、您辛苦了”学生主题征文比赛,国庆节组织的“五星红旗网上签名”和爱国主义学生主题演讲活动等等。 兴盛小学国庆节爱国宣誓活动

(二)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校自编了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利用每周国旗下宣誓让学生将文明礼仪根植于心,通过争当“文明礼仪标兵”活动让文明礼仪落地生根,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如弯下腰拾起的不是一片小纸屑,而是你的品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十大社团活动 学校首先建社团活动的制度、计划、活动方案,各社团根据其类别制定相应的详细的计划、方案,每天下午课外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活动,学校分管副校长负责考勤督查,对活动开展情况作详细的登记,各指导教师签字,并计入绩效考核,节假日做到定时开放,专人负责。学校社团各类活动室齐全,各类设施齐备,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开设了10大社团,音乐类的舞蹈、竖笛、合唱;书法类的毛笔字、硬笔书法;美术类的香烙画、特色剪纸;体育类的武术、篮球;科技活动,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各类兴趣小组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谈学校环境育人

谈学校环境育人 元谋县元马中学杨红英 有人说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这是恰如其分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纵观所有办得有声有色的学校,其校园环境建设决不是凌乱无序的。一位校长说:?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某校为建一厕所,校领导专门去考察各种公厕,这看似小题大做,但恰恰反映出该校领导对创设校园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

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学生不随地吐痰,就得创设一种使他们?不忍?随地吐痰的环境,尽管有了这种环境他们也还会随地吐痰,但这恰好说明改造这种不良行为的环境力度还不够;要学生爱校就得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爱校恋校之情的环境;要学生刻苦学习,就得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环境?氛围?,即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要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要能与学生的内心活动产生积极的?对话?,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点燃探索知识、积极进取的思想火花。即校园环境的创设要能使学生触景即能生情。由于污迹遍地,随地吐痰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因为春色满园,心情就变得格外爽朗。这应该说是与环境密不可

谈环境育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谈环境育人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08-14T15:08:55.81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陈志斌[导读]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大而言之,就是提高国民素质或民族素质,小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法在教育界、社会上颇为流行,但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颇不相同的解释:有的人将“素质”理解为个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有的人则将素质解释为后天获得的某种品质或才能;有的人将“素质教育”理解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没有考试的教育,有的人则将之理解为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道德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大而言之,就是提高国民素质或民族素质,小而言之,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下面结合笔者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讲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有作为的教育家大都十分重视德育,将之视为国家民族强盛的关键。严复的“三民说”,粱启超的“新民说”,孪大钊的“民彝”思想,大都属于此类。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之一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课程教材,优化师资队伍等等。但是,当前要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说,首先要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问题。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一下解决复习资料的问题,解决复习资料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管好自己的人,抓好我们教育内部的事,这是关键。为什么呢?各种复习资料编写者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人,使用的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是我们的教师,只有出版是在出版部门。两头在教育系统内,为什么管不住?我们教育系统的同志,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方向,宁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顾全大局。决不要因为一点小利而耽误了大事,为了一点编写费,滥编复习资料,为一点回扣,强行统一征订。这种事情,如果我们下决心管,显然是管得了的,谁这么干就处罚谁,坚决一点。 三、同情和宽容是构成做人的高尚内容 古人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同情和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人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和打击,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身处一定的困境,若能得到他人的同情、关怀、支持与鼓励,或许能够获取战胜困境、重获生活信心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然而,今天不少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行为,催化和培养了不少骄扬跋扈、自以为是、自私、偏狭、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小太阳”。自私将导致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偏狭必然产生宽容心的欠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淡薄。本来手拉手活动是一项培养都市青少年爱心的有益活动,也是教会青少年学会做人的一项实际行动。但是,在一些手拉手活动中,我们辛酸而又困惑地看到:一只稚嫩的带着些许势利、自私乃至俯视姿态的手,极不情愿地拉着另一只纯真、质朴、温良以及渴望与希求的小手,其情景是那样的勉强、别扭,那样的不自然、不和谐。在1998年给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中,有些青少年的家庭情况很好,可他们宁愿花钱去买高档零食,也不愿为灾区出一份力。 四、从几个方面的简单论述 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 学生的全人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学校教育关门办学,闭门授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严重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全而发展。人的整体性决定了教育的整体性:教育的发展整体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崭新的教育模式。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第二条明确指出:“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于是,在学校不做功课,先玩个够,或在校做功课时边玩边做,拖时间,等回到家父母在时再慢慢做。至于第三种现象,是孩子遇到不懂问题,能及时发现、讲解,一举两得。然而,这种“陪读”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看到孩子迟疑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使孩子通过做功课进行知识巩固的时间成了家长“温故而知新”、孩子动手不动脑的过程。 3.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社会及各种传媒应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杨文德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师生们对校园内的各种事物耳濡目染,各种事物的形态、形状就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个反应积淀下来就转化为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向。作为培养与塑造未来人才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有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小觑,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因此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

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包含了各种知识底蕴的校园环境,才能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哪怕是一处再微小的建筑,也要用心去营造建设。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说。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更是提到:“要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可见,无论是做事还是作人德行至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成长为马家爵、王宝森之流,那还不如作一介莽夫。最起码他的破坏性要小得多,少得多。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虽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却说明了人的后天成长依赖于环境的影响,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而居,三迁其所。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创建和谐的物化环境,以物育人 漫步校园,红砖壁瓦、绿草茵茵。茵茵绿草中的警示语说:我是你们的植物朋友吗?自来水龙头大声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泪。垃圾桶说:来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语言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羞耻心。微风吹过,一片片废纸,在校园内翩翩起舞,此时映入你眼帘的肯定是孩子们嬉戏追逐着,拾捡校园内的垃圾,然后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里满意地走了。上课铃响了,听着自来水哗哗的声响,总会有师生返回身来,轻轻的把它拧紧。物人合一,人物和谐在我们的校园无时无处不在。 教室内高悬的国旗,端正张贴的名人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

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守则》也好,《规范》也罢,不只在于威慑约束,而在于自觉遵守。室内外的园地,橱窗,板报不只为传经送宝,而在于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墙为人说话,物为人传情成为我校校园环境的真实写照。但这些行为习惯的得来也并非一日之功,今天栽的花,明天就会枝折花落。刚刚露头的小草,用不了几天就会奄奄一息。今天换的水龙头,明天也许就会怎么关也关不上。每当孩子们步入校园大吃特吃后,准会把废弃物随手乱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停止了那种毫无实效的说教,停止了那些毫无实效的主题教育活动,来一个从我做起,全员参与。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以身示范。什么叫身教重于言教,什么叫以身示范。半年下来,立竿见影,我们的校园变得漂亮了,孩子们懂事了,老师们也更省心了。 二、优化健康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校园也好,家庭也罢,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为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教师作为孩子们的人师之范,要求孩子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部分教师却时常在校园内,课堂上冒出一两句方言土语,板书备课更是繁简字并用。橱窗,墙报,板报中也会时而冒出一两个错别字装点门面。德育纲要,校规中明确规定要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但我们的教师却动辄训斥,言语粗俗,何谈语言文明;要求孩子们衣着得体,自己却身着奇装异服,穿着拖鞋进出教室有说服力吗?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

浅谈教室环境美化的育人作用

浅谈教室环境美化的育人作用 发表时间:2011-05-17T16:05:33.64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董立铁 [导读]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校园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在校园里驻留时间最长的是教室。 河北唐山市路南区侯边庄小学董立铁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校园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在校园里驻留时间最长的是教室。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审美功能。下面来看看我们班的教室环境设计吧! 教室前方,10个端正的红色大字贴在黑板的上方,这是我校师生经过讨论制定的“学习有恒心,待人有爱心”的校训。它像一盏导航灯,指引同学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教室后面的墙上,最上面张贴着我班每次获奖的奖状。正中间是一棵“树”。这是一棵造型美观的“心情树”。之所以称它“心情树”,是因为这是一棵用来调节学生心情的树。这棵树上挂满了写着学生名字的心形卡片。卡片的正面涂满绿色,画了一个笑脸,表示快乐;反面涂满灰色,画了一个哭脸,表示烦恼。每天学生一到教室,就把自已当天的心情“挂”在树上。我可以从树上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哪个同学心情不好,我就及时地找他谈心,进行心里疏导。学生在心情树上看到有同学心情不好,也会向这位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这“心情树”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心情树”两边的两块版面是“蜜蜂飞舞,百花齐放”“我的地盘看我的”。这里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园地。全部由学生自掘自播,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习经验、读书心得、手抄报、手工作品等。 教室后的一角是班级图书角,每人都把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献出来,与大家分享。 左侧墙壁上设置了“争星表”,上面每一颗星星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例如,每背熟一篇课文就争得一颗星,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获得一颗星等。右侧墙壁上设置的是“活动天地”,有班级开展活动的照片,反映班级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励大家力争上游。 挂在教室门上的是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一行鲜红的字:让我夸夸你!小白板上贴着很多即时贴便笺,上面有老师或同学们写的各种夸奖的话。在学生们互相的夸奖声中,每个学生中眼里更多了几份真,几份善,几份美! 由教室布置可见,教室环境美化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气息。班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中。优美的教室环境是无声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吴文娟,是青甸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班主任。 青甸小学五、二班是一个和谐向上、欣欣向荣的班集体。走进五、二会让你感受浓浓的温馨,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举手投足中都透出自信和乐观。他们朝气蓬勃,健康向上,他们“有理想,讲道德,重文化、严纪律”。通过努力,他们取得了让学校、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满意的成绩。下面我就五、二班的教育教学成绩及班级管理方面向大家作出如下汇报: 本班学科教学成绩: 2003-2004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中,英语成绩名列镇第二名,语文成绩第三名。其中吴啸楠同学以三科总分298分的好成绩名列镇前茅。 2003-2004第二学期期中、期末检测,英语名列镇第二名。 2004-2005第一、二学期期中、期末检测,英语名列镇第二名。 2005-2006第一学期学科抽查中英语成绩列镇第三名。 班级管理方面 一、实施班级“逐级管理”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运用了“逐级管理”的方法,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成为了班级的小主人,有利于发挥民主激励效应, 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都负一定责任,使全班各个角落都

有学生管理,责任到人,职权分明,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责任感和成就感。班级建设由大家齐抓共管,转化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行动上做到了“全员皆官”,避免了班主任“孤军作战”。 1、“逐级管理”的具体操作: 我通过详细归总班里大事、小事的种类、数目,划分出了四个级别,管理职责种类36 类,班干部人数36 人,“逐级管理”框架如下: 一级管理:正、副班长2人; 二级管理:学委、卫生委、体委、宣传委,共计4人; 三级管理:由座位组长、值日组长和科代表组成,共计17人; 四级管理:选出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共计13人。 在管理中,第一级管理的班干部可以监督管理二级以下的干部及学生,以此类推,职责范围由大到小,逐渐细化。注:每级班干部的具体职责详见附页“五、二班班干部‘逐级管理’职责规划” 2、“逐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择及培养 首先、选择班干部 班干部的职务、职责、人员数目确定之后,我更注重挑选合适的人选。为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我预先制定了符合师生“品味”的班干部标准: (1)重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境育人 (实施总结)

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2012年至2015年环境 育人实施总结 阿克苏地区一中坚持环境育人,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坚持环境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不断学习,增强环境育人意识 概括地说,我们的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不断地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二是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是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得到了深化。 1.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 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校内校外育人环境”。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明确指出“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更是新时期学校环境育人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发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育人观念,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应该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2.学校创设学生需要的灵魂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时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要求孩子说真话,自己却在说假话;要求孩子语言文明,自己却粗言秽语;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乱弃;要求孩子学习雷锋,自己却不做善事;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却从来不敢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孩子周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格环境。学校在注重师德建设的同时,格外强化教师人格形象的塑造,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注重做“人”,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向上的人,用我们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3.学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青春 青春不是成人,是一个发展中的生命体,他承担的责任与成人不同,我们不能把成人直面的一切过早地强加给孩子。要使他们的童真和快乐充分地表现出来,为他们创设了愉悦的学习场所,减轻了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给孩子一个快乐的青年。 二、我校加大力度,创造环境育人条件 1.我校修好了新的运动馆 地区一中多年来操场情况恶劣,雨天积水,一周不干,晴好天气尘土飞扬,利用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近几年我校出资改善校园环境,其中投资几十万修建了标准运动官,近4千平米标准运动场成为学校一道景观。同时修建安置了运动器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又增强了学生的胆量。 2.学校建起了展览室

改善校园育人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2)

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街头小学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校园,几年来,我校按照日照市“花园式单位”评选标准及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园林化学校”活动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校园内部环境的“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促进我镇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教育,经济实用,一步到位”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校园绿化美化活动要按照“四化”总体目标要求,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开展校园绿化工作 2.积极开展校园美化活动 3.积极丰富校园文化。 4.积极改善校园基础设施。 5.着力净化校园环境。 三、具体措施、成果 1.校园绿化。

建好一所学校,绿化美化一所,达标一所。解决大班额工程之前,2015年12月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启用,2016年10月杜家沟小学教学楼竣工启用,按计划先后完成了这两所学校的整体绿化。2018年、2019年将计划完成闫马、坊子、镇头、迟家庄4处解决大班额学校的绿化。 高标准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工程量及资金投入情况分期施工。2015年12月中心小学新校区楼房竣工启用后,聘请日照市规划设计院对学校绿化工程总体设计,2016年完成一期绿化(苗木栽植),即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2017年完成二期道路铺装和景点的建造。4处村小的绿化同样由市设计院设计,计划两年完成。 品种丰富,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整个校区乔木、灌木、草皮合理分布,高低错落,花木相间。具体品种有红叶石楠、红叶小檗、小叶女贞、龙柏、美人梅、百日红等灌木种株,还种有水杉、玉兰、白蜡、银杏、雪松、紫叶李、红枫、海棠等乔木种株;鸢尾、萱草、石竹、二月兰等草本花种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形成了我校花草葱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 彰显各校特色高大苗木。中心水杉,杜家沟大柳树、松树,迟家庄高大法桐、柳树、松树,闫马坊子镇头也计划了水杉、芙蓉、栾树、白蜡等。 室内盆栽绿植多元化。开展“绿化美化校园,美化环境”的主题活动,鼓励师生亲力亲为绿化美化办公室、教室,无偿捐赠

浅谈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浅谈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后代的主力军,只有让学生学习了文化,他们才有机会对文化进行传承与积淀。本文就校园文化的含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及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多元性。校园文化的完善,就是充分发挥了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为育人营造了最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它所包括的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 . .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直观反映,一般包括设施设备等硬环境和校园文化、交际氛围等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环境建设要突出“三性”。 一、民族性 学校主体建筑采用伊斯兰教风格,形式以穹顶为主,色调以白色和绿色为主。校园里的白色柱子上,写着“铸民族魂,育时代人”八个绿色大字,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操场两边的围墙上,手工绘制出民族团结的宣传画。文化宣传栏里,定期更换民族文化知识。多功能室里,悬挂着民族生活壁画。教室里,展示出学生手绘的民族生活画和手工作品。 教学楼走廊里,每层突出一个主题。一楼是“民族风情长廊”,反映各民族生活风情的画栩栩如生。二楼是“民族谚语长廊”,让学生从各民族的传统故事里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三楼是“民族建筑长廊”,让各民族的学生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找到“家”的感觉。四楼是“民族英雄长廊”,墙壁上悬挂着少数民族英雄图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楼的屋顶建成了生态园。别具一格的拱形门、星月顶,体现出回族的建筑特点。具有象征意义的“牛”“羊”造型,让孩子们时时受到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的激励。园

子里有水池,有花坛,有菜地,孩子们可以养鱼、养花、种菜。这是一方自由的天地,孩子们能在这里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劳动的快乐,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个体性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把课桌组合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马鞍形等。一节课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灵活地组合课桌,引导学生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分组入座。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互动的机会,而且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 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展示的空间,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小班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另一特色。学校在教室四周设计了四块绒面板展示学生的作品。精彩的作文片段、优秀的美术作品、最有个性的书法作品……这里能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真正实现了关注每一个、赏识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目的。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孩子爱上阅读,终生受益。学校一楼的“雅真书屋”里有各种书籍,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学校在每个楼层设置了雅思、雅乐、雅趣书吧,学生可以随意挑选心仪的图书,或课间或午休,或坐或靠,或默读或交流,自由地放飞心灵。学校还在每个教室里设置了图书角,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

徐凯文:环境育人需要“全员育人”

徐凯文:环境育人需要“全员育人” (电子科技大学王晓刚学生记者团廖婷) 编者按:在由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办的“2012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会”上,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应邀作了专题报告。他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不是西方式的“治病”模式,而应从消除或改善心理问题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入手,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正是“改善环境”并进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机制。 心理学能做什么?有人以为心理学是“算命的”,学了就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后来,许多人觉得心理学是“看病的”,特别是在临床心理学。但是,我认为,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看病”上,而是要更多地应用到对人和社会的更深入认识和理解上,并进而运用到政策制定、社会管理中去。 “治病”模式的“尴尬” 过去的几十年里,“情感障碍”不断增加,“抑郁症”也十分流行。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在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做了一个回顾梳理之后指出,“美国进入一个焦虑的时代――焦虑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 怎样应对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是投入跟多的医疗资源,培训更多的专业治疗师,还是发明更有效的药物?这些投入会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吗? 目前,抗抑郁的用药量大量增长。人们认为,药物的使用,可以改善导致心理疾病的“物质基础”,从而起到疗效。药物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吗?剑桥的一位教授也在诘问:“影响人心理的,怎么会是一种化学药物?!” 美国有世界上最好、最多的心理工作者,以及最完善的培训体系,每年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的就是临床心理学。但是,在这样优厚的条件下,美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依然是恶化的。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2006年的健康状况调查,美国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世界第一,达20.4%。为什么?回答是:西方的心理健康治疗模式是失败的。 目前,我国约有2.48亿人需要咨询和治疗,但其中只有4.9%的人得到了咨询帮助。在这2.48亿人中,重度精神病患者达1100万人,而全国精神科医生才不到2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才被认为是“合格”的,而符合这个条件者全国仅有4000人。医院比例如此悬殊,投入多少资源培训专业的治疗师才能算够?我们是否也要照搬西方的心理治疗模式?

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生活育德 摘要: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就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进行初步实践,提出小学德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生活德育。生活德育要以课堂教学活动、校内延伸活动、家庭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施途径,以“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为实施理念,将道德教育深深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连,并最终达到知行统一这一具体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内涵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生活化的德育能给每个孩子以激励、鼓舞和呼唤,使他们自觉地追求更为丰富的内在生命,为自己拓宽更为广阔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的空间。德育从空洞说教向生活世界回归,就会在悄然间浸润儿童的心田。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内涵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者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之进行道德教育。它以生活教育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生活、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中经历、感悟、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从而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现实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握好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学活动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恰当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1.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使学生克服“只听不动”、“只说不做”、“只在课堂上学,不到实践中做”的弊端,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身体验,使学生通过活动强化行为训练,并将课堂中的道德观念与个人实践行为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比如在《我也能行》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材料,具体创设诸如“谁来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