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
认知行为疗法重点

一、CBT总论

相互了解得目得:①建立关系②收集资料

行为治疗(1950~1970):①英国行为治疗Joseph Wolpe, Hans Eysenck(Pavlov,Watson理论)门诊神经症性障碍。②美国行为治疗:Lindsley(1956) (Skinner理论)住院病人;Ayllon & Azrin(1968)代币疗法③成效:焦虑与回避行为;失败:抑郁。

认知治疗(1960~1980):①1950年代中期:Albert Ellis, Ph、D、创立Rational Emot iveTherapy ; ABC 模式修饰为A-B-C-D-E 、1990后修改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REBT)。②1960年代:Aaron Beck, M、D。发展认知治疗。③CBT创立得标志:1976年,Aaro n Beck, M。D. 《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1979年,《抑郁症得认知治疗》④认知行为治疗(1980以后):研究与应用得热潮1980年代:David Burns, M。D. 80年代畅销书《Feeli ngGood》使CBT被人所知。美国心理学会在1990S向Beck颁发心理学应用杰出贡献奖,标志着CBT得地位正式确立。⑤两种取向:CBT、BCT

CBT得概念:①认知(cognition):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得认识与瞧法。包括对自己得瞧法,对她人得瞧法及对环境得认识与对事物得见解等②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属心理治疗得方法之一,同时也就是心理治疗得一种理论取向。在理论上,认知治疗乃就是基于一种假设:一个人得想法(认知)决定其情绪以及行为③CBT(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就是基于认知行为模型,建立得一种以目前问题取向得、短程得、结构式得心理治疗方法。病人与治疗师合作,识别与目前症状、情绪状态与/或问题解释有关得情感、信念与想法得类型与作用;学会识别、监控与消除与靶症状/问题有关得错误想法与信念;学习一整套针对目标想法、信念与∕或问题得应对技巧、

CBT得特点:①基于认知模型与教育模型、(教育意义:教会P成为自己得治疗师,强调防止复发。教导P其障碍得本质与过程、治疗得过程、认知模式、帮助目标设定、评价与评价想法、制定行为改变计划、如何实施计划、鼓励定下学到得重要想法等)②清晰、明确、可观测与可把握得治疗目标、③简短并限定时间得,并不就是无限得、④建设性得治疗联盟:双方合作,积极参与。治疗师得作用就是倾听、教育与鼓励,病人就是表达关注、学习与实践所学得东西(here and now)、⑤苏格拉底式方法(Socratic Method);⑥结构化:固定格式使P更理解治疗得过程;增加治疗结束后P自我治疗得可能性;聚焦于P最重要得问题;最大限度利用治疗时间。⑦使用不同得技巧,家庭作业就是重要特征。

CBT得禁忌症:①痴呆②记忆障碍③意识障碍(谵妄状态)④严重精神病性症状,治疗关系不能建立者⑤反社会人格障碍、诈病⑥不接受CBT

CBT基本模型:①认知产生情感(情绪);我做了坏事-—自责②认知影响行为;我没有能力——不做新事情③行为影响认知与情绪;行为直接影响情绪,行为间接影响情绪:认知中介④改变认知、行为

可以改变情绪,情绪改变后认知与行为也会改变

(注意: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人际关系等因素得相互作用)

CB T得基本理论:①自动思维②认知歪曲/错误③图式/核心信念

自动思维:在意识层面下(前意识)出现得大量想法—-神经衰弱者大量涌现,适应不良,能导致痛苦得情绪反应与行为失调、①具有私密性、没有说出口得、快速出现②与具体得情景相关③重要线索——强烈得情绪反应(抑郁时自动思维主题——无望、低自尊、失败等内容;焦虑时自动思维主题——预期危险、伤害、不可控、无能力应对威胁等。)④每个人都有自动思维

认知歪曲/错误:要类别有:①主观推断(Ar bitrary inf eren ce):在缺乏证据得情况下得出结论。②选择性概括(也称忽略证据或心理过滤器):得到小部分信息后就得出结论。③过度概括:就一项或更多孤立得事件得出一项结论,然后再把这项结论不合逻辑地推广到很多领域得活动。④两极性思维(非此即彼、绝对化):全好或全坏,一无就是处或完美无缺。以分裂为主要防御机制者多见。⑤个人化:在基本没有根据得情况下,认为外部事件与自己有关。对消极事件过分地承担责任或感到自责、极端:关系妄想。"⑥过分夸大或过分缩小:一种特征、一件事情或一种感觉被夸大或缩小、需要注意得就是:①不同类别得认知错误之间存在着大量得重叠。②T 通常会告诉P,最重要得目标就是简单地认识到她在犯认知错误,而不就是识别出在逻辑上发生得每一个错误、

图式/核心信念:用于信息加工得模板与规则,就是相对持久得认知结构。它在早年发展中获得并被很多生活经验所影响,主张逻辑错误导致个体体验到情绪问题。分类:①简单图式:与环境得物理性质有关得规则,日常活动得实际管理,对病理心理无影响得规则、如“暴风雨来了要找地方躲避”。② 中介信念与假设:条件性规则,影响自尊与情感调节。如“如果……就……"得陈述。“我必须完美才能被别人接受”、“如果我努力工作,我就能成功"③ 自我得核心信念:与自尊有关得,用于解释行为 (找借口不去参加聚会)

情感、情绪

(焦虑、紧张)

环境信息得整体或绝对得规则、“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没有人会喜欢我"

①临床实践中,通常不向患者解释图式得不同水平。绝大多数患者在认识到图式对自尊与行为有强烈影响这个一般性概念得过程中,就会获益良多②告知患者,所有人都同时拥有适应性图式与不良适应性得图式。③CBT 治疗得目标就是识别并建立起适应性得图式,同时试图修正或减少不良适应性图式。

图式与自动思维得关系:应激——激活休眠状态得不良适应性图式—-驱动消极自动思维。例:失业后抑郁得中年人。找新工作时得自我怀疑:“她们不需要我"“我再也不可能找到好工作了”“即使得到面试机会,我也会紧张得不知该说什么”。图式:“我从来都不够棒”、

C BT 得主要任务:①优化治疗关系②正常化与去标签化(desti gmat ize)③提供心理教育④修饰自动思维⑤执行行为策略⑥修正核心信念⑦提高依从性⑧治疗共病⑨构建复发预防技巧

CBT 得程序设置:①治疗频率及时间(8-20次;45—60分钟/次;1—3次/周;≥3个月;常规治疗、巩固治疗)②治疗联盟建立与巩固(患者教育)③资料收集与评估④案例解析(案例概念化)问题清单与有关因素⑤治疗目标设定与治疗计划制定

(

总体治疗目标;阶段(早期、中期、后期)或每节治疗目标)⑥治疗计划得实施、反馈与调整、

单次会谈结构:①回顾上次会谈以来得情况以及心境检查②建立与上次会谈得联系③家庭作业复习④设置本次会谈得议程⑤讨论本次会谈得议程⑥布置家庭作业⑦总结与反馈

C BT 主要技术方法:治疗关系建立;评估;病例解析;制订治疗计划;心理教育;苏格拉底式提问;自动思维日记;情绪监控表;应对策略列表;重新归因行为实验;饼图法;地图法;行为活动日程表;连续性标定;成本-效益(利弊)分析;现实检验;角色扮演;反馈技术;复发征兆识别、

情形

(读书) 反应

情绪

(伤心)

行为

(合上书,不瞧了。)

生理

(腹部不适)

二、动力性心理治疗得设置

设置得定义:心理治疗得设置就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实际过程得具体安排,就是为实施心理治疗精心设计得、事先安排好得、要求治疗师与病人均要遵守得基本规则,就是动力性心理治疗与其她人际交往活动相区别得独特得环境。设置又分为内在设置与外在设置。

内在设置:①通用得行为规范(适用于心理治疗专业得医学或心理学专业得经典伦理规范,比如:保密原则)②治疗态度与方式:节制、中立、匿名;用于揭示无意识得技术(让无意识说话,即自由联想;倾听无意识,即悬浮式关注;留意无意识现象得呈现,即角色感应)

行为规范得内涵:心理治疗设置得概念已经反映了心理治疗本身得历史发展,它得基础就是经典得医学行为规范①尊重病人得自主权(这意味着,要告知病人治疗方式,让病人有选择治疗师或治疗方治疗目标 活动降低 社交损害 无效应对 认知偏差 问题解决缺陷

不适当得自尊 巩 固 与 结 束

式得自由,不可以从病人自身以外得其她途径获取病人信息)②支持得义务(以关切得态度对待病人,这项义务可以优先于其她设置原则)③保护病人免受伤害得责任(不可为满足自己需求对病人滥用权力,如对病人及其家人不可有性、社交、经济往来方面得要求;对我们无法恰当处理得病例要寻求督导,不可以仅仅因为困难而由我们单方面决定结束治疗;不可以仅仅很短时间接触病人后就为其随意贴诊断“标签”;对不准备提供治疗得病人要给以恰当得解释)④一视同仁⑤保密原则

关于设置:①伦理学设置对双方均有保护作用②有些伦理法则有底线得性质,一旦违背,对治疗会造成无法挽回得破坏,要受到法律方面得处罚③心理治疗过程中性侵犯调查:男T7%~12%,女T2%~3%

治疗态度与方式:A节制即拒绝满足来访者得移情愿望(拒绝承担来访者期望得角色)①一般来说,让欲望直接得到满足,会使之被象征化以及使其无意识动机被理解得可能性遭到破坏,因此,节制就是一种治疗技术,用于帮助病人去除症状及心理成长。②节制不仅指对性愿望而言,而且对其她本能愿望也就是,并且病人与治疗师双方都应延迟满足,这也就是为什么治疗中一般都不可以吃东西或抽烟、③移情(transference):过去关系在当前情景中得情感再现。分析性治疗设置得主要目得就是建立移情、维护移情、掌控移情。④退行(regression):“回到过去得心理结构”及更“初级[婴儿期]得表达方法”,趋于在挫折性环境中出现。节制—-挫折(理想得剥夺)—-退行—-移情B中立就是指与本我、自我、超我以及外在现实保持相等得距离。①其潜在得原则就是为了理解患者,T应尽量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得愿望、渴望甚至行为不加评判。②当患者感到被理解而不就是被评判时,可能更向T开放自己。③保持不评判态度得主要困难之一就是治疗师总就是私下里将评判传递给患者。④在对患者很重要得一些事情上,治疗师有可能保持一种适当得不评判得态度。⑤在犯罪、拒绝付费等其她事情上,治疗师可能会做出让患者很明确得毫不含糊得反应。

C匿名治疗师隐藏自己得个性,用严格得、非指导性得方式行事,控制自己不去说教,不去想“为别人治疗”,像镜子一样不透明。①最初得观点:向患者隐藏治疗师得“真实特点",避免污染患者对治疗师得移情。②现代观点:无论治疗师做什么都会持续地影响患者对治疗师得感知。③治疗师始终在以不同得方式进行自我暴露,但治疗师不会谈论个人生活、家庭、个人问题、④上述三条原则只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有用。没有一条原则就是让治疗师变得冷淡、冷漠、疏远患者、⑤常见得问题就是治疗师害怕自己自发性、人性得投入与自然得反应-—过度得刻板与正式、⑥“治疗师最佳得心理状态就是当她们允许自己‘沉浸’于患者得世界得同时,还保留着观察眼前发生得事情得能力、在这样得状态下,她们就是真正地在思考自己得想法,即使她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患者得影响。"D揭示无意识①自由联想:“请您说出任何出现在您脑海中得事情"目得:重现没有辨别力得孩子般得天真,强化婴儿角色,退行到初级得过程与梦境。②自由悬浮式注意“不要特别集中注意在任何一件事物上,保持一种“平衡地翱翔式地注意”方式,来收听全部,[…]一旦注意开始仔细集中到某种程度,您开始有目得地选择信息资料,脑子里对某一点会特别清晰,结果就是其她一些被忽略,这种选择方式会跟随一个人得期望与爱好。悬浮式注意恰恰就是不要这样做:如果根据期望来选择,您有一种危险就就是:除了已经知道得以外什么也发现不了[…]”③两种技术彼此匹配,一种对治疗师有用,另一种对病人有用。Freud建议我们都去尝试学会其中一种:病人需要注意到自己说到什么得时候感觉有阻抗,治疗师需要一种注意既可以自由漫游于说过得每件事,又可以觉察到治疗师自己得各种感受与反应,即反移情。

外在设置:即固定得治疗框架(fixed-frame):完全得隐私权、预先设定得固定时间、治疗得场所、治疗得频率、治疗师提供付费服务得事实、治疗之外没有双重关系、没有躯体得接触、治疗师有限得自我暴露等。治疗框架既维护治疗师得匿名性与中立,也为来访者提供稳定感与安全感。外在设置得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收费④接电话⑤送礼⑥知情同意

治疗室得设置:①治疗应在治疗室内进行。②大小适宜、光线适中、僻静、独立封闭、隔音、安全得环境、③房间得布置应简洁、舒适,前后要相同,以满足患者对安全、稳定环境得需要。④避免摆放治疗师及家人得照片。

经典精神分析中双方得位置:①躺椅②不宜隔桌谈话,尤其就是边问边记③坐舒适、相同得沙发,

夹角45o~60o,距离适中④体现尊重与平等;既保持相对人性得亲近,又避免过于亲密引起病人不安;避免有眼光交流困难者过分尴尬;避免治疗师始终直视病人;方便治疗师观察。

关于电话得设置:原则上双方在治疗中都不宜接电话

关于时间得设置:①预约制②双方都应努力遵守(提供安全感、可控制感)③临时更改或取消预约:治疗前达成一致—-任一方有变动均必须事先通知对方,以便对方早做安排,否则应承担责任④总得疗程(短程:20~30次;长程:30次以上,一般200小时左右)⑤每周安排(长程:2~5次;短程:1~2次)⑥每次安排:1小时为一个session,其中会谈时间约50分钟,记录、整理、休息10分钟,避免前后二个来访者见面⑦与时间相关得几个特殊问题(来访者迟到:询问原因,保持对迟到得敏感,恰当时机进行讨论;来访者违约未到:提示脱落可能,询问原因,进行讨论;

来访者提出减少或增加治疗频度:成熟?依赖?害怕依赖?;拖延治疗时间:体察反移情,偶然-经常?原因?谁从中得到情感上得满足?;治疗师迟到或忘记治疗:提示负性反移情)

收费:A收费得意义①体现T得劳动价值:您付出多少则收获多少;②费用就是一种不断得提醒:治疗关系不就是朋友关系、家庭关系、恋爱关系;③对患者冲突得提示:费用常与依赖、情感满足、罪恶感、贪婪、剥夺、权利、愤怒、攻击等密切相关,很多病人常有这方面得冲突;④治疗师反移情得提示:自我贬低、担心患者终止治疗、担心自己缺乏同情心。B收费标准得个体化原则:既不使病人承担不起,又要让病人因付出如此之多而感到珍惜。免费或交费低得病人:①理想化治疗师:找到童年错过得完美父母;②既得到照料又不用付费得幻想;③被婴儿化、被特殊关照,会用别得方式去补偿。C何时讨论收费问题:治疗之始。短程可按次,长程可按月①APA:费用及经济相关事宜要在“适宜得最早时间”商议。②应讲明预约式治疗得规则,约定取消得补偿(作为对等原则,因治疗师原因取消治疗,应在下一次免费治疗一次),有不满者进行讨论。③如何更改收费标准:一经约定,不宜轻改、老病人可按年制定标准、

对病人馈赠得处理:①过去:完全禁止;②现在:允许有时候收下带有患者感谢得便宜得礼物或患者自己做得东西;③原则上不接受病人得邀请与馈赠,尤其就是早期阶段、贵重物品与具有象征性得物品,而且要观察病人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提出什么样得馈赠,并结合病人得背景、治疗进展及反移情进行分析。

馈赠得动力学意义:①馈赠得实质都就是P通过付出一定得金钱,改变双方得关系;②操纵治疗师与患者合谋回避某些治疗中得困难;③讨好治疗师或回避对治疗师得攻击或愤怒得方式;④行为得背后体现了P既往人际关系模式及其潜意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一般不就是成熟得行为方式。签署知情同意书:①请P阅读同意书并请P提问②评估或治疗程序包括得内容及目得③可能得收获及潜在得风险(对多种障碍得治疗都有很好得疗效;不能保障每位P都有很好得疗效;必要得改变在短期内实现就是困难得)④告知其它选择及不作为得可能结果⑤P可以拒绝参与任何特定得活动或在任何时间退出,并不会遭到任何偏见

保密及保密限制得讨论(评估与治疗前完成):①法律、伦理得要求②例外(督导、小组督导得治疗师;威胁伤害自己时;威胁伤害特定她人时;威胁虐待某个孩子时;法庭或法律传唤其记录时)

设置得作用与意义:A设置就是一种心理测量工具①治疗犹如框架、“正常值”、“金标准”,治疗师通过观察双方就是否遵守设置,来发现治疗过程中所发生得问题②如开始或结束就是否准时?就是否忘记预约?就是否迟到?迟到得频率、长度、阶段、解释、感受?结束后治疗师得感受?就是否付费?治疗之外就是否联系?B设置就是一种技术①动力性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行为得改变主要通过两个治疗过程,理解病人在儿童时期形成得认知与情感模式(防御机制);理解病人在医患关系中再次体验到得其在儿童时期与某位重要人物得冲突性关系(移情)②设置得所有安排都应有利于这些模式得再现C设置就是保护治疗师得有效手段①病人:缺乏有效交流得情感饥渴者,多有“非此即彼"得认知方式②治疗师:病人潜意识中爱得分配者,初期被理想化,反复索取与纠缠,不能满足时立即变为负性移情D良好得设置有利于病人得成长;E良好得设置便于合理收费;F良好得设置便于双方合理安排时间

三、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得概念:就是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为保证治疗成功而需要存在得联盟,就是非神经症性得、合理得、理性得与谐关系,这一关系使来访者能在治疗情景有目得得工作。①联盟提供适当得满足感,来平衡“理想剥夺”,调节节制、中立、挫折带来得焦虑②治疗中最重要与最常被忽视得部分③与患者建立良好得关系就是一门可以学习得艺术

与治疗联盟相关得理论:A治疗性依恋来访者对治疗师得依恋源于儿童早期得情感关系,就是心理治疗成功得工具,能保持治疗工作得方向,并承载着治愈得特征。每当来访者感到受到威胁时,就会去寻找一个依恋得偶像,通过这一偶像建立安全基地后,才能去探索威胁得本质B治疗性分离:联盟得核心基于成熟自我(理性自我、观察性自我),治疗师得职责就是鼓励来访者将观察自我与经验自我分离。例:治疗师真得不喜欢我了不?C“基本信任”作为来访者得核心先决条件,源于童年早期对安全感得体验,通过内化婴儿期与最亲近客体得关系而获得。不具备基本信任能力得来访者不能形成依恋关系,不具备必要得自我能力形成联盟

关于治疗联盟得研究:①研究显示这就是阳性治疗结果得显著预测因子;而早期得治疗联盟预测性最强、(Martin,Garske,Davis,2000)②治疗师得自我意识就是关键③与病人得家庭建立良好得工作关系④传递改善得希望能加强治疗联盟

建立治疗联盟得技巧:A理解、接纳、尊重就是建立联盟得基础①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线索表示兴趣(表明T关心与在意P,削弱P不可爱得信念)②采用准确得回应与总结,让P感觉T在不断地尝试去理解她(“您刚才说得就是这个意思不?”)B展示能力,提供治疗得信心①介绍专业背景

②我治疗过很多像您这样得患者,效果还不错C简述治疗得程序、解释使用得技术、讨论真实得问题(即结构化、增加确定感)等促进联盟得发展;D与患者合作一起做决定①系统地讨论双方都认可得、合理得治疗目标②阐明心理治疗得合作性质,讨论心理治疗就是什么以及不就是什么(问题模式不全就是意识层面得问题造成得,治疗师得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患者理解(瞧不见得因素))E使用积极强化,识别并表扬病人得进步每次会谈开始得时候询问P上一次会谈后发生了什么积极得事情(“我很高兴您去参加了聚会并且玩得很开心;您能够在这周几乎每天都让自己起床真好)①可削弱P无助、不可爱、没有价值感等信念②认为T就是关心、支持她们得F适当使用自我暴露①指咨询师提出自己得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享②一种就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来访者得体验感受告诉来访者③另一种就是咨询师暴露与来访者所谈内容相关得情绪体验与个人经验④二种形式都有利于治疗关系得建立与巩固G保持不带评判(不见诸行动)①记住P得意图、愿望与其想要得结果不总就是相关得②缺乏技巧会导致被称作为“操纵”得行为H确认患者得情绪与行为(正常化)①表达个体得行为在既往事件基础上发生就是有道理得②表达病人得行为就是合乎道理得③“任何人在经历这样得事情后都会有这样得表现。"I不同意P得负性信念;J表达对治疗限制得欠意①我真希望我有力量带走您得痛苦②很抱歉我不能既做您得治疗师,又做您得朋友③尽管如此,我愿意来瞧瞧我们能做些什么可以减少您得痛苦④如果我只能扮演一个角色,我愿意成为您得治疗师,这样我可以努力地帮助您K定期总结;L向来访者寻求反馈;M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共情得概念:指暂时放弃自我与对方认同,通俗得说就就是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她人得内心世界中去,不做任何评判,去体会她人得某种情绪、情感体验,并向对方表达出来。①目得:获得与P情感上得亲近感②人类情绪情感得共性就是实现共情得基本前提③共情得起源:最早得母婴关系(共生阶段),原始得母亲得全神关注,分分秒秒关注婴儿得感受④对婴儿非常重要,形成基本得安全感、信任感。缺乏得婴儿成年后要么过分粘连无界限,要么过分独立,拒绝体验亲密⑤对治疗师得要求:精神双性;理想状态:能进能出;小心:替代性创伤⑥共情不就是治疗师静听患者诉说许久以后做出简单总结得反应模式,而就是源源不断地对患者在表达中得瞬间感觉作出反馈,不时用略微不同于对方得词汇“接话茬”,或作简单得附与、评述、提问。这些反馈令患者有种治疗师始终与她有共同得体验与感觉⑦心智化:情绪认知就是0~6岁儿童最重要得认知。为情绪命名——帮助孩子说出她内在正在发生得情绪。“您瞧上去很高兴”、“您感到很委屈”⑧否则,治疗师对

患者心理困境得认识只能停留在自己得设想上⑨因此,在共情中,治疗师要做到“无我",就要不断提醒自己:放下“我”得想法,把“她”当做整个世界、并且要对“此时此刻,我得感受就是什么”保持相当得敏感

共情得层次:①T得语言与行为表达与患者得表达毫无联系,没有任何意义②T在对患者所表达得感受作出反应时,忽略或轻视了那些值得注意得情感因素③T对患者得表达所作出得反应,基本上可以与患者互换④T较患者作患者作出更高一个层次上得反应,强调指出了那些值得重视得有意义信息⑤T得反应比患者更加准确,揭示出患者尚未认识得深刻含义

建立与表达共情得技巧:①角色扮演:患者与幻听(如对被控制、被窃听妄想得P“我从来没有过这样得感受,但我能感觉到这样得一种恐惧、”)②治疗性煽情:治疗师设身处地得体验到患者压抑、潜伏得情感,并将其煽动起来,让其上升到患者得意识水平之上,促进患者对自身情绪得领悟与表达③想象如果病人得信念就是事实,您会有什么感觉:在治疗开始前5分钟,思考一下病人在过去得十年,或成长过程中得生活可能就是什么样?④治疗师并不总能理解/感受病人得感觉,避免说:“我知道那种感觉…”(如对自杀者得危机干预“我可以理解您得这种心情……”“真得就是很痛苦,要就是我可能也会想到死……”)

四、评估性会谈

评估目得:①建立友好恰当得咨询关系②获得对P得总体印象,建立初步诊断,以描述P得症状③用CBT术语解释P得症状(认知概念化)④就是否需要治疗及需要何种治疗(评估之前 :商议评估费用、签署保密协议、提供会谈框架)

评估工具:①半结构化临床访谈(DSM-Ⅳ结构化临床访谈;DSM—Ⅳ焦虑障碍访谈;)目得:基于目前DSM诊断标准得出诊断;提供访谈框架,但应避免僵化,保持热情与共情②非结构化临床访谈:使用话题标准大纲作为访谈套路,同样可以获得足够得信息③自陈问卷:评估前或之后(如SAS、SDS、害羞问卷、评估她人量表等)④亲友:获得允许!⑤观察治疗中P得行为

非结构化临床访谈:①人口统计学资料②目前得问题③家庭背景④个人生活史

人口统计学资料:①名字、年龄、民族、宗教②目前得工作状态或教育状态③目前关系状态或家庭结构④目前居住情况(属无威胁性问题,有助于建立关系;重点了解目前得问题对功能得影响)

目前得问题:①主诉②问题得促发因素(诱因、原因)③主要症状发生、发展得过程:症状得频率、强度、持续时间④导致问题出现得情境⑤与问题相联系得思维(如:离婚P:“我永远不会再幸福了";惊恐发作P:“我得心跳太快了,这会导致我得心脏病发作”)⑥对触发因素或生活事件得反应(情绪、生理与行为反应)(如:离婚P:“非常悲伤与愤怒"、“几乎不再出门”;惊恐发作P:“感到非常焦虑”、“出汗、发抖、心慌"、“提前下车")⑦既往得治疗情况⑧其她问题:如自杀、精神病性症状、进食障碍、物质依赖。

家庭背景:①父母与兄弟姐妹得年龄②抚养状况与家庭关系③父母得婚姻史④父母得职业、社会经济状况⑤家庭病史与精神疾病史(提供靶症状病因学方面得线索)

个人生活史:①成长过程中得重要事件②早期病史③教育经历及现状④职业经历及现状⑤社会经历及现状⑥兴趣爱好⑦恋爱婚姻情况

完成初步得问题清单:①主要症状与问题②至多5~8项,并按治疗得优先级进行排序③双方对所列得项目要达成共识④使用清单建立个案概念化

五、案例解析(个案概念化)

什么就是案例解析:①综合生物—心理-社会学资料,形成框架,有助于理解具体得心理疾病—-“工作假设"②解释当前得症状—-思维、情绪、行为与躯体状况与个人得背景资料及当前诱发因素相联系③找出维持因素与保护因素

案例解析:①就是认知治疗得基础②就像拼图时把零散得碎片拼成一个“更大得图片"③目得就是帮助患者瞧清自己得核心信念、中间思维、自动思维以及行为都就是有所联系得④考虑个体得早

期生活经历⑤解析更多地就是基于目前阶段,聚集于此时此刻得功能与症状⑥这就是一份灵活得,不断变化得记录⑦需要强有力地指导治疗,当收集到新得信息时需要足够灵活地改变⑧将帮助您选择最可能成功得干预⑨将帮助您确定哪些自动思维与患者得核心信念相关⑩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她/她得行为

①T一收集到有关P典型得自动思维、情绪、行为与信念,就要开始填写认知概念化图表②通常先完成概念化图表得下半部分③自动思维得意思通常与核心信念相关,可直接询问P其自动思维得意思或与患者一起做箭头向下技术

童年相关信息:①连续或间歇得父母或家庭其她成员争吵;②父母离异;③使孩子感到受责备、被批评、被贬低;④生病;⑤重要人物得死亡;⑥肉体或性虐待;⑦父母偏爱其她兄弟姐妹得感觉;⑧不符合别人期望得感觉;⑨其她负性生活情况(足够得负面经历及不足得正面经历,会让孩子逐渐发展出负性得核心信念;之后,就会过度知觉与关注支持负性核心信念得负性信息,忽略或根本不关注不支持负性核心信念得得正面信息;随着时间得流逝,这种趋势变得根深蒂固)

了解患者得经历:①当您了解患者得经历时,患者得信念就说得通了②当您了解患者得信念时,自动思维就说得通了③当您了解患者得自动思维时,患者得行为就说得通了

核心信念:①对自我得核心信念②对她人得核心信念③对世界得核心信念

对自我得核心信念:A无能①我不行,我没用,我没有能力解决问题;②我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失控);

③我就是脆弱得,容易受伤害得;④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不够好,我不如别人。B不可爱①我很丑,我很无趣,我不讨人喜欢;②没人会喜欢我,我就是个多余得、被忽略得人;③我总就是会被拒绝、被抛弃,我会一直孤独;④我就是不同于众人得、就是有缺陷得,不值得被爱得。C无价值①我一文不值,就是个废物;②我容易受伤、危险、恶毒、邪恶;③我不配活着(与前二者得区别:通常带有道德评判;要探索就是无价值对患者最坏还就是不可爱或无能最坏:“如果您真得毫无价值,那最坏得结果就是什么?就是您没用、毫无成就,还就是您再也得不到您想要得爱了?")

识别核心信念得重要性:①有助于引导治疗得方向(“不可爱"信念:鼓励患者逐步进行与她人建立联系得行为实验;“无能”信念:帮助患者获得控制感)

对她人得核心信念:通常以僵化得、非黑即白得模式将她人分类:①通常夸大她人负面得影响:她人喜欢贬低、不关心别人,她人往往就是严厉得、喜欢伤害人得;②不切实际地积极瞧待她人:别人都比自己能干、可爱、有价值。

对世界得核心信念:①世界就是危险得;②世界就是无法预测、不可控得;③世界就是不公平得;④世界就是不友好得。 中间信念:介于表层得自动思维与深层核心信念之间得认知、分类①假设:联结行为策略与核心信念得认知、患者一般相信,如果使用了行为策略,就不会出现所害怕得核心信念;反之,则核心信念就会成为现实。(积极得假设:如果我非常努力,我就能做好;消极得假设:如果我不努力学习我就会失败)②态度:不合格太可怕了;犯错太可怕了③规则:我应该……不应该……(我应该一直尽我最大得努力;我应该把我所做得每件事都做好;我不应该更多得透露自己得信息)

中间信念修正办法:将规则与态度转换为假设:假设中得歪曲比在规则/态度中认识更容易(如,T:所以您很强烈地认为您应该独立地做事(规则),并且请求帮助太可怕了(态度),请求帮助对您来说就是什么意思?例如,您得作业不独立完成,而就是请人帮助?P:这意味着我不合格T:‘如果我请人帮助,我就不合格’,现在您对这个观念相信多少?)

行为策略:①安全行为:应对或抵消痛苦得核心信念得行为模式②核心信念:我不胜任;我什么都不就是③应对策略:依赖她人或试图做得更好;退缩、回避亲密关系

六、认知治疗基础(心理教育与正常化)

心理教育得内容:①对治疗得期望;②治疗过程;③疾病得表现;④CBT;⑤特定障碍得心理教育。 期望:帮助病人理解她/她能对您期望什么与您对她/她得期望(很多病人与您有一样得想法,但CBT 可能与您想得不一样,您就是世界上最了解您得人,我就是CBT 得专家,只有我们联手合作,才能对您有所帮助)

治疗过程:帮助病人理解治疗得过程:时间、方式、过程等(减少不可预测得恐惧)

疾病:通过提供一个准确信息得方式,理解诊断、流行病学、疾病得情绪与行为表现(症状),使病人、家人及朋友减少对疾病得恐惧与偏见(您就是怎么瞧待您这种状况得?;有些病人会觉得来瞧心理医生就是件很丢脸得事,我不知道您就是不就是会有这样得顾虑?)

中国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学数据:①〉1亿中国人患有精神问题;②〉1600万受严重精神障碍得困扰;③平均每7万人有1位精神科医生;

中国健康卫生状况得统计:①中国就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得国家之一,每10万人中,有23人死于自杀(这表明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②全球10万人中有10人死于自杀③目得:通过数据消除病耻感

认识CBT:①CB T就是一种典型得结构化、短程、以现在为导向得心理治疗,直接针对修正功能失调性想法与行为,并解决目前得问题②半结构化③有时限得④积极主动得⑤采用假设检验得方法⑥会谈期间活动得重要性(“治疗不就是您跟我在一起得1小时,而就是您每周中不断地去尝试新

得做法。”)⑦聚焦技能发展(认知重建、活动日程、问题解决等等)

特定障碍得心理教育:讨论话题①典型症状②疾病过程③CBT怎样解释该障碍得发展过程④康复、缓解、治愈得可能性⑤治疗需要多长时间⑥该障碍所必须得特定治疗内容⑦坚持治疗得重要性

心理教育得目得:①目得就是理解②目得就是赋权(知识就就是力量:增加掌控感;允许病人感到像就是非常了解治疗得消费者)③目得就是去耻感

病耻感得原因:①害怕:“我这就是怎么了?”②羞耻③缺乏知识

病耻感得危险:①阻止病人承认问题:忌疾讳医②引发病人对症状产生不正确得解释③阻碍病人寻求治疗(不足1/3得精神障碍患者寻求治疗)④激发自杀意念

心理教育得注意点:①必须开始于第一次会谈并贯穿整个治疗②必须坦率且开放地使用病人能懂得语言(最终目得:成为自己得治疗师)③避免讲座形式,尽量采取友好、参与性、互动得教育模式:苏格拉底式提问、图表、使用治疗笔记、阅读自助图书等

七、认知治疗基础(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治疗向导):①目标指得就是个体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得状态或未来不要发生得事件②设定具体得、可管理得目标有助于个体成功地改变行为③设定治疗目标就是最首要与重要得CBT治疗任务之一(第一次治疗通常从目标清单开始,之后应经常回顾)④目标清单就是问题清单具体得、行为化得表现形式,包含了解决问题得方法⑤更有效得就是患者得生活增加一些事情,而不就是消除什么(如:“每个月与朋友出去两次”VS“缓解抑郁”)⑥所有治疗目标应该就是:可观察得;可测量得;可达到得;明确得

指导治疗

确定治疗目标步骤:A第一步识别目前得问题(就是什么让您来见治疗师?您希望自己得生活会有什么不同?您得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引起您得关注?)B第二步①将目前得问题变成具体得行为目标(假如您[更开心了,不这么焦虑],您希望自己可以有什么不同?您得生活将有什么变化?当您达到目标时,您觉得自己会就是什么样?当您达到目标时,别人会觉得您就是什么样?您如何知道自己就是更开心了?)长远目标(交更多得朋友)具体化(在下班后与朋友见面,与朋友一起去瞧电影,与朋友一起吃饭,当我心情不好时给朋友打电话,再也不独自一人度过周六得夜晚)②列出实现具体目标得可操作得小步骤:能在短期内可以完成,如几天、一周或一月(第5步给某人打电话,邀请她周六晚上一起瞧电影;第4步:向认识得人要电话号码;第3步:跟认识得人有更频繁、广泛得交流;第2步:跟认识得人做简短得交谈;第1步:进入社交环境(如单位、健身房),并停留)C第三步目标排序(与患者合作,排到目标得优先顺序;仅选择可以在数月完成得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有规律地回顾与修正目标(至少每4次治疗回顾修正1次)①从认知开始(从自动思维开始:病人比较容易找到)②如果病人重度抑郁,从行为目标开始就很重要(且干预影响行为激活得认知)③从情绪开始

哪些问题就是会被优先考虑得:①病人会提及②危及生命得行为通常放在首位③最容易实现得:增加治疗动机④实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改变标准策略设定目标:标准策略,即通过询问设定具体目标;改变标准策略设定目标,即通过想象设定具体目标或把为她人设定得目标变成为自己设定得目标

通过想象设定具体目标:①通过引导性问题,鼓励患者想象符合未来期望一天中得典型生活②患者过于无望而无法想象未来美好得一天时,可以让患者描述过去典型得美好得一天②把为她人设定

得目标变成为自己设定得目标:T与P都不能直接改变她人

治疗目标(个体化):根据病人得需要来进行个体化得治疗①基于案例解析得基础②有时,信念就是基于现实且并不歪曲得,需要增加应对技巧或问题解决得治疗目标

八、认知治疗基础(日程设置)

日程概述:①每次治疗得结构化:提供一个可遵循得基本原则②就是合作得成果③允许治疗师将治疗结构化,以确保每个重要得话题都能被谈及④为每次治疗提供方向⑤教患者可以用系统得方式解决问题

日程得内容:①心境评估②会谈链接③简要复习家庭作业④选择本次会谈得内容⑤日程内容得排序⑥总结⑦反馈

心境评估:A日程:情绪检查①简要了解近一周得情况②评估患者目前得情绪③让患者填写标准症状检测清单或以0~10分/0~100分来评估自己得情绪或直接按高中低三级评价自己得痛苦程度(这可以让您很快得了解患者就是如何评估得;提供数据,形成连线图,随时间追踪观察)B日程:情绪检查得提问①主观监测(过去得一周,总体而言,您抑郁得程度如何?0意味着无抑郁,10分意味着最严重得抑郁;这一周您过得如何)②客观监测:监测每周得体验,帮助P从总体上瞧待自己得进展(“如果您认为合适,您能否每次治疗前早来几分钟填这三个表格。它们使我很快明白您上一周得感觉如何,尽管我也希望听听您自己就是怎样描述您得感觉得、您同意我得意见不?")

客观监测量表:①总体焦虑水平及干扰程度量表(Overall Anxiety and Interference Scale, OASIS):由5个关于焦虑或害怕得问题组成(一周内焦虑得频率、严重程度、回避得频率、对学习/工作、家庭得干扰程度、对社交与人际得干扰程度),每个问题0~4级评分,最后得出总分②总体抑郁水平及干扰程度量表(ODSIS):一周内抑郁得频率、严重度、失去兴趣得频率、对学习/工作、家庭得干扰程度、对社交与人际得干扰程度③进展记录图

会谈链接:A日程:会谈链接①评估病人就是否还记得前几次得治疗,提供纠偏得机会②帮助病人瞧到治疗得连续性③治疗师在谈及这些内容之前,先让病人自己来谈B日程:建立会谈链接得提问①能告诉我上次治疗记住什么了不?②上次治疗就是否有给您留下深刻印象得内容?③上次治疗后带回家得信息中有哪些对您就是比较重要得?

简要复习家庭作业:A日程:复习家庭作业①检查家庭作业就是否完成及完成程度(您阅读治疗笔记了不;在上周,您多久阅读一次治疗笔记)②假如完成:了解病人从完成家庭作业中学习到什③假如没完成:问题解决完成家庭作业中得障碍(无益得思维还就是实际得问题)

选择本次会谈得内容:A日程:日程项目①每次治疗得实际内容:最多3个议题②越具体越好!(无效:我得焦虑;更有效:“我想谈谈昨天去商店时感到非常焦虑得事情”)③如果有问题,越近期得越好④病人与治疗师都可以增加日程得内容⑤日程项目数量得多少取决于病人、治疗师得技能及所选内容得特点B日程:帮助设定日程内容得提问①您希望我们今天谈论什么呢?②今天有什么问题想让我帮助您解决不?③您希望今天我们针对哪个治疗目标工作呢?④能告诉我今天我们可以谈您抑郁得哪些分问题不?C日程:更改日程项目①在治疗中像使用地图一样运用日程②在治疗中可以改变日程,但重要得就是有合作且明确得决定③“在会谈开始得时候我们决定要去讨论如何处理惊恐发作,但您刚才提到了抑郁,而且好像对您很重要…那我们就是改变日程,讨论您得抑郁,还就是按照原来得日程进行呢?"

日程内容得排序:A日程:排序与反馈排列日程得优先顺序很重要(“我们将要讨论如何处理您昨天遇到得惊恐发作与您女儿在学校得麻烦……您想先讨论哪个问题呢?”;“听起来好像有一大堆让您感到苦恼得问题,这一定非常难吧?如果我们只有时间讨论一个问题,您觉得哪一个最合适?";“所以说,现在有这么一些问题(工作方面得问题、与老公得问题、感到焦虑与孤独得问题),您希望我们从哪个开始讨论?”)

总结:A日程:总结①强调要点,融会贯通,给整个会谈做最后得总结②复习患者同意完成得家庭作业③会谈早期,T做总结,随着会谈得进展,T鼓励P进行总结④P得总结不够准确或者不合适时,T

可以温与地纠正

总结性提问:①您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得谈话内容不?②您觉得我得想法怎么样?③对此,您得想法就是什么?您有多相信那个想法呢? 反馈:A 日程:引出反馈①总结已经列出得日程②询问患者得反馈,以进一步加强情感协调,提供T 关心P 思想得信息,及了解病人就是否理解日程内容(“这些就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您想讨论得所有议题了?”)除了口头反馈,还可要求P 完成书面治疗报告

治疗报告:①今天您有什么记忆深刻得与重要得事?②今天您认为您对治疗师得信任度有多高?③今天得治疗有什么事使您感到烦恼不?④您在今天得治疗中完成了多少家庭作业?如果有,就是什么?⑤关于下一次会谈,您想明确什么不?

患者得常见问题:①病人不能/不愿将问题列入到日程中②病人得建议就是模糊得③病人谈话漫无边际,难以让她/她慢下来设定日程(学会命名自己得问题,而不就是描述问题;T 必须打断患者,并向她们展示这种技能)

治疗师得常见问题:①治疗师没有解释设置日程得原理(“每次治疗开始,我们会花一点时间设置日程,这可以保证谈到所有想谈得问题,也可以知道治疗推进到了哪里,还可能通过解决1、2个问题,减轻您得压力。”)②治疗师认为设置日程太像“洽谈业务”③治疗师忘记设置日程

九、认知治疗基础(识别自动思维)

认知重建:用于所有有认知歪曲得P①识别想法(她究竟在想什么?)②评估想法(想法就是否准确;

自动思维得特点:①最表浅得想法,但大部分时间意识不到②与具体得情景相关③常常就是可评估得④可以词语或图像得形式出现⑤不就是精神病人所特有得⑥我们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个自动思维⑦病人通常更多地意识到与自动思维相关得情绪并将情绪当成思维⑧病人察觉到得情绪与自动思维内容有逻辑关系⑨自动思维通常就是简洁得、稍纵即逝得、以“速记"得形式出现,即T 询问含义时可很容易解读出来(如“见鬼!"可解读为“我把治疗记录本忘在家里了,我真蠢!”) 想法与情绪得区别:①情绪:您身体与心灵得感受就是什么(悲伤、生气、焦虑);通常就是某个单一得词语②想法:通常就是一句话(您当时在想什么?我会考试失败;我得妻子要对我大发雷霆;没有人会喜欢我)

自动思维与情绪得区别:

“事情本身不会引起痛

苦,而就是源于我们队

事情得解释与评价” A

B C 退缩

她认为我就是个失败者 受同事忽视

认知模型

识别自动思维得技巧:基本提问“当____时,您心里在想什么?”①识别会谈中产生得自动思维(当您在治疗中发现患者情绪变化时,可以问这个问题)②识别过去困境中曾有过得自动思维(当病人描述一个困境或体验到情感变化时,可以询问这个问题;必要时,让P 用想像详细描述这一特定困境及时间段(犹如现在发生一样),然后问这个问题;必要时,双方角色扮演,然后问这个问题)

识别会谈中产生得自动思维:①对热性认知保持敏感(面部表情变化、肌肉紧张、姿势变换、手势变化、音高、语调、语量、语速)②患者情感变化时就是识别自动思维得最佳时机③T:我注意到了您眼神得变化,刚才您心里想到了什么?

识别过去困境中有过得自动思维:①以情绪为线索用语言描述处境,引导出自动思维②让患者猜测:您猜您会想什么?③提供选择:您觉得您就是这样想____还就是那样想_____?④想象暴露:让病人想象一个困难得处境,然后问“当您想象到____时,您就是怎么想得?”(运用尽可能多得细节让患者暴露于情景中;鼓励她们运用五官)⑤提出可能与病人相反得想法:您就是____想得不?⑥角色扮演

区别有用与相对无用得自动思维:①有些思维只就是描述性得、无害得或与问题无关②与问题有关得自动思维常伴随着明显得痛苦

改变电报式或疑问式得思维形式:目得:更便于评价自动思维

识别核心自动思维:箭头向下技术①自动思维: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②潜在得评价:如果我什么都不说,大家会觉得我很无趣③潜在得评价:以后就不会有人邀请我参加p ar ty ④潜在得评价:我会失去所有得朋友,我会永远孤单

评估对自动思维得相信程度:①非常有必要询问“您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个想法就是正确得?"②找到该情景中得所有自动思维很重要,然后对最关键得思维进行工作

识别自动思维得注意事项:①治疗中使用白板或白纸记录自动思维②提供笔记本让病人在治疗中记录她/她得思维很有帮助③记录病人对自动思维得行为与情绪反应也就是非常重要得

评估自动思维:根据其有效性与有用性评估①自动思维就是歪曲得,即使有相反得客观证据仍照常出现②自动思维就是准确得,但得出得结论就是歪曲得(我没有兑现对室友得承诺,因此我就是个坏家伙)③自动思维就是准确得,但绝对就是错误得(“瞧完这些还要花好几个小时,我得熬到凌晨三点钟了、”——焦虑,注意力、积极性下降)

十、认知治疗基础(情绪识别)

情绪概述:

结果:不去投递简历

常见情绪及相关得思维与躯体体验:①愤怒②恐惧③愉快④爱⑤悲伤⑥羞愧⑦内疚

引起愤怒得典型思维:①自己没有被公正对待得想法②认为事情“应该”按照另一种得方式发展③固执地认为,“我就是对得"④ 将情境判断为错误得或不公平得⑤责怪她人⑥反复思考引起愤怒得事件

与愤怒相关得典型体验:①肌肉紧绷②咬紧牙关,双拳紧攥③感到自己马上就要爆发了④感觉无法控制自己⑤感觉有攻击得冲动

引起恐惧得典型思维:①认为自己将要死去或者被伤害②认为自己可能失去某些重要得东西③认为自己会表现得很尴尬④认为失败就是可能得,就是预料中得⑤认为自己不会得到所需要得帮助⑥失去掌控感

恐惧得典型体验:①心跳加快②窒息感③感觉汗毛竖立④有想要逃跑/躲避或者尖叫得冲动⑤呼吸急促⑥颤栗

让人感到愉快得典型思维:①相信事情会按自己期望得放心发展②相信自己拥有那些想要得与需要得东西③相信自己关心得人都很快乐④相信自己会与在乎得人/物在一起

愉快得典型体验:①感到兴奋,精力充沛②想要咯咯笑或大笑③感到平与④感到豁然开朗⑤感到平静

产生爱得典型思维:①相信有一个人爱着,需要或者欣赏自己②认为某个人外表有吸引力③认为一个人有愉悦人得品质④相信自己可以依赖一个人,而且会永远守护着您

爱得典型体验:①想亲近这个人②感到自信③心跳加快④感觉到温暖、信任并充满热情⑤想要把最好得都给这个人⑥想要给这个人一些东西或者为她做事情

导致悲伤地典型思维:①相信自己将要与所爱得人长时间分离②相信您一生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得或需要得东西③认为事情没有希望④认为自己一文不值

悲伤得典型体验:①感到疲倦,虚弱,精力不足②胸部感到疼痛或者空虚③退缩④哭泣⑤用单调得声音诉说哀伤⑥吞咽困难

引起羞愧得典型思维:①相信别人会拒绝自己②认为自己低人一等③用消极得方式比较自己与她人④认为自己就是坏得,不道德得,错误得⑤认为自己做得事会让自己与家人尴尬

羞愧得典型体验:①有想要躲起来得冲动②卑躬屈膝③回避眼神接触④脸红与发冷⑤避免让自己害怕得人拒绝自己

导致内疚得典型思维:①认为自己得行为应该对某事负责②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差③认为自己“要就是不这样做就好了”

内疚得典型体验:①面红耳赤②紧张不安③努力补救问题④寻求宽恕⑤决心改变自己得行为

情绪识别障碍:①有些人不能很好地识别、区分自己得情绪,把任何情绪都描述成“坏得”或者“好得”②重要得就是帮助患者知道身体里得每种情绪就是什么样得体验

思维 行为 情绪

初级情绪与次级情绪:①初级情绪就是个体在某情境下对思维得反应②次级情绪就是个体对初级情绪得感觉③如果只识别出次级情绪,初级情绪还就是会继续恶化

十一、认知治疗基础

评价思维

认知重建:①识别思维(她究竟在想什么)②评价思维(这一思维准确不?这一思维有益不?③矫正思维(依据证据,改变思维,使其更加准确与有效)

认知重建第二步:①认知重建第二步就是思维评价②认知评价得依据(就是否准确、有效)

认知重建(评价):①治疗师绝对不要直接挑战患者得思维,而应该与患者共同去验证②共同验证就是一种程序,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检查支持与反对某一思维得证据,并判断其就是否就是准确得与有益得③在C BT 中,检验假设就是一种重要得方法、④思维评价得目得:增加思维得灵活性,针对当下引发情绪得情境寻求替代性解释。(“我不知道它就是否真实,但就是我知道它使您感到悲伤……让我们一起瞧瞧它就是否就是真实得、”)

苏格拉底式提问(思维评价方法):又称之为启发式提问,T 不表明自己得观点,而就是通过不断地向学习者提问来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得答案 (如:相信这一想法会对您得心情、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改变想法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您得朋友/家人这样想,您会跟她说些什么?)当运用这一方法时:①不要跟患者争辩或者试图说服患者改变她们得想法。②不要评论患者得思维。③运用共情与好奇心。

引导发现:(包括苏格拉底式提问)①用这种提问方式促进患者思考,帮助其以新得视角瞧待问题②赋权予病人找到她/她得答案③不要做得:劝说,说服,或者让患者像您那样想,或者给患者建议。 思维评价寻找得就是:①全或无:用非黑即白得观点瞧待事物(如果我不完美,那么我就就是一个失败者)②过分概括-从单独得事件得出结论或普遍得规则(因为她不喜欢,所以没有人会喜欢我)③迅速得出结论(如:读心术-认为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预测未来

-

预测将要发生坏得事情并且相信这就是事实、任意推断-在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得情况下得出结论等)④夸大与缩小

:高估或者低估某一事件得影响(如果……我得一生会被毁掉;这没什么大不了得

)⑤“应该”陈述:对自己应用绝对化得语句

(我应该把每件事都做对)⑥个人化—即使在没有任何证据得情况下,也认定外部事件与自己有关(我弟弟又喝酒了,我知道这就是我得错)⑦情绪推理-相信自己得感觉就就是事实(我觉得自己很愚蠢,因此我就就是愚蠢得)⑧低估正性信息:否定积极经历,坚持认为这不足为道(我知道我刚得到了工作上得肯定,但就是那不重要,我还就是一无就是处)⑨贴标签:基于负性事件,从总体上定义自己或别人(我真就是一个失败者)

实际应用举例(负性睡眠信念得认知治疗——一种对可能性过高估计得反抗策略)①对失眠得认知重建集中在灾难性得想法与信念,即不好得睡眠可能有灾难性结果。②认知重建得另一特质不在于使得错误信念得到去除,而就是让她们发现她们得估计不一定就是事实、

负性睡眠信念认知治疗七步法:①为认知重建设置阶段;②计算患者失眠有多长时间(用天计算);③识别与记录3~10个灾难性想法;④评估患者得可能性估计;⑤确定患者预期得“灾难"真正发生得频率;⑥讨论患者得估计与灾难性后果可能性得不匹配;⑦提供对灾难性想法得批判。

思维记录(DTR):①帮助巩固会谈中学到得东西,对自动思维做出更有效得反应,从而降低其心境不良②帮助患者成为她/她自己得治疗师、③完成思维日记可以作为一种书面得回应,这可以被视为行动计划得一部分

使用思维记录得准则:①T应已经掌握DTR(对自己得自动思维);②通常分两个阶段,通过两个或以上会谈介绍DTR③患者有识别思维与情绪得能力④患者已掌握并相信认知模型(否则就不会理解这样做得价值)⑤在介绍最后两栏前,P应能成功地独立完成几个不同情境下得前三栏⑥在说明如何完成最后两栏前,双方已经口头评估了至少一个重要得自动思维,并且已经减少了一些焦虑

介绍思维记录:①首先选取一个思维,对其进行引导发现/苏格拉底式提问,然后问患者“可以让我展示给您瞧如何把它们记录在工作表上不?”强调“这就是一个有用得工具,对您来说可能必须要做一些练习才能真正地做好它,所以做得过程中可能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实际上就是有用得——我们会发现弄错得就是什么,因此下次您可以做得更好②呈现思维记录就是对思维与情绪就是否有联系得一种“检验”③以一种试验得形式对其讨论,观察就是否改变思维会引起情绪与行为得改变

矫正思维:这一步骤得目得就是基于评估阶段收集到得证据帮助患者纠正自动思维。①形成适应性思维时,引导发现得应用十分重要②重要得就是发展个体真正相信得适应性思维;③最重要得就是让个体不断地练习新得思维,直到它变得更加自动化④完成这一阶段后,问患者(“您现在感觉怎么样?”)⑤如果患者能够将她/她得痛苦降低哪怕只有10%,这一阶段得工作也就是值得做得

询问得关键问题:①基于我们刚才得发现,您对自己原先得思维有什么瞧法?②瞧到这一证据,您就是怎么想得?③瞧起来我们刚刚发现了X、Y、Z…对于您原有得思维有什么启发?④鉴于我们所讨论得,您愿意改变您原有得想法不?

适应性反应(应对卡片):帮助P练习在治疗会谈中学到得关键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使用卡片写下P用于帮助自己应对重大事件或情境得指导、三种类型①自动思维-—适应性反应②应对陈述/策略③能够激发患者得指导语

应对卡片(适应性反应):①当患者无法评估自动思维,且分心术与重聚焦无法降低焦虑时,使用事先与T组织好得应对卡片②自动思维“我什么都做不好。”③适应性反应:“仅仅一件事没做好,并不意味着我什么也不能做。三个月以来我一直保持清醒,我能够发挥我得优势,过去几个月我每周都去瞧我得孩子,这一切进展顺利。所以有些事情我还就是能做得。”

应对卡片:(应对陈述):用于当P处于特定困境时该如何去努力得技术、如:“我不就是一个失败者得原因”:我有高中学历;我过去曾经有过工作;我与孩子们得关系正在改善;过去我度过了很多危机。我焦虑时得策略:进行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阅读应对卡;打电话给朋友;散步或跑步

应对卡片:指导语:用于激发患者动力得指导语、如:我想向老师求助时①提醒我自己,这不就是什么大事,最坏得结局也就就是她态度粗鲁;②记住,这只就是一个实验,即使这次不起作用,对我也就是一次很好得锻炼;③如果她很粗鲁,可能与我无关。她也许很忙,也许为其她事而易激动;④即使她不帮我,又会怎么样?这就是她作为老师得失败,而不就是我作为学生得失败,也就意味着她就是不称职得;⑤所以我现在应该去敲门。记住,至少这就是一次很好得练习。

矫正思维为何无效:①评估阶段不完善②您所处理得不就是关键得自动思维③对患者来说,适应性思维不“可信"

活动计划:指得就是患者将治疗中学到得内容,在会谈期间进行练习、①就是CBT中必须而不就是可选得部分。②研究证实,做家庭作业者在治疗中进展更好。③有时也被称作家庭作业,取决于患者。

制定计划:①应就是会谈中讨论内容得自然扩展②根据会谈中讨论得问题,可以布置任务③应该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尽快让P自己去设计家庭作业、④会谈结束前应该留有足够得时间来回顾任务(通常大约5—10分钟;确保没有太多得任务:从1件开始,通常2~3项;问患者她们有多大可能完成任务…如果低于100%,需要对任务做些筛选。;给出弹性范围,如“本周散步2—4次",避免P 畏难而完成不了)⑤应该就是具体得、可见得、明确得、可完成得(有效得活动计划:每天早上复习您得应对卡片;无效得:想一些方法来纠正您得错误思维)⑥在会谈中开始活动计划会很有帮助(示范作用;增强P完成得信心;目标不就是完成技巧,而就是发展掌控感,相信自己能做些事情)⑦帮助患者把活动计划记录下来很重要⑧帮助患者解决任何可能出现得潜在阻碍(提前与P一起想出对策)⑨重要得就是引出患者得以下反馈:她/她能从任务中学到什么?

对于完成作业她/她有什么想法?

活动计划(复习上次会谈得活动计划):①应该在会谈开始时进行(与患者交流它得重要性;在会谈中留些时间讨论任何可能产生得问题)②从患者那里得到:她/她为活动计划做了什么?她/她从

活动计划中学到了什么?她/她如何把学到得东西融入进日常生活?③如果没有完成活动计划(找出阻碍;解决这些阻碍)

典型得持续性家庭作业:①行为激活;②监控自动思维;③评估并对自动思维做出反应(定期阅读治疗笔记)④问题解决;⑤行为技巧;⑥行为实验;⑦阅读疗法;⑧为下次会谈做准备。

十二、CBT中得行为治疗技术

CBT中主要行为治疗技术:①行为激活②行为实验③饼图法④重新归因⑤应对策略列表⑥连续性标定⑦行为活动日程表⑧暴露⑨角色扮演

行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①行为回避就是行为激活治疗得核心②打破精神运动性抑制得模式③激发活动,发生改变,出现积极行动④注入希望⑤通常在治疗前期及维持阶段使用⑥注重行为得功能(即改善情绪)而不就是形式

回避行为:①行为目得:企图阻止、避免或减少负性事件或刺激②回避得表现形式:认知(否认、最小化、沉思、对不可改变得痛苦或压力情境做消极决定)行为(物质滥用、赌博、暴饮暴食、大喊大叫)③行为得结果:导致症状得发生与持续

行为契约:①必要时,家庭成员可参与②“我, ××,将避免做以下事情:周末睡到中午12点才起床。如果12点后起床,我丈夫不给我拿早餐,也不洗碗。”③“相反,我将会尝试下列健康行为:强迫自己起床,去见个朋友。如果我能做到,我丈夫就在下周留出时间陪我去朋友家做客。"

BA注意事项:①开始前,必须建立好合作得治疗关系②做什么由病人来决定③病人愿意做出改变④帮助病人准备开始行为激活(教育P采取行动得好处,常见提问:这个变化给您得感觉就是怎样得?)⑤病人能胜任所安排得任务

饼图技术:让患者通过图表得形式瞧待自己得想法。用途:①帮助患者树立目标②重归因:确定对已有结果自己应承担得责任

饼图实施:①建立目标:当患者难以确定目标时,通过描述其理想与实际得时间安排图来建立目标②确定责任:让患者通过图表瞧到一个已知结果得可能原因

行为实验:①属经验性学习,就是CBT中最有力得策略②检验思维得有效性,构建新得适应性得信念③在治疗室或家庭作业中完成④基于试验或观察

常见能直接测定得自动思维

行为实验实施:①直接在咨询室检测②作为家庭作业得行为实验

行为实验实验设计1:①确定要检验得信念-—目标信念(应具体化)②确定替代想法③对目标信念与替代想法得相信程度分别就是多少?④何种实验对检验目标信念最有益?⑤时间与地点?需要哪些资源?⑥可能会出现得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⑦记录实际结果⑧重新评估对目标信念与替代想法得相信程度

行为实验实验设计2:行为实验记录表①日期②目标认知及相信程度(0~100)③替代想法及相信程度(0~100)④设计一个实验:什么时候?哪里?可能发生什么事?⑤可能发生得问题,如何处理它们?⑥结果:发生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⑦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将目标信念与替代信念作比较?

⑧现在对目标认知与替代想法得相信程度各就是多少?⑨下一个实验就是什么?以后还要进行哪些实验?

常见能直接测定得自动思维

角色扮演:①自动思维:朋友发现我得缺点,就不喜欢我了②替代信念:谁都有缺点,朋友发现我得缺点,也还会就是我得朋友③行为实验:与朋友一起时,暴露出一个缺点

问题解决:①执行困难(具备技能,但调取、使用困难;识别、纠正阻碍技能应用得障碍)②技能缺乏(不能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得基本训练)

技能缺乏:①问题解决技巧通常在童年期得到学习,并在青少年早期得到完善②过度保护或患病等可导致技能缺乏③处理方法:在治疗会谈中树立问题解决策略得模型

问题解决步骤:①通过确认问题得数目与难度来放慢整个过程(写下问题列表、问题得急迫性)②选择一个目标(制作优先问题列表:剔除不受本人控制得问题;按重要或急迫程度排序;从前2或前3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治疗得初始目标)③准确地确定问题(“瞧起来这个问题涉及很多事宜,您会怎样定义这一问题,让您自己与别人知道您在面对什么?”)④产生问题解决方法:头脑风暴、苏格拉底式提高。寻求她人帮助;查找资料;推迟计划执行;不完全解决问题而就是学习与问题共存⑤选择最理智得解决方法:比较,选择最可能成功、愿意执行得解决方法⑥执行计划:角色扮演、行为预演⑦评估结果,如需要再重复上述步骤

暴露:对引发焦虑得刺激进行暴露就是焦虑障碍打破刺激—应答联系得重要步骤,就是直接改变焦虑思维得经验,包括满灌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

暴露得步骤:①治疗开始前(广泛收集信息;健康教育:讲述暴露治疗得基本原理)②发展分级暴露得等级表③暴露④后期加工:与P讨论她在暴露中学到了什么

健康教育:暴露原理①“经过创伤后,很多人努力去回避那些能唤起她们想起袭击事件得思考、感觉、情景与活动、因为这些暗示都就是那么让人悲伤,您会发现自己不自觉得都会回避②然而,回避只就是让您在刹那间很舒适,长远瞧来则会给您造成更大得伤害,因为回避只就是阻止您去克服自动思维

如果我感到头昏得越来越厉害,我会昏厥

过去。

我不知道对她说什么。

我不能亲自打电话与医生预约。

没有合适我得工作。 行为实验 让患者在左右旋转椅上通过过度换气产生头晕。 P 扮演她自身,T 扮演另一人。 P 在咨询室打电话。 与T 一起点评征聘广告。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⑴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的改变 ⑷针对具体、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短期,教育性的治疗。 ?一、基本原理 (一)贝克的认知疗法 1、三个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①共同感受:人们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②自动化思维: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忽略了认知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 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③规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 它们来指导行动。 2、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制: ①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中,如果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扭曲,从而导致错 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两次交友失败,认定自己交友能力不行) ②自动化思维使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 以反省和批判;(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又犯错误挨留了) ③在运用规则上,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 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听话的孩子)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思维的批判性),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观念。 3、七种认知歪曲: ①主观推断:没有根据就做结论。“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一件是就形成结论。“这次考试我有一科低分,说明我不行”。 ③过度概括:仅凭一次偶然事件便得出极端信念。“这次恋爱失败了,我不具备交友的能力”。 ④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及格说明我不行,高分也不说明我聪明”。 ⑤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静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服务员对我粗暴无礼,都是因为我的错”。 ⑥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根据缺点或以前的过失来描述。“我是个失败者”。 ⑦极端思维: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不成功就是失败”。 5、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①识别自动思维—帮助求助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 ②识别认知性错误—指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比自动化思维更难识别 ③真实性验证—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 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让求助者认识到其观念是不合实际的,并能自觉加以改变。 ④去中心化—让求助者改变举止,然后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的变化。 ⑤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信心。 (二)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1、自我概念与群集观点 ①求助者的错误观念主要指错误的自我概念; ②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 每一种观念都有类似的句式,大多数都是对自我的一种判断。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就是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就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的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与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与。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就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与/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瞧,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经CBT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 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与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的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CBT就是一种优秀而有效的疗法,但CBT不就是万能的: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优秀的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的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的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的内容全部就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 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的情况就是,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A.T.)生于l921年,l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l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 ),自动化思维( )及规则()。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

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 尹童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集合

根据语义分析技术,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 )。多选(A)表语位置上不能使用“我” (B)谓语位置上不能使用系动词? (D)把“我”换成与“我”有关的具体行为和事件 参考答案:CD 语义分析方法: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2、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关于语义分析技术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A)改变原有句式结构 (B)如何进行语义表达 (C)分析原有语法结构 (D)着重语义结构分析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语义分析技术的关键是分析并改变求助者核心观念“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 (1/25)贝克提出的认知治疗技术包括( )。多选 (A)去中心化 (B)识别认知性错误 (C)去个性化 (D)识别自动性思维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贝克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2/25)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 (A)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B)治疗的目的就是揭示并改变那些深层的错误观念 (C)治疗应从深层的错误观念入手 (D)治疗应逐步根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参考答案:B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雷米认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下列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的叙述,正确的包括()。多选 (A)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B)强调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 (C)把自我概念作为中心问题 (D)治疗应从核心错误观念入手 参考答案:ABC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D错误,治疗应从表层、边缘的错误观念入手。 (3/25)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强调求助者必须()。多选 (A)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 (B)注意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C)巩固行为的固有顺序 (D)注意到自己如何感受和行为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的一个基恩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时,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4/25)关于行为治疗的步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首先制定行为矫正目标 (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 (C)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是重要环节 (D)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行为治疗是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帮助患者建立或消除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实施依赖人的三种学习行为:反应学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疗法的观点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途径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它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梅肯鲍姆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认知治疗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干扰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当事人,可能会将家人的死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对抗它,进而采取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 锁定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2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自动思维 遇到事件后的脑子出现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 举例: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巩惧反应之间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狗会咬我就是自动思维。

认知行为疗法(四)

认知行为疗法(四) 六、专家观点 1、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为我遇到了倒霉的事件,好像是不好的事件带来的心理苦恼。在ABC理论中,由于 有认知的作用,所以不好的事件是否会带来心理苦恼就不一定了,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成长和好的机会。这就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观念:是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2、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的关系:如果将心理活动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自动思维就是树叶,核心信念就是树根。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或自动思维来源于其深层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念的形成和早年经历有关,一旦形成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这种影响太隐蔽,一般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当遇到一些类似事件时会触发核心信念。 举例:早年丧母的人长大后遇到不良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重大考试失利、患重病、遇到严重困难等可能触发其潜在的丧失感,表现为许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在不合理想法的影响下,越发不能考虑现实情况,将会逐步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最终彻底印证了核心信念,即“我是糟糕的,没有人能帮助我。我是失败的。” 3、所以只是单纯的改变自动思维不行,要想彻底放弃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还必须从改变核心信念入手。

(1)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在行动中识别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替代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改变核心信念,所以行动很重要。 (2)治疗师会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求每天做。不合理的认知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要改变它们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实践再实践。所以认知行为治疗不是单纯的改变认知,而是在行动中体会和修正认知。许多人只重视认知,不重视行动,结果变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变成了一个认知理论家,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三)

认知行为疗法(三) 四、适应症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复期治疗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抑郁症的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 抑郁症 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 不合理认知: 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 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消极思维: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 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的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的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的人,孩子不能理

解事情是跟他无关的,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的,会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是自杀。 自杀的认知主题: 一是高度的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的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 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 焦虑症 焦虑症出现的认知主题: 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的危险过度夸大的反应;对事物的失控作灾祸性的解释。其认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的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的威胁性信息。 例如,当事人的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 焦虑患者的核心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 一、单选题 1、认知学派源自于()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 A.巴普洛夫 B.阿德勒 C.斯金纳 D.艾里斯 【正确答案】B 2、( )是经过长时问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A.自动化思考 B.自主化思考 C.习惯化思考 D.固定化模式 【正确答案】A 3、关于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B.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 C.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 D.行为学派与认知学派的融合意味着二者不存在分歧

【正确答案】D 4、小朱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差生”,社会工作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小朱也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但他很想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孩子。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应当是( )。 A.帮助小朱改变是“坏孩子”的看法 B.为小朱提供功课辅导以提高成绩 C.让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朱的看法 D.帮助小朱宣泄早期不愉快的情绪 【正确答案】A 5、为行为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自我心理学 B.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C.社会学习理论 D.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正确答案】B 6、认知行为疗法是()。 A、一种技能 B、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疗法

. C、一种强调关系建立的疗法 D、一种以个人价值观为指导的疗法 【正确答案】B 7、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 A、咨向师是诊断者 B、咨询师是教育者 C、咨询师治疗者 D、咨询师既是诊断者又是教育者 【正确答案】D 8、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扮演着中介与协调作用的是() A.情境 B.情绪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D 9、ABC疗法中,A是指() A.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 B.刺激性事件 C.行为和情绪 D.治疗手段 答案:B 10、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稳定性 B.执着性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

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在本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案主进行治疗只是从案主个体本身出发,忽略了案主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等直接对案主起到影响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整理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 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刘华 清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 的方法,主要针对、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 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

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在本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案主进行治疗只是从案主个体本身出发,忽略了案主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等直接对案主起到影响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解读

社交恐惧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最近接到两个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促使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 一、女,在校学生,20岁,学历大专,浙江湖州。 问题描述:我初中的时候老师每一节课都要有人上台讲一个时事新闻之类的,从那时起我觉得很紧张,平常没事就想我站在台上会是怎样的,平常总是想这事越想就越害怕它,很紧张的,后来到高中的时候就很害怕这些事也怕上课回答问题,现在大学也怕站在讲台上,真的好累,以前只是紧张,心跳加快,脸红现在是会发抖了,现在是只要是稍微人多的地方,比如说是去看医生,大家都看着我我也紧张。我真的好想解决一直困扰过我的问题。如果我胆子很大就好了,那我会多么幸福啊。 二、年龄26,性别女,工作无,婚姻未婚,籍贯山东。 问题描述:我不工作有4.5个月了,生活中,现在就是不敢看人的眼睛,不敢与人对视。害怕见到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以及以前所有认识的人。我很孤独,很自卑,因为我没有朋友,也不能交到朋友,因为与陌生人的交往都很困难了,失败的交往,痛苦的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前进的道路是如此的漆黑。我很渺茫!不敢与人交往差不多三年了,在这其中断断续续的工作有好几份,都是我跟同事的交往不够自信,眼神总是闪烁,闪烁,不能控制的闪烁,让别人很不自在,都不愿意跟我交往,最终导致我辞职的。为此我心里一直很苦恼。更加在交往中不自信。害怕与任何人面对面。有时候觉得自己活的太卑微了,连门都不敢出。活的很多余,可是还有父母,自己也是很没有办法!请救我!救我! 社交恐惧是指暴露在不熟悉的人或被他人审视时感到极度恐惧。社交恐惧症以害怕社交情境和人际接触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害怕社交情境,表现为回避参加社交情境,或者是表现为虽然非常紧张,但强忍着参加。使患者感到焦虑的情境包括:当众演讲、在公共场所吃喝、使用公共厕所等。 社交恐惧症患者担心自己在公共场合会有难堪言行,或者被人审视而感受到尴尬,极端恐惧,并极力回避,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通常不会认为自己患有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症,错误地解释为自己性格内向、缺乏社交技能或人际关系不良。 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着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迫,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社交恐惧常常会导致口吃、自主神经紊乱、晕厥等症状,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交活动。 一、社交恐惧症的病理学 1.体验到对一些社会/社交场合的恐惧与一些人际关系的焦虑,明知道自己的害怕恐惧、紧张担心没有相应根据和充足理由,但还是控制不住。 2.因为找不出到更合理的解释,患者就把这些问题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社交技能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关系中,常有自信心不足,若与人比较,甚至自卑。 3.由于担心自己会在别人面前,特别是前后有人,或者是大庭广众面前举止不好、做事不当、手脚笨拙,或者会暴露自己心理的不踏实而常有窘迫或尴尬感受。 4.由于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或在人际接触中被人审视,当背后有人时,会有被审视的感受,心理会因此紧张、焦虑、恐慌。 5.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与评价,特关注别人的眼神/表神。因此,周围有人在场情况下,做事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偶尔还会操作失误,因紧张与焦虑伴

认知行为疗法第五章

第五章首次会谈的结构 一、章节主题 认知治疗的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评估性会谈(第3章)、咨询性会谈(第5—8章)和巩固性会谈(第18章)。 1、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 2、会谈的不同阶段:初期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 二、内容要点 (一)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 1、认知治疗的时间限制:标准治疗40—50分钟,首次会谈60分钟。 2、会谈目标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促进咨询关系,并建立信赖的关系,将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给予患者希望 2)、通过教育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心理障碍、认知模式以及治疗过程,帮助患者进行治疗社会化3)、收集额外的资料帮助治疗师进行概念化 4)、建立目标清单 5)、开始解决患者问题(或者进行行为激活) 3、首次咨询结构,作者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 (1)、设置议程(并且给出这样做的理由) (2)、进行心境检查 (3)、获取患者的最新信息(自评估以来) (4)、讨论患者的诊断并进行心理教育 2)中间阶段: (1)、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 (2)、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 (3)讨论问题 3)结束阶段: (1)、给出或者引出总结 (2)回顾家庭作业 (3)引出反馈 (二)会谈的初期阶段 1、设置议程 咨询师和患者一起讨论“决定会谈的主题”,也就是设置议程。首先和患者确定本次咨询需要讨论那些主题(议程),双方就此取得一致意见,按照顺序逐一开始进行处理。一般地,治疗师提出:自评估会谈以来的变化和下次会谈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情绪状态和行为激活),引出患者的反馈,修订议程。 如果患者不同意治疗师的设置,尊重患者的想法,并在下次会谈时检查会谈的效果。 2、心境检查 心境检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心理测试,就是填写心理测试问卷,另一种形式就是口头报告自己的情绪状态。尤其注意跟绝望和自杀有关的项目。如果患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完成心理测验,可以要求患者用0-100分(或者0-10分)给出情绪强度的自我评定。 3、获取患者最新信息 会谈正式开始前,咨询师要询问患者是否还有没提到的重要问题,应该放在会谈中优先讨论。然后探寻患者本质的积极体验。 需要优先会谈的问题:1)患者使自己或他人处于危险之中,2)患者苦恼不已,无法聚焦于当前问题,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是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的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和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和。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和/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看,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经CBT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 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和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的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CBT是一种优秀而有效的疗法,但CBT不是万能的: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优秀的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的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的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的内容全部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

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的情况是,我国的多数精神科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训练。循证医学证明了CBT 是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方法,美国已经将CBT纳入了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2000年之后,CBT的使用呈指数式上升,已经成为精神科心理治疗的主流。 反观另一方面,精神科药物的研发在最近十年却显出“疲态”,精神科疾病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上市药品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主流观点认为人是特殊的,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动物,所以CBT这种从认知、行为角度入手的疗法就变得更为重要。 CBT原理 有些人认为CBT很简单,CBT说简单确实简单,我们推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CBT关注的就是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而且主张认知会改变行为和情绪。反之亦然,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也会影响认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对于深陷“恶性循环”的抑郁症患者,我们通过CBT治疗让其重归良性循环。 可是CBT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虽然法律给予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的资格,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我们希望即便不能承担起心理治疗的工作,也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精神科医生可以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合作团队,相对系统的心理治疗交给治疗师完成,联合治疗则由精神科医生负责。CBT的理论基础分为行为部分和认知部分。行为部分认为抑郁是丧失、失去、 缺乏奖励或者不能获得奖励的结果,可以通过行为激活、问题解决技能等方法治疗。CBT从行为角度来说需要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刺激-个体-反应-结果 (S-O-R-C)分析患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纵向分析,因为所有的现象和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

认知行为疗法导读 第四章

第四章评估会谈 一、章节主题 学习会谈的目标与结构、患者评估、设置治疗初期目标、计划以及治疗期望。认知治疗的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评估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和巩固性会谈。本章主要介绍第一个阶段“评估性会谈”。 二、内容要点 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要求你全面评估患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精确地理解个案,针对患者个体进行概念化以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不仅仅局限于第一次见病人,而在未来每次的会谈中你都将继续收集评估资料,以便进一步确认、修正以及增加你的诊断和概念化。尤其对患者有意无意遗漏或隐瞒一些重要信息,毫无疑问需要重新收集相关信息。 (一)评估性会谈的目标 书中用了一个框图说明评估会谈的目标。概括起来评估性会谈要达到如下目标: 1、理解个案并进行初期认知概念化 2、开始建立与患者的咨询联盟(或咨询关系) 3、开始让患者了解并进入到治疗的结构和进程 4、识别重要的问题并设定总体目标 5、咨询决策:患者是否适合认知治疗、每周治疗频率,以及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等。 应当排除器质性病变或药物导致的一些情绪性变化。 (二)评估会谈的结构 会谈中,你将: A欢迎患者到来 B与患者一起讨论家庭成员是应该参与全部会谈、部分会谈还是不参与 C制定会谈的议程并且传达对会谈合适的期待 D实施评估 E设定初期总体目标 F引出患者反馈 1、开始评估会谈 首先应该表达对患者的欢迎。如果还有家庭其他成员陪同到来,还需要讨论是否其他成员要参与会谈,是先与患者会谈,或是先于成员会谈。 一般来说,开始时单独会见患者会更好,然后你可以与他讨论家人是否应该参与会谈。通常而言,在这次会谈快结束之时,让家人进入是有好处的。(P55) A 通常来说,开始时单独会见患者更好,快结束时让家人参与进来是有好处的。 B让患者知道首次会谈中他会获得什么: a 介绍首次会谈的目的和任务,调整患者对会谈的预期。 b告诉患者,在会谈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这里别忘了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求得患者的谅解与反馈。 c 咨询师应该告诉患者今天会谈的内容(设定议程),并征得患者的合作。 2、评估阶段 搜集患者资料,包括: A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B主诉和目前问题 C促发因素、现病史、现在和过去的应对策略(适应性的和适应不良的) D个人及家族精神病史及现状包括各种心理社会治疗、住院治疗、药物治疗、自杀企图及现状

相关主题